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地質力學所怎麼樣

地質力學所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1-03-15 13:47:26

❶ 地質力學研究所怎麼樣好不好值不值得買

樓盤名稱:北京地質力學研究所

城市:北京

樓盤位置:(海淀魏公村)民族大學南路11號院

公交線路:紫竹院北門(公交站):481路;紫竹橋北(公交站):74路;362路;374路;481路;534路;610路;634路;夜30路內;夜30路外;運通103路;運通109路;運通110路;萬壽寺(公交站):74路;300路內環;300路外環;323路;362路;374路;394路;534路;610路;634路;645路;夜30路內;夜30路外;特8路內環;特8路外;運通103路;運通109路;運通110路;運通201路;紫竹院南門(公交站):77路;87路;114路;118路;334路;360路;362路;481路;534路;658路;夜12路;運通104路;紫竹橋(公交站):74路;300路內環;300路外環;300路快內;300路快外;394路;機場大巴公主墳夜航線;機場大巴公主墳線;特8路內環;中央民族大學(公交站):86路;92路;320路;332路;563路;653路;658路;695路;夜8路;特4路;特19路;運通105路;運通106路;國家圖書館(公交站):86路;92路;320路;332路;481路;563路;653路;658路;695路;夜8路;特4路;特19路;運通105路;運通106路;北窪路(西行)(公交站):87路;北窪路(公交站):114路;334路;347路;360路;360路快車;437路;481路;610路;632路;658路;夜12路;運通104路;運通109路;運通110路;北窪路(東行)(公交站):87路;

其他交通方式:距離地鐵國家圖書館912米

規劃信息:其佔地面積為0平方米,容積率,綠化率10%,共2棟樓,停車位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准。)

點擊查看更全面,更及時,更准確的新房信息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怎麼樣

簡介: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成立於1956年,地處北京市,是國家公益性專地質科研機構。屬由地質學家李四光創立,曾稱地質部地質力學研究室、地質礦產部地質力學研究所,2000年更名為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研究所主要從事基礎地質、地應力與地殼穩定性、礦產與能源地質、第四紀地質與環境、地質災害、新構造與活動構造、極地地質等領域的調查與研究。 根據2018年1月該機構官網信息,研究所有有國土資源部科研平台5個,地質調查局科研平台2個,地質科學院科研平台2個,研究所下轄實驗室9個;有學術學科一級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學術學科二級博士學位授權點6個;學術學科一級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學術學科二級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在站博士後17人,在讀博士研究生34人、碩士研究生42人。

❸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的院士風采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26日生於湖北省黃岡縣,1971年4月29日逝世於北京。早年留學日本,加入同盟會,參加辛亥革命,1913年入英國伯明翰大學學習地質,1918年畢業。1920年到北大地質系任教。關於古生物蜓科化石鑒定方法及分類標准,為微體古生物研究開拓了新的道路;首次發現並研究了中國第四紀冰川遺跡,提出了中國第四紀冰期的劃分,解決了第四紀地質研究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為解決地殼構造和地殼運動問題,把力學理論引進到地質學研究中,創建了地質力學。1931年獲英國伯明翰大學博士學位,1948年獲挪威奧斯陸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1950年,沖破重重艱難險阻,返回祖國,前後擔任全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地質部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地質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中國地層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地震委員會主任、中國原子能委員會主任、中國第四紀研究委員會主任、地質部地質力學研究所所長、國務院科教組組長、世界科學工作者協會執行委員會副主席等職務。
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58年當選為蘇聯科學院外籍院士。運用地質力學理論和方法,組織和指導石油地質工作,為發現松遼、華北、江漢、蘇北、陝北、四川、柴達木、北部灣以及南海等油區,做出了重大貢獻;邢台發生地震後,他研究地震發生、發展的規律、預測和預報地震;還把這些理論方法應用於區域地殼穩定性研究,在地殼活動帶中為國家大型基本建設項目尋找「安全島",並開展各種地質災害的預測與防治,他還在第四紀地質、地熱地質、海洋地質、天文地質等方面,進行了開拓性工作,作出了突出貢獻。 1910年3月10日生,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人,193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系,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60-1983任地質力學所所長。任地質力學研究所名譽所長。長期以來,孫殿卿主要從事地質力學和第四紀冰川地質學的研究,是這兩個學科的學科帶頭人和傳人。
1950年被中國地質學會授予趙亞曾獎。1995年榮獲中國地質行業最高榮譽獎李四光地質科學獎榮譽獎。是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1916年4月4日出生於湖北黃陂,1941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北京大學)地質系。1962年3月至今,在地質力學研究所。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主要從事區域構造和礦產普查、地震地質和構造應力場研究以及區域地殼穩定性評價、地質災害和全球構造動力學研究。

❹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截至2014年底,全所在職職工190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87人,研究員及教授級高工46人,副研究員及高級工程師、高級會計師47人。內設8個專業研究室、5個職能處室和2個公益服務部門;有2個部級重點實驗室、2個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基地、1個局級重點實驗室、1個局業務中心和2個中國地質科學院重點實驗室。

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參加),國土資源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山區公路城鎮危岩崩塌災害及工程高切坡減災理論與技術」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獎。「泛亞鐵路大理至瑞麗沿線地質構造綜合研究」獲中國地質調查成果獎二等獎;獲發明專利2項:「基於微型樁群的滑坡防治方法」、「一種非常規氣的現場自動解析儀系統」;獲實用新型專利3項:「一種小型地震報警儀」、「一種帶有自動數據採集系統的岩土體原位直剪試驗裝置」、「0~60℃岩石線性熱膨脹系數的測量裝置」。

力學所參加的「膠東金礦理論技術創新與深部找礦突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4年在研項目166項,總經費1.4億元,其科技部項目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1項,地質調查計劃項目7項、工作項目46項,國土資源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項目5項,其他部委項目7項,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23項,相關單位委託項目45項;出版專著8部;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173篇,含SCI檢索論文55篇(國際SCI論文37篇),EI檢索論文23篇,中文核心期刊論文49篇。

領導班子由5人組成:所長、黨委副書記徐勇,黨委書記、副所長、紀委書記徐龍強,副所長趙越、侯春堂、馬寅生。

所長、黨委副書記徐勇(中),黨委書記、副所長、紀委書記徐龍強(右二),副所長趙越(左二),副所長侯春堂(右一),副所長馬寅生(左一)

年度重要科研成果

柴達木盆地油氣調查開辟了石炭系勘探新領域。明確柴達木盆地石炭系分布范圍和殘留厚度,發現柴達木盆地中新生界之下普遍發育石炭系;對柴達木盆地石炭系進行了劃分對比,編制了盆地上泥盆統—石炭系不同階段岩相古地理圖;證實柴達木盆地石炭系發育良好的烴源岩,具有很好的生油能力,發現大量的石炭系油氣顯示,油源對比證實其來源於石炭系烴源岩;研究表明柴達木盆地石炭系構造變形主要發生在新近紀末期,有利於石炭系成藏;同時通過柴東地區地震資料重新處理,初步確定10個石炭系圈閉。

華南大陸白堊紀大地構造演化過程及動力學研究取得新成果。通過對盆地沉積、構造變形和岩漿演化等資料的綜合分析,梳理了華南白堊紀大地構造演化過程,首次提出3階段伸展和擠壓交替演化模式。早白堊世早期(145~137Ma)擠壓作用,導致陸殼普遍加厚重融,形成大規模埃達克質岩、片麻狀花崗岩和混合花崗岩,與古太平洋板塊及北緣洋中脊的低角度俯沖作用密切相關。早—中白堊世(136~80Ma),華南處於弧後擴張的大地構造背景下,區域沉積—岩漿—變形演化與古太平洋板塊的俯沖作用相關,伸展—擠壓事件的幕式交替反映了弧後擴張過程中復雜的俯沖板片動力學。晚白堊世(80~65Ma),周緣板塊動力學發生重大調整,新特提斯構造域板片俯沖作用控制著新一輪地殼伸展裂陷和沉積—構造演化。

柴達木盆地石炭系烴源岩有機質成熟度圖

歐南地區石炭系頂面構造圖

霍布遜地區中生界底面構造圖

「華北克拉通中—新元古代多期裂解事件性質及其成礦專屬性」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發現狼山地區渣爾泰群變質火山岩夾層的鋯石U-Pb年齡為(804.1±3.5)Ma,結合前人發表的狼山渣爾泰群變質火山岩(805.0±5.0)Ma的鋯石U-Pb年齡結果,認為狼山地區渣爾泰群主體年齡為新元古代,時代在800~1100Ma左右。而渣爾泰山地區的渣爾泰群鋯石測年結果顯示,渣爾泰群時代為中元古代。狼山地區的渣爾泰群不同於東側渣爾泰山一帶渣爾泰群,以及白雲鄂博群和化德群,它是一套新元古代谷沉積組合。建議恢復狼山群名稱,專指分布於狼山地區的這套新元古代地層。內蒙古狼山地區新元古代狼山群的確定一方面填補了華北克拉通新元古代地層空白;另一方面,前人確定的狼山—渣爾泰山—白雲鄂博中元古代成礦帶實際上應該解體為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兩個成礦帶,狼山群中發育的大型海底火山噴流礦床成礦時代應該在新元古代之後。

(a)狼山、渣爾泰山、白雲鄂博地區中新元古代地層;(b)渣爾泰群測年結果;(c)狼山群測年結果

滑坡實時監測系統發布網頁

發揮地質調查科技支撐作用,提升西部山區防災減災水平。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地質力學研究所等單位實施的「西部復雜山區地質災害成災模式」計劃項目,經過4年的調查研究與科技攻關,完成了我國西部復雜山區重大地質災害成災模式與監測預警科學問題和應急處置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引入遙感解譯、災害詳查、GPS與InSAR地表監測、大型風洞試驗、現場物理模型試驗、數值模擬、力學數學分析等先進技術手段,開展了大型地質災害成災模式、早期識別、監測預警與防治對策等內容的綜合研究,提高了復雜山體地質災害早期識別水平和監測預警關鍵技術,建立了復雜山區地質災害實時監測與預警示範區,提高了地質災害應急快速加固與風險評估的技術方法理論水平,為我國西部復雜山體地質災害防災減災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推動了工程地質學科發展。

「青藏高原東南緣重要活動斷裂釐定與活動構造體系綜合研究」成果豐碩。通過詳細的活動斷裂解譯與調查、同震地表破裂填圖和古地震研究,查明了該區主要活動斷裂的分布與組成、活動性及歷史地震與古地震活動特徵,並獲得了該區高精度的地表破裂分布圖像。研究表明,玉樹活動斷裂帶構成了玉樹—鮮水河—小江斷裂系的尾端構造,屬典型的「Z」型左旋剪切張扭性變形帶,晚第四紀期間的左旋走滑速率可達4.0~5.4mm/a,調節了該區大部分的塊體擠出與旋轉變形量,是該區地震活動性最顯著的斷裂。古地震研究揭示,玉樹主幹走滑斷裂帶全新世期間的大地震原地重復間隔明顯不均勻,平均在千年以上,最長達近3000a。基於新發現的古地震活動規律,綜合判斷認為,該區玉樹斷裂帶上仍存在至少6段大地震危險程度不同的地震空區,估算的潛在大地震震級為Mw6.6~7.3不等。

玉樹斷裂帶東南段探槽西壁剖面(剖面的地貌部位(A)、沉積結構(B)及剖面編錄圖(C))

玉樹地震4周年紀念成果專輯

❺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的概況

地質力學研究所主要承擔全國新構造、區域構造穩定性調查評價,以及與區域構造穩定性相關的地質災害調查研究、第四紀地質調查研究和油氣資源戰略評價研究,同時開展相關基礎理論與方法的研究工作。
地質力學研究所有職工310人,其中在職職工174人,離退休職工136人,所長龍長興研究員。有科技人員106人,管理人員16人,其他人員52人。在科技人員中,有高級專業技術人員82人,其中研究員45人(含國家級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副研究員37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56人(含博士後出站17人)。已擁有了一支結構合理、支撐學科、國內知名的高水平研究隊伍(截止2010年)。
地質力學所急國家之所需,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開展地質科學研究和調查工作,以地質力學理論指導發現了大慶等一批油田,為中國石油工業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粵北大鈾礦的發現為中國「兩彈一星」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開展了三峽大壩、青藏鐵路、大亞灣核電站等國家重大工程的選址與穩定性評作。
截止到2010年,有100項成果獲得國家、省部級科技獎勵。地質力學所的「柴達木盆地地質與油氣預測」榮獲2000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廖椿庭研究員、崔盛芹研究員分獲第六屆和第九屆李四光地質科技獎。
中國地質學會地質力學專業委員會、第四紀地質與冰川專業委員會和古地磁專業委員會掛靠該所,主辦學術刊物《地質力學學報》。

❻ 地質力學是什麼鬼

地質力學,廣義的理解是指地質學和力學結合的邊緣學科。
不同學派對其研究內容有不同的見解,如奧地利彌勒學派認為研究內容是考慮地質因素的岩土工程的力學問題。
在中國地質學界,地質力學是指中國地質學家李四光在研究中國和東亞構造的基礎上於20世紀40年代創立的一種構造地質學說。它主要是用力學的觀點研究地質構造現象,研究地殼各部分構造形變的分布及其發生、發展過程,用來揭示不同構造形變間的內在聯系。
地質力學注重構造體系的分析,特別是活動構造的活動規律和動力來源,以及斷層、褶皺等構造形跡形成的力學機理的分析,也注重研究地應力和地質因素對岩土工程的力學分析的影響,地質力學對礦產資源的普查勘探、對工程地質和地震地質的研究有積極意義。

參考資料:http://ke..com/link?url=bWMSvv0MzYluMnu7sIdiAqLQ---LIL689GfsVva7xA6gtnR1gK

❼ 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怎麼樣

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是中國地震局直屬公益類非盈利性科研單位。下設地殼動力學研究室、地震前兆觀測理論與技術研究室、斷層力學與形變觀測研究室、地殼應力應變與岩石力學研究室、地震監測與預報研究室、綜合減災技術研究室、地震救援技術研究室、地震信息網路研究室、武漢創新基地。研究方向有地殼動力學理論、地殼應力場和形變場、地震構造力學機理、地震預測理論與方法、地震前兆理論和觀測技術、大地測量理論與觀測技術、重力和固體潮理論與觀測、遙感和衛星影像等空間信息技術的應用、地震與地質災害的機理與監測預警技術。

研究方向

地殼動力學(應力、應變)

地震前兆觀測理論與技術

斷層力學與形變觀測研究

岩石力學與應力測量研究

地震監測預報理論與方法研究

防災減災工程技術研究

地震救援技術研究

信息網路技術應用研究

下設機構

編輯

第一研究室(地殼動力學研究室):

第二研究室(地震前兆觀測技術研究室):

第三研究室(斷層力學研究室):

第四研究室(地殼應力研究室):

第五研究室(地震監測與預測研究室):

第六研究室(工程地震研究室):

第七研究室(地球物理探測與地震救援技術研究室):

第八研究室(地殼運動與遙感應用研究室)

第九研究室( 地震信息網路研究室):

科研項目

編輯

「十五」國家科技部攻關計劃課題

新型地震短期前兆觀測儀器的研究

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及輔助決策支持系統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

深部礦床開采關鍵技術研究

科技部專項

中國大陸地殼應力環境基礎資料庫

防震減災遙感資料庫

大中城市活斷層及建築物安全監測研究與示範

地震模擬和預報的資料庫應用平台

重大科學工程項目

中國地殼應力觀測網路建設

❽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所是什麼級別

地科院是廳級建制,院長高配,為副部級,下面各研究所還是處級,常務副院長應該是廳級

❾ 中國地質礦業總公司待遇怎麼樣 與 地質力學研究所比呢哪個以後更有發展前途

取勢 明道 優術 ,這個問題比較專業建議你去專業的論壇問問。市場在哪裡你就該在哪裡

❿ 考研報中國地質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的碩士研究生怎麼樣

一、地科院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
地科院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按照「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5級研究生入學報到須知」(詳見附件)要求和時間到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報到,按照校方有關通知辦理相關手續。
二、地科院培養碩士研究生:
地科院培養碩士研究生將在中國科學院大學雁棲湖校區完成為期一年的基礎課集中學習,因此須按照中國科學院大學的有關要求和時間到中國科學院大學報到,中國科學院大學定於2015年9月14日開學。請登錄中國科學院大學迎新服務網(http://e.ucas.ac.cn/YINGXIN/UIL/ShowIndex.aspx)查看報到有關具體事項和選課事宜。
(一)報到時間及地點
9月7日-9月8日每天8:00-17:00,到中國科學院大學雁棲湖校區(北京市懷柔區懷北庄)辦理新生報到手續,請勿提前來校。有特殊原因確實不能按時報到的,應及時向院研究生部書面請假。根據《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生學籍管理實施細則》,報到時間最多推遲兩周,逾期將取消入學資格。
(二)報到乘車路線
乘車到達中國科學院大學玉泉路校區(北京市石景山區玉泉路19號甲),然後乘坐學校統一安排的車輛到雁棲湖校區報到。
到玉泉路校區乘車路線:
北京站:乘2號線地鐵,復興門或建國門轉乘1號線地鐵到玉泉路站下,A1(西北口)出口向西50米即到;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