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銀杏什麼地質種

銀杏什麼地質種

發布時間: 2021-02-26 15:41:57

⑴ 銀杏適合什麼土壤種植

土壤是銀杏生長的基礎。銀杏生長、結實所需要的礦質營養和水分,主要來自土壤。土壤條件的適宜與否,直接影響到銀杏的生長與結實。
銀杏對土壤的要求,最重要的是土壤的透水、透氣性,土質一定要疏鬆。銀杏根系發達,根系的活動要求土壤有充足的供氧量,土壤空氣含氧量必須大於6%。土壤板結,透水、透氣性差,甚至積水淹氣,都會使銀杏的根系衰弱乃至死亡,最後會導致整個植株死亡。這是許多場院內、水塘旁、馬路邊的一些銀杏樹,往往生長不良、很少結實、種粒小、部分甚至全株枯死的根源。
銀杏對土壤的肥力也有較高的要求。所以,疏鬆肥沃的森林山地腐殖土,最能滿足銀杏的需要。一般情況下,房前屋後的銀杏樹,生長結實較好。這些樹的根系,常常能伸到附近的糞池邊或豬羊廄內。它們不但生長迅速,開始結實早,歷年產量也較高。據江蘇農學院1981年在射陽果園調查,1959年冬定植的一批根櫱苗,平均樹高12.5米,胸徑33.9厘米,胸徑平均年生長量1.9厘米。其中,廁所邊上的一株銀杏,胸徑達35.0厘米,其生長速度可以與當地的速生樹種洋槐相比擬。
銀杏對土壤酸鹼度(pH值)的適應性較廣。在pH值4.5—8.5的范圍內,只要土質疏鬆,銀杏都能正常生長。但是,最適合的土壤酸鹼度范圍是pH值6.5—7.5,即銀杏適宜於生長在從微酸性、中性到微鹼性的土壤內。銀杏也可以在含鹽量千分之一的土壤中正常生長,但是土壤含鹽量如果超過千分之二,則會嚴重生長不良。由於銀杏抗風力強,同時它又有較強的耐鹽能力,所以,它是沿海防護林較為理想的一個高層結構配栽樹種。只是由於其早期生長較慢,200年生以後,主枝乃至主幹極易自行折斷等,一般情況下,它並不適宜作為防護林的主栽樹種栽培。
銀杏對土壤水分的要求相當嚴格,既不能缺水,又不能積水。長期保持濕潤的環境,是銀杏正常生長結實的必要條件。因此,種植銀杏的土壤本身排水要好,地下水位要低。地下水位不足1米時,銀杏的生長結實都會受到影響。江蘇省吳縣東山星光村9株長在水稻田邊的銀杏,25年生,離潛水面56厘米的一株樹,樹高4米,干圍58厘米,嚴重落葉,不結實,無新梢;離潛水面106厘米的一株樹,樹高7.5米,干圍106厘米,只見少量落葉,枝葉生長基本正常,最長新梢長28厘米,年產白果約10千克。浙江省諸暨縣的銀杏,1958年以來,由於受到大面積旱改水的影響,許多成年銀杏嚴重生長不良,並導致病蟲害的大規模流行,大批植株枯死,全縣白果的總產量也從1950—1958年平均年產93.4噸降到了1969—1985年間的平均年產29.0噸的水平上。為了確保銀杏能正常生長結實,種植點的潛水面,至少離地面1.5米,最好超過2米。潛水面小於1.0米的地方,最好不要種銀杏。
盡管銀杏不耐積水,但是,沿河岸沖積土一帶生長的植株,對於幾天時間的洪水泛濫,也不至造成很大的損失。據調查,山東省沂河兩岸的銀杏樹,幾乎每年都要遭受水淹,只是因為浸泡時間短暫,沖積土沙性強,排水通氣良好,所以並未對銀杏的生長結實帶來危害。一般而言,在流水條件下受淹時間小於7天,是不會造成嚴重後果的;浸水超過10天,就可能對銀杏的生長結實產生不良影響。

⑵ 銀杏樹的 價值/作用/地質/

據研究,銀杏類起源於石炭紀(3.45億年)、銀杏目起源於二疊紀(2.5億年)以前,銀杏屬則起源於1.9億年前的侏羅紀早期。現存的銀杏其歷史可追溯到7000萬年以前的古新世(第三紀早期)。到了白堊紀後期及新生代第三紀銀杏逐漸由盛變衰,第四紀冰川之後,在中歐及北美等地的銀杏全部滅絕,只在我國保存一種。銀杏的價值不僅在於它能跨越「有史時期」而生存下來,更重要的是它能在這漫長的「地質時期」保持該物種的遺傳穩定。

銀杏--現存種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遺植物.從栽種到結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後才能大量結果,能活到一千多歲,是樹中的老壽星. 銀杏為落葉喬木,5月開花,10月成熟,果實為橙黃色的種實核果.銀杏原遍布於全球,第四紀冰川之後,僅留存於我國亞熱帶山區.現在的銀杏分布大都屬於人工栽培區域,主要大量栽培於我國、法國和美國南卡羅萊納州。

銀杏(Ginkgo Liloba L.)俗稱白果,公孫樹。最早出現於3.45億年前的石炭紀,曾廣泛分布於北半球的歐、亞、美洲,與動物界的恐龍一樣稱王稱霸於世,至50萬年前,發生了第四紀冰川運動,地球突然變冷,絕大多數銀杏類植物瀕於絕種,唯有我國自然條件優越,才奇跡般的保存下來。所以,科學家稱它為「活化石」,「植物界的熊貓」。目前,浙江天目山,湖北大別山、神農架等地都有野生、半野生狀態的銀杏群落。毫無疑問,國外的銀杏都是直接或間接從我國傳入的。

別名白果,又名公孫樹,屬於銀杏科,拉丁學名Ginkgo biloba。

落葉大喬木,高達40米,胸徑可達4米。樹皮灰褐色,有不規則的縱裂。葉互生,在長枝上輻射狀散生,在短枝上3~5枚成簇生狀。葉形狀似扇,兩面均為淡綠色。雌雄異株,偶見同株,花球狀,雌球花有長梗。種子卵圓形或近球形,長2.5~3.5厘米,直徑1.5~2厘米。假種皮肉質,被白粉,成熟時淡黃色或橙黃色。

適於生長在水熱條件比交優越的亞熱帶季風區。土壤為黃壤或黃棕壤,pH值5~6。一般4月上旬至中旬開花,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種子成熟,10月下旬至11月落葉。壽命長,中國有樹齡3000年以上的古樹,雌株一般20年左右開始結實,500年生的大樹 仍能正常結實。

⑶ 什麼地方適合種植銀杏

除以上介紹的銀杏優良品種以外,全國各省區,在長時期的自然和人工選擇版中,篩選了各地的地方良權種。諸如:
山東省:高升果,槌子杷,圓底金墜,黑白果。
安徽省:大茶果,茶果,大核果,米果,中果,大葯果,小葯果等。
河南省:突梗銀杏,長果銀杏,皺皮銀杏,大果銀杏,小果銀杏,無粉銀杏,雙果銀杏,金豆銀杏,八月黃,長白果等。
湖北省:糯米銀杏,小白果,大白果,葡萄銀杏,安陸大白果,隨州大白果。
福建省:短柄圓果銀杏,早馬鈴,小白果等。
貴州省:圓白果,長白果,豬心白果,小黃白果,苦白果。
甘肅省:貓頭銀杏,佛眼銀杏。
以上各省地方銀杏品種,可能存在同名異種或異名同種的情況,因此,選用時尚須認真鑒別。銀杏不是每個地方都適合種植的,銀杏只適合種植在某些地方。山東是大的銀杏基地,幾乎每家每戶都種植銀杏

⑷ 銀杏的特點和產區有哪些

銀杏為史前遺物,亦為現代的「活化石」,僅存於我國。據資料分析,大約在三萬萬年以前的古生代二迭紀早期,屬於裸子植物中的銀杏開始適應當時陸生氣候條件而逐漸崛起,到了三迭紀,達到了空前的繁榮。當時,我國西南部、非洲南都、南美洲和澳大利亞等地區,都有銀杏分布,成為遍布大地的茂密森林。由於地球上氣候驟然變冷,到了地質年代第四紀,北半球遼闊大地為巨大冰川覆蓋,銀杏遭到滅絕性災難。榮幸的是,當時我國的華北及華中等地區沒有被大片冰川覆蓋,只受到局部寒冷氣候的影響,因此,原生長在這一地區的銀杏或多或少被保存下來。所以,目前只有在我國號稱「天然植物園」的浙江省西天習山海拔400-1000米的幽深狹谷里尚保留著少數野生銀杏樹。它們在自然界中渡過漫長歲月,久經風霜,傲然獨存,成為遠古名貴植物的「活化石」。

銀杏在我國的栽培歷史悠久,遠在兩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把野生銀杏培育為栽培銀杏。秦漢時代蒼勁的銀杏樹無論在我國的南方或北方都有栽培,到了唐代銀杏幾乎遍及中原。宋代銀杏又大批向長江以北及黃河流域各地移植,發展成為人民十分熟悉的珍貴果樹。今天,我國銀杏樹已分布很廣。北起沈陽,南到廣州,東起浙江舟山普陀島,西抵甘肅河西走廊,大約有21個省區都有銀杏栽培。其中,以江蘇、浙江和廣西等省、區最為集中。其中,主要的種類有圓底佛手、長柄佛手、大馬鈴和大梅核四大類。銀杏樹是一種壽命長,結果多的高產果樹,又是觀賞樹種。因此,多栽培銀杏樹,既有利於美化環境,又可收獲白果,真是兩全其美。

除上述溫帶果樹外,還有梅、草莓、沙果、無花果、石榴、山核桃,等等。

⑸ 銀杏主要種植於什麼地區

為銀杏科落葉喬木銀杏(Ginkgo biloba L.),別名白果樹、公孫樹,雌雄異株(見圖2-102)。以種仁(俗稱種子也叫白果)、葉及種皮(種子的外種皮肉質部分)入葯。種仁(白果)含有組織氨、蛋白質、澱粉等;種皮含有銀杏酸、銀杏酚,有毒;葉含有銀杏素、黃酮、白果內酯、兒茶精、亞麻酸、β-谷甾醇等;銀杏根皮含有銀杏內酯。種仁味苦、澀,性平,有小毒。有溫肺益氣、定喘嗽、止遺尿、止白帶的功能。主治痰哮喘咳、遺精、帶下、尿頻等。銀杏為我國特有樹種,是一種古老的孑遺植物,素有「活化石」之稱。多作庭園風景樹或行道樹。在我國許多地區都有栽培。主產於四川、安徽、江蘇、浙江、湖北、廣西、河南、山東及遼寧等省、自治區。江蘇邳州建立了通過GAP認證的生產基地。

銀杏一般分布於海拔1000米以下。喜溫暖向陽,在年平均氣溫10~18℃,冬季絕對最低溫度不低於-20℃,年降水量600~1500毫米,陽光充足、土層深厚而肥沃的環境下生長良好。銀杏生長緩慢、結果遲,一般約20年開始結果,壽命長,樹齡可達上千年,故有公孫樹之稱。

圖2-102 銀杏植株形態圖

1.長枝 2.短枝(雄球花)3.花粉囊 4.短枝(雌球花)5.胚珠 6.種子 7.種仁

⑹ 銀杏樹適合什麼地方種植,有什麼特點

銀杏樹屬於落葉樹種,適合在冬季最低氣溫高於零下20度的地區種植。但是如果想要銀杏獲得高產量,最好在年平均氣溫在13-16度之間的地區種植。

⑺ 銀杏目的地質分布

最古老的銀杏類化石是在法國南部早二疊世發現的毛狀葉 ( Trichopitys)化石(也有認為晚石回炭世的兩歧葉屬答Dichophyllum 是最早的銀杏類化石)。楔拜拉(Sphenoera)於晚二疊世時出現。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使銀杏類植物瀕臨滅絕。晚三疊世時,銀杏類植物快速發展,之後的侏羅紀和早白堊世達到了鼎盛時期,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大洲,但在赤道地區和南極洲沒有發現報道。當被子植物於早白堊世晚期迅速崛起時,銀杏類像其它裸子植物一樣也急劇衰落。晚白堊世後除個別發現外,銀杏科以外的銀杏類植物已基本絕跡。晚白堊世和古近紀,銀杏(主要為銀杏屬Ginkgo 和似銀杏屬Ginkgoites)在歐亞大陸和北美高緯度地區呈環北極分布,漸新世時由於寒冷氣候不斷向南遷徙,並在此之後不斷衰落。中新世末在北美消失,上新世晚期在歐洲消失。而東亞是銀杏類植物的最後棲息地。中國的銀杏大化石紀錄終於始新世;日本直至上新世,甚至更新世早期都有銀杏葉化石發現,但沒有發現繁殖器官。
在中國浙江西天目山發現有野生狀態的銀杏(Ginkgo biloba),另外在安徽大別山、湖北神農架和大洪山及廣東南雄也有發現。

⑻ 銀杏生長在什麼地區 有哪些種類

銀杏(Ginkgo Liloba L.)拉丁名 Ginkgo biloba L俗稱白果,公孫樹、鵝(鴨)掌子,屬裸子植物。最早出現於3.45億年前的石炭紀,曾廣泛分布於北半球的歐、亞、美洲,中生代 侏羅紀銀杏曾廣泛分布於北半球,白堊紀晚期開始衰退。至50萬年前,發生了第四紀冰川運動,地球突然變冷,絕大多數銀杏類植物瀕於絕種,唯有中國自然條件優越,才奇跡般的保存下來。所以,科學家稱它為「活化石」,「植物界的熊貓」。目前,浙江天目山,湖北大別山、神農架等地都有野生、半野生狀態的銀杏群落。毫無疑問,國外的銀杏都是直接或間接從中國傳入的。 銀杏為著名的「活化石」。與動物界的恐龍一樣稱王稱霸於世,第四紀冰川降臨,在歐洲、北美和亞洲絕大部分地區滅絕,野生狀態的銀杏殘存於中國山東南部臨沂地區浙江西部山區。由於個體稀少,雌雄異株,如不嚴格保護和促進天然更新,殘存林將被取代。 銀杏樹樹高大挺拔,葉似扇形。冠大蔭狀,具有降溫作用。葉形古雅,壽命綿長。無病蟲害,不污染環境,樹干光潔,是著名的無公害樹種、有利於銀杏的繁殖和增添風景。適應性強,銀杏對氣候土壤要求都很寬范。抗煙塵、抗火災、抗有毒氣體。銀杏樹體高大,樹干通直,姿態優美,春夏翠綠,深秋金黃,是理想的園林綠化、行道樹種。可用於園林綠化、行道、公路、田間林網、防風林帶的理想栽培樹種。被列為中國四大長壽觀賞樹種(松、柏、槐、銀杏)。 中國不僅是銀杏的故鄉,而且也是栽培、搜索大豐女貞銀杏基地可位利用和研究銀杏最早、成果最豐富的國家地區之一。古往今來,無論是銀杏栽培面積,還是銀杏產量,中國均居世界首位。從現存古銀杏樹的樹齡來看,中國商、周之間即有銀杏栽植。 銀杏是中國特有而豐富的經濟植物資源。利用銀杏果葉的有效化學成分和特殊醫葯保健作用加工生產保健食品,葯物和化妝品,正引起國內外研究、開發、生產單位的重視,各國眾多企業競相研製生產以銀杏為原料的天然綠色產品,替代對人體健康有較大副作用的合成化學品,從而為中國的銀杏資源的開發利用開辟了無比廣闊的前景,迅速提高了銀杏的利用價值及其對經濟、社會和生態的影響。

記得採納啊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