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為什麼做耕地質量等級評定

為什麼做耕地質量等級評定

發布時間: 2021-02-25 21:07:40

A. 耕地質量分多少個等級

耕地質量分15個等級。

通過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工作,中國全國耕地評定為15個質量等別,1等耕地質量最好,15等最差。

將全國耕地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劃分為優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 。

耕地質量指耕地的質量內容包括耕地用於一定的農作物栽培時,耕地對農作物的適宜性、生物生產力的大小(耕地地力)、耕地利用後經濟效益的多少和耕地環境是否被污染四個方面。

(1)為什麼做耕地質量等級評定擴展閱讀:

中國耕地現狀:

根據國土資源部2009年12月24日發布的中國歷史上第一份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成果《中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顯示 ,中國耕地質量等別總體偏低。

調查顯示,全國耕地質量平均等別為9.80等,等別總體偏低。優等地、高等地、中等地、低等地面積佔全國耕地評定總面積的比例分別為2.67%、29.98%、50.64%、16.71%。

全國耕地低於平均等別的10至15等地佔調查與評定總面積的57%以上;全國生產能力大於1000公斤/畝的耕地僅佔6.09%。中國耕地質量總體明顯偏低。

從全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劃分的12個國家一級標准耕作制度區來看,耕地質量等別總體最優的前三位是長江中下游區、華南區、江南區;總體最差的後三位是黃土高原區、青藏高原區和內蒙古高原及長城沿線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耕地質量

B. 耕地質量等級劃分為多少級

通過耕源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工作,中國全國耕地評定為15個質量等別,1等耕地質量最好,15等最差,將全國耕地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劃分為優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一般表示為ⅠⅡⅢⅣⅤⅥⅦⅧ等。

C. 耕地質量的等級劃分

通過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工作,中國全國耕地評定為15個質量等別,1等耕地質量最好,15等最差。
將全國耕地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劃分為優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 。

D. 耕地等級評價結果分析與比較

5.2.2.1 耕地自然質量等評價成果分析與比較

附圖2為典型縣自然質量等級空間分布圖,附圖3為典型縣自然質量等級面積分布柱狀圖。

(1)大足耕地主要集中分布在3~9等地,面積比重均超過10%,其中以4、5等地最高;1、2等地分布較少,分別為2.12%、2.91%;10等較少,為4.16%;11等地僅0.40%;沒有最劣等的12等地。其中99%的水田分布在1~8等,95%的旱地分布在5~10等。

(2)梁平耕地主要集中分布在3~9等地,面積比重均大於10%,其中以6等地面積比重最高;1~4等地面積比重介於5.88%~7.68%之間,佔有一定的比重;10等佔一定比重,為8.25%;11等地較少,為2.39%;沒有最劣等的12等地。其中99%的水田分布在1~8等,91%的旱地分布在7~10等。

(3)彭水耕地主要集中分布在6~9等地,面積比重均大於14%,其中以7~8等地面積比重最高,超過20%;無1等地,2等地僅0.21%,3~5等地比重介於1.5%~6%之間,比重較少;低等級的10~12等地在8%~2%之間,佔一定比例。其中98.6%的水田分布在3~8等,91%的旱地分布在5~10等。

(4)巫溪縣耕地集中分布在7~12等地,除8等地低於10%外,7和9~12等地面積比重均大於10%,以11~12等地比重最高;1~3等地面積比重低,不到1%;4~6等地面積比重介於1%~7%之間。其中水田分散分布在1~10等,99%的旱地分布在5~12等。

5.2.2.2 耕地利用等評價成果分析與比較

附圖4為典型縣利用等級空間分布圖,附圖5為典型縣利用等級面積分布柱狀圖。

(1)大足耕地主要集中分布在5~9等地,面積比重均超過10%,其中以6等地最高;1~4等地分布低於10%,其中1等地較少;10~11等較少,低於10%;沒有最劣等的12等地。

(2)梁平耕地主要集中分布在4~9等地,面積比重均大於10%,其中以5等地面積比重最高;1~3等地面積比重介於10%;10~11等地比重較低;沒有最劣等的12等地。

(3)彭水耕地主要集中分布在7~10等地,面積比重均大於10%,其中以8等地面積比重最高;無1等地,2等地僅佔0.10%,3~6等地比重低於10%;低等級的11~12等地佔較高比重。

(4)巫溪耕地集中分布在10~11等地,面積比重均大於10%,以11~12等地比重最高;1~3等地面積比重低,最高不超過4%;5~6等地面積比重略高。

5.2.2.3 兩種等級的綜合比較與優選等

綜合自然質量等和利用等來看,大足地勢起伏小,缺劣12等地,自然質量等11等地比重也極低;梁平地勢起伏較小,缺劣12等地,利用等11等比重極低;彭水屬全市光照低值區,致使1等地缺失,2等地極少,地勢起伏較大,8等地比重最大;巫溪具有完整的12個等級,但地勢起伏最大,高海拔耕地比重大,自然質量等以11~12等地為主,利用等以9等地為主。

比較4縣分等單元自然質量等指數面積加權平均值和平均等級,大足縣為1963,5.87等;梁平為1946,6.04等;彭水為1794,7.56等;巫溪為1631,9.19等。比較4縣分等單元利用等指數面積加權平均值和平均等級,大足縣為1292,6.58等;梁平為1391,5.59等;彭水為1140,8.10等;巫溪為1126,8.24等。與自然質量等反映出耕地總體質量的狀況略有差異,由於大足等級明顯下降、梁平明顯上升,兩者從相差不大轉為大足明顯低於梁平近1個等級,彭水等級略有降低、巫溪有所上升,與彭水等級相差不大。

根據4.2節的研究,4縣優選等級除彭水為利用等外,其他3縣為自然質量等,優選等排序為:大足(5.87)、梁平(6.04)、彭水(8.10)、巫溪(9.19),與實際糧食單產具有更大的吻合性。反映出耕地總體質量的狀況為大足與梁平相差不大,彭水、巫溪呈顯著下降,耕地質量與4縣的幅員面積、耕地分布的最高海拔成反比,與水田比重、墾殖指數基本成正比(表5-1)。

E. 耕地質量等級評定與監測需要什麼資質

用機器訓練的方法。通過遙感影像的地物反射數值進行監督分類,非監督分類或面向對象分類或別的智能演算法,找出耕地質量較好的地區。
當然用只能分類演算法柵格轉矢量很方便,但是有個准確性的問題,需要細細研究。

F. 中國國家農業部對耕地地力等級是如何劃分的

中國國家農業部對耕地地力等級的劃分是:以耕地土壤圖、土地利用現狀圖、行政區劃圖疊加形成的圖斑為評價單元,從立地條件、耕層理化性狀、土壤管理、障礙因素和土壤剖面性狀等方面綜合評價耕地地力,在此基礎上,對全國耕地質量等級進行劃分。

2012年底,農業部組織完成了全國耕地地力調查與質量評價工作,以全國18.26億畝耕地(二調前國土數據)為基數,對全國耕地質量等級進行了劃分,得出全國耕地質量總體情況。

全國耕地按質量等級由高到低依次劃分為一至十等。

1、評價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積為4.98億畝,佔耕地總面積的27.3%。這部分耕地基礎地力較高,基本不存在障礙因素,應按照用養結合方式開展農業生產,確保耕地質量穩中有升。

2、評價為四至六等的耕地面積為8.18億畝,佔耕地總面積的44.8%。這部分耕地所處環境氣候條件基本適宜,農田基礎設施條件較好,障礙因素不明顯,是今後糧食增產的重點區域和重要突破口。到2020年,按照耕地基礎地力平均提高1個等級測算,可實現新增糧食綜合生產能力1600億斤以上。

3、評價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積為5.10億畝,佔耕地總面積的27.9%。這部分耕地基礎地力相對較差,生產障礙因素突出,短時間內較難得到根本改善,應持續開展農田基礎設施和耕地內在質量建設。

(6)為什麼做耕地質量等級評定擴展閱讀:

按照中國綜合農業區劃,我國耕地分為東北、內蒙古及長城沿線、黃淮海、黃土高原、長江中下游、西南、華南、甘新、青藏區等九個區。

1、東北北區。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除朝陽外)三省及內蒙古東北部大興安嶺區,總耕地面積3.34億畝,佔全國耕地總面積的18.3%。

2、內蒙古及長城沿線區。包括內蒙古包頭以東(除大興安嶺外)、遼寧朝陽、河北承德和張家口、北京延慶、山西北部及西北部、陝西榆林、寧夏鹽池和同心,總耕地面積1.33億畝,佔全國耕地總面積的7.3%。

3、黃淮海區。該區位於長城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及豫西山地以東,包括北京大部、天津、河北大部、河南大部、山東、安徽與江蘇的淮北地區,總耕地面積3.46億畝,佔全國耕地總面積的18.9%。

4、黃土高原區。該區位於太行山以西、青海日月山以東、伏牛山及秦嶺以北、長城以南,包括河北西部、山西大部、河南西部、陝西中北部、甘肅中東部、寧夏南部及青海東部,總耕地面積1.53億畝,佔全國耕地總面積的8.4%。

5、長江中下游區。該區位於淮河-伏牛山以南、福州-英德-梧州以北、鄂西山地-雪峰山以東,總耕地面積3.30億畝,佔全國耕地總面積的18.1%。

6、西南區。該區位於秦嶺以南,百色-新平-盈江以北,宜昌-漵浦以西,川西高原以東,包括陝西南部、甘肅東南部、西川和雲南大部、貴州全部、湖北和湖南西部以及廣西北部,總耕地面積2.92億畝,佔全國耕地總面積的16.0%。

7、華南區。該區位於福州-大埔-英德-百色-新平-盈江以南,包括福建東南部、廣東中南部、廣西南部和雲南南部,總耕地面積1.32億畝,佔全國耕地總面積的7.2%。

8、甘新區。該區位於包頭-鹽池-天祝以西,祁連山-阿爾金山以北,包括新疆全境、甘肅河西走廊、寧夏中北部及內蒙古西部,總耕地面積0.93億畝,佔全國耕地總面積的5.1%。

9、青藏區。該區包括西藏、青海大部、甘肅甘南及天祝、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總耕地面積0.13億畝,佔全國耕地總面積的0.7%。

G. 中國耕地質量等級怎麼劃分

烏木色的海,你容納眩目的夢,
那裡有風帆、槳手、桅檣和彩旗;
喧鬧的港口,在那裡我的靈魂
大口地痛飲哈哈芳香、色彩和音響;
船隻在黃金和閃光綢中行進,
張開它們巨大的手臂來親吻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