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胎幾億年前什麼地質
⑴ 還有寫成(盱胎)的,拚音也是,什麼玩意還有兩字前後顛倒的,都是些什麼人啊真混蛋!誤人子弟!!!
小龍蝦有很多種做法,不同的地區也不太一樣。同是盱胎龍蝦,也有很多種做法,各版種做法口感味道都不太權一樣,甚至是有很大區別的。雖然盱胎一帶是淮揚菜系范圍,但是僅就小龍蝦而言,卻是無法給它劃歸哪個菜系的。打個比方說,到了揚州,你一樣可以吃川菜啊
⑵ 盱眙縣人口四捨五入到萬位約是75萬人,盱胎最多是多:
盱眙縣人口四捨五入到萬位約是75萬人,盱胎最多是多少人?最少是多少人?
最多是754999人
最少是745000人
⑶ 新昌到盱胎一起多少過路費
6小時31分鍾526.1公里來
途經:源常台高速、滬蓉高速 收費約295元
方案2
6小時29分鍾538.2公里
途經:常台高速、長深高速 收費約270元
方案3
6小時33分鍾537.7公里
途經:常台高速、京滬高速 收費約310元
⑷ 「盱眙」這兩個字怎麼讀是什麼意思
盱眙 [ xū yí ],縣名,在江蘇省西部。盱眙縣,是江蘇省淮安市下轄縣,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位於淮安西南部,淮河下游,洪澤湖南岸,江淮平原中東部;東與金湖縣、滁州天長市相鄰,南、西分別與南京市六合區、滁州市來安縣和明光市交界,北至東北與分別泗洪縣、洪澤區接壤。
(4)盱胎幾億年前什麼地質擴展閱讀
盱眙縣地處北亞熱帶與暖溫帶過渡區域,屬季風性濕潤氣候。地勢西南高,多丘陵;東北低、多平原;呈階梯狀傾斜,高差懸殊220多米。淮河流經境內,東、北部瀕臨洪澤湖,有低山、丘崗、平原、河湖圩區等多種地貌。
盱眙縣總面積2497平方公里,下轄3個街道、14個鎮和3個鄉,總人口80.05萬人(2014年)。2015年,該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20.13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10%。盱眙擁有眾多文化旅遊資源,曾獲「中國旅遊強縣」等榮譽稱號。2016年盱眙被國家旅遊局評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盱眙漢代建州,為唐宋名城——古泗州州府所在地,曾孕育一代開國帝王朱元璋。境內古跡眾多,境內出土過世界最早的彗星運行圖和戰國時期的陳璋圓壺。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
截至2016年4月,盱眙縣下轄盱城街道、古桑街道、太和街道3個街道,天泉湖鎮、馬壩鎮、官灘鎮、舊鋪鎮、桂五鎮、管鎮鎮、河橋鎮、鮑集鎮、黃花塘鎮、明祖陵鎮、鐵佛鎮、淮河鎮、仇集鎮、觀音寺鎮14個鎮,維橋鄉、穆店鄉、興隆鄉3個鄉。政府駐盱城街道辦事處十里營大街86號。
⑸ 淮陰簡介
淮安地處蘇中偏北腹地,北接連雲港、宿遷2市,東北接鹽城市,偏南接揚州市,南、西鄰南京市、安徽省及洪澤湖。總面積10072平方公里,總人口524.06萬,現轄4縣4區。有著2200多年悠久歷史的淮安,曾是南船北馬交匯之地,清乾隆年間盛極一時,與運河沿線的揚州、蘇州、杭州並稱為「四大都市」,並享有「壯麗東南第一州」之譽。全市屬揚子准地台,以中元古界為結晶基底,蓋層發育,構造復雜,中、新生代強烈凹陷,蓋層厚度大於10000米。
中文名稱: 淮安市
外文名稱: Huaian
別名: 淮陰
所屬地區: 中國 江蘇省
下轄地區: 清河區、清浦區、楚州區、淮陰區
面積: 10072平方公里
人口: 534萬 (2007年)
著名景點: 清晏園,周恩來故居,鎮淮樓
從行政體制上來說,現在的「淮陰」,是指淮陰區。
總理讀書處梅花(1張)廣義上是指原淮陰市,現淮安市。以前叫淮陰專區,2001年改為淮安市。 狹義上是指原來的淮陰縣,現在指淮陰區。 今淮陰區屬地明清時原屬清河縣(當時清河縣主要為今淮安市淮陰區、後劃入清河區、清浦區一部分),1914年清河縣改名淮陰縣,此時淮陰縣縣治位於清江浦,1951年清江浦劃出淮陰縣單列為清江市,剩餘屬地(即今淮陰區)仍用原名淮陰縣,1983年清江市改淮陰市,原清江浦分為清河區、清浦區,2001年淮陰縣改淮陰區。今淮陰區雖大部處於淮河北,但依據歷史沿革,襲用「淮陰」之名,今淮陰區與處淮河南之清江浦原同為淮陰縣(曾用清河縣之名,旋即改淮陰縣),在清江浦單列出後,淮陰縣承襲原名。 目前,淮安機場已開通至北京,上海浦東,上海虹橋,寧波,廈門等地的航班。 適用航班: 起飛:20:00 MU2932淮安→上海浦東 到達:19:20 MU2946廈門→寧波→淮安 (三)總站19:00,約20:00到達機場,20:30返回市區 適用航班: 起飛:21:00 MU5636淮安→北京 到達:20:05 MU5559上海虹橋→淮安 (四)若淮安機場航班發生變動,機場快線發班時刻將根據航班變動情況適時調整,並將提前予以公告。 三、機場快線購票方式 (一)市區→機場:可登陸「淮汽集團」網站,通過「網上購票」系統選擇使用充值卡、支付寶、網銀方式購票;在淮安汽車南、北、總站售票窗口購票;在全市郵政網點、中國電信118114、楚州汽車客運站市區聯網售票專窗等客票代售點均可購票。 (二)機場→市區:下機後直接在淮安機場國內航班到達廳的「淮汽集團公路服務中心」機場快線售票處購票。
歷史沿革
淮安市位於「日出斗金」的洪澤湖東畔,古老的京杭大運河和年輕的京滬高速公路在這里交匯,璀璨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在這里共輝。市境跨古淮河兩岸,相傳大禹曾至境 淮安
內治水,「使淮水永安」,市名即淮水安瀾之意。正象那悠悠的淮水,淮安的歷史源遠流長。 早在五六千年前,市境就有先民們活動的蹤跡,並留下載入史冊的「青蓮崗文化」。「青蓮崗文化」,因20世紀50年代首先發現於淮安市楚州區宋集鄉青蓮崗而得名。 夏商周時期 市境已獲相當程度的開發,「交通灌溉之利甲於全國」,既有邗溝(即淮揚運河)溝通江、淮,又有陸上幹道—善道通達南北,故成為春秋戰國列強爭奪的重要地區,先後為吳、越、楚所有。 秦漢時期 秦統一六國後,推行郡縣制。考「淮陰」之作縣名,始於秦漢。在秦末農民大起義中,著名軍事家韓信即於此仗劍從戎,立下赫赫戰功。西漢年間,市境又增置淮浦(今漣水縣西)、射陽(今楚州區東南)、富陵(今洪澤湖中)等縣。秦漢時期,境內農業生產條件特別是灌溉條件得到顯著改善。東漢末年廣陵太守陳登築高家堰(今洪澤湖大堤)30里,遏淮河洪水,保護農田,並修破釜塘灌溉農田。鐵制農具和牛耕也得到推廣,故雖迭經戰亂農業生產仍有較大發展。同時交通運輸也有改善。秦始皇修築的馳道自境內穿過,陳登則築邗溝西道,使江淮交通更便捷。由此,承平之年,境內手工業和商業比較繁榮,文化也發展到較高水平,漢代興起家學和私學,並涌現出一批文學大家,如漢賦大家枚乘、枚皋父子,「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 魏晉南北朝時期 境內長期處於戰爭和對峙的前沿。長年戰亂帶來的是「江淮之間,赤地千里」的凄慘景象,經濟和文化遭到嚴重破壞。值得一提的是,南齊永明七年(489年),割直瀆破釜以東,淮陰鎮下流雜100戶置淮安縣,「淮安」之名始見。 隋唐五代時期 境內長期處於安定的環境,經濟得以持續發展和重新繁榮。其間大運河的開 淮安
鑿和淮北鹽場的建灘對市境的繁榮產生了巨大的作用。隋大業年間,自洛陽至揚州的漕運(供給皇糧的水上運輸)要道——大運河鑿成,境內則成為漕運重要孔道。自隋至清末,朝廷一直在淮安設置官署,委派大員掌管、督辦漕運。唐初,漣水成為全國四大鹽場之一。為運銷淮鹽,垂拱年間開運鹽河,淮安鹽運又興。楚州(治今楚州區淮城鎮)、泗州(治今盱眙縣城對岸)成為運河沿線的兩座名城,其中楚州被白居易譽為「淮水東南第一州」。 宋元時期 北宋年間,境內較為太平,漕運、鹽運得到進一步發展。政府鼓勵墾殖,修復和增建灌溉設施,引進推廣「占城稻」。「黃柑紫蟹見江海,紅稻白魚飽兒女」,正是這一時期的生動寫照。南宋和金、元對峙時期,市境再度成為前線,遭受兵火的長期荼毒。經歷長期戰亂,市境一片凄涼。而由黃河奪淮帶來的頻繁水災,又使市境雪上加霜,益加蕭條。宋元時期,境內文化在太平之年有所發展,府、州、縣學普遍建立,受教育者增多。文化名人也頗多,如著名詩人、「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主修《奉元歷》的著名盲人天文歷算家衛朴,開明清寫意畫先河的著名畫家龔開,《畫鑒》作者、著名書畫鑒賞家和理論家湯卮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盱眙第一山的宋元題刻,其中不乏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趙孟頫等大家的珍品。元至元二十年(1283),並三縣入山陽。 明清時期 境內置淮安府(治今楚州區淮城鎮)。明永樂年間,隨著淮安漕運又興,清江浦(今市區)開始興起。明中葉以後,黃河全流奪淮,境內水患愈演愈烈,農業衰落,魚米之鄉的盛景不再。明清兩朝都委派大員駐淮治河。淮安城市扼漕運、鹽運、河工、榷關、郵驛之機杼,進入鼎盛時期,與揚州、蘇州、杭州並稱運河線上的「四大都市」。兩淮城市的繁華,帶來了人文薈萃的局面。明清兩朝僅山陽(今楚州)一縣就有進士200餘人,河下鎮還出了狀元、榜眼、探花,留下「河下三鼎甲」的佳話。這里還產生了《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著名經學大師閻若璩,「揚州八怪」之一的花鳥畫家邊壽民,中醫四大經典之一《溫病條辨》的作者吳鞠通等一批名人。據《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載:「淮陰即淮安異名也。」明 淮安
清時,因原淮陰縣大部分並入山陽縣,所以當時人所說的淮陰指的是山陽縣(今楚州區)。 民國時期 淮安府撤銷,市境大部始屬淮揚道,後屬淮陰行政督察區。境內漕、鹽、河、榷之利皆失,進一步衰微。而長年戰亂又給剛剛興起的近代交通運輸業和工礦業以沉重打擊。中國共產黨組織於1927年成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境內成為重要的根據地和解放區,中共中央華中局、新四軍軍部、中共中央華中分局、華中軍區、蘇皖邊區政府(位於今淮海南路上,市二院旁邊)等都曾駐節境內,劉少奇、陳毅、黃克誠、彭雪楓、鄧子恢、羅炳輝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人民軍隊高級將領都曾在此戰斗過。淮安人民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建立了巨大功勛。1948年12月,市境全部解放。1949年5月,成立淮陰專區。 建國後 幾經調整,至1971年今市境始全屬淮陰專區。1983年,淮陰專區改為淮陰市。1987年,轄縣淮安、宿遷改為縣級市。1996年8月,宿遷、泗陽、沭陽、泗洪四縣(市)從淮陰市析出,成立地級宿遷市,同時灌南縣劃歸連雲港市。2001年2月,淮陰市更名為淮安市,原縣級淮安市改為淮安市楚州區,原淮陰縣改為淮安市淮陰區。 建國以來,淮安人民發揚老區人民的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後,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把一個「一窮二白」的淮安建設成為江蘇新興的交通樞紐、工業城市,全國重要的農副產品產加銷基地,江淮平原的重要商埠。
歷史人物
淮安歷史上、包括現今都是英才輩出的地方,共和國開國總理周恩來就出生在這里,此外 淮安
還有漢代軍事家韓信,漢代辭賦家枚乘,抗金女英雄梁紅玉,宋朝大畫家龔開,明朝皇帝朱元璋(出身在盱眙縣),《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民族英雄關天培,國民黨「五虎將」之一的顧祝同。中國甲骨文研究奠基人羅振玉,《老殘游記》作者劉鶚,清代名醫應金台、應春台、劉金方,程莘農(中科院首批院士、1990年獲得世界科學獎),中共中央組織部長李源潮,著名書畫藝術大師劉田依,書法家姜華,吳健,王順馨,油畫家孫寶林、國畫家謝國璋,花鳥畫家湯永,人物畫家靳衛紅,著名藝術評論家謝海、劉繼青,著名雕塑家滑田友,華龍寶,國際攝影家郎靜山、中國攝影家吳應咸,著名京劇大師周信芳,美國著名作家賽珍珠(出身在清江浦、 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等。
《元史》志第十一 地理二
淮陰縣:「淮安路,上。……(至元)二十年,升為淮安府路,並淮安、新 淮安
城、淮陰三縣入山陽。」 清河縣:「清河,下。本泗州之清河口,宋立清河軍,至元十五年為縣。」 淮陰、清河本即兩地,淮陰縣在淮南,而清河縣則在淮北。淮陰縣在元至元二十年(1283)已並入山陽縣(今淮安市楚州區)。而清河縣在唐時為泗州清河口,宋立清河軍附郭清河縣,且之前也均不屬淮陰縣所在的楚州。直到元時,為統治需要,混一南北,淮陰、清河才同屬淮安路管轄。 而後在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因水患原因,割山陽縣清江浦鎮為清河新縣城。清河縣乃佔有淮南故淮陰縣地。1914年,民國政府改定重名縣,江蘇清河縣因與直隸清河縣同名,改名為淮陰縣。1964年,原淮陰縣城劃出,單獨設立清江市後。 古淮陰縣地域為今洪澤縣、清浦區、清河區以及楚州區西南、淮陰區張福河東南一部分。
美食文化
淮揚菜與魯菜、川菜、粵菜並稱為中國四大菜系,淮揚菜,始於春秋,興於隋唐,盛於明清,素有「東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美譽。許多標志性事件的宴會都是淮揚菜唱主角: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首次盛宴、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50周年大慶宴會、2002年江總書記宴請美國總統喬治·布希等,都是以淮揚菜為主。 淮揚菜系是淮安、揚州、鎮江三地風味菜的總稱;「淮」是以淮菜為代表,淮揚菜系中又以老淮安(今楚州區)及揚州的菜為代表。淮揚菜系形成於明清,而尤以清時為盛。在明清以前,淮安、揚州都是全國有名的大都市,都有各自的飲食文化傳統。而淮菜在隋唐之際便已是馳譽神州的中國四大古典菜系之一。明清以後,淮菜和揚菜開始相互滲透、逐漸融合,並糅合南北風味於一爐,從而形成了統一的菜系。 淮安、揚州、鎮江三地位於長江南北,淮揚緊挨京杭大運河,從地理上看是連接南北西東的重要交通樞紐,且自古以來就是富庶的魚米之鄉。淮安、揚州早在隋、唐時期就已經相當繁華,當時的淮安、揚州不僅僅是文化交流上的發達,更可以理解為淮安、揚州在那個時候便已是消費集中地帶!從文獻記載中淮揚菜的聞名名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和淮安以及揚州的文化交流發展、鼎盛過程一樣,歷唐、清兩個時期,且也是在清代康熙、乾隆年間達到顛峰,借勢於兩代皇帝的頻頻南巡期間縷縷逗留淮安、揚州。到乾隆年間,淮揚菜系已經成為全國四大菜系之一。 淮安菜 明清時期,淮揚宴席的發展形成一個高潮。明萬曆年間《淮安府志》記載:「淮安飲食華侈,制度精巧,市肆百品,誇視江表。」這「制度」之中,就包括飲宴規格、規矩。清代康熙年間的《淮安府志》中則記載:「涉江以北,宴會珍錯之盛,淮安為最。民間或延貴客,陳設方丈,伎樂雜陳,珍氏百味,一筵費數金。」乾隆、嘉慶年間,有關淮揚宴席的記載更多。 西漢辭賦大家枚乘(現江蘇淮安楚州區人)。他的代表作《七發》中有一段勸楚太子品嘗美食的文字,盛贊家鄉江淮一帶的食饌為「天下之至美」:雛牛之腴,菜以筍蒲。肥狗之和,冒以山膚。楚苗之食,安胡之飯。摶之不解,一啜而散。於是使伊伊煎熬,易牙調和。熊蹯之膈,勺葯之醬。薄耆之炙,鮮鯉之膾。秋黃之蘇,白露之茹。蘭英之酒,酌以滌口。山樑之餐,豢豹之胎。小飯大啜,如湯沃雪。此亦天下之至美也……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總理周恩來一生喜食家鄉淮揚菜,時刻關心淮揚菜飲食文化的發展。解放後,周恩來住進中南海西花廳,仍然保持戰爭年代簡朴的飲食習慣:菜餚多是淮揚菜,一般以素菜為主。葷菜原料主要是魚、肉、蝦,雞吃得很少,據說容易「上火」。曾在周恩來家中執廚的安振常師傅介紹說,周恩來喜歡吃的淮揚菜餚、面點有:平橋豆腐、青菜炒香菇、拌脆鱔(相當於軟兜長魚)、番茄魚片、鯉魚蘿卜湯、紅燒獅子頭、芥菜春卷、淮安湯包等。
自然地理
全市屬揚子准地台,以中元古界為結晶基底,蓋層發育,構造復雜,中、新生代強烈凹陷,蓋層厚度大於10000米。 淮安地殼經歷30餘億年的地質演化,中生代燕山運動奠定了本區地質構造基本格架,喜馬拉雅運動期,斷裂和凹陷得到進一步繼承和發展,伴有火山岩漿噴發,滄海桑田幾度變遷,逐步形成現在的地質地貌形態。 境內地層屬楊子地層區。該區地層分為中元古界錦屏級、支台組、張八嶺群;上元古界震旦系蓮沱組、陡山沱組、燈影組;古生界幕府山組、炮台山組、觀音台組、侖山組、紅花園組、大灣組、牯牛潭組、大田壩寶截組、湯頭組、五峰組,高家邊組、金陵組、高驪山組、黃龍組、船山組、棲霞組;中生界浦口組;新生界泰州組、阜寧群、戴南組、三垛組、鹽城群、下更新統、上更新統、全新統。境內火成岩主要為基性、超基性噴出岩,次為小型侵入體。 全市無高山峻嶺,地勢西高東低,以平原為主。西南部為丘陵,一般真高50~100米之間,少數山頭達150米以上,裂山真高194.1米,是全境最高點;西部及西北部為低矮的壟崗,地面真高介於15~20米之間,間有零星殘丘,真高可達50米左右,壟崗佔全市總面積4%;東部為沖積平原,大部分地面真高在8~12米之間,淮安博里,灌南陳集是全市最低點,地面真高僅2.3~3.3米,平原占總面積80%。境內水網密布,湖塘星列,水域面積占總面積16%。西南一隅的丘陵崗地,早在晚第三紀末(距今約300萬年前)已經成陸,東部平原地區在第四紀更新世(距今100萬年~1萬年)時期,曾經幾度滄桑變遷,全新世早期(距今10000~7000年)的大理冰後期,海水曾一度浸沒盱眙維橋~泗洪~沐陽一線以東廣大平原區,全新世中期(距今6900~6300年前),海水向東退卻,以斷續"堡島"式海岸貝殼沙堤阻海水於灌南~漣水石湖一線以東,市境灌南縣東部仍為海域,金湖、淮安東部為淺海漫灘,在距今6300~2800年前之間,海水復又西浸,最大時達沐陽縣桑墟、華沖、洪澤湖以北廣大地區,距今2800年前以後,海水逐步向東退去,商周時期,市境除灌南東部尚為海域外,皆已成為宜於墾殖的"桑田",南宋紹熙年間,黃河奪泗奪淮,淤墊加 淮安
快,形成寬闊的河口三角洲,到明代,灌南東部遂已成陸,至此,淮安全境都已成為陸地。 本市無高山峻嶺,地勢西高東低,以平原為主。西南部為丘陵,一般真高50~100米之間,少數山頭達150米以上,裂山真高194.1米,是全境最高點;楚州區博里地面真高僅2.3米—3.3米,為全市最低點。 境內河湖交錯,水網縱橫,京杭運河、淮沐新河、蘇北灌概總渠、淮河入江水道、淮河入海水道、古黃河、六塘河、鹽河、淮河幹流等9條河流在境內縱貫橫穿,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澤湖大部分位於市境內,還有白馬湖、高郵湖、寶應湖等中小型湖泊鑲嵌其間。平原面積占總面積的69.39% ,湖泊面積佔11.39% ,丘陵崗地面積佔18.32%,是典型的「平原水鄉」。 橫貫淮安市境內的淮河蘇北灌溉總渠一線是我國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因此淮安市兼有南北氣候特徵,一般說來,蘇北灌概總渠以南地區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以北地區為北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受季風氣候影響,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熱同季,冬冷夏熱,春溫多變,秋高氣爽,光能充足,熱量富裕。 全市年太陽輻射總量在110千卡/平方厘米—119千卡/平方厘米之間,全市分布為北多南少;全市年日照時數在2136小時—2411小時之間,日照時數分布也是北多南少。 全市年平均氣溫為14.1℃ —14.8℃ ,基本呈南高北低狀,受洪澤湖水體影響,在洪澤湖區形成一暖中心。氣溫年分布以7月最高,l月最低。全市年無霜期一般在210天一225天左右,北短南長,受洪澤湖區水體影響,洪澤縣無霜期最長達236天。 全市各地年降水量多年平均在906毫米~l007毫米之間。降水分布特徵是南部多於北部,東部多於西部。降水年內變化明顯,夏半年降水集中。春夏之交梅子成熟季節多鋒面雨,稱為「梅雨」或「霉雨」。降水年際分布不均,年降水量最多的年份達1700毫米以上,最少的年份只有500毫米。 全市年平均風速在2.9米/秒~3.6米/秒,以偏東風和西南風為主。 由於氣候的過渡性和季風年度強弱不均、進退的早遲,因此淮安市也是氣象災害多發地區。主要氣象災害有:暴雨、洪澇、乾旱、寒潮、霜凍、連陰雨、冰雹、熱帶風暴、龍卷風等。 根據考古發掘和科學研究證實,遠古時代的淮安氣候比現在還要溫潤得多。早在新第三紀,市境西部的丘崗地區還是海濱陸地,是古脊椎動物的樂園,這里的古生物化石異常豐富,被國內外考古學家譽為「化石寶庫」。
編輯本段資源
土地資源
淮安市屬黃淮平原和江淮平原,陸地總面積892萬公頃。全市土地資源類型比較豐富,除了缺少園地中的橡膠園、牧草地中的人工草地、水域中的冰川和永久積雪,其他土地利用類型均有分布。耕地和水域是主要地類,面積較大。2003年末,全市實有耕地面積39.28萬公頃,其中,水田25.90萬公頃。此外,全市還有可供開發的黃河故道和其他河湖灘地近7萬公頃。水域面積31.26萬公頃。 全市耕地分為水田、早地、望天田、水澆地和菜地等5類,其中水田比重最大,佔三分之二。耕地土壤主要為水稻土類、潮土類、砂語黑土類、黃棕壤土類、基性岩土類、石灰岩土類。土壤質量較差,有機質含量低,一般不足0.2%,PH值7~8之間。由於灌溉條件優良,風調雨順之年,全市大部分耕地仍可高產穩產。 水域遍布全市各地,除清河區外,各縣區水域面積占轄區面積比重均超過19%,洪澤縣高達58%。全市水域分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庫水面、坑塘水面、葦地、灘塗和溝渠。 林地主要分布在盱眙縣丘陵地區,牧草地也幾乎全部在盱眙縣境內。
礦產資源
淮安市礦產資源較為豐富,分布相對集中。能源礦產資源有金湖縣、洪澤縣的石油和天然氣,洪澤縣老子山的地熱。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品種多,有盱眙縣的凹凸棒石粘土、玄武岩、白雲岩;楚州區、清浦區、淮陰區的岩鹽;洪澤縣、淮陰區的芒硝等。其中,盱眙縣凹凸棒石粘土探明儲量2.72億噸,遠景儲量達5億噸,佔全國總儲量的65%~70%,佔全球總儲量的近50%;岩鹽資源探明儲量1350億噸(不包括洪澤湖底),居世界首位,且品位高、埋藏淺、品質優,鹽層厚度達100米~200米,鹵水濃度在300克/立升~320克/立升之間,適宜大規模開發利用;淮安擁有華東最大的無水芒硝礦,已探明芒硝儲量達20億噸。
編輯本段風土人情
淮安(現楚州)河下都天廟於農歷五月十六日出會,俗稱大都天會。相傳都天大帝是唐代開元進士張巡,安史之亂時堅守睢陽,至死不屈,後人仰其忠義,各地立廟奉祀。都天大帝飛巡之日,神像坐8人綠紗敞轎,前頭鳴鑼開道,後隨兩排「肅靜」、「迴避」肩牌、虎頭牌和街牌,接著是各業的班會執事。有新增的南北貨業的「寶安」,傢具業的「鍥安」,茶饊業的「新安」,泥瓦業的「成安」和木匠業的「福安」等班會。神轎前,五班六房,排列金瓜鋮斧等儀仗執事,並有瘟船沿途收災。轎後高舉青羅傘蓋,前護後擁,狀極威嚴。執事中亭台傘扇,台閣鞦韆花船?胸掛金錶,軀干矗直,聳立於大人肩上,威風凜凜。還有以昂貴的玉器珍玩,製成精巧玲瓏的花擔,讓健壯熟練的少年挑著,伴以鬧鍾鈴鈴之聲,雙手叉腰,行步如飛,讓人驚嘆。都天神像出巡,途經三城內外。由琵琶劉巷過花巷,轉人茶巷,經估衣街、二帝閣,沿新城,穿聯城,進北門至五神廟登壇,然後出西門經湖嘴大街回鑾。回鑾時,神轎必須從廟南允台樓下不偏不倚地穿門而進,經廟前廣場徑趨大殿。神轎抬到大殿台階前,突然急轉彎,使轎門轉向朝南,然後直奔神座,平穩地將神像置於原地。 河下的河北都天廟會於農歷五月二十六齣會,俗稱小都天會。班會執事規模稍小於河下都天會,但增添了搬運業的「隆安」、紡織業的「財安」、腌切業的「魯安」和鹽鹼業的「民安」等班會。執事主要有香傘、玻璃傘、珍珠傘、樣橋、龍亭、玉器亭、楠木亭、降香爐亭和萬壽山亭等。尤多民間文娛節目。文娛節目中,以陳庄和王莊的高蹺會最為有名。木蹺高約8尺,綁於腿上,身著戲裝,或為八仙,或為楊家將,或為雷萬春和南霽雲等。其特技表演為打飛腳。即一腳著地,一腳飛起,離地丈余,難度極大。都天神像上午9時起壇出宮,經小市口到達程公橋。程公橋為石橋,台階數十層,足踏高蹺,上橋下橋,必須手扶竹竿。技藝高超者竟徒手穩步而過,令人瞠目結舌。又有花鼓會,與會者足登木蹺,高二三尺,由8人或10人扮成「梁山伯與祝英台」、「老漁翁捉魚」、「花和尚拐老婆」等戲。領頭一人,塗紅臉,扎抹額,頸掛大串佛珠,扮作武松,手執兩根短棒,相互敲擊,聲音忽慢忽快,並有鑼鼓伴奏。眾人隨棒聲鼓點的節奏舞蹈,作跌叉、搶背等表演。高曉會和花鼓會所經之處,殷實商鋪多放鞭炮迎接。待其獻技以後,則犒賞茶食兩包,此外,還有黑叫驢、跑旱船、大補缸和蛤蜊精等節目。又有手捧畫眉籠、反穿皮馬褂、頭戴破笠的假四老爺,側坐於兩人肩抬的竹械上,以尿壺當酒壺,作飲酒的樣子,以滑稽可笑逗引觀眾。都天神轎經過程公橋,從石工頭轉人花巷,由湖嘴上運河大堤,進西門,出東門,沿澗河到下關關帝廟登壇,然後回鑾進殿。 河下和河北的都天會有時在東岳會前舉行,會期為農歷四月中、下旬。車橋於農歷四月二十日出都天會。都天大帝出巡之時,儀仗執事規模也較大。據考證,河下和清江一帶的都天廟會系明清之際由徽州鹽商興起。抗日戰爭爆發後,都天廟再未出會。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2005年,淮安市轄4個市轄區、4個縣。 淮安市面積8962平方千米,人口523萬人(2004年)。 清河區面積 134平方千米,人口 32萬人。郵政編碼223001。區人民政府駐北京北路103號 清浦區面積 293平方千米,人口 32萬人。郵政編碼223002。區人民政府駐西安路。 楚州區面積1439平方千米,人口119萬人。郵政編碼223200。區人民政府駐淮城鎮。 淮陰區面積1264平方千米,人口 87萬人。郵政編碼223300。區人民政府駐王營鎮。 金湖縣面積 737平方千米,人口 36萬人。郵政編碼211600。縣人民政府駐黎城鎮。 盱眙縣面積2430平方千米,人口 74萬人。郵政編碼211700。縣人民政府駐盱城鎮。 洪澤縣面積1009平方千米,人口 39萬人。郵政編碼223100。縣人民政府駐高良澗鎮。 漣水縣面積1656平方千米,人口104萬人。郵政編碼223400。縣人民政府駐漣城鎮。 淮安經濟開發區成立於1992年,1993年10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為省級開發區。現轄缽池、徐楊兩個鄉和東湖、廣州路、新港、枚乘路四個辦事處,行政管轄面積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萬人。開發區緊依老市區東側,位於淮安城區未來發展的中心區域。東接楚州區,西鄰清河區,南與清浦區隔河相望,北與淮陰區接壤;京滬高速公路與京杭大運河把開發區相挾,同三高速、寧連高速在開發區內交匯;沿海交通大動脈新長鐵路淮安站和淮安新港碼頭均在開發區境內。 作為產業轉移的集聚區、綜合開發的先導區、機制創新的試驗區, 近幾年來,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開發區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吸引了來自美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紐西蘭、比利時、新加坡和香港、台灣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在區內投資興業,2006年,世界500強台灣鴻海集團旗下的富士康科技集團正式與我區簽訂投資協議,投資不少於10億美元,計劃用5年時間在淮安經濟開發區建設富士康淮安科技城。
⑹ 龍蝦盱胎是什麼意思
小龍復蝦有很多種做法,不同制的地區也不太一樣。同是盱胎龍蝦,也有很多種做法,各種做法口感味道都不太一樣,甚至是有很大區別的。雖然盱胎一帶是淮揚菜系范圍,但是僅就小龍蝦而言,卻是無法給它劃歸哪個菜系的。打個比方說,到了揚州,你一樣可以吃川菜啊
⑺ 想知道: 盱胎是安徽省哪個縣
在江蘇省淮安市
1:江蘇行政區劃
江蘇現設13個省轄市,下轄106個縣(市、區),其中27個縣級市,25個縣,54個市轄區。共有1201個鄉鎮(民族鄉1個),其中建制鎮1078個,行政村18073個。
經國務院批准,全省對省轄市行政區劃進行了較大規模的調整。1996年,揚泰分設,撤縣級泰州市,設地級泰州市;淮宿分設,撤縣級宿遷市,設地級宿遷市。2000年底以來,全省調整了南京、無錫、常州、蘇州、鎮江、揚州、淮安、連雲港、鹽城、宿遷10個省轄市的行政區劃,共撤並14個縣(市、區)、新設立12個區,基本解決了市縣同城問題。
近年來,全省對布局不合理和規模偏小的鄉鎮、村進行了撤並。1999年至2004年底,共撤並鄉鎮773個,撤並村17185個,撤並率分別達到39.2%和48.7%。目前,全省鄉鎮平均面積達80.77平方公里,平均人口規模達5.14萬人。
2:淮安市轄4個市轄區、4個縣。
淮安市
清河區
楚州區
淮陰區
金湖縣
盱眙縣
洪澤縣
漣水縣
3:盱眙縣地處淮河下游,洪澤湖南岸,總面積2483平方公里,人均國土面積列江蘇省各縣(市)之首。轄14鎮5鄉,257個行政村(居),總人口74萬,境內地勢西南高,多丘陵;東北低、多平原;呈階梯狀傾斜,高差懸殊220多米。淮河流經境內,北部瀕臨洪澤湖,有低山、丘崗、平原、河湖圩區等多種地貌。素有「兩畝耕地一畝山,一畝水面一畝灘」之稱。
盱眙地處北亞熱帶與暖溫帶過渡區域,屬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季際、年際變異性突出,春季氣溫回升快,秋季降濕早,春、秋兩季度突出,春季氣溫回升快,秋季隆溫早,春、秋兩季度光照足,晝夜溫差大,夏季較炎熱(最高氣溫37℃-39℃,持續不超過5天),冬季寒冷早(最低氣溫-12℃,持續不超過7天)。年平均日照總量2222.4小時,平均氣溫14.7℃,無霜期215天,年平均降水量1005.4毫米。溫差0.4℃;降雨量在水沖港、天泉湖一帶最大,並形成閉合雨量圈,地域差異120毫米。
⑻ 盱胎縣五星村土地產量怎麼樣
他們那裡離的土地質量還是非常不錯的,產量也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