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岩地質遺跡園區怎麼樣
① 地方級古生物地質遺跡保護區
5.2.2.1 義馬市北露天古銀杏化石地質遺跡保護區
在義馬市東西長30km、南北寬10km的中生代陸相盆地內,不僅分布著中原唯一的中生代煤礦,而且保存了晚三疊世—早中侏羅世大量完美的各類動植物化石,其中義馬組含煤地層中的古生物被稱為義馬生物群。義馬生物群中常見的動物化石有魚類、雙殼類、昆蟲、葉肢介類等,還發現有4種以上的恐龍足跡化石和鱉化石等。植物化石有36個屬90個種,利用義馬組所產標本為模式標本創建新屬10個新種20個。特別是在義馬生物群中發現的、距今約1.7億年的帶果實的義馬銀杏化石Gink-go yimaensis Zhou et Zhong,是世界上已知最早、保存最完整的銀杏化石,具有重要的價值。另外還有帶胚珠的疏鬆西沃德杉、義馬賓尼亞以及各種銀杏類如義馬果(新屬)、錐葉蕨、北極銀杏等的發現和研究,都具有重要意義。該區已實施系統的地質遺跡保護工程,但作為地質遺跡保護區尚未正式命名。
5.2.2.2 汝陽白堊紀恐龍化石縣級地質遺跡保護區(汝陽恐龍化石群省級地質公園)
2006~2009年,河南省地質博物館在實施「河南省脊椎動物(恐龍、古象)化石勘查發掘」工作時,在汝陽盆地三屯—劉店一帶約40km2的范圍內,發現了96處殘剩的恐龍化石點,在當地政府、國土資源部門和群眾的幫助下,對其中的20處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已命名了5個新屬種恐龍,並可識別出至少10種不同類型的恐龍,目前發掘出的數十噸化石塊體正在緊張的修復和研究中。
汝陽恐龍化石群是我國晚早堊世晚期一個十分重要的、以植食性蜥腳類恐龍為主的恐龍動物群,具有重要的價值。2006年,汝陽縣人民政府將恐龍化石群主要產地設立為縣級地質遺跡保護區。其保護區的范圍為:東至劉店鄉劉店村,西至上店鎮任庄村,南至三屯鄉東堡村,北至城關鎮城東村。具體坐標為:東經:112°27′30″—112°34′30″,北緯:34°03′30″—34°08′30″,面積為100km2。2007年9月,河南汝陽恐龍化石群被省有關部門批准為省級地質公園。
5.2.2.3 欒川白堊紀恐龍化石地質遺跡保護區
欒川的秋扒—譚頭一帶曾在20世紀70年代有過恐龍化石出土,但沒有受到重視。經2006~2008年河南省地質博物館的重新調查和發掘,發現有恐龍化石出露點50餘處。其中僅對欒川秋扒鄉1號化石點發掘研究後,就發現了小型馳龍類、竊蛋龍類、似鳥龍類等恐龍化石,還有蜥蜴類和珍貴的早期哺乳類動物化石,以及至少4種不同類型的恐龍蛋化石。其中的馳龍類經研究命名為河南欒川盜龍。其他大量化石正在進行修復和研究中。
圖5.1 河南省主要恐龍蛋化石賦存盆地遙感影像圖(據河南省國土資源研究院)
欒川恐龍化石群是我國晚白堊世晚期又一重要的、以小型獸腳類恐龍為主的恐龍動物群,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欒川恐龍化石群被發現後,欒川縣人民政府立即頒發公告,召開村民會議,採取了強有力的保護措施,開展了大量的科學技術普及工作,建立了縣、鄉、村、組4級保護組織,取得了顯著效果。如農民自發組織起來保護沒有發掘的化石點,向發掘項目組提供了大量的化石線索,捐獻出自己以往收藏的恐龍化石等。2007年7月,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欒川園區通過專家評審,將秋扒—譚頭一帶的恐龍化石分布區劃為世界地質公園科學考察區。2008年對部分化石點實施了保護工程。
② 中國個國家地質公園中主要代表地質遺跡類型
2000年以來中國分4批建立了138個國家地質公園,各地質公園因其地質背景和地質歷史和構造演化的差異,其主要遺跡類型各有不同,這也就直接影響了地質公園的規劃、保護和開發工作,如上所述因地質公園有較大范圍,其中地質遺跡類型也就很難以一種學科類型來概括,表5-8中所反映的只能是其地學意義最大的地質遺跡類型。
值得注意的是,因地質遺跡的科學系統分類劃分依據國際地學界通用的科學分類原則,有利於地質成因、形成演化過程的研究,統一科學描述,便於不同區域的對比,特別是國際合作研究和對比分析,避免各地區和不同國度使用其地方性名稱而產生互相難以溝通的情況。但對於一些局部地區或地質公園,劃分過細,又顯得繁雜冗長,為了更有利於社會大眾的了解方便,更有利於地球科學普及,在對我國138個地質公園中地質遺跡概略劃分的基礎上,作了適當的合並,以簡化分類表格項目和內容。
我國現已建立的138個國家級地質公園的主要地質遺跡,可歸納如下:
1)地層學、地史學和古地理學地質遺跡,8個;
2)古生物學和古人類地質遺跡,18個;
3)火山學和火成岩石學地質遺跡,15個;
4)大地構造和構造地質學,7個;
5)地貌學地質遺跡,又可因其地質作用不同而劃分為9類:
·丹霞地貌,14個;
·雅丹地貌,2個;
·土林地貌,1個;
·喀斯特地貌,27個;
·雲台地貌,7個;
·張家界地貌,3個;
·黃山地貌,12個;
·冰川地貌,6個;
·海蝕(積)地貌,3個;
6)水文地質學地質遺跡,11個;
7)環境地質學和地質災害地質遺跡,3個;
8)工程地質學地質遺跡,1個。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在這138個國家地質公園中,有不少是有兩種或兩種以上地質遺跡的,但在本文中僅以其最重要的作為劃分依據。
③ 地質遺跡保護的地質遺跡保護區管理
我國目前對地質遺跡保護區實施嚴格的管理制度:
(1)國務院國土資源征政主管部門擬訂國家地質遺跡保護區發展規劃,經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查簽署意見,由國務院計劃部分綜合平衡後報國務院批准實施。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擬訂本轄區內地質遺跡保護區發展規劃,經同級環境行政主管部門審查簽署意見,由同級計劃部門綜合平衡後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實施。
(2)建立地質遺跡保護區應當兼顧保護對象的完整性及當地經濟建設和群眾生產、生活的需要。
(3)地質遺跡保護區的范圍和界限由批准建立該保護區的人民政府確定、埋設固定標志並發布公告。未經原審批機關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移動、變更碑石、界標。
(4)地質遺跡保護區的管理可採取以下形式:
對於獨立存在的地質遺跡保護區,保護區所在地人民政府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應對其進行管理;對於分布在其他類型自然保護區的地質遺跡保護區,保護區所在地的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應根據地質遺跡保護區審批機關報提出的保護要求,在原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的協助下,對地質遺跡保護區實施管理。
(5)地質遺跡保護區管理機構的主要職責:
①貫徹執行國家有關地質遺跡保護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
②制定管理制度,管理在保護區內從事的各項活動,包括開展有關科研、教學、旅遊等活動;
③對保護的內容進行監測、維護,防止遺跡被破壞;
④開展地質遺跡保護的宣傳、教育活動。
(6)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保護區內及可能對地質遺跡造成影響的一定范圍內進行採石、取土、開礦、放牧、砍伐以及他對保護對象有損害的活動。未經管理機構批准,不得在保護區范圍內採集標本和化石。
(7)不得在保護區內修建與地質遺跡保護無關的廠房或其他建築設施;對已建成並可能對地質遺跡造成污染或破壞的設施,應限期治理或停業外遷。
(8)管理機構可根據地質遺跡的保護程度,批准單位或個人在保護區范圍內從事科研、教學及旅遊活動。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應向地質遺跡保護管理機構提交副本存檔。
④ 地質遺跡的國內外現狀
我國對於地質遺跡的保護工作十分重視。地質遺跡的保護工作始於七十版年代末期,多是做為其他類權型自然保護區中的一項保護內容。
1987年,由原地質礦產部頒布了《關於建立地質自然保護區的規定》,我國開始建立一批地質自然保護區。1992年以前,共建立地質自然保護區52處,其中國家級4處,省級31處,縣級17級。1995年,地質礦產部頒發了《地質遺跡保護管理規定》,使地質遺跡保護工作得到了比較快的發展。
⑤ 國家級古生物地質遺跡保護區
以西峽盆地為代表的豫西南恐龍蛋化石密集區(圖5.1),恐龍蛋化石分布之廣、數量之多、類型之多樣、保存之完美,堪稱世界之最,是世界罕見的古生物奇觀和自然歷史寶庫中的珍品。自1993年在豫西南大規模發現該古生物地質遺跡後,保護工作逐步得到了各級人民政府的重視,1998年西峽縣人民政府以西政文 [1998] 84號文、內鄉縣人民政府以內政 [1998] 92號分別設立了縣級地質遺跡自然保護區;2000年南陽市人民政府以宛政辦文 [2000] 88號將豫西南恐龍蛋化石分布區設立了市級地質遺跡自然保護區;2000年河南省人民政府以豫政文 [2000] 364號設立了省級地質遺跡自然保護區;2003年6月國務院批准建立「河南南陽恐龍蛋化石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國家設定的河南南陽恐龍蛋化石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行政區劃上為南陽市所管轄的西峽縣、內鄉縣、淅川縣及鎮平縣,在地質上包括西峽盆地、淅川盆地、夏館-高丘盆地及五里川盆地,具體范圍為:東經111°59′22″~ 112°22′51″,北緯32°53′30″~33°42′28″,總面積92667hm2 。。其中,核心區面積14589hm2,緩沖區面積55411hm2,實驗區面積22667hm2。產恐龍蛋化石最多、影響力最大的西峽盆地(西峽、內鄉)劃為重點保護區域,保護區分級如下:
河南省古生物地質遺跡資源
⑥ 地質遺跡保護的全國規劃區
(1)東北山地及松嫩平原區;
(2)華北、遼河平原、晉冀山地及遼東山東半島區;版
(3)陝甘黃土高原區;
(4)華東、中南權丘陵山地及海島(台灣、海南島)區;
(5)四川盆地、丘陵及雲貴高原區;
(6)內蒙古東部、中部乾旱草原區;
(7)內蒙古西部、寧夏、河西走廊及新疆荒漠草原區;
(8)青藏高原高寒荒漠草原區。
⑦ 地質遺跡自然保護區及地質公園建設 (年)
中國國土資源統計年鑒.2012
⑧ 地質遺跡保護
2011年1月1日,《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國務院令第580號,以下簡稱《條例》)開始實專施。2012年1月國土資源部印發屬了《國家古生物化石分級標准及目錄》(國土資發〔2012〕6號),12月國土資源部發布《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實施辦法》(國土資源部令第57號),進一步地細化《條例》的各項規定和要求。
2008~2012年,國土資源部會同財政部共下達地質遺跡保護項目378個,資金18.62億元(2012年中央未下達地質遺跡保護資金)。2012年,國土資源部新批復國家地質公園20個,新增地質公園面積3063平方千米。目前,中國國家地質公園總數為183家,世界地質公園總數為27家。
⑨ 我不是搞地質專業的所以現在我知道如何寫「地質遺跡保護項目立項申請書」請大家幫幫忙
你好! 我是搞地質遺跡與國家公園的!想咨詢你是哪個院校?哪個科研院所?想在地質遺跡方面交流! 這方面我也比較弱!想共同學習!共享資源!能私聊!祝好!
⑩ 香港香港世界地質公園好玩嗎,香港香港
中國香港世界地抄質公園是位於香港東北部,面積49.85平方千米。2011年9月18日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第七批世界地質公園。由西貢火山岩園區和新界東北沉積岩園區組成,包括8個景區。西貢火山岩園區包括糧船灣、甕缸群島、果洲群島和橋咀洲4個景區,地質遺跡有中生代白堊紀六邊形酸性火山岩柱狀節理;新界東北沉積岩園區包括東平洲、印洲塘、赤門和赤洲-黃竹角咀景區,以古生代泥盆紀、二疊紀,中生代侏羅紀、白堊紀至新生代古近紀的地層、古生物、沉積和構造地質遺跡為特色。香港世界地質公園是以香港郊野公園、海岸公園和特別地區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基礎設施完善,管理制度規范。珍貴的地質遺跡,優美的海島風光,多樣的生態環境,使這里成為天然的地質學博物館和休閑旅遊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