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質量等別如何計算應該看什麼書
① 等別指數的計算
(一)自然質量分的計算
自然質量分是利用已確定的單元因素分值和「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質量分」關系表所確定的指定作物分等因素權重值,分指標區、指定作物,採用加權平均法計算,其計算公式如下:
中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福建卷)
式中:
Clij——分等單元指定作物的農用地自然質量分;
i——分等單元編號;
j——指定作物編號;
k——分等因素編號;
m——分等因素的數目;
fijk——第i個分等單元內第j種指定作物第k個分等因素的指標分值,取值為0~100;
ωk——第k個分等因素的權重。
(二)自然質量等指數的計算
農用地自然質量等指數是按照標准耕作制度所確定的各指定作物,在農用地自然質量條件下所能獲得的按產量比系數折算的基準作物產量指數。
各分等單元指定作物的自然質量等指數為該單元的自然質量分與光溫生產潛力指數(或者氣候生產潛力指數)、產量比系數三者的乘積。根據已確定的光溫生產潛力指數、氣候生產潛力指數、產量比系數及分等單元自然質量分,依下式計算:
中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福建卷)
式中:
Rij——第i個分等單元第j種指定作物的自然質量等指數;
tj——第j種作物的光溫生產潛力指數或氣候生產潛力指數(旱地);
Clij——第i個分等單元第j種指定作物的自然質量分;
j——第j種指定作物的產量比系數。
各分等單元的自然質量等指數為單元內標准耕作制度所涉及的各指定作物的自然質量等指數的總和,依下式計算:
中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福建卷)
式中:
Ri——第i個分等單元的農用地自然質量等指數;
Rij——第i個分等單元第j種指定作物的自然質量等指數。
(三)利用等指數的計算
農用地利用等指數是按照標准耕作制度所確定的各指定作物,在農用地自然質量條件和農用地所在土地利用分區的平均利用條件下,所能獲得的按產量比系數折算的基準作物產量指數。
各分等單元第j種指定作物利用等指數為該指定作物自然質量等指數和土地利用系數的乘積,依下式計算:
中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福建卷)
式中:
Yij——第i個分等單元第j種指定作物的利用等指數;
Rij——第i個分等單元內第j種指定作物的自然質量等指數;
Klj——分等單元所在等值區的第j種指定作物的土地利用系數。
各分等單元的土地利用等指數為單元內標准耕作制度所涉及的各指定作物的利用等指數之和,依下式計算:
中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福建卷)
式中:
Yi——第i個分等單元農用地利用等指數;
Yij——第i個分等單元第j種指定作物的利用等指數。
(四)經濟等指數的計算
經濟等指數是按照標准耕作制度所確定的各指定作物,在農用地自然質量條件、農用地所在土地利用分區的平均利用條件和農用地所在土地經濟分區的平均經濟條件下,所能獲得的按產量比系數折算的基準作物產量指數。
各分等單元第j種指定作物經濟等指數為該指定作物利用等指數和土地經濟系數的乘積,依下式計算:
中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福建卷)
式中:
Gij——第i個分等單元第j種指定作物的農用地經濟等指數;
Yij——第i個分等單元第j種指定作物的農用地利用等指數;
Kcj——分等單元所在等值區第j種指定作物的土地經濟系數。
各分等單元的經濟等指數為單元內標准耕作制度所涉及的各指定作物的經濟等指數之和。依下式計算:
中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福建卷)
式中:
Gi——第i個分等單元的農用地經濟等指數;
Gij——第i個分等單元第j種指定作物的農用地經濟等指數。
② 耕地質量等級評定與監測需要什麼資質
用機器訓練的方法。通過遙感影像的地物反射數值進行監督分類,非監督分類或面向對象分類或別的智能演算法,找出耕地質量較好的地區。
當然用只能分類演算法柵格轉矢量很方便,但是有個准確性的問題,需要細細研究。
③ 《耕地質量等級》標准發布 耕地好不好 從此有國標
保護耕地主要體現在數量穩定和質量提升兩方面。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專護制度,守住18.65億畝耕地屬紅線。同時也要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開展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治理修復,提升耕地質量。
從目前看,各地對數量保護要求是明確的、具體的,但對質量保護的重視不夠、要求不明。比如,個別地方在落實耕地佔補平衡時,還存在占優補劣、占水田補旱地的現象。耕地質量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也在不斷變化,只有及時掌握耕地土壤的理化性狀和質量變化趨勢,才能更好保護耕地質量。
鑒於耕地質量是隱形的、漸進性的,急需制定科學合理、通用可行的評價標准。2015年,在國家標准委的支持下,農業部組織開展標准制定工作。《耕地質量等級》填補了當前國家層面耕地質量評價缺少統一標準的空白,為耕地質量等級考核提供方法和依據,也有利於改進耕地佔補平衡制度,切實把好補充耕地質量驗收關。
④ 耕地質量分多少個等級
耕地質量分15個等級。
通過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工作,中國全國耕地評定為15個質量等別,1等耕地質量最好,15等最差。
將全國耕地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劃分為優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 。
耕地質量指耕地的質量內容包括耕地用於一定的農作物栽培時,耕地對農作物的適宜性、生物生產力的大小(耕地地力)、耕地利用後經濟效益的多少和耕地環境是否被污染四個方面。
(4)耕地質量等別如何計算應該看什麼書擴展閱讀:
中國耕地現狀:
根據國土資源部2009年12月24日發布的中國歷史上第一份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成果《中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顯示 ,中國耕地質量等別總體偏低。
調查顯示,全國耕地質量平均等別為9.80等,等別總體偏低。優等地、高等地、中等地、低等地面積佔全國耕地評定總面積的比例分別為2.67%、29.98%、50.64%、16.71%。
全國耕地低於平均等別的10至15等地佔調查與評定總面積的57%以上;全國生產能力大於1000公斤/畝的耕地僅佔6.09%。中國耕地質量總體明顯偏低。
從全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劃分的12個國家一級標准耕作制度區來看,耕地質量等別總體最優的前三位是長江中下游區、華南區、江南區;總體最差的後三位是黃土高原區、青藏高原區和內蒙古高原及長城沿線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耕地質量
⑤ 廣東省耕地質量等別年度監測評價標書怎麼寫
最好找個專業的標書公司
⑥ 耕地質量等別更新評價資料庫包括哪些內容
耕地質量等別更新評價的工作對象是指近年來由於建設佔用、災害損毀、農業回結構調整、生態退耕答、耕地開發、土地整治等活動,數量、質量、權屬狀況等發生變化的耕地。耕地質量等別監測的工作對象是指耕地質量等別漸變區域的耕地,也可理解為主要受自然環境因素和宏觀經濟政策因素
⑦ 什麼是耕地等別
從2016年12月30日起正式實施的《耕地質量等級》(GB/T 33469-2016)是我國首部耕地質量等回級國家標准,為答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與評價工作的開展,提供了科學的指標和方法。該標准從農業生產角度出發,對耕地地力、土壤健康狀況和田間基礎設施構成的滿足農產品持續產出和質量安全的能力進行評價,將耕地質量劃分為10個耕地質量等級。一等地耕地質量最高,十等地耕地質量最低。標准根據不同區域耕地特點、土壤類型分布特徵,將全國耕地劃分為東北區、內蒙古及長城沿線區、黃淮海區、黃土高原區、長江中下游區、西南區、華南區、甘新區、青藏區等9大區域,各區域評價指標由13個基礎性指標和6個區域補充性指標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