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地質力學的任務是什麼

地質力學的任務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1-02-26 01:02:18

『壹』 什麼是地質力學

運用力學原理研究地殼構造和地殼運動規律及其起因的學科。 地質力學在中國是由李四光創立的。最初是從1921年研究中國北部石炭紀、二疊紀含煤地層開始的。1924年以後,李四光對比了中國南部和北部石炭-二疊紀及地球上其他地區同一時期,特別是古生代以後海進、海退現象,認為大陸上海水的進退,不僅是海面的升降,可能還有由赤道向兩極,反過來由兩極向赤道的方向性的運動。據此,他推斷大陸運動也可能有這種方向。 地質力學既研究地殼運動產生的各種形變現象的規律,也研究由地殼運動產生的物質的變化規律,以及兩者的相互聯系。反映地殼運動的一切現象都是它考察研究的對象,包括構造體系的規律、海洋運動的遺跡、岩漿活動的現象、變質岩帶的發生和礦產的形成等。 地質力學的研究內容可概括為4個方面: ①構造體系的深入調查研究。包括:構造體系類型的劃分;構造形跡的力學性質的鑒定及其空間排列規律;岩石力學性質及構造應力場的分析;構造運動時期和構造體系形成時期的鑒定;現代地殼運動和活動的地應力的觀測;岩石內流體運動和構造型式對油、氣的動態與油氣集中的控製作用;各級構造體系對礦產分布規律的控製作用;構造應力場與地球化學場及地球物理場的聯系。 ②全球大地構造體系的特點和分布規律,以及與各種構造體系同時發生的沉積建造、岩漿岩建造、變質岩建造和礦產資源的成生聯系。 ③古生代以來全球大陸運動和海洋運動問題。首先著眼於中國及鄰區石炭-二疊紀大陸運動與海水進退規程。 ④地殼運動問題。包括:區域性升降運動與水平運動的聯系;地球角速度的變化和潮汐作用對於大陸運動和海洋運動的影響;太陽輻射的變化和地殼運動與地球運動對古氣候變化的作用等。 地質力學在礦產和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查、地震地質、地熱地質以及地區穩定性研究方面,特別是對中國石油、煤田和若干金屬礦產的預測以及解決重大工程建設和大型礦山開發中遇到的地質問題,都起了重要作用。但在李四光著作中提出的一些地質問題,如地殼運動規律,地殼岩石圈、水圈、氣圈、生物圈在運動中的相互聯系,礦產資源時空分布規律等,迄今還沒有解決。研究步驟: ①鑒定結構要素的力學性質, ②辨別構造性跡的序次和不同序次結構面力學性質的轉變, ③確定構造體系的存在和范圍, ④劃分巨型構造,鑒定構造形式, ⑤分析聯合和復合的構造體系, ⑥探討岩石力學性質和各類構造體系反地形映的應力活動方式, ⑦構造模擬實驗。

『貳』 工程地質工作的任務是什麼

工程地質的工作任務是:查明建設場區的工程地質條件,諸如:地形地貌,地層岩性版,地質構權造,水文地質條件,自然物理地質作用,天然建築材料等,找出並分析論證不良地質條件和地質作用引起的工程地質問題,如:區域穩定問題,岩體穩定問題,與地下水滲流有關的工程地質問題等等。進而對這些問題進行定性或(和)定量評價,必要時進行地質過程演化分析和地質過程機制分析,弄清工程地質問題發展趨勢,評價其對工程建設的影響程度,從而為工程建設提供建議和依據。

『叄』  地質力學

地質力學由李四光在1921年首創。其後經過長期的尤其是1949年以來廣大的地質工作者50年的努力,這一學科得到飛速的發展。它建立了亞洲和我國的重要構造體系以及構造型式,尤其是幾個巨型構造體系的生成、發展和演化的研究,如新華夏構造體系、青藏歹字型構造體系、東西向構造帶(陰山—天山帶、秦嶺—昆侖帶、南嶺等)等。構造型式上有多字型、山字型、歹字型、入字型與帚狀等。地質力學認為,地球自轉不均衡所產生的水平力量是發生地殼運動和形成各種構造體系的主要原因。1996年第30屆國際地質大會上反映出地質力學的全球觀向著更深更廣的領域發展,從過去著重研究大陸構造到現今將全球構造和海底構造結合起來研究,尤其是結合海底年代學資料,從發展演化的眼光將構造體系的改造和建造結合起來研究;從構造體系的力學研究逐漸拓展到構造體系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學背景方面的研究。

地質力學在現今地應力測量和現代地殼運動方式上也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它已建立了完善的地應力測量的理論基礎、先進的測量方法和儀器設備,有先進的軟體系統,包括地應力數據處理軟體、有限元和邊界元應力計算軟體,可用來處理非線性問題,如岩石的彈塑性、粘彈性、介質的應變軟化及硬化、非穩定性破壞過程的應力計算等。此外,在技術方法方面,近來亦有長足的進步,如計算機技術、岩石力學性質的測定、構造應力場的分析和模擬實驗。

地質力學在油氣普查勘探、礦產地質、礦田構造、工程水文地質、地震、地熱及地殼穩定性評價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在區域穩定性評價上更為突出,如李曉等作出的《1:500萬中國區域地殼穩定性圖》,通過模糊綜合評價、圖像識別和專家系統等手段,得到了定量化的區域穩定性評價指標和參數。日本學者針對深部地下工程,根據日本岩石的地質力學性狀,進行了非常有實用價值的岩體穩定性分類。

地質力學在發展過程中,除了要加強本身的基礎理論研究外,還要發揮自身的優點和特長,尤其是在近代構造活動、現今地應力場測量研究以及礦產和構造體系的聯系等方面,要為我國經濟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肆』 地質力學的簡介

岩石力學是一復門研究岩石制在外界因素(如荷載、水流、溫度變化等)作用下的應力、應變、破壞、穩定性及加固的學科。又稱岩體力學,是力學的一個分支。
研究目的在於解決水利、土木工程等建設中的岩石工程問題。它是一門新興的,與有關學科相互交叉的工程學科,需要應用數學、固體力學、流體力學、地質學、土力學、土木工程學等知識,並與這些學科相互交叉。

『伍』 地質學的任務是什麼

   地質學是綜合性學科,其中包括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等學科。地質學要找到地質變化的動力,解釋岩石與礦物的來源,必須「腳踏實地,仰望星空」,把白堊紀末期小行星撞擊地球產生的能量是如何轉化為岩石、礦物的過程研究明白。
       隨著隕落地質學學的發展,白堊紀末期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地台活化,隕石坑岩漿沖擊波就是地質變化的動力已經「昭然若揭」!是小行星環撞擊地球產生的隕石坑鏈接形成了「環太平洋斷裂帶和特提斯構造域」,隕石坑岩漿沖擊波層流里光速流動的物質轉化的能量——金屬態氫離子聚合的二氧化硅及二氧化硅衍生的硅酸鹽逆掩或順推形成了新的地殼。
       要驗證隕落地質學理論,離不開「核子地質學」;地質學家既要考察隕石坑中央錐的地質構造,又要研究「核聚變」的爆炸產生了那些地質變化。
       地質學家要研究物質光速流動轉化為能量——金屬態氫離子,以及能量——金屬態氫離子聚合形成新物質時的電磁力。可見解釋物質產生及電流與磁場的關系,乃至生命的產生都是地質學家「不可推卸的責任」!

『陸』 何謂岩體力學它的研究任務和對象是什麼2

1. 何謂岩體力學? 它的研究任務和對象是什麼?
岩體力學是力學的分支學科,是研回究岩體在各種力場作用下變答形與破壞規律的理論及其實際應用的科學,是一門應用型基礎學科。
研究對象是各類岩體。
2. 岩體力學採用的研究方法是什麼?
工程地質研究法,試驗法,數學力學分析法,綜合分析法。
3. 何謂岩塊,岩體? 試比較岩塊與岩體,岩體與土有何異同點?
岩塊是指不含顯著結構面的岩石塊體,是構成岩體的最小岩石單元體。
岩體是指在地質歷史中形成的,有岩塊和結構面網組成的,具有一定結構並賦存在一定的天然應力狀態和地下水等地質環境中的地質體,是岩體力學研究的對象。

『柒』 工程地質的目的和任務是什麼簡答

工程地質的目的級任務:
在城建規劃和建(構)築物、交通等的基本建設工興建之前,需要進行工程地質勘察工作,其目的是查明工程地質條件,分析存在的地質問題,對建築地區做出工程地質評價,為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和運營提供可靠的地質依據,以保證工程建築物的安全穩定、經濟合理和正常使用。
工程地質勘察的任務主要有下列幾個方面:
1、查明工程建築地區的工程地質條件,闡明其特徵、成因和控制因素,並指出其有利和不利的方面。
2、分析研究與工程建築有關的工程地質問題,做出定性和定量的評價,為建築物的設計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質資料。
3、選擇工程地質條件相對優越的建築場地。建築場地的選擇和確定對安全穩定、經濟效益影響很大,有時是工程成敗的關鍵所在。在選址或選線工作中要考慮許多方面的因素,但工程地質條件常是重要因素之一,選擇有利的工程地質條件,避開不利條件,可以降低工程造價,保證工程安全。
4、配合工程建築的設計與施工,據地質條件提出建築物類型、結構、規模和施工方法的建議。建築物應適應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施工方法和具體方案也與地質條件有關。
5、提出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質條件的措施和建議。任何一個建築場地或工程線路,從地質條件方面來看都不會是十全十美的,但從工程措施角度來看幾乎任何不良地質條件都是能克服的,場地選完之後,必然要制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質條件的措施。只有在了解不良地質條件的性質、范圍和嚴重程度後才能擬定出合適的措施方案。
6、預測工程興建後對地質環境造成的影響,制定保護地質環境的措施。大型工程的興建常改變或形成新的地質營力,因而可以引起一系列不良的環境地質問題,如開挖邊坡引起滑坡、崩塌;礦產或地下水的開采引起地面沉降或塌陷;水庫引起浸沒、坍岸或誘發地震等,所以保護地質環境也是工程地質勘察的一項重要任務。

『捌』 地質力學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地質力學學說,是我國地質學家李四光(1889~1971)創立的學說。他是根據他版本人在國內外權長期的地質實踐經驗和我國地質構造發育的特殊條件,從20世紀20年代初開始逐步總結創立出來的。

它的基本內容是:地質力學學說是在地質學的基礎上,用力學的原理研究地殼構造與地殼運動規律的一門新興的邊緣科學。該學說用力學的原理,研究地殼運動中所形成的褶皺、斷層等地質構造形跡的特徵、分布、排列規律、發生、發展的過程及其內在聯系,並依此進一步探索地殼運動的方式、方向和引起地殼運動的動力來源等問題。

李四光

李四光在總結我國和東亞瀕太平洋地區地殼構造特點之後,提出了大陸構造基本型式的三種主要類型:即緯向構造體系、經向構造體系和扭動構造體系,並認為地球的自轉及其角速度的變化所引起的地殼水平運動(經向的水平錯動和緯向的水平錯動)是推動地殼運動的主導因素。地質力學學說在生產實踐中,已應用於找礦勘探(如找石油油田等)、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地震地質以及地熱資源勘察等方面。

『玖』 地質力學的介紹

地質力復學,廣義的理制解是指地質學和力學結合的邊緣學科。不同學派對其研究內容有不同的見解,如奧地利彌勒學派認為研究內容是考慮地質因素的岩土工程的力學問題。在中國地質學界,地質力學是指中國地質學家李四光在研究中國和東亞構造的基礎上於20世紀40年代創立的一種構造地質學說。它主要是用力學的觀點研究地質構造現象,研究地殼各部分構造形變的分布及其發生、發展過程,用來揭示不同構造形變間的內在聯系。地質力學注重構造體系的分析,特別是活動構造的活動規律和動力來源,以及斷層、褶皺等構造形跡形成的力學機理的分析,也注重研究地應力和地質因素對岩土工程的力學分析的影響,地質力學對礦產資源的普查勘探、對工程地質和地震地質的研究有積極意義。

『拾』 李四光的「地質力學」學說內容是什麼

運用力學原理研究地殼構造和地殼運動規律及其起因的學科。地質力學在中國是由李四光創立的。1926年,李四光發表《地球表面形象變遷的主因》 ,提出「大陸車閥說」。1929年發表《東亞一些典型構造型式及其對大陸運動問題的意義》一文,概括了不同類型構造的特殊本質,建立了構造體系的概念,為地質力學奠定了基礎。20世紀40年代初,李四光正式提出地質力學這個名詞。60、70年代以後,地質力學的理論和方法在中國的地質工作和研究中得到較廣泛的推廣和應用。 地質力學既研究地殼運動產生的各種形變現象的規律 ,也研究由地殼運動產生的物質的變化規律,以及兩者的相互聯系。反映地殼運動的一切現象都是它考察研究的對象,包括構造體系的規律、海洋運動的遺跡、岩漿活動的現象、變質岩帶的發生和礦產的形成等。 地質力學的研究內容可概括為4個方面:① 構造體系的深入調查研究。包括:構造體系類型的劃分;構造形跡的力學性質的鑒定及其空間排列規律;岩石力學性質及構造應力場的分析;構造運動時期和構造體系形成時期的鑒定;現代地殼運動和活動的地應力的觀測;岩石內流體運動和構造型式對油、氣的動態與油氣集中的控製作用;各級構造體系對礦產分布規律的控製作用;構造應力場與地球化學場及地球物理場的聯系。②全球大地構造體系的特點和分布規律,以及與各種構造體系同時發生的沉積建造、岩漿岩建造、變質岩建造和礦產資源的成生聯系。③古生代以來全球大陸運動和海洋運動問題。首先著眼於中國及鄰區石炭 二疊紀大陸運動與海水進退規程。④地殼運動問題。包括:區域性升降運動與水平運動的聯系;地球角速度的變化和潮汐作用對於大陸運動和海洋運動的影響;太陽輻射的變化和地殼運動與地球運動對古氣候變化的作用等。 地質力學在礦產和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查、地震地質、地熱地質以及地區穩定性研究方面,特別是對中國石油、煤田和若干金屬礦產的預測以及解決重大工程建設和大型礦山開發中遇到的地質問題,都起了重要作用。但在李四光著作中提出的一些地質問題,如地殼運動規律,地殼岩石圈、水圈、氣圈、生物圈在運動中的相互聯系,礦產資源時空分布規律等,尚未解決。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