海洋地質是干什麼的
Ⅰ 海洋科學是干什麼的
海洋科學專業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海洋科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海洋科學及相關領域從事科研、教學、管理及技術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具有堅實的數學、物理學及海洋科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海洋科學研究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海洋科學基本調查方法和實驗技能,具有從事海洋調查和海洋科學研究的基本能力。
相近專業:海洋科學 海洋技術 海洋管理 軍事海洋學
海洋科學
海洋科學是研究地球上海洋的自然現象、性質與其變化規律,以及和開發與利用海洋有關的知識體系[4]。它的研究對象,既有佔地球表面近71%的海洋,其中包括海洋中的水以及溶解或懸浮於海水中的物質,生存於海洋中的生物,也有海洋底邊界——海洋沉積和海底岩石圈,以及海洋的側邊界——河口、海岸帶,還有海洋的上邊界——海面上的大氣邊界層等等。它的研究內容,既有海水的運動規律、海洋中的物理、化學、生物、地質過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礎理論,也包括海洋資源開發、利用以及有關海洋軍事活動所迫切需要的應用研究。這些研究與力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質學以及大氣科學、水文科學等均有密切關系,而海洋環境保護和污染監測與治理,還涉及環境科學、管理科學和法學等等。世界大洋既廣漠但又互相連通,從而具有統一性與整體性,海洋中各種自然過程相互作用及反饋的復雜性,人為外加影響的日趨多樣性,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的相互借鑒相輔而成的共同性等等,促使海洋科學發展形成為一個綜合性很強的科學體系。
海洋有許多的資料,許多資料的儲量超過陸地。海洋里有大量的錳結合、石油資源、魚類資料等,還有大量的海鹽!
如果人類能合理的開發和使用,一定能為人類社會創造更大的財富。
海洋有潮汐能十分豐富,取之不盡,而且沒有任何污染,和太陽能一樣,是清潔能源。
Ⅱ 海洋地質學是研究什麼的學科
海洋地質學是研究地殼被海水淹沒部分的物質組成、地質構造和演化規律的學科。研究內容回涉及海岸答與海底的地形、海洋沉積物、洋底岩石、海底構造、大洋地質歷史和海底礦產資源。它是地質學的一部分,又與海洋學有密切聯系,是地質學與海洋學的邊緣科學。海洋覆蓋面積約佔地球表面積的71%。它是全球地質構造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現代沉積作用的天然實驗室。海底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是人類未來的重要資源基地。海洋環境地質和災害地質直接關繫到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海洋地質調查還是海港建設、海底工程和海底資源開發的基礎。因此,海洋地質學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Ⅲ 海洋地質作用有哪些運動形式,各自特點是什麼
海水的運動是海洋地質作用最重要的動力
運動形式:波浪、潮汐、洋流、濁流
一、 波浪
海水作有規律的波狀起伏。是海洋中海水經常性普遍存在的運動形式。
1.波浪的形成:①風摩擦海水表層;②海底地震;③水面上大氣壓劇變化;
2. 波浪要素
濁流在海底深處難觀察,對濁流的重要證據是1929.12.18大西洋底紐芬蘭附近的一次地震後海底電纜的破壞。
2. 濁流的地質作用
強烈的沖刷海底,比重大,流速快,在大陸坡形成橫切大陸坡的海底峽谷
大量的沉積物(碎屑)在大陸坡角下形成深海扇,淺水生物化石碎屑被帶入深海。
Ⅳ 什麼是海洋區域地質調查
按國際分幅進行的海洋區域地質調查。調查的內容包括地形地貌、海底地質、地質構造、新生代沉積基底及蓋層性質、礦產類型及其性質等。
Ⅳ 海洋地質的簡介
主題詞或關鍵詞: 地質科學 海洋科學
內容
在進入21世紀後的十幾年裡,國際海洋地質學界關注的問題是從「全球變化」這個層面,探索人類活動之前的地質時期,或宇宙范圍內的地球自然環境變化周期和發展趨勢。揭示地球系統在漫長的地質演化過程中,水圈與其他圈層的內部反饋機理以及相互作用,預測地球未來的環境變化趨勢。 科學家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研究。 (1)地球板塊構造和地球構造仍然是海洋地球物理學家們關注的課題。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人們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對新的地球板塊構造理論進行論證。其研究領域多集中在大洋地殼、被動陸緣和主動陸緣等方面。從早先的大陸漂移說,海底擴張說等基礎,發展成了板塊構造理論,並為今天大多數科學家所接受。人們關心的問題是,關於板塊運動的驅動力的作用方式和內在機理,或者說,造成板塊運動的驅動力受哪些因素影響?板塊的剛性程度、板塊動力學以及相關的地質作用是什麼?其發展過程又是如何進行的?
20世紀70年代後、80年代初,科學家們提出地體構造理論。隨後,各國地質學家、海洋地質學家,相繼發現許多性質不同的地體組成。例如,地層地體、破裂地體、變質地體和復合地體等。雖然,地體本身或各地體之間產生斷裂、漂移、碰撞和增生等不同演化過程,但是,人們有理由相信,地體構造乃是現代板塊構造學說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於板塊構造的驅動力問題,多數學者贊同是地幔對流及其與岩石圈的相互作用,但是,在具體的對流性質、規模、板塊運動方式等,仍存在較大分歧。特別是對已經提出來的「淺對流模式」和上下地幔分別存在的對流形式--「雙層對流模式」等論點,由於論據不足,產生爭議。
人們更為關注地殼構造和沉積史及俯沖史,包括被動陸緣熱礦史等方面的研究。希望解決的問題是,被動陸緣底下地殼的性質如何確定?在大陸產生分離之前,是否會出現過地殼拱起、擴張、斷裂等地質現象?出現的性質和時間如何確定?被動陸緣下的地殼是否是從大陸地殼演化而來的?大陸分離後立即形成的大洋地殼是否與海底擴張的穩定期形成的大洋地殼不同?被動陸緣如何隨時間的推移而上下運動?它們又是如何影響沉積過程、沉積物的熱狀冷狀史?被動陸緣塊狀滑動過程和模式是什麼?從減少災害的角度看,人們關心,深海溝與島弧之間地帶的構造形式,火山弧與深海溝之間地帶的上下垂直運動,孔隙水在俯沖過程中的作用是什麼?弧後盆地的直接或間接成因?
(2)古海洋學呈現快速發展勢頭。古海洋學是20世紀70年代後產生的新學科,主要是把大洋水體的變遷作為研究對象。在海洋系統中,依靠海洋沉積,研究過去海水與水團、海水化學和海洋生產力、生物地理等方面的演化規律,討論它們對全球大氣和大陸環境的影響。國際古海洋學界正積極投入「全球變化」的研究,其研究的重點是探索人類活動以前或地球以外的全球自然環境變化的周期和趨勢。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古海洋學已經被許多國際組織列為海洋地質學的重要內容。由於古海洋學本身固有的學科多,有跨學科性質,能建立探索機制模式等特點,與「全球變化」的總研究目標十分吻合,已成為「過去全球變化」、「全球海洋通量計劃」等核心研究項的重要組成部分。
(3)關注大洋熱液循環研究課題。20世紀70年代後,通過載人深潛器等,人們對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若干洋底進行調查。人們陸續發現幾個大的洋底熱泉區。熱泉區的發現,表明洋底熱液活動對大洋地殼、沉積物和海水的地球化學研究,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為海底擴張理論,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
洋底熱液是含量極高的熱液礦床。這一發現,立即引起學術界和工業界的極大興起。毫無疑問,洋底熱泉將有可能成為未來的礦藏,為21紀人類開采礦藏提供了新的可能。
人們在洋底熱泉區的周圍,發現大量的特殊生物區系,以及高溫缺氧條件下,海水中有極高濃度的有機物,也就是類似原生生命體的細菌。科學家們稱,洋底熱泉好像是一片生命的綠洲。地質學家們為此設想,洋底熱泉的環境,酷似前寒武紀早期生命誕生時的環境。如果這一命題能夠成立,那麼,它將為地球生命地源研究提出很多新研究課題。
洋底熱泉中還有高濃度的化學物質,例如,硅和鈣等。這就提出一個課題,如果熱泉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硅的測量值有代表性的話,那麼,硅可能是由熱液過程以與大陸侵蝕過程相同的速率進入大洋的。假如這個推斷能夠成立,這對於估算在過去2億年中,大洋化學收支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個過程,應當與海底擴張的速率有某種關系。
(4)海洋沉積學已經形成,並發揮巨大作用。在全球變化研究中,人們採用比較沉積學、碳酸鹽濁流沉積和事件沉積進行研究,取得豐碩成果。例如,確定了第四紀以來的海面變化,特別是漸新世以來變化的可比性。資料顯示,它與全球氣候的變化曲線有某種一致性。再如,對災變事件研究表明,災變事件對沉積物的影響,要比長期正常沉積作用大許多。20世紀80年代後,幕式沉積研究和現代災變理論逐漸引入沉積學。陸架沉積動力學研究重點,開始轉向事件沉積學的研究,特別是旋迴和事件沉積在陸架沉積層中的作用和地位,愈顯重要。
大洋沉積物具有明顯的韻律性和旋迴性,它反映出一系列交替的氣候狀況。這與人們普遍關心的海平面變化有直接的關系。大陸及其邊緣地帶的顯生代沉積地層資料,反映了全球海平面的變化。地質時期全球海平面變化范圍在幾十米到幾百米之間。研究表明,長期的海平面變化,可能與洋盆體積變化有直接關系,而短時期的海平面變化,則是由氣候因素引起的。顯然,海平面變化的確切原因,應該說還沒有完全為人們所認識。在南大洋進行的若干深海鑽探獲得大量資料信息,使人們對南極大陸及其周圍的古氣候演變過程有初步了解。但是,當南極冰川在第三紀中期發生大量擴展時,北半球的冰川並不存在。這種極大的反差,讓地質學家們百思不得其解。這是大自然給人們設置的一道課題。
Ⅵ 什麼是海洋地質災害
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海洋石油、天然氣資源的勘探開發和海洋工程建設的迅速發回展,由海答洋地質因素造成的災害事故也不斷發生。
據美國對海洋鑽井設備事故的統計,海洋平台損壞中的40%、海底管道損壞事故的50%是由於海底不穩定造成的;而由於海上風暴引起的損壞數只佔28%。在風暴破壞的平台中,究其根源,也大都與海底沉積物的不穩定有關,風暴只不過是外界誘發因素而已。
Ⅶ 海洋地質碩士畢業將來做什麼工作
中海油找油田啊
Ⅷ 海洋地質專業學什麼
本專業培養數理基礎好,外語與計算機應用能力強,掌握地質學基本理論、基回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海洋地答質探測技術與研究方法,能在海洋地質學研究、近海工程地質勘察、海洋資源勘探開發、國土海域環境評價以及沿海城市規劃建設等領域從事相關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有:地質學基礎理論課及技術方法課、海洋學、海洋地質學、環境學概論、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海洋工程、岩土力學、海洋環境保護等。高年級按專業方向實施分流培養,有不同門類課程供選修。
畢業生主要去向:到有關海洋研究、環境、能源、資源及勘查測繪、工程建設等單位和部門,從事科研、教學、規劃、設計和管理等工作。
Ⅸ 海洋地質未來就業前景如何,就業有哪幾種選
海洋地質未來就業前景一般,學汽修還好哦
Ⅹ 海洋地質學是一門什麼學科
海洋地質學來是研究地自殼被海水淹沒部分的物質組成、地質構造和演化規律的學科。研究內容涉及海岸與海底的地形、海洋沉積物、洋底岩石、海底構造、大洋地質歷史和海底礦產資源。它是地質學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