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白蓮洞的地質是什麼
⑴ 作文 游覽柳州白蓮洞400——500字
我生在柳抄州長在柳州襲,柳州就是我的家鄉。我愛我的家鄉,我愛家鄉中那傳統的劉三姐唱腔,我愛那中令人陶醉的風光,愛那獨具風味的小吃"螺螄粉",我更愛柳州公園了!
柳州的公園的一草一木都很美麗,但更重要的是公園的建設大都是有紀念或其他意義的,如:"大龍潭公園,它位於柳州市南3公里處,是一個集自然山水.民俗文化村.岩溶植物園為一體的風景名勝山區。園內群山環抱,龍潭水蜿蜓園中,水溫終年在18'C--22'C之間,每逢隆冬,水氣彌漫,煙波縹緲,宛如仙境。世稱"雙潭煙雨"。公園南側還有還留有具今5萬年的"柳江人"和"白蓮洞人"等古人遺址。大龍潭公園還有一個關於劉三姐的故事:相傳,劉三姐騎鯉魚跳龍門升天的地方就是這大龍潭公園,當時劉三姐從山上跳入潭中,忽然一隻大鯉魚從潭中躍起,它背駝劉三姐。從此,劉三姐就騎鯉魚升天成仙了。除了大龍潭公園還有許多公園像:柳侯公園。
啊!我可愛的家鄉多麼美麗呀!我今後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了當一名工程師,把我們的家鄉建設得更加美麗!
我愛我的家鄉!但我更愛家鄉的建設!
⑵ 作文 游覽柳州白蓮洞
你就在百讀(網頁)查找 柳州景色作文 就有大把多給你選.
在這里選 只有那麼一兩篇 你去網頁找 有大把多給你選..
不管他6年級 還是7年級 都有的.
慢慢找吧..!
⑶ 柳州白蓮洞的景點
白蓮洞位於柳州市南郊蓮花山上,是舊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是以白蓮回洞石器時代文答化遺址為基礎建立起來的,是著名人類學家裴文中教授提議籌辦的我國第一座洞穴科學研究的綜合性博物館,陳列了大量的古人類和哺乳動物的化石,這些化石(遺物)說明了大約距今5萬年以前「白蓮洞人」已經會縫制衣服,用火和熟食,構成的白蓮洞文化。裡面竟然有螺螄殼的化石,說明石器時代的柳江人已經開始捕撈河裡的螺螄為食了,真是與早已聞名遐邇的柳州小吃——螺螄粉一脈相承,據說螺螄具有高蛋白,性涼,與酸辣的湯粉混合不僅口感極為刺激,卻不會上火。
白蓮洞文化及附近的「柳江人」遺址在人類學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白蓮洞遺址已經成為中外人類學家關注的科研場所、科普課堂和旅遊勝地。 只要來柳州旅遊,白蓮洞是必不可少的旅遊勝地。
⑷ 廣西柳州白蓮洞中原始時代的「柳江人」,在他們當時所從事的生產活動中,屬於化學變化的是()A.采
A、採集野果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於物理變化,故A錯誤;
B、鑽木取火的過程中發版生權燃燒,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質生成,屬於化學變化,故B正確;
C、狩獵捕魚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於物理變化,故C錯誤;
D、縫制衣服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於物理變化,故D錯誤
故選B.
⑸ 白蓮洞人的地理位置
白蓮洞遺址位柳州市東南12公里處的白面山南麓,遺址處有一塊狀似蓮花回蓓蕾的巨大鍾乳石,答因而得名。白蓮洞自然環境奇特,迂迴曲折的洞中狹道全長1870多米,溶洞面積約7000多平方米,洞穴底層,全長370多米的地下河道流水清幽,終年不息。洞前有湖泊遺跡。周圍群山環繞,景色秀麗。
⑹ 求廣西省柳州市磚窯廠分布 和地址。。。。
二橋磚廠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城中區
富必達水泥磚廠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專區柳州市城中區屬
蘭家村水泥磚廠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城中區
柳鐵磚廠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柳南區
洛維農場磚廠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魚峰區
紅星園藝場磚廠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柳北區
北岸磚廠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柳北區
長塘磚廠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柳北區
立新磚廠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城中區
金端水泥磚廠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鹿寨縣
和平磚廠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柳南區
白蓮洞磚廠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柳江縣鐧懼害鍦板浘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⑺ 柳江人的柳江人遺址
柳江人遺址是一個不大的洞穴,縱深約100米,當地人叫「通天岩」,位專於廣西柳江縣新屬興農場內,距著名的柳州市白蓮洞文化遺址(白蓮洞人)不到5公里。1963年3月21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委員會在山洞口前立碑,刻上「柳江人遺址」五個大字。將此洞列為自治區文物重點單位。並在洞口建鐵門上鎖保護。
⑻ 白蓮洞人有哪些特點特色
「白蓮洞人」是古人類的化石,發現於我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白蓮洞,在白蓮洞人類化石遺址處有石器500多件、人牙化石2枚、動物骨胳化石3500多件、人類用火遺跡2處。後經證實,白蓮洞人系我國壯族古人類始祖之一。大約距今50000年左右。
白蓮洞位於柳州市東南的白面山南麓,在古人類柳江人遺址東北,因洞外有一塊狀似蓮花蓓蕾的巨大鍾乳石,因而得名。
傳說古代這一帶連年乾旱,觀音菩薩返回南海途經此地,看到這里旱情非常嚴重,百姓要到遠處挑水抗旱。
觀音關心百姓疾苦,忙查原因,原來是一火龍作怪,觀音菩薩把它收服,用手上的楊柳枝凈水點化火龍,使它化作赤色金鯉,吐水為澗,並在溪澗下的潭中撒播白蓮造福百姓,因而這里變得山清水秀,奇石嶙峋,石疊石,洞串洞,宛如仙境。
白蓮洞自然環境奇特,迂迴曲折的洞中狹道全長1800多米,溶洞面積約7000多平方米,洞穴底層的地下河道流水清幽,終年不息。洞前有湖泊遺跡。周圍群山環繞,景色秀麗。
白蓮洞中發現了兩枚人牙化石,其中一枚鑒定為左側第三下臼齒化石。
與白蓮洞人化石一起的還有眾多的動物骨化石、牙齒化石和石器、石制裝飾、原始夾砂陶片等豐富的文化遺存,包含著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早期三期文化連續序列,它對探討華南地區舊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過渡以及建立華南中石器文化系統提供了重要線索和對比資料。
白蓮洞人遺址分東、西兩部分,東部堆積物可分為8層,西部堆積物分為10層,時間跨度達30000年。
這些化石和遺物,說明了距今50000年以前「白蓮洞人」已經會縫制衣服,用火和熟食,構成「白蓮洞文化」。
結合白蓮洞的生態環境變化趨勢,白蓮洞遺址可劃為三個不同的文化時期:
第一期文化。在西部遺址的4層、5層和7層,距今30000年至20000年前後。存在的各類礫石製品具有明顯的舊石器時代風貌,同時出現工具小型化的趨勢,可證明接近這一時代晚期。
這一時期,白蓮洞人的經濟生活主要以採集和漁獵為主,獵取對象多為大型哺乳類動物如劍齒象等,而且這一時期地層中竟然有螺螄殼的化石,說明石器時代的白蓮洞人已經開始捕撈河裡的螺螄為食了。
第二期文化。位於東部遺址4層和6層、西部遺址1層和3層,距今12000年。是華南地區舊石器時代文化向新石器時代文化過渡的典型代表。
這一時期出現了大量粗獷的礫石工具和燧石石器以及少量磨刃石器,此外,還有大小適中的原始穿孔石器和碾磨赤鐵礦粉的碾磨石。
可見,這時白蓮洞人的經濟生活有了變化,獵狩對象由大型動物轉向小型動物群,水產經濟上升到新高度。
第三期文化。處於東部遺址1層和3層,是距今12000年至7000年間的我國史前文化層。磨製工具由前期局部磨刃到通體磨光,原始穿孔石器由琢鑿發展到鑽孔磨光,並出現了原始陶片和穿孔裝飾品。從出土的禾本花粉組合推斷,白蓮洞人存在原始農耕的可能。
原始人類生活再現
⑼ 柳州白蓮洞的介紹
白蓮洞位於柳州市南郊蓮花山上,是舊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是以白蓮洞石器時代文版化遺址為基礎建立起來權的,是著名人類學家裴文中教授提議籌辦的我國第一座洞穴科學研究的綜合性博物館,陳列了大量的古人類和哺乳動物的化石,這些化石(遺物)說明了大約距今5萬年以前「白蓮洞人」已經會縫制衣服,用火和熟食,構成的白蓮洞文化。
⑽ 柳州白蓮洞洞穴科學博物館有哪些岩石
該洞是石灰岩為主的岩洞,有很多美麗的場景。洞內地原現象陳列白蓮洞內全長1870米,共容有5個洞口,溶洞上下起伏、迂迴曲近、可分六層、總面積達7500平方米,在洞內漫長的穴道壁上,可以看到多種地質現象和海底生物化石。有成千上萬只蝙蝠藏於洞穴深處,地下河有盲魚嬉遊。含有三氧化鈣的水滴蒸發後的沉澱物形成天然後壩,蜿蜒盤旋,岩石中石膏、白雲石、方解石晶體閃閃發光。岩溶形成的石幔、石筍、石柱處處可見,形成奇妙瑰麗的景觀。白連洞遺址是罕見的南亞熱帶晚更新世玉木冰期以來全球古氣候信息的儲存庫,遺址內孢粉及動物化石十分豐富,從1961年至1990年止,共從洞穴堆積層中出土動物骨化石3550件,牙齒化石390枚和石器、石制裝飾等文化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