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宋代地質學的興盛有什麼意義

宋代地質學的興盛有什麼意義

發布時間: 2021-02-26 08:03:46

⑴ 試述宋代以來吳地書院的興盛對社會發展的意義

1書院講學興盛,對宋代主流思想——理學的形成有著重要作用,書院的興盛是當時社會經濟高版度發展的結果,權也適應了庶族地主階級的政治要求。 2書院的性質是由私人創辦、私人講學的私立學校,與政府辦的官學不同。理學大師朱熹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書院從事私人講學活動。在學習方法上,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倡教師指導和學生自修相結合的學習方法,鼓勵學生討論、爭議、自講心得。這對我們當前的教學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3朱熹及其弟子們開創的書院傳統和精神,使書院教育達到鼎盛。從某種意義上講,理學大師、教育家朱熹的書院教育活動可視為南宋書院教育的典型代表。

⑵ 宋代繪畫藝術的繁榮興盛體現在哪些方面

繁榮興盛體現在,宋代繪畫為中國繪畫藝術發展的高峰,直接並間接地反映了現實生活。在歷史上宋代的繪畫(和明清的版畫)在內容的現實性表現的藝術性方面比較最接近人民群眾的愛好與要求。
1.宋代繪畫內容,轉向生活中的形象描寫,注重真實的具體的描寫,能夠通過瞬間的景象,具體地表現人與人之間的一定關系和在生活中的神情動態,當時漢族與外族間的關系在繪畫中也得到了反映。
表現自然景物的山水畫和花鳥畫在宋代充分發展,成為中國古代繪畫藝術中有特別重要地位的體裁。
2.宋代繪畫藝術技巧上有重要的創造,著重人物的精神狀態及思想情緒的表現,著重山水花鳥的動人的美的意趣,圍繞著闡明及突出主題的要求自由地而且靈活地組織畫面,不受任何機械法則的支配,善於抓住對象外形特徵進行提煉形象等等。宋代繪畫藝術技巧的創造使中國繪畫的樣式特點逐漸形成,並日益增強了其從思想上及情感上影響人的力量。
3.宋代一些士大夫和統治階級中人直接從事繪畫活動,對於繪畫藝術的繁榮和提高在某一階段上也有促進的作用,他們對於筆墨諸因素的藝術效果的重視與有意識的追求,也使繪畫藝術有了新的表現,並為繪畫技術積累了新的經驗。

作為表現手段的筆墨諸因素的藝術效果被宋代和元代的畫家們真正體會到了。繪畫藝術的魅力的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被強調起來,這是中國繪畫藝術成熟的現象之一。 元代山水畫繼續發展,出現了趙孟媍,元四家等著名山水畫家.他們的作品富有藝術氣息,講究逸氣,對明清以後的繪畫創作產生很大的影響.

⑶ 地質學研究對人類社會和經濟建設有什麼意義

對石油、煤炭、金屬、非金屬等礦產資源的需求.地質學所指導的地質礦產資源勘探是人類社會生存與發展的根本源泉

⑷ 為什麼賴爾地質漸變論在地質學史上有重要意義

主要觀點是:地質是不斷變化的,是自然作用本身的結果,所以我覺得其重要意義應該是揭示了地質在整個歷史發展中的過程。

⑸ 第四紀地質學的重要意義

舊石器時代考古的野外調查,需要應用第四紀地質知識,如恢復更新世古地理環境,確專定在適合於古人類屬生存的條件下形成的第四紀地層等。發掘工作只有在充分認識第四紀地層的基礎上才能順利進行,特別是對於埋藏在河湖相沉積層里的古人類文化地點,只有採取第四紀地質的工作方法才是有意義的。對古人類文化遺物時代的確定,第四紀地層的劃分對比和對哺乳動物的分析判斷在現今仍然是主要的方法。當然,古人類文化遺物也是第四紀地層劃分的一項重要依據。

⑹ 宋代時書院的興盛

宋代四大書院。是後人對宋代歷史悠久、影響廣大,或官方褒揚、朝廷賞賜,或名人主講,人才輩出,或規模較大,世人稱道的書院的例舉。「四大書院」的說法最早出現於南宋,起初是對北宋時期四大著名書院的稱謂。
最受公認的說法四大書院的說法是:
湖南長沙的嶽麓書院;
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
河南商丘城南的應天書院(睢陽書院);
河南嵩山南麓的嵩陽書院或湖南衡陽的石鼓書院。
書院是中國古代特有的教育組織形式。它以私人創辦和組織為主,將圖書的收藏、校對與教學、研究合為一體,是相對獨立於官學之外的民間性學術研究和教育機構,其豐富的教學經驗和靈活多變的辦學方式,為歷代教育家所取鑒。
書院之名,肇始於唐代,當時只是官方修書、藏書的機構,像唐代的集賢書院 、麗正書院,其性質相當於皇家圖書館。唐末五代戰亂頻繁、仕途險惡,一些學者不願做官,隱居山林或鄉間閭巷讀書講學,吸引了一些士子前來求學,書院開始具有講學授徒的功能,如白鹿洞書院和應天府書院。但唐末五代的書院數量少,規模不大,故其影響有限。北宋初期,書院開始興旺起來,其規模和數量大幅度擴展,成為宋初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朱熹在《衡州石鼓書院記》 一文中談到宋代書院興盛的原因,指出由於唐末五代官學衰落,學校不修,學者求學而又沒有適當的求學之所,因而選擇了創建書院精舍這種教學形式,來滿足世人讀書求學的需要:「余惟前代庠序之教不修,士病無所於學,往往擇勝地而立精舍,以為群居講習之所,而為政者或就而褒表之,若此山,若白鹿洞之類是也。」 從上可見,造成北宋書院興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北宋科舉取士規模日益擴大,而宋初官學卻長期處於低迷不振的狀態。士人求學需求很大,卻苦無其所,在這種情況下,書院應運而生,起到了填補官學空白的作用,為廣大士子提供了讀書求學的場所。
第二,朝廷崇尚儒術,鼓勵民間辦學。宋初提倡文治,但國家一時又無力大量創辦官學,故朝廷對書院給予多方面的表彰和贊助。像著名的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應天府書院、嵩陽書院都得到朝廷賜書、賜匾額、賜學田和獎勵辦學者等不同形式的支持,這些支持無疑是促進宋初書院興盛的直接動因之一。
第三,佛教禪林 制度的影響。佛教出於僻世遁俗、潛心修行的宗旨,多選擇環境僻靜優美的山林建立寺廟,五代及宋初的書院也大多建於山林名勝之中。佛教禪林集藏經、講經、研經於一體,也對書院教學產生了明顯的影響。如:書院的講會 制度就是借鑒了佛教僧講和俗講 的講經方式,書院教學的講義和語錄 等形式,也是來源於佛教禪林制度。
第四,印刷術的應用,使書籍的製作與手寫本相比,變得極為便利,是促成宋代書院興旺發展的重要基礎。書籍不再是珍藏品而是公眾都可以擁有的,才有可能使書院擁有豐富的藏書, 並真正成為面向社會的教學研究場所。

⑺ 宋代理學興起發展的原因

宋代理學興起發展的原因:

隨著時代發展,社會進步,漢代儒學粗糙的天命思想以及唐代儒學大師韓愈《原道》「民不出粟米麻絲,作器皿,通財貨以事上則誅」之類恐嚇已經無法控制人心,所謂「儒門淡薄,收拾不住」。

與此同時,魏晉南北朝以來,佛教,道教迅速傳播,吸引了眾多信徒入學的發展出現了危機。三教之間在彼此反復辯駁之中相互吸納滲透,到唐宋時期,調和之風尤其興盛。

「三教合一」的潮流彌漫到社會各個領域。為了重興儒學,回應社會上禮佛,崇道的挑戰,唐宋儒家學者不斷進行思考和探索。

他們弘揚積極入世,關懷現實的儒學傳統,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使儒學體系得到了豐富和更新。

(7)宋代地質學的興盛有什麼意義擴展閱讀:

宋代理學的發展:

對於理學,一個公認的解釋是:中國宋元明清時期以討論理氣、心性等問題為中心的哲學思潮,又稱「道學」。它大致的發展軌跡是:創始於北宋,盛行於南宋、元、明,清中期以後開始逐漸衰落。

理學發展的初始,可以說是對道教和佛教的批判。佛教和道教的盛行,讓部分儒者感到不滿和不安。他們認為佛教和道教的理論使人們的行為不受禮法的約束,會危及社會秩序。

於是有一部分人開始倡導闢佛的主張,他們認為佛教和道家的出家一說違背了忠孝之道,僧侶不從事任何生產活動,反而要大肆修建廟宇,不僅勞民傷財。

還對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韓愈的「闢佛」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另一部分人認為儒學和佛道並不是完全沖突的,可以相互融合、共同發展。

韓愈的好朋友柳宗元就提出佛教中的有些道理與儒家的《論語》和《易經》是相通的。還有一部分人,則更高瞻遠矚,他們借鑒佛、道形而上的理論來完善儒學,並由此建立起儒家的形而上體系。

這一體系的建立不僅彌補了之前儒學的不足,還成為之後理學的主要任務和內容。在這方面,韓愈的弟子李翱更有卓識遠見,他提出「復性說」,認為性善而情惡,只有消除情慾,才能恢復善性。

此外,他還發掘了保存儒家關於性命原理學說的《易》和《中庸》。這兩部著作正是宋明理學家闡發儒家形而上學說,並與佛、道對抗的主要經典。這些思想,為理學的形成開了端緒。

北宋以後,佛教理論日漸衰落,新儒學運動廣泛開展起來。范仲淹、歐陽修等政治革命家努力提倡儒家學說。

之後,被稱為「宋初三先生」的胡瑗、孫復、石介以儒家的《周易》和《春秋》為依據,提倡道德性命學說,發展了韓愈的道統說。其中,胡瑗還認為應該將儒家經典作為治國的根據。

到了北宋中期,理學思潮逐漸形成,並占據了主導地位。理學流派紛紜復雜,北宋有周敦頤的濂學、邵雍的象數學、張載的關學、二程的洛學等。

南宋時期有朱熹的閩學、陸九淵兄弟的江西之學,明中期則有王守仁的陽明學,等等。其中,二程、朱熹為代表的程朱理學和陸九淵、王守仁為代表的陸王心學是最主要的兩大學派。

宋元明清時期,歷代統治者多將程朱理學作為官方統治思想,進一步強化了儒學在社會政、教兩方面的功能。由於倫理修養層面是直接為政治制度層面服務的。

統治者常常使得本來建立在自覺原則上的道德規范,變為強制人們接受的律條,成為「以理殺人」的工具,對封建社會後期的歷史和文化發展產生了諸多負面影響。

⑻ 研究地質學的實際意義與理論意義

對石油、煤炭、金屬、非金屬等礦產資源的需求。地質學所指導的地質礦產資源勘探是人類社會生存與發展的根本源泉。

⑼ 研究地質學的重要理論意義和實際意義

對石油、煤炭、金屬、非金屬等礦產資源的需求.地質學所指導的地質礦產資源勘探是人類社會生存與發展的根本源泉.

⑽ 兩宋時期文物學興盛的原因是什麼

因為:

  1. 政治上重文輕武,文人治國;

  2. 文化事業上大興文教,屢次修書,鼓勵私人書院的發展內,形成文容化發展的寬松環境;

  3. 經濟上封建商品經濟遠勝前代,經濟的發達促進文化的興盛;

  4. 階級關繫上市民階級興起,新的文學形式得到空前的發展,如詞等;

  5.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由於宋朝皇帝個個多才多藝,鼓勵文藝,天下形成了崇尚文化的風氣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