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博物館是什麼
㈠ 石家莊地質博物館簡介
源於河北地質學院,1996年更名為石家莊經濟學院博物館,曾經隸屬專於地質礦產部、國土資源部。屬2000年劃歸河北省管理。石家莊經濟學院地球科學博物館前身為宣化地質學校地質陳列館,於1954年開館,館長是解放前曾任河南地質調查所所長的留美學者張仁鑒先生。當時展出面積400平方米,館藏標本約一萬塊;1956年陳列館由黃景民負責,展出面積擴大至800平方米,1963年由毛鵬飛負責。「文革」期間被迫停館,標本損失嚴重,1970年,從地質部地質倉庫調入標本約15000塊。1971年宣化地質學校升格為河北地質學院後,地質陳列館恢復向師生開放,並免費向社會開放,年平均接待中小學生約5000人次。1988年,地質館更名為河北地質學院地質博物館,聘謝漫澤副教授為館長。1990年博物館隨學校遷至石家莊校區。2001年任命楊劍平為副館長(未設館長)主持工作。2006年,石家莊經濟學院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為了更好地展示學校特色,保護珍貴的恐龍化石、珠寶玉石和岩石礦物標本,學校決定建設一座專門的地球科學博物館,從開工建設到布展完成僅用了五個月的時間,堪稱博物館建設史上的奇跡。
㈡ 中國地質博物館是什麼級別是全額事業編嗎
中國地質博物館是什麼級別?是全額的事業單位嗎?是的,沒錯,中國地震博物館是國家的事業單位。
㈢ 北京地質博物館跟北京自然博物館有什麼區別么
地質博物館都是關於地理的,包括礦石,勘探,地貌等等等等的展示,有那麼幾塊恐龍化石
而自然博物館是關於自然生物的,昆蟲,爬行動物,進化,器官等。這兩個面向面截然不同。
也就是說,自然博物館的99%你在地質博物館看不到,而地質博物館的99%你在自然博物館看不到,唯一1%的交集就是幾塊恐龍化石
㈣ 中國地質博物館怎麼樣
中國地質抄博物館創建於1916年,是中襲國成立最早的國家級地質學博物館,在中外博物館界久負盛名。
中國地質博物館收藏地質標本20餘萬件,涵蓋地學各個領域。其中有蜚聲海內外的巨型山東龍、中華龍鳥等恐龍系列化石,北京人、元謀人、山頂洞人等著名古人類化石,以及大量集科學價值與觀賞價值於一身的魚類、鳥類、昆蟲等珍貴史前生物化石;有世界最大的「水晶王」、巨型螢石方解石晶簇標本、精美的藍銅礦、辰砂、雄黃、雌黃、白鎢礦、輝銻礦等中國特色礦物標本,以及種類繁多的寶石、玉石等一批國寶級珍品。
中國地質博物館先後被評為「北京市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青年科技創新示範基地」、「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
㈤ 張家界地質博物館是什麼樣的博物館
張家界地質博物館是康迪文化旅遊投資有限公司在張家界投資建設國內一流內、迥異於張家容界現有產品規模、檔次的展館項目,是為了讓全國乃至世界了解歷史悠久的中國石文化。
張家界地質博物館成立於2012年,注冊資金1000萬元,投資1000萬元新建該項目,展館收藏總價值約為4億元人民幣。博物館總面積3000餘平方米,展館共3層,每層面積約1000左右平方米。
張家界地質博物館位於張家界市以東3公里處高橋紅晶山莊(即:芙蓉國里),去往張家界核心景區的線路途經博物館,距核心景區20分鍾、市中心10分鍾;火車站、汽車站、荷花機場10分鍾的車程,交通十分便利。毗鄰天門山、寶峰湖、黃龍洞等重要景區,旅遊線路便捷。
張家界地質博物館的展品有天然觀賞石、古生物化石和礦物晶體石三大類。展品有數百個品種,主要有:靈璧石、太湖石、昆石、英德石、畫面石、鍾乳石、象形石等。館內建築具有典型的明清風格,以收藏、展示各類奇石為主要內容,以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的科普知識和文化生活為主要功能的藝術展館。館藏奇石數千方,常年展出3000餘件。
㈥ 北京地質博物館
地理位置:西四十字路口西南角,廣濟寺對面
簡介:
地質博物館創建於1916年,在與中國現代科學同步發端、發展的歷程中,積淀了豐厚的自然精華和文化遺存,以典藏系統、成果豐碩、陳列精美稱雄於亞洲同類博物館,並在世界范圍內享有盛譽。
中國地質博物館收藏地質標本20餘萬件,涵蓋地學各個領域。其中有蜚聲海內外的巨型山東龍、中華龍鳥等恐龍系列化石,北京人、元謀人、山頂洞人等著名古人類化石,以及大量集科學價值與觀賞價值於一身的魚類、鳥類、昆蟲等珍貴史前生物化石;有世界最大的「水晶王」、巨型螢石方解石晶簇標本,精美的藍銅礦、辰砂、雄黃、雌黃、白鎢礦、輝銻礦等中國特色礦物標本,以及種類繁多的寶石、玉石等一大批國寶級珍品。
中國地質博物館內設有地球廳、古生物廳、礦物岩石廳、寶石廳四個大展廳
地球廳以動力為主線,介紹了在內外動力的作用下,地球上發生的重要地質作用。東展線介紹內動力地質作用,以板塊運動、褶皺斷裂、火山、地震等地質作用為重點,西展線以外動力地質作用為主,主要介紹了水和風的地質作用。相對來說,內動力地質作用更加宏觀壯麗,它們主要是使地殼上升、增厚,形成許多巨大雄傳的高山峻嶺,而外動力地質作用則比較和緩,好像一把刻刀,雕刻出各種壯美的山川地貌。
礦物岩石廳採用雅俗共存、動靜結合、虛實呼應、寓教於樂的設計方式,使觀眾通過參與、欣賞展廳的展品,可了解自然界中礦物岩石的成因,原始產出情況、自然界種類繁多千資百態的礦物岩石、代表性礦物岩石的感官特徵及可供人們使用的特性。觀眾在欣賞各種精美奇特的礦物岩石展品時,通過互動式展覽和虛擬展出部分,可參與對一些礦物岩石展品的探索性操作,獲得相關知識。
寶石廳展示寶石、玉石、有機寶石、貴金屬等材料及其成品,並融入寶石鑒定、寶石鑒賞、寶石琢型、寶石評價、寶石成因、寶石微觀世界、寶石分布、寶石開采、寶石加工、首飾鑲嵌、人工改善寶石與人工寶石及其製造方法以及寶石文化等知識點和興趣點。(寶石廳榮膺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
史前生物廳,以生物進化過程中發生的重大事件為線索,向觀眾介紹生物的發展廳程和各地質時期常見的化石,展示地球上生物的發生、進化和滅亡的過程。
從空間布局上,整個展廳可以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小序廳,包括了一面藝術化的化石精品牆、一個可以互動操作的多媒體展具——簡明生物分類查詢系統,及一些有關化石的基本常識介紹。
第二部分是該展廳的主要陳列內容,共分為八個單元。
第一單元——最早期的生命;
第二單元——生物大爆發;
第三單元——海生無脊椎動物時代;
第四單元——脊椎動物的出現;
第五單元——生物登陸;
第六單元——生物大絕滅;
第七單元——恐龍與鳥類;
第八單元——哺乳動物與人類;
此外,在該展廳的南過道,還陳列了魚龍、中國安琪龍、翼龍化石的模型各一件,以及一件觀眾可以觸摸的長達5米的大型魚龍化石、一個演示化石是如何形成的多媒體展具。
地博參觀信息如下:
開館時間:9:00-16:30(星期一休息)
門票價格:
(一)成人30元、學生15元、團體參觀優惠;
(二)學齡前兒童(須家長陪同)和殘疾人參觀免費。
地理位置:西四十字路口西南角,廣濟寺對面
㈦ 中國地質博物館在什麼地方
單位名稱:中國地質博物館
通訊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西四羊肉胡同15號
郵政編碼:100034
電 話:+86-010-66557858
㈧ 王屋山的地質博物館主要是由什麼六部分組成
王屋山地質博物館位於天壇山腳下,就地取景,依山而建,自然景觀與人工展示渾然一內體,互為補容充。地質博物館由入口廣場、元古宙廣場、古生代廣場、中生代廣場、新生代廣場5個廣場和地球館、古海洋館、硅化木館、恐龍館、多功能館、展示館6個展館構成。
………………………………………………………………………………………………………………………………
王屋山地質博物館是王屋山世界地質公園的科普教育基地,是進行科普宣傳和地學教育的重要場所。展廳與廣場相結合,形成室內外穿插流動的空間,展示地球演化、生命進化和王屋山地質歷史。從入口廣場拾階而上,一步跨越千萬年,登太古宙台階,進入元古宙廣場和地球館,了解地球結構和組成地殼的岩石、礦物;在古生代廣場和海洋館,瀏覽遠古時期的海洋沉積和海洋生物,感嘆滄海桑田的歷史巨變和大自然的造化神工;在硅化木館,觀看林立上億年的大型硅化木,在中生代廣場和恐龍館,看火山噴發的神奇,聽恐龍滅絕的悲鳴;在多功能館,人機互動,盡攬地質史書、王屋美景。
望採納
㈨ 中國地質博物館logo的含義
中國地質博物館創建於1916年,是中國成立最早的國家級地質學博物館,在中內外博物館界久負盛名。
中國地容質博物館收藏地質標本20餘萬件,涵蓋地學各個領域。其中有蜚聲海內外的巨型山東龍、中華龍鳥等恐龍系列化石,北京人、元謀人、山頂洞人等著名古人類化石,以及大量集科學價值與觀賞價值於一身的魚類、鳥類、昆蟲等珍貴史前生物化石;有世界最大的"水晶王"、巨型螢石方解石晶簇標本、精美的藍銅礦、辰砂、雄黃、雌黃、白鎢礦、輝銻礦等中國特色礦物標本,以及種類繁多的寶石、玉石等一批國寶級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