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地質剖面穿過哪些地層圖例
⑴ 如何看懂地質圖與剖面圖(有例題~)
讀地質圖的步驟和方法
1.看圖名、圖幅代號、比例尺等圖名和圖幅代號可以告訴我們圖幅所在的地理位置。一幅地質圖一般是選擇圖面所包含地區中最大居民點或主要河流、主要山嶺等命名的。比例尺告訴我們縮小的程度和地質現象在圖上能夠表示出來的精確度。此外,還應注意圖的出版時間、制圖人等。
2.看圖例通過圖例可以了解制圖地區出露哪些地層及其新老順序等。圖例一般放在圖框右側,地層一般用顏色或符號表示,按自上而下由新到老的順序排列。每一圖例為長方形,左方註明地質年代,右方註明岩性,方塊中註明地層代號。岩漿岩的圖例一般在沉積岩圖例之下。構造符號放在岩石符號之下,一般順序是褶曲、斷層、節理、產狀要素等。
3.剖面線有時通過地質圖相對圖框上的兩點畫出黑色直線,兩端注有AA′或II′…等字樣,這樣的直線稱剖面線,表示沿此方向已經作了剖面圖。
4.分析圖內的地形特徵如果是大比例尺地質圖,往往帶有等高線,可以據此分析一下山脈的一般走向、分水嶺所在、最高點、最低點、相對高差等。如果是不帶等高線的小比例尺地質圖,一般只能根據水系的分布來分析地形的特點,如巨大河流的主流總是流經地勢較低的地方,支流則分布在地勢較高的地方;順流而下地勢越來越低,逆流而上越來越高;位於兩條河流中間的分水嶺地區總是比河谷地區要高,等等。了解地形特徵,可以幫助了解地層分布規律、地貌發育與地質構造的關系等。
5.分析地質內容應當按照從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的方法,首先了解圖內一般地質情況,例如:(1)地層分布情況,老地層分布在哪些部位,新地層分布在哪些部位,地層之間有無不整合現象等;(2)地質構造總的特點是什麼,如褶皺是連續的還是孤立的,斷層的規模大小,它發育在什麼地方,斷層與褶皺的關系怎樣,是與褶皺方向平行還是垂直或斜交等等;(3)火成岩分布情況,火成岩與褶皺、斷層的關系怎樣。
6.在掌握全區地質輪廓的基礎上,再對每一個局部構造進行分析:(1)開始時最好從圖中老岩層著手,逐步向外擴展,以免茫無頭緒;(2)對每一種構造形態,包括褶曲、斷層、不整合、火成岩體等逐一詳加分析。例如褶曲類型,斷層類型,各構造組合關系等。
7.把各個局部聯系起來,進一步了解整個構造的內部聯系及其發展規律,主要包括:(1)根據地層和構造分析,恢復全區的地質發展歷史;(2)地質構造與礦產分布的關系;(3)地質構造與地貌發育的關系,等等。
以上所述不過是讀圖的一般步驟和方法。至於如何具體分析某一幅地質圖和其中的每一種構造,具備基礎知識的情況,必須通過實踐來逐步掌握。
⑵ 工程地質剖面圖怎麼看
現在勘測單位的工程地質圖一般都沒有提供圖例,豎井左邊的數字是黃海標高,右邊的數字是深度。
⑶ 地質剖面圖分析
①圖例就不做了。一圖中出現的東西寫上去就是了。
②上新下老。還有就是侵入關系這版個方面的話是後侵權入的穿插先形成的東西。
③侵入接觸,不整合接觸,平行不整合接觸。
④背斜。左邊的那個千枚岩那裡要和右邊的聯系起來,就可以看到有個褶皺。是在中生代形成的。
⑤看岩漿岩的侵入。有斷層才能侵入。
⑥結合地層的新老關系和岩漿岩的侵入關系。
第二題:
①地質年代(C是石炭紀。P是二疊級。T是三疊紀。C-P1是石炭-早二疊紀。D是泥盆紀。S是志留紀。最後一個是寒武紀)
②燕山運動
③造山運動強烈,火山岩礦產的形成。
④造山運動
⑤這是一個背斜構造。寒武系的岩層由於受到逆斷層的影響而抬升。
⑷ 如何判斷地質剖面圖中地層形成順序
地質剖面圖是根據實測資料繪制而成的,實測資料來源可分為鑽探 、坑探、物探以內及巷道工程等。實測資容料內容包括岩層的岩性、結構、構造、傾角、厚度、埋藏深度、化石等,通過對岩層的分析與研究可以確定出其形成年代(非常的專業的);如自古生界以來,地層由老至新依次為寒武系(∈)、奧陶系(O)、志留系(S)、泥盆系(D)、石炭系(C)、二疊系(P)、三疊系(T)、侏羅系(J)、白堊系(K)以及古近系(E)、新近系(N)與第四系(Q)。每個系又分統,如石炭系由老至新為下石炭統(C1)、上石炭統( C2)
地質剖面圖中,一般情況下,老地層在下,新地層在上,地層排序與上面所述符號的順序是一致的;但也不排除個別層段地層倒序,即老地層在上,新地層在下。
熟記上述地層層序非常必要。
⑸ 地質剖面圖 !!
圖件沒有,只能給你說大概了:1.地層看圖例就知道了,接觸關系一般有回整合、平行不整合、角答度不整合、斷層 2,地質構造也是要看圖了,一般有背斜向斜,正逆斷層這些,命名的話知道上面的就簡單,比如命名為大西村背斜。希望我的回答你能滿意
⑹ 怎樣看地質剖面圖
看地質剖面圖的話,主要看高度等高線就是同一個高度。
⑺ 畫地質剖面圖時用圖例表示地層的地質狀況,我在畫地質剖面圖的時候有的地質圖例找不到怎麼辦
不知道你用的什麼抄軟體,理正裡面可襲以自己做圖例的,你可以去試試,當然,要是你不想自己做,也可以用類似的圖例代替,然後加一個圖例說明,比如底礫岩可以用砂礫岩或是硅質礫岩代替,粉砂質泥岩可直接用砂質泥岩的圖例,一些互層的情況在理正里是可以編輯的,頁岩夾砂岩的土層代號為sh+ss,頁岩、灰岩互層土層代號為sh-ls,現成的圖例我也沒有,自己動動手吧,可讓你學更多東西!
手畫的啊,你早說啊給你發個圖片
⑻ 以下地質剖面圖反應了怎樣的地質構造(地層的)
地層:下二疊統、上石炭統、下石炭統、上泥盆統、下志留統、上志留統、上白堊統、下白堊統. 下白堊統與上二疊統平行不整合. 斷層、
⑼ 地質剖面圖
以上回答不夠全面
1、圖中地層從老到新為: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疊系、白堊系。其中白堊系與二疊系為不整合關系,志留系和泥盆系為平行不整合(D3到S2之間有地層缺失,但D3與S2平行),其它皆為平行整合關系。
2、地質構造有:石榴庵背斜、火石峰向斜、火石峰斷層。其中背斜和向斜形成時代相同,發生在二疊紀末到白堊紀初的某一段時間;斷層形成晚於上一期,帶有逆斷性質,將老地層推覆上來。總體來講這一地區主要以擠壓環境為主,白堊紀之後構造活動變溫和了。
⑽ 工程地質剖面圖如何看懂
樁下面的數字應該是樁的埋深,剖面線上的數字是坡降吧?
看不到圖,具體也說不上了!
你仔細看圖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