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火山是什麼地質地貌

火山是什麼地質地貌

發布時間: 2021-02-26 13:57:02

㈠ 吉林長白山火山國家地質公園的地質地貌

長白山處於東亞大陸邊緣,瀕臨太平洋的強烈褶皺帶。遠在兩億年至七千五百萬年的中生代以前,就曾經有過多次地殼變遷活動,形成古老的岩層。中生代經歷上億年的風雨侵蝕,形成一系列山間盆地。到了新生代,變成了一片波狀起伏的具有殘丘散布的準平原。隨著新生代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伴有火山的間歇性噴發,地殼發生了一系列斷裂、抬升,地下深處的岩漿大量噴出地面,構成玄武岩台地。第四紀到來之前,地殼運動進入一個新的活動時期,火山活動趨於活躍,由原來裂隙式噴發轉為中心式噴發,噴出的熔岩和各種碎屑物堆積在火山口四周的熔岩高原和台地上,築起了以天池為主要火山通道的龐大的火山錐。
長白山保護與開發管委會轄區地貌為典型的火山地貌。隨海拔自下而上主要由玄武岩台地、玄武岩高原和火山錐體三大部分構成。區內海拔高差近2000米。在廣闊的玄武岩台地和玄武岩高原上是火山錐體——長白山主峰。長白山是一座復合式盾狀的休眠火山。山頂環繞著海拔2500米以上的奇峰16個,陡峭險峻,雄姿各異。最高峰將軍峰在朝鮮境內,海拔2749米。中國境內最高峰是白雲峰,海拔2691米。玄武岩台地(又稱山前熔岩台地)地域面積比較廣闊,海拔在1000米以下,相對高差200米,地勢比較平緩。玄武岩高原(又稱山麓傾斜高原)介於玄武岩台地和火山錐體之間,是比較明顯的傾斜地帶,地面坡度一般在10度左右,海拔約在1000至1800米之間,是陡峻的火山錐體向玄武岩台地的過渡地帶。
長白山獨特的火山地質地貌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是研究地球演化歷史的重要材料,是揭示地球生物形成演變的重要依據。

㈡ 火山造成的地貌有哪些

火山噴發物形成的各種堆積體。火山噴發時,有大量的氣體、液體、和固體物質,通過火山通道(火山喉管)從地球深部噴發出來。大量的固體物質隨氣體噴到空中,再落到地面堆成錐形火山體,稱為火山。火山的規模大小不一,大的火山相對高度可達4000—5000米,火山口的直徑為數百米。例如蘇聯堪察加半島克留契夫火山相對高度4572米,火山口直徑675米。一些規模較小的火山,相對高度不及百米。火山有時成群分布,稱為火山群,如大同的火山群。火山一般由火山錐、火山口和火山喉管三部分組成。①火山錐:由火山碎屑物和火山熔岩堆積而成。火山碎屑物包括火山灰、火山渣和火山彈。完全由火山碎屑堆積的稱為火山碎屑錐;由火山熔岩形成的火山錐叫熔岩錐,其錐體坡度緩,又稱盾形火山;由火山碎屑和熔岩交互成層組成的火山錐,稱為混合錐;如果一個火山錐一坡主要是熔岩流出形成的平緩錐坡,而另一坡無熔岩,主要由火山碎屑物組成的較陡坡,就形成了一坡緩一坡陡的不對稱火山錐。如山西大同的許堡火山;如果火山錐是由粘性很高的熔岩噴發後急劇冷卻形成的,坡度很陡、體積不大的錐體稱為熔岩滴丘。②火山口:火山錐頂部的凹陷部分。它位於火山喉管上部,是火山喉管頂部爆破而成的,平面近圓形。火山口常能積水成湖,成為火口湖,或叫天池。我國長白山天池就是一個火口湖,面積9.8平方千米,水面海拔2155米,平均水深204米,最深373米。許多大火山口由於火山噴發過程中的猛烈爆發,噴發後的崩塌以及流水侵蝕等原因造成破壞,稱為破火山口。如圖3是火山噴發後由於崩塌而形成破火山口的演化過程。③火山喉管:岩漿噴出的中央通道。經侵蝕將火山錐上層熔岩和碎屑物剝去,露出的火山喉管及填充物稱為火山頸或火山塞。在火山頸的超基性岩中,可能發現金剛石晶體。
根據火山噴發的特點和形態特徵可劃分為以下幾種類型。①馬爾式火山:火山氣體以強大的壓力從地下迸發出來,並產生爆炸將其上覆岩體碎屑沖至高空,但是卻沒有熔岩和火山碎屑噴出,所以地面不形成火山錐體,只留下一個巨大的漏斗狀窪地,有時窪地積水成湖。如歐洲的馬爾火山和南非的金伯利火山。②維蘇威式火山:由多次火山噴發形成的熔岩流和火山渣、火山灰互層堆積的火山錐體。熔岩多呈中、酸性、粘性大、爆炸力強。經常是在老火山口形成的環形山中間,再發生新的噴發,形成新火山錐,稱為寄生火山,這類火山以義大利的維蘇威火山最為典型。③夏威夷式火山:這種火山噴發時表現為溶漿平靜的溢出火山口,沒有爆炸和噴射現象,固體和氣體噴發物很少。所以,在岩漿溢出緩慢流動中冷凝堆積的火山錐為平緩的穹窿狀,火山頂部平坦開闊,有一寬淺的窪地,即是火山口,火山錐全由熔岩組成,山坡傾角只有3°—10°。這種火山在夏威夷群島分布最廣。熔岩流從火山口或地殼裂隙溢出地表,不但能在火山口周圍形成低緩的火山錐,而且在沿地表緩坡繼續流動中還能形成熔岩丘、熔岩壟崗和熔岩台地等不同地貌形態。如我國山西大同火山群的熔岩壟崗長幾公里,高幾十米,寬幾十米至百米。在平緩地區大量熔岩流出地表,形成面積廣大的熔岩蓋層,稱熔岩台地。如我國雷州半島、海南島北部、江蘇盱眙和六合等地廣泛分布著熔岩台地。
其中范圍更大地勢更高者又可稱為熔岩高原,如南美洲的哥倫比亞熔岩高原,面積達50多萬平方千米,厚達1000米。我國的張北高原和印度的德干高原等都是著名的熔岩高原。熔岩流往往能使河谷堵塞,造成上游積水,成為熔岩堰塞湖,如牡丹江上游的鏡泊湖和黑龍江北部的五大連池都是著名的熔岩堰塞湖。火山活動也是一種地質構造運動,它的時間間隔很長,為了表明它的活動性,並以此來衡量它對人類可能夠成的威脅程度,人們把有史以來有過活動的火山叫活火山,把晚第四紀以來沒有活動的較古老的火山稱為死火山,晚第四紀有過活動,但有史以來沒有活動的火山叫休眠火山。如海拔3776米的日本富士山。活火山的生長速率是很驚人的。墨西哥西部的帕里庫廷火山自1934年2月5日開始地震20日開始噴發,到26日火山錐就長高了150米,到1951年8月火山已比原來長高了650米左右。1796年白令海峽中的約安博果斯洛夫火山升出水面,到1823年它長高了620米。火山活動也可以使一些海洋中的火山島陷落海底,印度尼西亞喀拉喀托島,在一次拉卡特火山噴發後,使這個面積為33平方千米的海島的23平方千米陷落到300米以下的海水中去。火山活動也是一種經常發生的災害性地質事件,全世界每年都有若干次火山噴發活動。如1991年6月3日位於菲律賓中呂宋島上的皮納圖博火山再次大爆發,火山灰噴到3萬多米高空,衛星照片顯示火山煙雲面積達260萬平方千米。同時(6月3日、8日)在日本長崎縣的雲仙岳火山也發生劇烈噴發,溫度高達300℃多度的熔岩碎石流,以每小時100多公里的速度沖毀房屋、道路和森林,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我國的火山地貌

我國火山活動可分為兩個帶:東部活動帶的火山有五大連池火山群、長白山火山、大同火山群、大屯火山群、廣東雷瓊及安徽、江蘇等地區的火山;西部活動帶的火山包括騰沖火山群、新疆等地區的火山。

1.黑龍江五大連池火山群

五大連池火山群位於黑龍江省德都縣,在約 600平方公里范圍內主要分布有14座火山。這群火山是至今仍在活動的火山,其中老黑山和火燒山在1719年至1721年曾噴發大量熔岩,現在仍可看到火山噴發形成的熔岩地貌,比如有繩狀、枕狀和球狀等形態。

這群火山大多呈現出截頂圓錐形,少數為復合截頂圓錐形。火山錐的海拔為 355-597米。比高(相對高度,即超出當地河溝標高的高度)為 60-147米,火山口直徑約240-500米,火山口的邊部大多有缺口,火山的規模一般較小。其中葯泉山火山周圍,至今仍湧出多處含硫、氡等物質的泉水。這種泉水能有效地治療腸胃病、皮膚病、脫發等多種疾病,當地人稱為「葯泉」。

1719年至1721年(清康熙五十八年至六十一年)在老黑山火山和火燒山火山噴發期間,噴溢出的熔岩流,將流經火山附近的白河,截為五段,形成了五個熔岩偃塞湖。這五個湖大小、深淺不同,但斷續相連,故被稱為「五大連池」。並成為中國東北部著名的火山群,與中國西南部著名的騰沖火山群遙相呼應。

2.雲南騰沖火山群

騰沖火山群位於雲南省的西部,橫斷山脈南斷的高黎貢山西側,火山錐及其噴出物分布在南北長約87公里,東西寬約33公里的地帶中,這些火山分布比較集中的地方是騰沖縣城至馬站街一帶。

騰沖地區的火山有70餘座,可見到明顯火山口的火山有30餘座。其中呈截錐形的火山,一般頂部有漏斗狀火山口,火山底部直徑由數百米至 1公里左右,高10餘米至數百米。火山口的深度數十米之百餘米。此類火山有黑空山、打鷹山、城子樓、小空山等。

近期騰沖地區火山活動的形式,主要表現為強烈的水熱活動。據1974年的不完全統計,全縣79個泉群(包括汽泉、熱泉、溫泉)中,溫度在攝氏90度以上的有10處,每處多有若干個汽泉、沸泉、熱泉及噴汽孔,它們都分布在近期火山的邊緣。

熱海熱田是騰沖地熱區的高溫中心,它的天然熱流量達 2000000焦耳/秒以上,相當於每年燃燒21萬噸標准煤產生的熱量。在熱泉噴出的氣體中,有大量的水蒸汽、二氧化碳、硫化氫、二氧化氮等氣體。在噴泉、噴氣活動的同時,經常發生水熱爆炸、地吼、地哼和泥火山噴發、泥塘翻滾等現象,有些地方還生成多種泉化。

㈢ 火山、地震產生於什麼地貌

多發生於地震帶 位於板塊交界處 火山地區地質構造多岩漿岩 地震主要是發生於斷層 主要是活動比較頻繁 經過數千萬年的長期累積 達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發 謝謝 望採納

㈣ 古火山地質地貌景觀

(一)古火山地形地貌

昌樂地區位於山東省中部,地貌上處於泰沂斷塊山地與沂沭斷裂帶侵蝕剝蝕丘陵的結合部位,屬丘陵-山前平原地區,北與華北平原相接。以膠濟線為界,北部為坦盪無垠的昌濰平原,南部為低緩綿延的丘陵區。地勢南高北低,西高東低。本區是渤海盆地南緣,郯廬斷裂帶中斷西側新近紀火山地貌集中分布的地區之一。昌樂縣轄區內蘊含著豐富的古火山遺跡資源,據2013年山東省地質科學研究院調查得出:查明該地區現存古火山地質遺跡84處,有的呈錐狀,極具對稱性;有的呈球包狀,矮小低緩;有的交叉重疊在一起,形成頂部平坦的台地狀,氣勢雄偉;有的受到自然的剝蝕及火山口的塌陷呈低緩的窪地狀。其形態不一、大小各異。它們相互獨立,但又成片分布。獨立山包面積一般在0.2~0.5km2,海拔高度在200~360m,最高者為喬山,海拔高度361.7m。古火山群分為兩個集中區:一個在五圖街道一帶,以方山為中心,近SN向發育有20多處古火山地質遺跡,該區就是著名的昌樂藍寶石原生礦、砂礦產區;另一個自喬官鎮駐地向西延伸臨朐縣境內,有60多處古火山地質遺跡。相對集中分布在200km2的范圍內,形成低山丘陵地貌。

(二)古火山頸遺跡

昌樂縣是山東乃至我國東部新生代火山岩主要分布區,由於長期的風化剝蝕作用,上部暴露地表的火山口部分被剝蝕殆盡,目前遺留的是地殼淺部的火山通道,存在較多典型的古火山頸地質遺跡,雖然特徵各異,但又具有極大相似性,即均具典型的柱狀節理,典型代表有團山子古火山(圖版3-1-1)、郝家溝古火山(圖版3-1-2)等。該區岩石柱狀節理發育,柱體截面一般為六邊形、五邊形,少見有四邊形,大小不一,直徑從幾厘米到20幾厘米不等。產狀多樣,呈直立、放射等狀產出,局部見有柱體交切。柱體又因所處位置的不同而異,有粗有細,其內含大量的橄欖石包體及透長石巨晶,在方山及喬山的柱狀節理的含橄欖岩包體玄武岩內均產有藍寶石、尖晶石,使昌樂縣古火山頸遺跡更具科研及觀光價值。

㈤ 火山形成的主要地質作用從能量來源

C 雅丹地貌是形成於乾旱地區的風蝕地貌,從地質作用的能量來源看它屬於外力作用所形成的地貌類型,而其他三者都是在內力作用下形成的。

㈥ 火山、地震產生於什麼地貌 發生於什麼地質構造類型,是褶皺還是斷層,及產生的原因.

多發生於地震帶 位於板塊交界處 火山地區地質構造多岩漿岩 地震主要是發生於斷層 主要是活動比較頻繁 經過數千萬年的長期累積 達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發 謝謝 望採納

㈦ 火山地質地貌的形成條件

火山地貌包括由火山爆發形成的火山穹丘、火山錐、火山柱火山口等地貌以及熔岩在地表流動而冷凝後形成的地貌。火山地貌的形成條件包括岩漿的物理化學性質、火山噴發的類型、地形地貌情況等。

㈧ 火山地質景觀的介紹

火山地質景觀(volcanic landform)是由於各地質時期火山作用而遺留下來的各種地質地貌回景觀,其中許多具答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觀賞游覽價值。火山地質景觀是指在地球演化過程中,特定的地質時期發生的火⋯作用,形成具有觀賞價值的地貌和有重大科學價值的地質構造遺跡。即在不地質時期發生的火山噴發運動,所形成的不同火山岩系列和火山機構,是成景的本底後經地球內力作用,外力作用(水,風,生物等)的雕琢.形成了長白山的「大池」,「嶂谷」,五大連池的「黑山石海」, 「龍石墉」, 「冰洞奇觀」,浙江桃清的「萬柱山」,廣東西樵山的「瀑帶五湖」鏡泊的「火口森林」等等具有觀賞價值和富有個性的風景地貌,多姿多彩,能概括火山地質景觀的美學特徵的精品景點。

㈨ 火山地貌的介紹

由地殼內部岩漿噴出堆積成的山體形態。這種山體稱為火山。看到的圖像就是火山地貌。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