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什麼時候地質作用

什麼時候地質作用

發布時間: 2021-02-24 21:48:33

㈠ 地球已經解開的謎(3個)比如地球什麼時候誕生

■地球在縮小,還是在增大?
見過火山噴發的人,都會立刻回憶起濃煙升空、火光沖天、塵埃石屑彌
天而降的驚人場面。從地球深處噴射出來的大量物質中,經科學測定,含有
大量的一氧化碳、甲烷、氨、氫、硫化氫等氣體。
驚天動地的地震之後,科學家發現大氣里甲烷濃度特別高。這個現象說
明地球肚子里的氣體,乘地震之機,從地殼的裂縫里沖出來,釋放於大氣之
中。
海員們在航海途中,能看到比海嘯更可怕的海水鼎沸現象,這種翻江倒
海的奇觀,也是地球放氣的結果。
根據地球放氣的現象和地球深部物質大量外噴的事實,有人認為,地球
肚子越來越癟了,地球的體積自然要縮小了。但是,不久前蘇聯科學家公布
說,地球自生成以來,其半徑比原來增長了1/3。理由是各大洋底部在不斷
擴展。這種擴展是沿著從北極到南極,環繞地球的大洋中部山脊進行的。經
查明,太平洋底部的長度和寬度,每年擴展速度達到了幾厘米。這種擴展由
地球深處的大量物質向上涌溢,推展洋底地殼,使地心密度變小,地球的體
積就增大了。
■地球的轉速在變慢,還是在變快?
珊瑚蟲的生長,和樹木的年輪相似。珊瑚蟲一日有一個生長層,夏日的
生長層寬,冬日的生長層窄。科學家對珊瑚蟲體壁研究,識別出現代珊瑚蟲
體壁有365 層,正好是一年的天數。科學家又數了距現在3.6 萬年前的珊瑚
蟲化石的年輪,則為480 層。按此進行推算,13 億年前,一年為507 天。說
明地球環繞太陽的公轉過程,其自轉的速度正在變慢。
近百年來科學家在南太平洋中發現「活化石——鸚鵡螺」軟體動物,在
外殼上有許多細小的生長線,每隔一晝夜出現一條,滿30 條有一層膜包裹起
來形成一個氣室。每個氣室內的生長線數正好是如今的一個月天數。古生物
學家又從不同的時代地層中的鸚鵡化石進行判析,發現3000 萬年前,每個氣
室內有26 條生長線。7000 萬年前為22 條;1.8 億萬年前為18 條;3.1 億萬
年前為15 條;到4.2 億萬年前那麼只有9 條了。從事研究鸚鵡的科學家則認
為,隨著地球年齡的增加,其自轉速度正在加快。
■地球的荷重在增加,還是在減少?
金剛石是在高溫高壓條件下形成的一種貴重金屬,一般都生成在岩漿岩
中。蘇聯在玻波蓋河盆地里,卻發現了大量的金剛石,這實在是一件不尋常
的事件。從而引起了許多地質學家的極大興趣。經過多年考證,最後證實是
天外來客——隕石撞擊在這塊盆地上時,發生強烈爆炸而形成的結晶礦物。
加拿大有一個薩達旦里鎳礦,是一個38 公里范圍的巨型礦體,同樣是隕石撞
破地表後,與地球岩漿熔融共同凝結而成的礦體。
據統計,10 億年來,地球遭到隕石撞擊產生的坑,大於1 公里直徑的襲
擊事件有100 萬次之多。每天從宇宙中降落到地球上的隕石和塵埃,多達50
萬噸。由此看來,地球的荷重正在逐年加重。
持相反意見的人則認為,地球上每年發生地震500 萬次,活火山500 余
座。每年火山噴發和地震時,地球深部的熔岩、氣體大量噴射出來,氣體飄
入大氣層中。更為巨量的是,石油從地層中抽起,煤炭從地下挖出來,被人

們燃為灰燼,形成縷縷濃煙升入大氣層中。這種大量毀滅地球上的物質變成
煙氣的結果,使地球的重量逐漸減輕,地球的荷重自然減少了。
■地球在變暖,還是在變冷?
宇宙飛船對金星的探測表明,金星表面的溫度可達480℃。究其原因,
發現金星大氣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形成一層屏障,使太陽射上金星的熱能,
不易散發到大氣層中去,從而使金星的溫度日見增高。
地球上由於人口劇增,工業發展,森林大量採伐,自然生態遭到破壞,
二氧化碳逐年增加,使地球上空的二氧化碳濃度越來越高,類似金星之狀,
地球上的氣溫也在逐年增高。僅以東京為例,20 多年來,東京的平均氣溫已
增高2℃。另外,人造化肥能捕捉紅外線輻射:大片積雪的融化,會減弱地
球對太陽光的反射。諸如此類的原因,也使地球的溫度逐年增高。
與上述截然相反的一種觀點是變冷說。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未來幾十
年的氣候將逐漸變冷。其依據是:雖然二氧化碳在穩定增加,但自本世紀40
年代中期開始,特別是60 年代以來,北極和近北極的高緯度地區,氣溫明顯
下降,氣候顯著變冷。例如在日本,60 年代以來,櫻花開花日期較50 年代
明顯推遲,而初霜期則相應提前了。在北大西洋,出現了幾十年從未見過的
嚴寒,海水也凍結了。在格陵蘭和冰島之間曾一度連成「冰陸」,北極熊可
以自由來往,成為罕見的奇聞。有人認為,60 年代的氣候變冷是「小冰河期」
到來的先兆,從下世紀開始,世界氣候將進入冰河時代。

㈡ 什麼階段進行地質勘察

本人就是做勘察的,現在在勘察研院上班。
按工程建設的階段,工程地質勘察一般分為:版
1、規劃選點至選址的權工程地質勘察;
2、初步設計工程地質勘察;
3、施工圖設計工程地質勘察。
為了工程建設的規劃、設計、施工提供必要的依據及參數。針對你提出的問題,那麼上述階段都需要進行工程勘察。
還有什麼需要進一步聯系!466700398

㈢ 地球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6億年前,地球誕生了。地球演化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宇宙中看地球圓盤狀--內形成。通過吸積的過程,地球經過1至2千萬年的時間,大致上已經完全成形。從最初熔融的狀態,地球的外層先冷卻凝固成固體的地殼,水也開始在大氣層中累積。月亮形成的較晚,大約是45.3億年前,一顆火星大小,質量約為地球10%的天體(通常稱為忒伊亞)與地球發生致命性的碰撞。這個天體的部分質量與地球結合,還有一部分飛濺入太空中,並且有足夠的物質進入軌道形成了月球。釋放出的氣體和火山的活動產生原始的大氣層,小行星、較大的原行星、彗星和海王星外天體等攜帶來的水,使地球的水份增加,冷凝的水產生海洋。新形成的太陽光度只有太陽的70%,但是有證據顯示早期的海洋依然是液態的,這稱為微弱年輕太陽謬論矛盾。溫室效應和較高太陽活動的組合,提高了地球表面的溫度,阻止了海洋的凝結。

有兩個主要的理論提出大陸的成長:穩定的成長到現代和在早期的歷史中快速的成長。研究顯示第二種學說比較可能,早期的地殼是快速成長的,隨後跟著長期穩定的大陸地區。在時間尺度上的最後數億年間,表面不斷的重塑自己,大陸持續的形成和分裂。在表面遷徙的大陸,偶爾會結成超大陸。大約在7.5億年前,已知最早的一個超大陸羅迪尼亞開始分裂,稍後又在6億至5.4億年時合並成潘諾西亞大陸,最後是1.8億年前開始分裂的盤古大陸。

㈣ 一些地質學問題,看了你的很多解答,很可靠,快考試了,希望得到你的回答!

謝謝誇獎!
1、這個題很多書上都有啊,總結一下就行,自然地理學、普通地質學、工程地質學、地質災害等等上都有。勤快有好處。
2、這個題以前我回答過,可惜提問者刪除了那條問題。再說一遍真的有點那個。。。我就再說一下思路吧:可以從三個方面回答,一是岩石鑒定,即砂岩鑒定,對砂岩的岩性進行描述,包括粒度、礦物成分、結構構造等等,然後對砂岩初步定名(如長石石英砂岩,還是石英砂岩,還是細砂岩、砂礫岩等等)。二是地質構造分析,在周圍踏勘,看它與上下層接觸關系,測岩層產狀,確定這個砂岩層是否是褶皺構造的一部分,或者岩層內是否發育斷層。三是層序劃分,這屬於地層分析內容,看砂岩層可以分成幾個序列,據此初步對砂岩分層,確定沉積旋迴,甚至判斷沉積環境。本身這個問題問的是有問題(我認為),因為研究目的不明(研究砂岩層的目的如何),對象不清(砂岩是一層還是多層),上面我說的是一個大概的研究思路,供參考。
3、在地質時間上三者的共同點:在很大程度上時間相互吻合。不同點:有時時間界線不一致,相互穿越,具體來說生物地層單位會穿越年代地層單位,生物地層單位與岩性地層單位會互相穿越。岩性地層單位與年代地層單位相互不會穿越,它們是不同級別的地層單位,年代地層單位具有全球性,岩性地層單位是地方性的。
5、篇幅關系,我系統不了。簡單說一下思路:從作用方式方面來回答,一是外動力作用發生的重要介質,比如作為沉積介質參與沉積作用、作為化學反應介質參與化學作用中;二是外動力作用發生的重要動力,比如流水的搬運能力、攜帶泥沙的侵蝕能力,又如水的溶解能力、結晶能力和作為化學反應物的化學能力等等;三是水對其它外動力地質作用因素的重要作用,比如水是生物生命活動必不可少的物質,而生物作用是外動力地質作用的一種。又如水的形態與分布對大氣環流有重要影響,而風力作用是僅次於流水的第二大外動力地質作用。
你也可以據此增加一些內容,也可以以另一種思路組織回答,其實就是對專業知識充分了解的情況下進行歸納、總結而已

㈤ 讀某地地質剖面示意圖,回答小題。 小題1:該地的幾次主要地質作用,按發生時間的先後順序依次是()


小題復1:A
小題2:C

㈥ 白雲鄂博礦床形成後遭受強烈地質作用時間

由上面討論可以看出,礦床形成於中、新元古代。礦床形成後,無論回主礦、東礦,或西礦都遭答受過強烈地質作用改造。

疊加的最強的地質作用發生在早古生代加里東期,礦石礦物和上覆鹼性火山岩、賽音烏斯炭質板岩Rb-Sr同位素系統,40Sr/39Ar同位素系統都發生過再置。有年齡為420±60Ma的晚期鈉長石、鈉閃石細脈生成。稀土礦物Th-Pb同位素系統被徹底改造,所獲得的Th-Pb年齡都在500~400Ma左右。采自東礦采坑裂隙中的輝鉬礦也形成於這一時期,Re-Os年齡439±8Ma(劉蘭笙等,1996)。

250Ma左右的晚海西期,輝長岩、花崗岩侵位。這期地質事件強度明顯比加里東期弱,對礦床未見明顯改造跡象。如前所述,該期事件對礦石或礦石礦物Rb-Sr同位素系統可能有擾動。主礦、東礦細脈中曾獲得過年齡近於273Ma的易解石Th-Pb年齡(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1988)。東部接觸帶黑雲母、金雲母K-Ar年齡也為273Ma左右(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1988)。

㈦ 地質作用都必須經過漫長的時期嗎

有的地層呢,經過的變質作用很少,需要沉積的時間就較短.
比如土壤,是沉積回的答,而煤層是植物沉積後經過一系列的煤化作用形成.
又比如說,有的岩性地層壓縮性很小,所以需要沉積的時間就很短,而煤層的壓縮性較大,1cm的煤層是幾米的沉積層經過各種壓實作用形成的,用的時間更是可想而知.
溫度,壓力,時間都是地質作用發生的前提.

㈧ 地質作用發生蔓延的時間一般以什麼為單位

崩塌來、滑坡、泥石流、地裂縫這些自都是地震的次生災害,只要有地震的發生這些或多或少都會發生。究其原因,主要與地下水靜水壓力和地震橫波的剪切力的破壞有關,次要就是跟日本多山,地質長期處在太平洋構造活動帶而受剪切脆弱不完整、穩定性差有關。
日本除了發生火山地震外還多發構造活斷層地震,尤其是第四紀以來的活斷層最為主要。

㈨ 為什麼說地貌是不同力作用於不同物質基礎上的時間效應

第一個因素:作用力。地質作用從動力角度來說可分為內動力地質作用和外動力地專質作用。屬內動力主要是地球內部能量引起的地質作用,可以表現為構造運動,地震作用,岩漿作用,變質作用等。外動力地質作用指能量來自於地球之外(主要是太陽輻射能),比如風化作用、剝蝕作用、搬運作用等。
第二個因素:物質基礎。任何一種地質過程都可能產生不同的地貌,然而另一個決定因素就是物質,如岩石的岩性不同,較硬的岩石在風化和流水作用下可能表現為變質,而較軟的岩石則表現為侵蝕。因此會產生不同的地貌。
第三個因素:時間,這個應該很好理解,地質作用是需要時間的,並且隨著時間推移地貌會發生改變,如常見的峽谷演變,由V形谷到U形谷的過程。
因此說地貌是不同利作用於不同物質基礎上的時間效應。

個人的理解,措辭可能不是太專業,見諒。

㈩ 工程地質勘察的目的什麼時間進行比較好,怎麼找這一類供應商

當然是越早越好,找到靠譜供應撒很難過可以省很多事情,推薦線上的雲采購,明源系統,那上面的供應商還不錯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