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地質學家鑒別礦物的方法有什麼

地質學家鑒別礦物的方法有什麼

發布時間: 2021-02-24 09:00:32

1. 礦物鑒定和研究的專門方法

用肉眼鑒定仍然確來定不了的源礦物,就需要藉助其他專門方法。礦物的鑒定和研究方法很多,應根據研究目的,按照有效、准確和快速的原則進行選擇。

鑒定和研究礦物的專門方法包括:

(1)檢測礦物化學成分的方法:簡易化學試驗、光譜分析、原子吸收光譜分析、激光光譜分析,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極譜分析、化學分析和電子探針分析;

(2)通過測定礦物某種物性或晶體結構數據從而可定出礦物種屬的方法:密度測定、熱分析、顯微鏡觀察、電子顯微鏡觀察、X射線分析、紅外光譜分析、穆斯堡爾效應;

(3)研究礦物形貌的方法:測角法、電子顯微鏡觀察;

(4)其他專門方法:包裹體研究、穩定同位素研究等。

2. 鑒定和研究礦物的其他主要方法簡介

鑒定和研究礦物的方法,隨工作目的和要求的不同而異(表16-1)。不同的方法各有其特點,它們對樣品的要求及所能解決的問題也各不相同。下面僅介紹某些重要方法的簡要特點。

1.成分分析方法

此類方法所得結果即為物質的化學成分數據。除經典化學分析系化學方法外,其他常用方法均屬物理方法,大多可同時分析多種元素,但一般不能區分變價元素的價態。

1)經典化學分析

此法准確度高,但靈敏度不很高,分析周期長,很不經濟。樣品要求是重量超過500mg的純度很高的單礦物粉末。

此法只適用於礦物的常量組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主要用於新礦物種或亞種的詳細成分的確定和組成可變的礦物成分變化規律的研究。但不適用於稀土元素的分析。

表16-1 鑒定和研究礦物的主要方法一覽表

2)光譜分析

此法准確度較差(尤其是對含量大於3%的常量元素),但靈敏度高,且快速、經濟。可測元素達70多種。一次測試即能獲得全部主要元素及微量元素的信息。樣品要求:僅需數十毫克甚至數毫克的粉末樣品。

光譜分析通常用於礦物的微量和痕量元素的定性或半定量分析。特別是對於稀有分散元素也能獲得良好的效果。常作為化學分析的先導,以初步了解樣品中元素的種類和數量,供進一步分析或研究時參考。

3)原子吸收光譜分析

原子吸收光譜(AAS)分析靈敏度高,干擾少,快速、精確且較經濟。可測70多種元素,但一次只能分析一種元素,不宜於定性分析。樣品用量少,僅需數毫克粉末樣。

AAS主要用於10-6數量級微量元素和10-9數量級痕量元素的定量測定。適宜於測定沸點低、易原子化的金屬元素及部分半金屬元素。也可進行常量分析。但對稀土、Th、Zr、Hf、Nb、Ta、W、U、B等高溫元素的測定的靈敏度較低,對鹵族元素、P、S、O、N、C、H等尚不能測定或效果不佳。

4)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

X射線熒光光譜(XRF)分析准確度較高,成本低,速度快,可不破壞樣品。可分析元素的范圍為9F~92U。XRF要求數克至十克(一般4~5g,最少可至數十毫克)較純的粉末樣。液態樣品也可分析。

XRF用於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定性或定量分析。尤其對稀土元素及稀有元素Nb、Ta、Zr、Hf等的定量分析有效。但不能測定變價元素的價態。

5)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分析

等離子體發射光譜(ICP)分析比光譜分析更為快速和靈敏,檢測下限可達(0.1×10-9)~(10×10-9)。精度較高,可達±3%,可測定除H、O、N和惰性氣體以外的所有元素。樣品要求:粉末,最少可以數毫克,也可以為液態樣品。

ICP適用於常量、微量和痕量元素的定性或定量分析。特別宜於分析包裹體中含量極低的重金屬離子。

6)激光顯微光譜分析

激光顯微光譜(LMES)分析靈敏度高,快速,有效,成本低,且被破壞樣品的面積小。可測70多種元素。樣品可以是光片、不加蓋玻璃的薄片或大小合適的手標本,樣品表面應拋光,切忌被污染;重砂、粉末或液體樣品要作某些處理。

LMES適於微粒、微量、微區的成分測定。用於研究礦物的化學成分及元素的賦存狀態,特別適用於微細疑難礦物的分析和鑒定。但是,目前對O、N、S等許多非金屬元素尚無法分析,對鹼金屬、難熔金屬(如Mo、Ta等)的檢測靈敏度較低。

7)質譜分析

質譜分析靈敏度和准確度均高,且分析速度快。以純度≥98%、粒徑<0.5mm的單礦物為樣品。樣量視礦物種不同而異,如硫化物需0.1~0.2g,硫酸鹽需2~5g。應避免用化學方法、浮選法等處理分離礦物,以防被污染。

質譜分析系10-6數量級定量分析,常用於准確測定各種岩石、礦物和有機物中元素的同位素組成。從10~30g的隕石標本中提取的稀有氣體即足以為分析所用。

8)中子活化分析

中子活化分析(NAA)靈敏度高,大多數元素的靈敏度達10-6~10-13g。准確度高,精度高(一般在±1%~±5%)。可測的元素達80多種。可同時測定多種元素,分析速度快,且不破壞樣品。樣品要求是純的單礦物粉末,樣量僅需數毫克至數十毫克。

NAA系超痕量、痕量、半微量甚至常量元素的定量分析。可直接測定濃度很低的貴金屬元素,對稀土元素的分析特別有效。廣泛用於同位素組成、同位素地質年齡的測定。此外,也常用於測定包裹體成分。適用於分析隕石和月岩樣品的組成。

9)電子探針分析

電子探針分析(EPMA)靈敏度高,檢測下限可達10-16g。精度一般可達1%~2%,但對微量元素的精度則可差於20%。解析度高(約7nm)。放大倍數為數十倍至數十萬倍。分析速度快,直觀,且不破壞樣品。可測元素的范圍大:波譜分析為4Be~92U,能譜分析為11Na~92U。樣品可以是光片、不加蓋玻璃的薄片或礦物顆粒,且表面必須清潔、平坦而光滑。

EPMA系微米數量級微區的成分分析,宜於常量元素的定量分析。既可定點作定性或定量分析,又能作線掃描和面掃描分析,以研究元素的種類、分布和含量,了解礦物成分分布的均勻程度和元素在礦物中的賦存狀態,定量測定礦物內部各環帶的成分。最適於微小礦物和包裹體成分的定性或定量分析,以及稀有元素、貴金屬元素的賦存狀態的研究。此外,還可輔以形貌觀察。EP-MA只能分析固態物質,對有機物質的分析有困難;不能分析元素的同位素、各種形式的水(如 H2 O和 OH-等)及其他揮發組分,無法區分 Fe2+和 Fe3+

2.結構分析方法

此類方法一般不破壞樣品,其分析結果是各種譜圖,用於研究物質的晶體結構、分子結構、原子中電子狀態的精細結構。有些還可藉以鑒定樣品的物相,如寶石學上目前常利用紅外吸收光譜、激光拉曼光譜、可見光吸收光譜等技術來鑒別天然寶石和合成寶石。

1)X射線分析

X射線分析是晶體結構研究和物相分析的最常用而有效的方法。其具體方法種類繁多,一般可歸為單晶法和粉晶法兩類。

(1)單晶法:通常稱為X射線結構分析,又有照相法和衍射儀法之分。目前主要採用四圓單晶衍射儀法,其特點是自動化程度高,快速,准確度高。單晶法要求嚴格挑選無包裹體、無雙晶、無連晶和無裂紋的單晶顆粒樣品,其大小一般在0.1~0.5mm。因此在應用上受到一定限制。單晶法主要用於確定晶體的空間群,測定晶胞參數、各原子或離子在單位晶胞內的坐標、鍵長和鍵角等;也可用於物相鑒定,繪制晶體結構圖。

(2)粉晶法:又稱粉末法,也有照相法和衍射儀法之分。粉晶法以結晶質粉末為樣品,可以是含少數幾種物相的混合樣品,粒徑一般在1~10μm。樣品用量少,且不破壞樣品。照相法只需樣品5~10mg,最少可至1mg左右;衍射儀法用樣量一般為200~500mg。粉晶衍射儀法簡便,快速,靈敏度高,分辨能力強,准確度高。根據計數器自動記錄的衍射圖(diffraction diagram),能很快查出面網間距d值和直接得出衍射強度,故目前已廣泛用於礦物或混合物之物相的定性或定量分析。粉晶法主要用於鑒別結晶質物質的物相,精確測定晶胞參數,尤其對鑒定粘土礦物及確定同質多象變體、多型、結構的有序—無序等特別有效。

2)紅外吸收光譜分析

紅外吸收光譜(IR)測譜迅速,數據可靠,特徵性強。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具有很高的解析度和靈敏度及很快的掃描速度。樣品不受物理狀態限制,可以是氣態、液態、結晶質、非晶質或有機化合物。乾燥固體樣品一般只需1~2mg,並研磨成2μm左右的樣品。

IR已廣泛應用於物質的分子結構和成分研究。適用於研究不同原子的極性鍵,可精確測定分子的鍵長、鍵角、偶極矩等參數;推斷礦物的結構,鑒定物相;對研究礦物中水的存在形式、絡陰離子團、類質同象混入物的細微變化、有序—無序及相變等十分有效。IR廣泛用於粘土礦物和沸石族礦物的鑒定,也可對混入物中各組分的含量作定量分析。

3)激光拉曼光譜分析

激光拉曼光譜(LRS)系無損分析,其測譜速度快,譜圖簡單,譜帶尖銳,便於解釋。幾乎在任何物理條件(高壓、高溫、低溫)下對任何材料均可測得其拉曼光譜。樣品可以是粉末或單晶(最好是5mm或更大者),不需特別制備,粉末所需量極少,僅0.5μg即可。也可以是液體樣品(10-6ml)。

LRS和IR同為研究物質分子結構的重要手段,兩者互為補充。LRS適用於研究同原子的非極性鍵的振動。

4)可見光吸收光譜分析

可見光吸收光譜分析簡便、可信,不需挑選單礦物,不破壞樣品。以0.03mm標准厚度的薄片為樣品,但研究多色性時則需用單晶體。

此法主要用於研究物質中過渡元素離子的電子構型、配位態、晶體場參數和色心等。也常用於顏色的定量研究,探討透明礦物的呈色機理。可適於研究細小(粒徑在1~5mm)的礦物顆粒。

5)穆斯堡爾譜分析

穆斯堡爾譜分析又稱核磁伽馬共振(NGR)。分析准確、靈敏、快速,解譜較為容易。目前僅可測40多種元素近90種同位素。所研究的元素可以是主成分,也可是含量為萬分之幾的雜質。樣品可以是晶質或者非晶質;既可是單晶,也可是礦物或岩石的粉末。但樣品中必須含有一定濃度的與放射源中γ射線的核相同的元素。含鐵礦物樣品中Fe原子濃度為5mg/cm2為宜,硅酸鹽樣品量一般為100mg左右,因樣品中Fe含量等因素而異。

NGR主要用於研究57Fe和119Sn元素離子的價態、配位態、自旋態、鍵性、磁性狀態、佔位情況及物質結構的有序—無序和相變等,也可用於物相鑒定和快速成分分析。對粘土礦物及隕石、月岩、海底沉積物等晶質多相混合物的研究很有效。

6)電子順磁共振分析

電子順磁共振(EPR)分析也稱電子自旋共振(ESR)分析。靈敏度高。不破壞樣品。只適於研究順磁性離子:室溫下能測定的主要有V4+、Cr3+、Mn2+、Fe3+、Ni2+、Cu2+、Eu2+、Gd3+等;而Ti3+、V3+、Fe2+、Co2+及多數稀土元素離子則只能在低溫下測定。EPR分析對樣品要求不高:固體、液體(0.1~0.01ml)、壓縮氣體或有機化合物均可;可以是單晶,也可以是粉末多晶混合物,但一般以單晶(粒徑在2~9mm)為好。樣品中順磁性離子的濃度不超過1%,以0.1%~0.001%為宜。樣品不需任何處理。

EPR主要用於研究過渡金屬離子(包括稀土元素離子)的微量雜質的價態、鍵性、電子結構、賦存狀態、配位態、佔位情況、類質同象置換及結構的電子—空穴心、結構的有序—無序、相變等。也可作微量元素的定性或定量分析及地質年齡的測定等。在寶石學上,常用於鑒別天然寶石與合成寶石及研究寶石的染色機制。

7)核磁共振分析

核磁共振(NMR)分析目前最常用的高分辨的核磁共振儀廣泛應用於某些分子結構的測定,其解析度高,靈敏度高,測量速度快。但可測元素的種類有限,主要有1H、7Li、9B、11B、13C、19F、23Na、27Al、29Si、31P、40Ca等。樣品可以是較濃的溶液(約0.5ml)、固體(一般20~80mg)或氣體。

NMR主要用於研究礦物中水的存在形式、質子的結構位置及離子的鍵性、配位態和有序—無序分布特徵等,研究相變和晶格缺陷。

3.其他測試方法

1)透射電子顯微鏡分析

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分析的功能主要是利用透射電子進行高分辨的圖象觀察,以研究樣品的形貌、晶格缺陷及超顯微結構(如超顯微雙晶和出溶片晶等)等特徵,同時用電子衍射花樣標定晶體的結構參數和晶體取向等。配有能譜儀(或波譜儀)者尚可進行微區常量元素的成分分析。TEM具有很高的解析度(達0.1nm左右)和放大倍數(為100倍~200萬倍),可以直接觀察到原子。樣品可以是光片、不加蓋玻璃的薄片或粉末樣,表面須平坦光滑。

2)掃描電子顯微鏡分析

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分析的主要功能是利用二次電子進行高解析度的表面微形貌觀察。通常也輔以微區常量元素的點、線、面掃描定性和定量分析,查明元素的賦存狀態等。SEM的解析度高(達5nm左右),放大倍數為10倍~30萬倍。樣品可以是光片、不加蓋玻璃的薄片、粉末顆粒或手標本。其制樣簡單,圖象清晰,立體感強,特別適合粗糙表面的研究,如礦物的斷口、晶面的生長紋和階梯等觀察及顯微結構分析等。

3)微分干涉(相襯)顯微鏡分析

微分干涉(相襯)顯微鏡(DIC)能夠觀察礦物表面納米數量級的分子層厚度。反射型顯微鏡用於研究晶體表面微形貌,觀察晶體表面上的各種層生長紋和螺旋生長紋,從而探討晶體的生長機制;透射型顯微鏡用於研究岩石薄片中礦物的結晶狀態及內部顯微構造,能清晰看到微米數量級的微裂紋,從而有助於研究岩石受應力作用的方向和性質。微分干涉(相襯)顯微鏡的縱向解析度高,立體感強。其樣品可以是帶晶面的晶體顆粒或者薄片。

4)熱分析

熱分析系根據礦物在加熱過程中所發生的熱效應或重量變化等特徵來鑒定和研究礦物。廣泛採用的有差熱分析和熱重分析。

(1)差熱分析(DTA):是測定礦物在連續加熱過程中的吸熱(脫水、分解、晶格的破壞和類質同象轉變等)和放熱(氧化、結晶等)效應,以研究礦物的結構和成分變化。用於了解水的存在形式,研究物質的內部結構和結晶度,研究類質同象混入物及其含量,可進行物相的鑒定及其定量分析。尤其對粘土礦物、氫氧化物和其他含水礦物及碳酸鹽類等礦物的研究最為有效。DTA只適用於受熱後有明顯的物理、化學變化的物質,一般僅用於單相物質純樣的研究,樣量僅需100~200mg,粒度在0.1~0.25mm。DTA設備簡單,用樣量少,分析時間較短,但破壞樣品,且干擾因素多,混合樣品不能分離時會相互干擾。因此,必須與X射線分析、電子顯微鏡、化學分析等方法配合使用。

(2)熱重分析(TG):是測定礦物在加熱過程中質量的變化。熱重曲線的形式取決於水在礦物中的存在形式和在晶體結構中的存在位置。TG僅限於鑒定和研究含水礦物,並可確定其含水量。TG以純的礦物粉末為樣品,樣量一般需2~5g,且破壞樣品。TG常與DTA配合使用。目前正向微量(10-5g)分析發展。

3. 鑒別礦物的依據是什麼

由於不同的礦物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所以,在通常情況下,只要根據這些特性,就可以把礦物鑒別出來。
(一)從礦物的不同形狀來識別礦物
由於礦物的成分、內部構造及生成環境不同,常以不同的形狀出現,有的礦物成片狀如雲母、輝鉬礦;有的礦物成立方體如黃鐵礦、食鹽;有礦物成同心園狀,如孔雀石;有的礦物成絲狀,如石棉;也有的成鍾乳狀如針鐵礦、鍾乳石、褐鐵礦;有的成腎狀如赤鐵礦;有的成放射狀如電氣石。此外還有些象葡萄或黃豆堆在一起的叫葡萄狀如葡萄石、孔雀石或豆狀如鉻鐵礦等等。我們可以從這些常見的形狀來區分礦物。
(二)從礦物的顏色來辨別礦物
我們拿著一塊礦物時,首先看到的是它的顏色,因此,顏色是礦物的重要標志之一。許多礦物都有它固有的顏色,如磁鐵礦是黑色的,黃銅礦是黃色的,辰砂是朱紅色的,孔雀石是翠綠色的。但有些礦物,由於混入了雜質,改變了它原來的顏色,如水晶,本來是無色透明的,但由於混入了雜質,變成了柴水晶、煙水晶、黑水晶等。
(三)根據礦物的條痕來鑒別礦物
礦物的條痕也就是礦物粉末的顏色。將礦物敲開的新鮮面。有些礦物的顏色和其條痕的顏色是不同的,如黃鐵礦顏色是淡黃色,條痕卻是黑褐色或墨綠色;黑鎢礦的顏色是黑色的,而條痕卻是深褐色。但也有些礦物的顏色和條痕的顏色是一樣的,如辰砂的顏色和它的條痕都是紅色的。軟錳礦的顏色和它的條痕都是黑色的。
(四)根據礦物的硬度來鑒定礦物
(五)根據礦物的光澤來識別礦物
光澤就是光線照射到礦物表面上反射出來的光彩。你看到或者聽說過了吧!金剛石是最名貴的寶石,它放出的光(實際上就是反射出來的光彩)輝煌燦爛,非常好看。金剛石能放光,其他任何礦物也同樣能放光。

4. 野外肉眼鑒定礦物的方法有哪些

1. 石墨C
通常為鱗片狀、片狀或塊狀集合體。鐵黑色或鋼灰色,條痕黑灰色,晶體良好者具強金屬光澤,塊狀體光澤暗淡,不透明。有一組極完全解理,硬度1-2,薄片具撓性。比重2.09-2.23。具滑膩感,高度導電性,耐高溫(熔點高)。化學性穩定,不溶於酸。
鑒定特徵:鋼灰色,染手染指,滑膩感。
2. 金剛石C
晶體類似球形的八面體或六八面體。無色透明,含雜質者黑色(黑金剛),強金剛光澤,硬度10。解理完全,性脆。比重3.47-3.56。紫外線下發熒光。具高度的抗酸鹼性和抗輻射性。
鑒定特徵:最大硬度和強金剛光澤。
硫化物類礦物
3. 輝銅礦Cu2S
完好晶體少見,一般呈塊狀、粒狀集合體。鉛灰至黑色(表面有時具翠綠色或天藍色小斑),條痕黑灰色,金屬光澤,(風化面常有一層無光被膜),不透明。硬度2-3,解理不清楚,稍具延展性。比重5.5-5.8。
鑒定特徵:黑鉛灰色,硬度低,用刀尖可以刻出光亮痕跡。
4. 方鉛礦PbS
晶體常為六面體或六面體與八面體的聚形;一般呈緻密塊狀或粒狀集合體。鉛灰色,條痕黑灰色,金屬光澤,不透明。硬度2.5-2.75,三組立方解理完全,性脆。比重7.4-7.6。
鑒定特徵:鉛灰色,硬度低,比重大,可以碎成立方小塊。
5. 閃鋅礦ZnS
一般多為緻密塊狀或粒狀集合體。淺黃、黃褐到鐵黑色(視含Fe多少而定),條痕較礦物色淺,呈淺黃或淺褐色。金剛光澤(新鮮解理面)、半金屬光澤(深色閃鋅礦)或稍具松脂光澤(淺色閃鋅礦)。半透明(淺色者)到不透明(深色者)。硬度3.5-4。六組完全解理,性脆。比重3.9-4.1。
鑒定特徵:顏色不太固定,但條痕經常比顏色淺(淺黃褐色),稍具松脂光澤,稜角或碎塊透光,多向完全解理。
6. 辰砂HgS
晶形為細小厚板狀或菱面體;多呈粒狀、緻密塊狀或粉末被膜。朱紅色,條痕與色相同,金剛光澤(新鮮晶面),半透明。硬度2-2.5,三組解理完全,性脆。比重8.09-8.20。
鑒定特徵:顏色及條痕朱紅色,硬度低,比重大。
7. 輝銻礦Sb2S3
晶體為具有錐面的長柱狀或針狀,柱面具明顯縱紋,一般呈柱狀、針狀或塊狀集合體。鉛灰色,條痕黑灰,強金屬光澤,不透明。硬度2-2.5。一組解理完全,性脆。比重4.5-4.6。蠟燭可以熔化。
鑒定特徵:柱狀、針狀集合體,鉛灰色,硬度低(指甲可以刻動),單項完全解理,極易熔化。輝銻礦與方鉛礦相似,但後者具立方解理,比重大,不易熔,可以區別。
8. 輝鉬礦MoS2
通常呈葉片狀、鱗片狀集合體。鉛灰色,條痕亮灰色(常帶微綠),金屬光澤,不透明。硬度1-1.5,最完全解理,薄片有撓性。比重4.7-5.0,有滑膩感。
鑒定特徵:鉛灰色,最完全解理,可以離成薄片,能在紙上劃出條痕,有滑膩感。
9. 黃鐵礦FeS2
經常發育成良好的晶體,有六面體、八面體、五角十二面體及其聚形。六面體晶面上有與棱平行的條紋,各晶面上的條紋互相垂直。有時呈塊狀、粒狀集合體或結核狀。淺黃(銅黃)色,條痕黑色(帶微綠),強金屬光澤,不透明。硬度6-6.5(硫化物中硬度最大的一種),無解理,性脆。比重4.9-5.2。在地表條件下易風化為褐鐵礦。
鑒定特徵:完好晶體,淺黃色,條痕黑色,較大的硬度(小刀刻不動)。
10. 黃銅礦CuFeS2
完好晶體少見,多呈緻密塊狀或分散粒狀。金黃色(表面常有綉色),條痕黑色(帶微綠),金屬光澤,不透明。硬度3.5-4,解理不清楚,性脆。比重4.1-4.3。
鑒定特徵:金黃色,條痕近黑色,硬度中等。

5. 礦物有哪幾種其主要的鑒別特徵是什麼

主要造岩礦物:黃鐵礦、石英、赤鐵礦、褐鐵礦、方解石、白雲石、石膏,橄欖石、輝石、角閃石、斜長石、正長石、白雲母、黑雲母、綠泥石、蛇紋石、石榴子石、滑石、高嶺石、蒙脫石。
鑒別特徵:造岩礦物就其化學成分而言,絕大多數為硅酸鹽,其餘為氧化物、硫化物、鹵化物、碳酸鹽和硫酸鹽等。

礦物質是一種起初存在於岩石和金屬類等非生物中的無機物。當岩石與石頭經過了數百萬年的侵蝕、碎裂後,就會成為土壤的一部分。而這些物質會造成透過土壤傳遞給植物,而植物在經過草食性動物的啃食後,礦物質也進入動物體內。人們在信用這些植物或動物產品後,礦物質便進入人體內。

礦物質的作用?

1、幫助代謝。

2、協助造血。

3、維護神經功能。

4、調節身體機能。

5、製造護氧化酵素。

6、調節、分泌荷爾蒙。

7、幫助血液和骨骼的組成。

8、幫助能量被吸收、利用。

9、維持體液與酸鹼度值的平衡。

10、使身體可迅速確實奪執行各項活動。

什麼是常量及微量礦物質?

礦物質與維生素同等重要,一旦缺乏了將會導致疾病。但如果攝取過量,也會有中毒等副作用產生。目前人體所必需的礦物質有22種之多,而這些礦物質攝取後,多會留存在我們的骨骼與肌肉組織中。

礦物質依人體需要量的多寡,可以分為常量礦物質和微量礦物質;常量礦物質每日需求量在100毫克以上;微量礦物質的需求量很少,但它們對健康卻十分重要,仍必須均衡攝取。

常量礦物質:鈉、鉀、鈣、鎂、氯、磷、硫。

微量礦物質:鉻、氟、鈷、硼、釩、鋅、碘、鐵、鉬、硒、錳、銅、鍺、矽等。

6. 鑒別礦物方法有哪些

手標本和顯微鏡

7. 地質學家是怎樣鑒別礦物

世界已發現的寶石有二百多種,要想較快地掌握這么多礦物的特點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好在自然界重要的珠寶原石品種總數或珠寶市場上首飾寶石種類為二十五種左右。因此,初學者只要記住這二十五種寶石礦物的鑒別特點及其相互間的區別,就可勝任鑒別工作了。
當鑒別者手中拿到一塊未知珠寶時,只要細心按以下鑒定步驟去觀察,便可將一些礦物的范圍縮小,最後得出一個正確的礦物名稱。
(一)透明度和顏色
為了把鑒定者心目中可能懷疑的礦物名單逐步縮小,在以上二十五種左右的礦物中,按透明度把它們分為透明度把它們分為透明的和不透明的兩大類;按顏色又分為無色、紅---粉紅色、藍----紫色、綠色、黃色、褐---橙色等幾大色別。鑒定都可根據未知礦或成品的透明度和色別,對照去查相應的鑒定表。例如,有兩種明暗不同的色條帶的不透明珠寶,幾乎可以肯定是孔雀石、染色瑪瑙、染色條紋大理石、綠纖礦、玻璃或塑料這幾種之一。因此,對鑒定者來說,未知珠寶的透明度和顏色是有特殊重要意義的。應當注意,在作肉眼觀察時放大鏡和聚光筆形電筒是不可少的。
(二)折光率
這是觀測的第二步,其目的是在估計被測珠寶的折光率范圍後,使可懷疑的礦物數再縮小。鑒定者可以從光澤大致估計出這個礦物的折光率范圍,光澤強折光率也就越高。具有金剛光澤的珠寶,其折光率超過折光儀刻度尺的最高范圍(1.80);而具玻璃光澤者,其折光率在1.8---1.5之間。和已知折光率的珠寶比較,光澤的相同性可以很快幫助鑒定者把未知珠寶按折光率或光澤歸類。
具有蠟狀、油脂光澤的珠寶,其拋光面一般較差,絲絹光澤說明或許有很多的真狀包體。
(三)顏色亮度
珠寶顏色有鮮亮和暗淡的差別,為了鑒別目的,根據顏色亮度人為地分出亮色、中等、暗色三級。例如,呈現亮綠色的寶石只有祖母綠、翡翠、翠榴石;染色的或有襯底的組合寶石。當把透明平面寶石的平頂朝下防在白紙上轉動時,於寶石腰圍若出現紅環,則暗示以石榴石為頂的雙組合件。從深色調的鮮藍寶石發出紅色閃光,可以認為是合成尖晶石或黝簾石的變種坦桑石。
(四)色散
這一觀察步驟的目的是把一些用肉眼觀察到色散強(耀眼、閃光)的珠寶及代用品,如鑽石、鋯石、榍石、翠榴石、金紅石、合成金紅石、鈦腮礦(鈦酸腮)及某種玻璃等從其他珠寶區別出來。
(五)解理
有明顯解理的只有鑽石、托帕石、鋰輝石及長石。
(六)比重
初學者要經常練習手掂比重,方法是將已知比重的礦物用手掂對比未知珠寶和礦物,得出一個比重估計范圍的依據。必要時再放入恰當的比重液中實測。
(七)雙影
用肉眼或低倍放大鏡能見到寶石對應刻面相鄰接處(棱)有雙影(棱),具強雙影性質的有:榍石、鋯石、橄欖石、電氣石、合成金紅石。
(八)硬度
若寶石成品具渾圓面棱和拋光差別則表明其硬度較低。然而合成剛玉和一些別的廉價材料,若拋光速度太快,可造成次等級的拋光質量,而且再拋光過程中產生「熱」也是其特徵。
(九)多色性
當轉動寶石時用肉眼便能看出多色性的原石有鋰輝石、紅柱石、電氣石、鋯石、紅寶石、藍寶石、變石。再罕見的寶石中則包括柱晶石、堇青石、黝簾石、綠簾石。

8. 對於不知名的礦物地質學家一般通過什麼用顯微鏡觀察什麼等方法進行鑒別

先可以通過,硬度,顏色,光澤/條痕,比重,解理,晶形等進行初步判斷,把礦物標本磨片再在正交偏光顯微鏡下觀察消光性,磨光片觀察反光可以確定不透明礦物

9. 礦物學特徵有哪些 怎樣鑒別礦物

硼砂珠實驗:一種定性分析方法。用鉑絲圈蘸取少許硼砂(Na2B4O7.10H2O),灼燒熔融,使生成無色玻璃狀小珠,再蘸取少量被測試樣的粉末或溶液,繼續灼燒,小珠即呈現不同的顏色,藉此可以檢驗某些金屬元素的存在。此法是利用熔融的硼砂能與多數金屬元素的氧化物及鹽類形成各種不同顏色化合物的特性。例如:鐵在氧化焰灼燒後硼砂珠呈黃色,在還原焰灼燒呈綠色。
硼砂珠實驗現象:
一:氧化焰:
1,灼熱時:
藍:Co
無色:Mg,Ca,Ba,Al,Sn,Pb,Sb,Bi,Ag,Zn,Cd,Hg,Sr,Ti
灰色:(Al),[Sn]
綠:Cu,Fe,Co以比例混合。
紅:(Fe),Ce
紫:Mn,Ni,Co以比例混合。
黃褐:(Be),(Pb),(Sb),Ag,Fe,Ce,(V),U
2,冷卻後:
藍:Co,Cu
無色:同上
紅:Ni
紫:Mn
二:還原焰:
1,灼熱時:
藍:Co
無色:Mg,Ca,Ba,Al,Sn,Sr,Ce,少量Cu
灰色:[Al],[Sn],Pb,Sb,Bi,Ag,Zn,Cd,(Cu),(Ni)
綠:Fe,Cr,V,U
紅:很少的Cu和痕量Sn
黃褐:Mo,Ti,W,V,Th
2,冷卻後:
藍:同還原焰灼熱時。
無色:同還原焰灼熱時。
灰色:同還原焰灼熱時。
綠色:同還原焰灼熱時,包括Mo。
紫色:Ti
黃褐色:W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