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地質構造圖用什麼軟體製作

地質構造圖用什麼軟體製作

發布時間: 2021-02-25 08:51:25

① 幾種常用的地質圖

1.地質圖

廣義的地質圖包括所有反映地質內容為主的圖件。狹義的地質圖就是將一個地區的地層、岩漿岩體、地質構造及礦產等內容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按一定比例尺,用規定的線條、符號和顏色表示在平面上的圖件。

2.地質構造圖

在地質圖的基礎上通過地質構造分析,用規定符號標明各種地質構造形跡的圖件。

3.地質剖面圖

指垂直於區內地層走向或主要構造線方向所切割的地質體剖面,反映地質體深部地質特徵的圖件。可在地質圖上切割繪制(圖切剖面圖:連接地質圖相對圖框上的兩點A、B畫一條直線,稱為剖面線,沿此線將地形、地層、岩體、構造等地形地質內容及產狀,投影到剖面上繪制的)。也可以在野外實地測量繪制(實測剖面圖)。

4.綜合地層柱狀圖

在地質圖的基礎上,綜合分析區內地層、岩體的岩性、時代、厚度及其接觸關系,以由老到新、自下而上的順序,按一定比例尺,用線條、符號及顏色繪制在一個呈柱狀的剖面圖上,兩側標示出地層時代、岩性、化石、地層厚度及接觸關系等的圖件。

根據生產任務或研究目的不同,還有各種類型的地質圖,如地質礦產圖、礦產預測圖、岩相-古地理圖、構造綱要圖、大地構造圖、勘探線剖面圖、水文地質圖、工程地質圖、第四紀地質圖等。

② 怎麼應用地質構造圖看河流的走向因為什麼因素形成的

地殼的構造運動尤其是上升運動對河流的地質作用有較大的影響,因為侵蝕等因素常內形成某些特殊的地形容地貌。
一、 深切河曲
河流的中下游長期的側蝕作用結果形成了自由河曲,(蜿蜒回環)如果這時上游地殼出現上升運動,那些么整個河流縱比降增大(高差增大)河水獲得了更多的動能。由於動能增加了,下蝕作用便迅速增強,在原來自由河曲育的中下游,河床由於下蝕作用切入到更深的基岩之中,同時,切入基岩中的河流保留了原來自由河曲的確良形態特徵(蜿蜒回環,彎道很多)。如四川嘉陵江中下游。由於下蝕作用使自由河曲切入到基岩之中。

二、河流階地
位於河穀穀坡上的不被水淹沒的台階狀地形。
形成原因:地殼上升,河床下切,原來的河谷被抬高,不再有水淹沒。
地殼多次間歇上升可形成多級階地。

③ PKPM用的地質資料是什麼什麼軟體做的

鋼筋砼框架、框排架、連續梁結構計算與施工圖繪制軟體 (PK)

1. PK模塊具有二維結構計算和鋼筋混凝土樑柱施工圖繪制兩大功能:
模塊本身提供一個平面桿系的結構計算軟體,適用於工業與民用建築中各種規則和復雜類型的框架結構、框排架結構、排架結構,剪力牆簡化成的壁式框架結構及連續梁,拱形結構,桁架等。 規模在30層,20跨以內。
在整個PKPM系統中,PK承擔了鋼筋混凝土梁、柱施工圖輔助設計的工作。除接力PK二維計算結果,可完成鋼筋混凝土框架、排架、連續梁的施工圖輔助設計外,還可接力多高層三維分析軟體TAT、SATWE、PMSAP計算結果及磚混底框、框支梁計算結果,可為用戶提供四種方式繪制梁、柱施工圖,包括樑柱整體畫、樑柱分開畫、樑柱鋼筋平面圖表示法和廣東地區梁表柱表施工圖,繪制100層以下高層建築的樑柱施工圖。
2.PK軟體可處理樑柱正交或斜交、梁錯層,抽梁抽柱,底層柱不等高,鉸接屋面梁等各種情況,可在任意位置設置挑梁、牛腿和次梁,可繪制十幾種截面形式的梁,可繪制折梁、加腋梁、變截面梁,矩型、工字梁、園型柱或排架柱,柱箍筋形式多樣。
3. 按新規范要求作強柱弱梁、強剪弱彎、節點核心、柱軸壓比,柱體積配箍率的計算與驗算,還進行罕遇地震下薄弱層的彈塑性位移計算、豎向地震力計算、框架梁裂縫寬度計算、梁撓度計算。
4. 按新規范和構造手冊自動完成構造鋼筋的配置。
5. 具有很強的自動選筋、層跨剖面歸並、自動布圖等功能,同時又給設計人員提供多種方式干預選鋼筋、布圖、構造筋等施工圖繪制結果。
6. 在中文菜單提示下,提供豐富的計算模型簡圖及結果圖形,提供模板圖及鋼筋材料表。
7. 可與「PMCAD」軟體聯接,自動導荷並生成結構計算所需的平面桿系數據文件。
8. 程序最終可生成樑柱實配鋼筋資料庫,為後續的時程分析、概預算軟體等提供數據。

④ 哪個網站可以看一些地質構造的手繪圖

去岩土在線看一下 應該很少 手繪都是歷史了

⑤ 地質構造圖

你是寫勘查報告還是資源報告?一般這些報告中涉及到構造問題,在網上或圖書館查找相關回地質資料(答這種涉及學術的圖件一般在學術論文或其他學術著作中都有),一般都有構造圖的,用CorelDRAW軟體矢量化後轉成電子圖件,貼在你的文件報告中即可。

⑥ 用什麼軟體可以通過鑽孔數據生成立體的地質構造圖

鑽空數據
哪些內容啊
比如鑽孔直徑
什麼的
還有其他的嘛
要是有
可以用三維建模軟體
可以啊
或者只要能三維
都可

⑦ 構造圖的繪制步驟及方法

1.資料的檢查

因為繪制構造圖的全部數據都是從剖面圖(時間剖面或深度剖面)上取得的,剖面解釋的可靠程度直接關繫到構造圖的質量,所以在繪制構造圖之前,應對所有剖面進行檢查。主要檢查標准層的地質屬性是否准確,數量上是否滿足地質任務的要求;斷層、超覆、尖滅等地質現象的確定是否合理,上下反射層之間和相鄰剖面間的解釋有無矛盾之處;各剖面交點閉合誤差是否在允許范圍(小於等值線距之半)以內等。

2.選擇作圖層位和比例尺

(1)作圖層位的選擇:在所對比的若干反射層中,選擇能控制地質構造特徵的標准層作為繪制構造圖的層位,目的層是必須選擇的作圖層位。如果目的層不是較好的反射標准層,甚至難以對比追蹤波,也必須作假想層來繪制構造圖。至於要選多少個層位製作構造圖,則可根據勘探任務和地質要求而定。在角度不整合面上下,一般應各選一層分別作構造圖。

(2)作圖比例尺:比例尺和等值線距反映了構造圖的精確度,而構造圖的精確度又取決於測網的密度、地質情況、勘探任務和資料質量等因素。在資料質量好,構造復雜的情況下,應選擇較大的比例尺和較小的等值線距,反之亦然。在不同的勘探階段,其構造圖的作圖比例尺和等值線距,都有一定的要求,詳見下表。

地震勘探

3.描繪測線平面分布圖

根據測量資料,用透明紙把所有測線的平面位置描下作為底圖,註明測線號、測線起止樁號、交點樁號、已鑽井位、主要地物及經緯度等。

4.取數據

在經過解釋的時間剖面或深度剖面上,對所選的作圖層位,按一定距離(通常在測線平面圖上為1cm)及測線交點處讀取t0值或深度值,同時將斷點位置、落差、超覆點、尖滅點等數據標注在測線位置圖上。對構造的主要部位及特徵點附近應加密取值。

5.製作斷裂系統圖

在各條剖面上劃分出斷層之後,需要把屬於同一斷層的斷點在平面上組合起來,繪制斷裂系統圖(圖5-15)。斷裂系統圖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繫到構造圖的精度。

(1)斷點在平面圖上的標記方法

將同一層位的所有斷點投影於測線上,如圖5-16所示,把投影點的位置繪在測線平面位置圖上,並用一定符號表示斷層性質,如:正斷層用 表示,逆斷層用 表示,其中 代表下降盤,「↑」代表傾向(圖5-15)。這樣標記的斷層位置,只有對水平界面或垂直斷層走向的偏移剖面才是正確的,否則相對實際位置要出現偏移。所以這里所確定的斷裂系統,如果是等t0圖上的斷裂系統,則由等t0圖製作等深度圖(構造圖)要做偏移校正。

圖5-15 斷裂系統圖

圖5-16 斷點位置確定

(2)在不同的剖面上識別同一斷層的依據

1)在平行的剖面上,斷層性質相同,斷面、斷盤產狀相似。

2)斷開的地層層位基本一致或有規律變化。

3)斷點位置靠近、斷距相近或沿走向呈規律變化。

4)同一斷塊、地層產狀變化一致或有一定規律。

5)區域性大斷裂一般平行區域構造走向,斷層兩側波組有明顯差異。

(3)斷點平面組合時應注意的問題

①兩條斷層相交時,應該用構造地質學理論加以分析,按斷層發生的先後分為主幹斷層和派生斷層。晚期的新斷層應切割早期的老斷層,而老斷層在新斷層兩側發生錯動(圖5-17a)。當兩條斷層相接觸時,一般應是小斷層的一端觸到大斷層上(圖5-17b),其中長支是老斷層或者是同時伴生的深斷層,而淺層不斷的一般是老斷層;深淺層都斷,落差基本一致時一般為新斷層;落差上小下大者屬於邊沉積邊發育的斷層。

圖5-17 斷層年代判斷

②一些斷點很清晰的斷層,在平面連接時不能穿過無斷點顯示的剖面。

③經平面組合後剩餘的孤立斷點,應是斷距小,延伸較短的小斷層。

④當地層傾角較大(20°以上)時,確定斷層和組合斷點時應結合偏移剖面,但剖面平行走向時,斷層仍不能實現偏移歸位,有時會存在假斷點。在圖5-18中,剖面E5在F'兩邊,分別收到來自斷層F上、下盤的反射,因而出現了假斷點F'。

⑤在斷點組合時,應將剖面與平面相結合,反復對比,使組合方案達到最合理為止。

圖5-18 假斷點的形成

6.繪制等值線

按規定的等值線距(如前面表中所示),根據展在平面透明底圖上的t0值或深度值描繪圓滑的等值曲線。先勾出大致的輪廓,如構造的高點和低點,構造軸線等,然後再考慮構造的細節。在復雜斷塊區,應以斷塊為單位描繪。描繪等值線應注意下述規律:

(1)所繪出的平面圖,在構造形態、范圍、高點位置和幅度等方面的特徵上,都與有關的剖面圖基本一致。

(2)應符合構造規律(圖5-19):①在單斜層上,等值線間隔應均勻變化,不允許出現多線或缺線現象(圖5-19a、b)。②兩個正向(或負向)構造之間不能存在單線,如圖5-19c中虛線是錯誤的。③正負向構造,在無斷層影響時,都應相間出現,構造軸向大體一致。④繪制斷層線兩側的等值線時,應考慮斷開前構造形態上的聯系,如圖5-19d的勾法是錯誤的,圖e是正確的。另外,斷層上升盤某點等值線的數值加上斷層的落差,應等於下降盤等值線的數值,如圖5-19f所示。⑤同一斷層,在上下層構造圖上的位置不能相交,當斷面直立時,深淺層構造圖的斷層位置應當重合;當斷層傾斜時,同一斷層在各層構造圖上應彼此平行,且在深層的位置較淺層的位置往斷層下傾方向偏移。⑥背斜構造斷開後,下降盤等值線范圍比同深度上升盤的范圍小。對於正斷層,其上下盤斷點投影到地面上的水平位置錯開,如圖5-19b所示;對於逆斷層,其上下盤斷點投影到地平面上的水平位置出現疊掩,如圖5-19a所示。

圖5-19 繪制構造圖等值線正確性的判別

(3)構造圖的規格要求及常用地質符號。在構造圖上應標注圖名、比例尺、經緯度、井位、主要地物、圖例和責任人等。常用的地質符號見圖5-20。

圖5-20 構造圖上所用符號

⑧ 地質剖面圖的繪制

(一)信手地質剖面圖的繪制方法

野外地質現象觀察往往不是一個點上的觀察,而是由多個點構成的一條地質路線的觀察。在這條地質觀察路線上,地層層序、岩性變化、地質構造以及所出現的岩脈、礦脈等的出露位置需要用圖的形式表達出來,將這些沿途觀察到的地質現象繪制在剖面圖上,不是建立在實測資料基礎上,稱為信手地質剖面圖,也稱為路線地質草圖。它是以平面圖的形式將觀察路線上的地質現象按比例繪制的,在路線穿越法中適用。一般應標在野外手圖上,可以在方格紙上按適當的比例尺繪制,其精度較低,是將地質觀察路線上的各種地質構造、地層層序、地層的時代、岩性特徵以及含礦層位分布情況,按一定比例縮小後用不同的岩性的花紋和代號等信手繪制出來,能夠表示地形起伏、地物名稱以及其他內容等總體的特徵。

繪制方法是,首先選定剖面方向,可以利用較為明顯的地物如公路、陡坎等,在圖上標出,沿此方向前行,觀察各種地質現象。信手地質剖面圖的方位與觀察路線要一致,選擇觀察路線時應該注意其方位應該基本垂直於地層的走向或主要構造線的走向,一般剖面線的方位和地層走向之間的夾角不小於30°,在野外手圖上起點、終點連線應該垂直主要的地層和構造線方向。剖面線的位置應該選擇露頭較好、便於通行的地方,而且一般選擇地層層序較為完整、地質構造簡單、岩層的接觸關系清楚,同時化石較為豐富、岩性組合以及岩層的厚度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段。

具體的操作步驟是,先在第1個觀察點,觀察各種地質現象,記錄;再到第2個觀察點,目估點1至點2的水平距離和地形起伏狀況,按地形的實際起伏、地面坡度的自然變化勾繪出地形線,地面的坡度也可用羅盤測出,按照一定的比例繪制在圖上。比例根據情況確定,總體來說剖面長度適中,不能過長或過短。信手地質剖面圖的比例尺是估算的大致比例尺,我們一般用線段比例尺來表示。各種高程可參照地形圖或用氣壓測高計測出。將點1到點2的地層、岩性、產狀、地層或岩性分界點、地質構造等用不同的符號繪制在該段剖面的相應位置上,將採集到的標本、樣品及其編號以及產狀等數據標注在圖上相應位置。再繼續前行至第3觀察點,按上述方法類推,將觀察內容沿路線標繪在平面圖上,直到路線的終點。在繪制信手地質剖面圖時,如果觀察路線改變了方位,在圖上相應位置應作出標記。最後,畫出圖例,註明圖名、比例尺、剖面方位、觀察點號碼、採集標本的號碼、地物名稱等,對於斷層構造、褶皺構造以及其他有意義的地質現象,在路線地質圖上無法表示或表示不清楚時,可另附局部素描圖或寫出簡要文字說明。

圖7-4 迎山亭-鍋底山信手地質剖面圖

(二)地質剖面圖的測制方法

在一個地區進行地質實習,為了了解地層出露情況、地層順序、岩性特徵、岩層厚度接觸關系等,常常需要選擇一定剖面,進行實地測量,一般選用導線法進行。

1.剖面線的選擇

實習區域如果露頭相當好,可以選擇相當長的剖面線,一般應盡可能使剖面線和地層走向相垂直,選擇通過所有地層和露頭好的地方,盡可能反映構造特徵,由於地形限制或露頭分布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在同一方向上測定一個長剖面時,可以採用略有拐彎的連續導線法,或採取順走向平移的方法[41]

2.實測剖面的測量

實測常採用導線法。導線法的野外工作一般需要2~3人協作完成,從剖面線起點開始,用皮尺或測繩量坡距,用羅盤定向,用坡度儀測坡度。

測量人員主要是後測手和前測手。後測手站立在起點零上,持測繩或皮尺零點一端;前測手持測繩或皮尺的另一端站在已選好的一點,即第一導線的終點上。選好的點是導線所跨越的地形坡度的轉折點、地層的分界點、岩性的分界點,以及構造點等。兩測手將測繩或皮尺拉直,由前測手讀出測繩或皮尺長度,並由記錄員記錄在剖面測量表格上,這個數據為導線長度,也可稱為導線斜距。兩測手測出導線方位角和地形坡度角並進行相互校正,以後測手所測數據為准,地形坡度角上坡為正,下坡為負。高差和累積高差在室內計算得出,高差根據坡度角和距離計算,累積高差自零點起至每點都有累積高差。然後測量地層產狀、採集各類標本和樣品、填寫標簽。記錄員將以上的數據資料填至實測地層剖面登記表中,並詳細描述地層標本,同時繪制地層剖面草圖,即信手剖面圖。

表7-3 地質剖面測量記錄表

第一導線工作完畢後,後測手至第一導線的終點,站在剛才前測手原來的位置上,前測手前行至選定的第二導線的終點,按照第一導線的方法測量第二條導線,以後按照該方法依次測量第三導線、第四導線…….最後到剖面終點。

每一個導線點依次編號,導線編號可編為:第一導線是0~1,第二導線為1~2,第三導線為2~3,依此類推。各地形變化點、地層分界點、岩性分界點和構造分界點等必須作為編號點。導線的方向用方位角表示,測量時由後測手讀出前視方位角,再由前測手回視進行校正,記錄員記錄後測手測得的方位角。導線距離測量時測繩要拉直,不可彎曲,實地讀出的導線長度為導線斜距,填入記錄表中斜距欄內,導線平距須在室內計算後再填入平距欄內。坡度角測量時由前測手和後測手施測,兩者讀數相差不大,取平均數填入表內。兩讀數相差較大時,需重新測量。高差是根據坡度角和斜距計算的,是前後兩點的高程差。自零點開始每個點都要計算積累高差。在表中還要記錄地質描述,記錄兩點之間或某地點的地質現象,包括地層分界、岩性分界、產狀要素、斷層、不整合、化石以及其他地質現象,用簡單文字簡明扼要地記錄在實測地層剖面記錄表中,如果導線露頭不好,可向兩側一定范圍內追索,並採集代表性的標本、化石,標本和化石均要編號和記錄位置,還可作素描圖或拍照。

3.室內計算和剖面繪制

計算高差、累積高度和岩層真厚度:將野外實測的斜距換算為水平距離,計算出兩個導線點間的高差和累積高度,及岩層真厚度。計算方法如下:

設L為水平距離,H為高差,L為斜距,β為地形坡度角,則

H=L×sinβ

L=L×cosβ

岩層真厚度D計算公式:

D=L(sinαcosβsinγ±cosαsinβ)

式中:α為岩層傾角;γ為剖面線方向與岩層走向的夾角。地形坡向與岩層傾向相同時用負號,與岩層傾向相反時用正號。

繪制導線平面圖:根據導線方向或導線的平均方向,將圖紙定向,在圖上用箭頭指出N的方向;在圖紙上設計好導線平面圖的位置和范圍,將導線自零至終點,按其方位、水平距離,依據比例尺畫在剖面圖上;將各點的累積高度、地層分界點、岩性分界點、地層產狀、斷層位置等,按照相應位置,標記在導線上。

繪制地形剖面圖:在導線下畫一水平基線,基線與導線間留足夠的空間,用以填繪地形及必要的文字元號。水平基線與導線的平均方向大體一致,表示剖面的方向;在基線的兩端畫出垂直比例尺。以各點相對高度和累積高差為距離,按垂直比例確定其在剖面圖上的位置,將導線上的累積高差數據投影到相應高度上,把各點用折線連接起來成為折線,然後參考野外繪制的地層剖面草圖所反映的地形起伏特徵,將繪制的折線修改為圓滑曲線,表達近似實際的曲線地形,繪制完成地形剖面圖。

投影地質內容:將導線上各點的地質現象投影到地形剖面上,在導線平面圖上首先確定要標繪的地質內容的位置,隨後從此點上垂直投影,垂線與地形剖面線相交於一點,此點就是該地質內容的位置。根據各分層的產狀繪出各分層界線,按照各分層的主要岩性填繪各岩性的花紋符號。產狀和規定符號繪在地形線下,在相應位置標明地層符號,標出岩層的產狀、斷層面的產狀。如果剖面線走向與岩層、斷層面走向斜交,可以把傾角換算成視傾角。然後整飾圖件,標出圖名、比例尺,以及重要地名、圖例、制圖日期、制圖者等,也可標上剖面圖的起止點坐標,剖面方位用數字標在剖面圖的側上方(圖7-5)。

⑨ 求中國構造地質圖CAD或Mapgis版本的

哈,抄我也是學地質的,Mapgis畫地質圖,構造綱要圖、地質剖面圖之類的。而CAD是用來畫地質圖中的柱狀圖的。因為他精確度高啊(本來是建築設計用的)。但現在大多用CAD和CORALDRAW12作圖,他們可以轉化為MAPGIS。
申明一點:最後你的地質報告要用mapgis,因為中國地質行業通用。中國地大的軟體,壟斷啊 。那是必須的。據說編著程序的掙了幾億。

順便問一句,你是哪所學校的啊。那是gis必修課程和地質軟體基礎。

⑩ 地質構造綱要圖的編制

地質抄構造綱要圖是以地質圖為基礎進襲行編制的,用不同的線條、符號和色調表現一個地區地質構造狀況的一種圖件。它是地質圖的速寫,概括地反映了該地區的地質構造總體狀況。

本次實慣用透明紙編制。編制方法和步驟如下:

(1)描圖框並標明標志性的地形地物

將工作區的圖框描到一張透明紙上,並將標志性地形地物(如主要村莊、山峰、河流、道路、第四系界線等)的符號也描上,並寫上名稱。

(2)描斷層線

描上斷層線(用紅色)。對已知性質和產狀的斷層,應標明斷層性質和斷層面的產狀。

(3)描產狀

把地質圖上的岩層產狀、劈理產狀、流面產狀等符號描到本圖上。

(4)畫構造層界線

將各構造層的分界線(即不整合接觸關系的界線)描到圖上,並寫上各個構造層的時代代號(即構成該構造層地層的區間時代代號)。

(5)畫褶皺軸跡

在褶皺軸跡所通過的位置,畫上褶皺軸跡線的符號。

(6)構造層上色

不同構造層著上不同的顏色。構造層的顏色沒有統一規定,一般按時代愈老色調愈深、時代愈新色調愈淺的原則進行。

(7)書寫圖名、比例尺、圖例、責任表和圖框修飾等

在地質構造綱要圖主圖的圖框外,正上方是圖名和比例尺,右邊是圖例,右下角是責任表。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