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礦山地質環境應從哪些方面進行評價

礦山地質環境應從哪些方面進行評價

發布時間: 2021-02-24 11:02:10

❶ 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分類有哪些

高清在線電影FDL。礦山地質環境現狀評估圖H.2.1圖面主要反映評價區的地質環境條件、存在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等。內容包括:a)地理要素:包括主要地形等高線、控制點;地表水系、水庫、湖泊的分布;重要城鎮、村莊、工礦企業;干線公路、鐵路、重要管線;人文景觀、地質遺跡、供水水源地、岩溶泉域等各類保護區。b)地質環境條件要素:包括礦區地貌分區、地層岩性(產狀)、主要地質構造、水文地質要素(如井、泉分布)等。c)礦區范圍與工程布局:露采境界、礦區范圍、采區布置、地下開采主要巷道的布置等。d)主要礦山地質環境問題:采空區、地面塌陷、地裂縫、崩塌、滑坡、含水層破壞、地形地貌景觀破壞、土地資源破壞等的分布、規模;采礦固體廢棄物堆放位置與規模;已治理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類型及范圍等。f)現狀評估結果:用普染色表示礦山地質環境影響程度分級,參見附錄K3。當單要素評估結果有重疊時,採取就高不就低原則編圖。若圖面信息量大,可另附單要素評估圖。H.2.2平面圖上應附綜合地層柱狀圖、綜合地質剖面圖等鑲圖;可根據需要附專門性鑲圖,如礦體底板等值線圖、降水等值線圖、全新世活動斷裂與地震震中分布圖、評估區周圍礦山分布圖、地下水等水位線圖等。H.2.3可用鑲表說明礦山地質環境問題類型、編號、地理位置、分布范圍與規模、影響程度、形成時間、防治情況等。H.2.4常用圖例參照附錄K,其他圖例參照GB958。H.3礦山地質環境影響預測評估圖H.3.1圖面主要反映采礦活動對評估區地質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內容包括:a)地理要素:包括主要地形等高線、控制點;地表水系、水庫、湖泊的分布;重要城鎮、村莊、工礦企業;干線公路、鐵路、重要管線;人文景觀、地質遺跡、供水水源地、岩溶泉域等各類保護區。b)預測評估:用普染色表示礦山地質環境影響程度分級,參見附錄K3。當單要素評估結果有重疊時,採取就高不就低原則編圖。若圖面信息量大,可另附單要素評估圖。H.3.2對重點區域(由采礦引發地質環境問題突出的區域)可以在圖面上插入鑲圖進一步說明,如完整的泥石流溝、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地下水疏干范圍等。鑲圖比例尺視具體情況而定。H.3.3可用鑲表對礦山地質環境影響預測評估結果加以說明,如潛在礦山地質環境問題類型、編號、地理位置、分布范圍與規模、影響程度、防治難度分級等。H.3.4常用圖例參附錄K,其他圖例參照GB958。H.4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部署圖H.4.1圖面主要反映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責任范圍分區、工作部署等。內容包括:a)地理要素:包括主要地形等高線、控制點;地表水系、水庫、湖泊的分布;重要城鎮、村莊、工礦企業;干線公路、鐵路、重要管線;人文景觀、地質遺跡、供水水源地、岩溶泉域等各類保護區。b)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分區:用普染色表示不同的防治區域。c)工程部署:主要防治、監測工作的布置、措施與手段等。H.4.2鑲圖:可根據需要對防治區內的主要工程部署、防治工程措施與手段等插入放大比例尺的專門性鑲圖。H.4.3鑲表:用鑲表對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分區加以說明,包括分區名稱、編號、分布、面積;主要礦山地質環境問題類型和影響程度、防治措施、手段、進度安排。H.4.4常用圖例參照附錄K,其他圖例參照GB958。以上是規范裡面原文,但是現實編寫過程中可以根據不同的礦山情況有所調整

❷ 礦山地質環境調查

中國目前主要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及危害的種類:一是地面(沉)塌陷、邊坡失穩等地面變形問題嚴重。中國大部分礦產採用井下開采。采空區地面塌陷是形成礦山環境的主要問題。煤炭采空區地面塌陷最為嚴重。二是礦山土地植被破壞問題突出。礦業活動對土地(植被)的影響和破壞難以避免,隨著開發工作的進展,必須及時進行恢復、治理。三是地下水系及含水層的破壞。一些地下水均衡系統以及含水層結構因礦產資源的開采活動受到破壞,導致區域性地下水位下降。某些地區地下水下降數十米甚至上百米,形成大面積疏干漏斗,造成泉水乾枯、水資源枯竭以及污水入滲等,破壞了礦區的生態平衡。四是地下水的污染。礦產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加劇礦區及周邊工農業生產用水和人畜用水短缺;而尾礦、固體廢棄物的堆放,不僅佔用了大量土地,損壞地表,而且造成地下水環境的嚴重污染。

據全國礦山地質環境調查數據初步統計,截至 2008 年底,全國礦山共引發地質災害超過 1.7 萬處,造成死亡約 4300 人,直接經濟損失 230 億元。其中因地下開采引發地面塌陷 4500 多處、地裂縫 3000 多處;采空、開挖、不合理堆渣誘發滑坡 1200 多處;廢渣堆放處置不當引發泥石流 680 多處;開山炸石、礦山修路、建房形成了大量峭壁懸崖,誘發崩塌 1000 多處。佔用破壞土地面積約 330 萬公頃,其中地面塌陷面積 45 萬公頃。全國礦山固體廢棄物年產出量約為 16.7 億噸,累計積存量達 353.3 億噸。全國礦山廢水產出量約 60.9 億立方米,2008 年排放量 48.9 億立方米。

中國礦產資源開發對礦區地質環境影響嚴重的區域有88個,面積約5.3萬平方千米;影響較嚴重的區域有 317 個,面積約 38.4 萬平方千米;影響輕微的區域 610 個,面積約 138.1 萬平方千米。

礦產資源開發對周邊地質環境造成一定程度影響的礦業城市共有 231 個,其中影響嚴重的礦業城市 30 個,影響較嚴重的礦業城市 101 個,影響輕微的礦業城市 100 個。

全國 86 個礦產資源集中開采區礦山地質環境發展趨勢預測結果為:礦山地質環境影響加重區共有 13 個,區域面積約 14 萬平方千米,區內礦山面積 89 萬公頃;發展趨勢平穩區66個,區域面積約72.2萬平方千米,區內礦山面積約189萬公頃;減緩區7個,區域面積約 15 萬平方千米,區內礦山面積約 17 萬公頃。

2006 年以來,國土資源部在國土資源大調查中部署開展了礦產資源多目標遙感調查工作,利用遙感技術(RS)對全國 85 個重點礦區的 32137 個礦山開展動態調查監測,並應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等先進技術,對重點礦區礦山地質環境狀況進行調查評價。

❸ 礦山地質環境

3.2.1.1 礦山地質環境(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礦山地質環境是指曾經開采、正在開采或准備開採的礦山及其鄰近地區的岩石圈表層與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組分之間不斷進行物質交換和能量流動的一個相對獨立的環境系統。這個系統以岩石圈為依託,以礦產資源開發為主導,不斷改變著地球表面岩石圈自然環境平衡中的地質環境。

在礦山建設與采選過程中,礦業開發的人為作用對礦山地質環境施加的直接和間接的作用力總稱,亦稱礦山地質作用,是影響礦山地質環境的重要因素。一旦礦山地質作用超過地質環境的質量和容量時,就會對礦山地質環境產生不利影響,嚴重者,甚至會引發嚴重的地質災害和水土環境污染事件。

3.2.1.2 礦山地質環境質量

礦山地質環境是由地質環境質量和地質環境容量構成的。良好的礦山地質環境質量有利於礦產開發活動;反之,則不利於礦業開發,為了避免不良地質環境對礦產資源開發產生的負面影響,就必須事先採取有針對性的防治措施。如在山地地區,自然因素極易引發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因而,礦山建設及生產過程中就必須加強對原生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同時,採取有關措施,避免加劇、誘發上述災害的發生與發展。可見,不良的地質環境質量會影響礦山正常生產,從而加大礦業開發成本。

3.2.1.3 礦山地質環境容量

礦山地質環境容量是指礦業活動中安全開發強度、礦區承納「三廢」的能力,以及礦區地應力和地質結構狀態自然平衡的最大值。因此,地質環境容量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價:

(1)如果礦產資源開發導致地質環境質量開始發生變異,甚至危及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則此時的開發強度或開發量臨界值即為礦山地質環境容量。

(2)礦山地質環境具有「自凈」功能,土壤、岩石、水、氣體和生物體等對有害物質有吸附、遷移和轉化功能,從而消減其危害性。「自凈」能力有一定限度,即環境對各種有害廢棄物的容納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這個閾值就會導致礦山地質環境的組成物質發生變異,從而導致環境污染,對人居生態環境安全構成危害。

(3)在礦產開發過程中,人施加給礦山地質環境的直接或間接作用,從總體上破壞了地應力的自然平衡,致使礦山地質結構與狀態發生變化。一旦地應力失衡,就會導致礦山地質結構與狀態的改變,當其超過臨界值時,就會發生地質災害,這個臨界值就是地應力和礦山地質結構與狀態的地質環境容量。如地下開采活動超過結構與狀態環境容量,將引起地面塌陷、山體失穩、山體開裂,形成諸如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因此,開發礦產資源時,應結合礦床地質結構、岩體應力狀態,研究確定地應力和地質結構狀態變化的臨界值,盡可能控制人為地質作用對礦山地質環境的影響不超過其礦山地質環境容量,從而保護礦區的地質環境。因此,礦山地質環境容量是礦山地質環境系統中所具有的一種性質,或者說它也是一種資源,利用其自然「凈化」能力和不超過臨界值的應力變化,排放限量的污染物和改變有限的地應力場,不會造成環境污染和地質災害。

❹ 礦山地質環境質量評價分類

礦山地質環境質量評價依照評價的對象或內容不同,可以分為礦山地質環境質量評價、礦山地質環境容量評價和礦山環境地質問題評價等。礦山地質環境質量評價依據「無問題無災害」即「優良」的基本原則,即以礦山環境地質問題嚴重程度等級來反映礦山地質環境質量優劣等級,用一個中性詞「質量」表述礦山環境地質問題輕重程度,即問題越多越嚴重,礦山地質環境質量愈差;反之,則好。

按照礦山地質環境質量評價的時間段分為回顧性評價、現狀評價及預測評價三種類型。根據歷史資料進行礦山環境地質問題的回顧性評價,即礦山環境地質問題歷史評價,這種回顧性評價是建立在有歷史資料積累的基礎上完成的,通常只能在具有歷史資料的大、中型礦山進行,其評價結果能反映礦區環境地質問題的發展變化過程;礦山地質環境現狀評價是對目前礦山地質環境質量現狀的評價,是根據調查期間調查收集的資料進行的,這種評價可闡明礦區環境地質問題的現狀,是政府最為關心的問題,可為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提供依據,是礦山地質環境質量評價的最主要形式。礦山地質環境質量預測評價通常在礦山建設前或根據現有礦山環境地質問題現狀,依據其地質環境條件、開發方式、開發強度等預測其將來可能產生的環境地質問題的種類、規模及危害程度等,是對未來地質環境的影響評價,其目的在於通過預測評價,為預防礦山環境地質問題選擇經濟上合理、技術上可行的防治方案,減少其不利影響。

根據評價的對象多少、內容復雜程度,礦山地質環境質量評價分為單問題評價和多問題綜合評價等。

❺ 礦山地質環境評要什麼樣的資質

根據《國務院關於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通知》(國發[2005]28號)、《山 東省人民政府關於貫徹國發[2005]28號文件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通知》(魯政發[2005]144號)精神,按照《萊蕪市人民政府關於全面開展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通知》(萊政發[2005]57號)(以下簡稱《57號文》)有關部署要求,結合我市 工作實際,特製定本實施方案。
一、 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
為統領,以《山東省地質環境 保護條例》為依據,從構建和諧社會和建設生態省的要求出發,堅持以人為本、統籌規劃,以解決環境問題、改善環境質量為基本出發點,以城市規劃區及其周邊、鐵路和重要公路沿 線兩側可視范圍內已毀山體恢復治理工作為重點, 遵循「誰破壞,誰治理」、「誰治理,誰受益」和「邊開發,邊恢復」的原則,穩步推進礦山企業開展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作,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
二、礦山地質環境現狀
我市礦產資源開發歷史久遠,計劃經濟時期,由於重開發、輕保護的思想影響,部分礦產資 源被掠奪式開采,礦山生態環境破壞嚴重。近年來,隨著我市經濟建設快速發展,對水泥、石材等各種建築材料需求量大增,建材礦山數量迅速增多,點多、面廣,遍及城鄉各地,由 此導致的植被、景觀破壞、水土流失等生態環境問題十分突出。露天開采和工程施工建設,遺留了大量的採石坑、凌空面、不穩定邊坡和廢石(土)堆,嚴重破壞了地質地貌景觀,惡化了自然生態環境,尤其是在「三區兩線」(城市規劃區、地質地貌景觀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和鐵路、重要的公路沿線)范圍內,礦山開發遺留的高陡邊坡、廢石(土)堆成為滑坡、泥石流 地質災害的隱患,對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經調查,全市礦山采空面 積約為3480公頃,嚴重塌陷區面積達700餘公頃,礦山尾礦(砂)壩、固體廢棄物等佔地面 積43.2公頃,城市周邊及主要交通沿線兩側已毀山體有26處(附件1),山體損毀面積30多 萬平方米,恢復治理工作非常繁重。
三、范圍和重點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的范圍包括「三區兩線」可視范圍內已遭破壞山體和所有的生產礦山企業。具體為:萊城、鋼城城區及周邊;博萊高速、萊新高速、泰萊高速、濟萊青高速,萊明路( S242)、博萊路(S803)、萊馬路(S329)、泰萊路(S330)、09公路(S244)、仲臨路( S327)以及辛大、磁萊鐵路可視范圍內的已毀山體。

❻  礦山地質環境質量綜合評價實例

根據前面的評價方法,結合湖南省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狀況,將礦產資源開發誘發的礦區資源毀損、地質災害和環境污染等礦山環境地質問題的3個主要類型(要素)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評價礦業開發對地質環境的負面影響。依據礦山地質環境質量量化指標類型不同,通過引用、適當調整、選擇基準值、確定等級、不同量綱指標的無量綱化等方法思路,建立包含幾乎所有礦山的環境地質問題的指標量化評價模型。下面分別針對不同評價方法的適用范圍進行實例分析:

一、單個礦山的礦山地質環境質量綜合評價

下面以平江萬古金礦的質量評價為例,對整個評價過程進行解析。

(一)確定待評價的礦山

平江縣萬古金礦位於平江縣三陽鄉萬古村境內,北距平江縣城約8km,地理坐標為:東經113°34′06″~113°35′09″,北緯28°37′41″~28°38′16″。礦區內有縣級公路通過,由礦區往北約4km與106國道相連,至平江縣城約12km,交通比較方便(圖5-3)。

圖5-3 萬古金礦交通位置圖

礦區位於汨羅江中游南側,屬剝蝕構造丘陵谷地地貌,區內總體西高東低、北高南低,最高海拔標高為185.5m,最低海拔標高為99.5m,相對高差為86m。礦山位於丘崗區內,丘崗以北西西—南東東方向延伸為主,坡度為10°~30°,沖溝比較發育,縱坡降一般為8°~10°,沖溝方向一般為南東或向南。谷地位於礦山南邊清水河段,河岸兩側為一級階地,高出河床約2m左右。丘崗為冷家溪群坪源組板岩、砂質板岩分布區,森林茂密,植被覆蓋率高。

區內屬大陸性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溫暖多雨,四季分明。礦山區內無大的地表水體,僅南邊有1條清水河(雨季最大流量為6m3/s,枯季流量為32.5L/s,平水期流量為150L/s),清水河流入礦山東面(水平距離約700m)的江東水庫,江東水庫庫容量約243萬m3。礦山西側約1100m處有白荊水庫,庫容量約28萬m3,位於清水河上游。水庫及清水河均為農田灌溉主要水源,也是村民生活用水水源之一。飲水主要為板岩中風化裂隙潛水。

(二)礦山地質環境條件

1)萬古金礦礦山屬剝蝕丘陵谷地地貌,礦山位於丘崗處,丘崗大體呈北西南東延伸,最高海拔185.5m,最低海拔99.5m;最大相對高差約86m,一般高差20~40m,山坡坡度一般為10°~30°,地形條件簡單;

2)區內地表水不發育,南邊區外有清水河流過,屬常年性水流,一般水量較小,對礦床充水有較小影響;

3)區內地層以淺變質砂質板岩、板岩為主,礦脈圍岩淺部風化裂隙發育,地質構造以北西向斷裂構造破碎帶為主,構造破碎帶及風化裂隙帶對礦床充水有一定影響;

4)區內民采老窿較多,開采淺,規模小,無重復采動,區內采空塌陷現象不嚴重,礦體頂、底板工程地質條件中等;

5)由於民采,開采淺,規模小,區內廢石尾砂堆集高度小,渣堆較穩定,神沖及剪刀沖有尾砂庫污水污染;

6)由於礦山淺部民采,誘發小型崩塌體2個。

綜上所述,礦山地質環境條件屬中等復雜類型。

(三)各參數的賦值

採用要素指標加權分值綜合評價法對平江萬古金礦的礦山地質環境質量進行評價。按照前面描述的,仍選取資源毀損、地質災害和環境污染三要素和土地壓占與破壞、水資源破壞、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固體廢棄物、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八項指標進行評價。根據萬古金礦的礦山地質環境實際情況,可對其進行如下賦值(表5-11)。

表5-11 平江萬古金礦賦值情況表

根據前面關於要素指標加權分值綜合評價方法,在求出各評價指標和要素的綜合權之後,利用公式(5-3)和(5-4)即可分層次計算出各礦評價要素指標加權分值,分值從小到大排序,分值越大說明其地質環境質量越差。再由表5-2所示指標加權評定分值劃分地質環境質量等級的標准,即可定出礦山在用不同權值情況下指標加權平均分值的等級(表5-12)。

表5-12 平江萬古金礦山地質環境質量指標加權綜合評定結果

(四)模型應用

首先根據本礦山的實際情況,確定出3個要素中7項指標的評定等級(分值)Fi;然後根據前述公式(5-1、5-2、5-3、5-4、5-5)計算出Wsj、Wzj、W0j值;再求出指標加權分值、要素分值、要素加權分值Fj;最後由平均分值可以得出該礦地質環境質量等級。

在表5-12中,由綜合評定結果可知:該礦地質環境質量指標加權評定平均分值為0.422,查表5-2可得,該礦的地質環境質量屬於較好(Ⅰ級)。

二、多個礦山的礦山地質環境質量綜合評價

下面以一個區域內任意六個礦的質量評價為例,對整個評價過程進行解析。

在對某一地區內的多個礦山地質環境質量進行評價時,

得出評價指標熵Hj及其熵權Wj之後,當知道被評價對象某指標取值rij(i=1,2,…,m)佔全部被評價對象某指標取值之和

的比重時,則可視為該指標某一可能結果對應的概率值(5-6式):

湖南省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研究

評價對象指標熵熵權加權綜合評價值Aj可按5-7式計算:

湖南省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研究

用上述方法求出指標熵加權綜合評價值Aj及其倍比αi後即可對各被評價對象做出定量評價排序和分析。

使用熵熵權加權綜合評價法對某地區的六個礦山地質環境質量進行綜合評價,可以得到如下結果(表5-13)。

三、不同區域的礦山地質環境質量評價對比

下面以不同區域內任意六個礦的質量評價為例,對不同區域的礦山地質環境質量進行對比分析。

(一)選取評價對象

首先根據對礦山環境地質問題的實地調研資料和數據,選取要進行評價的對象;然後,以前述礦區地質環境質量評價體系和指標等級確定方法,確定各礦山地質環境質量評價指標的等級和相應的分值;在此基礎上,對所選取的礦山地質環境質量進行比較。

(二)灰局勢評價的具體步驟

1.步驟一:確定事件、對象、局勢、指標

1)事件:評價礦山地質環境質量為事件a。

2)對象:指評價礦區不同礦山。「對象1」(記為b1),評價一礦;「對象2」(記為b2),評價二礦;「對象3」(記為b3),評價三礦;「對象4」(記為b4),評價四礦;「對象5」(記為b5),評價五礦;「對象6」(記為b6),評價六礦。

3)局勢:si=(a,bi)=(評價礦山地質環境質量,評價i礦)。s1=(a,b1)=(評價礦山地質環境質量,評價一礦)。s2=(a,b2)=(評價礦山地質環境質量,評價二礦)。s3=(a,b3)=(評價礦山地質環境質量,評價三礦)。s4=(a,b4)=(評價礦山地質環境質量,評價四礦)。s5=(a,b5)=(評價礦山地質環境質量,評價五礦)。s6=(a,b6)=(評價礦山地質環境質量,評價六礦)。

表5-13 六個礦山評價指標熵熵權加權綜合評價礦山地質環境質量等級

續表

註:①k=1/lnn=1/ln6=0.558;②標准化分值

,所要標准化的某礦某評價指標等級分值);③熵權加權綜合評價值最低的是三礦(0.034),設為1.00,其餘礦的熵權加權綜合評價值與0.034之比值為倍比ai

4)指標:指標1,土地壓占與破壞;指標2,水資源破壞;指標3,崩塌滑坡泥石流;指標4,地面塌陷地裂縫;指標5,固體廢棄物;指標6,水污染;指標7,土壤污染。

2.步驟二:給出礦山地質環境質量的指標樣本

上述7個評價指標分別用x1、x2、x3、x4、x5、x6、x7表示(表5-14)。

表5-14 礦山地質環境質量灰局勢評價指標分值表

3.步驟三:確定指標極性作效果測度變換(數值計算以指標1為例)

指標1,土地壓占與破壞分值為極大值指標,即數值大者地質環境質量差,為我們擬優先防治對象。

1)上限效果測度算式:

湖南省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研究

2)各礦指標1質量分值標本:

湖南省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研究

3)

湖南省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研究

4)各礦指標1質量測度計算:

湖南省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研究

湖南省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研究

同理,我們得出各礦指標2、指標3、指標4、指標5、指標6、指標7、指標8的質量測度值:

湖南省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研究

由以上算式可得出指標2~8的質量測度計算值(表5-15)。

表5-15 礦山地質環境質量灰局勢評價指標質量測度計算表

4.步驟四:建立統一測度空間

計算各礦礦山地質環境質量si的統一測度。以i=1,si=(a,b1)為例。

(1)效果測度

湖南省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研究

(2)統一測度

湖南省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研究

同理,可得i=2,3,…,6的統一測度

(表5-15)。

5.步驟五:找出地質環境質量差和較差的礦山

1)礦山地質環境質量統一測度空間r:

湖南省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研究

2)礦山地質環境質量由好到差排序:

R中的統一測度

值越大的礦山地質環境質量越差,各礦山的地質環境質量由好到差的排序如下(表5-2):

五礦~二礦、三礦、四礦~六礦~一礦。

(三)不同分區之間礦山地質環境質量評價對比

由上所述方法可知:對不同分區之間的礦山地質環境進行質量評價時,只要計算出分區內所選取樣本(要求:數量相同、礦產類型相同、所選礦山具有代表性)的礦山地質環境質量統一測度空間r,如A區的6個煤礦山:

湖南省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研究

則統一測度值之和為0.781+0.688+0.688+0.688+0.656+0.719=4.22。

同理,如果求得B區的6個煤礦山的統一測度值之和為:

0.923+0.803+0.798+0.786+0.722+0.733=4.765。

由4.765大於4.22可以得到結論:

A區煤礦山地質環境質量較好;B區煤礦山地質環境質量較差。

即:統一測度值之和越大的分區,其礦山地質環境質量越差。

從上述礦山地質環境質量灰局勢評價過程可見,灰局勢評價並沒有引入「權值」,因為「權值」的確定是比較煩瑣的;並且,一般常見的主觀賦權法所得到的權值還會出現因人而異的不同,而權值又會使指標加權評價法所得到的結果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因此,當只要比較不同區域的礦山地質環境質量相對「好」與「差」時,可以直接應用灰局勢評價方法,可以避免因人而異的不確定性,從而得出礦山地質環境質量由「好」到「差」的相對客觀排序。

❼ 礦山地質環境歷史及現狀評價

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會不斷產生這類或那類礦山環境地質問題,有的突發性地版質災害時過境遷,危害已不復權存在,對現今礦山地質環境質量影響不大,但它是礦山地質環境發展趨勢預測的依據之一。而緩變性環境地質問題持續存在,危害累積,對現今人居生態環境和礦山生產安全危害較大,是政府和公眾關注的重點,也是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的重點。

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評價的目的,重點在於查明現狀及潛在的環境地質問題及其危害程度,必須設定時間段,劃分礦山環境地質問題歷史、現狀和發展趨勢,對於評價結果十分重要。為此,研究時設定2001年以前礦山發生的突發性地質災害為歷史環境地質問題;2001~2002年調查過程中所能觀察到的稱為礦山環境地質問題現狀;2003年以後發生的礦山環境地質問題稱為礦山潛在環境地質問題。

礦山地質環境歷史及現狀評價是以礦山或礦區作為評價對象的,依次對礦山或礦區開發產生的環境地質問題的所有方面進行評價,每一個礦山或礦區不同的環境地質問題可分為差(極嚴重)、較差(嚴重)、較好(中等)、好(輕度)四級。表4-23 只列出了部分評價結果。

❽ 礦山環境地質

礦山環境地質(mine environmental geology)是以礦山地質環境為主要研究對象的新興交叉學科(圖3-1)。主要研究內容是運用環境地質學的有關理論、方法,研究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自然地質作用和人為地質作用與地質環境之間的相互影響與制約關系,以及由此產生、引發和加劇的礦山環境地質問題,旨在合理開發利用礦產資源的同時,採取積極措施,保護、減輕和減少礦業活動對地質環境的負面影響,促進礦業可持續發展。

圖3-1 地質作用與地質環境和礦山環境地質問題關系圖

礦山環境地質研究的主要對象是人類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局部地質環境,即礦業活動場所及周邊地質環境。礦山地質環境隨礦業活動的時間、強度而變化,是一個復雜的、動態的變化系統。良好的地質環境有利於礦業的正常生產,脆弱的或惡化的地質環境必將影響和制約礦山的正常生產。因此,礦山環境地質(學)研究內容應包括兩個方面:

(1)研究礦山原生地質環境質量和容量,預測評價原生地質環境對礦山建設、開採的負面影響,指導礦山建設選址布局,盡量不花或少花代價來避開具有明顯地質災害的隱患點,保證礦業正常生產。

(2)研究礦產資源開發活動過程及礦山閉坑後對地質環境的負面影響,研究礦山環境地質問題的形成條件、誘發因素、形成機制,開展礦山地質環境質量或環境地質問題評價,預測礦區環境地質問題的危害程度,控制、預防礦山環境地質問題的發生與發展,保護礦區地質環境,減輕礦業環境地質問題的危害程度,促進礦業的可持續發展。

❾ 礦山地質環境質量綜合評價

4.6.2.1 要素指標加權分值綜合評價

在求出各礦井各評價指標和要素的綜合權之後,利用公式(4-5)和(4-6)即可分層次計算出各礦評價要素指標加權分值,分值從小到大排序,分值越大說明其地質環境質量越差。再由表4-1所示指標加權評定分值劃分地質環境質量等級的標准,即可定出各礦山在用不同權值情況下指標加權平均分值的等級(表4-19)。

4.6.2.2 模糊數學多層次綜合評判

4.6.2.2.1 初級評判

以六個礦山為例,以資源毀損、地質災害和環境污染三個要素的各個指標的評定等級構建各要素對評價等級的隸屬度矩陣R1、R2、R3

中國西北地區礦山環境地質問題調查與評價

中國西北地區礦山環境地質問題調查與評價

已知各要素指標權值以主觀權值為例,模糊子集A1、A2、A3為:

=(W′1,W′2,W′3)=(0.450,0.200,0.350)

=(W′1,W′2,W′3,W′4,W′5)=(0.080,0.467,0.145,0.263,0.045)

=(W′1,W′2)=(0.67,0.33)

用模糊數學矩陣復合運算,得每一要素初級評判結果:

中國西北地區礦山環境地質問題調查與評價

其中bij=min[1,

Wirij](i=1,2,3,4)

代入數據:

b11=min[1,0.450×0+0.200×0+0.350×0]=0

b12=min[1,0.450×1+0.200×0+0.350×0]=0.450

b13=min[1,0.450×0+0.200×1+0.350×1]=0.550

b14=min[1,0.450×0+0.200×0+0.350×0]=0

則B1=(b11,b12,b13,b14)=(0,0.450,0.550,0)

同樣可求出B2=(b21,b22,b23,b24)=(0.145,0.467,0,0.388)

B3=(b31,b32,b33,b34)=(0,0.670,0.330,0)

4.6.2.2.2 二級評判

以三要素初級評判結果構建礦山環境地質問題對評價等級的隸屬度矩陣:

中國西北地區礦山環境地質問題調查與評價

已知三要素權值模糊子集

=(W01,W02,W03)=(0.450,0.300,0.250)

用模糊數學矩陣復合運算得礦山環境地質問題嚴重程度二級評判結果:

中國西北地區礦山環境地質問題調查與評價

表4-19 各礦地質環境質量指標加權(不同類型權值)綜合評定結果

根據最大隸屬度等級為模糊數學評定等級原則,可知maxfi=f2=0.510,對應得等級為「較好」等,即這六個礦山地質環境質量模糊數學二級評判等級(用主觀權值)為「較好」,其對「較好」等級的隸屬度為0.510,對「較差」等級的隸屬度為0.330,對「差」等級的隸屬度為0.116,對「好」等級的隸屬度為0.044。可用同樣方法求出該礦區六個礦山地質環境質量在不同種類權值下的模糊綜合評定等級(表4-20)。

表4-20 用不同種類權值對礦山地質環境質量模糊綜合評判結果

4.6.2.3 礦山地質環境質量灰局勢評價

評價礦山地質環境質量分五步進行:第一步,確定事件、對象、局勢、指標;第二步,給出局勢樣本;第三步,確定指標極性,作效果測度變換;第四步,建立統一測度空間;第五步,找出地質環境質量差和較差的礦山。

——步驟一:確定事件、對象、局勢、指標

①事件:評價礦山地質環境質量為事件a。

②對象:指評價礦區不同礦山。「對象1」(記為b1),評價一礦;「對象2」(記為b2),評價二礦;「對象3」(記為b3),評價三礦;「對象4」(記為b·92·象5」(記為b5),評價五礦;「對象6」(記為b6),評價六礦。

③局勢:Si=(a,bi)=(評價礦山地質環境質量,評價i礦)。S1=(a,b1)=(評價礦山地質環境質量,評價一礦);S2=(a,b2)=(評價礦山地質環境質量,評價二礦);S3=(a,b3)=(評價礦山地質環境質量,評價三礦);S4=(a,b4)=(評價礦山地質環境質量,評價四礦);S5=(a,b5)=(評價礦山地質環境質量,評價五礦);S6=(a,b6)=(評價礦山地質環境質量,評價六礦)。

④指標:指標1,礦產資源破壞與浪費;指標2,土地壓占與破壞;指標3,水資源破壞;指標4,崩塌滑坡泥石流;指標5,地面塌陷地裂縫;指標6,水土流失;指標7,土地沙化;指標8,尾礦庫潰壩;指標9,水污染;指標10,土壤污染。

——步驟二:給出礦山地質環境質量的指標樣本

上述10個指標的評價等級分別用X1、X2、X3、X4、X5、X6、X7、X8、X9、X10表示(表4-21)。

——步驟三:確定指標極性作效果測度變換(數值計算以指標1為例)

指標1,礦產資源破壞與浪費分值為極大值指標,即數值大者地質環境質量差,為我們擬優先防治對象。

(1)上限效果測度算式:

中國西北地區礦山環境地質問題調查與評價

(2)各礦指標1質量分值樣本:

=0.7分,

=0.3分,

=0.9分,

=0.3分,

=0.7分,

=0.5分

(3)max

max u1i=max(0.7,0.3,0.9,0.3,0.7,0.5)=0.9

(4)各礦指標1質量測度計算:

中國西北地區礦山環境地質問題調查與評價

同理,我們得出各礦指標2、指標3、指標4、指標5、指標6、指標7、指標8、指標9、指標10的質量測度值:

中國西北地區礦山環境地質問題調查與評價

中國西北地區礦山環境地質問題調查與評價

由以上算式可得出指標2~10的質量測度計算值。

——步驟四:建立統一測度空間

計算各礦礦山地質環境質量Si的統一測度。以i=1,S1=(a,b1)為例。

(1)效果測度:

=0.778,

=0.333,

=1.000,

=0.333,

=0.600,

=0.778,

=1.000,

=0.333,

=0.333,

=0.333。

(2)統一測度:

中國西北地區礦山環境地質問題調查與評價

同理,可得i=2,3,…,6的統一測度

(表421)。

——步驟五:找出地質環境質量差和較差的礦山

(1)礦山地質環境質量統一測度空間r:

r=[

]=[0.649,0.734,0.610,0.771,0.587,0.800]

(2)礦山地質環境質量由好到差排序:

r中的統一測度

值越大的礦山地質環境質量越差,各礦的地質環境質量由好到差的排序如下:五礦—三礦—一礦—二礦—四礦—六礦(表4-21)。

表4-21 礦山地質環境質量灰局勢評價表

續表

4.6.2.4 礦山地質環境質量綜合評價方法簡評

上述三種評價方法對某礦區六個礦山地質環境質量等級的綜合評價結果由好到差排序如表4-22所示。

表4-22 六個礦山地質環境質量由好到差排序

綜上所述,可得出如下結論:

(1)三種評價方法得出的六個礦山地質環境質量由好到差的排序基本上是一致的,說明用其中某一種方法均可得到可信的評價結果。

(2)從表4-19可知,在用不同種類數值的情況下,用要素指標加權分值綜合評價時,四礦和六礦的地質環境質量屬於「較差」的,而其餘四個礦山地質環境質量卻都屬於「較好」的。而「好」和「差」的等級並不存在,這說明用指標值加權評價時有將「好」和「差」兩個等級分別向「較好」和「較差」歸靠的趨勢,使得評價結果呈現界限模糊的現象,事實上把四個等級合並成兩個等級。

(3)從表4-20模糊評價結果可見,模糊數學綜合評價法有解析度高的特點,一礦和五礦的地質環境質量可評為「好」,二礦評為「較好」,三礦、四礦評為「較差」,六礦評為「差」。五礦評為「好」的隸屬度比一礦還稍高,二礦評為「較好」的隸屬度較高,為0.49~0.57;三礦和四礦雖均評為「較差」,從隸屬度分析,四礦評為「較差」更為可信;(較差和差的隸屬度之和為0.62);至於六礦,從最大隸屬度為模糊數學評價原則上講可評為「差」(隸屬度為0.31),但僅比「較差」(隸屬度0.30)稍高一點,而且0.31的隸屬度也是偏低的,這表明四礦和六礦評為「較差」更為合適(二者隸屬度之和均超過0.60)。

(4)從上述礦山地質環境質量灰局勢評價過程可見,灰局勢評價中並沒有引入「權值」,而「權值」的確定正如本章所述,是比較繁瑣的;另外,一般常用的主觀賦權法所得到的權值還會出現因人而異的不同,而權值又會使指標加權評價法和模糊數學評價法所得的結果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灰局勢評價存在的問題是只可以得出礦山地質環境質量由「好」到「差」的相對排序(表4-22),並不能分出具體的等級。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