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是什麼地質
❶ 甘肅武威地質岩石比是多少
甘肅武威地質岩石出現火山岩,高綠片岩相片麻岩、片岩、大理岩和變質礫岩;板內岩和容含疊層石白雲岩系。
武威市(涼州),是漢武帝為彰顯大漢帝國軍隊的「武功軍威」而得名,又稱雍涼之都,中國地級市。位於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之門戶,東鄰寧夏省會銀川,西鄰青海省會西寧,南領省會蘭州,北通敦煌。古時素有「通一線於廣漠,控五郡之咽喉」之重地之稱,曾經的中國第三大城市,一度是西北的軍政中心、經濟文化中心。
武威地區地處黃土、青藏、蒙新三大高原交匯地帶,地勢南高北低,由西南向東北傾斜,依次形成南部祁連山山地、中部走廊平原和北部荒漠三個地貌單元,為河西最大的堆積平原,海拔介於1020-4874米之間。
❷ 甘肅省地理特徵是什麼
甘肅自南向北依次跨濕潤地區、半濕潤地、乾旱地區和半乾旱地區.
甘肅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匯地帶。境內地形復雜,山脈縱橫交錯,海拔相差懸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甘肅地貌復雜多樣,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錯分布。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地形狹長,東西長1659公里,南北寬530公里,大致可分為各具特色的六大區域。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四周為群山峻嶺所環抱。北有六盤和龍首山;東為岷山、秦嶺和子午嶺;西接阿爾金山和祁連山;南壤青泥嶺。
甘肅是個多山的省份,最主要的山脈首推祁連山、烏鞘嶺、六盤山,其次諸如阿爾金山、馬鬃山、合黎山、龍首山、西傾山、子午嶺山等,多數山脈屬西北-東南走向。省內的森林資源多集中在這些山區,大多數河流也都從這些山脈形成各自分流的源頭。
隴南山地:
重巒疊嶂,山高谷深,植被豐厚,到處清流不息。這一區域大致包括渭水以南、臨潭、迭部一線以東的山區,為秦嶺的西延部分。山地和丘陵西高東低,綠山對峙,溪流急盪,峰銳坡陡,恰似江南風光,又呈五嶺逶迤。
隴東、中黃土高原
隴東、中黃土高原位於甘肅省中部和東部,東起甘陝省界,西至烏鞘嶺畔。這里歷史上孕育了華夏民族的祖先,建立過炎黃子孫的家園,億萬年地殼變遷和歷代戰亂,災害侵蝕,黃土高原支離破碎,尤其是定西中部地區成了中國最貧瘠的地方之一,但隴東、中黃土高原蘊含有豐富的石油、煤炭資源。
甘南高原
甘南高原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東部邊緣一隅,地勢高聳,平均海拔超過3200米,是典型的高原區。這里草灘寬廣,水草豐美,牛肥馬壯,是甘肅省主要畜牧業基地之一。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位於祁連山以北,北山以南,東起烏鞘嶺,西至甘新交界,是塊自東向西、由南而北傾斜的狹長地帶。海拔在1000~1500米之間,長約1000餘公里,寬由幾公里到幾百公里不等。河西走廊地勢平坦,機耕條件好,光熱充足,水資源豐富,是著名的戈壁綠洲,農業發展前景廣闊,是甘肅主要的商品糧基地。
祁連山地
祁連山地在河西走廊以南,長達1000多公里,大部分海拔在3500m以上,終年積雪,冰川逶迤,是河西走廊的天然固體水庫,植被垂直分布明顯,荒漠、草場、森林、冰雪,組成了一幅色彩斑斕的立體畫面。
河西走廊以北地帶
河西走廊以北地,東西長600多公里、海拔在1000~3600米的地帶,人們習慣稱之為北山山地。這里地近騰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風急沙大,山岩裸露,荒漠連片,一塊塊山間平原,是難以耕作之地,人煙稀少,能領略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塞外風光。
❸ 甘肅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到甘肅旅遊,玩哪些地方取決於你在那裡能停留幾天,因為甘肅很大,最有價值的景點應版該是絲綢之權路沿線的景點。
蘭州的甘肅省博物館;敦煌的莫高窟;敦煌的鳴沙山月牙泉公園看日出;敦煌雅丹地質公園看日落(俗稱魔鬼城);安西的榆林窟(就是莫高窟的姐妹窟);嘉峪關關城;酒泉航天衛星中心;張掖的丹霞地貌;武威的天梯山石窟;武威的雷台漢墓;張掖的大佛寺;敦煌的玉門關;西千佛洞;陽關;嘉峪關的魏晉壁畫墓;酒泉的東晉壁畫墓;武威的白塔寺。其他可以暫不考慮。
上述景點涵蓋了絲綢之路在甘肅境內的精華,可以從家到蘭州後開始遊玩,沿著地圖上的鐵路干線,一路向上走,9天可以玩完。如果假期不夠,可以將排序在後的景點去掉,將行程排的更緊湊些,7天可以玩完
❹ 甘肅會寧地質分析
其地貌大體可分:
(一)黃土堆積侵蝕長梁、梁峁地貌。此地貌在縣內廣泛分布。梁呈長條形,頂不寬,坡梁長,坡面大,坡度15—25度,多數被現代槽狀沖溝切割
,溝頭為「掌地」,在中部有少數呈山間盆地地貌。侵蝕嚴重地區,梁峁並存,峁頂面積不大,四周斜坡在10度左右。峁梁相接者梁身不長,為溝谷深切,黃土堆積較厚。
(二)黃土堆積侵蝕梁峁頂面殘塬地貌。此地貌分布在縣境北部祖厲河、關川河兩側,海拔1700—2200米。有白草塬、扎子塬、李家塬等八塬典型峁頂殘塬,塬面坡度平緩,一般在5—10度之間。塬緣到谷底切割較深,坡面高且陡,塬面為塬地,溝谷為溝壩地。
(三)河谷平塬地貌。此地貌分布於祖厲河及其支流祖河、厲河、關川河、土門峴河兩側,為寬窄、長短、高低各異的三級河谷階地,呈樹枝狀嵌入梁峁丘陵之間。海拔1400—1800米。郭城川、城川、甘溝川等七川為典型河谷平原,高出河床1—3米的一級階地為河灘,寬數米至數百米,為排洪區;高出河灘10—30米的二級階地為川地,地勢平坦,寬數百米至3公里;高出川地10—30米的三級階地為坪台地,斷續分布於川道兩邊。階地多由第四級沖積、洪積物組成,黃土層厚,土質較好。村鎮居民多住二級階地。
❺ 甘肅白銀是什麼地質為主
白銀市復屬騰格里沙制漠和祁連山余脈向黃土高原過渡地帶,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全境呈桃葉形狹長狀,黃河呈「S」形在腰中貫穿全境,將增內地形分為西北與東南兩部分。自西北向東南,景泰、靖遠、會寧三縣城呈一字形構成桃葉主莖;自西向東,白銀區、靖遠、平川區呈一字形橫列桃葉中心。海撥在1275—3321米之間。
❻ 甘肅地理概況有哪些
甘肅地貌復雜多樣,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錯分布。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地形狹長,東西長1655公里,南北寬530公里,大致可分為各具特色的六大區域:
隴南山地這里重巒疊嶂,山高谷深,植被豐厚,到處川流不息。這一區域大致包括渭水以南、臨潭、迭部一線以東的山區,為秦嶺的西延部分。山地和丘陵西高東低,綠山對峙,溪流急盪,峰銳坡陡,恰似江南風光,又呈五嶺逶迤。南疆的「纖秀」,北國的「粗獷」,在這里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隴中黃土高原位於甘肅省中部和東部,東起甘陝省界,西至烏鞘嶺畔。這里曾經孕育了華夏民族的祖先,這里有蒼松翠柏,有潺潺溪流,有豐富的石油、煤炭,也有聞名遐邇的名山大川。黃河從這里穿流而過,劉家峽、鹽鍋峽、八盤峽三大水庫如一顆顆明珠鑲嵌在這塊充滿生機的土地上,把無窮無盡的動力和光明,奉送給這塊土地,煥發著它新的活力。
甘南高原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東部邊緣一隅,地勢高聳,平均海拔超過3000米,是典型的高原區。這里草灘寬廣,水草豐美,牛肥馬壯,是甘肅省主要畜牧業基地之一。
河西走廊位於祁連山以北,北山以南,東起烏鞘嶺,西至甘新交界,是塊自東向西、由南而北傾斜的狹長地帶。海拔在1000~1500米之間,長約1000餘公里,寬由幾公里到百餘公里不等。這里地勢平坦,機耕條件好,光熱充足,水資源豐富,是著名的戈壁綠洲,農業發展前景廣闊,是甘肅主要的商品糧基地。
祁連山地在河西走廊以南,長達1000多公里,大部分海拔在3500米以上,終年積雪,冰川逶迤,是河西走廊的天然固體水庫,植被垂直分布明顯,荒漠、草場、森林、冰雪,組成了一幅色彩斑斕的立體畫面。
河西走廊以北地帶這塊東西長1000多公里、海拔在1000~3600米的地帶,人們習慣稱之為北山山地。這里地近騰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風急沙大,山岩裸露,荒漠連片,一塊塊山間平原,是難以耕作之地,人煙稀少,能領略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戈壁風光。
甘肅是個多山的省份,最主要的山脈首推祁連山、烏鞘嶺、六盤山,其次諸如阿爾金山、馬鬃山、合黎山、龍首山、西傾山、子午嶺山等,多數山脈屬西北~東南走向。省內的森林資源多集中在這些山區,大多數河流也都從這些山脈形成各自分流的源頭。
甘肅是全國葯材主要產區之一,現有葯材品種9500多種(包括野生)。目前經營的主要葯材有450種,如當歸、大黃、黨參、甘草、紅芪、黃芪、紅花、貝母、天麻、杜仲、靈芝、羌活、冬蟲草等,特別是「岷當」、「紋黨」產量大、質量好,是聞名中外的出口葯材。據調查,全省中作為葯用的動、植物及礦產物中葯材約1080種,其中葯用植物951種、動物87種、礦物34種、加工類葯8種;先後引入生地、人參、黃連、山芋肉、元胡、伊貝等外地葯材多種,有計劃的擴大了葯材栽培面積,並在甘肅的文縣建立了香獐自然保護區、在肅南縣辦起了養鹿場。
甘肅養殖的牲畜主要有馬、驢、騾、牛、羊、駱駝等。甘肅養馬歷史悠久,遠在公元前100多年的漢武帝時期,西北邊境設有官馬場36處。民間養馬亦較繁盛。自漢至今,一直是我國養馬業的重地。建國後,還先後引進和改良了阿爾登、整頓河、卡拉巴依馬等品種,養馬、驢、牛等得到了發展。禽種,除對靜寧雞、太平雞、臨洮雞等雜交改良外,現主要有來航雞、澳洲黑、蘆花洛克、洛島紅、科尼什、新漢、狼山雞等優良品種。水禽有北京鴨、麻鴨、中國白鵝、灰鵝和獅頭鵝等品種。
甘肅境內共有野生動物822種。其中:兩棲動物32種;爬行動物63種;鳥類572種,哺乳動物163種。這些野生動物主要分布在文縣、武都、康縣、成縣、天水、兩當等地。文縣讓水河、丹堡一帶,已列為全國第十三號自然保護區,出產大熊貓、金絲猴、麝、猞猁、掃雪等世界珍貴動物,並對梅花鹿、馬鹿、麝進行人工飼養。野生動物中,屬於國家保護的陸生野生脊椎動物105種。其中,一級保護動物30種;二級保護動物75種。屬於省重點保護的陸生野生動物18種。
甘肅是礦產資源比較豐富的省份之一,礦業開發已成為甘肅的重要經濟支柱。境內成礦地質條件優越,礦產資源較為豐富,不但種類繁多、類型多樣,而且組分復雜、規模各異,遠景可觀。截止2002年底,全省已發現各類礦產156種,佔全國發現礦種數的91%。全省已探明儲量的礦種有81種,其中能源礦產7種、金屬礦產34種、非金屬礦產38種、水氣礦產2種。編入《甘肅省礦產資源儲量表》的礦產地636處,大型礦床59個、中型礦床133個、小型礦床444個。據國土資源部截止2002年底《全國礦產資源儲量通報》,甘肅省在全國排序居第一位的礦產有10種,前五位的有34種,前十位的有61種。已開采利用的礦產有67種。
甘肅省水資源主要分屬黃河、長江、內陸河3個流域、9個水系。黃河流域有洮河、湟河、黃河幹流(包括大夏河、庄浪河、祖厲河及其它直接入黃河幹流的小支流)、渭河、涇河等5個水系;長江流域有嘉陵江水系;內陸河流域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含蘇干湖水系)3個水系。全省自產地表水資源量286.2億立方米,純地下水8.7億立方米,自產水資源總量約294.9億立方米,人均1150立方米。全省河流年總徑流量415.8億立方米,其中,1億立方米以上的河流有78條。黃河流域除黃河幹流縱貫省境中部外,支流就有36條。該流域面積大、水利條件優越。但流域內絕大部分地區為黃土覆蓋,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河流含沙量大。長江水系包括省境東南部嘉陵江上源支流的白龍江和西漢水,水源充足,年內變化穩定,冬季不封凍,河道坡降大,且多峽谷,蘊藏有豐富的水能資源。內陸河流域包括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3個水系,有15條,年總地表徑流量174.5億立方米,流域面積27萬平方公里。河流大部源頭出於祁連山,北流和西流注入內陸湖泊或消失於沙漠戈壁之中。具有流程短,上游水量大,水流急,下遊河谷淺,水量小,河床多變等特點,但水量較穩定,蘊藏有豐富的水能資源。
❼ 甘肅省景泰縣屬於哪種地質風貌
景泰縣地勢呈西南高,東北低,山巒丘陵約佔全縣面積的3/4。最高海拔3321米,最低海拔1276米。
❽ 甘肅河口地質
甘肅省地質調查院
甘肅省地質調查院負責與國家地質調查局進行聯系,立項論證,承擔並組織實施國家安排的國土資源大調查中的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地質和礦產勘查任務,並始終將遙感技術應用在國土資源大調查中。
一、對全省42景TM數據進行計算機處理、數字鑲嵌、幾何校正、模擬真彩色合成,標注了經緯度、主要地理要素,其精度為1:25萬。完成了蘭州地區12景SPOT、TM1:3萬衛星影像圖及蘭州市區SPOT1:3萬衛星影像圖。上述圖像景像清晰、解析度高、信息量豐富、飽和度高,能夠滿足甘肅省國土資源調查工作的需要。
承擔了甘肅省礦產資源、水資源、森林資源、旅遊、地質災害和生態環境等12個二、三級課題,我院願與省內外各級單位協作,共同為西部大開發作貢獻。
(一)各二、三級課題遙感解譯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河西走廊荒漠化課題解譯中,圖像對沙漠、荒漠化、鹽漬化及其它各類地體較易辨別,特別結合八十年代TM圖像對民勤綠洲及周邊地區生態環境惡化的解譯發現,近十幾年內當地農民亂開亂墾破壞草場是荒漠化加劇的原因之一。瑪曲草場出現荒漠化主要是超載放牧的惡果。白龍江林區、洮河林區林業資源遭到極大破壞,基岩(耕地)裸露區成片增加。
(二)1:25萬酒泉幅、昌馬幅遙感地質調查
運用遙感技術進行1:25萬遙感地質調查(大調查)具有省時、周期短、效率高、可信度高。在通行條件差,地質工作空白區填圖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對斯密斯地層的填圖精度可達到組;對非斯密斯地層岩組、構造岩、混雜岩、俯沖雜岩、蛇綠混雜岩等均有較好填圖性;對侵入岩是同源岩漿或混漿演化均基本按客觀實際識別到侵入體、單元,並歸並序列或超單元。對調查區的生態環境調查與評價有獨特的效果。
二、遙感基礎地質調查項目部署的「十五」有限目標
(一)前言
利用航空像片進行區調在甘肅始於五十年代末,成熟於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以後我們已經利用大比例尺彩色航片和MSS、TM多波段衛星圖像(多功能處理)進行地質調查,地質填圖出版8幅1:5萬圖幅,成礦預測、水文地質調查、跨領域多學科的遙感綜合編圖。甘肅省地質調查院在遙感應用領域已跨入全國先進省份之列。在新一輪國土資源大調查及生態環境綜合評價的年代裡,充分利用遙感技術更加充分發揮它的優勢,甘肅省地質調查院更應該有所建樹,有所創新,以期達到遙感應用領域的高水平。
(二)「十五」遙感地質調查工作部署有限目標(建議)
根據中國地質調查局「十五」規劃精神和要求,結合甘肅水資源貧乏,生態環境脆弱的實際情況,遙感技術更應該在水資源、地質災害、生態環境評價諸領域充分發揮其優勢,為此建議:
1、完成1:25萬張掖幅、高台幅、天倉幅等三幅生態-地學大剖面圖幅,以黑河源頭→張掖綠洲→天倉荒漠區的黑河流域生態―地學大調查。
2、1:25萬金昌幅,頻臨民勤綠洲和龍首山白家咀子銅鎳礦區,生態和地質尤為重要。
(三)項目設置
1、1:25萬張掖幅、高台幅、天倉幅三幅是黑河流域生態―地學大剖面。從祁連山區黑河的源頭(冰川、連續積雪帶)、植被垂直分帶、地表水(冰雪融水、大氣降雨)通過裂隙匯入河流,出山後進入張掖綠洲成為河西高效農業區,再向北進入天倉後逐步沒入巴丹吉林沙漠西緣,流入額濟納旗。從高台以北荒漠化趨勢嚴重。通過遙感地質調查,查明本區資源環境狀況、地質災害進行生態環境評價,提出國土整治的措施,兼顧本區地質調查。
2、1:25萬金昌幅,它包括了白家咀子銅鎳礦所在地的龍首山區(部分北大山區),進一步查明區域基礎地質和成礦地質條件。更為重要的是它包括了民勤綠洲的一部分。民勤地處騰格里沙漠西緣,生態環境十分嚴峻。通過1:25萬遙感地質調查,重點進行生態環境評價,提出國土整治的措施。
三、遙感礦產資源勘查評價
本省在礦產資源勘查評價工作中使用遙感技術已有近20年歷史,取得了較好效果,並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新一輪國土資源大調查中,將遙感技術運用礦產資源勘查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我院已制定了礦產資源勘查「十五」規劃,根據該計劃的總體部署,並從遙感技術本身特點出發,提出以下設想。
(一) 主要技術路線和主要技術方法
主要技術路線:概略解譯-野外初步驗證-詳細解譯-礦產地質勘查-深化解譯、提交成果。
主要技術方法:依據遙感圖像上色調、形態、紋理及相關信息,目視解譯為主,人機交互為輔,必要的多功能處理提取有關信息,進而強化解譯。
地質礦產解譯應按從已知到未知,從區域到局部,從總體到個別,從定性到定量,循序漸進,不斷反饋和逐步深化的程序進行。
(二)遙感圖像
基礎圖像為TM543、TM743、TM741模擬真彩色或假彩色合成圖像。充分收集航天圖像(SPOT、SAR、SIR)、航空圖像(黑白航片、自然彩色航片和彩紅外航片)。以一種圖像為主,多時相、多片種相結合使用,以相互補充,深化解譯和認識。衛片比例尺以1:5萬~1:10萬為宜。
(三)多功能增強處理
有的信息在基礎圖像上顯示隱晦,或無顯示,需進行多功能增強處理,以便提取。主要方法如下:
1、斷裂構造信息增強處理
(1)濾波:定向濾波、全方位濾波
(2)比值合成:TM7/4、5/4、5,TM5/4、5、7/4,TM5/6、3/4、4/5(RGB)。
(3)多方法綜合使用:TM7/4、5/4、5合成+局部增強+動態反差變換,並進行空間濾波;TM543合成+比例擴展+卷積處理+跟蹤球變換。
2、蝕變信息增強處理
(1) TM2(R)、TM3(G)和PCA(TM5/7、4/3)的PC2(B)合成,形成彩色異常圖像。
(2) TM5/1+7/1+3/4或TM5/1+3/4+7/4所形成的圖像進行比例拉伸,圖像上的高亮度值區則為礦化蝕變及植被毒害異常區。由於該黑白圖像目視解譯有一定難度,故對該圖像還應進行FFT變換→高通濾波→IFT變換→選擇模型區,確定礦化強度的臨界值→彩色密度分割,獲得彩色異常圖像。
3、植被異常信息增強處理
TM1、2、3、4、5、7主成分分析,從6個主成分中,選擇第一、二、三分量進行合成,拉伸後用最大似然法進行監督分類,得到植被異常信息假彩色合成圖像。
上述關於植被毒害異常和植被異常兩方法在植被茂盛或比較茂盛地區使用,即祁連山和西秦嶺地區,如:大水-拉爾瑪地區、九源-坪定地區、筏子壩-陽壩地區、鹿兒壩地區、棗子溝地區。
4、監督分類和非監督分類
用最小距離分類和判別分類方法進行監督分類,用集群分類和自動識別進行非監督分類。
5、環形構造信息增強處理
TM7/6、6/5、5/4比值合成並去模糊處理,TM6/4、7/6、6/5比值合成並跟蹤球變換。
6、岩漿岩信息增強處理
除前述TM543合成圖像外,另外有TM7+6、5、3合成。
(四)遙感礦產勘查地區設置
遙感礦產勘查地區設置原則是緊密結合我院礦產勘查「十五」規劃的地區、礦種,並遵循從已知到未知的原則,設置如下:
(1) 北山地區
四頂黑山、公婆泉、白山堂地區,研究地層岩性、侵入岩、構造和蝕變特徵,側重於其外圍尋找斑岩型銅礦。南金山、金場溝、小西弓、新-老金廠、白墩子地區,在已知礦床外圍從斷裂構造、蝕變入手尋找蝕變岩型、構造蝕變岩型金礦,對北山地區過去資料認為屬石英脈型金礦重新認識。
(2) 祁連山地區
砂岩型銅礦遙感圖像上仔細解譯含礦地層,盡可能搞清其沿走向延伸情況。對白銀礦田區域構造特徵、含礦地層展布、圍岩蝕變特徵等方面影像特徵認真解譯,並結合已有物、化探資料綜合研究,以期在外圍尋找可能成礦地段。以北部祁連西段為主進行遙感金礦應用研究,如寒山、鷹咀山、車路溝等地區,重點仍然是地層、侵入岩和線環構造、蝕變等。
(3) 西秦嶺地區
以陽壩、筏子壩銅礦為典型礦床深入總結其影像特徵,在外圍尋找類似地段。1992年原甘肅省地礦局遙感地質中心運用遙感技術預測的兩河靶區,後經野外檢查發現有銅礦體,並且金有很好的顯示。對本區除運用普遍使用的功能處理技術外,還應運用植被毒化和植被異常處理方法。
四、遙感水文地質勘查
遙感水文地質勘查過去本院涉及的較少,現提出以下設想:
(一) 水文地質信息提取
1、TM圖像密度分割,密度線性增強,突出線性構造信息。
2、雷達圖像模擬法精確校正和多項校正後,圖像上亮區為地下水溢出帶,次亮區為地下水淺埋帶信息。
3、SIR-A.SAR圖像在探測埋藏古河道方面有良好效果,SAR與TM圖像融合處理後,對第四系成因類型和構造識別效果好。
4、TM6圖像對水、熱信息顯示良好,有利於地熱研究。
(二)研究地區
1、隴西地區,主要為解決人畜用水,次為農田灌溉用水,尋找裂隙水和潛水水源地。
2、巴丹吉林沙漠南緣,騰格里沙漠西緣地區尋找淺層地下水,為建造民勤綠洲防護林帶提供水源。
3、疏勒河灌區地下水,地表水動態研究,為合理利用兩種水資源提供依據。
五、實施步驟
1、2002年開測1:25萬張掖幅、高台幅、天倉幅。2003年開測1:25萬金昌幅。
2、2002年開始逐步進行遙感礦產勘查應用研究。地區安排:與本院礦產勘查「十五」規劃基本協調一致。
3、2002年開始對水文地質進行遙感研究,2005年底完成。
4、2003年開始對1:25萬區調填圖遙感解譯方法技術,提高地質填圖水平和效果進行總結研究,2005年完成。
5、2004年開始對遙感信息處理與解譯新方法技術,特別是提高尋找礦產資源的遙感信息提取技術進行總結研究,2005年完成。
相關鏈接
❾ 甘肅金昌市地質結構
金昌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地形以山地、平原為主,戈壁、綠洲、大漠東西展開內,南北更替,容相間排列。冷龍嶺為境內最高峰,海拔4442米,終年積雪,山間分布天然森林,高山草甸,植被覆蓋率達75%,是金昌重要的水源涵養區,自古就有「祁連雪皚皚,焉支草茵茵」之牧場。中部祁連、大黃、武當、龍首山之間的永昌、清河、三堡等綠洲,海拔在1800米左右,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是境內主要農作物種植區。東北部海拔在1500米左右,除寧遠、雙灣綠洲外,其餘則為戈壁、沙丘、荒漠和半荒漠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