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工程建設必須地質工作
⑴ 工程建設實踐中的地質工程
過去工程地質工作主要是研究工程地質條件的質量定性評價,也就是說評價建築地區地質條件好壞。在地質工程建設早期的時候,工程規模比較小,對工程地質條件要求不高,作一般的定性評價就夠了。現在的地質工程建築規模比以前大得多了,比如說邊坡工程,目前建成的礦山邊坡已經高達300~500m,而正在醞釀開挖700m的高邊坡,在工程建築中遇到的自然邊坡已達千米以上。工程建築地基要求是與建築物高度有關。壩基承受力的大小與壩高有關,目前修建的大壩高度已經高達300m。這么高的大壩坐落在地質體上,對壩基要求就不一般了。工業與民用建築物的規模也在發展,對地基承載力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如國內已有在土層上建築88層高層建築物,高達420.5m;國際上已有在岩層上建築120層高層建築物。在地下工程方面,目前地下工程中雙軌隧道的跨度是11m,洞高約10m。水利水電工程中地下廠房跨度達20~30m,邊牆高度達到50~60m,我國已經建成的二灘電站地下廠房尺寸為280.29m×55.5m×65.38m(長×寬×高)。正在計劃建築的地下工程的邊牆高度達到70m,埋深是500~600m;現在已經建成的秦嶺隧道最大埋深是1500m。在礦山的礦井設計方面問題就更嚴重,礦山的一些地下采場跨度常達80~140m,一個使用綜合採煤機的采場跨度是120~160m,趙各庄煤礦采深已經超過1200m。
表1-1 工程實踐中的地質工程類型簡表
上述這些工程實例說明,當前的地質工程規模大、條件復雜,要使地質工程建築安全、可靠,必須提高對地質體的認識水平,關鍵在於要掌握住地質環境、工程地質條件及工程地質力學條件。目前,地質工程類型非常繁多,詳見表1-1。
今天擺在我們面前的地質工程類型多、規模大、條件復雜,地質工程中出現的問題80%~90%是設計、施工與地質脫節以及地質工作成果不符合地質工程建築要求造成的。客觀地說,地質工作是一項探索性工作,完全搞清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地質環境、地質條件和工程地質力學性質在施工前不可能一次徹底搞清楚,但需搞清楚主要問題,這樣我們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數,再加上設計與地質緊密地相結合,按地質工程要求辦事,在施工過程中加強地質超前預報,工作中把握就大一些。因此,必須把地質工程提出來。此外,國際上愈來愈多的人也認識到這個問題,由於地質工程類型多,規模大,遇到的地質條件愈來愈復雜,必須進行專門地研究,才能提高地質工程建築水平。
⑵ 知識普及二:在地質災害易發區進行工程建設,需要做哪些工作
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進行工程建設(包括新建、改建、擴建項目),應當進行地質災害專危險性評估。建設單屬位在申請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時,應當向規劃部門提交國土資源部門出具的地質災害評估報告書面審查意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應當按照規定分級向國土資源部門備案。經評估或鑒定認為可能引發地質災害或者可能遭受地質災害危害的建設工程,建設單位應配套地質災害治理工程,並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配套的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未經驗收或者經驗收不合格的,主體工程不得投入生產或者使用。
⑶ 重大工程建設的工程地質研究
近幾十年來眾多的大型工程建設項目紛紛上馬興建。在水利水電工程地質研究方面,如1996年第30屆國際地質大會報道的希臘Evinos高壩及29.4km長的引水隧道、土耳其幼發拉底河梯級大壩工程、我國的長江三峽工程、黃河小浪底工程等。三峽工程的前期地質勘察研究工作已開展了40多年,主要集中在壩址(壩區)比較、區域穩定性和地震活動性,水庫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及庫岸穩定性,水庫移民遷建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問題,水庫誘發地震問題,壩址及建築物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問題,天然建築材料等6個方面。研究工作涉及地球科學中近10個學科。工程於1994年12月正式開工,1997年11月大江截流成功。在鐵道工程地質特別是深埋長隧道建設方面,據國內外數十個隧道工程實例統計,最長的達19.8km,最大的埋深達2480m。遇到的地質災害問題就有高地溫、高地應力、涌水突泥、地震震害、有害氣體等。採用了工程地質、水文地質、遙感地質、地球物理勘探、構造應力場分析等綜合勘探技術,為隧道建成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沿海港口建設方面,如為香港沿岸港口及機場的擴展開展了近海地質調查,取得了大量的地質信息,奠定了建立地質資料庫及編制基礎圖件的基礎,並成功地應用於填海造地、擋海牆、防洪堤、海底斜坡及管道等的設計和建設中。其它如直布羅陀海峽通道工程、法國阿爾卑斯高速公路、荷蘭海岸工程、加拿大達林頓核電站等在工程地質領域的實踐方面都代表了最新的國際水平。
以往重大工程的工程地質研究主要放在前期論證上,如對壩址的勘測、分析、工程地質條件的評價、預測等方面。工程建設過程中的問題是施工部門的事。現在幾乎所有的大型工程建設自始至終甚至建成以後都要求工程地質工作者的參與,從而大大的促進了施工工程地質的發展和工程地質研究領域的拓寬。實踐證明,施工階段可以加深、驗證前期對一些工程地質條件和問題的認識。同時,快速採集、分析施工階段所揭露的大量地質信息,可及時反饋修改設計,指導施工,這種信息化施工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⑷ 為什麼要進行工程地質勘察詳細勘察階段包括哪些內容
大型的工程項目往往要經過可行性論證和方案對比、優化才能動工修建。
工程程地質勘察是為查明影響工程建築物的地質因素而進行的地質調查研究工作。所需勘察的地質因素包括地質結構或地質構造:地貌、水文地質條件、土和岩石的物理力學性質,自然(物理)地質現象和天然建築材料等。這些通常稱為工程地質條件。查明工程地質條件後,需根據設計建築物的結構和運行特點,預測工程建築物與地質環境相互作用(即工程地質作用)的方式、特點和規模,並作出正確的評價,為確定保證建築物穩定與正常使用的防護措施提供依據。
一般包括兩大部分:文字和圖表。文字部分有工程概況,勘察目的、任務,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依據的規范標准,工程地質、水文條件,岩土特徵及參數,場地地震效應等,最後對地基作出一個綜合的評價,提承載力等。圖表部分包括平面圖,剖面圖,鑽孔柱狀圖,土工試驗成果表,物理力學指標統計表,分層土工試驗報告表等。
⑸ 什麼是工程地質問題
工程地質問題是指與人類工程活動有關的地質問題。它影響建築物修建的技術可能性、經濟合理性和安全可靠性。如建築物所處地質環境的區域構造穩定問題、地基岩體穩定問題、地下硐室圍岩穩定問題和邊坡岩體穩定問題、水庫滲漏問題、淤積問題、浸沒問題、邊岸再造及壩下游沖刷問題,以及與上述問題相聯系的建築場地的規劃、設計和施工條件等方面的問題。工程地質工作的基本任務在於對人類工程活動可能遇到或引起的各種工程地質問題作出預測和確切評價,從地質方面保證工程建設的技術可行性、經濟合理性和安全可靠性。
工程地質問題是指已有的工程地質條件在工程建築和運行期間會產生一些新的變化和發展,構成威脅影響工程建築安全的地質問題稱為工程地質問題。由於工程地質條件復雜多變,不同類型的工程對工程地質條件的要求又不盡相同,所以工程地質問題是多種多樣的。就土木工程而言,主要的工程地質問題包括:
(1) 地基穩定性問題:是工業與民用建築工程常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它包括強度和變形兩個方面。此外岩溶、土洞等不良地質作用和現象都會影響地基穩定。鐵路、公路等工程建築則會遇到路基穩定性問題。
(2) 斜坡穩定性問題:自然界的天然斜坡是經受長期地表地質作用達到相對協調平衡的產物,人類工程活動尤其是道路工程需開挖和填築人工邊坡(路塹、路堤、堤壩、基坑等),斜坡穩定對防止地質災害發生及保證地基穩定十分重要。斜坡地層岩性、地質構造特徵是影響其穩定性的物質基礎,風化作用、地應力、地震、地表水、和地下水等對斜坡軟弱結構面作用往往破環斜坡穩定,而地形地貌和氣候條件是影響其穩定的重要因素。
(3) 洞室圍岩穩定性問題:地下洞室被包圍於岩土體介質(圍岩)中,在洞室開挖和建設過程中破壞了地下岩體原始平衡條件,便會出現一系列不穩定現象,常遇到圍岩塌方、地下睡涌水等。一般在工程建設規劃和選址時要進行區域穩定性評價,研究地質體在地質歷史中受力狀況和變形過程,做好山體穩定性評價,研究岩體結構特性,預測岩體變形破壞規律,進行岩體穩定性評價以及考慮建築物和岩體結構的相互作用。這些都是防止工程失誤和事故,保證洞室圍岩穩定所必需的工作。
(4) 區域穩定性問題:地震、震陷和液化以及活斷層對工程穩定性的影響,自1976年唐山地震後越來越引起土木工程界的注意。對於大型水電工程、地下工程以及建築群密布的城市地區,區域穩定性問題應該是需要首先論證的問題。
⑹ 拭舉一例說明工程地質工作在工程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
就好比說,人民大會堂的一個角樓就是建立在地質斷裂帶上的。
所以幾十年來都需要內對附近的地質運動進容行觀測,並採取一定的加固保護措施。
如果沒有工程地質學以及相應努力,恐怕這座國家級的重要建築的命運就會比較曲折了。
⑺ 工程地質學在土木工程建設中有哪些作用
工程地質學復是20世紀才建立制和發展起來的一門地球科學。工程地質專業在工程建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工程地質工作的質量,對工程方案的決策和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至關重要。由於地質問題引起的工程事故時有發生,輕則修改設計延誤工期,嚴重時造成工程失事給人民生命財產帶來重大損失。近年來,工程地質勘察質量有下滑現象,工程地質分析不夠深入,有的甚至出現工程地質評價的結論性錯誤。工程地質對地球環境的保護要發揮重要作用。工程地質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
⑻ 工程建設的不同階段分別應進行哪些方面的地質工作
地勘類工作主要在工程開始前,要做詳細的地勘形成專業地勘報告,提交給甲方及施工設計院即可,之後就不需要二次甚至多次進行地勘了,除非第一次地勘有問題
⑼ 工程建設中為什麼要工程地質勘察
呵呵。。問這個有點意思,,地質勘察報告是設計院設計基礎的基礎資料,太專業的就不說了。。上網找找。。
⑽ 為什麼在進行工程設計之前必須進行工程地質勘察
工程勘察的目的是為了查明場地或地區的工程地質條件和不良的地質問題,為設計提供地內質資料。假如不知道容地層的埋深和地基土的承載力,那設計怎麼去做基礎設計呀?還有,場地或其附近存在不良地質作用和地質災害時,如岩溶、滑坡、泥石流、地震區、地下采空區等,這些場地條件復雜多變,如不查明將對工程安全和環境保護的威脅很大。所以,在工程設計之前必須要對擬建場地進行工程地質勘察,「先勘察,後設計、再施工」,是工程建設必須遵守的程序,也是國家一再強調的十分重要的基本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