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廣東增城仙村地質是什麼岩石

廣東增城仙村地質是什麼岩石

發布時間: 2021-02-25 22:04:01

㈠ 有關廣東增城市的相關資料

增城位於珠江三角洲東北部、廣州東部,背靠大廣州,南與東莞隔江相望,東臨惠州,北界從化、龍門,地處廣州、東莞、深圳、香港等發達區間,緊連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廣州科學城,工商各業發達,具有「多城輻射效應」,發展空間大,前景好,是廣州東部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州通往東莞、深圳、香港和粵東各地的交通咽喉。近年來廣州的歷史巨變,自然成了增城快速發展的大配套。廣州優勢是增城的最大優勢。廣州市委、市政府對增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為增城的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增城建縣於東漢建安六年(公元201年),隸屬南海郡,距今有1800多年歷史。因南海郡原轄6縣,新設一縣,增多一城,故曰「增城」。1993年撤縣設市,現轄6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市政府駐荔城。全市總面積1615平方公里,人口80萬,旅居港澳及海外的鄉親近30萬人。 增城氣候溫和、土地肥沃,風調雨順,年均氣溫21.6攝氏度,年均降雨量2278mm,適宜於熱帶、亞熱帶作物生長,是著名的荔枝之鄉、魚米之鄉。境內青山綠水,風景秀麗。市區青山環抱,綠水繞城。南部屬美麗的珠江三角洲平原。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8%,擁有蕉石嶺、大封門、南香山等8個森林公園和自然生態保護區,是廣州東翼的「綠肺」。也是珠江三角洲大工業圈中的綠洲。

06年全市多項經濟指標達到歷史最好水平,綜合經濟實力躍上新台階。全年實現生產總值321.39億元,比上年(下同)增長14.21%:工農業總產值725.34億元,增長16.21%;固定資產投資83.23億元,增長13.06%;財政總收入46.15億元,增長36.89%,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6.06億元,增長22.89%;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18.86億元,增長14.05%;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余額分別達370.98億元和137.89億元,分別增長17.85%和9.61%。

工業快速發展,園區經濟和支柱產業逐步壯大。全市完成工業總產值675.8O億元,增長16.96%;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46.27%,同比提高5.54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22.55億元,增長11.82%。出台了《關於加快廣東增城工業園區發展的決定》,正式設立廣州東部(增城)汽車產業基地。重點建設了汽車產業基地、東區高科技工業基地等12個工業基地,金市現有入園企業400多家。廣本增城工廠、五羊本田新工廠順利建成投產,以廣本汽車、五羊本田摩托車、牛仔服裝為核心的產業集群初具規模,汽車、摩托車及牛仔服裝三大支柱產業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69.18億元,增長30.8%,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53.79%。

外向型經濟和民營經濟協調發展,公有企業改革不斷深化。全市實際利用外資1.31億美元,新批辦外商投資項目28宗,引進了福耀玻璃等一批生產力骨幹項目;外貿出口強勁增長,全市外貿出口總額12.35億美元,增長39.59%,其中民營企業出口4.9億美元,增長67.17%,佔全市外貿出口總額的39.65%。民營經濟加快發展,新發展私營企業1012家,民營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產值362億元,占工業總產值的53.63%,成為工業發展的主力軍。推進了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的公有企業改革,市水泥有限公司等一批關停公有企業的資產得到盤活,職工得到妥善安置。

第三產業加快發展,生態旅遊業初現品牌優勢。第三產業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商貿、物流、金融、電信、飲食娛樂、教育、文化等逐漸成為新的消費熱點和重要的經濟增長點,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05.55億元,增長14.99%,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3.44億元,增長13.29%。房地產業快速發展,一批優質社區不斷成熟。舉辦了荔枝文化旅遊節、全國登山旅遊節等系列活動,白水仙瀑景區成功推向市場,全市旅遊接待人數200多萬人次,增長52.48%,白水寨風景名勝區知名度越來越高,名列全省「自然生態類最美鄉村旅遊示範區」榜首。

增城擁有華潤、屈臣氏、人人樂、麥當勞、肯德基等大型品牌商貿超市及連鎖店,增城賓館、百花賓館.太陽城大酒店等四星級酒店和高級賓館服務優質,設有多間日韓料理餐廳,鳳凰城大酒店(五星級)將於年內開業。鳳凰城、錦綉香江花園、荔城碧桂園.疊翠華庭.中堅豪庭.新世界花園、新康花園等綠色社區規模大.環境好、檔次高。鳳凰城建設有專門的外商辦公區及生活居住區。增城還是何仙姑(八仙中唯一的女仙)的故鄉,溫泉、森林、湖泊、名勝古跡等旅遊資源豐富,建有4個高爾夫球場,掛綠荔枝母樹、何仙姑家廟、百花山莊、正果佛岩、畲族村等景點每年吸引眾多的國內外遊客,派潭高山溫泉將於年內建成。

廣場與文化 建有展覽館、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電影院等文化設施。增城廣場、掛綠廣場、體育廣場.增城公園、蕉石嶺森林公園和荔枝生態公園規模大、環境好、現代文明氣息濃,音樂舞蹈等廣場文化興盛,人民安居樂業。

教育與人才 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形成了多層次的教育體系。市內有廣州大學松田學院、廣東工業大學華立學院、華南農業大學寧西教學基地、增城廣播電視大學等多所高等院校,南部到廣州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等重點院校均為30分鍾左右車程,人才資源豐富。還創辦了多所供外商子女就學、入托的中英文學校和幼兒園。勞務市場完善,勞動力素質好。

醫療衛生 全市有醫院20多所,醫療服務網點近400個,醫療技術、設施比較先進。可為居民提供保健、醫療、衛生防疫和救護等優質服務。

治安 社會治安秩序好2001年增城市公安局榮獲全國優秀公安局稱號。2003年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被廣州市評為優秀。

體育健身 全市公共體育場所設施完善、環境優美,公共健身設施遍布城區,免費向群眾開放,全民健身活動蓬勃發展。體育競技水平高,連續12年獲廣東省體育貢獻獎。增城籍運動員在蹼泳、舉重等項目中多次獲世界冠軍,在全國「九運會」上獲3金7銀4銅。2003年共獲 全國以上冠軍39項次。

增城堅持打基礎,造環境,重服務,善管理,著力打好廣州牌、外資牌、民營牌、生態牌和掛綠牌,經濟快速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十分活躍,外向型經濟和民營經濟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全市已形成汽車摩托車及其配件製造業、牛仔休閑服裝業、精細化工等支柱產業。牛仔、休閑服裝約佔全國總產量的五成多,康威牌運動服名列全國前茅,國際牛仔服裝節、牛仔面輔料展覽會影響大,新塘鎮被授予「中國牛仔服裝名鎮」稱號。

農業 大力發展現代都市型農業,是廣州地區和珠江三角洲糧食、水果、蔬菜、禽畜和鮮活商品的主要生產基地,走出了一條公司+基地+農戶的「三高」農業發展路子。全市種植優質稻53萬畝(優質稻種植率達 98.3%以上),蔬菜40萬畝、荔枝22萬畝、速生豐產林21萬畝。現已形成泰稷絲苗米發展有限公司、威華中纖板廠、漢華萊場等農業龍頭企業。增城掛綠荔枝久負盛名。堪稱品質一流。2001、2002年舉辦了兩屆掛綠荔枝拍賣會,最貴一粒為55.5萬元,轟動海內外。2003年舉辦了增城掛綠敬贈抗擊非典英雄活動,受到社會的好評。增城絲苗米素有「米中碧玉」美譽,掛綠、總統等品牌米供不應求。遲菜心等蔬菜鮮嫩爽甜,遠銷香港及歐美。

第三產業 全國各大專業銀行均在增城設有分行,金融業網點眾多,涉外金融業務不斷拓展。房地產業成為支柱產業,鳳凰城、錦綉香江花園、荔城碧桂園、新康花園、新世界花園等樓盤品牌好、實力強、規模大。商貿流通發達新塘牛仔服、汽車、摩托車、家電專業市場交易活躍,飲食、娛樂業十分發達。

氣候特徵

增城地處南亞熱帶,北回歸線經過北部派潭鎮附近,氣候特徵是「炎熱多雨,長夏無冬」。多年平均氣溫為21.6℃,平均最低候溫為 12.1℃,平均最高候溫為28.5℃。春季,由於受冷暖空氣交替影響,天氣多變,陰雨多,陽光少,空氣潮濕,氣溫在 12.7℃-21.7℃之間。夏季,熱帶海洋風增強,天氣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空氣悶熱,極端高溫為38.2℃,平均為27℃。4-6月多季風雨、佔全年降雨量46.7%。7-9月多台風雨,佔全年降雨量36.27%。秋季,受北方乾冷空氣影響,候溫下降,最低為 12.l℃。 12-1月,常有寒潮侵襲,偶有霜天,極端低溫-1.9℃。按照氣候學低於10℃為冬季的劃分標准,增城沒有冬季,但人們仍將天氣較涼的11-1月稱為冬天。

境內氣候特點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秋凍較早,無特大自然災害。年氣溫比歷年偏高0.6℃,降雨量與歷年大致相等。6月下旬中部地區降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局部地區有洪澇。8月初受一次台風影響,全境普降暴雨。

水土資源

全境總面積174408.87公頃,地勢自北向南降低,土地大致分為中低山谷地、丘陵地、沖積平原三種類型,各種類型面積約各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一。(1)中低山谷地。主要分布於北部的派潭、正果、小樓3個鎮,山峰一般為海拔500米以上,其中派潭鎮境與龍門縣交界的牛牯嶂,海拔1084.3米,是全市最高峰。這一地區,山坡較陡,河谷切割較深,有不少跌水瀑布和峽谷,宜發展水電,亦是很有開發價值的旅遊資源。山與山之間有大小不一的盆地和河谷階地,土壤有機質豐富,是發展農、林、畜牧業生產較好的地區。(2)丘陵地。主要分布於中部的荔城、中新、朱村3個鎮街。這一地區多500米以下的山坡,盆地和河谷平地亦較多,其中靠近增江和西福河兩岸的山丘,地勢較為低平,形成丘陵、平原交錯狀態,土層一般較厚,多用於種植水稻、花生、蔬菜和荔枝、烏欖、橙柑桔等水果,也適宜種植經濟林或牧草。(3)沖積平原。這一地區,屬珠江三角洲平原,其北部有丘陵分布,是古代的海岸地帶。其地貌為河海堆積地貌,是由增江、東江沖積和古海灘堆積下來的物質,土地比較肥沃,適宜種植水稻、甘蔗、蔬菜和荔枝、香蕉等水果。由於地勢低窪,河涌較多,故又適宜發展水產養殖業。

境內由於雨量充沛,河流眾多,水資源相當豐富。其中:地表水多年徑流深1099.9毫米,年徑流量19.15億立方米。主要河流——增江、東江多年平均過境客水179.5億立方米,主客水合計為198.65億立方米。據調查,境內河流水力理論蘊藏量為6.39萬千瓦,理論年發電量為5.69億千瓦小時,可開發量為3.67萬千瓦。

地下水資源亦較豐富。地下水深一般為2-5米,南部地區由於地勢低窪,一般都在5米以上。廣東省水利廳分析認為,珠江三角洲地下水徑流量為地表水的18%,據此估計,增城地下水達3.5億立方米,可利用量為2億立方米。

此外,北部地區還有冷礦泉和溫泉。冷礦泉水質優良,日涌量150噸以上。溫泉水溫63℃- 65℃,含硫化氫3.24MG/L,單井日總流量超過1000噸。

礦產資源

增城境域處於華夏系構造帶與嶺南東西向構造帶的交接處,經歷了加里東、印支、燕山與喜馬拉雅等4個構造發育階段,地質構造較為復雜,有較好的成礦條件。迄今已探明的礦產,按工業分類法分類:

(l)黑色金屬礦有鐵、鈦鐵、錳等。(2)有色金屬礦有錫、鎢、銅、輝鉍、方鉛等。(3)貴金屬礦有金、銀等。(4)稀有金屬礦有鈮、鈕、錯英石等。(5)稀土礦有獨居石、稀土等。(6)冶金工業礦有鋁土等。(7)化學工業原料礦有黃鐵礦等。(8)技術原料礦有水晶、石英等。(9)陶瓷原料礦有鉀長石,及其次生礦瓷土等。(10)建築材料礦有石灰石、花崗岩和河砂等。其中花崗岩質地優良,耐酸耐鹼,儲量約190萬立方米;河砂含矽量84.4%,可開發量約7000萬立方米。(11)能源礦有煤,還有可製作化肥用的泥炭土。

㈡ 增城區的地理環境

增城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東邊,東部的龍地、紅花地、新山嚇、荔枝坳、鍾鼓嶺、單竹山與惠州市博羅縣相連;東北部四方山、磨刀石、龍潭埔、鐵線關、牛牯嶂、正在頂與惠州市龍門縣接界;西北部大尖山、鳳凰山、大鷓鴣山、張古坳頂與廣州市從化區為鄰;西部省國葯農場、山口、官山、沙村與廣州市黃埔區接壤;南部沿東江與東莞市隔江相望。荔城城區西距廣州市中心約60公里,東距博羅縣城60公里,北距龍門縣城108公里,西北距從化城區51公里,南距東莞市城區40公里。自古以來增城就是廣州至粵東各地的主要通道,是捍衛廣州的軍事要地。
地理坐標為北緯23°5´至北緯23°37´;東經113°32´至東經114°0´,總面積1616.47平方公里。 增城的地貌特徵:北部地勢較高,南部較低,山地以低山為主,占增城區面積8.3%,是九連山脈的延長部分,山脈呈東北與南西走向,平等排列的中山與低山,其間形成了東江與增江。丘陵地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占增城區面積的35.1%。台地多在中南部,占增城區面積23.2%。南部是三角洲平原,加上河谷平原,占增城區面積的35.4%。
中低山: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大尖山、牛牯嶂等(高度500~1000米)。由砂頁岩和中細粒花崗岩等岩石組成。山脊狹窄,起伏大,山坡較陡,一般40°~50°,河谷切割較深,常形成跌水瀑布和峽谷。
丘陵:絕對高度在500米以下,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形態和緩,切割破碎,分布零亂。如小樓西部、正果北部、永和西部等地,主要由花崗岩組成,一般是山坡緩,山頂圓渾,水系呈樹枝狀,切割較強烈。
緩坡丘陵地:由花崗岩和變質岩構成。高度多為200~400米,山頂圓渾,坡度20°~30°,水系呈樹枝狀,多成緩坡谷。如境內東南部,寧西西部等地。
台地:周圍有陡坡的廣闊平台,稱為台地。高度在150米以下,坡度在25°上下,沒有突出山頂,如花崗岩、變質岩所構成的台地。零星出現在高灘地區的石炭系石灰岩,多在河谷旁形成岩溶殘丘、孤峰與峰林等岩溶地貌。表層多已風化成紅土,草木叢生。貯水條件較差,雨水往往流失。泉水出露少,旱季乾枯。
河漫灘上第二階地:分布在派潭河中上游,高出河面6~13米,寬約200~800米,以2°~4°向河床傾斜。由第四紀近代沖積物組成,厚13米,階地地面平坦,土層沃厚,是農業生產較好的地區。
河漫灘上第一階地:分布在增江中游,面積63平方公里。階地寬3~4公里,厚3.5~12米,高出河面1~6米。正果至小樓地段,地勢平坦,僅有一階地,階地面不對稱,寬度0.5~1.5公里。
河谷平原:分布在高灘東洞、靈山至派潭一帶,面積41平方公里。正果、小樓一帶河谷平原的特點是:地勢平坦,高程6~20米,河道彎曲,支流繁多。平原中有花崗岩和混合岩組成的低丘,平原面積約76平方公里。
河海堆積地:新塘~仙村~石灘~三江三角洲平原是珠江三角洲東北部平原。由東江、增江的沖積、堆積作用與古海灣堆積物所形成。厚20~30米,最厚39.6米。 增城水系屬珠江支流東江水系,流域面積超過5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東江、增江、西福河等3條,超過100平方公里的有6條。增城區多年平均徑流量19億多立方米,南部還有潮水進入,水資源豐富。
東江發源於江西省尋鄔縣,經龍川、河源、惠陽、博羅等縣市流過增城南部,為增城與東莞界河。從市境東南與博羅交界處開始,至西南與廣州市黃埔區接壤處止,流程30公里,全為沖積平原地帶,河床坡降為0.08‰,河網縱橫,支流繁多。再向西南流入珠江口獅子洋,是中國罕見的自東向西流向的河流。境內河段寬400~500米,最寬800米。水深坡緩,可通航300噸輪船,新塘以下可通1000噸輪船。
增江是境內最重要的河流。原來直接流入珠江口,自珠江三角洲平原形成後,成為東江支流。增江發源於新豐縣七星嶺,流經從化縣東北部轉入龍門縣西北部,再折向南流,為增城、龍門的界河。於境內正果東北角磨刀坑流至龍潭埔接納永漢河後,流量增加,經正果、荔城、石灘三地,於官海口匯入東江,全長203公里,流域面積316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35.9億立方米,平均坡降0.74‰。增江在增城境內長66公里,寬90~220米,流域面積971平方公里,占增城區面積的60%,境內坡降為0.17‰。
派潭河發源於南崑山馬坑嶂,由高灘水、靈山水、高埔水、車洞水和小徑水等5條小河組成。流經派潭圩於小樓鎮合二龍河匯入增江。河長36公里,坡降為5.5‰。流域面積357.5平方公里,年徑流量5億立方米。
二龍河原名澄溪河,發源於小樓鎮內丫髻山。流經二龍圩、臘圃村,於大樓村匯入增江。河長22.5公里,坡降為2.8‰。流域面積122.7平方公里,年徑流量1.5億立方米。
和平水又稱九曲水,發源於正果馬鼻嶺,經白湖合冷水坑水流入增江。河長18.7公里,流域面積48平方公里。
西福河原名綏福河,是境內西部地區最大河流。發源於大鷓鴣山,流經福和、仙村,於巷頭村匯入東江。河長58公里,坡降1.6‰。流域面積580平方公里,增城境內為457.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5.1億立方米。二十世紀50年代初,在福和以下可以通航。50年代末以後因水土流失致河床淤淺,加上沿河修陂築閘,僅鐵路以南幾公里可以通航。 增城區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北回歸線經過增城北部,特點是氣溫高、雨量充沛、霜日少、光照充足,全年都可栽培作物。但因季風交替遲早及強弱不同,氣候多變。受地勢影響,北部山區與南部平原氣候有差異。
一年四季的氣候特徵:春季,從立春日起,陰雨連綿空氣潮濕,溫度較低,一般是12.7~21.7℃之間。夏季,從4月中旬始,氣溫上升,最高氣溫為28.5℃,天氣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空氣悶熱;4~6月份多鋒面雨,7~9月份多台風雨;常發生洪澇災害。秋季,從10月下旬始,受北方乾冷空氣南下影響,氣溫下降,乾旱少雨,但天氣涼爽;12~1月,常有寒潮侵襲,偶有霜天。冬季,境內無氣候學上的冬季,但人們仍將氣溫較低的11~1月稱為冬季。
多年平均氣壓為1012.2毫巴,冬夏相差較大。冬季受極地高壓控制,氣壓較高,12~1月平均1020毫巴左右;夏季受熱帶氣旋影響,氣壓較低,7~8月平均在1003毫巴左右。
據1994~2005年統計,年平均氣溫為22.2℃(歷年值21.8℃),最大年際差1.5℃。7月平均氣溫28.3℃,最高氣溫出現在2004年7月2日和2005年7月18日,極端最高氣溫為38.6℃。最長連續高溫天數9天(高溫定義:氣溫≥35.0℃),出現在2005年7月13~21日。1月平均氣溫13.6℃,極端最低氣溫0℃(在1999年)。

㈢ 廣東韶關丹霞山屬於什麼岩石它形成於什麼

http://ke..com/view/21280.htm#sub21280,丹霞地貌復的名稱起源1928年,制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質學碩士學位的礦床學家馮景蘭,在我國粵北仁化縣注意到了分布廣泛 的第三紀(6500萬年~165萬年前)紅色砂礫岩層。在丹霞山地區,厚達300-500米的岩層被流水、風力等風化侵蝕,形成了堡壘狀的山峰和峰叢、千姿百態的奇石、石橋和石洞。[1]馮景蘭意識到這是一種獨特的地貌景觀,並把形成丹霞地貌的紅色砂礫岩層命名為丹霞層。[2]而「丹霞」一詞源自曹丕的《芙蓉池作詩》,「丹霞夾明月,華星出雲間」,指天上的彩霞。

㈣ 地質大神,請問這些是什麼岩石!!急!!

我只看出頁岩和砂岩,礪岩,都是很普通的岩石

㈤ 看下這是什麼岩石,懂地質或岩石多看看

砂岩
砂岩由石英顆粒(沙子)形成,結構穩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紅色,版主要含硅、鈣、黏土和氧權化鐵。砂岩是一種沉積岩,主要由砂粒膠結而成的,其中砂粒含量要大於50%。絕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長石組成的。主要成份A.石英成份 52%以上;B.粘土15%左右;C.針鐵礦18%左右;D.其它物質10%以上。
世界上已被開采利用的有澳洲砂岩,印度砂岩,西班牙砂岩,中國砂岩等。其中色彩,花紋最受建築設計師所歡迎的則是澳洲砂岩。澳洲砂岩是一種生態環保石材,其產品具有無污染、無輻射、無反光、不風化、不變色、吸熱、保溫、防滑等特點。

㈥ 從地質調查角度看 這是什麼岩石謝謝

就是普通的紫紅色砂頁岩,並不是變質岩,也不是片麻岩、花崗岩。
判斷依專據:
1、圖1可見公路開挖邊坡並屬在邊坡上修築了邊坡防護工程,從此可判斷這是種易於發生風化崩塌的岩石,而紫色砂頁岩由於遇水易發生風化崩解,在雨季極易被侵蝕,嚴重者甚至發生滑坡等災害;
2、圖2從顏色看是紫紅色,碎下來的石頭形態多成塊狀;而如果是泥岩頁岩變質成的變質岩,即板岩等,形態一般破碎後呈板狀。所以不是變質岩。更不是凝灰岩,凝灰岩是火山灰沉積而成的,顏色多為淺灰白色,具凝灰結構;片麻岩也離譜,因為片麻岩中的礦物顆粒一般較大,且由於壓力變質作用呈定向排列,硬度較大。

㈦ 我國西南地區地質的主要岩石是哪些

我國西南來地區地質的主要自岩石是變質岩。
西南地區又被稱作西南五省(自治區、直轄市),總面積達250萬平方公里,占我國陸地國土面積的24.5% 。地理上包括青藏高原東南部,四川盆地、雲貴高原大部。
變質岩是在地球內力作用,引起的岩石構造的變化和改造產生的新型岩石。這些力量包括溫度、壓力、應力的變化、化學成分。固態的岩石在地球內部的壓力和溫度作用下,發生物質成分的遷移和重結晶,形成新的礦物組合。如普通石灰石由於重結晶變成大理石。
變質岩是組成地殼的主要成分,一般變質岩是在地下深處的高溫(要大於150℃)高壓下產生的,後來由於地殼運動而出露地表。

㈧ 野柳地質公園的奇異岩石是什麼地質現象

台灣北海岸的野柳地質公園是突出於海岸的狹長海岬,由於千百萬年的海水侵蝕、風化交互作用,這里逐漸形成蕈狀石、燭台石、壺穴、棋盤石、海蝕洞等地質奇觀,可以說是動態地景,至今仍繼續演育其生命的歷程。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