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核電站適合什麼樣的地質

核電站適合什麼樣的地質

發布時間: 2021-02-25 07:55:46

『壹』 核電站選址有何要求

正確選址是確保核電安全的第一關
核電站建在什麼地點最合適,這不單是建設者們需要反復嚴格論證、絞盡腦汁去思考的事情,也是社會公眾對核電站安全的關注之所在。1986年發生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中,死亡31人,輻射損傷300多人,周圍的大片土地受到放射性污染,十多萬居民迅速遷散,在全世界范圍內形成了非常深遠的影響。雖然在全世界有400多座核電站,每天將強大的電力悄悄地送達各家各戶,人們坦然享受著它給生活帶來的種種便利,然而這一事故給人們帶來的普遍震驚仍久久長存。
防患於未然,安全與否,預防很重要。核電站的選址就是預防的第一關,其基本的出發點,就是考慮萬一出事故的時候,造成的損失要最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要最小。經過長時間的摸索和實踐證明,在滿足人煙稀少、物產不豐、遠離大城市等條件的同時,另一方面還得滿足工程建設的自然條件,如所選的地點須有大量的水源,用來帶走電站排出的余熱和提供生活用水;必須有良好的大氣擴散條件,使電站排出的帶有放射性的氣體能容易消散;必須地質穩定和不致受其他自然災害襲擊破壞等等。而產生的電力主要輸送到城市,因此又不能離城市太遠。
如果要求上面的這些條件同時得到充分滿足那是十分困難的,所以每座核電站建設之前,都要花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做好選址工作。像大亞灣核電站的選址前後就花了三年多時間,踏遍縱橫300公里的土地,反復進行各方面的比較,最後才確定目前所處的這個各種條件都比較好的地點。

提高工藝、設備等方面的質量是確保核電安全的關鍵
安全的關鍵還是提高核電站本身的工藝、設備、施工、管理各方面的質量,加強自控能力,盡量減少事故發生的幾率。如果這些做好了,核電站的安全性將大大提高,特別是對一些國土面積比較小,因而沒有太多可供選擇的地方但又希望發展核電的國家來說,會更加重視這一問題。
同時,地理條件的某些不足也可以用精良的技術予以彌補。例如核電站採用全封閉的安全殼結構,即使發生事故,也可防止對周圍環境的嚴重污染;電站產生的廢熱可以利用空氣來冷卻,不必大量的水源;採用高度自動反遣控制消除;放射性排出物進行深度回收,盡量減少排入周邊環境;並且建立詳盡的監督運行狀況的措施,使得電站始終運行在良好的狀態,待到適當的時候進行全面的維修。因此現在許多核電站與城市相距一定的距離而不是離得很遠。像德國的史達特核電站離漢堡只有20公里,台灣的國聖站離台北市中心才25公里,法國的布熱站離里昂市30公里,而格拉芙林站相隔1公里處就建了一座大型油庫,其間只有一條3米高的土壩相擋。
核電運行至今已有40多年的歷史,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在其發展的過程中不斷改進提高,尤其是在三里島和切諾爾貝利兩座核電站事故後,各國更是對核電站進行了全面的反省,深入詳細地分析了可能出現的不安全因素,採取了有效的措施,核電站將會更加安全可靠地得到發展。

『貳』  核電站及核廢料處置選址工程地質

核能作為一種新型的能源,它的開發越來越受到各國的重視。但是核電站的建設對場址的水文、工程地質條件和環境有很嚴格的要求。如核電站場區8km范圍內不能有活動斷裂,要對場區地面運動特徵,所在地塊的相對穩定程度,潛在的地質災害(滑坡、地面塌陷等)進行評價。否則核泄漏事故將會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因此各國在核電站選址工作中十分謹慎,做過細的水文工程地質研究,以確保萬無一失。

國內外核電建設的工程地質工作內容有:核電廠工程勘察設計階段的劃分,核電廠選址的地質地震調查,能動斷層的調查與評價,設計基準地面運動及其推導方法,廠址區的水文地質,地基勘察、試驗與穩定性評價,反應堆廠房周圍邊坡的勘察、試驗與穩定性評價以及核廢料處置場的工程地質研究(古迅,1995)。

國外如美、俄、德等都有這方面建站的經驗。加拿大的達林頓核電站始建於1978年。4個發電機組(4×950MW)分別在1990年到1993年安裝完成。因該場址區處於板塊內環境中,其抗震設計與在板緣地震環境下不同。在第30屆國際地質大會上有論文專門介紹了達林頓核電站的工程地質及地震構造勘察和評價方法。日本探討和評價了可能地震和可信地震的概念和指標。中國除了在廣東大亞灣、浙江秦山已興建核電站外,在天津、遼寧、江蘇都進行了核電站選址的工程地質研究。天津核供熱站的選址與評價,應用了「安全島」區域地殼穩定性理論和方法,利用人工地震剖面和埋深基岩標的監測數據,評價新選場址屬於地殼穩定區。在核電站選址評價中,需要進一步加強區域地殼穩定性與地震裂度區劃的對比研究以及深部斷裂的研究,特別是殼層斷裂與岩石圈斷裂活動性的研究。

核廢料處置主要是地質處置,涉及儲存庫選址的工程地質調查,主岩岩性的選擇,區域穩定性論證,地質屏障的安全性和要求地質環境的穩定和保護。國際上有關組織如國際原子能委員會對此十分重視。1988年即開始組織協調發達國家澳、加、德、日、荷蘭、波蘭、瑞典、英、美等國進行研究(試驗和模擬)。歐共體也支持和執行有關放射性廢棄物管理,特別是地質處置的研究開發項目。如1990~1994年的目標是參加設計地下建築、運轉、可行性證實。根據國際經驗,選擇一個核廢料儲存場,周期長,耗資巨大。中國已開始建核電站,對核廢料(中、低放)的地質處置已開始進行實質性的場地特性評價,但對高放核廢料的地質處置研究僅確定了幾個預選區。目前,核廢料地質處置的理論方法技術都有新的發展。在第30屆國際地質大會上交流了超深孔處置技術,減少廢料庫泄漏的水力梯度調節技術,選址准則和場地勘察方法。

『叄』 怎麼沒有專家解釋一下田灣核電站的地質情況

1、不在郯廬地震帶上。
2、地質條件穩定。
3、核電站選址就是我們單位做的。田灣在蘇魯超高壓帶上,基底是高強度變質岩,結構穩定。

『肆』 建設核電站的條件(高中地理

自然條件:
1、有河流或海洋,可保證冷卻水的供應;
2、地質災害發生率低,保障核內電的安全;容
3、人員密集度小,主要考慮對象為核安全等一系列的問題。
社會條件
1、資金問題,中大型核電的先期投入需要500-600億人民幣,建造費用高昂,但運行費用較火電有絕對優勢;
2、技術問題,掌握核電技術,這可是一巨大的工程,設計的學科有核工程與核技術,反應堆工程,電氣及自動化,土木工程,輻射與防護,計算機和環境工程等;
3、安全文化問題,建設核電還要做好當地群眾的科普教育,不要讓大家對核電產生恐懼。

『伍』 建設核電站的必要地理條件

在國家經濟發展來戰略方針的源指導下,應充分考慮國際環境、政治需要、市場條件、資源稟賦、區域因素、地理、地質條件、氣候因素、經濟比較、基礎設施、人力資源、政策條件、公共關系、安全等各方面因素的情況下做出了慎重選擇,。

『陸』 大亞灣核電站有什麼地理優勢 有好答案給分~~~

核泄漏來等放射性污染,因切爾自諾貝利事故而令人們驚恐,因此建核電,防患於未然,安全與否,預防很重要。
核電站的選址就是預防的第一關,其基本的出發點,就是考慮萬一出事故的時候,造成的損失要最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要最小。經過長時間的摸索和實踐證明,在滿足人煙稀少、物產不豐、遠離大城市等條件的同時,另一方面還得滿足工程建設的自然條件,如所選的地點須有大量的水源,用來帶走電站排出的余熱和提供生活用水;必須有良好的大氣擴散條件,使電站排出的帶有放射性的氣體能容易消散;必須地質穩定和不致受其他自然災害襲擊破壞等等。而產生的電力主要輸送到城市,因此又不能離城市太遠。
1、靠近香港、廣州、深圳等電力負荷中心,有大城市的強勁電力需求
2、大亞灣黃金海岸線長,有大量的水源
3、大亞灣建核電前人煙稀少

『柒』 核電站如何選址才能保證安全

核電站的選址是預防核事故的第一關,其基本的出發點,就是考慮萬一出事故的時候,造成的損失要最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要最小。經過長時間的摸索和實踐證明,在滿足人煙稀少、物產不豐、遠離大城市等條件的同時,另一方面還得滿足工程建設的自然條件,如所選的地點須有大量的水源,用來帶走電站排出的余熱和提供生活用水;必須有良好的大氣擴散條件,使電站排出的帶有放射性的氣體能容易消散;必須地質穩定和不致受其他自然災害襲擊破壞等等。按照我國《核動力廠環境輻射防護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要求,我國核動力廠包括核電廠在選址時,必須綜合考慮廠址所在區域的地質、地震等廠址周圍的環境特徵,必須考慮廠址所在區域內可能發生的自然或人為的外部事件對核動力廠安全的影響。《規定》同時要求,核動力廠應盡量建在人口密度相對較低、離大城市相對較遠的地點。《規定》在評價核動力廠包括核電廠廠址的適宜性時,一連提出了4個「必須」,即必須綜合考慮廠址所在區域的地質、地震、水文、氣象、交通運輸、土地和水的利用、廠址周圍人口密度及分布等廠址周圍的環境特徵;必須考慮廠址所在區域內可能發生的自然的或人為的外部事件對核動力廠安全的影響;必須充分論證核動力廠放射性流出物排放(特別是事故工況下的流出物排放)、熱排放及化學流出物排放對環境、當地生態系統和公眾的影響;必須考慮新燃料、乏燃料及放射性固體廢物的貯存和轉運。除了在選址時必須考慮地震等自然因素外,《規定》還提出,核電廠必須在核動力廠周圍設置非居住區和規劃限制區。非居住區和規劃限制區邊界的確定應考慮選址假想事故的放射性後果。按照《規定》,規劃限制區范圍內如有1萬人以上的鄉鎮,廠址半徑10公里范圍內如有10萬人以上的城鎮等都不適宜建設核動力廠包括核電廠。
求採納

『捌』 核電站分布的地理區位

1:人煙稀少、物產不豐、遠離大城市。當然隨著技術的提高和許多國家自然條件專的限制,對遠離大城市屬這一點要求變得越來越鬆了。
2:滿足工程建設的自然條件,如所選的地點須有大量的水源,用來帶走電站排出的余熱和提供生活用水。
2:必須有良好的大氣擴散條件,使電站排出的帶有放射性的氣體能容易消散。
4:必須地質穩定和不致受其他自然災害襲擊破壞等等。
5:由於所產生的電力主要輸送到城市,因此又不能離城市太遠

『玖』 什麼樣的地方是適合建造核電站的

海邊或者江河旁邊,四周開闊的地方是比較適合建核電站的。
其實仔細觀察就會發內現,我國的核電站大多數是容建設在海邊的,世界上有超過50%核電站是建設在內陸河邊的,這些核電站就是內陸核電站。
核電站建設在水邊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因素:
1、作為最終冷源,冷卻乏蒸氣。
核電站的蒸氣在汽輪機里做功後,出來的是乏蒸氣,乏蒸氣是無法在給水泵運輸的,需要在下圖中的凝汽器中冷卻成凝結水,冷卻成凝結水,凝結水通過給水泵打入到蒸汽發生器中。
2、方便大件設備的運輸
核電站的蒸發器重達270多噸,壓力容器重達300多噸,穹頂重達400多噸,這些設備很多都是從國外進口的,從海路運輸到核電站自備碼頭,建設在海邊方便這些設備的運輸。

『拾』 核電站在什麼地理位置建比較合適

必須遠離居民區。電力輸送並不是首要因素,因為這是可以通過其他技術實現的,比如利用高壓輸電一減少損耗。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