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石在什麼地質條件形成
『壹』 什麼樣的地質條件可以形成大顆粒鑽石 復制者回家
金伯利岩內出現鑽石.
鑽石形成條件都一樣,出現大小差異是因為鑽石在形成過程中鑽石熱液所在的岩石裂隙的大小不一樣所限制的.
要形成較大的鑽石,首先高溫高壓,壓力在4.5-6.0Gpa,溫度1100-1500攝氏度.然後緩慢冷卻(如果冷卻時間太快則形成玻璃質).然後,礦熱液所聚集的岩石裂隙或空間較大,鑽石有足夠空間進行自形晶發育.
這樣的鑽石會很大,要是再有一點其他礦物內質同像的話,就會出現彩色鑽石!
『貳』 什麼樣的地質條件可以形成大顆粒鑽石
鑽石形成於火山岩,而且主要產出於金伯利岩,另一種含有鑽石的原岩稱鉀鎂煌斑岩(lamproite),它是專一種過鹼屬性鎂質火山岩,主要由白榴石、火山玻璃形成,可含輝石、橄欖石等礦物,典型產地為澳大利亞西部阿蓋爾(Argyle)。
科學家們經過對來自世界不同礦山鑽石及其中原生包裹體礦物的研究發現,鑽石的形成條件一般為壓力在4.5-6.0Gpa(相當於150-200km的深度),溫度為1100-1500攝氏度。雖然理論上說,鑽石可形成於地球歷史的各個時期/階段,而目前所開採的礦山中,大部分鑽石主要形成於33億年前以及12-17億年這兩個時期。如南非的一些鑽石年齡為45億左右,表明這些鑽石在地球誕生後不久便已開始在地球深部結晶,鑽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寶石。鑽石的形成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這從鑽石主要出產於地球上古老的穩定大陸地區可以證實。另外,地外星體對地球的撞擊,產生瞬間的高溫、高壓,也可形成鑽石,如1988年前蘇聯科學院報道在隕石中發現了鑽石,但這種作用形成的鑽石並無經濟價值。
『叄』 什麼樣的地質條件可以形成大顆粒鑽石
金伯利岩內出現鑽來石源.
鑽石形成條件都一樣,出現大小差異是因為鑽石在形成過程中鑽石熱液所在的岩石裂隙的大小不一樣所限制的.
要形成較大的鑽石,首先高溫高壓,壓力在4.5-6.0Gpa,溫度1100-1500攝氏度.然後緩慢冷卻(如果冷卻時間太快則形成玻璃質).然後,礦熱液所聚集的岩石裂隙或空間較大,鑽石有足夠空間進行自形晶發育.
這樣的鑽石會很大,要是再有一點其他礦物內質同像的話,就會出現彩色鑽石!
『肆』 鑽石是怎麼形成的
鑽石的成因是根據鑽石中的包裹體來尋找依據的,並根據所含鑽石的岩石特徵來探討鑽石成因。鑽石的礦物名稱為金剛石,只有寶石級的金剛石才能稱之為鑽石。1、鑽石中包裹體特徵原生包裹體:橄欖石、斜方輝石、單斜輝石、石榴石、尖晶石、鈦鐵礦、硫化物、鋯石等。同生包裹體:單斜輝石、石榴石、藍晶石、鈦鐵礦、鉻鐵礦、金紅石、紅寶石等。後生包裹體:蛇紋石、石墨、赤鐵礦。2、含鑽石的兩種岩石類型:橄欖岩主要礦物:橄欖石、斜方輝石,少量單斜輝石和鎂鋁榴石。榴輝岩主要礦物:石榴石、綠輝石,少量藍晶石、金紅石、硫化物、柯石英等。稀少的鑽石主要出現於以上兩種岩石中,但僅前者具有經濟意義。含鑽石的橄欖岩,目前為止發現兩種類型:金伯利岩和鉀鎂煌斑岩。這兩種岩石均是由火山爆發作用產生的,形成於地球深處的岩石由火山活動被帶到地表或地球淺部,這種岩漿多以岩管狀產出,因此俗稱「管岩」(即原生礦)。含鑽石的金伯利岩或鉀鎂煌斑岩出露在地表,經過風吹雨打等地球外力作用而分化破碎。在水流沖刷下,破碎的原岩連同鑽石被帶到河床,甚至海岸地帶沉積下來,形成沖積砂礦床(或次生礦床)。3、金剛石的形成條件物質條件:由於作為金剛石主要成分的碳的分別很廣,在地殼中的平均為0.02%,地幔中為0.07%,岩漿中都含有一定數量的原生游離碳,如:金伯利岩漿中含碳量為1.9%~4.3%;超基性岩漿中含碳量為0.06%~0.10%;玄武岩岩漿中含碳量為0.02%~0.04%。因而在任何條件形成金剛石都有豐富的碳的物質來源。物理化學條件:實驗得出,目前較一致的認識:金剛石的形成溫度為900~1300攝氏度,壓力為45~60個大氣壓力。這一溫度相當於地球150~200公里的深度。因此認為金剛石是在高溫、高壓條件下形成的。除高溫高壓外,形成金剛石還需具備適當的氧化還原環境。特別是氧逸度。在過氧環境下,金剛石被氧化成二氧化碳:若氧逸度過低,金剛石將與氧發生反應而形成甲烷。地質構造條件:穩定結晶基底的古老克拉通地區。這些地區是在地球歷史上曾發育過岩石圈厚度大於150公里的地域,只有這樣的地區才能達到形成金剛石所需的深度條件。這種地區的揮發組分(包括形成金剛石的碳)大量聚集,有利於金剛石形成,因而是世界上絕大多數金剛石都產在這樣的地質構造環境中。4、寶石級金剛石(鑽石)的成因金剛石與寄主岩的關系問題,存在兩種可能性:第一,金剛石在金伯利岩或鉀鎂煌斑岩內結晶,是成因關系;第二,金剛石被金伯利岩或鉀鎂煌斑岩攜帶至地表,是攜帶關系。金剛石的年齡與所產圍岩比較南非金伯利礦區:其金剛石年齡大於33億年;而圍岩年齡1億多年。波札那礦區:其金剛石年齡大於9億年;而圍岩年齡為1億年。其他礦區也是相同情況。以上說明,金剛石形成時間很早,比攜帶它們至地表的金伯利岩和鉀鎂煌斑岩形成早很多,它們只是攜帶關系。金剛石是在大陸岩石圈的特定地質構造中形成的。雖然含有金剛石的寄主岩石有多種,但具有經濟價值的含金剛石的寄主母岩只有金伯利岩和鉀鎂煌斑岩。
『伍』 鑽石是怎麼形成的求答案
原生金剛石是在地下深外處(130—180Km)高溫(900—1300℃)高壓(45—60)×108Pa下結晶而成的,它們儲存在金伯利岩或榴輝岩中,其形成年代相當久遠。南非金伯利礦,橄欖岩型鑽石約形成於距今33億年前,這個年齡幾乎與地球同歲;而奧大利亞阿蓋爾礦、波札那奧拉伯礦,榴輝岩型的鑽石雖說年輕,也分別已有15.8億年和9.9億年了。藏於如此大的地下深處達億萬年之久的鑽石晶體要重見天日,得有助於火山噴發,熔岩流將含有鑽石的岩漿帶入至地球近地表處,或長途遷徒淀於河流沙土之中。前者形成的是原生管狀礦,後者形成的則為沖積礦。這些礦體歷經艱辛開采後,還需經過多道處理遴選,才可從中獲怪毛坯金剛石。毛坯金剛石中僅有20%左右可作首飾用途的鑽坯,而大部分只能用於切割、研磨及拋光等工業用途上。有人曾粗略地估算過,要得到1ct重的鑽石,起碼要開采處理250噸礦石,采獲率是相當低的;如果想從成品鑽中挑選出美鑽,那兩者的比率更是十分懸殊的了。? 已知現今世界上只有三十餘個國家和地區產鑽石,且分布極不均勻,主要集中在澳洲、非洲,次為亞洲和南美洲。其中澳大利亞、扎伊爾、波札那、前蘇聯和南非為世界上五大鑽石生產國,佔全球鑽坯供應量八成有多。 我國鑽礦開發雖有著較長歷史,清道光年間湘西桃源、常德一帶、山東郯城區都先後發現過鑽石。20世紀中葉湖南還找到過鑽石砂礦。然而,鑽石原生礦床60—70年代僅在遼寧瓦房店、山東蒙陰和貴州東部地區發現。? 物以稀為貴。綜觀當今世界,鑽石分布范圍小,產量低。加之開采困難,自然鑽石就更顯彌足珍貴了。一顆鑽石,從孕育於地殼岩漿之中至佩戴於您的手上,輾轉周遊萬里,途經數百人之手,個中開采、加工艱辛復雜,做成精緻的飾品更是藝術的創造,最後又經您慧眼上識,佩戴,才再度炫耀於世,因此,這是一種何等奇特的福緣!]
『陸』 鑽石的形成有很大的地質原因,中國的哪些地址構造容易富集鑽礦呢
中國產鑽石的地方有限,主要是山東的蒙山,但是那裡的鑽石品質也不是很好,95%以上的都是工業鑽。
其他幾個地方是大連附近和湖南的沅江流域。
『柒』 鑽石的形成條件是什麼
天然鑽石形成:鑽石是指經過琢磨的金剛石,金剛石是一種天然版礦物,是鑽石的原權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壓、高溫條件下形成的一種由碳(C)元素組成的單質晶體,碳原子呈立方最緊密堆積, 彼此以共價鍵相連時, 就形成了自然界最硬的鑽石
大部分鑽石是在地質的高溫高壓下形成的。而鑽石形成條件的壓力在4.5到6Gpa,溫度在1100到1500℃。大致換算下來相當於地下150到200km的深度。在地球深處只有很少的地方具有這種鑽石形成的物理、化學條件。
那麼鑽石形成於年代久遠的地層深處,是怎麼被發現的呢?鑽石一般是通過火山爆發而被岩漿帶到地表。有些鑽石礦石恰好落在河流上游,經過千百年的風吹日曬自然瓦解,鑽石暴露在外,隨著徑流的沖刷來到下游,被有緣人的發現。所以在最開始的時候人們都是直接在河邊「淘鑽石」,就像淘金那樣。
『捌』 鑽石是怎麼形成的鑽石的形成條件是什麼
鑽石是指復經過琢磨的金剛制石,金剛石是一種天然礦物,是鑽石的原石,但有時人們對二者並不加細分。簡單地講,鑽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壓、高溫條件下形成的一種由碳(C)元素組成的單質晶體。
它是大自然賜予人類最美麗的也是最昂貴的 物質和財富。人類文明雖有幾千年的歷史,但人們發現和初步認識鑽石卻只有幾百年,而真正揭開鑽石內部奧秘的時間則更短。
鑽石形成於地球的地幔層,距離地球表面大概150-200KM的位置。高溫、高壓:鑽石形成的溫度在1100到1500攝氏度、壓力在4.5到6Gpa。時間:大部分鑽石形成於20億至30億年前,有的甚至可以達到45億年左右。人工打磨:開采出的鑽石原石(金剛石)只有經過人工打磨才能變成透明無暇的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