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廣東東莞什麼地質

廣東東莞什麼地質

發布時間: 2021-02-25 22:01:40

A. 東莞在那個省

廣東是一個省,而東莞是廣東省其中的一個市
【位置·范圍·面積】
東莞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口東岸,東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地處東經113°31′ -114°15′北緯22°39′-23°09′。最東是清溪的銀瓶嘴山,與惠州市接壤; 最北是中堂大坦鄉,與廣州市、惠州市隔江為鄰;最西是沙田西大坦西北的獅子洋中心航線,與廣州市隔海相望;最南是鳳崗雁田水庫,與深圳市相連,毗鄰港澳,處於廣州至深圳經濟走廊中西間。北距廣州59公里,東南距深圳99公里,距香港140公里。東西長約70.45公里,南北寬約46.8公里,全市陸地面積2465平方公里。

【地質·地貌】
東莞市地質構造上,位於北東東向羅浮山斷裂帶南部邊緣的北東向博羅大斷裂南西部、東莞斷凹盆地中。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地貌以丘陵台地、沖積平原為主,丘陵台地佔44.5%,沖積平原佔43.3%,山地佔6.2%。東南部多山,尤以東部為最,山體龐大,分割強烈,集中成片, 起伏較大,海拔多在200~600米,坡度30℃左右,銀瓶嘴山主峰高898.2米,是東莞市最高山峰;中南部低山丘陵成片,為丘陵台地區;東北部接近東江河濱,陸地和河谷平原分布其中,海拔30~80米之間,坡度小,地勢起伏和緩,為易於積水的埔田區;西北部是東江沖積而成的三角洲平原,是地勢低平、水網縱橫的圍田區;西南部是濱臨珠江口的江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而低陷,是受潮汐影響較大的沙咸田地區。東莞握東江和廣洲水道出海之咽喉,有海岸線115.94公里(含內航道),海域面積15000公頃,淺海灘塗面積4500公頃,主航道岸線53公里,虎門港灣是建設深水港的良好地址。

【水文】
東莞市主要河流有東江、石馬河、寒溪水。市境96%屬東江流域,東江幹流自東北角博羅縣、惠陽市之間入境後,沿北部邊境自東向西行至橋頭新開河口,有發源於寶安區的石馬河流入,至企石有企石河流入。至石龍分出南支流後,北幹流續流至石灘,與來自增城的支流匯流,經市境石碣、高埗、中堂、麻涌的大盛注入獅子洋;南支流斜向西南,在峽口接納來自市境中部的寒溪水,峽口以下有三支較小的支流牛山水、蛤地水和小沙河,自東向西匯,入流經石碣、莞城、道纁、厚街、沙田於泗盛注入獅子洋。北幹流與南支流之間為東江三角洲的河網區。

【氣候】
東莞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長夏無冬,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溫差振幅小,季風明顯。1996~2000年,年平均氣溫為23.1℃。最暖為 1998年,年平均氣溫為23.6℃;最冷為1996年, 年平均氣溫為22.7℃。一年中最冷為1月份,最熱為7月份。年極端最高氣溫37.8℃(出現在1999年8月20日),年極端最低氣溫3.1℃(出現在1999年12月23日)。日照時數充足,1996~2000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873.7小時, 佔全年可照時數的42%。其中,2000年,日照時數最多,達2059.5小時,佔全年可照時數的46%;最少是1997年,僅有1558.1小時,佔全年可照時數的35%。一年中2~3月份日照最少,7月份日照最多。雨量集中在4~9月份,其中4~6月為前汛期,以鋒面低槽降水為多。7~9月為後汛期,台風降水活躍。1996~2000年年平均雨量為1819.9毫米。最多為1997年,年雨量2074.0毫米;最少為1996年,只有1547.4毫米。常受台風、暴雨、春秋乾旱、寒露風及凍害的侵襲。

【礦產資源】
東莞市內已知礦產有Ⅶ類19種,礦床點66處。其中,金屬礦產Ⅲ類8種,礦床點34處:黑色金屬礦產10處(鐵礦點9處,鈦鐵礦1處),有色金屬礦產23處(銅礦點4處、鉛鋅礦點4處、鎢礦點10處、錫礦點4處、鈦礦點1處),貴金屬黃金礦化點1處。非金屬礦產Ⅵ類11種32處:冶金輔助原料礦產9處(耐火粘土4處、泥炭土4處、石油1處),化工原料礦產14處(黃鐵礦點6處、重晶石礦點3處、鉀長石礦點4處、石鹽礦點1處),建材非金屬礦點3處(水泥灰岩2處、水泥粘土1處)。主要分布在東莞中部、南部和東部的山地,丘陵地帶。礦產分布分散,無規律。

【動植物資源】
東莞市野生動物種類繁多,主要分布於山區和丘陵地帶,體型較大的野獸多棲息在東南山區,一般獸類出沒於平川、丘陵。主要野生動物有:哺乳類、鳥類、魚類(134種)、甲殼類和多種貝類、兩棲、爬行類、昆蟲類等。主要野生植物有:樹類114種、竹類23種、內陸水域水生維管束植物48種,水果類40多種、野生中草葯89種。內陸水域中常見的浮游生物共8門110屬。

B. 東莞簡介概況拜託各位大神

東莞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口東岸,北接廣州,南連深圳。1985年9月撤縣設市,1988年1月升格為地級市,下轄28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440個村委會,156個居委會。全市陸地面積2465平方公里,戶籍人口165.65萬,外來暫住人口480多萬,此外,還有港澳台同胞70多萬人,海外僑胞20多萬人,是著名的僑鄉。 中文名稱: 東莞市 外文名稱: Dongguan 別名: 莞城、浪都 行政區類別: 地級市 所屬地區: 廣東珠江三角洲 下轄地區: 石龍、樟木頭 政府駐地: 東莞市南城街辦鴻福路99號 電話區號: 0769 郵政區碼: 523000 地理位置: 廣東省中南部珠江口東岸 面積: 2465平方公里 人口: 625.65萬(2008年) 方言: 廣州話、東莞話、客家話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可園、黃旗古廟、虎門炮台 火車站: 東莞火車站,東站,石龍火車站 車牌代碼: 粵S 市花: 白玉蘭 市樹: 荔枝 城市代碼: 441900 地理位置 東莞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口東岸,東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東莞地處東經113°31′ -114°15′北郊22°39′-23°09′。最東是謝崗的銀瓶嘴山,與惠州市接壤; 最北是中堂大坦鄉,與廣州市、惠州市隔東江為鄰;最西是沙田西大坦西北的獅子洋中心航線,與廣州市番禺區隔海相望;最南是鳳崗雁田水庫,與深圳市龍崗區相連,毗鄰港澳,處於廣州市至香港特別行政區經濟走廊中西間。北距廣州59公里,東南距深圳99公里,距香港140公里。東西長約70.45公里,南北寬約46.8公里,全市陸地面積2465平方公里。 東莞市地質構造上,位於北東東向羅浮山斷裂帶南部邊緣的北東向博羅大斷裂南西部、東莞斷凹盆地中。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地貌以丘陵台地、沖積平原為主,丘陵台地佔44.5%,沖積平原佔43.3%,山地佔6.2%。東南部多山,尤以東部為最,山體龐大,分割強烈,集中成片, 起伏較大,海拔多在200~600米,坡度30℃左右,銀瓶嘴山主峰高898.2米,是東莞市最高山峰;中南部低山丘陵成片,為丘陵台地區;東北部接近東江河濱,陸地和河谷平原分布其中,海拔30~80米之間,坡度小,地勢起伏和緩,為易於積水的埔田區;西北部是東江沖積而成的三角洲平原,是地勢低平、水網縱橫的圍田區;西南部是濱臨珠江口的江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而低陷,是受潮汐影響較大的沙咸田地區。東莞控東江和廣州水道出海之咽喉,有海岸線115.94公里(含內航道),海域面積15000公頃,淺海灘塗面積4500公頃,主航道岸線53公里,虎門港灣是建設深水港的良好地址。 行政區劃 東莞會議大樓解放初期,東莞屬東江行政區管轄。1952年,又屬粵中行政區。1956年,屬惠陽專區。 1985年,東莞經國務院批准列為珠江三角洲經濟開發區,同年9月撤縣建市;1988年1月升格為地級市,是全國四個不設區的地級市之一,直屬廣東省轄,下轄28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440個村委會,156個居委會。全市陸地面積2465平方公里。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東莞市轄4個街道(莞城、南城、萬江、東城)、28個鎮(石碣、石龍、茶山、石排、企石、橫瀝、橋頭、謝崗、東坑、常平、寮步、大朗、黃江、清溪、塘廈、鳳崗、長安、虎門、厚街、沙田、道滘、洪梅、麻涌、中堂、高埗、樟木頭、大嶺山、望牛墩) 市政府駐東莞市南城區鴻福路99號 【人口】 2007年末全市戶籍人口171.26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75萬人,出生率為10.39‰;死亡人口7418人,死亡率為4.41‰;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9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94.72萬人。人口城鎮化率為85.2%。 自然災害 常受台風、暴雨、春秋乾旱、寒露風及凍害的侵襲。 氣候與灌溉 東莞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長夏無冬,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溫差振幅小,季風明顯。1996~2000年,年平均氣溫為23.1℃。最暖為 1998年,年平均氣溫為23.6℃;最冷為1996年, 年平均氣溫為22.7℃。一年中最冷為1月份,最熱為7月份。年極端最高氣溫37.8℃(出現在1999年8月20日),年極端最低氣溫3.1℃(出現在1999年12月23日)。日照時數充足,1996~2000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873.7小時, 佔全年可照時數的42%。其中,2000年,日照時數最多,達2059.5小時,佔全年可照時數的46%;最少是1997年,僅有1558.1小時,佔全年可照時數的35%。一年中2~3月份日照最少,7月份日照最多。雨量集中在4~9月份,其中4~6月為前汛期,以鋒面低槽降水為多。7~9月為後汛期,台風降水活躍。1996~2000年年平均雨量為1819.9毫米。最多為1997年,年雨量2074.0毫米;最少為1996年,只有1547.4毫米。 東莞夜景東莞市主要河流有東江、石馬河、寒溪水。市境96%屬東江流域,東江幹流自東北角博羅縣、惠陽市之間入境後,沿北部邊境自東向西行至橋頭新開河口,有發源於寶安區的石馬河流入,至企石有企石河流入。至石龍分出南支流後,北幹流續流至石灘,與來自增城的支流匯流,經市境石碣、高埗、中堂、麻涌的大盛注入獅子洋;南支流斜向西南,在峽口接納來自市境中部的寒溪水,峽口以下有三支較小的支流牛山水、蛤地水和小沙河,自東向西匯,入流經石碣、莞城、道滘、厚街、沙田於泗盛注入獅子洋。北幹流與南支流之間為東江三角洲的河網區。 東莞經濟 2009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763.23億元,同比增長5.3個百分點。 2008年東莞全市宏觀經濟數據 GDP : 3710億元(全國城市排名前13名), 增長14% 財政總收入 600.8億元, 增長11.36% 進出口總額 1133億美元, 增長6.3%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0268元,增長12%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 12418元,增長7% 東莞國際會展中心2009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和約束指標是:本市生產總值增長10%左右;人均GDP增長9%左右;城鎮居民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103%左右;萬元GDP能耗、水耗分別下降2.75%和4%;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分別下降2%和6%.

C. 東莞在哪裡

東莞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口東岸,東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因地處廣州之東,境內盛產莞草而得名。

東莞市介於東經113°31′—114°15′,北緯22°39′—23°09′。最東是清溪鎮的銀瓶嘴山,與惠州市惠陽區接壤;最北是中堂鎮大坦鄉,與廣州市黃埔區和增城區、惠州市博羅縣隔江為鄰;最西是沙田鎮西大坦西北的獅子洋中心航線,與廣州市番禺區、南沙區隔海交界;最南是鳳崗鎮雁田水庫,與深圳市寶安區相連。

東莞市毗鄰港澳,處於廣州市至深圳市經濟走廊中間。西北距廣州市中心區59千米,東南距深圳市中心區99千米,距香港中心區140千米。東西長70.45千米,南北寬46.8千米,全市陸地面積2460.1平方千米,海域面積82.57平方千米。

(3)廣東東莞什麼地質擴展閱讀

東莞的地理環境

東莞市地質構造上位於北東東向羅浮山斷裂帶南部邊緣的北東向博羅大斷裂南西部、東莞斷凹盆地中。地勢東南高、西北低。

地貌以丘陵台地、沖積平原為主,丘陵台地佔44.5%,沖積平原佔43.3%,山地佔6.2%。東南部多山,尤以東部為最,山體龐大,分割強烈,集中成片,起伏較大,海拔在200—600米,坡度約30°,銀瓶嘴山主峰高898.2米,是東莞市最高峰。

中南部低山丘陵成片,為丘陵台地區;東北部接近東江河濱,崗地發育,陸地和河谷平原分布其中,海拔30~80米,坡度小,地勢起伏和緩,為易於積水的埔田區;西北部是東江沖積而成的三角洲平原,是地勢低平、水網縱橫的圍田區。

西南部是瀕臨珠江口的江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而低陷,是受潮汐影響較大的沙咸田地區。東莞市握東江和廣州水道出海之咽喉,有海岸線長112.20千米,主航道岸線53千米,擁有深水良港—東莞港。

D. 東莞的地理資料

東莞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口東岸,東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東莞地處東經113°31′ -114°15′北緯°39′-23°09′。最東是清溪的銀瓶嘴山,與惠州市接壤; 最北是中堂大坦鄉,與廣州市、惠州市隔江為鄰;最西是沙田西大坦西北的獅子洋中心航線,與廣州市隔海相望;最南是鳳崗雁田水庫,與深圳市相連,毗鄰港澳,處於廣州至深圳經濟走廊中西間。北距廣州59公里,東南距深圳99公里,距香港140公里。東西長約70.45公里,南北寬約46.8公里,全市陸地面積2465平方公里。 (來源:康永盛世)
東莞市地質構造上,位於北東東向羅浮山斷裂帶南部邊緣的北東向博羅大斷裂南西部、東莞斷凹盆地中。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地貌以丘陵台地、沖積平原為主,丘陵台地佔44.5%,沖積平原佔43.3%,山地佔6.2%。東南部多山,尤以東部為最,山體龐大,分割強烈,集中成片, 起伏較大,海拔多在200~600米,坡度30℃左右,銀瓶嘴山主峰高898.2米,是東莞市最高山峰;中南部低山丘陵成片,為丘陵台地區;東北部接近東江河濱,陸地和河谷平原分布其中,海拔30~80米之間,坡度小,地勢起伏和緩,為易於積水的埔田區;西北部是東江沖積而成的三角洲平原,是地勢低平、水網縱橫的圍田區;西南部是濱臨珠江口的江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而低陷,是受潮汐影響較大的沙咸田地區。東莞握東江和廣州水道出海之咽喉,有海岸線115.94公里(含內航道),海域面積15000公頃,淺海灘塗面積4500公頃,主航道岸線53公里,虎門港灣是建設深水港的良好地址。

E. 東莞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東莞位於中國華南地區,廣東省南部,珠江口東岸,東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地理坐標為東經113°31′-114°15′,北緯22°39′-23°09′。最東端是謝崗鎮的銀瓶嘴山,最南端是鳳崗鎮雁田村的雁田水庫,最西端是沙田鎮西大坦村的獅子洋中心航線,最北端是中堂鎮潢涌村的東江北支流中心航線。東西長約70.45公里,南北寬約46.8公里。東莞市東接惠州市惠城區和惠陽區,南抵深圳市龍崗區和寶安區,西挨廣州市南沙區、番禺區和蘿崗區,北達廣州市增城區和惠州市博羅縣。四周共與廣州、深圳和惠州的9個縣級行政區接壤。

東莞市主要河流有東江、石馬河、寒溪水。市境96%屬東江流域,東江幹流自東北角惠州市惠城區、博羅縣之間入境後,沿北部邊境自東向西行至橋頭鎮新開河口。有發源於深圳市寶安區的石馬河流入,至企石鎮有企石河流入。至石龍鎮分出東江南支流後,東江北幹流續流至石灘,與來自增城市的支流匯流,經石碣鎮、高埗鎮、中堂鎮、麻涌鎮的大盛村注入獅子洋;東江南支流斜向西南,在峽口社區接納來自市境中部的寒溪水,峽口以下有三支較小的支流牛山水、蛤地水和小沙河,自東向西匯,入流經石碣鎮、莞城街道、道滘鎮、厚街鎮、沙田鎮於泗盛注入獅子洋。東江北幹流與南支流之間為東江三角洲的河網區。

劃定了1103平方公里、占東莞土地面積的44.7%的市域生態線范圍,在生態控制線范圍內嚴格控制開發建設項目,構築起東莞的「生態高壓線」。建成大嶺山、大屏障等15個森林公園,面積達350平方公里,全市森林覆蓋率達36%,構築起從東北到東南的森林生態屏障。

全市林地面積超過600平方公里,林地綠化率達98.5%。建立了莞香等15個野生植物保護群落,在松山湖、同沙湖、橫崗湖、茅輋湖、佛靈湖等湖泊劃定生態保護區。

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區,規劃保留了42平方公里的同沙生態公園;在長安、虎門等沿海城鎮種植紅樹林1200多畝;佔地1.7平方公里的大王洲濕地公園。

F. 東莞的具體地理位置,地區特色有哪些

虎門銷煙的虎門

G. 東莞市在廣東省哪個方位

東莞
地理位置: 廣東省中南部珠江口東岸

地理位置
東莞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口東岸,東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東莞地處東經113°31′ -114°15′北郊22°39′-23°09′。最東是謝崗的銀瓶嘴山,與惠州市接壤; 最北是中堂大坦鄉,與廣州市、惠州市隔東江為鄰;最西是沙田西大坦西北的獅子洋中心航線,與廣州市番禺區隔海相望;最南是鳳崗雁田水庫,與深圳市龍崗區相連,毗鄰港澳,處於廣州市至香港特別行政區經濟走廊中西間。北距廣州59公里,東南距深圳99公里,距香港140公里。東西長約70.45公里,南北寬約46.8公里,全市陸地面積2465平方公里。

東莞市地質構造上,位於北東東向羅浮山斷裂帶南部邊緣的北東向博羅大斷裂南西部、東莞斷凹盆地中。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地貌以丘陵台地、沖積平原為主,丘陵台地佔44.5%,沖積平原佔43.3%,山地佔6.2%。東南部多山,尤以東部為最,山體龐大,分割強烈,集中成片, 起伏較大,海拔多在200~600米,坡度30℃左右,銀瓶嘴山主峰高898.2米,是東莞市最高山峰;中南部低山丘陵成片,為丘陵台地區;東北部接近東江河濱,陸地和河谷平原分布其中,海拔30~80米之間,坡度小,地勢起伏和緩,為易於積水的埔田區;西北部是東江沖積而成的三角洲平原,是地勢低平、水網縱橫的圍田區;西南部是濱臨珠江口的江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而低陷,是受潮汐影響較大的沙咸田地區。東莞控東江和廣州水道出海之咽喉,有海岸線115.94公里(含內航道),海域面積15000公頃,淺海灘塗面積4500公頃,主航道岸線53公里,虎門港灣是建設深水港的良好地址。

H. 廣東東莞哪個方位

廣州東邊

I. 廣東東莞是屬於什麼方向

廣東東莞位於中國華南地區,廣東省南部,珠江口東岸,東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地理回坐標答為東經113°31′-114°15′,北緯22°39′-23°09′。最東端是謝崗鎮的銀瓶嘴山,最南端是鳳崗鎮雁田村的雁田水庫,最西端是沙田鎮西大坦村的獅子洋中心航線,最北端是中堂鎮潢涌村的東江北支流中心航線。東西長約70.45公里,南北寬約46.8公里。東莞市東接惠州市惠城區和惠陽區,南抵深圳市龍崗區和寶安區,西挨廣州市南沙區、番禺區和蘿崗區,北達廣州市增城區和惠州市博羅縣。四周共與廣州、深圳和惠州的9個縣級行政區接壤。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