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中國地質圖書館怎麼借書

中國地質圖書館怎麼借書

發布時間: 2021-02-26 18:10:45

1. 在中國地質大學就讀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珠寶專業來的考試,學校自自編自演,考些名詞解釋,基本儀器使用。一些只有初中文化文化程度的中職生,在學校期間都已通過。
不過GIC,FGA這種證書只對有門路有政治經濟背景的學生有點作用。如果家裡經濟不厚實,基本上只能當個營業員而已。

2. 中國地質圖書館、屬於「北京高校圖書館聯合體」嗎

沒有地質大學圖書館

3. 百年滄桑話館藏——《中國地質圖書館館藏珍本圖錄》編撰始末

陳俊嵐

(中國地質圖書館)

中國地質圖書館經過數十年南下北上,西遷東回的戰亂時期,公元2011年迎來建館95周年,更迎來中國地質事業的蓬勃發展。館藏也由建館時藏書僅4000餘冊,發展到目前的紙介質印本70餘萬冊,囊括了近代地質學啟蒙時期以來約200年間的國內外寶貴地學文獻;世界各國地質圖件一萬余套。正是幾代地質圖書館人的辛勤努力,日積月累,經過近一個世紀的不倦追求,使得地質圖書館書海浩瀚,猶如地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瑰寶。

一、編撰《中國地質圖書館館藏珍本圖錄》的背景及經過

2003年,由張爾平主編的《鴻印雪泥》一書出版,將地質圖書館90年的藏書印章輯錄成冊,首次揭開了地質圖書館發展歷程的面紗。然而有關地質圖書館近百年珍貴文獻的研究卻是一個空白。為融地質圖書館藏書之精粹,展我國地學文化之宏博,填補近百年來地質圖書館珍貴文獻研究的空白,2011年中國地質圖書館顧曉華館長設立館長研究基金,「編撰〈中國地質圖書館館藏珍本圖錄〉」的項目通過專家評審獲得立項,擬採用圖文並茂的形式將地質圖書館珍貴文獻匯集成冊,呈現於世人面前。

第一步,課題組制定了科學的技術路線、工作方法及工作思路。課題組在參考國內圖書館界對特藏文獻界定的基本原則的基礎上,徵求專家學者對界定地學珍貴文獻標準的意見。通過對館藏紙本文獻進行排查摸底,核定館藏珍本文獻的種冊數,最終確定入選《圖錄》的目錄。

第二步,通過上網、到國家圖書館、西安交大圖書館等地查閱資料,對入選珍本圖錄的百種文獻的歷史背景、專業學術價值和社會經濟價值進行探考,完成文獻的屬性描述工作。

第三步,徵求專家意見,對屬性描述文字進行修改和完善。在館內召開專家研討會,對圖錄的相關內容和編輯文字的意見和建議認真進行修繕。

二、《圖錄》的基本情況

經過一年多的工作,最終共篩選出中外文圖書106種、中外文期刊13種、地質圖件9幅入選圖錄,採用圖文並茂的形式編輯成冊。

1.界定地學珍本文獻的標准

我國近代地質事業是在地質學會成立,有了專門的地質研究部門和教育機構以後,才有了卓越的發展。這些地質事業起步階段的地學文獻對中國的地質事業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和卓越的貢獻,承載了地質前輩的豐功偉績和地質事業發展的艱辛歷程。因此我們在界定標準的時候參考了以下幾個原則:時間界定的原則、有重要學術價值原則、以手稿待印本為主的原則、以裝幀精美特殊材質為主的原則。

中國地質圖書館珍本文獻的標准:1949年以前的文獻(以民國期間出版物為代表)為本館的特藏文獻,1937年以前的有重要學術價值和研究意義的文獻、近代著名地質學家的著作(以地質學家的手稿、待印本、抄寫本為代表)、裝幀精美,特殊材質(宣紙線裝及特殊印刷,以1912年以前外譯本為代表)的文獻界定為本館的珍本文獻。

2.入選圖錄的文獻情況

本書分為圖書篇、期刊篇和圖件篇三個部分,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再現了中國地質圖書館館藏的精華。入選《中國地質圖書館館藏珍本圖錄》的文獻既有我國地質事業泰斗章鴻釗、翁文灝、黃汲清、謝家榮、楊遵儀等先生的大作,也有極其珍貴的地質圖件、圖片,以及早期譯自國外的地學專著,刊本有宣紙線裝、宣紙鉛印、油印本,以及世人難得一見的珍貴手稿。裝幀有卷軸裝、折裝、線裝、精裝及簡裝等形式。文獻涵蓋了中國學者翻譯國外地質著作、外國學者到中國進行地質考察、國人自己進行地質調查及地質研究發展的重要階段,內容包括近代地質事業的發展、地質考察、游記、礦物礦產及博物館學等方面的專著。每件作品都凝聚地質前輩的汗水和心血(有關文獻請見圖1至圖5)。

內附32張彭縣銅礦局(圖5)礦景、采礦、冶煉及人們勞作的真實情景,是了解彭縣銅礦局歷史的非常珍貴的史料。

3.珍本文獻的屬性描述

以《井礦工程》一書為例,聘請專業攝影師為文獻進行拍照,並配以文字介紹(圖6)。

該書屬礦學類。主要介紹了造自涌水井及奴而敦造自涌井的方法;開地取礦之法、今鑿轉動之法、鑿孔常遇難事、孔內補管為襯、開石之器具、白而格斯脫落所設開石之器具、馬太與布拉特兩人所設鑿孔之器;用火葯拉開土石之法、平路與火葯膛得光之法、開裂土石所用之別種葯料等內容。附圖140幅。

在屬性描述中我們對重要項別作了說明和介紹:

書名項,包括書籍的卷數、期數;

著者項,包括出版時間、出版地點、出版者、版本類別;

稽核項,包括冊數、函數、圖、表等;

圖1 《工商部試辦地質調查說明書》(丁文江撰,1913年成文)

圖2 章鴻釗先生手稿(宣紙線裝)與張印堂先生科考報告(手寫、實地拍攝照片)

附註項,為以上各個事項的補充與說明,包括所附的附錄材料;如題簽、藏章,刻印流傳及關於這本書的特殊說明等;

提要項,向讀者提供書籍的內容概要和評介知識,需概括地介紹本書內容大意、著者生平事跡、著作經過以及版刻流傳情況等。

序及前言,承蒙原國土資源部副部長、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壽嘉華為本書作序,館長顧曉華撰寫前言。

三、編輯《圖錄》的目的及意義

顧曉華館長在前言中對編撰本書的目的及意義進行了介紹。

圖3 《地質研究所師弟修業記》(章鴻釗、翁文灝合撰,1916年)

圖4 《南潯鐵路規劃圖》本館珍藏的唯一的縑帛手繪鐵路圖

分3卷,總長27.7m,1906年完。2000年經全國文物鑒定委員會鑒定,認定該圖對我國早期鐵路建造史、中國近代社會發展史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1.展示與弘揚

入選圖錄的文獻是在數十萬冊圖書中遴選出來的,每件作品都凝聚了我國地質前輩的心血,見證了中國地質事業發展坎坷而又光輝的歷程,弘揚了地質工作者「三光榮」的地質精神。

圖5 《彭縣銅礦局寫真》(1909年,照片寫真集)

圖6 《井礦工程》

[英]白爾捺輯,[英]傅蘭雅口譯,趙元益筆述,曹鍾秀繪圖,光緒五年(1879)江南製造總局編譯。本書共二冊三卷,宣紙線裝本

2.追思與緬懷

中國地質圖書館從「有館尤貴有書,有書尤貴有用」到成為亞洲最大的地學專業圖書館,它的建立與發展凝聚了幾代圖書館人的嘔心瀝血。透過這些作品,讓人感念地質先輩的聰明才智和為國家身先士卒的愛國情操。

3.希望與勉勵

希望這本書能夠讓讀者走進地質圖書館,走進中國近代地質發展史,閱讀我國地質科學事業的發展歷程和地質前輩的豐碩地學理論,對那些為了中國地質事業的繁榮發展而作出貢獻的地質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同時,地質圖書館也願意迎接改革發展的挑戰,建設現代化數字圖書館,為地質事業的發展譜寫新的篇章而作出更大的貢獻。

四、問題和不足

1)由於課題組成員缺乏對珍本文獻知識及早期地質學理論發展的系統認識,尤其對部分文獻版本的鑒定上存在困難,因此在珍本的界定上還存在一定的問題。

2)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發現我館大部分特藏文獻(尤以民國正式出版文獻)損毀嚴重,又沒有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使得這些文獻的使用受到嚴重影響,建議加大對館藏文獻的保護和修繕工作。

3)在對館藏紙本文獻摸底中發現,很多珍貴的早期地學文獻我館並沒有收藏。在我館收集的文獻中,部分出現缺少附圖或者有圖無書的情況。例如,周樹人的《中國礦產志》有書無圖,聞齊、趙志新的《徐霞客游記附圖》有圖無書,等等,嚴重影響了文獻的完整性和價值評價的界定。對這些文獻的收集工作是保證我館地學文獻系統完整性的工作之一,也懇請各位專家為我館的文獻采訪工作提供線索和幫助。

4)在館藏珍本文獻中有很多文獻為未出版的手稿,其歷史背景及歷史意義、學術價值的參考文獻非常少,使得研究工作遇到不少障礙,需要投入較大的人力和時間進行調研,也希望得到專家的幫助。

4. 宗旨目標

中國地質圖書館雖然是專業圖書館,但其建設宗旨也應與大型公共圖書館相同。記專載歷史、傳承文屬明、肩負社會責任,即中國地質圖書館應該從人類歷史的視野搜集、保護和傳承在科學研究和社會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所有與地學相關的文明和文化,推動我國地學的發展,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中國地質圖書館作為中國地質調查局地學文獻中心,建設目標與中國地質調查局的「建設世界一流地質調查局」的目標相一致。

這里敘述的建設宗旨比現實中作為一個組織機構的中國地質圖書館的實際宗旨要宏大,但唯其宏大才能更近一流。

貫徹這個宗旨,需要圖書館有寬闊的視野和無處不在的社交意識。互聯網上的圖書館,應該讓每一個環節都有社交屬性,有互動的條件,讓用戶的每一個動作都產生效益。

5.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圖書館的入館須知

1、讀者須憑本人一卡通進入圖書館。
2、注意防火安全,嚴禁在館內任何地方吸版煙。
3、保權持館內整潔衛生,禁止將食物及飲料帶入館內。4、保持館內安靜,入館將手持電話置於靜音狀態,閱覽室內禁止使用手持電話。5、舉止文明禮貌,衣著整齊,勿著汗背心、拖鞋入館。6、加強公德意識,勿用物品佔用閱覽席位。7、愛護書刊資料及一切公共財物,請勿塗抹、撕毀、私藏書刊。8、自覺遵守圖書館各項規定,服從工作人員管理。9、讀者隨身攜帶的書包、私人物品請自己妥善保管。10、請讀者注意經常瀏覽圖書館主頁,了解圖書館的相關規定及動態信息,以便更好地利用圖書館。

6. 信息情報室

由《礦床地質》編輯部、資料室和圖書室組成。《礦床地質》面向全國,宣傳礦產資源研究成果;圖書室面向全院,收集借閱有關礦產的圖書期刊;資料室面向全所,收集借閱礦產資源研究所形成的科研成果,服務於找礦突破戰略行動。

1.《礦床地質》編輯部

《礦床地質》是由中國地質學會礦床地質專業委員會和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主辦的雙月刊,創刊於1982年,是中國唯一報道礦床學最新研究成果的期刊,內容包括礦床地質特徵及與礦床有關的岩石學、礦物學、地球化學研究成果和科學實驗成果,以及新技術、新方法。被《Chemical Abstracts》、《CSA Technology Research Database》和《Peферативный журнал》(俄羅斯文摘雜志)、《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NKI)、《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資料庫》、《數字化期刊(期刊論文庫)》、《數字化期刊(期刊引文庫)》、《中國地質文摘》、《全國報刊索引(自然科學技術版)》、《有色金屬文摘》和《中國學術期刊文摘》等檢索期刊及資料庫收錄。根據《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和《中國學術期刊綜合引證報告》,在近幾年科技期刊的影響因子排序中,《礦床地質》排在第5~21名之間。

有關《礦床地質》重要數據統計表

2.圖書室

現有科技藏書4萬余冊,科技期刊百餘種,對中國地質科學院職工開放。每月借閱量達百餘冊。科技期刊包括《中國科學》、《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American Mineralogist》、《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nation》、《Mineralium Deposita》等SCI收錄的期刊。為了方便礦產資源研究所職工更加廣泛閱讀國內外地質科技書籍,礦產資源研究所圖書室現已經與中國地質圖書館聯網,只需登陸http://www.cgl.org.cn/、http://cnki.cgl.org.cn/kns55/brief/result.aspx或http://cnki.cgl.org.cn/kns55/等,便可下載閱讀中國地質圖書館提供的各類相關書籍。

3.資料室

成立於1964年,是礦產資源研究所建所以來形成的原始資料、研究生論文和全國各地收集的地質資料儲存借閱室。現有資料包括各比例尺的區域地質調查報告及地形圖等。按照專業分類,包括物化探、區域地質普查與勘探、成岩成礦實驗包裹體、地質力學、海洋地質、數學地質、地球化學、岩礦測試、地層古生物、岩相古地理、氣候環境地質、同位素地質、礦物學、礦床學、岩石學資料等。該資料室按地區及上述專業建立了檢索卡片,供科研人員查尋之用。

2007—2009年,礦產資源研究所曾經對其成果資料進行過一次全面清理。目前,共有礦產資源研究所形成的原始資料659套、成果報告1160套。這些資料包括國土資源大調查、國家「973」、國家「863」、科技支撐等各類礦產資源研究所承擔的項目所形成的各種原始資料和成果資料。

資料室保存資料數量統計表

7. 中國地質圖書館怎麼樣

環境很不好!書也基本上都是老書 ,品種也不全。可能本身就是地質圖書館的原因吧,關於地質的書倒是蠻齊全的。環境一般般

8. 國內圖書檔案管理服務現狀及其對地質資料服務的借鑒意義

王黔駒1劉固望2茹湘蘭1袁慧香1

(1.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2.中國地質大學北京100083)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國內圖書檔案館藏機構基本情況和服務現狀,結合我國地質資料館藏機構實際情況,提出了加強服務力量,增設服務部門;充分利用先進技術方法,提升地質資料服務效率;加強地質資料服務宣傳力度,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等三方面建議。

關鍵詞圖書檔案地質資料服務

1 前言

當前,面對社會各界對地質資料需求日益增長,全國各級地質資料館藏機構不斷增加地質資料信息服務內容,拓寬服務渠道、改進服務方式、完善服務手段,但地質資料館藏機構仍面臨著如何提高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問題。考慮到圖書檔案與地質資料在管理和服務上存在很大程度的相似性,為了借鑒圖書館和檔案館在管理和服務等方面好的經驗,本文重點分析總結了國家圖書館、首都圖書館、中國地質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北京市檔案館、清華大學檔案館等不同類型圖書館和檔案館的情況。

2 圖書檔案館藏機構基本情況

2.1 館藏概況

圖書檔案館藏機構因其職能定位及覆蓋范圍不同,館藏內容和數量存在差別。如中國國家圖書館館藏容量2500多萬冊,現館藏珍品特藏260多萬冊,古籍善本32.5萬冊,中、外期刊125多萬冊,博士論文近12萬種,音頻資源4萬多張,視頻資源10萬余張;中國地質圖書館主要館藏與地學有關的文獻、古籍等,目前近現代地質學啟蒙時期以來近200年的國內外地學文獻已達60萬卷(冊),世界各國地質圖件1萬余套;北京市檔案館現有館藏190萬卷(冊),排架長度一萬多米,有紙質、錄音、錄像、影片、照片等各種載體,內容十分豐富,包括經濟、軍事、文化、農業、工業、外交、科技、教育、宗教等諸多方面。

從調研可知,國家圖書館等綜合型圖書館館藏資料品種齊全、涉及廣泛,而中國地質圖書館等專業型圖書館館藏圖書資料比較專一,具有專業特色。全國各級檔案館藏機構根據檔案所屬轄區進行分級統一管理,各級檔案館館藏檔案數量大,綜合性檔案館種類較豐富。

2.2 機構設置

圖書檔案館藏機構的內部機構設置完備,一般根據需求設置部門,能滿足管理和服務等工作需要。面對社會提供公益性服務的綜合圖書館、檔案館,部門設置上較全,涉及方方面面,部門也比較多,設立了特色部門,對一些服務部門進行細分。例如,首都圖書館共有20個部門,除管理部門以外還有宣傳策劃部、合作協調中心、會議展覽中心等特色部門,日常借閱服務也細分為典藏借閱中心和少兒綜合借閱中心等不同服務部門。高等院校的圖書館和檔案館僅是學校內的一個部門,主要針對高校和科研單位服務,機構設置上也相對比較簡單,如清華大學檔案館就僅有5個部門。

2.3 信息化建設

當前,無論是圖書界還是檔案界都十分重視信息化建設工作。國家圖書館信息化不僅在讀者借還圖書和目錄查詢方面處於國內領先,同時國家圖書館新增加了網路在線瀏覽、手機閱讀、網路圖書資源目錄查詢、資料庫服務等多元化服務手段,充分利用了現代高科技手段來提高圖書服務質量和效率。檔案館的檔案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晚,主要集中於門戶網站的建立,逐步加強檔案數字化、專題資料庫建設等工作。

3 圖書檔案館藏機構服務情況

3.1 服務制度

目前圖書館和檔案館的各項服務制度健全、規定明確,包括入館須知、閱覽室介紹、辦理借閱證、借閱須知、復印收費標准等方面。有些大學的圖書館有一些特殊性的規定,如存包櫃使用須知、圖書館自習區使用管理辦法等制度。

3.2 服務對象及方式

圖書檔案館藏機構受其館藏圖書、檔案的數量和特點的影響,服務群體也有所不同。綜合型圖書館、檔案館服務面廣,重點為社會大眾,科研機構及政府;專業型圖書館、檔案館則重點為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公司及政府服務;高等院校的圖書館、檔案館主要是服務在校學生與教職工。

現階段,圖書館和檔案館服務方式主要包括查閱、咨詢、外借和網路服務。考慮圖書保密性較弱,檔案保密性較強的特性,圖書館大量提供外借和網路服務,包括在館外借、閱覽,在線瀏覽、下載、查詢等方式;檔案館主要提供在館的咨詢、查閱、縮微膠片閱覽,對不涉密的檔案提供在線電子閱覽、檔案出版物閱覽等方式服務,一般不提供外借服務。

3.3 特色服務

圖書館服務內容除了圖書借閱、在線瀏覽等基本服務以外,很多圖書館還有自己獨有的服務。如國家圖書館與首都圖書館提供了講座、咨詢、展覽等服務,國家圖書館除提供掌上國圖、網上讀書、手機閱讀等特色服務外,還有文化共享工程服務、國家數字圖書館基層資源服務、數字電視服務等17種服務;中國地質圖書館提供了科技查新、為專家服務及定題服務;各大學圖書館有SCI咨詢中心、報刊服務電子學位論文提交等。檔案館除了公共的咨詢、查詢和復印外,通過檔案展覽和出版物為社會公眾提供特色服務。圖書檔案館藏機構十分重視對外宣傳服務,或是舉辦學術系列講座、學術會議,如「文津講壇」、「中國典籍與文化」、「教育家講壇」等眾多高規格的學術研討會,或是組織培訓和展覽,擴大圖書及檔案公眾影響,挖掘潛在用戶,提高服務水平。

4 幾點建議

4.1 加強服務力量,增設服務部門

從內部機構設置中可以看出,圖書檔案館藏機構十分重視服務工作,設立了如宣傳策劃部、少兒綜合借閱中心等特色宣傳服務部門。目前,全國地質資料館藏機構人員嚴重不足,在全國33個地質資料館藏機構中,有22個地質資料館藏機構專職從事地質資料的正式職工人數在5人以下,因此很多單位沒有單獨設立服務部門,單獨設立的也至多一個,如全國地質資料館設立了資料服務室。為了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建議館藏機構加強服務力量(人員),增設服務部門,如館藏機構可根據用戶需求及服務工作環節現狀,設立資料借閱服務部門、資料數據加工服務部門、咨詢編研部門、資料宣傳策劃部門。

4.2 充分利用先進技術方法,提升地質資料服務效率

國家圖書館通過掌上國圖、網上讀書、手機閱讀等方式拓寬了圖書受眾面,達到了常規服務不可想像的效果。目前,我國新形成的地質資料都有電子文檔,正在對館藏紙介質資料加快圖文地質資料數字化和相關資料庫建設。因此,只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集聚、挖掘與共享服務新技術、新方法,很快就能實現掌上資料館和手機閱讀、瀏覽地質資料的電子文檔,擴大地質資料服務群體,提升地質資料服務效率。

4.3 加強地質資料服務宣傳力度,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

圖書館和檔案館在宣傳方面做得比較到位,舉辦公益性學術講座、學術研討會,對外提供社會教育、培訓和大型展覽等。地質資料館藏機構需打破常規,變被動服務為主動宣傳和服務,製作系列宣傳產品,充分利用電視、報刊、網路等媒介進行宣傳,提升地質資料館社會知名度,影響地質資料潛在用戶群體,同時建立客戶服務體系並利用座談、上門調研等多種渠道來收集用戶需求信息,積極主動為用戶提供服務。

9. 中國地質資料館和中國地質圖書館是一個地方嗎

肯定不是一個地方,針對的人群都不同。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