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性指數14什麼地質
『壹』 地基與基礎中什麼是塑性指數,什麼是液性指數
基金會是一個天然的地質體,其中包括岩石基礎和土壤基礎,是地質學家的研究課題,並根據上部荷載和基礎的連接部分,是一種人為建構的身體,水利水電行業居然說基礎灌漿灌漿,往往容易混淆,有必要進行區分。
『貳』 不良地質和特殊地質的區別
不良地質條件泛指地球外動力作用為主引起的各種地質現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土洞、河流沖刷以及滲透變形等。
它們既影響場地穩定性,也對地基基礎、邊坡工程、地下洞室等具體工程的安全、經濟和正常使用不利。不良地質包括滑坡地區、崩塌地區、岩堆地區、泥石流、溶洞地區、瓦斯地區、地下水。
它們分布於場地內及其附近地段,主要影響場地穩定性,也對地基基礎,邊坡和地下洞室等其砌體體的岩土工程有不利影響。
常見的不良地質及特點:
1、軟粘土
軟粘土也稱軟土,是軟弱粘性土的簡稱。它形成於第四紀晚期,屬於海相、瀉湖相、河谷相、湖沼相、溺谷相、三角洲相等的粘性沉積物或河流沖積物。多分布於沿海、河流中下游或湖泊附近地區。常見的軟弱粘性土是淤泥和淤泥質土。軟土的物理力學性質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物理性質:
粘粒含量較多,塑性指數Ip一般大於17,屬粘性土。軟粘土多呈深灰、暗綠色,有臭味,含有機質,含水量較高、一般大於40%,而淤泥也有大於80%的情況。孔隙比一般為1.0-2.0,其中孔隙比為1.0~1.5稱為淤泥質粘土,孔隙比大於1.5時稱為淤泥。
由於其高粘粒含量、高含水量、大孔隙比,因而其力學性質也就呈現與之對應的特點-低強度、高壓縮性、低滲透性、高靈敏度。
力學性質:
軟粘土的強度極低,不排水強度通常僅為5~30kPa,表現為承載力基本值很低,一般不超過70kPa,有的甚至只有20kPa。軟粘土尤其是淤泥靈敏度較高,這也是區別於一般粘土的重要指標。
軟粘土的壓縮性很大。壓縮系數大於0.5MPa-1,最大可達45MPa-1,壓縮指數約為0.35-0.75。通常情況下,軟粘土層屬於正常固結土或微超固結土,但有些土層特別是新近沉積的土層有可能屬於欠固結土。
滲透系數很小是軟粘土的又一重要特點,一般在10-5-10-8cm/s之間,滲透系數小則固結速率就很慢,有效應力增長緩慢,從而沉降穩定慢,地基強度增長也十分緩慢。這一特點是嚴重製約地基處理方法和處理效果的重要方面。
工程特性:
軟粘土地基承載力低,強度增長緩慢;加荷後易變形且不均勻;變形速率大且穩定時間長;具有滲透性小、觸變性及流變性大的特點。常用的地基處理方法有預壓法、置換法、攪拌法等。
2、雜填土:
雜填土主要出現在一些老的居民區和工礦區內,是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活動所遺留或堆放的垃圾土。這些垃圾土一般分為三類:即建築垃圾土、生活垃圾土和工業生產垃圾土。不同類型的垃圾土、不同時間堆放的垃圾土很難用統一的強度指標、壓縮指標、滲透性指標加以描述。
雜填土的主要特點是無規劃堆積、成分復雜、性質各異、厚薄不均、規律性差。因而同一場地表現為壓縮性和強度的明顯差異,極易造成不均勻沉降,通常都需要進行地基處理。
3、沖填土
沖填土是人為的用水力沖填方式而沉積的土。近年來多用於沿海灘塗開發及河漫灘造地。西北地區常見的水墜壩(也稱沖填壩)即是沖填土堆築的壩。沖填土形成的地基可視為天然地基的一種,它的工程性質主要取決於沖填土的性質。沖填土地基一般具有如下一些重要特點。
顆粒沉積分選性明顯,在入泥口附近,粗顆粒較先沉積,遠離入泥口處,所沉積的顆粒變細;同時在深度方向上存在明顯的層理。
沖填土的含水量較高,一般大於液限,呈流動狀態。停止沖填後,表面自然蒸發後常呈龜裂狀,含水量明顯降低,但下部沖填土當排水條件較差時仍呈流動狀態,沖填土顆粒愈細,這種現象愈明顯。
沖填土地基早期強度很低,壓縮性較高,這是因沖填土處於欠固結狀態。沖填土地基隨靜置時間的增長逐漸達到正常固結狀態。其工程性質取決於顆粒組成、均勻性、排水固結條件以及沖填後靜置時間。
『叄』 根據土的顆粒級配或塑性指數,土可以分為哪三類
分為砂土、碎石土和粘性土。
1、碎石土。碎石土透氣性好,在壓縮過程中土體排水固結速度快,達到壓縮穩定所需的時間短,以便壓實。並且在壓實後在自重應力和荷載作用下,產生沉陷變形小。
2、砂土。砂土保水保肥能力較差,養分含量少,土溫變化較快,但通氣透水性較好,並易於耕種。在利用管理上,要注意選擇耐旱品種,保證水源,及時灌溉,注意保墒,施肥時,應薄施勤施。
3、粘性土:具有粘性和可塑性,塑性指數大於3的土。
土的特點:土與岩石的根本區別是土不具有剛性的聯結,物理狀態多變,力學強度低等。土由各類岩石經風化作用而成。土位於地殼的表層,是人類工程經濟活動的主要地質環境。土與岩石一起是工程岩土學的研究對象。方言中有土坷垃的別稱。
(3)塑性指數14什麼地質擴展閱讀
土的作用
土壤不僅是糧食生產的承擔者 ,也為人類提供了適宜的生態環境 ,是生物生存的重要載體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反映了土壤對植物礦物質營養的供給水平 ,直接關系著天然和人工植被的生長發育 。
土壤中任何一種微量元素的缺乏或過量 ,都會影響植物的生長發育 ,並導致農產品產量 、品質的下降 ,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類和動物的營養和健康。傳統的土壤分析法是基於實驗室的化學分析 ,這些分析方法為土壤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但由於土壤的復雜性 ,分析過程十分繁雜 ,多在破壞土壤原樣的情況下才能實現 ,還會產生很大的化學污染 。
『肆』 什麼是亞粘土、亞砂土各自的成分百分數,怎麼描述它(地質找礦方面)
在建築工程中,亞粘土是介於粘土和砂土之間的一種地基土。它的特徵接專近粘土,但顆粒較屬粘土粗,可塑范圍較粘土小。
粉質粘土(亞粘土)屬於粘性土,在現行規范中規定,粘性土的分類是按土的塑性指數來劃分的,如下:
塑性指數≥17的稱粘土;17>塑性指數≥10的稱粉質粘土,10>塑性指數≥3的稱為粉土,砂土的塑性指數一般都小於3。塑性指數越小,說明土的顆粒越粗,可塑的范圍越小。
土層的軟硬,不僅取決於名稱,主要取決於土的含水量和空隙率。對粘性土來說,有一個指標叫液性指數,是判斷土的軟硬狀態的。如下:
液性指數≤0 堅硬 ;0< 液性指數≤0.25 硬塑 ;0.25< 液性指數≤0.75 可塑 ;0.75<液性指數≤1 軟塑 ;液性指數>1 流塑。
亞砂土又稱砂壤土(sandy loam soil)、粘砂土。按粒度分類粘粒含量6%~10%(地質礦產部1984年規程)或3%~10%(水利電力部1962年規程)。
『伍』 地質勘探的地質層組
土體按堆積年代可分為老堆積土、一般堆積土和新近堆積土;按顆粒級配或塑性指數可分為碎石版土、砂土權、粉土和粘性土;根據有機質含量分為無機土、有機土、炭質土和泥炭;按工程地質意義及土的特殊成分、狀態和結構特徵,又可分為崩解性土、軟土、膨脹土、鹽漬土、人工填土等。
根據土的顆粒級配、成因年代及工程地質特徵,將土體分為砂類土、粘性土和特殊類土等工程地質層組。 除沿海地區及長江三角洲地區以外,廣泛分布於各地。為沖洪積相沉積,含有鐵錳質結核和鈣質結核,夾有亞砂土或粉砂薄層。稍濕至潮濕,多為可塑至硬塑狀,具中——低壓縮性,厚度較大,在山前崗地均出露地表,東部平原區埋深達15—30米。
『陸』 不良地質條件包括那些
不良地質條件泛指地球外動力作用為主引起的各種地質現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土洞、河流沖刷以及滲透變形等。
它們既影響場地穩定性,也對地基基礎、邊坡工程、地下洞室等具體工程的安全、經濟和正常使用不利。不良地質包括滑坡地區、崩塌地區、岩堆地區、泥石流、溶洞地區、瓦斯地區、地下水。
它們分布於場地內及其附近地段,主要影響場地穩定性,也對地基基礎,邊坡和地下洞室等其砌體體的岩土工程有不利影響。
(6)塑性指數14什麼地質擴展閱讀:
常見的不良地質及特點:
1、軟粘土
軟粘土也稱軟土,是軟弱粘性土的簡稱。它形成於第四紀晚期,屬於海相、瀉湖相、河谷相、湖沼相、溺谷相、三角洲相等的粘性沉積物或河流沖積物。多分布於沿海、河流中下游或湖泊附近地區。常見的軟弱粘性土是淤泥和淤泥質土。軟土的物理力學性質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物理性質:
粘粒含量較多,塑性指數Ip一般大於17,屬粘性土。軟粘土多呈深灰、暗綠色,有臭味,含有機質,含水量較高、一般大於40%,而淤泥也有大於80%的情況。孔隙比一般為1.0-2.0,其中孔隙比為1.0~1.5稱為淤泥質粘土,孔隙比大於1.5時稱為淤泥。
由於其高粘粒含量、高含水量、大孔隙比,因而其力學性質也就呈現與之對應的特點-低強度、高壓縮性、低滲透性、高靈敏度。
力學性質:
軟粘土的強度極低,不排水強度通常僅為5~30kPa,表現為承載力基本值很低,一般不超過70kPa,有的甚至只有20kPa。軟粘土尤其是淤泥靈敏度較高,這也是區別於一般粘土的重要指標。
軟粘土的壓縮性很大。壓縮系數大於0.5MPa-1,最大可達45MPa-1,壓縮指數約為0.35-0.75。通常情況下,軟粘土層屬於正常固結土或微超固結土,但有些土層特別是新近沉積的土層有可能屬於欠固結土。
滲透系數很小是軟粘土的又一重要特點,一般在10-5-10-8cm/s之間,滲透系數小則固結速率就很慢,有效應力增長緩慢,從而沉降穩定慢,地基強度增長也十分緩慢。這一特點是嚴重製約地基處理方法和處理效果的重要方面。
工程特性:
軟粘土地基承載力低,強度增長緩慢;加荷後易變形且不均勻;變形速率大且穩定時間長;具有滲透性小、觸變性及流變性大的特點。常用的地基處理方法有預壓法、置換法、攪拌法等。
2、雜填土:
雜填土主要出現在一些老的居民區和工礦區內,是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活動所遺留或堆放的垃圾土。這些垃圾土一般分為三類:即建築垃圾土、生活垃圾土和工業生產垃圾土。不同類型的垃圾土、不同時間堆放的垃圾土很難用統一的強度指標、壓縮指標、滲透性指標加以描述。
雜填土的主要特點是無規劃堆積、成分復雜、性質各異、厚薄不均、規律性差。因而同一場地表現為壓縮性和強度的明顯差異,極易造成不均勻沉降,通常都需要進行地基處理。
3、沖填土
沖填土是人為的用水力沖填方式而沉積的土。近年來多用於沿海灘塗開發及河漫灘造地。西北地區常見的水墜壩(也稱沖填壩)即是沖填土堆築的壩。沖填土形成的地基可視為天然地基的一種,它的工程性質主要取決於沖填土的性質。沖填土地基一般具有如下一些重要特點。
顆粒沉積分選性明顯,在入泥口附近,粗顆粒較先沉積,遠離入泥口處,所沉積的顆粒變細;同時在深度方向上存在明顯的層理。
沖填土的含水量較高,一般大於液限,呈流動狀態。停止沖填後,表面自然蒸發後常呈龜裂狀,含水量明顯降低,但下部沖填土當排水條件較差時仍呈流動狀態,沖填土顆粒愈細,這種現象愈明顯。
沖填土地基早期強度很低,壓縮性較高,這是因沖填土處於欠固結狀態。沖填土地基隨靜置時間的增長逐漸達到正常固結狀態。其工程性質取決於顆粒組成、均勻性、排水固結條件以及沖填後靜置時間。
『柒』 塑性指數反映了土的什麼特徵
塑性是表徵細粒土物理性能一個重要特徵,一般用塑性指數來表示。過去的研究表明,細粒土的專許多力學特性和屬變形參數均與塑性指數有密切的關系。
由於塑性指數在一定程度上綜合反映了影響粘性土特徵的各種重要因素。塑性指數愈大,表明土的顆粒愈細,比表面積愈大,土的粘粒或親水礦物(如蒙脫石)含量愈高,土處在可塑狀態的含水量變化范圍就愈大。
(7)塑性指數14什麼地質擴展閱讀
所有的土分類圖都能准確區分黏性土(淤泥和淤泥質土、黏土和粉質黏土)和無黏性土(粉砂、細砂、中砂、粗砂和礫砂)。
土與岩石的根本區別是土不具有剛性的聯結,物理狀態多變,力學強度低等。土由各類岩石經風化作用而成。土位於地殼的表層,是人類工程經濟活動的主要地質環境。
土的天然含水率與土的液限之差與塑性指數之比,稱為天然稠度。
『捌』 岩土的分類是什麼
岩土的分類
1 作為建築地基的岩土,可分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
2 岩石應為顆粒間牢固聯結,呈整體或具有節理裂隙的岩體。作為建築物地基,除應確定岩石的地質名稱外,尚應按規定劃分其堅硬程度和完整程度。
3 岩石的堅硬程度應根據岩塊的飽和和單軸抗壓強度按規定分為堅硬岩、較硬岩、較軟岩、軟岩和極軟岩。當缺乏飽和單軸抗壓強度資料或不能進行該相試驗時,可在現場通過觀察定性劃分,劃分標准可按本規范執行。岩石的風化程度可分為為風化、微風化、中風化、強風化和強風化。
4 岩體完整程度應按規定劃分為完整、較完整、較破碎、破碎和極破碎。當缺乏試驗數據時可按本規范執行。
5 碎石土為粒徑大於2MM的顆粒含量超過全重50%的土。碎石土可分為漂石、塊石、卵石、碎石、圓礫和角礫。
6 碎石土的密實度,可分為鬆散、稍密、中密和密實。
7 砂土為粒徑大於2MM的顆粒含量不超過全重50%、粒徑大於0.075MM的顆粒超過全重50%的土。砂土可分為礫砂、粗砂、中砂、細砂和粉砂。
8 砂土的密實度,可分為鬆散、稍密、中密和密實。
9 粘性土為塑性指數IP大於10的土,可分為粘土、粉質粘土。
10 粘性土的狀態,可分為堅硬、硬塑、可塑、軟塑、流塑。
11 粉土為介於砂土與粘性土之間,塑性指標IP≤10且粒徑大於0.075MM的顆粒含量不超過全重50%的土。
12 淤泥為在靜水或緩慢的流水環境中沉積,並經生物化學作用形成,其天然含水量大於液限、天然孔隙比大於或等於1.5的粘性土。當天然含水量大於液限而天然孔隙比小於1.5但大於或等於1.0的粘性土或粉土為淤泥質土。
13 紅粘土為碳酸鹽岩系的岩石經紅土化作用形成的高塑性粘土。其液限一般大於50。紅粘土經再搬運後仍保留其基本特徵,其液限大於45的土為次生紅粘土。
14 人工填土根據其組成和成因,可分為素填土、壓實填土、雜填土、沖填土。
素填土為由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等組成的填土。經過壓實或夯實的素填土為壓實填土。雜填土為含有建築垃圾、工業廢料、生活垃圾等雜物的填土。沖填土為由水力沖填泥砂形成的填土。
15 膨脹土為土中粘粒成分主要由親水性礦物組成,同時具有顯著的吸水膨脹和失水收縮特性,其自由膨脹率大於或等於40%的粘性土。
16 濕陷性土為侵水後產生附加沉降,其濕陷系數大於或等於0.015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