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張家口地質博物館有什麼

張家口地質博物館有什麼

發布時間: 2021-02-26 11:23:56

1. 國內有哪些比較好的地質博物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新疆地質博物館、河南地質博物館、湖南地質博物館

2. 張家界地質博物館是什麼樣的博物館

張家界地質博物館是康迪文化旅遊投資有限公司在張家界投資建設國內一流內、迥異於張家容界現有產品規模、檔次的展館項目,是為了讓全國乃至世界了解歷史悠久的中國石文化。

張家界地質博物館成立於2012年,注冊資金1000萬元,投資1000萬元新建該項目,展館收藏總價值約為4億元人民幣。博物館總面積3000餘平方米,展館共3層,每層面積約1000左右平方米。

張家界地質博物館位於張家界市以東3公里處高橋紅晶山莊(即:芙蓉國里),去往張家界核心景區的線路途經博物館,距核心景區20分鍾、市中心10分鍾;火車站、汽車站、荷花機場10分鍾的車程,交通十分便利。毗鄰天門山、寶峰湖、黃龍洞等重要景區,旅遊線路便捷。

張家界地質博物館的展品有天然觀賞石、古生物化石和礦物晶體石三大類。展品有數百個品種,主要有:靈璧石、太湖石、昆石、英德石、畫面石、鍾乳石、象形石等。館內建築具有典型的明清風格,以收藏、展示各類奇石為主要內容,以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的科普知識和文化生活為主要功能的藝術展館。館藏奇石數千方,常年展出3000餘件。

3. 中國地質博物館的介紹

中國地質博物館是中國成立最早的國家級地質學博物館,成立於1916年。中國地質內博物館收藏地質標本20餘萬件容,涵蓋地學各個領域。其中有巨型山東龍、中華龍鳥等恐龍系列化石,北京人、元謀人、山頂洞人等古人類化石,以及大量集科學價值與觀賞價值於一身的魚類、鳥類、昆蟲等珍貴史前生物化石;有世界最大的「水晶王」、巨型螢石方解石晶簇標本、精美的藍銅礦、辰砂、雄黃、雌黃、白鎢礦、輝銻礦等中國特色礦物標本,以及種類繁多的寶石、玉石等一批國寶級珍品。

4. 張家口地質博物館未成年人獨自去可以嗎

最好有監護人的情況下去博物館,這樣才放心

5. 張家界地質博物館的主要展廳

張家界市的地質博物館,全稱張家界康迪文化有限公司地質博物館,建館於2014年,是張家界地質公園的地質文化展示。地質博物館以其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如夢似幻的館藏精品,致力於打造感觀自然景觀、感受人文風情、解讀地下瑰寶」這一全景張家界的新理念。

簡介

編輯

家界地質博物館是新型的文化創意產業,是張家界地質公園地質文化的展示。館址位於 張家界市永定區城西3公里處(張清公路旁),距張花高速入口僅5分鍾車程,距張家界火車站、汽車站、荷花機場10分鍾車程;毗鄰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天門山等重要景區,旅遊交通十分便利。

張家界地質博物館展品主要以武陵山脈地區發掘的古生物化石、天然觀賞石和礦物晶體石為主;展品多達數百個品種,包括了5億年前的照片、4億年前的雕塑和3億年前的古樹木,展陳品均為東方明珠、稀世珍玩,它們聚造化之瑰寶,備宇宙之玄妙,鍾靈毓秀,鬼斧神工,是一個以收藏、展示各類奇石為主要內容,弘揚中國傳統石文化的藝術殿堂。

奇山千載無人識,異石一敞天下驚;張家界地質博物館正以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如夢似幻的館藏精品;打造「感觀自然景觀、感受人文風情、解讀地下瑰寶」這一全景張家界的新理念。

2古生物化石館

編輯

該館展出展出的是億萬年前地殼演變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古生物化石。分別有:魚龍化石、海百合化石、芙蓉龍蛋化石、鸚鵡螺化石、迅猛龍骨架化石等。作為鎮館之寶的兩條魚龍化石有12餘米長,屬十分珍貴的孤品。另外一個非常罕見的則是菊石、魚龍、海百合三體共生,三個形成在不同時期的化石奇妙地出現在了同一塊岩層上,所形成的整塊化石。

此外,還有樹化石、貴州龍化石和硨磲化石。

3精品美石館

編輯

第二層的精品美石館展出的是以張家界地質空間為主的美石,同時,也收集了全球有影響的美石供大家欣賞,為大家展現中國博大精深的石文化。館內東陵玉、紅碧玉、雅丹石、青花瓷等藏石,石美皆如其名美。並且在精品美石館,還為大家准備了一餐豐富奢華的盛宴——舌尖上的張家界。舌尖上的張家界共有108道菜組成,可是這些菜品雖看上去美味無比,但相信是沒有人會真正去用舌品嘗的,可是用眼品嘗一定會被打動。舌尖上的張家界並不是真正的吃食,而是無數珍貴的天然瑪瑙」烹飪「而成的,可以說得上是中國最貴宴席之一了。

另外,除了舌尖上的張家界,這一層還有一個名符其實的寶物,便是紫袍玉帶石,絹雲母千層岩華貴的顏色融合大師完美的雕工,每一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且極其珍貴的。

4礦物晶體館

編輯

礦物晶體通常只生成於礦山的夾縫與空洞中,數量極少,形成年代至少要數百萬年乃至上千萬年之久,所以都是屬於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礦物晶體館中展出的主要以天然的石英、石膏、方解石為主,同時也收藏了天然玻璃、水晶、文石、輝銻礦、七彩礦等眾多的稀有礦物。

湘西自古以來就是一塊神秘的土地,至今為止連現代科學都無法破譯的湘西三大古謎——辰州符、趕屍、放蠱,皆與一種神秘物質——硃砂有關。雞血石是硃砂的一種,有塊血、條血、梅花血、浮雲血等分類,美麗晶瑩,主要用於印章盒工藝雕刻品的材料,被譽為國章石皇後、印石公主,因此也是礦物晶體館重點展出的礦物之一。硃砂的作用廣泛,無論是佩帶於身還是放置家中,在風水學上來說,都是對所屬者十分有益的。

6. 張家口地質博物館觀後感500字

設計新潁、造型別致的張家口地質博物館,引得市民紛紛去參觀。
6大展區亮點頻出
張家口地質博物館位於經工區世紀路12號,佔地面積約25.5畝,共有地上5層,地下1層,建築高度34.6米,總建築面積為24949平方米。
這是一座以服務社會公眾為主體的專題性博物館,主要展示和普及以地質科學為核心的自然科學知識,是珍稀古生物和地質礦產標本的收藏、展示、研究中心,是青少年科普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張家口地區資源環境宣傳交流的窗口。
走進張家口地質博物館展廳,記者被展出的標本、圖片、文字、影音資料、模擬場景所吸引。
張家口地質博物館共分為6大展廳。其中有共享大廳、地球廳、礦物岩石廳、古生物廳、地質環境廳、資源與利用廳。
共享大廳,為中空設計,貫穿三至五層,以「天地交合的地球家園」為主題,放置了重點展品華北龍和巴克龍等化石。展廳正面巨型牆體為地層牆,展示地質演化和地球生命進化史。
地球廳,分為「我們的家園地球」和「神秘的宇宙」兩大部分。共設置22個展項,通過標本、模型、模擬翻書、互動體驗、科學實驗等方式,觀眾可以了解宇宙和恆星的起源與演化、地球的誕生、演變及運動、陸地與海洋的形成與變遷等自然科學知識。
礦物岩石廳,分為礦物岩石篇和寶玉石篇,共設置15個展項,打破傳統的標本展覽模式,從微觀角度切入,通過多種實驗性、參與性的展項激發人們的興趣,傳達礦物岩石科學的內涵。側重介紹張家口地區的寶玉石和我國淵源的石文化歷史。
古生物廳,以「展現進化歷程,傳播進化理念」為主題,在大時間線索下,營造一個個不同的敘事空間,突出生命的海陸空輻射演化,展現生命激流的波瀾壯闊,讓觀眾感受生物界與環境協同演化。展廳還展出了張家口地區的古生物化石,特別著重展示了泥河灣生物群。
資源與利用廳,展示了我國礦產、土地、水、生物等自然資源概況,主要突出張家口市自然資源現狀,及其開發利用的情況,介紹了科學、測繪等現代地學科學技術及成果。從人類賴以生存的給養角度切入,展示自然資源,喚起人們對「人與地球資源」的關注和思考。
地質環境廳,主要突出張家口地質特徵和環境特點,包括地理地貌、地質環境、地質遺跡以及在張家口常見的地質災害,同時使觀眾了解地質災害的知識,樹立正確的環保意識以及災害自救意識。
知識性濃趣味性強
張家口地質博物館以標本、圖片、文字、影音資料、模擬場景等方式,系統地展示了地球的滄桑變化、神奇的礦物岩石、生命進化歷程、張家口地質地貌特徵和全國及我市自然資源概況。
除了6大展廳,張家口地質博物館還設有臨展廳、4D影院、科普區和社會教育區。
臨展廳位於一層,建築面積為624平方米,承接各種公益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臨時展覽。
張家口地質博物館,是面向大眾的科普教育基地。除展廳外,二層設有社會教育區和科普區。以兒童、青省年、學生團體、親子團體為主要受眾群體。結合地方特色和博物館資源自主開發科普課程,引導大眾自主學習,培養受眾科學研究的方法,追根溯源的探索精神。
張家口地質博物館,以人們最熟悉、最通俗的視角為切入點,引導觀眾進入展覽,以提出問題解答問題的布展思路設置故事線,激發人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慾。通過敘事空間和亮點展項,吸引人們的目光、調動參觀情緒,引導觀眾在積極主動的參觀中收獲知識、啟迪思想。
地質博物館,作為以地學為核心的自然科學的展示平台和科普基地,不僅是科學文化發展進步的重要標志,而且是保護和利用自然資源,加快推進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將為發展我市自然科學事業,繁榮我市文化旅遊事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增長知識開闊眼界
張家口地質博物館將科普性、觀賞性、趣味性融為一體,是市民學習自然科學知識、了解自然、親近自然的場所,也是張家口地區資源環境宣傳交流的窗口。

7. 地質博物館有什麼特色

有蜚來聲海內外的巨型山東龍源、中華龍鳥等恐龍系列化石,北京人、元謀人、山頂洞人等著名古人類化石,以及大量集科學價值與觀賞價值於一身的魚類、鳥類、昆蟲等珍貴史前生物化石;有世界最大的「水晶王」、巨型螢石方解石晶簇標本,精美的藍銅礦、辰砂、雄黃、雌黃、白鎢礦、輝銻礦等中國特色礦物標本,以及種類繁多的寶石、玉石,等等。

8. 宣化到張家口地質博物館的公交車

1小時57分鍾宣化23路 → 宣化21路 → 301路
區政府上車 | 步行975米 | 29.45公里專

宣化
步行451米,到達區政府 詳情
宣化23路(龐家堡屬八區--長途東客站)
上車區政府 上車
3站
下車長途東客站 下車
步行4米,到達宣化長途汽車站 詳情
宣化21路(宣化長途汽車站--紅旗樓)
上車宣化長途汽車站 上車
4站
下車機場 下車
步行61米,到達機場路口 詳情
301路(南興渠村--通泰橋)
上車機場路口 上車
6站
下車林業局 下車
步行459米,到達目的地 詳情
中國地質物物館·張家口館
1小時58分鍾宣化23路 → 宣化21路 → 特11路
區政府上車 | 步行1.1公里 | 31.11公里

2小時4分鍾宣化6路 → 21路 → 301路
區政府上車 | 步行890米 | 29.95公里

2小時13分鍾宣化8路 → 21路 → 301路
政務中心上車 | 步行1.22公里 | 29.36公里

2小時14分鍾宣化8路 → 8路 → 301路
政務中心上車 | 步行1.3公里 | 30.92公里

9. 有關地質博物館的資料

中國地質博物館創建於年,是中國成立最早的國家級地質學博物館,在中外博物館界久負盛名。
中國地質博物館收藏地質標本20餘萬件,涵蓋地學各個領域。其中有蜚聲海內外的巨型山東龍、中華龍鳥等恐龍系列化石,北京人、元謀人、山頂洞人等著名古人類化石,以及大量集科學價值與觀賞價值於一身的魚類、鳥類、昆蟲等珍貴史前生物化石;有世界最大的「水晶王」、巨型螢石方解石晶簇標本、精美的藍銅礦、辰砂、雄黃、雌黃、白鎢礦、輝銻礦等中國特色礦物標本,以及種類繁多的寶石、玉石等一批國寶級珍品。
中國地質博物館在開展藏品科學研究的同時,長期從事地層古生物學、礦物岩石學、寶石學和博物館學的研究並取得累累碩果,特別是在早期脊椎動物學、昆蟲學以及遼西熱河生物群等研究領域所取得成果;以系統精美的寶石陳列,獨到的寶石研究成果,持續的社會推廣活動,帶動和引導了當代中國寶石科學研究、知識普及和市場消費。[15]
中國地質博物館常年開放獨具特色的陳列展覽。按照地球圈層結構布局的基本陳列,不僅展示了數以萬計的礦物、岩石、寶石、化石精品,陳列內容更加關注人類的生存環境和生存質量;而且大量採用數字化、仿生、虛擬現實等技術,讓觀眾在濃郁的科學氛圍中,通過親眼目睹、親手操作和親身體驗,輕松步入精彩紛呈的地學空間。

10. 張家口地質博物館能鑒定隕石嗎

張家口地質博物館是一座以服務社會公眾為主體的專題性博物館,主要展示和普及以回地質科學為核心的自然科學答知識,是珍稀古生物和地質礦產標本的收藏、展示、研究中心,是青少年科普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張家口地區資源環境宣傳交流的窗口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