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試說明下列平面圖中有哪些地質構造

試說明下列平面圖中有哪些地質構造

發布時間: 2021-02-24 19:14:25

① 讀圖,回答下列問題.(l)說明圖中甲處的地貌類型及其成因.(2)圖中地質構造,乙為______,丙為______

(1)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岩石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專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屬岩溶地貌. 石灰岩是可溶性岩石.根據圖中的岩層分析甲處是石灰岩,是可溶性岩石,而地表崎嶇不平,所以形成了喀斯特地貌.
(2)褶皺是因為岩層受到水平擠壓力,使得岩層出現一系列彎曲變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層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層向下彎曲;斷層是岩層受到擠壓力過大或者張力作用,使得岩層發生斷裂,出現斷裂面,並且在斷裂面兩側的岩層有錯動和位移,形成斷層.乙處的岩層向上拱起,是背斜.丙處兩側的岩層有錯動和位移,形成斷層.
(3)根據圖中的岩層分析丁處是沉積岩,是外力作用形成沉積岩的.丁的岩層向下彎曲,是向斜.向斜槽部因受擠壓,岩層緊實,不易被侵蝕反而形成山嶺.
故答案為:
(1)地貌類型:喀斯特地貌.成因:受流水溶蝕作用形成.
(2)背斜斷層
(3)沉積物在丁處沉積,固結成岩,形成沉積岩;由於地殼運動,岩層發生彎曲形成向斜;向斜槽部受擠壓,岩石比較堅硬,不易被侵蝕反而形成圖示山嶺.

② 說明圖中所反映的地質構造類型(15分)

按時間順序(根據切割關系):
F1:逆斷層
F2:正斷層
F3:左滑斷層

③ 1:圖中有哪些地質構造(有沒有褶皺和斷層,有的話,那屬於什麼基本類型,寫出其分析過程)

如果這個圖是等值線圖(從上往下看)的話,第一個圖是向斜構造,正斷專層,原因是該地屬層剖面中間新(T)旁邊老(P),按正常地層堆積,P應該在T下,顯然T處的地層凹下去了,故為向斜構造。從寬度上看,右邊的T比左邊寬,所以右邊的那塊地層往下陷了。從斷層的走向和傾角可以看出右邊上盤左邊下盤,上盤向下運動則是正斷層。第二個圖右邊的看不到==#

④ 判斷地質平面圖中有何地質構造,圖中箭頭表示斷層線的傾向

逆斷層,向斜(岩層中間新,兩邊老)。

⑤ 分析圖中的地質構造類型,並說明原因。

a是正斷層,上盤相對向下滑動,導致地層錯開;b是逆斷層,上盤相對向上滑動,導致的底層錯開

⑥ 常見的地質構造有哪些

典型的基本構造形態:
一、水平構造和單斜構造
1.水平構造
未經構造變動的沉積版岩層,其形成時的原始產狀是水權平的,先沉積的老岩層在下,後沉積的新岩層在上,稱為水平構造。
分布:只是局限於受地殼運動影響輕微的地區。
2.單斜構造
原來水平的岩層,在受到地殼運動的影響後,產狀發生變動,當岩層向同一個方向傾斜,形成單斜構造。
分布:單斜構造往往是褶曲的一翼、斷層的一盤或者是局部地層不均勻的上升或下降所引起。
二、褶皺構造
定義:組成地殼的岩層,受構造應力的強烈作用,使岩層形成一系列波狀彎曲而未喪失其連續性的構造,稱為褶皺構造。

褶皺構造是岩層產生的塑性變形,是地殼表層廣泛發育的基本構造之一。
三、斷裂構造
定義:構成地殼的岩體,受力作用發生變形,當變形達到一定程度後,使岩體的連續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壞,產生各種大小不一的斷裂,稱為斷裂構造。

斷裂構造是地殼上層常見的地質構造,包括斷層和裂隙等。
四、不整合
定義:
在野外,我們有時可以發現,形成年代不相連續的兩套岩層重疊在一起的現象,這種構造形跡,稱為不整合。不整合不同於褶皺和斷層,它是一種主要由地殼的升降運動產生的構造形態。

⑦ 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的地質構造是______,其中A為______,B為______.(2)甲、乙兩處的山地都

(1)褶皺是因為岩層受到水平擠壓力,使得岩層出現一系列彎曲變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層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層向下彎曲.A的岩層向上彎曲,是背斜構造.B的岩層向下彎曲,是向斜構造.
(2)根據圖中的岩層的彎曲分析,甲乙是向斜構造,在地表有河流經過,因此是流水的侵蝕作用形成的地貌.
(3)根據圖中的位置分析,圖中的①被岩漿侵入了,②沒有被岩漿覆蓋,所以在②處選擇岩石.花崗岩是侵入岩,所以是圖中的③.沉積岩有層理構造,所以是圖中的①②.
(4)褶皺是因為岩層受到水平擠壓力,使得岩層出現一系列彎曲變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層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層向下彎曲.A的岩層向上彎曲,是背斜構造.B的岩層向下彎曲,是向斜構造.石油和天然氣多儲存於背斜構造中,地下水往往在向斜盆地中,所以在A中找礦,在B中找水.
(5)採伐A處山區的森林將會導致水土流失,地表徑流加大,河流中的泥沙增加,河床抬高,蓄洪能力下降,可能引起水旱災害,此處是山區,還可能帶來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6)黃土高原的地表千溝萬壑的形態是流水侵蝕作用形成的.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
(1)地形起伏大,多溝壑,坡度大,泥土易隨水流水;
(2)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對地面沖刷力強;
(3)黃土土質疏鬆,遇水發生濕陷;
(4)植被不良,保持水土能力差;
人為原因:
(1)過度放牧和過度樵採、輪荒等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采礦、建設過程中造成植被破壞嚴重;
(2)人類活動破壞原來穩定的地形;
(3)采礦、建設中廢渣棄土沒有妥善處理,成為水土流失新的物質源;因此選擇BD答案.

故答案為:
(1)褶皺 背斜 向斜
(2)流水 侵蝕
(3)②③①②
(4)B A
(5)增加 滑坡和泥石流
(6)BD

⑧ 地質構造的類型有哪些請畫出示意圖並舉例說明

地質構造是指地殼中的岩層地殼運動的作用發生變形與變位而遺留下來的形態。

主要有褶皺、節理、斷層。

特徵:

一、褶皺:分為背斜和向斜

1.背斜 岩層向上彎曲、中心部位岩層較老,兩側岩層依次變新。

2.向斜 岩層向下彎曲,中心部位岩層較新,兩側岩層依次變老。

若褶皺的岩層上升到地表而未受到剝蝕作用時,則背斜為高地,向斜為低地,地面上僅見到時代最新的岩層。褶皺岩層遭到強烈風化剝蝕後,地面的起伏主要取決於岩石抗風化剝蝕的能力。若褶皺岩層為同一種岩性或強度相近,由於背斜核部斷裂較向斜核部發育,背斜核部很可能成為低地或谷地,向斜核部反而形成高地或山樑。

⑨ 讀下列地質構造示意圖,回答問題.(1)從圖中岩層形態看,A處地質構造為______,它是良好的儲______構造

(1)褶皺是因為岩層受到水平擠壓力,使得岩層出現一系列彎曲變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層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層向下彎曲;在內力作用下,背斜形成山嶺、向斜形成谷地;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頂部因受張力,裂隙發育,易被侵蝕反而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擠壓,岩層緊實,不易被侵蝕反而形成山嶺.
圖中A的岩層向下彎曲,是向斜,在向斜槽部因受擠壓,岩層緊實,不易被侵蝕反而形成山嶺.石油和天然氣多儲存於背斜構造中,地下水往往在向斜盆地中,
(2)根據圖中的物質位置,①處是火山噴發形成的岩漿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了②處的沉積岩.
(3)斷層是岩層受到擠壓力過大或者張力作用,使得岩層發生斷裂,出現斷裂面,並且在斷裂面兩側的岩層有錯動和位移,形成斷層.斷層一側的岩層下降會形成谷地,上升則會形成斷塊山,通常伴有陡崖.圖中B處兩側的岩層有錯動和位移,說明已經形成斷層.斷層附近地殼不穩定,容易發生地質災害,如地震.在暴雨作用下,山體又會發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4)根據②的位置判斷海底地形是大陸架,在大陸架附近有礦產資源,生物資源,化學資源,還可以開發空間資源.
(5)專屬經濟區指沿海國在其領海以外鄰接其領海的海域所設立的一種專屬管轄區.在此區域內沿海國為勘探、開發、養護和管理海床和底土及其上覆水域的自然資源的目的,擁有主權權利.此外,沿海國在專屬經濟區還有在海洋科學研究和海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管轄權.專屬經濟區從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量起,不應超過200海里.根據專屬經濟區的劃分的依據,圖中的M是正確的范圍.
故答案為:
(1)向斜水
向斜槽部受擠壓作用,岩石堅硬,不易受侵蝕,反而突出成為山嶺
(2)岩漿岩(或噴出岩、玄武岩)沉積岩
(3)斷層地震山體滑坡、泥石流
(4)海洋生物資源、海洋化學資源(海洋空間資源等)
(5)M自然資源

⑩ 讀某區域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的地質構造是______,判斷依據是______.甲地地貌形成的主要地

(1)根據圖中注記,中間岩層老,兩翼岩層新,該處為背斜;甲地區石灰岩廣布,屬於典型的喀回斯特地貌,形成的答主要地質作用是外力侵蝕(溶蝕)作用.
(2)丁處是一個著名的旅遊勝地,據圖判斷,該地吸引遊人的自然景觀可能是喀斯特地貌.
(3)如果要在A、B兩處選一處建水庫及大壩,以解決甲鎮的缺水問題,應該建在A處,水庫宜建在口袋形的窪地,大壩應建在狹窄出口處,且水可以順流至甲地,在B地建水庫可能淹沒甲鎮.
故答案為:(1)背斜中間岩層老,兩翼岩層新外力侵蝕(溶蝕)作用
(2)喀斯特地貌
(3)A處 水庫宜建在口袋形的窪地,大壩應建在狹窄出口處,且水可以順流至甲地,在B地建水庫可能淹沒甲鎮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