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鵬地質公園博物館有哪些礦石
⑴ 大鵬半島的地質博物館的展廳有什麼什麼什麼什麼
有地質公園的古火山來和海岸源地貌科普知識為主要展示內容。有深圳地區的地質特點,融地形沙盤、投影屏幕、觸摸屏和燈光定位技術於一體的大鵬半島電子互動沙盤,讓觀眾通過親自操作,直觀認識大鵬半島地貌格局、景觀特點和著名景區分布。而地球探秘廳則以地球的形成、地球的結構和內外部地質作用以及地球的生物演化歷史為主要展示內容,全方位動態展示了宇宙的誕生以及銀河系、 太陽系、地球的演化過程。海蝕窗造型內的多媒體影片和DNA雙螺旋鏈詳細演示了海洋形成及生命起源於海洋的過程,澄江動物群化石標本、不同階段化石模型展示了遠古生命演變形式及古生物世界。
⑵ 大棚地質公園博物館有哪些參觀物品
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的地質特色是1.45億年—1.35億年前晚侏羅世到早白堊世多次火山噴發作用內形成的中生代容火山地質遺跡和2萬—1萬年前形成的典型海岸地貌景觀。根據地質環境、火山形成方式、岩石類型及與火山機構的關系等,地質公園內中生代火山岩相基本為陸相噴發。噴發方式劃分為爆發相、爆發—崩積相、爆發+溢流相、溢流相、侵出相(包括岩流自碎角礫岩相、爆發角礫岩相)、火山通道相、次火山岩相等7個火山岩相 。
園區內岩石類型多樣,包括流紋岩、凝灰岩、集塊岩等各種火山作用形成的岩石,是進行火山地質知識科普的天然課堂;沙灘、礫石灘、海蝕崖、海蝕柱、海底珊瑚礁等海岸地貌景觀種類齊全、發育完整,是中國典型的岬灣式海岸地貌。大鵬半島海岸共包括大小沙灘18處。
⑶ 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要門票嗎
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是不需要門票的。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是一所回「純公益,全免費」的國家答地質公園,在其管理范圍內無經營設施和經營性服務項目。
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有典型的古火山地層岩相剖面外,還有火山穹丘、火山錐、古火山口、火山柱(針)等古火山遺跡,以及石泡流紋岩、旋渦狀流紋岩等火山岩石,是我國東南沿海中生代火山活動演化階段重要的地質遺跡。
(3)大鵬地質公園博物館有哪些礦石擴展閱讀:
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的范圍內的海岸地貌類型齊全,海積地貌有沙灘、沙堤、瀉湖;海蝕地貌包括有海蝕崖、海蝕平台、海蝕洞、海蝕柱等。
此外,還有早侏羅紀以香港菊石為代表的古生物化石埋藏地、斷層和構造地貌、溪流峽谷、瀑布跌水、崩塌地質遺跡、海底珊瑚礁等景觀。園內植物資源豐富,約有植物1105種,常見植物和珍稀瀕危植物約153種,其中屬國家二級保護植物10種,國家三級保護植物6種。
⑷ 大鵬地質公園博物館由來資料
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是典型的古火山遺跡和海岸地貌景觀類型,是距今1.35億年晚侏羅紀回兩期火山噴發形答成的地質遺跡,不僅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而且是探索我省乃至中國沿海晚侏羅紀地質歷史演變發展的天然窗口和實驗室。
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是珠三角經濟發達地區惟一一家國家級地質類景區,位於深圳市東部大鵬半島中南部,西起迭福山,東至高山角,北始王母圩、南到怪岩,分為新大、鹿咀、高嶺三個地塊,地質遺跡保護面積56.3平方公里,分三期建設。目前開工的一期工程總概算2.22億元,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地質博物館、地質研究綜合樓、科教科研基地、鹿咀紅樹林濕地保護區、濱海景觀大道、登山道等16個建設項目。
與一般公園不同,國家地質公園是一個展示地質科學、普及地質知識的公園,地質博物館將在其中發揮重要的科教、科普的功能。位於新大地塊的地質博物館建築面積5410平方米,設計為兩層建築,將設陳列展示區、藏品庫房、多功能演示廳、遊客咨詢服務中心、資料室等。其造型設計靈感來源於大鵬半島的歷史起源,隱喻為古火山噴發所遺留下的幾個熔岩礁石,擱置於大鵬半島古火山地質公園中,意義切題並能巧妙融合於環境之中。
⑸ 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的介紹
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在珠三角的東南,位於深圳市東部大鵬半專島中南部,屬與深圳市區相距約50千米地理坐標為東經114°26′00′′~114°37′20′′,北緯22°27′00′′~22°36′20′′,總面積達150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達98%。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所在的大鵬半島,東臨大亞灣,與惠州接壤,西接大鵬灣,南瀕中國南海,距離香港平洲最短距離3.704千米。2005年9月,國土資源部正式批准成立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
⑹ 南澳大鵬半島地質公園博物館要門票嗎
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不需要門票,免費對市民開放。
地質公園開放時間內:每天6:00-16:00,容16:00後停止入園
地質公園博物館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9:30-16:30,16:00後停止入園,逢周一閉館(法定節假日和特殊情況除外)
⑺ 深圳大鵬地質公園有什麼
大鵬半島復國家地質公園內地制質遺跡類型豐富,具有「山海相依、水火共存」的奇特景觀資源,是古與今、山與海、火與水的完美結合,是體現深圳濱海城市、生態城市、旅遊城市、文明城市特徵的重要代表。它以古火山遺跡及海岸地貌為主,另有古生物化石、褶皺、斷層等地質構造。由火山噴發形成的火山地貌保存完好,是研究我國東南沿海晚侏羅紀火山活動演化的永久性文獻。大鵬半島的火山地質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地質遺跡,是深圳的萬噸金礦」。
⑻ 大鵬地質公園有什麼好玩的
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好玩的東西很多,你既可以在公園內觀賞到山水相依,水回火共融的奇特地質奇答觀,還能夠在地質公園博物館里看到很多珍貴的礦物,還能夠親自」探秘地球「,博物館的陳設和布局也很漂亮,總之就是有的玩了,不信的話你可以先到」地質公園之家「官網上查找相關信息,或者關於公園介紹的書籍等資料,以便對公園有更多的了解,呵呵,希望那個幫到你。
⑼ 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的主要景區
海石奇觀景觀區
海石奇觀景區位於國家地質公園南部,總面積約17.39平方千米,沿海山勢陡峻,山脊狹窄,基岩裸露,多懸崖峭壁,近鄰海濱,山坡陡然入海,是地質公園另一核心景區。景區內的海岸地貌是最為典型的里亞式海岸地貌類型,海岸類型多岬角、港灣,風光秀麗。景區內海岸地貌類型齊全,幾乎覆蓋了現今已知海蝕地貌的所有類型:海蝕崖、海蝕洞、海蝕平台、海蝕穴等侵蝕海岸地貌類型齊全,同時巨礫灘、礫灘、沙灘以及瀉湖沙壩等海積地貌也極具代表性。
步溪楊梅景區
步溪楊梅景區位於七娘山北部,總面積約10.74平方千米,以楊梅坑地質景觀點位主體,包含部分古火山地質遺跡和高嶺古村人文景觀。景區內的古火山地質景觀與穹丘行旅區共同構成完整的七娘山古火山遺跡。在楊梅坑口和響水坑集中展現了火山作用形成的石泡構造、熔岩球構造、揉皺狀流動構造的景點。
古生物化石景區
古生物化石景區位於南澳街道水頭沙社區,總面積約0.61平方千米。主要景觀資源為植物化石。這里是早侏羅世化石埋藏地,在灰黑色的泥質粉砂岩中保存了大量的蕨類化石,經中國科學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鑒定為本內蘇鐵目。本內蘇鐵木亦被稱為「中生代有花植物」,是已滅絕而在中生代分布很廣的一類植物。本次發現的深圳本內蘇鐵是賦存在早侏羅世金雞組,與其伴生的植物也比較豐富。在化石點的發現可以為廣東省中生代早侏羅世的植物化石組合面貌及其所反映的古環境、古氣候及古生態等科學問題提供有力的依據。
楓木斷層景區
楓木斷層景區位於楓木浪水庫外圍,總面積約0.73平方千米,主要包含楓木浪水庫、楓木浪斷裂帶及蛇引峽谷等景觀地質資源,該景區主要特色為地質斷裂景觀。由於楓木浪水庫為園區內最大水庫,是一級水源保護地,現予以保護,限制開發,禁止遊人入內。
鹿嘴觀潮景區
鹿嘴觀潮景區位於公園東南部,總面積約10.74平方千米,包括大雁頂古火山地質遺跡和鹿咀海岸地質景觀2個主景點,是古火山地質遺跡與海岸地質景觀共存的集中體現。
穹丘行旅區
穹丘行旅區位於七娘山西北部,總面積約10.46平方千米,包括三個主景區:七娘山主峰地質景觀點、七娘山溪地質景觀點和地質博物館。
博物館
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坐落在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穹丘行旅景區,是地質公園核心景觀之一。博物館根據國土資源部對國家地質公園建設要求籌建,建築面積5410平方米。
博物館共設置六個展廳:序廳、地球探秘展廳、大鵬半島展廳、礦物展廳、城市與地質環境展廳及臨時展廳。同時還設有3D科普影院、多功能報告廳和恐龍室外展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