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野外地質實習的建議有哪些
『壹』 進行土壤地理野外實習前要做哪些准備工作
1、采樣點相關數據和信息准備;
2、采樣樣品存放和運輸裝置、設備、容器、工具專准備;
3、采樣點標記屬和對應關系登記、記錄等准備;
4、相應環境、氣候、天氣、溫濕度等數據和記錄及相關工具准備;
5、採集流程和處理流程准備;
6、人員分工和操作流程准備。
『貳』 實習七 野外沉積地質實習
野外沉積構造的識別和沉積相分析是沉積古地理研究的基礎工作。將室內課堂教學和野外現場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是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徑。北京西山的新元古界-古生界剖面出露較好,陸相、海相沉積均有,碳酸鹽岩、碎屑岩皆存,沉積現象豐富,是野外沉積地質現場教學的理想地點。
一、實習路線
北京門頭溝區下葦甸-丁家灘-軍庄-三家店。距北京市阜成門約40km,參觀路線沿永定河岸。路線經上葦甸隆起南翼(下葦甸村北)至香峪大A-九龍山向斜北翼(三家店村北)。涉及地層包括: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古生界寒武系、奧陶系和二疊系(表7-1)。
表7-1 北京西山下葦甸-軍庄一帶地層簡表
二、主要觀察點和觀察內容
本野外現場教學路線的主要觀察點有6個,具體位置見圖7-1(北京西山下葦店丁家灘-軍庄地區地質略圖和觀察點位置),按地質年代順序編號為:G1、G2、G3、G4、G5、G6。
圖7-1 北京西山下葦甸—丁家灘—軍庄地區地質略圖和觀察點位置
G1—青白口系沉積相觀察點;G2—青白口系與寒武系之間平行不整合觀察點;G3—下寒武統沉積相觀察點;G4—中寒武統沉積相觀察點;G5—上寒武統沉積相觀察點;G6—上二疊統沉積相觀察點
(1)青白口系沉積相觀察點(G1):新元古界青白口系下馬嶺組泥岩中的水平層理等(圖7-2);龍山組石英砂岩中的大型楔狀交錯層理、羽狀交錯層理、脈狀層理、波狀、透鏡狀層理、波痕、沖刷構造、沉積旋迴及其變化、沉積環境的判別等(圖7-3~圖7-5)。
圖7-2 下馬嶺組水平層理
圖7-3 龍山組石英砂岩中楔狀交錯層理
圖7-4 龍山組羽狀交錯層理
圖7-5 龍山組脈狀、波狀、透鏡狀層理
(2)寒武系底界平行不整合觀察點(G2):新元古界青白口系與古生界寒武系之間的平行不整合接觸關系(圖7-6)。
圖7-6 青白口系下馬嶺組與寒武系昌平組之間的平行不整合接觸關系
(3)下寒武統沉積構造觀察點(G3):下寒武統灰岩中生物擾動形成的斑狀構造(豹皮灰岩)、核形石構造(圖7-7,圖7-8)。
圖7-7 下寒武統灰岩的斑狀構造(豹皮灰岩)
圖7-8 下寒武統灰岩中的核形石構造
(4)中寒武統灰岩沉積構造觀察點(G4):中寒武統張夏組灰岩中的鮞狀構造和豆狀構造(鮞狀灰岩和豆狀灰岩)、藻丘構造(圖7-9,圖7-10)。
圖7-9 中寒武統張夏組灰岩中的鮞狀構造(鮞狀灰岩)
圖7-10 中寒武統張夏組灰岩中的豆狀構造(豆狀灰岩)
(5)上寒武統礫屑灰岩觀察點(G5):上寒武統礫屑灰岩,風暴沉積的特徵、泥晶灰岩丘、疊層石礁體(圖7-11~圖7-13)。
圖7-11 上寒武統礫屑灰岩(風暴沉積)
圖7-12 上寒武統疊層石礁
圖7-13 上寒武統疊層石礁體內疊層石
(6)上二疊統紅廟嶺組沉積相觀察點(G6):上二疊統紅廟嶺組陸源碎屑岩中岩石類型、岩性組合特徵、大型板狀交錯層理、平行層理、沖刷構造等沉積構造,深灰色泥(頁)岩中水平層理、植物化石碎片,沉積剖面結構,旋迴特徵(圖7-14),沉積相與沉積環境類型與分析。
圖7-14 上二疊統紅廟嶺組辮狀河沉積旋迴
三、實習目的和要求
(1)了解和掌握野外沉積構造和沉積標志的識別和沉積現象的觀察與描述方法。
(2)利用所學沉積相的有關知識,根據野外收集的沉積相標志,分析各主要觀察點的沉積環境。
四、教學方式
針對確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情況,確定教學的方法,如可針對觀察點、不同內容分別採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教學。
(1)講解式:在地質現象觀察點,首先由教員對該點的主要沉積構造特徵進行講解,然後學生進行觀察,分析沉積環境。
(2)討論式:在地質現象觀察點,教員布置分組觀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觀察描述,分析沉積環境,然後集中討論,最後由教員進行總結或講評。
(3)專題研究式:由教員提出較深入的研究題目,學生分組或自由組合進行研究。
五、實習報告編寫要求
(一)內容要求
實習報告是每位同學對野外現場教學主要內容的分析和小結。實習報告可以有不同的類型,如觀察描述分析型或研究型。
(1)觀察描述分析型:要求對不少於2個觀察點的沉積現象進行詳細描述,並附素描圖或照片,並分析其形成水動力條件和沉積環境(闡明確定的依據)。
(2)研究型:針對實習中某個沉積學方面的問題進行專題研究的報告。
(二)形式要求
(1)實習報告應將文字與圖件、照片有機結合;
(2)文字(不含圖件、照片)不少於2000字;
(3)應按規范格式列出參考文獻。
六、有關資料
(1)北京西山下葦甸-軍庄一帶沉積地質教學路線有關地層資料(表7-1)。
(2)北京西山下葦甸-丁家灘-軍庄地區地質略圖和觀察點位置(圖7-1)。
『叄』 地質實習有哪些內容
礦石的種類,地質年代的特點,世界各地的地質特點、地質風貌,還有地質年代的典型生物啊等等
具體還是學了以後會比較清楚
『肆』 野外地質實習心得是什麼
地質野外實習的心得體會模板:
刺激而艱辛的地質實習結束了。這七天的野外實習,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勞累而充實,艱險而浪漫,是人生一段難忘的經歷。每天的野外實習,每一個點,我都認真觀察,記錄,測產狀,畫地層素描圖,認真聽老師講解,力爭當場能夠理解。
每天走過的路線也能大致描繪在地形圖上,地質界線也能比較准確的畫出來。比較實在的是,這七天里,我學會了羅盤的使用,地層界面能夠判斷,能夠使用羅盤順利地測出產狀,野外岩性的識別基本掌握,岩漿岩,沉積岩大致掌握,具體岩性,各個地層的岩石也能在野外及室內順利而准確地識別。
可以說,不枉此行。這次野外實習絕對是一次精神與意志的較量。如果意志不堅定,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這次實習是很難從頭到尾徹徹底底堅持下來的。也可以說,能夠順利完成這次實習的人都是一個精神頑強,意志堅定者。從這次實習中我們不僅體驗到了野外實習的艱辛與樂趣,也從新認識了自己,增強了信心,對今後各方面的學習和生活都會有著潛移默化的幫助。
『伍』 想請問一下有關地質的假期實習生主要跟地質隊跑野外做一些什麼實習內容呢有經驗的進
那要看你去野外做什麼了,如果要是去跑地質填圖,你要提前看看岩石學專,地質構造,熟悉屬一下羅盤的使用方法等等;要是去野外跟鑽機,鑽探學一類的書一定要看吧,還要岩石學,地層學要熟悉,不然難以辨別描述岩心,水文也要看看,要是用到測井的話,這方面的書也是要看的;要是去做物探,就要具體看你的工作了,要是磁法的話,有個好身體就型了,地震的話,短時間內也不可能學會看二維或者三維的圖譜的,但是術語你要清楚,但是這個很難學到東西。
不管你是去做什麼,一定要表現的謙卑,不懂的要問,但別問的沒水平;對老工程師要有禮貌,比如幫他們拿些東西,吃飯時注意用餐先後之類的,給他們留下好的印象,你就能從他們那裡學到好多東西。
『陸』 地質工作新體制的建議
當前中央政府對地質工作的行政管理體系如下圖所示:
地勘工作體制改革實踐調查研究
屬地化地勘單位分別由省(區、市)國土廳和其他工業口的廳局管理,原行政局級的地勘單位直屬省政府,中國地質調查局通過項目聯系,進行業務指導。未屬地化的地勘單位與國土廳只有業務聯系,不享受地方相關政策待遇。這些地勘單位仍保持事業性質,但都開展了面向社會服務的企業化經營活動,經營收入超過財政撥款很多。
由於地質工作多頭管理,國土資源部只能依靠探礦權登記了解全國地勘項目實施情況,無法統籌協調,極大地影響了地勘工作的效率和效益。多數地勘專項在具體項目立項後缺乏監督檢查和技術指導,難以保證勘查工作質量和預期效果,不利於人才的成長和地質找礦水平的提高。
理順地質工作新體制,首先要明確,政府負責基礎性、公益性地質工作,負責戰略性礦產勘查,包括能源礦產、非能源礦產和地下水資源的調查和普查評價。由國土資源部統領全國地質工作和礦產開發的行政管理和行業管理,具體抓立法、規劃、制定政策、宏觀調控、指導服務、執法監督。相應調整行政機構,減少職能重復和缺位。
中國地質調查局在國土資源部領導下,統一組織實施和管理全國陸地和海洋的基礎性、公益性地質調查工作和戰略性礦產勘查工作。按照國發〔2006〕4號文的規定,具體包括:負責全國能源和其他重要礦產資源遠景調查與潛力評價,全國性、跨區域、海域基礎地質和環境地質的綜合調查與重大地質問題專項調查。主要任務是:
(1)戰略性礦產勘查方面。能源礦產是重要的戰略資源,必須放在地質勘查的首要位置,貫徹深化東(中)部、發展西部、加快海域、開辟新區、拓展海外的方針;國內緊缺的非能源礦產(鐵、銅、鋁、鉛、鋅、錳、鎳、鎢、錫、鉀鹽、金),要貫徹東部攻深找盲、中部發揮特色、西部重點突破、境外優先周邊的方針。以上戰略性礦產的勘查,一般做到普查程度,即通常所說的前期礦產勘查工作,以便既降低商業性礦產勘查的風險,又避免與地勘企業或礦山企業在探礦權上爭利。在勘查市場尚未完善的情況下,對急需的礦產資源國家可以投資進一步勘查,以加快開發,但勘查成果要有償轉讓。
(2)基礎地質調查方面。在重要經濟區域、重點成礦區帶、重大工程建設區、重大地質問題區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等,系統開展區域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和遙感地質等綜合地質調查,更新地質圖文,做好各類地質信息的收集、存儲、處理和傳遞,為社會提供有效快捷的地質信息服務。
(3)海洋地質調查方面。進行海岸帶、大陸架和海底地質情況探測,系統掌握海洋地質基礎數據,摸清海域油氣等資源潛力,並積極參與國際海洋地質調查計劃和國際海底礦產資源勘查活動。同時,開展極地地質考察和研究工作。
(4)拓展社會服務方面。強化地質災害和地質環境調查監測,全面推進農業地質、城市地質、礦山環境地質等的調查工作。推進地質資料開發利用,依法及時向社會提供地質信息服務。
(5)勘查方法技術方面。從傳統方法技術到新方法新技術,推進探測和分析測試技術向更深、更高、更精的層次發展,發展資源立體探查技術;開展替代資源和新能源研發與應用;發展基於「3S」和數值模擬技術的信息、數據集成體系,實現數字地球數字地質的現代化新模式,提高地質工作的效果和質量。
根據以上地質工作任務,組織制度上建議:根據中國地質調查局是副部級國家局,是國家級的地質調查機構的定位,是組織實施國家基礎性、公益性地質調查和戰略性礦產勘查的事業單位。應在國土資源部領導下,統一管理中央財政支持地質工作的項目和經費,統一規劃協調、統一組織實施、統一監督檢查,向國土資源部負責,成為國土資源部地質調查和研究方面的技術支撐。為此將目前歸口中國地質調查局管理的27個部屬院所和事業單位,改為直屬中國地質調查局管理。中國地質調查局與中國地質科學院實行「兩塊牌子、一套機構、一班人馬」,局長就是院長,副局長就是副院長,凡屬地質調查和礦產勘查工作用局的名義上對國土資源部下管各事業單位,凡屬地質科研和科技創新方面的工作可用院的名義上對國土資源部、科技部下管各研究所。目前中國地質科學院直屬國土資源部又歸口中國地質調查局管理,實際運作中多了一道程序,還不利於克服調查與研究「兩張皮」現象。進一步充實院屬各所力量,組建油氣地質、非金屬地質和物化探隊伍,以六個大區研究所(中心)和海洋、遙感等隊伍為基礎,從社會公開招聘專業骨幹人才,抓住當前有利時機,大量招聘大學畢業生和研究生,充實野外一線力量,組建東海、黃海和南海海洋地質調查隊伍。按照六個大區各自的地質構造和成礦條件,在國家地質勘查長遠規劃指導下,通過三五年實踐鍛煉,迅速成長為世界一流國家級地質調查隊伍。隊伍規模應該力爭在兩三年內達到3萬人。首先要向中編辦申請擴大編制,各地按需要申報,經中國地質調查局審核後由國土資源部批准。
省級國土資源廳主要負責本地區地質工作和礦產開發的行政管理和行業管理,負責為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基礎地質、礦產地質和環境地質調查,有固定的副廳長(兼任地礦局長)分工管理全省(區、市)地質工作。省級地質調查局(院)受中國地質調查局和省廳雙重領導,除參加和配合中國地質調查局的基礎性、公益性地質調查工作和戰略性礦產勘查工作以外,可以根據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地質礦產條件和已有地質工作程度,自主決定地質工作上的職責許可權、隊伍規模和組織制度。估計全國省級地調院合計3萬~5萬人。
屬地化地勘局、隊和中央企業未屬地化地勘局、隊,必須堅持企業化取向,以省級地勘局和中央企業管理的地勘總局為單元分類重組隊伍。第一步,剝離離退休人員和其他社會職能,使其實現社會化;第二步,事企分開,剝離公益性的地調(局)院,各專業性勘查院由差額撥款逐步向企業發展,主要從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工程勘查、礦產勘查開發和技術服務等,成為地勘市場的主體,也是走出國門勘查開發礦產資源的主體,並在市場競爭中跨地區兼並重組,做大做強。近期和今後相當時間內,通過委託或競爭方式也可承擔國家基礎性、公益性地質調查工作和戰略性礦產勘查任務。各省(區、市)地勘單位企業化要積極引導,循序漸進,方法途徑應該因地制宜,轉制進度不必劃一,可以成熟一個過渡一個。
礦山地質工作,主要由礦山企業自主進行,勘查支出按有關規定據實列支,進入礦山成本。礦山企業應該向上游地質找礦延伸,也可以通過地勘市場,選擇社會地勘單位,承擔礦山地質工作,特別是礦山深部和外圍擴大找礦工作。
理順後的全國地質工作管理體系如下:
地勘工作體制改革實踐調查研究
『柒』 地質專業野外實習階段需注意收集那些資料
其實不用搜集什麼資料,最重要的是把地球科學概論、岩石學、構造地質學、礦物學以內及實習區域容的地質概況搞清楚,學會使用「地質三寶」,包括GPS等定位設備,練習地質剖面清繪、野外記錄本記錄要領、野外定位方法等。祝你實習愉快!
『捌』 野外實習目的與意義有哪些
通過野外實習,使學生鞏固和提高課堂所學知識,了解野外工作的基本步驟,練習觀察動物的生活習性及其與環境的關系,初步掌握野外研究工作的方法;掌握各類動物標本的採集、測量、製作和保存的方法,學會使用檢索表鑒定動物種類,認識常見的代表動物;了解動物資源與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關系,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同時鍛煉獨立工作的能力,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
野外實習目的意義
動物學野外實習的意義
動物學野外實習使學生從課堂走向自然,在千姿百態的自然界中去了解形形色色的動物種類及生態習性,這是比課堂教學更為復雜、生動的學習方式,它是對理論知識的驗證和鞏固,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環節
動物學野外實習中的標本採集、製作、動物生態習性的觀察研究等大部分內容是課堂教學無法涉及或側重的,這些重要的知識只有通過野外實習來學習,因此動物學野外實習又是課本知識的深化和補充,
人類對自然界了解還很有限,有許多自然現象引人入勝,啟人深思, 在與自然界接觸中,學生的好奇心被開啟,結合教師的積極引導,學生能初步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鍛煉科學研究的能力。
許多生物系的學生畢業後,將從事教學工作,他們把在野外實習中獲得的知識結合到教學中,無疑會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活潑,顯著提高教學效果,一些學生即使將來從事其它領域的工作,野外實習時獲得的一些實踐知識與基本原則方法也會產生積極的作用,從中受到有益的啟示。
自然保護最行之有效的宣傳教育方法就是走進自然、了解自然。學生在野外實習中深入大自然,能充分感受到自然界中清新的空氣,清澈的水流,豐富的物種,自然的和諧與美妙會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增強他們保護自然資源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對自然資源的保護是十分有意義的。
野外環境地形復雜,氣候多變,野外作業工作量大,時常還要忍飢挨餓,跋山涉水,頂酷暑冒風雨,這種艱苦的環境對磨練學生的意志,增強其戰勝困難的信心是一個很好的鍛煉。
不同的生境,不同的物種具有千差萬別的形態結構,動物學教學若離開了標本,就會變得抽象而空洞,動物學野外實習為積累標本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同時積累的標本還可向學生及社會開放,普及環保知識。
動物學講授的是關於動物形態結構及其功能與環境相統一的學問,要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同樣需要深入自然,進行觀察研究,動物學野外實習每年為教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和機會。甚至有不少學術論文即是長年野外實習積累的結果。
『玖』 野外地質工作會遇到哪些困難該如何解決
首先遇到的是爬山涉水,「蜀道難,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這是最真實的寫照。你將走過內前人沒有走過的道容路。路就在你的腳下,讓你隨時的選擇,會讓你疲倦不堪的。解決的辦法就是端正思想,不怕苦,不怕累。
第二是春天出去的時候經常的遇到老蛇,解決的辦法是,地質錘的把子長一點,走路盡量的不要選擇潮濕的山凹,注意路上的動態。
第三是住房生活的困難,出去野外工作,往往是租住老百姓的空閑的房子,住宿,洗澡,吃飯等方面都會遇到不少的困難。解決的辦法是習慣了簡單的生活就好。
當然,在野外工作還會遇到更多的困難,還可能會有一些預測不到的困難,如果你是從事這項工作的,你就會慢慢的習慣艱苦的生活和工作的。
如果要徹底的解決這些困難,第一,你不要學地質的,第二如果你已經學了地質專業的,你可以改行或者半改行,半改行就是調到地質行業的機關里去,改行就是脫離地質行業,找其他的工作做,這個解決的辦法才是最徹底的。
以上回答,希望你喜歡。
『拾』 地質類野外實習需要帶些什麼
野外實習記錄本、去實習地區地圖、羅盤、錘子、放大鏡、捲尺、登山鞋、水、干糧(巧克力、火腿)、女生最好穿長袖長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