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即墨港口地質是什麼

即墨港口地質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1-02-26 16:53:17

Ⅰ 即墨市的所有的山,海拔排行是什麼

位於即墨,東臨黃海,為嶗山北部支脈,主峰海拔223米。景觀集中分布北部。 此山以回環曲折、崢嶸清秀、泉甘石奇為特色。近山顛處有兩塊巨石南北對立,形成天然門戶,名聚仙門。
鶴山是嶗山余脈,道教文化源遠流長,有遇真宮、老君爐、摸錢澗、升仙台、聚仙門等道教古跡。自然景觀有水鳴天梯、擊掌鶴鳴、滾龍洞、一線天等。鶴山風光的特點,主要是石奇,山石屬火成岩,在一定的地質年代沉睡海底,由於浪水的長期沖刷,一旦露出海面,就呈現出千姿百態的洞岩奇觀。登鶴山憑高東望,水天無際,波光帆影,島礁隱現,更增添無限情趣。春天,這里奇岩綠樹,花香鳥語,嫵媚婀娜。夏日,山石潔凈,清風習習,流泉叮咚,山下碧海泛波,有天然的十里浴場供游,松軟的沙灘可憩。秋季,天高雲淡,霜風晚來,叢叢秀菊,片片柿林,千姿百態,爭奇斗艷,縷縷幽香,飄溢四方。冬日,陽光充裕,爽而不寒,大雪飛白之日,蒼柏銀花,別有一番迷離景色。在鶴山,人們可以欣賞到色彩絢麗的紫霞,如煙似浪的雲海。鶴山屬海洋性季風氣候,日和風柔,空氣清新,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傍海向陽,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2℃左右),雨露滋潤(年降雨量700--800毫米),常年雲霞繚繞,陰晴變幻莫測。春夏之交細雨過後,偶爾還會出現「海市蜃樓」奇景。

Ⅱ 即墨市與青島市是什麼關系

截止2020年11月4日,即墨市已經撤市設區,屬於青島市管轄。

1、即墨市:

即墨市是山東省青島市轄區。秦代置縣,隋朝建城,建城史1400餘年。位於中國山東半島西南部,東臨黃海,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南依嶗山,近靠青島。

境內地貌總體為低山丘陵,屬暖溫帶季風大陸型氣候區。截至2016年底,即墨區共有7個鎮、8個街道。2017年10月30日,即墨區正式掛牌。2020年6月30日,經省政府批復同意,調整青島市即墨區部分行政區劃。

2、青島市:

青島,別稱島城、琴島、膠澳,是山東省副省級市、計劃單列市,是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濱海度假旅遊城市、也是國際性港口城市。截至2019年,全市下轄7個區、代管3個縣級市。

(2)即墨港口地質是什麼擴展閱讀:

即墨區境內主要有重晶石、膨潤土、硯石、麥飯石、花崗岩、玄武岩等。重晶石分布於市境西南一帶,儲量300萬噸以上。膨潤土多見於環秀街道辦事處西山前村,儲量500萬噸以上。

花崗石主要分布在鰲山衛鎮一帶。玄武岩主要分布在段泊嵐鎮毛家嶺一帶。麥飯石分布在市境東南部一帶,儲量較大,質地優良,礦床淺露,易於開采。

Ⅲ 地質環境條件

青島市地處山東半島西南端,東南瀕臨黃海,西、北與濰坊市、煙台市接壤,西南與日照市相鄰,位於東經119°པ″~120°57འ″,北緯35°34཈″~37°09༼″。轄七區(市南、市北、四方、李滄、嶗山、城陽、黃島)、5個縣級市(即墨、膠州、萊西、平度、膠南)。全市陸域總面積10654km2,海岸線全長730km。

在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經過多種形式的地殼運動和地質營力的作用,形成了山地、丘陵、平原、河流、湖泊、海洋等不同的地貌形態,不同岩性地層經風化、剝蝕、搬運作用在不同的沉積環境下沉積,形成了不同的土壤,造就了該區特有的地質環境背景。

一、地形地貌

青島市地形總的特徵是南北兩翼隆起,東高西低,中部低陷。區內主要有三大山系:分別是東南的嶗山山脈,主峰海拔1132.7m,山勢陡峻,向西南綿延至青島市區,北至即墨市東北部,為山東省第三高峰;北部的大澤山山脈,主峰海拔736.7m;西南部的大、小珠山、鐵钁山等組成的膠南山群,主峰海拔724.9m。山系之間為膠萊盆地,地勢低平,海拔一般小於50m,第四系鬆散堆積物主要存在於各大小河谷之中。區內山丘面積4950km2,占陸地總面積的46.46%;平原窪地5620km2,佔52.75%;其他84km2,佔0.79%。

區內地貌按其成因類型及形態特徵可劃分為剝蝕構造地形、構造剝蝕地形、剝蝕堆積地形和堆積地形四類(圖12-1)。

二、氣象水文

1.氣象

青島市屬華北暖溫帶季風性大陸氣候,由於受海洋環境的影響和調節,具有較明顯的海洋性氣候特點,空氣濕潤,氣候溫和,雨量較多,四季分明,具有春遲、夏涼、秋爽、冬長的特徵。據青島市百年來氣象觀測資料統計,青島市多年平均降水量為677.95mm(1898~2002年),1996~2002年平均降水量為647.8mm,降水特點是年內各季分配不均,汛期(6~9月)佔70%~76%,多集中於幾次暴雨,枯水期(3~5月)佔13.5%,平水期僅佔5.02%;年際間降水量變化懸殊,枯水年系列持續時間較長,最大值比最小值多近1000mm,比值一般在3~4倍;在地域上,從沿海至內陸呈遞減趨勢,在山區具垂向分帶性,自高向低遞減。2002年屬50年一遇的特枯年,年降水量僅為463.8mm。

圖12-1 青島市地貌類型圖

青島市多年平均蒸發量為1410mm,月平均最高值出現在5月份,為175mm,內陸蒸發量大於近海地區。

2.水文

青島市共有大小河流224條,流域面積大於100km2的有33條,按流域可分為大沽河、北膠萊河及沿海諸河三大水系。大沽河源於招遠市阜山,在萊西市道子泊村北500m處入境,流經萊西、平度、即墨、膠州各市和城陽區,於膠州市營房鎮碼頭村南入膠州灣,幹流全長179.9km,流域面積6131.3km2,青島市境內流域面積4850.7km2,占總面積的79.11%,主要支流有小沽河、洙河、五沽河、流浩河及南膠萊河等。北膠萊河源於平度市宅科鄉姚家村分水嶺北麓,沿平度市與高密市、昌邑市邊界自東南流向西北,於新河鎮大苗家出境入萊州灣,全長100km,流域面積3978.6km2,青島市境內流域面積1914.0km2,境內主要支流有澤河、龍王河、現河和白沙河等。沿海諸河獨流入海的較大河流有白沙河、城陽河(即墨境內稱墨水河)、洋河、王戈庄河(風河)、白馬-吉利河、周疃河(蓮陰河)等。

青島市現有大型水庫3座,中型水庫21座,其中較大水庫有:產芝水庫、尹府水庫、棘洪灘水庫、嶗山水庫等。

三、區域地質概況

1.地層岩性

青島市出露的地層除第四系鬆散地層以外,主要為中生代白堊系和古元古代變質岩系,第三系為隱伏地層。現簡述如下:

(1)古元古界(Pt)

主要出露荊山群(Pt1J)及粉子山群(Pt1F)。

荊山群主要分布於膠北隆起萊西南墅鎮、平度明村鎮及雲山鎮和膠南王台鎮等地。屬角閃麻粒岩-角閃岩相變質,主要岩性為大理岩、黑雲變粒岩、長石石英岩、淺粒岩、斜長角閃岩、透輝岩、石墨變粒岩、片麻岩等。

粉子山群主要分布於平度灰埠,屬高綠片岩相—低角閃岩相變質,岩性主要為黑雲變粒岩,斜長角閃岩、淺粒岩、長石石英岩、透閃大理岩等。

(2)中生界白堊系(K)

自老至新分為萊陽群(KL)、青山群(KQ)和王氏群(KW),廣泛分布於本區中部台陷區。

萊陽群主要分布於膠州、膠南、即墨等地,為一套陸相粗碎屑—細碎屑的洪積相—河流相—河湖相沉積,由礫岩、砂岩、粉砂岩、長石砂岩及含礫中粒岩屑砂岩等組成。

青山群主要分布於膠州、河套、紅島、樓子疃—豐城一帶及萊西、靈山衛鎮等地,為一套陸相火山爆發相、溢流相的中基性—中性—酸性火山岩系,下部岩性為流紋質含角礫熔結凝灰岩、岩屑玻屑凝灰岩;中部岩性為安山岩、玄武安山岩夾安山質火山角礫岩、角礫集塊岩等;上部為玄武粗安岩夾砂礫岩。

王氏群主要分布於膠州市至上馬鎮以北直至古峴、萊西廣大地區,為一套陸相紫紅色碎屑岩間夾玄武岩沉積,下部岩性為鈣泥質粉砂岩夾鈣質細粒長石砂岩、細粒長石砂岩,上部為杏仁狀玄武岩、拉斑玄武岩及伊丁石化安山玄武岩。

(3)新生界

古近系五圖組主要隱伏於平度南大窪,由礫岩、砂岩、頁岩和泥質岩等組成。

第四系廣泛分布於現代河流兩側、山前、入海處及準平原地區,為更新—全新統沖積、洪積、沖洪積、殘坡積、海積、海陸交互堆積及人工堆積等鬆散堆積層。其中沖積和沖洪積層最具供水意義,主要分布於較大河流的中下游和山前地帶,厚度一般10~20m,最厚可達25~30m;多具雙層結構,上部為黏質砂土及砂質粘土,下部為不同粒徑的砂及砂礫石層,其中有泥質夾層,邊緣地帶有坡積層楔入,結構較為復雜。河流愈小,砂層愈薄,分選性差,相變大;上游為花崗岩分布區,砂層顆粒較粗;在河口附近及近海窪地,沖積層中常有海相沉積夾層,岩性為淤泥、淤泥質粘土、淤泥質砂等,厚度一般小於5m。

青島市的侵入岩主要發育有新元古代晉寧期、震旦期和中生代燕山晚期,可歸並為7個單元,主要分布在嶗山、大澤山及大、小珠山等地。

2.地質構造

青島市地處華北板塊南邊緣膠南-文威造山帶日照隆斷東北部的魯東隆起、膠萊坳斷2個Ⅲ級構造單元。區內主要構造形跡為褶皺構造、韌性剪切帶及脆性斷裂構造,其主體方位為北東東向,次為北東向和東西向。區內脆性斷裂構造具控水作用,其方向錯綜復雜,除部分繼承古老斷裂構造外,多形成於燕山晚期,為北西—南東向水平擠壓應力及垂向上隆所導致的水平壓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具多期活動的特點,可歸納為四組共軛斷裂構造體系:①近EW(75°~85°)與近SN(5°~10°);②NEE(55°~65°)與NNW(330°~340°);③NNE(20°~25°)與NWW(290°~300°);④NE(30°~45°)與NW(300°~320°)。其中北東東、北北東及北東向力學性質多屬壓扭性,與之對應的共軛斷裂多呈張性。

四、區域水文地質概況

1.含水岩組的劃分與地下水賦存條件

根據水文地質特徵的不同,青島市地下水可劃分為鬆散岩類孔隙水、碎屑岩類孔隙裂隙水、噴出岩類孔洞裂隙水、碳酸鹽岩類岩溶裂隙水及塊狀、層狀岩類裂隙水等幾個含水岩組,其中以鬆散岩類孔隙水含水岩組為主,供水能力較強。

鬆散岩類孔隙水含水岩組:主要分布於大沽河、白沙河—城陽河、白馬-吉利河、王戈庄河、洋河、周疃河、張村-李村河等大小河流中下遊河谷平原和大澤山西南側山前平原,含水岩組主要由第四系沖積、沖洪積層不同粒徑的砂及砂礫石組成,厚度一般5~15m,透水性強,水量豐富,單井出水量可達1000m3/d以上,水位埋深一般2~4m,水力性質基本屬於孔隙潛水,局部地段在高水位時具弱承壓性,其中大沽河、白沙河—城陽河為青島市重要供水水源地,其餘各流域為當地主要供水水源地。

碳酸鹽岩類岩溶裂隙水含水岩組:主要分布於平度、萊西,膠南王台也有少量分布,含水岩組為粉子山群中的大理岩,一般呈夾層或透鏡體產於其他變質岩中,質地不純,多為蛇紋石化大理岩、白雲石化大理岩、透輝石大理岩等。裂隙比較發育,深度一般限於100m以內,含較豐富的岩溶裂隙水,特別在構造及地貌條件有利地段,富水性尤強,單井出水量一般大於500m3/d,最大超過1000m3/d,水質良好。但因分布面積過小,供水局限性較大。

噴出岩類孔洞裂隙水含水岩組:主要分布於即墨、膠州、萊西、城陽境內,含水岩組為青山群和王氏群中的玄武岩類,孔洞和裂隙比較發育,深度一般為30~50m,富水性較強,單井出水量為500~1000m3/d,且水質良好,常含有益於人體的微量元素(如Sr、H2SiO3、Zn等),可形成小的水源地為局部地區供水。

碎屑岩類孔隙裂隙水含水岩組:主要分布於膠州、即墨、萊西等地,含水岩組為白堊系萊陽群、王氏群砂岩、砂頁岩及凝灰質砂頁岩,由於其孔隙和裂隙均不發育,透水性、富水性均很弱,單井出水量一般小於50m3/d,供水意義不大。

塊狀、層狀岩類裂隙水含水岩組:主要分布於嶗山、大澤山及膠南大片地區,含水岩組為花崗岩、花崗閃長岩、片麻岩、變粒岩、片岩等。風化帶深度一般不超過30m,富水性弱,單井出水量小於30m3/d,局部構造裂隙密集帶比較富水,單井出水量可大於100m3/d,最大可達500m3/d,但分布極不均勻,僅能為局部供水。

2.地下水補給、徑流、排泄條件

青島市地下水主要為第四系鬆散岩類淺層孔隙水,局部為少量脈狀構造基岩裂隙水,大氣降水為其主要補給來源,地下水的運動方向與地形坡降、地表水系基本一致。大氣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三者聯系密切,轉化關系明顯。

從區域水文地質分區來看,本區屬魯東低山丘陵水文地質大區(Ⅲ),綜合考慮區內地質、構造、地貌、地下水特徵等因素,可分為3個水文地質亞區,即膠北低山丘陵水文地質亞區、膠萊盆地水文地質亞區、嶗山—膠南中低山丘陵水文地質亞區(圖12-2)。

(1)膠北低山丘陵水文地質亞區(Ⅲ1)

主要分布於青島北部的平度、萊西境內,屬膠北隆起的西段,地貌形態為低山丘陵,由北向南地勢漸低。主要由燕山期花崗岩類和古老變質岩系組成,山間河谷中有第四系堆積,按岩性及地下水類型可進一步劃分為:①大澤山花崗岩類裂隙水小區;②平度—萊西變質岩岩溶裂隙水小區;③萊西變質岩裂隙水小區;④山間河谷第四系孔隙水小區。

(2)膠萊盆地水文地質亞區(Ⅲ2)

主要分布於平度、萊西、膠州、即墨的大部地區,地質構造單元屬膠萊坳斷,地貌形態為河谷平原、山前平原和剝蝕平原,地層主要為第四系沖積、沖洪積層和白堊系碎屑岩類及火山岩類,由於地勢低平,有利於地下水積聚,且儲水條件較好,為青島市地下水最豐富的地區。該區除接受大氣降水的直接入滲補給外,還接受來自相鄰其他水文地質亞區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補給,特別是其中河谷平原、山前平原第四系孔隙水和玄武岩類孔洞裂隙水,含水層較厚,儲水空間較大,表層滲透性能較強,補給條件十分有利,成為本區地下水最富集的地段。該區地下水排泄方式主要為徑流、人工開采和蒸發,其中人工開采為地下水的主要排泄方式。徑流排泄一是通過北膠萊河向北排向萊州灣;二是匯集於大沽河向南排向膠州灣,但因地勢平緩,水力坡度小,徑流速度緩慢,排泄不暢。由於大量開采地下水,水位埋深加大,蒸發排泄量逐漸減少。

(3)膠南—嶗山中低山丘陵水文地質亞區(Ⅲ3)

主要分布於膠南和嶗山,為膠南隆起的東北段,地貌形態為中低山和丘陵,地勢較高,坡度較陡,分別向北西膠萊盆地和東南沿海傾斜,岩性以燕山期花崗岩類為主,此外在若干河流的中下游第四系比較發育,形成大小不等的河谷平原。

膠北和膠南低山丘陵水文地質亞區的基岩裂隙水,大氣降水幾乎是其唯一的補給來源,但因山高坡陡和裂隙不甚發育,降水的大部分轉變為地表徑流匯集到海洋和膠萊盆地水文地質亞區,少量降水滲入到地下轉化為地下水,又以下降泉或地下徑流的形式很快向附近溝谷排泄,山間河谷溝溪成為匯集和排泄地下水的主要通道。由於裂隙發育深度淺,水力坡度大,地下水交替循環強烈。此區內較小的河谷平原區,如王戈庄河中下遊河谷平原區具有與膠萊盆地水文地質亞區相似的補、徑、排特徵,只有在地下水開發程度很低的地段,如白馬-吉利河中下遊河谷平原區,潛水蒸發才不可忽視。

3.地下水水化學特徵

青島市地下水在成因上以陸相溶濾水為主,近海窪地及河口地帶為海相、海陸交互相沉積水。自然狀態下其水化學特徵如下:本區外圍三面環海,降水、地表水、地下水、海水在轉化過程中,受海水蒸發影響,地下水中Cl含量較高;區內地表水、地下水分布大體一致,均從山丘經平原獨流入海,在徑流過程中,地層介質礦物成分比較穩定,可溶性較差,特定的環境使地下水化學特徵具明顯分帶性:從山丘→平原→海岸窪地,水化學類型由水質較優的HCO3-Ca型→HCO3·Cl-Ca或Ca·Mg、Ca·Na型→Cl·HCO3-Na或Na·Ca型,礦化度由<0.5g/L→0.5~1.0g/L→>1g/L;區內受地球化學環境影響,局部有原生劣質水,如鈣質結核分布地帶高氟區,海岸帶及近海窪地、水封存地帶鹹水區等。

圖12-2 青島市水文地質分區圖

五、環境地質分區特徵

根據青島市地形地貌、氣象水文、地質、水文地質、植被土壤等諸因素對區域地質環境特徵的作用,可將青島市劃分為4個地質環境區(圖12-3)。

1.中低山—丘陵地質環境區

本區主要分布於嶗山、大小珠山、鐵钁山、大澤山及其餘脈丘陵地帶,其地貌成因類型屬剝蝕構造—構造剝蝕地貌,長期接受剝蝕切割作用,地面標高一般大於50m,切割深度不等,基底岩石主要由花崗岩類組成,次為砂頁岩、火山岩等,地表岩石裸露,溝谷地帶谷底堆積物較發育,但厚度不大。

嶗山岩體為燕山晚期嶗山花崗岩組成,切割深度大於500m;小珠山、大澤山一帶除花崗岩外,還有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等,切割深度200~400m。中低山地帶花崗岩類岩石堅硬,山體陡峭,岩體裂隙不甚發育。由於地面坡度大,溝谷切割深,山高坡陡,大氣降水較大(除大澤山地區外均大於700mm),強風化帶不發育,風化深度一般小於3m,降水絕大部分由地表呈洪流迅速排向下游,極少部分滲入地下,以泉或地下徑流排出,岩體富水性差。

中低山地帶植被較發育,主要為密林區和一般林區,人文活動稀少,人為污染物少,岩石風化作用及地下水的溶解作用均較弱,加之地下水交替強烈,雖然地下水富水性較差,但含鹽量低、水質好,在構造裂隙密集帶,多分布有礦泉水。

丘陵地帶主要為上述山體的余脈,地表多為岩石裸露,岩性為花崗岩、片麻岩、火山岩、砂頁岩等,山體陡峭—渾圓,岩體裂隙較發育,少部分有植被覆蓋,主要為一般林區和稀疏林區,大氣降水一般大於600mm,溝谷地段有薄層殘積層,大氣降水大部分呈洪流排向下游,部分通過裂隙或薄層覆蓋層(碎石土、砂土)滲入地下,滲入過程中過濾及凈化能力差。

丘陵地帶由於風化作用和人為活動等,水交替作用均比中低山區有利於水鹽化學作用,致使地下水中含鹽量高於低山區。在市區及城鎮附近,由於工業、生活污染源較多,污染對地下水水質起著控製作用,水中化學組分常出現異常,多項組分超標,礦化度可達1.0~1.5g/L,局部地段大於1.5g/L。

2.剝蝕準平原地質環境區

廣泛分布於膠萊盆地中的膠州、即墨、萊西境內,地貌成因類型為剝蝕準平原,地形呈較平緩的壟崗、坡地,相對高程小於20m,標高一般小於50m,岩性以中生代白堊系碎屑岩及火山岩為主,地勢較低窪處表層堆積有薄層殘坡積物,厚度一般小於5m,崗地部分多基岩裸露,其餘大部分為薄層殘坡積的碎石層、砂土、粉土類的耕植土層覆蓋,植被較發育,多以耕作地為主,土壤質地較差,表層過濾、凈化防護作用較差,大氣降水及污染物易滲入地下。

該區岩石裂隙發育,多為淺層風化裂隙及火山岩孔洞,由於粘土化使部分裂隙彌合充填,裂隙空間容量小,孔洞聯結性差,導致其富水性差,地下水埋藏較淺。由於地形起伏小,地表徑流較緩慢,水交替條件及動力條件略差,水鹽作用時間長,加之地表污染,地下水中含鹽量較高,礦化度一般0.5~1.0g/L。

3.沖、洪積平原地質環境區

分布於山前地帶及各河流中下遊河谷地帶,主要在大沽河中下游平原、白沙河—城陽河中下遊河間地塊、北膠萊河沖積平原、膠南王戈庄河、白馬-吉利河河谷平原等。地貌類型為山前沖洪積平原和河谷沖積平原,地形較平坦,微有起伏。堆積物主要為河流沖積、沖洪積形成的鬆散粉質粘土、粉土、中粗砂及砂礫石層,一般為雙層結構,上部為粉質粘土、粉土,下部為中粗砂、砂礫石層。下部為主要含水層位,厚度一般為5~15m,局部達25m,富水性較強,水位埋深一般為2~4m,最大達10m,包氣帶岩性以粉土、粉質粘土為主。

圖12-3 青島市地質環境分區圖

該區大氣降水除平度北膠萊河區為500mm左右外,其餘大部分地段為600mm左右,地表徑流較緩慢。區內植被較發育,以耕作地為主,土壤質地良好,表層土過濾、凈化能力較強。第四系孔隙水主要由大氣降水滲入補給,另有山前基岩裂隙水補給及河水滲入,地下水主要通過蒸發、開采和向下游徑流排泄。但該區是主要生產生活活動區,生活污染、工業污染及農業污染已超出「點狀污染」的范圍,構成了貫通的污染層(區)。該區地下水運動及交替緩慢,水與鬆散岩層充分接觸,相互間化學作用較強烈,加之污染物的參與及人為開採的影響,地下水中化學組分及濃度從上游山前地帶到下游濱海地帶變化較明顯,存在明顯的水化學分帶現象。地下水的礦化度由山前的0.5g/L到濱海的1.5g/L,在海水入侵嚴重地段可達3g/L以上。

4.濱海平原地質環境區

主要分布於濱海大河河口附近的條帶狀狹窄地段,地形平坦,地貌類型為濱海平原,堆積物多為粉細砂、粉土及海相淤泥構成,富水性差。地層是在海陸交互作用下形成的,地下水是海水與大陸淡水抗衡中形成的,水位埋藏淺。該區大氣降水一般大於700mm,多為散狀面流直接入海,少部分滲入補給地下水,土壤多為鹽鹼化或沼澤化,植被發育差,且多以耐鹽荒草為主。河口地帶常常是污染物集中排放及匯集地帶,污染嚴重,其他地帶多為鹽場,受海潮及下伏海相地層影響,本區地下水水質極差,化學成分極為復雜,水化學類型以Cl-Na型為主,礦化度一般大於3~5g/L,鹽場附近則大於10g/L。

Ⅳ 碼頭和港口有什麼區別

區別:港口來就是整體而碼頭就源是部分,碼頭只是港口中的重要一環。

碼頭供船舶停靠、裝卸貨物和上下旅客的水工建築物。廣泛採用的是直立式碼頭,便於船舶停靠和機械直接開到碼頭前沿,以提高裝卸效率。

港口是位於海,江,河,湖,水庫沿岸,具有水路聯運設備以及條件供船舶安全進出和停泊的運輸樞紐,是水陸交通的集結點和樞紐,工農業產品和外貿進出口物資的集散地,船舶停泊、裝卸貨物、上下旅客、補充給養的場所。

(4)即墨港口地質是什麼擴展閱讀

由於港口是聯系內陸腹地和海洋運輸國際航空運輸的一個天然界面,因此,人們也把港口作為國際物流的一個特殊結點。

而廣義上的碼頭還包括同它配套的倉庫、堆場、候船廳、裝卸設備和鐵路、道路等。由此也不難理解為何港口碼頭會被一同提出,他們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相輔相成。

港口規劃工作的重要步驟,港口經濟腹地范圍、交通、工農業生產和礦藏情況及貨種、貨流和貨運量情況是確定港址的重要依據;要廣泛調查研究,分析論證。

自然條件是決定港址的技術基礎,故對有條件建港的地區應進行港口工程測量、濱海水文、氣象、地質、地貌等方面的深入調查研究,輔以必要的科學實驗,然後對港址進行比較選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港口

Ⅳ 即墨經濟開發區的地理位置

東經抄120°07′-121°23′,北襲緯36°18′-36°37′,坐落於開放港口青島市市郊,規劃面積13.2平方公里,五通一平面積達到3.8平方公里。開發區東瀕黃海,南依嶗山,區域平展,腹地開闊,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降雨量750毫米,平均氣溫12℃。

Ⅵ 修建港口需要什麼區位條件

從自然條件方面來看:水域條件(航行條件):等深線密──江闊水深,空間大,便於航行和停回泊,無結冰答或結冰期短。
港灣:避風浪、背風地帶。
陸域條件(築港條件):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坡度適當,地質穩定,有較大的拋錨空間。
從社會經濟方面來看:經濟腹地(港口服務的區域)經濟發達,輻射范圍大,客貨集散量大(影響港口的興衰)。
依託城市:以單一大城市或某個城市群為依託,為港口提供人、財、物的優勢。
國家政策:政策支持,如自由貿易港,對外開放港。
例如咱們中國的上海港,處於腹地為經濟發達的蘇杭地區提供源源不斷的貨物,又有長江集散西部內地(重慶、武漢等)貨物且還有鐵路、機場,所以可以成為中國第一大港口;
國際上的大港例如荷蘭的鹿特丹,位於萊茵河和馬斯河的通海口,以整個歐盟的經濟實力為後盾,腹地包括德國中南部,法國東北部及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瑞士等國,鐵路十分稠密,互相連接,所以可以一直成為世界第一大港。

Ⅶ 即墨市是哪是青島管轄的城市還是什麼地方

即墨區位於中國山東半島西南部,是山東省青島市轄區。

2012年8月撤銷王村鎮,將其原行政區域並入田橫鎮,新成立的田橫鎮政府管轄范圍為原王村鎮政府所轄區域,原田橫鎮政府所轄區域由田橫島旅遊度假區管轄,即墨共有7個鎮、8個街道辦事處、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省級旅遊度假區。

2013年1月,成立通濟新經濟區。全市共有7個鎮、8個街道辦事處,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個省級旅遊度假區。2017年10月30日,即墨正式掛牌撤市設區。

(7)即墨港口地質是什麼擴展閱讀:

即墨區位於中國山東半島西南部,地處東經120°07′-121°23′,北緯36°18′-36°37′,東臨黃海,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南依嶗山,近靠青島。全市東西長76.25千米,南北寬36.25千米,面積1932.44平方千米。

即墨區屬暖溫帶季風大陸性氣候區,四季變化和季風進退都比較明顯。春季風大,空氣乾燥,雨量較小,易發生春旱;夏季雨量集中,災害性天氣較多;秋季常受旱澇威脅;冬季雨雪稀少。年平均降水量708.9毫米,其中夏季約為年降水量的65%。

多年平均氣溫12.1℃,極端最高氣溫38.6℃,極端最低氣溫-18.6℃。年積溫4410℃,年均無霜期自西向東196-234天不等,年均即墨2726小時,適宜多種作物生長。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