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層位是根據什麼劃分的
① 地質時代劃分的依據是什麼
是根據地殼斷層中某些物質存在的時間來劃分的。
……
如果說,地球形成的時間,是版提取了黃土高原權最深處的土化岩層,經過可靠實驗手段檢測的無與倫比的結果。
那麼,中國大陸就是最早露出水面的陸地。
在這一基礎上,對於中國大陸地質岩層中的非原始物質研究風衣,就會得到不同地質層次物質的年代分段。
比如,西安在黃河沖積的黃土掩蓋下,所形成的歷代建築,在黃土層中,就會被分析出來存在的年代。
……
所以,地質時代的劃分也同樣如此,是以漢語形態來形象的描述太古、元古、古生、中生、新生等時間代用詞,來描述時間久遠的地質年代。
那麼,「盤古」就是中國大陸出現的地質時間代用詞,並非是什麼神仙哦~
② 地質地層劃分原則
地質歷史上某一時代形成的層狀岩石稱為地層,它主要包括沉積岩、火山沉積岩以及由它們經受一定變質的淺變質岩。從岩性上講,地層包括各種沉積岩、火山岩和變質岩;從時代上講,地層有老有新,具有時間的概念。)地層是地殼中具一定層位的一層或一組岩石。地層可以是固結的岩石,也可以是沒有固結的堆積物,包括沉積岩、火山岩和變質岩。在正常情況下,先形成的地層居下,後形成的地層居上。層與層之間的界面可以是明顯的層面或沉積間斷面,也可以是由於岩性、所含化石、礦物成分、化學成分、物理性質等的變化導致層面不十分明顯。
地層劃分(stratigraphic subdivision)是指對一個地區的地層剖面中的岩層進行劃分,建立地層層序的工作。一般對一個地區的地層剖面,首先根據岩性、岩相特徵進行岩石地層劃分,然後根據系統採集的化石進行生物地層劃分,進而建立年代地層順序。在劃分一個地區的地層時,必須充分參考鄰區已經建立的地層劃分方案,便於地層對比。
劃分原則:岩石地層單位是依據宏觀岩性特徵和相對地層位置劃分的岩石地層體。它可以是一種或幾種岩石類型的聯合。整體岩性一致(岩性均一、或規律的、復雜多變的岩類與岩性的組合),野外易於識別劃分。它是客觀地質實體,而不能用成因或形成年代來劃分。
③ 地層劃分、對比的原理及方法
針對郯廬斷裂帶沿線中、新生代沉積地層和火山岩的研究現狀及發育的特點,工作中以岩石地層為基礎,生物地層為依據,結合火山岩同位素年代學、磁性地層學、元素地層學等多種研究手段,遵循多重地層劃分的原理,較好地解決了地層的精細劃分和對比問題。
1.岩石地層清理
岩石地層劃分是根據岩石體的岩性或岩相特徵及其地層關系所進行的地層劃分,目的在於將其劃分為能反映岩性特徵或變化規律的單位(全國地層委員會,2001)。在國土資源部各系岩石地層清理的基礎上,經對郯廬斷裂帶沿線70條中生界典型剖面的考察和綜合研究,理清了不同地區不同地層名稱的相互關系,對各有關地區的岩石地層名稱進行了取捨,對其年齡屬性進行了釐定,提出了符合地層規范的岩石地層系統。
2.生物地層研究
生物地層劃分是指依據所含的化石進行地層劃分,即將這些含化石的部分劃分為能反映具有相同或相似化石特徵及其變化規律的單位。生物地層單位的術語泛稱生物帶,包括延限帶、間隔帶、譜系帶、組合帶、富集帶等。
工作中在研究過程中系統採集古生物化石和收集生物地層資料,北起遼寧北部鐵嶺,南到蘇皖地區,西起太行山,東至黃、渤海的廣大區域,獲取大量生物地層資料。經對化石大量細致的分析鑒定,總結了斷裂帶兩側的輪藻、介形類、孢粉、葉肢介、雙殼類等主要古生物門類的縱橫向分布規律,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中生代5個重要化石門類的動、植物群。包括輪藻化石4個組合、2個化石帶和1個亞帶,介形類化石12個組合,孢粉14個組合,葉肢介化石5個動物群,雙殼類化石8個組合。根據各門類化石的分布時限及對比關系,提出該五個化石門類與國際接軌的劃分對比關系,總結了斷裂帶兩側各地區、各組段的生物地層特徵,為地層的精細劃分和對比提供了可靠依據。
3.同位素年齡測定
近年來,國內外的許多學者對我國東部火山岩,進行了多次測年研究。遼西地區中新生代火山活動強烈發育,形成了多層火山岩,並且常與沉積地層成互層關系,可以相互對比,因此,其年代學研究尤受關注。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遼西地區相繼發現了大量脊椎動物化石,其火山岩時代研究更是成為熱點。隨著測試儀器的進步和更新,測試數據越來越接近,這些數據對中生代地層的劃分對比能起到重要的參考作用。
工作中在郯廬斷裂沿線中生代火山岩地層共採集火山岩樣54塊,由造山帶與地殼演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北京大學)用K-Ar法測定同位素年齡。本次通過對遼寧、山東、安徽等地區野外露頭和井中火山岩K-Ar同位素年齡的測定,結合前人火山岩年齡測定數據,獲得了郯廬斷裂沿線不同地區中生代各層位火山岩年齡。本次研究火山岩同位素測年精度較高,明確了以前爭議較大地層單元的時代歸屬,如濟陽坳陷「西窪組」和魯西南地區八畝地組的同位素年齡分別為114~122Ma和114~125Ma,遼西地區沙海組為110~120Ma,均主要相當國際地層表的早白堊世中期的巴雷姆期或更早。萊陽地區青山組與其相當,但所獲年齡值略偏新。
同時,考慮到火山旋迴是非生物地層劃分對比的重要手段,課題組在同位素年齡測定的基礎上,結合野外地質調查及綜合分析,首次將郯廬斷裂帶及其兩側地區中三疊統至上白堊統劃分出9個火山噴發旋迴、10個次級旋迴,以及30餘次大的火山噴發期,其年齡數據可作為中生代地層地質年齡確定和地層劃分對比的重要輔助手段。
4.磁性地層劃分
磁性地層學是根據地層剩磁特徵對地層進行研究的地層學分支學科。地磁極性變化規律具有全球性,同時期形成的地層剩磁應當相同,因此用地磁極性年代表為參照,可以對地層進行劃分對比,也可提供不同時期古板塊所處地理位置。20世紀70年代以來,不少研究者建立了磁性地層年代表,使地區性的磁性地層研究結果進行全球對比成為可能。
方大鈞等(2005)建立了濟陽坳陷樁107井、樁98井、沾北3井、義136井中生界磁性地層柱,提出了相關地層的時代意見。樁107井、樁98井的樣品取自西窪組,沾北3井樣品取自蒙陰組。樁107井2796m處的反向帶鋯石SHPIMP年齡為(128.5±1.4)Ma,因而將這個反向帶與國際海洋極性年表M5的反向帶對比(Harland et al.,1989),獲得樁107井極性序列是從M4~M10,古地磁年齡為131.5~126.5Ma,時代屬早白堊世Hauterivian階。樁98井極性以正反交替極性為特徵,與早白堊世Berriasian極性相似,古地磁年齡為144~137Ma。沾北3井反映了單個極性持續時間較長,正反極性帶上下較寬闊的明顯極性特徵,相似於Kimmeridgian至Tithonian的極性特點,1634m以下的地層可能已屬於Oxfordian期。
然而,生物地層學研究的基礎和同位素年代的精確度,以及人們對極性柱劃分的不同認識,都對古地磁磁性地層的研究有極大的影響,直接影響其研究精度。所以,本次在中、新生代地層劃分中,對前人磁性地層研究成果僅作了部分參考。
5.元素地層劃分
在自然界的遷移、沉積過程中,沉積物與水介質之間存在著極為復雜的化學平衡關系,由於各元素自身的化學性質不同,某些元素在脫離母岩遷移再沉積時發生分異。如果在地質時期環境相對穩定,其元素間的分異平衡也相應地保持穩定,直到環境的改變(如物質來源、遷移距離、氣候、生物活動、大地構造運動、火山活動等)之後,則會建立另一種與其相適應的新的化學動態平衡,即不同時期沉積岩中存在不同元素豐度及組合特徵,它們可以作為地層劃分的參考依據。
本次應用元素地層學原理對濟陽坳陷中生界進行了劃分,系統分析了濟陽坳陷中生界各地層元素變化特徵,為地層的劃分和對比提供了新的手段,提高了地層對比的精度。
濟陽坳陷中生界Sr/Ba比值均小於1,Ca/(Ca+Fe)比值均小於0.85,B元素含量小於80%,為明顯的淡水沉積。但是,中生界內部不同層位之間元素含量及其比值也有微小的變化。侏羅系坊子組(J1+2f)多以河漫灘沼澤相沉積為主,沉積物粒度相對河流相沉積細,粘土礦物含量較多,B元素含量較高,平均值為45.76ug/g,受到水動力條件弱的影響,Fe元素易於沉積而Fe/Mn比值較大,Ca/(Ca+Fe)比值較小;侏羅系三台組(J1+2s)以曲流河相沉積為主,沉積物多為紅色細砂岩、砂岩、礫岩,粘土礦物含量較少,水動力條件較強,B元素含量較少,Fe/Mn比值較低;蒙陰組(K1m)與三台組(J1+2s)雖然同屬於河流相,但是,蒙陰組(K1m)的沉積物中含有一定量的火山凝灰岩礦物,沉積物內部鐵含量較多,致使Fe/Mn比值較高,而Ca/(Ca+Fe)比值較低;西窪組(K1x)多為河流沖積扇相沉積,常含火山物質(安山岩、凝灰岩、玄武岩礦物)致使Fe/Mn比值較高,經過沉積後構造作用的影響,地層內部裂縫發育,後期地層水改造,裂縫中充填了方解石礦物,致使Ca/(Ca+Fe)比值較高。
④ 地質中的巨原層,中原層是什麼意思怎樣劃分的謝謝啦~~~
巨厚層 中厚層 親 不是原層,描述岩層厚度。 25-50cm 中厚層;100以上,巨厚層。
⑤ 地質分層怎麼分 地下的層位是依照什麼依據分出的地層
地質分層包括來年代分層、岩源性分層、層序地層等幾個方面.年代分層是根據同位素測年、古生物化石組合斷代等,確定地層的分層.岩性分層是根據各時代不同的岩性組合,確定界線.層序地層學是近年來新發展出來的一種地層學分類,根據全球相對海平面升降曲線劃分地層時代.
⑥ 地質紀年劃分的依據是什麼
地質年代的劃分和研究,是通過岩石和化石的歷史來確定的。地質年版代最大的單位稱權為「宙」,往下依次分為代、紀、世。它們對應的地層或地質紀錄則稱為宇、界、系、統。描述時間的時候,用「早、中、晚」;而描述空間(地層順序)的時候,就用「下、中、上」。時間再往下還可細分到期、時,對應地層稱為階、時帶。 (摘自網路)希望對你有幫助~
⑦ 地球地質時代是根據什麼劃分的有什麼代表意義
地球上歷史地質時代是怎樣劃分的
來自匿名用戶的提問
最佳答案
由提問者推薦
匿名用戶版
地質年代是指地球表層(權地殼)不同時期的岩石和地層在形成過程中的時間(年齡)和順序。其時間表述單位為:宙、代、紀、世、期、時;地層表述單位為:宇、界、系、統、階、帶。 它包含兩方面含義:其一是指各地質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稱為相對地質年代;其二是指各地質事件發生的距今年齡,由於主要是運用同位素技術,稱為同位素地質年齡(絕對地質年代)。這兩方面結合,才構成對地質事件及地球、地殼演變時代的完整認識。 地質年代表正是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⑧ 地層劃分與地層對比的依據是什麼
地層劃分是研究地球、岩石、岩性的基礎,也是研究岩石、岩性的結果吧。只有把當地的不同岩層(石)分類搞清楚了,才能了解當地、當時(歷史)的地質作用過程,並指導相應的地質找礦工作和社會經濟建設。
地層對比,是研究不同區域、連接對比研究不同地區類似年代地質作用過程的必須的工作。
地層分類(stratigraphic
classification)是指根據岩石本身客觀存在的不同特徵或屬性,將組成地殼的岩層劃分為不同類型的地層。目前國際上主要把地層分為三大類型:①以岩性作為主要劃分依據的岩石地層(岩性地層);②以化石作為劃分依據的生物地層;③以形成時間作為劃分依據的時間地層或年代地層。另外一種意見認為,年代地層也就是生物地層。盡管在年代對比方法上雖然有許多種,但以古生物和同位素年齡測定的方法具有普遍意義。並指出,雖然同位素年齡測定是前寒武紀和寒武紀以後的深度變質地層時代對比的重要方法,但它在顯生宙地層的詳細劃分和對比方面,還不夠完善。而古生物(生物地層)的方法,在地質時期劃分和地層的時代對比方面,具有全球的相對同時性。而且,迄今為止,年代地層單位(界、系、統、階)也像生物地層一樣,都主要是以化石作為劃分和對比依據的,因而年代地層也就是生物地層,進而主張把地層分為兩大類型。20世紀中、後期,隨著新技術、新方法的運用和新理論的產生,地層學出現一系列新分支學科,因而地層分類也隨之擴大。目前除以上三大類以外,還出現了以岩石體剩餘磁性方向的變化作為劃分依據的磁性地層;以各種客觀存在的,且易用近代地質地球物理方法追蹤而識別的物理界面(不整合面、地層結構轉換面等)作為劃分標志的層序地層等等。
⑨ 地質時代是如何劃分的
地質年代(geologic time)就是指地球上各種地質事件發生的時代。它包含兩方面含義:其一是指各地質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稱為相對地質年代;其二是指各地質事件發生的距今年齡,由於主要是運用同位素技術,稱為同位素地質年齡。這兩方面結合,才構成對地質事件及地球、地殼演變時代的完整認識,地質年代表正是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地質年代的劃分和研究,是通過岩石和化石的歷史來確定的。 【地層系統】dìcéngxìtǒng 地殼是由一層一層的岩石構成的。這種在地殼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各種成層岩石(包括鬆散沉積層)及其間的非成層岩石的系統總稱,叫做地層系統。「宇」、「界」、「系」、「統」分指地層系統分類的第一級、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地層系統分類的第一級是「宇」,分為隱生宇(現已該稱太古宇和元古宇)和顯生宇。 【地質年代】dìzhìniándài 地質,即地殼的成分和結構。根據生物的發展和地層形成的順序,按地殼的發展歷史劃分的若干自然階段,叫做地質年代。「宙」、「代」、「紀」、「世」分指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一級、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一級是宙,分為隱生宙(現已該稱太古宙和元古宙)和顯生宙。
⑩ 地質單元怎樣劃分
在同一來個地層、構造單自元內。有時是以地層為主來劃分,如在同一個地層時代的地層中;有時是指在某一個構造內,如某個單斜構造層中、或在某個向斜構造中,或者說在某個斷層構造帶中。從你提的問題應該是控制瓦斯是以地層為主還是以構造為主,以地層控制為主則這個地質單元按地層來劃分,如某個時代的第幾層煤層;以構造控制為,如某個背斜體就是一個地質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