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火山學地質遺跡有哪些

火山學地質遺跡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1-02-25 06:03:55

㈠ 地質遺跡知多少

地質遺跡依其形成原因、自然屬性等可分為下列六種類型:一、標准地質剖面。如中國最古老的岩石——鞍山白家墳花崗岩,陝西小秦嶺元古界剖面,天津薊縣中、上元古界層型剖面,雲南晉寧梅樹村剖面,吉林渾江大陽岔寒武—奧陶系界線剖面,寧夏中寧陸相泥盆系及生物群保護遺址,雲南曲靖陸相泥盆系剖面,廣西桂林南邊村泥盆—石炭紀地層界線剖面,新疆吉木薩爾大龍口非海相二疊—三疊系界線剖面,台灣的利吉青灰泥岩剖面,河北原陽泥河灣盆地小長梁遺址。二、著名古生物化石遺址。如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雲南澄江動物群化石產地、新疆奇台縣克拉麥里矽化木森林奇觀、山東山旺中新世山旺組古生物群、遼寧撫順煤田含昆蟲琥珀遺址、山東泰安晚寒武世三葉蟲產地、四川自貢恐龍化石、河南西峽恐龍蛋化石。三、地質構造形跡。如西藏雅魯藏布江縫合帶、河南嵩山前寒武紀地層及三個整合遺跡、遼寧大連白雲山莊蓮花狀旋鈕構造、四川松潘—甘孜多層次滑脫構造、北京西山褶疊層構造、陝西藍田鐵爐子活動性斷裂與河道錯位、四川龍門山推覆構造帶與景觀。四、典型地質與地貌景觀。武陵源石英砂岩峰林地質景觀,梵凈山自然保護區,黃山奇峰,贊皇嶂石岩風景名勝區,丹霞山地質地貌景觀區,武夷山丹霞地貌景觀區,山東馬山石柱群和硅化木群落,五大連池火山地質景觀,雁盪山流紋岩峰林地質景觀區,桃渚流紋岩峰林、石林景觀區,潿洲島火山噴發海蝕、海積景觀,天津貝殼堤、牡蠣灘保護區,西沙群島石島的地質景觀,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喜馬拉雅山與現代冰川,貢嘎山冰川公園,西藏羊八井地熱田,西藏的間歇噴泉,雅魯藏布江大峽灣,黃龍—九寨溝高寒岩溶鈣化景觀區,織金洞岩溶地質景觀,黃果樹瀑布群地質景觀,桂林岩溶峰林地質景觀,雲南騰沖火山地熱奇觀,雲南路南石林,新疆風蝕地貌景觀——烏爾禾魔鬼城,長江山峽地質奇觀,太魯閣大理岩峽谷,澎湖列島的地形景觀,台灣的泥火山,台灣陽明山地熱景觀,台灣東北角海岸風景特定區的地形景觀。五、特大型礦床。廣西大廠錫多金屬礦田、膠東玲瓏—焦家式金礦、欒川南泥湖鉬礦田、金川銅鎳硫化物礦床、世界「銻都」——錫礦山、白雲鄂博——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礦床、贛南鎢礦、湖南柿竹園鎢鉍鉬錫超大型礦床、中國稀有金屬和寶石明珠——阿爾泰偉晶岩、大慶油田、青海察爾汗鹽湖、東勝神木煤田、遼寧海城菱鎂礦礦床。六、地質災害遺跡。大連金石灘震旦系—寒武系地層中的地震、四川小南海地震堰塞湖、廣西南丹新州礦采空區塌陷、河北唐山地震、秭歸新灘滑坡、雲南東川市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遺跡。

㈡ 火山遺跡類的旅遊資源有哪些

火山遺跡是由火山噴發留下的各種遺跡,如火口湖、堰塞湖、火山錐、溫泉、熔岩洞穴等,是吸引旅遊者的重要旅遊資源。東北地處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非常活躍,歷史上火山爆發頻繁,留下了眾多火山遺跡。小興安嶺的張廣才嶺多為第四紀以來火山活動地區,近代曾有過火山噴發,形成我國著名的火山群區。其中黑龍江省德都縣北部火山群中的火燒山和老黑山,曾在1719—1721年爆發,熔岩流堵攔河道,形成湖泊,成為著名的火山堰塞湖群——五大連池。這里不僅火山湖、火山錐成群分布,而且有形如蟒蛇、海龜、波浪、隧洞、石塔等的熔岩景物,堪稱「火山天然博物館」。

長白山也是歷史上活火山活動激烈的地區。據歷史文獻記載,近300多年中就有過3次大的火山噴發,使這一帶成為一個風光綺麗的休眠火山區。主峰白頭峰是一個典型的復合式盾狀火山錐體,頂部天池為一典型火口湖。湖面海拔2194m,面積達9.8km²,池水從北側缺口外流至1250m處墜入深谷,形成高達68m的天然瀑布,蔚為奇觀。黑龍江東部的鏡泊湖也是牡丹江下遊河道因火山熔岩堰塞而形成的大型火山堰塞湖,湖面達90km²,湖長45km,湖水從北面的「熔岩壩」越過注入下遊河道,形成了著名的吊水樓瀑布。湖區火山地貌發育,地下岩熔隧道和火山口森林都是罕見的世界奇觀。火山活動區地熱資源豐富,溫泉相伴分布。五大連池地熱洞、長白山溫泉、鞍山湯崗子溫泉、本溪溫泉、興城溫泉等,都是全國著名的溫泉。

㈢ 中國火山遺跡有哪些

中國吉林長白山天池火山、雲南騰沖火山、黑龍江五大連池火山歷史上有過多次火山噴發的記載,黑龍江鏡泊湖火山、吉林龍崗火山、瓊北火山全新世以來有過噴發。近年的觀測與研究表明,長白山、騰沖等火山區存在火山地震、高熱流、水熱活動等,預示著這些火山存在再次噴發的潛在危險。
中國火山分布

①東北地區是中國新生代火山最多地區,共有34個火山群,計640餘座火山,並有大面積的熔岩被。主要分布在長白山地、大興安嶺和東北平原(見五大連池火山群)及松遼分水嶺3地區,具有活動范圍廣、強度高、噴發期數多、分布密度大等特點。新第三紀時期多有規模巨大的沿斷裂溢出的基性玄武岩,覆蓋於廣大準平原面之上,成大面積的熔岩高原及台地;規模較小者後期被侵蝕切割為方山、嶺脊、尖山、殘丘等;第四紀以後噴發規模漸小,熔岩充填谷地,覆於河流階地之上成低台地,或堵塞河流堰塞成湖,如「地下森林」火山群的熔岩流阻塞牡丹江上游,使之成為中國最大熔岩堰塞湖——鏡泊湖;晚期則以強烈的中心式噴發為主,形成由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火山彈、火山礫、火山砂、火山灰等)組成的突兀於熔岩高原、台地之上眾多的火山錐。以長白山地區為例:在以長白山火山錐為中心的廣大地面上,熔岩高原、熔岩台地呈環帶狀分布,覆蓋面積達萬余平方公里。一般認為東北區晚新生代以來的火山活動共有9期,其中以上新世中期(第三期)噴發為最強烈,此後規模和強度逐漸減弱。

②內蒙古高原亦為中國晚新生代火山活動較頻繁地區。在大興安嶺新華夏隆起帶和陰山東西向復雜構造帶截接部位之北側,以錫林郭勒盟為中心的內蒙古高原中部,發育有大片第三紀末至第四紀初期的玄武岩組成的熔岩台地,總面積約1.2萬多平方公里,規模僅次於長白山區。台地上規律地排列著許多第四紀死火山錐。按其分布的可分為3片:巴彥圖嘎熔岩台地集中於中蒙邊界,至少有40餘座火山;阿巴嘎火山群規模最大,熔岩台地之上有206座成截頂圓錐形、鍾形、馬蹄形、不規則形火山錐;達來諾爾熔岩台地面積約3100平方公里,102座火山錐成華夏向雁行式排列有序。以上均為新第三紀寧靜式裂隙噴溢到第四紀後逐漸轉為多次強烈的中心式噴發而形成。內蒙古高原南部的集寧周圍直至山西右玉、大同,及張北漢諾壩玄武岩台地一帶,稱察哈爾火山區。該區恰值陰山東西向復雜構造帶與大興安嶺新華夏構造帶之截接部位,又為祁呂東翼反射弧的斜接所復雜化。所以,玄武岩台地的分布明顯受控於北東向及東西向構造。該區熔岩面積很大,如察哈爾熔岩台地面積約4400多平方公里,但後期火山活動規模及火山錐數目均遠不及高原中部。第四紀火山錐僅分布在玄武岩台地的南北兩側,如大同火山群可見保存完好的火山錐10餘個,另外還有由9座火山組成的馬蘭哈達火山群和由7座火山組成的岱海南部火山群。據推斷該區火山活動始於中新世末—上新世初,到更新世末甚至全新世方結束。

③海南島北部與雷州半島的火山及熔岩地貌的形成是與該區強烈的新構造運動密切相關。該區第三紀初期開始斷陷下沉,沉積厚度達3000餘米,其中夾有數十層薄層玄武岩。第四紀初雷瓊地區上升,火山活動也最強烈。早期為裂隙式的平靜溢流,成大規模熔岩被,而後逐漸轉為猛烈但規模較小的中心式噴發,至全新世漸趨停息。在地表形成了大面積的熔岩台地及星羅棋布的火山錐。據統計玄武岩流面積達7500平方公里,火山錐近70個。

④著名的騰沖火山群位於滇西橫斷山系南段的高黎貢山西側,火山及熔岩流以騰沖縣城為中心成一南北向延伸的長條形,面積87×33平方公里,計有火山錐70餘座,其中火口完整的22座,遭破壞的10座,其餘為無火口火山。火山及熔岩活動自上新世始至全新世。本區以極豐富的地熱資源著稱於世,據1974年不完全統計,騰沖縣79個泉群中,溫度在90℃以上者有10處,地表天然熱流量達25.498× l04千焦耳/秒,一年相當於燃燒27萬噸標准煤。在地熱區高溫中心熱海熱田,遍布汽泉、熱泉、沸泉,水聲鼎沸,水汽蒸騰、數里之外可見。另外該區地震頻繁,並具岩漿沖擊型地震的特點:小震、群震、淺震甚多。表明熱田下部存在尚未溢出的殘余岩漿體活動,成為地熱流的強大熱源,目前火山仍處微弱活動過程。

⑤在羌塘(藏北)高原北部,由於上新世以來青藏高原強烈隆起,伴隨著強烈的地殼運動,留下了分布較廣的多期火山活動遺跡。可劃分為6個火山群。其中西昆侖山中克里雅河上游位於海拔4700米處的高145米的1號火山,曾於1951年5月27日爆發,延續數晝夜,為中國大陸火山活動的最新記錄。該區位置最南的大火山群——巴毛窮宗火山群,最高達5398米,是中國最高的火山。

⑥台灣島地處環太平洋火山帶內,北部大屯火山群為早更新世—晚更新世期火山活動的產物,並有澎湖列島等火山島。這些火山不僅形成了台灣島北部獨特的火山海岸,而且有些火口至今仍有硫氣噴出。如由7個小山峰組成的七星火山的東南山腹冷水坑爆裂口的硫氣孔,硫的最高年產量達455噸。

⑦太行山東麓有名的井陘雪花山玄武岩(N2—Q1)、湯陰黑山頭玄武岩(Q1—Q2)等及河北平原內部黃驊附近的「小山」和無棣附近的「大山」也為新生代以來火山活動的產物。華北平原底部並發現有4層玄武岩及火山碎屑岩夾層,說明在太行山的抬升和華北平原的下沉過程中,也曾伴隨有多次岩漿噴出活動。

⑧南京附近有上新世噴發的上「方山」玄武岩和下「方山」玄武岩,長江北岸的盱眙、六合(見六合縣)及南岸江寧一帶均有由10餘座火山錐組成的小型火山群。

㈣ 火山地質景觀的介紹

火山地質景觀(volcanic landform)是由於各地質時期火山作用而遺留下來的各種地質地貌回景觀,其中許多具答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觀賞游覽價值。火山地質景觀是指在地球演化過程中,特定的地質時期發生的火⋯作用,形成具有觀賞價值的地貌和有重大科學價值的地質構造遺跡。即在不地質時期發生的火山噴發運動,所形成的不同火山岩系列和火山機構,是成景的本底後經地球內力作用,外力作用(水,風,生物等)的雕琢.形成了長白山的「大池」,「嶂谷」,五大連池的「黑山石海」, 「龍石墉」, 「冰洞奇觀」,浙江桃清的「萬柱山」,廣東西樵山的「瀑帶五湖」鏡泊的「火口森林」等等具有觀賞價值和富有個性的風景地貌,多姿多彩,能概括火山地質景觀的美學特徵的精品景點。

㈤ 地質遺跡一共有多少種

地質遺跡依其形成原因、自然屬性等可分為下列6種類型:

(1)標准地質剖面:如中國最古老的岩石——鞍山白家墳花崗岩;陝西小秦嶺元古界剖面;天津薊縣中、上元古界層型剖面;雲南晉寧梅樹村剖面;吉林渾江大陽岔寒武——奧陶系界線剖面;寧夏中寧陸相泥盆系及生物群保護遺址;雲南曲靖陸相泥盆系剖面;廣西桂林南邊村泥盆——石炭紀地層界線剖面;新疆吉木薩爾大龍口非海相二疊——三疊系界線剖面;台灣的利吉青灰泥岩剖面;河北原陽泥河灣盆地小長梁遺址。

(2)著名古生物化石遺址:如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雲南「澄江動物群」化石產地;新疆奇台縣克拉麥里矽化木森林奇觀;山東山旺中新世山旺組古生物群;遼寧撫順煤田含昆蟲琥珀遺址;山東泰安晚寒武世三葉蟲產地;四川自貢恐龍公園博物館;世界奇觀——河南西峽恐龍蛋化石。

(3)地質構造形跡:如西藏雅魯藏布江縫合帶;河南嵩山前寒武紀地層及三個整合遺跡;遼寧大連白雲山莊蓮花狀旋鈕構造;四川松潘?甘孜多層次滑脫構造;北京西山的褶疊層構造;陝西藍田鐵爐子活動性斷裂與河道錯位;四川龍門山推覆構造帶與景觀;中國主要的構造體系。

(4)典型地質與地貌景觀:武陵源石英砂岩峰林地質景觀;梵凈山自然保護區;黃山奇峰;贊皇嶂石岩風景名勝區;丹霞山地質地貌景觀區;武夷山丹霞地貌景觀區;山東馬山石柱群和硅化木群落;五大連池火山地質景觀;雁盪山流紋岩峰林地質景觀區;桃渚流紋岩峰林、石林景觀區;潿州島火山噴發海蝕、海積景觀;天津貝殼堤、牡蠣灘保護區;西沙群島石島的地質景觀;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喜馬拉雅山與現代冰川;貢嘎山冰川公園;西藏羊八井地熱田;西藏的間歇噴泉;雅魯藏布江大峽灣;黃龍?九寨溝高寒岩溶鈣化景觀區;織金洞岩溶地質景觀;黃果樹瀑布群地質景觀;桂林岩溶峰林地質景觀;雲南騰沖火山地熱奇觀;雲南路南石林;新疆風蝕地貌景觀——烏爾禾魔鬼城;長江山峽地質奇觀;太魯閣大理岩峽谷;澎湖列島的地形景觀;台灣的泥火山;台灣陽明山地熱景觀;台灣東北角海岸風景特定區的地形景觀。

(5)特大型礦床:廣西大廠錫多金屬礦田;膠東玲瓏?焦家式金礦;欒川南泥湖鉬礦田;金川銅鎳硫化物礦床;世界「銻都」——錫礦山;白雲鄂博——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礦床;贛南鎢礦;湖南柿竹園鎢鉍鉬錫超大型礦床;中國稀有金屬和寶石明珠——阿爾泰偉晶岩;大慶油田;青海察爾汗鹽湖;東勝?神木煤田;遼寧海城菱鎂礦礦床。

(6)地質災害遺跡:大連金石灘震旦系——寒武系地層中的地震遺跡;四川小南海地震堰塞湖遺跡;廣西南丹新州礦采空區塌陷;河北唐山地震;姊歸新灘滑坡;雲南東川市泥石流及防治。

㈥ 古火山地質地貌景觀

(一)古火山地形地貌

昌樂地區位於山東省中部,地貌上處於泰沂斷塊山地與沂沭斷裂帶侵蝕剝蝕丘陵的結合部位,屬丘陵-山前平原地區,北與華北平原相接。以膠濟線為界,北部為坦盪無垠的昌濰平原,南部為低緩綿延的丘陵區。地勢南高北低,西高東低。本區是渤海盆地南緣,郯廬斷裂帶中斷西側新近紀火山地貌集中分布的地區之一。昌樂縣轄區內蘊含著豐富的古火山遺跡資源,據2013年山東省地質科學研究院調查得出:查明該地區現存古火山地質遺跡84處,有的呈錐狀,極具對稱性;有的呈球包狀,矮小低緩;有的交叉重疊在一起,形成頂部平坦的台地狀,氣勢雄偉;有的受到自然的剝蝕及火山口的塌陷呈低緩的窪地狀。其形態不一、大小各異。它們相互獨立,但又成片分布。獨立山包面積一般在0.2~0.5km2,海拔高度在200~360m,最高者為喬山,海拔高度361.7m。古火山群分為兩個集中區:一個在五圖街道一帶,以方山為中心,近SN向發育有20多處古火山地質遺跡,該區就是著名的昌樂藍寶石原生礦、砂礦產區;另一個自喬官鎮駐地向西延伸臨朐縣境內,有60多處古火山地質遺跡。相對集中分布在200km2的范圍內,形成低山丘陵地貌。

(二)古火山頸遺跡

昌樂縣是山東乃至我國東部新生代火山岩主要分布區,由於長期的風化剝蝕作用,上部暴露地表的火山口部分被剝蝕殆盡,目前遺留的是地殼淺部的火山通道,存在較多典型的古火山頸地質遺跡,雖然特徵各異,但又具有極大相似性,即均具典型的柱狀節理,典型代表有團山子古火山(圖版3-1-1)、郝家溝古火山(圖版3-1-2)等。該區岩石柱狀節理發育,柱體截面一般為六邊形、五邊形,少見有四邊形,大小不一,直徑從幾厘米到20幾厘米不等。產狀多樣,呈直立、放射等狀產出,局部見有柱體交切。柱體又因所處位置的不同而異,有粗有細,其內含大量的橄欖石包體及透長石巨晶,在方山及喬山的柱狀節理的含橄欖岩包體玄武岩內均產有藍寶石、尖晶石,使昌樂縣古火山頸遺跡更具科研及觀光價值。

㈦ 地質遺跡分類的發展

地質遺跡是地球內力地質作用和外力地質作用或這些地質作用的綜合過程而形成的地質現象。因地質作用類型的多樣性,地質作用過程的復雜性,地質作用時間的長期性,也就造成了地質遺跡的多樣性。

美國內政部國土局把地質遺跡劃分為15類,強調各類地質現象的典型性和其發現研究歷史。

1)地質特徵、岩石類型、標准化石首次發現描述和命名地;

2)重要地質過程或原理首次發現和研究地區;

3)地學教科書範例依據的野外實例地區;

4)古生物演化階段的重要化石記錄區域;

5)由風、水、冰、風化大規模毀壞性作用產生的典型特徵;

6)洞穴和岩溶地形;

7)熱泉、自流泉水和含水層;

8)能提供經典性研究和教育機會的地質特徵;

9)地球演化史中的重要階段的突出範例;

10)有眾多各類重要地質特徵的集中分布,即使其中某些單個不十分重要,但其集合卻具有不一般的重要意義;

11)具有重要地質或歷史意義的礦山或礦區;

12)奇異地景,如漂礫、隕石、火山口(非火山成因的類似地貌或火山成因)、峰林等;

13)奇特的岩石或礦物產地;

14)地質特徵及組合,地質景觀具有自然美學性並具休閑價值;

15)具休閑和教育價值的岩礦標本採集地。

20世紀80年代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把地質遺跡劃分為8個大類:古生物類、地層和標准剖面類、古環境類、岩石類、地質構造類、地貌景觀類、經濟地質類,其他類型重要地質現象。

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地質遺產工作組(IUGSGeosite)於1993年對地質遺產類型提出了一個景點類型的分類方案。這個方案把地質遺產分為13大類。每一大類又分為若干類型,總的稱為景點類型(表5-1)。

表5-1 地質古生物遺產類型

地質景觀的分類方法

中國地質旅遊學會陳安澤先生先後兩次對我國地質景觀資源作了較詳細的分類:共分為4大類,19類,52亞類,在具體應用中還可結合實際需要劃分出更多的「種」(表5-2,表5-3)。其分類中著重考慮了地質成因(陳安澤等,1991)。

表5-2 地質景觀類型劃分表

續表

續表

(據陳安澤等,1991)

表5-3 地質旅遊景觀資源類型表

續表

(據陳安澤等,1991)

其後鄧靄松又提出了一個分類方案(表5-4):

表5-4 地質遺跡分類表

續表

(據鄧靄松)

為了開展旅遊資源調查和規劃,建設部相關部門也在有關文件中涉及了地質遺跡分類(表5-5):

表5-5 地區旅遊資源綜合調查與評價、需要調查的旅遊資源內容表

(據建設部)

隨著我國旅遊業的發展,對於風景名勝區中地質遺跡的研究和分類日漸提上議事日程,地礦部和建設部的一批專家主要結合其觀賞價值,對地質遺跡劃分為以滿足遊客要求的地質景觀類,景觀點或景觀區(李烈榮等,2002)。

根據國土資源部在《地質遺跡保護規定》中明確規定的地質遺跡保護六個方面的內容,再結合以上各家對地質遺跡類型的劃分方法的借鑒,我們提出一個建議性的分類方案(表5-6),將地質遺跡分為5大類、29亞類、若干類型。

2003年5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地學部公布了世界地質公園網路工作指南對地質遺跡分類有如下劃分:經濟地質與采礦、工程地質、地球歷史、地貌、冰川地質、水文地質、礦物、古生物、岩相學、沉積學、土壤科學、地層學、構造地質學和火山學,同時還列出了地理學、考古學、人類學及教學基地等。2006年11月,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評審專家組會議上通過的世界地質公園網路標准和指南中再次強調了在地質特徵:如代表性岩石、礦物、礦產、化石和地形等幾方面能反映的固體地球科學,經濟地質與采礦、工程地質學、地貌學、冰川地質學、自然地理學、水文學、礦物學、古生物學、岩石學、沉積學、土壤科學、洞穴學、地層學、構造地質學和火山學等學科分支相關的地質遺跡。

表5-6 中國主要地質遺跡類型劃分方案

從上述地質遺跡分類沿革,可以清楚地看出,隨著地質遺跡調查工作的展開和擴大,對地質遺跡研究工作的深入和拓展,為適應地質公園建立、建設和發展,其分類越來越完善。與地球科學的學科的關聯越來越明確,越來越貼近描述中的應用。所以分類表就越來越細,分量越來越重。這當然更利於地質遺產調查的使用和分析對比,更利於地質遺跡的保護和展示,有利於地質公園的規劃和建設,有利於科學普及的組織和開展。

地質遺跡分類學的研究目的在於指導調查、研究、規劃、保護和開發地質公園則是地質遺跡保護和開發工作的重要平台。從上述分類演進過程可以看出幾個變化趨勢:由簡單到復雜,由粗略到系統,由描述到實用,由形式到學科,最後UNESCO提出的最新分類中已基本上進到學科分類的層次了。

㈧ 火山岩地質和岩石學特徵

5.1.1 火山岩的地質特徵

本區的火山岩地層在整個浪崗-月鳳山斷陷盆地內廣泛發育(圖5.1a)。陸相火山岩地層可分為下部的打鼓頂組(J3d)和上部的鵝湖嶺組(J3e)。打鼓頂組厚度為425~520m,由兩個岩性段組成,下段(J3d1)以淺灰—肉紅色流紋質粗晶屑凝灰岩、含礫晶屑凝灰岩為主,上段(J3d2)分布角礫安山岩、灰綠色安山岩,為打鼓頂組的標志層,打鼓頂組噴發不整合於下石炭統或新元古界之上。

圖5.1 浪崗-月鳳山盆地區域構造略圖(a)、北武夷地區浪崗-月鳳山盆地地質簡圖(b)和冷水坑礦田外圍地質圖(c)

(b據福建省冶金工業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區域地質礦產調查報告1:20萬光澤幅和上饒幅,1972;c據912隊,江西省貴溪市下鮑礦區外圍地形地質圖,2009)

1—贛西南坳陷帶;2—武夷山隆起帶;3—揚子准地台;4—閩東火山坳陷帶;5—華北地台;6—第四系;7—鵝湖嶺組第三段火山岩;8—鵝湖嶺組第二段火山岩;9—鵝湖嶺組第一段火山岩;10—打鼓頂組火山岩;11—下石炭統梓山組含電氣石石英粗砂岩、含礫石英砂岩;12—新元古界老虎塘組雲母石英片岩、黑雲斜長片麻岩;13—花崗斑岩;14—石英正長斑岩;15—鹼長花崗斑岩;16—流紋斑岩;17—加里東期混合花崗岩;18—斷層;19—地質界線;20—采樣位置

鵝湖嶺組為一套以酸性—中酸性火山碎屑岩為主的陸相火山建造,總厚度>860m,按噴發間斷和演示組合特徵劃分為3個亞段:第一亞段(J3e1):岩性為流紋質晶屑凝灰岩、流紋質熔結凝灰岩,底部為凝灰質砂岩、層凝灰岩,岩石噴發不整合於打鼓頂組安山岩或角礫安山岩之上;第二亞段(J3e2):岩性為流紋質凝灰岩,淺灰色、紫紅色流紋岩,岩石噴發假整合於 J3e1之上;第三亞段(J3e3):主要由流紋質熔結凝灰岩組成,底部見有含角礫熔結凝灰岩和球粒熔結凝灰岩。其中打鼓頂組和鵝湖嶺組第一亞段火山岩主要分布在盆地邊緣,鵝湖嶺組第二亞段火山岩在盆地中央有較大面積的分布,鵝湖嶺組第三亞段火山岩則在火山盆地中心聚集發育(圖5.1b),顯示了火山活動不斷中心化的趨勢。總體上,火山岩的走向為NE向。

5.1.2 岩石類型與岩石化學特徵

5.1.2.1 岩石類型

(1)晶屑凝灰岩

灰綠—灰白色或帶肉紅色(圖5.2a),晶屑凝灰結構(圖5.2b),局部角礫凝灰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由石英、鉀長石、斜長石、黑雲母的晶屑和塑性玻屑、火山灰(凝灰質)及少量岩屑等組成(圖5.2c)。晶屑大部分呈稜角狀,粒度大小不一,一般0.5~2.0mm,大者可達5~8mm,含量為50%~60%。膠結物為凝灰質及塑性玻屑,其含量佔40%~50%。當晶屑粒度>2mm者數量超過三分之一時為粗晶屑凝灰岩;局部角礫含量達5%~30%時為角礫晶屑凝灰岩。

圖5.2 晶屑凝灰岩手標本(a)、晶屑凝灰結構(b)和晶屑凝灰岩中具卡斯巴雙晶的石英(Qtz)和鉀長石(Kfs)晶屑(c)

(2)流紋岩

灰—灰黃色,斑狀結構,流紋構造。由斑晶和基質組成,斑晶主要為石英、鉀長石、斜長石,偶見黑雲母等,斑晶含量為5%~15%,且以石英斑晶為主。石英斑晶呈自形—半自形,具裂紋和熔蝕現象,粒徑為0.2~1.5mm。鉀長石呈自形柱狀,粒徑為0.5~1mm,斜長石呈自形板狀,粒徑多<1mm,含量甚微。基質緻密,為脫玻的長英質。岩石不具流動構造而為塊狀構造者稱為塊狀流紋岩,具石泡及流動構造者稱為石泡流紋岩(圖5.3)。

圖5.3 石泡流紋岩(a)、石泡流紋岩中石泡及流動構造(b)和石泡流紋岩中石泡的放射纖維狀結構(內部為隱晶質長英質,外部為脫玻化的放射狀石英)(c)

(3)安山岩

灰褐—灰綠色,斑狀碎裂結構(圖5.4b),塊狀、杏仁狀及氣孔狀構造。斑晶為中性斜長石、輝石、黑雲母、角閃石等,斑晶含量為10%~20%。斜長石呈板狀、板條狀,粒徑為0.5~1.5mm,最大者可達5mm;輝石呈柱狀、粒狀,具綠泥石化;黑雲母和角閃石分別呈片狀、長柱狀,含量相對較少。基質由隱晶質、微晶質和玻璃質組成玻晶交織結構。岩石碎裂結構發育,綠泥石化較強,裂隙被長英質微晶和方解石填充(圖5.4c)。

圖5.4 安山岩手標本(a)、安山岩的斑狀碎裂結構(b)和安山岩的碎裂結構(裂隙被長英質微晶和方解石(Cal)填充)(c)

(4)熔結凝灰岩

灰褐—褐紅色,熔結凝灰結構(圖5.5b),似流紋構造。由晶屑、玻屑、火山灰和隱晶質組成。晶屑成分為石英、鉀長石、斜長石,粒徑為0.2~2mm,可見熔蝕現象,含量為10%~17%。石英含量較多,自形—半自形,呈熔蝕渾圓狀(圖5.5c)。塑性岩屑呈小團塊狀、透鏡狀、撕裂狀或條帶狀、條紋狀等;塑性玻屑呈條紋狀、火焰狀,含量為65%~80%。岩石不具熔結凝灰結構而為流紋結構者稱為流紋質熔結凝灰岩,其少量岩屑的為流紋岩;具晶屑凝灰結構塊狀構造者稱為晶屑熔結凝灰岩,其少量岩屑的為凝灰岩。

圖5.5 熔結凝灰岩手標本(a)、熔結凝灰岩的晶屑凝灰結構(b)和熔結凝灰岩中渾圓狀石英(Qtz)和板狀鉀長石(Kfs)晶屑(c)

(5)沉凝灰岩

暗灰—灰綠色,凝灰結構,層狀構造(圖5.6b)。具有韻律,韻律層單層厚4~40mm,韻律層底部碎屑較粗,往上變細。由晶屑、微晶質和隱晶質組成。晶屑主要為石英、長石、黑雲母等,含量為25%~35%(圖5.6c)。石英、長石呈次稜角狀,粒度一般為1~2mm;黑雲母呈片狀,粒徑為0.2~2mm,蝕變較強,並具暗化邊現象。基質由微晶質石英、長石和隱晶質組成,含量為10%~20%。

(6)復成分角礫岩

灰—灰綠色(圖5.7a),角礫凝灰結構,角礫狀構造(圖5.7b)。由角礫、塑性玻屑、晶屑、岩屑等組成。角礫成分有片岩、片麻岩、混合花崗岩(圖5.7c)、花崗偉晶岩、脈石英等,呈稜角狀、長條狀、團塊狀等,粒徑一般為0.1~5cm,大者達10~20cm,含量為40%~45%,最高可達80%。塑性玻屑佔15%~20%,岩屑佔10%左右。晶屑成分為石英、角閃石、黑雲母、白雲母,粒徑為0.2~1.5mm,含量為15%~20%,膠結物為凝灰質。安山岩岩屑由斑晶、隱晶質、微晶質和玻璃質組成,花崗岩岩屑主要成分為石英、鉀長石、斜長石、白雲母,基質由長英質微晶、玻璃質和火山灰組成玻晶交織結構。

圖5.6 沉凝灰岩手標本(a)、沉凝灰岩的層狀構造(b)和沉凝灰岩中次稜角狀石英(Qtz)、斜長石(Pl)晶體(c)

圖5.7 復成分角礫岩(a)、復成分角礫岩的破碎角礫結構(b)和復成分角礫岩中花崗岩角礫(c)

(7)石英正長質凝灰角礫岩

肉紅色、淺灰綠色、凝灰角礫結構,角礫狀、塊狀構造。角礫成分主要有正長石、石英、正長花崗岩、石英正長岩,偶見混合花崗岩、花崗偉晶岩、片岩角礫。角礫呈稜角狀、次稜角狀,大小不一,小者0.2~0.5cm,大者10~15cm,一般1~6cm。膠結物為凝灰質及細小的正長花崗岩碎屑等。

(8)凝灰質砂岩、粉砂岩

紫紅—灰綠色。砂狀—粉砂狀結構,薄層狀構造。碎屑成分為石英、斜長石、岩屑、白雲母等。膠結物主要為絹雲母、碳酸鹽或泥質,次為凝灰質、硅質等。碎屑物含量一般為15%~50%,多者達到75%左右。岩石層理發育,韻律清晰,韻律層厚度一般為10~20cm。該層可作為火山岩層對比標志層。

5.1.2.2 岩石化學特徵

礦田主要火山岩的岩石化學成分見表5.1,顯示礦田火山岩岩石以酸性岩為主,大多數屬於流紋岩類,少數為安山岩類。

流紋岩類岩石以富硅為特點,SiO2含量>70%,Al2O3為11.79%~14.68%,Al2O3>K2O+Na2O+CaO,屬鋁過飽和系列。岩石富鉀富鹼,K2O+Na2O為6.22%~8.83%,K2O>Na2O。

安山岩類岩石 SiO2含量范圍為54.47%~65.9%,Al2O3為14.3%~18.89%,K2O+Na2O 為6.97%~11.16%,K2O>Na2O,岩石富鉀富鹼。

表5.1 冷水坑礦田火山岩岩石化學成分表單位:%

(據左力艷等,2008)

㈨ 地質遺跡和地貌景觀資源

地球在漫長的地質歷史演變過程中,由於內外力的地質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態的地貌景觀、地層剖面、地質構造、古人類遺址、古生物化石、礦物、岩石、水體和地質災害遺跡等,其中具有獨特性和典型價值的,便成為人類所關注的地質遺跡。

地質遺跡是在地質歷史時期形成、發展並遺留下來的珍貴、不可再生的地質自然遺產,既包括旅遊中的山水名勝、自然風光等自然遺跡,又包括在挽近地質歷史時期人類形成過程中人類與地質體相互作用和人類開發利用地質環境、地質資源的遺跡以及地質災害遺跡等。

地貌景觀是在成因上彼此相關的各種地表形態的組合,如山地景觀、河谷景觀、湖泊景觀、岩溶景觀等; 地貌為景觀要素之一,常以某一種或兩種主導自然地理要素 ( 如氣候、水文、地貌、土壤、植物、動物) 來命名。

5.1.1 地質遺跡種類及分布

環膠州灣地區地質遺跡包括海岸侵蝕地貌 ( 海蝕崖與海蝕平台) 、海岸堆積地貌 ( 海灘與潮灘) 及古火山口等 ( 圖 5.2) 。

( 1) 海岸侵蝕地貌

海岸侵蝕地貌包括海蝕崖、海蝕平台等 ( 圖 5.3) ,主要位於膠州灣北海岸的城陽區紅島鎮、上馬鎮及黃島,是由火山岩、碎屑岩構成的岩石岸,岸線平直,發育有典型構造———侵蝕基岩。全新世早期海岸線遺跡保存完整,地貌界線明顯。

海蝕崖在膠州灣沿岸非常發育,其組成物質不同,形態也各異。

法家園—大殷家一線海蝕崖低而陡,是由侏羅系萊陽群砂礫岩構成的,其崖壁峻峭,崖高 6 ~7m,由於不斷坍塌,致使海蝕洞、海蝕蜂巢等海蝕現象極不明顯。海蝕崖以上是剝蝕低丘,地勢平緩; 海蝕崖底部海蝕洞穴發育; 崖腳處有大量堆積物,岩塊巨礫堆積於狹窄的礫石海灘上,不同大小的礫石遭受波浪沖蝕,形成渾圓狀、扁圓狀礫石排列於海灘上。

花崗岩組成的海崖在本區不是很普遍,它和砂礫岩組成的海崖不同,崖壁雖然也比較陡峻,但並不那麼直立,崖壁上有各式各樣的海蝕痕跡,如海蝕蜂巢、海蝕裂隙等。

紅島東北的東洋嘴—邵哥庄一帶的海蝕崖為斷層海蝕崖,NE - SW 走向,岸線平直,斷層面向東南傾,傾角 60°左右。斷層面除有浪蝕痕跡外,還有斷層鏡面和擦痕。海岸的東南側尚有 NE—S 向分布的海蝕平台和海蝕柱 ( 圖 5.4) 。

同時,紅島趕海觀光園內不僅存在大量海岸侵蝕地貌景觀,還有著地質發展變動的證據。海岸兩級台地侵蝕崖景觀 ( 圖 5.5) ,由老台地侵蝕轉為新台地的侵蝕,說明該地地質活動呈上升狀態。

圖 5.11 樓山山頂被水泥處理過的岩石

3)由於認識的不足和知識的缺乏,許多地質遺跡被人類活動強烈干擾,如後韓家西北的植物化石,幾乎完全為居民點、公路以及農田等人類活動區域所覆蓋。

(3)保護措施

1)加強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建設,制定相應的管理方法,使地質遺跡的保護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加強宣傳教育,加大《山東省地質環境保護條例》、《地質遺跡保護管理規定》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使人們樹立保護地質遺跡的意識,不斷增強保護地質遺跡的自覺性,形成保護地質遺跡的氛圍,抵制和防範各種破壞地質遺跡的行為。

3)禁止在地質遺跡保護區從事采礦、取土、采沙、爆破活動;禁止在地質遺跡保護區修建與地質遺跡保護無關的建築物。采礦和採石是破壞地質遺跡的主要方式,潮海火山口即已遭受掠奪性開采,破壞嚴重。建議全面整頓區內采礦場,對列入研究區地質遺跡名錄的地質遺跡區(點)禁止采礦。

4)加大對地質遺跡保護工作的資金投入,對地質遺跡分門別類、按輕重緩急逐步實施登記和保護。對符合條件的應該設立地質遺跡保護區進行封閉或半封閉式管理。

5)制定扶持地質遺跡保護區與地質公園發展的政策。具有典型意義的地質遺跡,可以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建立地質遺跡自然保護區或者地質公園;不具備建立地質遺跡自然保護區和地質公園條件,但具有觀賞和保護價值的地表形態,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可以建立地質地貌景觀保護區,使地質遺跡在保護的前提下進行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在開發利用的過程中又對其進行保護。各級政府和地質遺跡保護主管部門應在資金、技術方面給予扶持。

6)在規劃階段,劃定地質遺跡地貌景觀保護區,在保護區內可以建設具有保護功能的地質公園;保護區不得作為普通建設用地,並與生態間隔帶相結合。建設項目應當避開地質遺跡保護區;確實無法避開的,應當報經該地質遺跡保護區或者地質公園的原批准機關同意,並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

㈩ 中國個國家地質公園中主要代表地質遺跡類型

2000年以來中國分4批建立了138個國家地質公園,各地質公園因其地質背景和地質歷史和構造演化的差異,其主要遺跡類型各有不同,這也就直接影響了地質公園的規劃、保護和開發工作,如上所述因地質公園有較大范圍,其中地質遺跡類型也就很難以一種學科類型來概括,表5-8中所反映的只能是其地學意義最大的地質遺跡類型。

值得注意的是,因地質遺跡的科學系統分類劃分依據國際地學界通用的科學分類原則,有利於地質成因、形成演化過程的研究,統一科學描述,便於不同區域的對比,特別是國際合作研究和對比分析,避免各地區和不同國度使用其地方性名稱而產生互相難以溝通的情況。但對於一些局部地區或地質公園,劃分過細,又顯得繁雜冗長,為了更有利於社會大眾的了解方便,更有利於地球科學普及,在對我國138個地質公園中地質遺跡概略劃分的基礎上,作了適當的合並,以簡化分類表格項目和內容。

我國現已建立的138個國家級地質公園的主要地質遺跡,可歸納如下:

1)地層學、地史學和古地理學地質遺跡,8個;

2)古生物學和古人類地質遺跡,18個;

3)火山學和火成岩石學地質遺跡,15個;

4)大地構造和構造地質學,7個;

5)地貌學地質遺跡,又可因其地質作用不同而劃分為9類:

·丹霞地貌,14個;

·雅丹地貌,2個;

·土林地貌,1個;

·喀斯特地貌,27個;

·雲台地貌,7個;

·張家界地貌,3個;

·黃山地貌,12個;

·冰川地貌,6個;

·海蝕(積)地貌,3個;

6)水文地質學地質遺跡,11個;

7)環境地質學和地質災害地質遺跡,3個;

8)工程地質學地質遺跡,1個。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在這138個國家地質公園中,有不少是有兩種或兩種以上地質遺跡的,但在本文中僅以其最重要的作為劃分依據。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