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地質應該怎麼做
『壹』 怎麼學好地質學
總結方法步驟,多半是:每章結束老師出復習題並確定重點討論題;教師作適當指導、提出要求後,叫學生在復習的基礎上寫出發言稿;總結討論課時,學生在課余准備基礎上再准備20-30分鍾,期間老師巡視指導,了解各人准備情況;准備好後,用一堂課左右時間,同學上台以講課的形式發言,(發言人,多數是學生主動上台,有時老師指定有代表性的上台);先同學後老師對發言人逐個講評補充,最後老師總結,並提出新的要求和希望。老師的講評總結,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源於學生,高於學生,對症下葯,雪中送炭。
這種總結討論 ,很受同學歡迎,實踐證明,效果很好,好處很多:(1)是深入復習,系統掌握知識的好辦法。有的同學說:為爭取當老師講課的機會,總想爭取上台講,而要上台就迫使自己深入學習消化全部內容,達到融會貫通,不僅要搞懂,而且要搞通。(2)是開發智力,培養能力的好途徑。因為一大章,甚至一大部分四大章的內容,要求用一條主線把它全部貫穿起來,寫成講稿,並上台講解,這就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積極的創造性思維活動,從中培養了自學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教學方面的教材組織和表達能力,突出師范性,把教學能力的培養訓練開始於基礎課,貫穿於大學學習全過程。 實踐證明,堅持這樣搞,學生的智能發展很快。通過前三章三次總結討論,對第四章物質組成部分進行系統全面的總結時,我要求以獨創精神進行總結;當作未來的中學地理學教案那樣去寫,條理清晰、通俗易懂,作為測驗成績。結果,交上來的總結材料出乎意料的好。一人一條思路,把地質作用,礦物、岩石、礦床四章內容貫穿一線,構成一體。思路清晰、綱目分明、文字精煉、圖表並用。既是一份讀書報告,也可作為中學教案。在修改基礎上,出一次專刊。同學們的出色成績和飛速提高,也深深教育了我,使我體會到:現代學生智能的潛力是很大的,主要在於我們老師去發掘,並不斷創造機會和條件,使其鍛煉和發揮,則一代開創型的人材就會茁壯成長。(3)這也是教學相長,提高教師水平的有效形式。這種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源於學生高於學生的總結式的教學方法,要求老師要有敏銳的眼光、敏捷的思路、較強的分析綜合能力。因要在30分鍾時間內把全部或大部分學生的總結材料瀏覽一遍並在迅速瀏覽中,在眾多大同小異的材料中,找出總結思路和內容上的不同特點,而後通過自己去粗取精,由表及裡的改造加工,迅速予以充實完善和提高,既源於學生,又高於學生,逐一做出講評;最後要集思廣益,做出較精煉的總結。總結時,要形式多樣而不離要點難點;機動靈活而不失知識體系;思路廣闊又不離唯物辯證,簡明扼要又對症下葯。這比事先准備好一份講稿去講要活得多、難得多。這迫使老師去鍛煉提高自己,並在這種機動靈活的教學活動中得到較快的鍛煉提高。
再則,通過聽取學生的討論和總結學生的總結思路,可大大開闊自己的思路。比如那次物質組成部分的大總結,我也曾冥思苦想過多種總結思路,沒料學生想的比我廣得多,有的也新穎得多,巧得多妙得多,使我得到很大的啟發和提高。老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也得到了學生的很多教育,真正達到互教互學,教學相長的目的。
三、認清考核和學習的關系,採取機動靈活的考核辦法,側重能力考核
老師是引路人,考核是指揮棒。要提高教學效果,突出能力培養,既要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更要改進考核內容和考核辦法。
如何改進考核,也首先涉及到考核目的性的認識問題。我想:考核固然是檢查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成績的一種必要手段,但更主要是全面系統復習、鞏固和提高已學基本知識和技能的重要形式,可以說考核是教學的一種特殊形式和最高形式;尤為重要的是,考核是對以往長期存在的學習和考試上的不良傾向進行「撥亂反正」的有力武器,是引導學生為未來而勤奮、扎實學習的指揮棒。簡言之,考核有測學、促學、導學三大功能。
從這樣的考核目的出發,我們確定了如下考核內容、方式和時間。考核內容,以「教學大綱」為准繩,以應用為目的,以能力為重點,確定考核的內容就是將來必須要用的內容,也即平時學習強調必須要掌握的內容,尤其針對過去往往考理論多、實踐少,考知識多、能力少,考記憶的多、理解少,導致學生死記硬背、高分低能的弊端,地質考核內容側重於實踐、能力和分析。具體包括三個內容:一是礦物、岩石的分類原則和未來中學老師應該掌握的100多種標本的肉眼鑒定;二是實際地質圖的分析和使用(包括地質剖面圖的製作和地質發展史的概述);三是對教材的分析、綜合和書面表達能力;四、成績評定包括平時成績,側重於考核自學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具體包括作業、上課提問、討論發言、平時測驗四個方面),以避免「平時不努力,考時搞突擊,取竅獲高分,考後就忘記」的不良傾向,要樹立課前預習、課後復習、當天消化、章章總結、事半功倍、穩步前進,以及上課積極思考、踴躍發言的良好學風。考核成績由上述四個方面綜合評定,構成對學生較全面客觀的評定標准,促使德、知、能三個方面都得到發展。上述考核指導思想和大體內容,在開學初就於闡明;考核具體內容和方式,提前一個月當眾宣布,以使同學及早從死記硬背中解放出來,把精力引導到基本知識和實際能力的提高以及考試為了學習、學習為了工作的正確軌道上來。
考試方式,機動靈活,不同內容不同方式。岩石、礦物、口試,地質圖分析(諸暨幅一部分)筆試;對教材的綜合歸納能力,開卷,以前四章物質組成部分的總結報告為准。
考核時間:除筆試規定時間、統一進行,教材綜合歸納能力的考核,綜合復習總結提前進行外,岩礦口試時間,不同對象,時間先後不同、次數多少不一。考核復習期間,師生協力,以考核為動力,以復習為目的,以掌握「雙基」為原則,進行緊張而有秩序地復習。
復習、考核緊密結合,復習中有考核,考核後再復習,適當標准,嚴格要求,不達目的不罷休。復習時,老師先深入各寢室對著標本分期分批地講授。講前,先行提問,這樣在復習過程中就不知不覺地進行了考核。對已掌握者就及早公布通過;而後老師整天蹲在實驗室,誰有問題誰來問,誰先掌握誰來考;考核中,堅持標准不動搖,掌握幾部分先通過幾部分,欠缺部分,具體指明,並記上一筆帳,限期學好後再來補考,即使全部基本通過者,也要指明努力方向,叫他假期時再適當抽時間復習。對地質圖的復習也是這樣,以練為主,由簡到繁;老師白天改練習,抓問題,晚上到教室講問題,教方法,針對問題再練習,直至都基本掌握為止。
我們就是這樣,以考核為動力,以復習為目的,充分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調動學生的主體作用,對已學知識和技能,進行一次大復習、大總結、大訓練,獲得了較大的豐收。考查成績:優18、良16、中5、及格1人。
同學們反映,這樣的復習考核法,還是有生以來第一次。過去是上課記筆記,考前背書籍,頭昏眼花還強記,考後全忘記。地質這樣考法,雖緊張無壓力,通過復習提高大,頭腦清醒心有底;學到真本事,取得真成績。
徐秀登 男 (1937.1~)浙江師范大學教授,浙江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全國優秀教師,國務院津貼獲得者。編著《基礎地質學教程》,1990年開始作為全國高校通用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
『貳』 普通地質學到底怎麼學
恩,重點就是背。
『叄』 學習地質學我們應掌握什麼
《地質學基礎》教學內容
緒 言
第一章:總論
1.地球的概況
2.地球的結構
3.地質作用和地質年代
第二章:礦物
1.礦物的基本特性
2.重要礦物簡述
實習一:礦物形態觀察與鑒定
實習二:礦物的物理性質觀察與鑒定
實習三:常見礦物的肉眼鑒定
第三章:火成岩
1.岩漿、岩漿作用
2.噴出作用
3.侵入作用
4.火成岩的成分
5.火成岩的結構和構造
6.火成岩的分類
7.最主要的火成岩
實習四:常見岩漿岩的觀察與鑒定
第四章:沉積岩
1.沉積岩的形成過程
2.沉積岩的特徵
3.沉積岩的分類和主要沉積岩
實習五:常見沉積岩的觀察與鑒定
第五章:變質岩
1.變質作用因素
2.變質岩的特徵
3.變質作用的類型及有關的變質石
4.有關變質岩的幾個問題
實習六:常見變質岩的觀察與鑒定
第六章:礦床
1.礦床概述
2.內生礦床
3.外生礦床
4.變質礦床和多成因礦床
第七章:構造運動和構造變動
1.構造運動的基本特徵
2.構造運動的證據
3.岩層產狀和岩石變形
4.褶皺構造
5.斷裂構造—節理
6.斷裂構造—斷層
第八章:地震
1.關於地震的一些概念
2.地震的成因和成因類型
3.地震的強度
第九章:大地構造學說
1.地槽—地台說
2.板塊構造學說
第十章:地殼歷史研究方法
1.地史的研究方法
2.地層系統
第十一章:前寒武—太古宙和遠古宙
1.太古宙
2.遠古宙
3.震旦紀
第十二章:早古生代
1.動物界的第一次大發展
2.加里東構造階段地理輪廓及地史特徵
第十三章:晚古生代
1.晚古生代動物界的飛躍發展
2.海西構造階段世界古地理格局變化及地史特徵
第十四章:中生代
1.中生代動物界的新發展
2.中生代全球大地構造和古地理演化
第十五章:新生代
1.第三紀概況
2.第四紀概況
http://www.geosociety.org.cn/index1.htm
中國地質學會
『肆』 如何學好地質學
首先把最基礎的抄普地、岩石學、礦物學、構造地質學、古生物地層學、大地構造學扎實。
其次要劃分不同的方向,搞能源勘探的偏重沉積學;搞固體礦產的偏重礦床學等;還有水文地質學,地球化學,工程地質學等不同的方面。
書本是基礎,真正的學好在於到野外去實踐,比如到勘探項目部去,到地調項目部去,總之地質是在野外練出來的。
『伍』 如何自學學好環境地質學
專業培養目標:培養具有地學、環境工程與環境科學理論基礎,能在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環境監測、環境評價、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污染防治等領域從事設計、實施、管理等工作的高級技術人才。
專業培養要求:要求學生系統掌握本專業必需的基礎理論、方法和技術,在牢固掌握數學、物理、化學、外語、計算機、地質學知識的基礎上,主要學習無機化學及分析化學、物理化學、有機化學、工程制圖、水力學、環境工程微生物學、污染控制技術、水文地質學以及環境地質學等課程,培養環境污染調查與監測、工程設計、室內實驗、數據處理與分析等基本技能,具有從事本專業的科學研究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初步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環境工程原理、水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和環境監測等基礎理論、基本知識、技能和工作方法;
2.掌握地質學基礎、地下水科學理論、環境地質與工程等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
3.具備從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環境影響評價、規劃等實際工作能力;
3.具備從事地質環境調查、評價、監測的實際工作能力;
4.熟悉國家有關水環境方面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具有一定管理知識和能力;
5.掌握資料查詢以及獲取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資料歸納、整理和綜合分析並加以正確表達的能力。
主幹學科:環境科學與工程、地下水科學與工程。
核心課程: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水力學、環境微生物學、工程制圖、普通地質學、環境工程原理、水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大氣污染控制、環境監測、環境評價、環境規劃與管理、水文地質學基礎、工程地質學基礎、地下水動力學、水文地球化學基礎、地下水污染與防治、環境地質學。
主要專業實驗:水力學實驗、水污染控制工程實驗、環境監測實驗、水文地質學基礎實驗、地下水污染與防治實驗。
『陸』 怎麼學普通地質學
應付考試,背書就夠,看往年試題
想學好,去地質博物館,或者看看discovery里頭的紀錄片,還有國外的教材
興趣才是動力
『柒』 如何自學地質學
如果不是淺嘗輒止的紀錄片水平,那麼,私以為地質學這門學科是很難自學的。原因就在於野外工作方法和各種實驗,沒人帶的話基本上是沒戲的(實驗的話,比如你家裡應該沒有偏光顯微鏡或者質譜儀吧),而不會野外工作和實驗,只讀理論和沒讀基本上區別也不大。
再看題主你的要求,看岩層就知道年代……你未免把地質學家想的太神了,如果沒有提前查資料和做功課,那麼你描述的情況基本上也只能出現在電視劇當中,誰也做不到,否則還要你各種實驗室定年方法何用(比如鋯石U-Pb測年)?而淺嘗輒止的紀錄片水平更難做到這一點,你能分清楚三大岩類就很不錯了。況且,地質資料並非你想查就能查的,許多是保密資料。
因此最靠譜的是你找個地大的老師或者靠譜的博士單獨輔導你吧(假設題主在國內),如果你能請得動的話。這真的沒辦法。最後,我還是把書列一下吧(假設題主在國內),如果你願意讀的話。
《地球科學概論》汪新文等,這是北京地大的教科書,我記得武漢地大楊坤光老師出過一本《地質學基礎》,內容比前者要多出許多,更容易與後續學科銜接。南京那邊舒良樹出過一本《普通地質學》,是彩色的,在視覺上更好一些。
接著可以學李勝榮的結礦和桑隆康的岩石學(陸鳳香版的大范圍更新版),不想大部頭,可以只讀一下李昌年的簡明岩石學,對野外敘述的更多一些。
這里我推薦一下The Geological Field Guide Series系列,十分有助於你野外辨認岩石。不過這套書似乎都是黑白的(火成岩那本是彩色的),沉積岩方面,D. Stow寫過一本彩色的Sedimentary Rocks in the Field。
構造可以讀宋鴻林那本,童金南出了一本古生物地史學概論,也可以讀一讀比如Wicander那本Historical Geology,彩色的,比較友好。
這樣,題主你基本上就能夠把地質學的最基本內容(不包括地物、地化、礦床、水文、大地構造等)了解一遍。
『捌』 如何學習地質學從哪開始
這里涉及到的知識很多,首先你要了解自然地理方面的知識,買一本《自然地理學》,這里版介紹權了地球,氣候,岩石,生物等地理知識,都是基礎知識,稍加提升,之後再買一本《地質學基礎》這裡面詳細介紹了礦物,岩石的內容,了解這些之後就是實地演練,最後告訴你一下,這些書在當當網上都有,可以買來看一看.
『玖』 學地質的人該如何進行職業規劃
個人認為,這個問題簡單來說,家庭條件較好,不急於工作掙錢的,可以繼續讀研究生或者博士,畢竟這樣向更高的學歷進修,可以跨入更好的單位門檻,不管是今後搞科研,還是大學當老師,都是比較有優勢的。要是家庭條件不太好,建議本科出來就趕快工作吧,畢竟這樣算起來可以早點掙錢,為家裡減輕一點負擔,雖然現在地質行業蕭條,但是工作還是能找到的,只過不地質行業就是如此,工作環境比較艱苦,而且現在的待遇偏低。
如果家庭條件允許的話,還是准備搞地質行業的話,盡量還是繼續向更高的學歷努力吧,這樣讀研究生一方面可以避免現在的行業低谷期就業,也許三年研究生生活下來,地質行業可能會回暖,另一方面,無論如何研究生相對於本科生還是有優勢的,並且高學歷畢竟才有好的單位的敲門磚,達到條件才能進去人家的招聘門檻,而且還有你的導師,都是你的資源,畢竟導師帶你做項目什麼的,最後畢業也會推薦你進入一些合作單位,一般情況都能夠順利進去,而這些單位可真不是一般人能夠進去的,所以這樣的話也可以說三年研究生或者博士都是磨刀不誤砍柴工的,而且進去的工作也相對輕松一些,畢竟不像本科那樣天天蹲野外吧。
再給大家說一下本科畢業的地質學生的生活,一般來說都是進入地質隊,少數進入礦山乾地質,地質隊大家都知道,俗話說「遠看像逃難的,近看像要飯的。原來是搞勘探的」,這裡面也確實或多或少反應了地質隊員的生活與工作情況,畢竟野外的環境大家都清楚,幾個月回不了家,吃的,穿的,住的都很簡陋。而且野外也存在許多未知的危險,所以說野外工作還是很辛苦的。
當然,實際情況就是這樣,具體情況還得大家結合自身的情況來選擇,希望大家也能選個好的規劃,擁有好的未來!
『拾』 怎麼學地質學
地質學涵蓋的內容很多,重在理解。多讀地質書籍,有些不懂的知識點在擴展知識面的同時會得到理解、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