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岩頭古村地質地貌是什麼
❶ 岩頭村的介紹
該行政村隸屬永勝縣松坪僳僳族鄉,地處鄉政府北邊,距鄉政府所在地版70.00 公里,到鄉政權府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東鄰石門坎,南鄰樹底,西鄰麗江,北鄰寧蒗。轄表馬里、標扎里、松林坪、桃子樹等4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166戶,有鄉村人口673人,其中農業人口648,勞動力393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80人。全村國土面積28.00平方公里,海拔1,900.00米,年平均氣溫18 ℃,年降水量1,180.0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高粱、小麥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688.84畝,人均耕地1.1畝,林地20,800.00畝。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08.3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60元。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業為主。
❷ 岩頭村的生態發展
這里土地貧瘠,到處都是岩石貫出,很早以前曾是不毛之地。祖先遷居至此後便移植毛竹,植樹造林。不料至上世紀60年代,又遭到濫砍濫伐,山林植被遭到了嚴重破壞,岩頭山成了名副其實的「癩頭山」。改革開放之後,岩頭村認識到了山林的重要性,致力於發展山林經濟,種植楊梅、水蜜桃、雷竹等經濟林。尤其是近幾年來,村裡開發了3000多畝雷竹、1200畝水蜜桃和800畝楊梅林基地,使得村裡的生態環境得以恢復。曾經的「癩頭山」,如今又重新披上了綠裝。每年春暖花開時,滿山的桃花盛開煞是好看,而蒼翠的竹林還能長出大量的竹筍,成為村民的一大經濟收入。每到水蜜桃、楊梅成熟的季節,山裡山外果香陣陣。如今的岩頭人不僅熱衷於種樹,善於利用山林發展經濟,更注意保護山林,村裡還專門成立了護林應急小分隊。
岩頭村一直以來民風淳樸,尊重自然並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的歷史。過去這里陸路交通不發達,卻因為有得天獨厚的剡溪,村民便利用竹筏漂流,承載大宗物資運輸,發展成為商肆繁盛、富庶一方的重鎮。如今,竹筏逶迤的情景早已消逝,而溪上的幾處竹筏埠頭卻依然保存至今。隨著旅遊產業的興起,岩頭人又重新利用這條水道,推出了「皮筏漂流」旅遊項目,每年有上萬人次的遊客慕名而來,在激流飄盪中領略古村岩頭的美景。同時還大力發展「農家樂」、山村農庄、等項目,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
近年來,奉化致力於打造海內外著名旅遊城市,大力推進特色旅遊項目的開發和建設,構建多元化旅遊產品體系,旅遊經濟得到了跨越式發展,岩頭古村獨特的自然、歷史資源必將為它迎來新時代的春天。
❸ 奉化市岩頭村的歷史文化
奉化市岩頭村、餘姚市柿林村與金冠村、寧海縣清潭村、象山縣黃埠村與儒雅洋村、鄞州區走馬塘村與蜜岩村、江北區半浦村及東錢湖旅遊度假區韓嶺村。右圖為鄞州區走馬塘村頗有歷史文化底蘊的一角。
❹ 岩頭村的介紹
岩頭自然村隸抄屬於迤車鎮高筧村委會行政村,屬於 山區。位於迤車鎮西邊,距村委會2.00公里,距鎮政府13.00公里。國土面積3.22平方公里,海拔1,700.00米,年平均氣溫13.50 ℃,年降水量900.0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烤煙等農作物。有耕地219.61畝,其中人均耕地0.81畝;有林地2,278.2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67戶,有鄉村人口272人,其中農業人口272人,勞動力147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24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0.8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1,200.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❺ 奉化岩頭古村的村史沿革
岩頭村的來龍去脈:自宋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至清末,岩頭一直隸屬剡源鄉。村落始建於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1920年以來一度稱岩頭鎮。岩頭毛姓,淵源流長、根深葉茂。史料記載,公元前900年左右,姬文王第八子鄭食采於毛地,古賜姓為毛,至毛氏第五十九世孫毛元瓊,南北朝梁武帝大同年間(公元535-546年)遷入衢州江山清漾村。至唐末,傳毛氏第八十九代,毛氏第三子毛旭隨父來慶元(當時的寧波府)上任時,毛旭游覽了奉化剡溪之源,見山清水秀,土厚地靈,遂卜定居於此。近年來有專家考證認為,江山清漾毛氏一支後裔遷移至湖南,另一支遷入奉化境內;並由此考證出毛澤東系江山毛氏後裔。這與《韶山毛氏族譜》中記載的「毛氏祖居之衢」相吻合。如今在岩頭村的宗祠里,大門柱上共祀的對聯為「江山衍派三千里,宋室開基八百年」。這樣說來,奉化岩頭村的毛氏與韶山毛氏乃一脈之傳,血肉相連。更有意味的是,蔣介石當年所娶岩頭村的原配夫人毛福梅的祖先,也是由江山遷居到溪口的,與毛澤東竟是同宗。岩頭村一直以來民風淳樸,尊重自然並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的歷史。過去這里陸路交通不發達,卻因為有得天獨厚的剡溪,村民便利用竹筏漂流,承載大宗物資運輸,發展成為商肆繁盛、富庶一方的重鎮。如今,竹筏逶迤的情景早已消逝,而溪上的幾處竹筏埠頭卻依然保存至今。隨著旅遊產業的興起,岩頭人又重新利用這條水道,推出了「皮筏漂流」旅遊項目,每年有上萬人次的遊客慕名而來,在激流飄盪中領略古村岩頭的美景。同時還大力發展「農家樂」、山村農庄、等項目,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
❻ 岩頭古村怎麼樣
就是麗水街旁邊的古村,跟芙蓉古村差不多。覺得一般就是麗水街旁邊的古村,跟芙蓉古村差不多。覺得一般
❼ 奉化岩頭古村的介紹
岩頭村來,位於溪口鎮的西自南方向,距離溪口鎮中心約11公里。目前岩頭村在居農戶892戶,人口2426人。全村有水稻田110畝、楊梅194畝、水蜜桃400畝、雷竹4000畝、毛竹3000畝、花卉苗木500畝,個私企業53家。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已達113萬元,農民人均年收入8350元左右。近年來先後獲得浙江省歷史文化名村、浙江省衛生村、寧波市文明村、寧波市生態村、寧波市四星級民主法治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寧波市農家樂休閑旅遊度假村、寧波市十大綠化新景觀村、寧波市基層文化宮、奉化市文明村、奉化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奉化市人口和計生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2009年又獲得了「寧波市全面小康村」的榮譽稱號。目前我村正在積極創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❽ 奉化岩頭古村的現在與未來
自2008年岩頭村二委會換屆以來,二委會班子緊密團結,齊心協力,「一內心一意謀發展,容全心全意搞建設」先後展開了村安居工程建設,全面安置平峰自然村的下山移民;開展古建築的維修,使之新而不失本色;推進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為發展旅遊創造了條件。現在的古村到處充斥著忙綠的氣息,煥發出新的生機。一排排嶄新的民居整齊大方;一條條古樸的大街修葺一新;一座座新式的公園精緻典雅。從去年開始,岩頭村又圍繞「打造民國第一村」和創建「國家AAA級旅遊區」,積極謀劃,精心布置,做了大量的工作。2009年總投資超過500多萬元,著重修繕了村內瀕臨倒塌的古建築,建造了村口休閑廣場,硬化了村主幹道路,大大改善了村莊人居環境。今年村裡又計劃投資800多萬元,開工建設白象山禮佛亭、清漾橋、石泉棧道、岩溪湖、遊客中心、生態停車場、四星級公廁等十三大工程,還將對原東、西街進行保護性改造。另外,積極引進外來投資。
❾ 岩頭村的特色
岩頭村的正門是北門,稱「仁道門」。門里大街西側是金氏大宗祠,朝南。宗祠前為進士牌樓。進士牌樓,是楠溪江同類建築中氣派規模最大的一座。與大宗祠隔街相對的是清嘉慶十三年(1808)造的石質謝氏貞節牌坊。仁道門、大宗 祠、貞節坊和進士牌樓形成岩頭的禮制中心。
岩頭村東門叫「獻義門」,有一條街叫「橫街」,從獻義門向西橫過村子。橫街的西段還有兩條直街,靠西邊一條是浚水街;另一條則是中央街。這幾條街是岩頭村的大街,在它們之間有小巷,窄而且直,都指向附近的嶼山,被稱為「箭」。
從前,在進士街、中央街和浚水街之間,自南到北各有三進兩院的大宅7座。各座中軸間隔為48.3米,箭就是它們之間的夾道。各街之間相距55米,正好是大宅的總進深。全村住宅都朝東,這幾條街西側都是大門,東側都是後門,水渠則靠東側。金永朴主持建造的這一片大宅第,規劃嚴正,規模宏大,佔了全村一半以上的面積。
清同治元年(1862),因太平軍起義和宗族糾紛,被燒毀大量房屋,包括這21幢建築。現浚水街、中央街、桂花街、花前街可以見到其中9幢的建築遺跡。浚水街所見的6幢,其中線現在成了小巷,院落中的甬道仍較完整。浚水街下馬巷還有一塊柱頂石,鼓鏡的直徑有76厘米。
岩頭村以科學的水利設施和巧妙的村莊布局而聞名。水利工程始興於宋,竣工於明初。引溪水人村復出村,一路建有8個大小涵洞,2個節制閘、5個人工湖池,一水多用,灌溉、生活用水、發動水碓、觀賞。全村座西進東,背山面水。村內亭台樓閣、街巷民居、石橋牌樓,布局井然。橫街直巷,三進兩院大住宅,前後面街,左右臨巷,以利出入;繞以流泉,取水方便,麗水湖堤以來逐漸形成商業街,瀕湖一面建300米長廊,設美人靠,面湖建店鋪,古風猶存。湖有亭,古色古香;有石橋,特用48塊條石建造,寓明時本地屬永嘉縣第四十八都之意,造型別致。
此外,村落東緣的蓄水堤上,建有該村初具規模的商業街-麗水街、麗水街南側是著名的塔湖廟風景區、岩頭村中央街南端還有金永朴創建的水亭祠都各具看點。
❿ 干岩頭村的簡介
干岩頭村位於富家橋鎮西南部,地處湘南五嶺山脈南麓。村院一律坐南朝北依山傍水而建,南倚鋸齒嶺,東鷹嘴嶺、鳳鳥嶺,西青石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