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用鑽孔柱狀圖畫地質剖面圖6
Ⅰ 教你如何畫鑽孔柱狀圖
MAPGIS雖然集成了大量的處理GIS數據的模塊,但它在計算機輔助成圖設計方面確實與AutoCAD相差甚遠。作為地質工作者,畫柱狀圖是一項基本功,MAPGIS軟體現已成為國人地學「通用」軟體,要成一張柱狀圖很要費一番功夫:通常有二種方法可供選擇,1)、手工用直尺鉛筆在磅紙上作好後,經掃描儀掃描後,再經矢量化成圖。這種方法比較正宗,也是最「笨」的辦法,雖然叫「電腦制圖」,其實應該叫「穿新鞋,走老路」;2)、用一個已作好的柱狀圖作為「模板」,去掉「多餘」的內容,採用「陣列復制」功能,從而實現「精確」定位,反反復復的利用這一單一功能,作一張圖繁雜得「要命」,不過其精度比第一種要高得多。 現在都是計算機時代,如果利用計算機成圖還是如蝸牛般「快」,那就失去了電腦成圖的意義。如何讓電腦自動繪MAPGIS鑽孔柱狀圖,是本講座要探討的主要內容。希望通過本討論把你帶入到「自動成圖」的「天堂」中。由於它涉及到的內容較多,本講座分為四部份:1、連接EXCEL;2、如何生成點文件(*.wt);3、如何生成線文件(*.wl);4、如何生成區文件(*.wp)。最後送大家一個編譯好的生成鑽孔柱狀圖的程序及VB的源代碼程序(VB6下的工程文件等,經簡單修改一下就可以變成你需要的模板) 本來網上有較多的關於VB與EXCEL連接的程序源代碼,為了內容的完整性,在此我把該代碼寫一遍,其形式如下: Set Myapp = CreateObject("Excel.Application") Myapp.Visible = true Set MyBook = Myapp.Workbooks.Open("c:\windows\temp\GIS鑽孔柱狀圖.xls") Set mysheet = MyBook.Worksheets(1) MyBook.CloseMyapp.Quit至此,你的程序就可以「認識」電子表格(c:\windows\temp\GIS鑽孔柱狀圖.xls)了,如你要訪問第8行、第2列的數據,用代碼mysheet.Cells(8, 2).value就可以了。 還有一個用到的就是確定EXCEL是有多少行(n),這個數值非常重要,因為如在鑽孔中分多少層,我們事先不可知,數據是錄入EXCEL中,要讓電腦「自動判讀」;一個鑽孔要取多少件樣,我們事先也不知道,它在特定的列有多少個(連續行)數據也得讓電腦自行讀取。這就需要一個函數n=mysheet.Range("A65536").End(xlUp).Row,有了這個數值,它就"會"計算出這個鑽孔分了多少層,取了多少件樣等內容 至此,電腦就架起了一道MAPGIS--EXCEL間的橋梁。 K5?
Ⅱ 什麼軟體出地質鑽孔柱狀圖
北京理正岩土勘察軟體,關於勘察報告上所需要的東西,基本都可以計算或者繪制出來專,軟體設置的屬是可以編輯報告文字部分的,但不適用,基本就用來作圖,可以出鑽孔柱狀圖和剖面圖。目前新版本是8.5過一點。
如果回答對您有幫助,還請記得採納哦O(∩_∩)O~謝謝。
Ⅲ 技能培養——實訓十八 鑽孔柱狀圖、探槽素描圖的繪制
一、實訓目的
1)學會使用MAPGIS繪制鑽孔柱狀圖。
2)熟悉探槽素描圖的繪制。
二、實訓素材
本實訓素材數據保存於文件夾「jnsx-18」中。
三、實訓步驟與內容
將實訓數據復制、粘貼至各自文件夾內。
1)將地質實習的野外探槽素描圖進行數字化(圖7-1-1,圖7-1-2),操作步驟參見實訓十四信手剖面圖的繪制。
2)利用Section工具系統繪制鑽孔柱狀圖(圖SX18-1)。操作步驟參見學習情境六任務一中的「使用Section繪制柱狀圖」的內容。
3)使用MAPGIS,結合Excel製作鑽孔柱狀圖,原始數據見表7-2-1和表7-2-2,操作步驟參見本學習情境任務二的相應內容。
4)使用MAPGIS繪制鑽孔柱狀圖(圖SX18-1),參考以下操作步驟:
a.建立工作文件夾。在桌面上新建一個名為「鑽孔柱狀圖」的文件夾,在「鑽孔柱狀圖」文件夾中新建名為「工作目錄」和「臨時工作目錄」兩個文件夾。
b.設置工作環境。打開MAPGIS,在MAPGIS主菜單中選擇左下角的「設置」,彈出「MAPGIS環境設置」對話框,依次單擊工作目錄→矢量字型檔目錄→系統庫目錄→系統臨時目錄進行設置路徑。設置完成後單擊【確定】按鈕。
c.新建工程。在MAPGIS主菜單中選擇圖形處理→輸入編輯,在彈出的「MAPGIS編輯器」對話框中選擇【確定】,隨後彈出「設置工程的地圖參數」對話框,選擇【確定】按鈕,在彈出的「定製新建項目內容」對話框中選擇【確定】按鈕。
d.新建點線區。在工作台空白區域點擊滑鼠右鍵,根據作圖需要可選擇「新建點」「新建線」「新建區」,在彈出的「輸入新建項目文件名」中輸入「鑽孔柱狀圖點」「鑽孔柱狀圖線」「鑽孔柱狀圖區」,選擇【創建】。點的拓展名為「.WT」,線的拓展名為「.WL」,區的拓展名為「.WP」。
e.製作鑽孔柱狀圖表頭及框架的步驟如下:
將「鑽孔柱狀圖點」「鑽孔柱狀圖線」「鑽孔柱狀圖區」前的方框點上「√」。
執行L線編輯→輸入線→鍵盤輸入線K,出現「點坐標輸入」對話框。在對話框中依次輸入(X,Y)的坐標:(0,0),(310,0),(310,40),(0,40),(0,0)繪制圖頭外框。每輸入一次坐標都需要點擊【下一點】,然後再進行下一個坐標點的輸入。在輸入最後一個坐標點後,選擇【完成】按鈕,可完成圖頭外框(圖SX18-2)。
選擇工具欄中的「剪斷線」命令。用滑鼠選中圖頭外框的左上角,單擊滑鼠左鍵,進行剪斷(圖SX18-3)。
執行L線編輯→陣列復制A,選擇圖框左邊框(圖SX18-4),彈出「陣列拷貝」對話框,將「陣列行數」改為「0」「陣列列數」改為「32」「行間間距」改為「0」「列間間距」改為「10」(圖SX18-5),選擇【OK】命令,完成後如圖SX18-6所示。
執行工具欄中的「刪除線」命令,將第7,8,12~20,27~31條線刪除(圖SX18-7)。
執行L線編輯→輸入線→鍵盤輸入線K,輸入坐標(200,30),(310,30),點擊【完成】,執行L線編輯→輸入線→鍵盤輸入線K,輸入坐標(210,20),(240,20),點擊【完成】(圖SX18-8)。
執行T其他→自動剪斷線U命令,再執行工具欄中的「刪除線」命令,將多餘的線刪掉(圖SX18-9)。
執行N點編輯→輸入點單元命令,彈出「輸入點圖形」對話框,將「注釋高度」和「注釋寬度」都改成「4」,排列為「橫排」,單擊【確定】按鈕,在圖頭相應位置輸入相應橫排文字(圖SX18-10)。
圖SX18-1 鑽孔柱狀圖
圖SX18-2 圖頭外框
圖SX18-3 圖頭外框的左上角剪斷線
圖SX18-4 圖框左邊框
圖SX18-5 陣列拷貝
執行N點編輯→輸入點單元命令,將排列改為「豎排」,單擊【確定】按鈕,在圖頭相應位置輸入相應豎排文字(圖SX18-11)。
圖SX18-6 陣列拷貝結果
圖SX18-7 刪除多餘的線結果
圖SX18-8 輸入橫線
圖SX18-9 刪除多餘線的結果
圖SX18-10 輸入相應橫排文字
圖SX18-11 輸入相應豎排文字
執行工具欄中的「修改點參數」命令,選擇圖頭「黃金礦區ZK520 鑽孔柱狀圖」,彈出「點參數」對話框,將「注釋高度」「注釋寬度」「注釋間隔」都改為「10」,單擊【確定】。
執行工具欄中「移動點」命令,將圖頭及圖頭內文字移動到適當位置(圖SX18-12)。
圖SX18-12 圖頭及圖頭內文字移動到適當位置
執行N點編輯→對齊坐標U命令,選擇圖頭內相應文字,彈出「點對齊信息」對話框,選擇「水平方向對齊」,單擊【OK】,完成後如圖SX18-13所示。
圖SX18-13 完成圖頭相應文字對齊
運用相同的方法,對圖頭中需要的文字進行「對齊坐標」進行垂直對齊。
執行工具欄中「修改點參數」命令,選擇「地層時代」「換層深度」,彈出「操作信息」對話框,單擊【是】,彈出「注釋參數」對話框,調整「注釋間隔」(圖SX18-14),單擊【確定】,完成後如圖SX18-15所示。對剩下的文字修改「注釋間隔」,達到美觀的效果。
圖SX18-14 調整注釋間隔
圖SX18-15 完成調整注釋間隔
執行【工具欄】中「拷貝點」,將圖中的「(米)」,「(%)」,「1∶100」拷貝到相應位置。
通過執行上述命令,完成「圖頭」的製作(圖SX18-16)。
圖SX18-16 完成圖頭
6)製作鑽孔柱狀圖外框及輸入鑽孔柱狀圖內數據。
執行L線編輯→輸入線→鍵盤輸入線K。根據表SX18-1 中數據,輸入坐標(0,0),(0,-200),畫出一條豎直的線(圖SX18-17)。
表SX18-1 鑽孔數據記錄表
執行L線編輯→陣列復制,陣列復制所畫的直線,「陣列拷貝」框內信息如圖SX18-18所示,繪制結果如圖SX18-19所示。
圖SX18-17 畫一豎線
圖SX18-18 設置陣列拷貝參數
執行工具欄中「刪除線」,將不需要的線刪除(圖SX18-20)。
圖SX18-19 陣列復制結果
圖SX18-20 刪除多餘線
執行L線編輯→聯接線,將如圖SX18-21所示線段進行聯接。
圖SX18-21 將所示線段進行聯接
對聯接好的線段執行L線編輯→陣列復制,[陣列拷貝]信息如圖SX18-22 所示(「行間間距」為「換層深度」*10),對所聯接的線進行陣列復制,完成後如圖SX18-23所示。
圖SX18-22 陣列拷貝
圖SX18-23 陣列復制結果
執行N點編輯→輸入點單元,在「輸入點單元」對話框中,「輸入類型」選擇「注釋」「注釋高度」「注釋寬度」改為「4」,排列方式為「橫排」,在圖中相應位置點擊滑鼠左鍵,彈出「注釋編輯」對話框,輸入相應文字(如5.55),執行工具欄中「拷貝點」命令,將所輸入文字拷貝到相應位置(圖SX18-24),執行N點編輯→對齊坐標,選擇所拷貝的一列文字,在彈出的「點對齊信息」對話框中選擇「垂直方向左對齊」,單擊【OK】。
執行命令N點編輯→陣列復制點,將所對齊的一列文字進行陣列復制。在彈出的「陣列拷貝」對話框中「陣列行數」改為「0」,「陣列列數」改為「9」,「行間間距」改為「0」,「列間間距」改為「10」,單擊【OK】(圖SX18-25)。
圖SX18-24 輸入文字
圖SX18-25 對齊坐標
執行工具欄中「刪除點」命令,將多餘的點進行刪除,刪除後如圖SX18-26所示。
圖SX18-26 刪除多餘的點
執行工具欄中「修改文本」命令,選擇修改後的文字,彈出「注釋修改」對話框,根據表格內數據,對柱狀圖內的文字進行修改,修改完後如圖SX18-27所示。
圖SX18-27 修改文本
執行L 線編輯→陣列復制命令,選擇「岩心描述」做邊框線,彈出「陣列拷貝」對話框,將對話框內數據進行如圖SX18-28 的設置,單擊【OK】後如圖SX18-29所示。
執行N點編輯→輸入點單元,在彈出的「輸入點圖形」對話框中「輸入類型」選擇「版面」。在岩心描述空白處反復點擊滑鼠左鍵,彈出「排版編輯窗」對話框,在「排版編輯窗」內輸入少量文字。
執行工具欄中「修改點參數」,選擇剛才輸入的「版面」,彈出「點參數」對話框,將「點參數」中的內容做如圖SX18-30 的修改,修改完成後如圖SX18-31所示。
執行工具欄中的「拷貝點」命令,將所輸入的「版面」,根據需要進行復制到相應的位置(圖SX18-32)。
執行工具欄中「修改文本」,選擇所輸入「版面」,彈出「排版編輯窗」,對所有的版面內容進行修改,修改完成後執行工具欄中「移動點」命令,將「版面」移動到合理的位置,修改完成後如圖SX18-33所示。
圖SX18-28 陣列拷貝參數
圖SX18-29 陣列拷貝結果
圖SX18-30 修改點參數
執行N點編輯→對齊坐標U命令,選擇所有「版面」,彈出「點對齊信息」對話框,選擇「垂直方向左對齊」,單擊【OK】。
執行L線編輯→輸入線→輸入線E命令,彈出「造線信息」對話框,單擊【確定】。
在每個版面的間隔部分畫一條橫線(圖SX18-34)。
執行L線編輯→復制線命令,將所畫線段進行復制(圖SX18-35)。
執行 L 線編輯→延長縮短線→靠近線命令,先選擇所要被靠近的線段,如圖SX18-36右側綠色線段,在選擇需要執行靠近命令的線段,如圖SX18-36 中滑鼠大十字游標所在的線段。將線段兩端分別靠近左右兩端的線段,完成後如圖SX18-37所示。
圖SX18-31 修改點參數結果
圖SX18-32 拷貝點
執行L線編輯→聯接線命令,將岩心描述左邊的線段與岩心描述中的相應線段進行聯接,每聯接一條線,需單擊滑鼠右鍵後,才能進行下兩條線段的聯接,聯接後如圖SX18-38所示。
執行工具欄中的「刪除線」命令,將「岩心描述」中之前所陣列復制的線進行刪除,如圖SX18-39所示線段,刪除後如圖SX18-40所示。
執行L線編輯→聯接線命令,將「采樣情況」中的線段進行聯接(圖SX18-41)。
執行L線編輯→陣列復制命令,根據表SX18-1所示數據,對所聯接的線進行陣列復制(圖SX18-42),陣列復制後如圖SX18-43所示。
圖SX18-33 修改文本
圖SX18-34 在版面的間隔畫一條橫線
圖SX18-35 復制線
圖SX18-36 靠近線
圖SX18-37 靠近線結果
圖SX18-38 聯接線
圖SX18-39 刪除線
圖SX18-40 刪除線結果
表SX18-2 數據
圖SX18-41 聯接線
圖SX18-42 陣列復制
圖SX18-43 陣列復制結果
執行N點編輯→輸入點單元命令,彈出「輸入點圖形」對話框,在對話框內進行如圖SX18-44的設置,單擊【確定】。
在圖中相應位置輸入「H1」,然後執行工具欄中的「復制點」,將其復制到相應位置(圖SX18-45)。
執行N點編輯→對齊坐標,選擇所復制的點,在「點信息對齊」對話框中選擇「垂直方向左對齊」命令,單擊【OK】。
執行N點編輯→陣列復制點A命令,選擇對齊坐標後的點,在「陣列拷貝」對話框中,進行如圖SX18-46的設置,拷貝完成後如圖SX18-47所示。
執行工具欄中的「修改文本」命令。選擇所需要修改的所有文字,根據已選定的文字在「注釋修改」中依次進行修改,修改完後,執行工具欄中「移動點」命令,將文字移動至適當的位置。
7)製作圖例及責任框。
執行N 點編輯→輸入點圖元命令。在彈出的「輸入點圖形」對話框中進行如圖SX18-48的設置後,單擊【確定】。在圖中適當位置點擊滑鼠左鍵,在彈出的「注釋編輯」對話框中輸入「圖例」,單擊【OK】,完成後如圖SX18-49所示。
圖SX18-44 輸入點圖形參數設置
圖SX18-45 復制點
執行L線編輯→輸入線→鍵盤輸入線 K,在「坐標輸入」對話框中進行如圖SX18-50~圖SX18-54 的操作,最後一點需先選擇【下一點】,再選擇【完成】按鈕,完成後如圖SX18-55 所示。
執行L線編輯→陣列復制線命令,選擇所畫圖例框,在彈出的「陣列拷貝」對話框中進行如圖SX18-56的操作,完成後如圖SX18-57所示。
執行N點編輯→輸入點圖元,在彈出的「輸入點圖形」對話框中,進行如圖SX18-58的操作,單擊【確定】。
在圖中相應位置單擊滑鼠左鍵,在彈出的「注釋編輯」對話框中輸入相應的文字。如「灰岩」單擊【OK】。執行N點編輯→陣列復制點命令。選擇所輸入的文字,在彈出的「陣列拷貝」對話框中,進行如圖SX18-59的操作,單擊【OK】,完成後如圖SX18-60所示。
圖SX18-46 「陣列拷貝」對話框
圖SX18-47 修改調整文本
圖SX18-48 【輸入點圖形】對話框圖
圖SX18-49 注釋編輯後結果
圖SX18-50 坐標輸入-1
圖SX18-51 坐標輸入-2
圖SX18-52 坐標輸入-3
圖SX18-53 坐標輸入-4
圖SX18-54 坐標輸入-5
圖SX18-55 坐標輸入結果
圖SX18-56 陣列拷貝參數
圖SX18-57 陣列拷貝結果
圖SX18-58 【輸入點圖形】對話框
圖SX18-59 【陣列拷貝】對話框
圖SX18-60 陣列拷貝後結果
圖SX18-61 岩心描述修改後結果
執行工具欄中的「修改文本」命令,根據「岩心描述」中的岩性對所陣列復制的文字進行修改,修改後如圖SX18-61所示。
執行L線編輯→輸入線→鍵盤輸入線命令,在彈出的「坐標輸入」對話框中依次輸入X,Y的值為(0,0)、(50,0)、(50,50)、(0,50),(0,0),接著先選擇【下一點】命令後再選擇【完成命令】,完成後繪制出一個50*50 的方框,如圖SX18-62所示。
圖SX18-62 完成後結果
執行L線編輯→移動線B→移動線命令,如圖SX18-63所示,選擇所繪制的方框,移動至如圖SX18-64所示位置。
圖SX18-63 移動線
圖SX18-64 移動線位置
執行工具欄中「剪斷線」命令(圖SX18-65,圖SX18-66),將所移動的方框左上角與右上角進行剪斷操作。
執行L線編輯→陣列復制A命令,選擇方框上面的線段,在彈出的「陣列拷貝」對話框中,輸入陣列行數5,列數1,行間距-10,列間距0,點擊【OK】。選擇方框左邊的線段,在彈出的「陣列拷貝」對話框中,輸入陣列行數0,列數2,行間距0,列間距30,點擊【OK】。
圖SX18-65 剪斷方框左上角的線
圖SX18-66 剪斷方框右上角的線
執行N點編輯→輸入點圖元命令,將對應的文字輸入至責任框內,通過「移動點」「修改點參數」等命令將所輸入文字進行調整,調整至如圖SX18-67所示。
執行工具欄中的「剪斷線」命令,將灰岩的圖例框進行剪斷(圖SX18-68)。
圖SX18-67 在責任框中輸入文字
圖SX18-68 剪斷圖例框的線
執行L線編輯→陣列復制命令,選擇圖例框上面的線段,在彈出的「陣列拷貝」對話框中,進行如圖SX18-69所示的操作。
執行工具欄中「剪斷線」命令,將圖例框左邊的線段進行如圖SX18-70剪斷。
執行L線編輯→陣列復制A命令,選擇圖例框左邊所剪斷的線,進行如圖SX18-71所示操作,完成後如圖SX18-72所示。
執行工具欄中的「刪除線」命令,根據灰岩的圖例,將多餘的線進行刪除命令,完成後如圖SX18-73所示。
圖SX18-69 陣列復制參數
圖SX18-70 剪斷圖例框左邊的線段
圖SX18-71 陣列拷貝參數
圖SX18-72 陣列復制圖例線段結果
圖SX18-73 刪除多餘的線完成「灰岩」圖例
執行N點編輯→輸入點圖元I命令,在彈出的「輸入點圖形」對話框中「輸入類型」選擇「子圖」,單擊「子圖號」,在彈出的「選擇子圖」對話框中,找到需要的子圖,單擊【確定】,在「輸入點圖形」對話框中,對「子圖高度」、「子圖寬度」進行如圖SX18-74的調整,單擊【確定】。若子圖過大或過小,執行工具欄中「修改點參數」命令,在彈出的「點參數」對話框中,對「子圖高度」、「子圖寬度」進行適當調整(圖SX18-75)。
圖SX18-74 輸入點圖形參數
圖SX18-75 修改點參數
執行N點編輯→陣列復制點A命令,選擇所繪制的子圖,在彈出的「陣列拷貝」對話框中,設置陣列行數0,列數4,行間距0,列間距5。單擊【OK】後如圖SX18-76所示。
執行工具欄中「拷貝點」命令,對所陣列復制的子圖進行統一的復制,復制至如圖SX18-77所示。
執行工具欄中的「刪除點」命令,將圖中多餘的點進行刪除命令,完成後如圖SX18-78所示。
圖SX18-76 陣列復制一行點
圖SX18-77 陣列復制的子圖
圖SX18-78 刪除多餘的子圖
根據上述步驟,結合各岩性圖例,完成剩下的圖例(圖SX18-79)所示。
8)製作表中柱狀圖欄的岩性花紋。
執行L線編輯→陣列復制A命令,選擇柱狀圖左邊的線段,在彈出的「陣列拷貝」對話框中設置陣列行數1,列數2,行間距0,列間距5。單擊【OK】後如圖SX18-80所示。
圖SX18-79 完成的圖例
圖SX18-80 陣列復制柱狀圖左邊的線段
選擇所陣列復制的線段,在彈出的「陣列拷貝」對話框中設置陣列行數1,列數2,行間距0,列間距20,單擊【OK】。
執行L線編輯→復制線G命令,選擇圖例中灰岩的圖例(圖SX18-81),將圖例復制到柱狀圖相應位置(圖SX18-82)。
圖SX18-81 灰岩圖例
執行L 線編輯→陣列復制命令,選擇所復制的圖例,在彈出的「陣列拷貝」對話框中設置陣列行數6,列數2,行間距-6.66,列間距0,單擊【OK】,完成後如圖SX18-83所示。
根據上述方法,將柱狀圖中的其他圖例進行補充完整,如圖SX18-84所示。
9)圖形造區。
執行工具欄中的「剪斷線」命令,將所礦化部分的柱狀圖外框進行剪斷操作(圖SX18-85,圖SX18-86)。
執行L線編輯→陣列復制A命令,選擇所剪斷的線段,在彈出的「陣列拷貝」對話框中設置陣列行數0,列數2,行間距0,列間距3,單擊【OK】,完成後如圖SX18-87所示。
圖SX18-82 圖例復制到柱狀圖相應位置
圖SX18-83 陣列復制灰岩圖例
圖SX18-84 陣列復制其他的圖例
執行工具欄中的「剪斷線」命令。將如圖SX18-88所示線段上下進行剪斷。
執行L線編輯→陣列復制命令,選擇所剪斷的最上面的小線段,在彈出的【陣列拷貝】對話框中設置陣列行數3,列數1,行間距-10,列間距0,單擊【OK】,完成後如圖SX18-89所示。
執行T其他→自動剪斷線U命令,執行R區編輯→區編輯…R→圖形造區命令,選擇如圖SX18-90 所示的小方塊,單擊滑鼠右鍵,在彈出的「區參數」對話框中(圖SX18-91)。單擊「區參數」中的「填充顏色」命令,在彈出的「選擇顏色」對話框中選擇「黑色」,單擊【確定】,根據上述方法,將剩下的小方框進行圖形造區,繪製成黑白相間的區(圖SX18-92)。
圖SX18-85 剪斷礦化部分的柱狀圖外框—1
圖SX18-86 剪斷礦化部分的柱狀圖外框—2
圖SX18-87 陣列復制線
圖SX18-88 剪斷上下線段
圖SX18-89 陣列拷貝後的結果
圖SX18-90 小方塊
圖SX18-91 【區參數】對話框
圖SX18-92 圖形造區結果
執行R區編輯→區編輯…R→陣列復制區P命令,選擇所造出的黑白相間的區,在彈出的「陣列拷貝」對話框中設置陣列行數0,列數2,行間距0,列間距10,單擊【OK】,完成後如圖SX18-93所示。
圖SX18-93 陣列復制區
圖SX18-94 刪除區
執行R區編輯→區編輯…R→刪除區F命令,刪除後如圖SX18-94所示。
執行工具欄中的「刪除線」命令,將之前所繪制的線段進行刪除,完成後如圖SX18-95所示。
執行工具欄中的「修改文本」命令,將圖例中一個多餘的圖例進行修改,繪製成如圖SX18-96所示。
執行L線編輯→輸入線→輸入線E命令,在采樣位置圖例框中,繪制如圖SX18-97的圖形,並執行T其他→自動剪斷線命令。
圖SX18-95 刪除線
圖SX18-96 修改多餘的圖例
執行R區編輯→區編輯…R→圖形造區命令,將采樣位置中的線段進行圖形造區,繪製成如圖SX18-98所示。
圖SX18-97 采樣位置圖例框繪制圖形
圖SX18-98 圖形造區
執行N點編輯→輸入點圖元I命令,在彈出的「輸入點圖形」對話框中進行如圖SX18-99所示的設置,單擊【確定】。在圖中相應位置單擊滑鼠左鍵,在彈出的「注釋編輯」對話框中輸入「H1」,並通過工具欄中的「修改點參數」,「移動點」命令,繪製成如圖SX18-101所示。
執行工具欄中的「拷貝點」命令,將「采樣位置」中的「H1」復制到柱狀圖中如圖SX18-101所示位置。
執行工具欄中的「修改文本」命令,將圖中的采樣位置進行修改。
10)工程輸出。
執行「工程輸出」命令。
執行F文件→頁面設置命令,在彈出的「工程輸出編輯」對話框中的「頁面設置」中選擇「系統自動檢測幅面」命令,單擊【確定】。
執行R光柵輸出→生成JPEG圖像命令,在彈出的「設置輸出點陣圖的解析度」對話框(解析度為300)中單擊【確定】。
圖SX18-99 【輸入點圖形】對話框設置參數
圖SX18-100 輸入移動H1 點
圖SX18-101 「H1」復制到柱狀圖中
執行「C返回編輯」命令,關閉MAPGIS,彈出「MAPGIS編輯系統」對話框,選擇【是】。在彈出的「MAPGIS」對話框中,進行點線區的保存,選擇【是】。在彈出的保存界面中,選擇自己的目錄,修改文件名進行保存。
四、提交實訓成果
提交電子作業和列印紙質作業,刪除工作目錄下帶擴展名「~」的文件,將所有文件打包為.rar格式提交到教師計算機。
五、思考與討論
討論交流實測地質剖面圖的方法和技巧。
Ⅳ 急求 CAD繪制地質圖剖面圖的方法 詳細點的
1、根據實測資料編制
(1) 確定剖面線方向和位置(是剖面線均勻分布)
A盡量沿遠勘探線布置
B盡可能通過主要石門、主要上下山
C垂直煤層(煤岩層)的總體走向
(2) 選定比例尺
1:1000或1:2000
(3) 收集整理編圖資料
A剖面線切過的鑽孔柱狀圖
B剖面線切過的井巷實測剖面圖
C礦井地形地質圖
D採掘工程平面圖
E其它綜合性圖件
(4) 設計圖面、畫高程網
(5) 投繪平面與剖面對應線
A坐標線
±0水平切面 剖面圖
B准線
(6) 繪地形剖面圖
(7) 投繪鑽孔柱狀圖
A剖面線切過的鑽孔
B臨近剖面線的鑽孔
① 垂直投影法
② 走向投影法
注意:①投影的鑽孔用虛線表示
②一般採用走向投影法
③不能穿越斷層投影
(8) 投繪巷道
A剖面線切過的巷道
B剖面線附近的巷道(一般不投繪)
垂直投影法(投影巷道用虛線表示)
① 與剖面線平行的巷道(長度。坡度不變)
② 與剖面線斜交的巷道
Ⅰ水平巷道 長度縮短
Ⅱ傾斜巷道 長度縮短、坡度增大
(9) 投繪煤岩層和構造點
A剖面線切過的煤岩層和斷層
B剖面線附近的煤岩層和斷層
① 走向延長法
② 輔助剖面法
(10) 對比連接
(11) 審核清繪
2、根據水平地質切面圖編制
(1)已知兩個水平切面
(2)已知一個水平切面
3、根據煤層頂底板等高線編制
用到的方法:直接投點 插入法 走向延長法 斷層面等高線法
Ⅳ 怎樣繪制地質剖面圖
我有全套的地質工程、工程地質、水文地質資料。以下是一些零碎的資料,太多,放不上。不好意思,看對你有幫助沒有。或者給金幣,傳給你全套的。二、礦井地質剖面圖編制方法1、根據實測資料編制(1)確定剖面線方向和位置(是剖面線均勻分布)A盡量沿遠勘探線布置B盡可能通過主要石門、主要上下山C垂直煤層(煤岩層)的總體走向 (2)選定比例尺1:1000或1:2000(3)收集整理編圖資料A剖面線切過的鑽孔柱狀圖B剖面線切過的井巷實測剖面圖C礦井地形地質圖D採掘工程平面圖E其它綜合性圖件(4)設計圖面、畫高程網(5)投繪平面與剖面對應線A坐標線 ±0水平切面 剖面圖B准線 (6)繪地形剖面圖 (7)投繪鑽孔柱狀圖A剖面線切過的鑽孔 B臨近剖面線的鑽孔①垂直投影法 ②走向投影法 注意:①投影的鑽孔用虛線表示 ②一般採用走向投影法 ③不能穿越斷層投影(8)投繪巷道A剖面線切過的巷道 B剖面線附近的巷道(一般不投繪) 垂直投影法(投影巷道用虛線表示)①與剖面線平行的巷道(長度。坡度不變)②與剖面線斜交的巷道Ⅰ水平巷道 長度縮短Ⅱ傾斜巷道 長度縮短、坡度增大(9)投繪煤岩層和構造點 A剖面線切過的煤岩層和斷層 B剖面線附近的煤岩層和斷層①走向延長法②輔助剖面法(10)對比連接(11)審核清繪2、根據水平地質切面圖編制 (1)已知兩個水平切面 (2)已知一個水平切面 3、根據煤層頂底板等高線編制用到的方法:直接投點 插入法 走向延長法 斷層面等高線法怎樣繪制地質剖面圖
Ⅵ 用CAD做鑽孔地質柱狀圖和地質剖面圖怎麼做會的高手教下我,重謝。
地質柱狀圖分兩種:
一、鑽孔地質柱狀圖;
1.野外工作:
根據鑽探岩芯編錄,記錄各地層、構造特徵,礦化特徵。測量各岩性段的岩芯長度,分層。
2.室內工作:
根據各回次按比例尺做圖,鑽孔柱狀圖一般為1:200,
標明各地層代號,分層,礦段,根據各種圖例畫圖,編寫岩性、構造、含水等描述,填寫責任表等。寫圖名。
二、實測地質柱狀圖,要先測地質剖面圖:
1.室外工作:
選定工作地區地層出露較完整地段,進行實測。詳細記錄收集:地層、構造產狀、分層依據,尋找化石和各地層(含岩漿岩,變質岩)的基本特徵,著重含礦地層的描述,記錄剖面線的方位、各測段的坡角、地質構造、地層特徵描述。
2.室內工作:
換算地層、構造的假(視)傾角,計算測線水平距離,計算各地層的真厚度。
a.做地質剖面:
按照所需的比例尺換算,根據坡角,水平距離做出測線的地形,根據視傾角做出地層分界線,畫圖例,標上地層代號。
b.做地質柱狀圖:
取一張厘米紙,按照所需要的比例尺(實測地質柱狀圖的比例尺一般為1:500),地層從新到老往下做(新地層在上,老地層在下),岩漿岩從最底下往邊上畫,根據各地質隊規定的圖例,標上圖例,標明地質年代代號,各地層厚度,地質特徵描述等,寫圖名。
填寫責任表:寫上圖名、做圖日期、比例尺、負責人、做圖人簽名。
圖做完成了後,編寫一份地質報告。
這是簡單的做圖過程,要地質專業的人士才能做
Ⅶ 岩土工程勘察報告範文 要求;有繪制工程地質剖面圖,鑽孔柱狀圖,平面圖 建築物平面布置圖
1、勘察說明書
2、地質柱狀圖
3、地質剖面圖
4、勘探點布置平面圖
5、土工實驗報告
Ⅷ 地質中鑽孔剖面圖如何繪制啊我是新手,急需要各位高手的指點,最好能系統的給講解一下。
我們一般用理正輔助畫圖
先建立工程,輸入工程名稱和工程編號。每個工程有一個特有的工回程編號,理答正默認這個工程的文件存儲在以這個工程編號命名的文件夾裡面。
然後是數據錄入。包括標准地層表、勘探點表、分層深度表、剖面表。把這些一個不拉的輸完。
再然後就是出圖了,在理正CAD裡面。生成剖面的時候,要先設置各個選項,包括比例尺、插入點、塊格式、生成的選項等等。
最後是後期修改,比如畫溶洞、繪制圖框等等。
大致就是這些步驟,如果還有細節問題樓主你再問。
Ⅸ 地質柱狀圖如何畫
地質柱狀圖分兩種:
一、鑽孔地質柱狀圖;
1.野外工作:
根據鑽探岩芯編錄,記錄各地層、構造特徵,礦化特徵。測量各岩性段的岩芯長度,分層。
2.室內工作:
根據各回次按比例尺做圖,鑽孔柱狀圖一般為1:200,
標明各地層代號,分層,礦段,根據各種圖例畫圖,編寫岩性、構造、含水等描述,填寫責任表等。寫圖名。
二、實測地質柱狀圖,要先測地質剖面圖:
1.室外工作:
選定工作地區地層出露較完整地段,進行實測。詳細記錄收集:地層、構造產狀、分層依據,尋找化石和各地層(含岩漿岩,變質岩)的基本特徵,著重含礦地層的描述,記錄剖面線的方位、各測段的坡角、地質構造、地層特徵描述。
2.室內工作:
換算地層、構造的假(視)傾角,計算測線水平距離,計算各地層的真厚度。
a.做地質剖面:
按照所需的比例尺換算,根據坡角,水平距離做出測線的地形,根據視傾角做出地層分界線,畫圖例,標上地層代號。
b.做地質柱狀圖:
取一張厘米紙,按照所需要的比例尺(實測地質柱狀圖的比例尺一般為1:500),地層從新到老往下做(新地層在上,老地層在下),岩漿岩從最底下往邊上畫,根據各地質隊規定的圖例,標上圖例,標明地質年代代號,各地層厚度,地質特徵描述等,寫圖名。
填寫責任表:寫上圖名、做圖日期、比例尺、負責人、做圖人簽名。
圖做完成了後,編寫一份地質報告。
這是簡單的做圖過程,要地質專業的人士才能做和看,其中牽涉到很多地質專業知識,我找了十多年的礦,做過很多剖面圖和柱狀圖,也沒有答得很完整。
Ⅹ CAD畫鑽孔柱狀圖和剖面圖的問題
樓主你好:CAD之基本就在於制圖,就像你所說的畫鑽孔柱狀圖和剖面圖,如果您電腦上的CAD軟體運行正常就可以直接畫出平面圖了,就行在圖紙上畫圖一樣,並沒有太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