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地質檢測分哪些種類
⑴ 隧道地質觀察分為哪些內容
2、隧道檢查內容主要有哪些? 3、請說明隧道病害主要有哪些?問題補充:剛剛僅僅個人經驗:隧道檢查主要分質量檢查和安全檢查,還有技術檢查,這些每天都要
⑵ 隧道工程需要檢測些什麼
這個來就很多了。
交工驗收時源,總體檢測項目:1.車行道寬;2.隧道凈總寬;3.隧道凈高;4.隧道偏位;5.引道中心線與隧道中心線的銜接;6.邊、仰坡度。
平時驗收檢測項目:1.襯砌空鼓,2.仰拱厚度,3襯砌厚度4混凝土強度5錨桿抗拔力。這些也是必測的。
還有一些其他的如鋼筋間距、混凝土保護層、路面厚度、路面寬度、鋼筋的常規力學檢測、水泥、混凝土的常規性能檢測、防水板的無縫、防滲能力檢測等等。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⑶ 隧道施工超前地質預測預報分為哪些級別
隧道施工超前地質預測預報分為以下級別:
①根據地質災害對隧道施工安全的危害程度,分為以下四級:
A級:存在重大地質災害隱患的地段,如大型暗河系統,可溶岩與非可溶岩接觸帶,軟弱、破碎、富水、導水性良好的地層和大型斷層破碎帶,特殊地質地段,重大物探異常地段,可能產生大型、特大型突水突泥地段,誘發重大環境地質災害的地段,高地應力、瓦斯、天然氣、放射性問題嚴重的地段以及人為坑洞等。
B級:中、小型突水突泥地段,較大物探異常地段,斷裂帶等。
C級:水文地質條件較好的碳酸鹽岩及碎屑岩地段、小型斷層破碎帶,發生突水突泥的可能性較小。
D級:非可溶岩地段,發生突水突泥的可能性極小。
②不同地質風險地段的預報方式為:
A級預報:採用地質分析法、地震波反射法或聲波反射法、地質雷達、紅外探測、超前水平鑽探等手段進行綜合預報。首先以地質分析法進行長距離預報,然後採用中長距離地震波反射法或聲波反射法和一種或幾種短距離物探方法相結合進行預報,同時進行多孔超前鑽探探查。
B級預報:採用地質分析法、地震波反射法或聲波反射法,輔以紅外探測、地質雷達,進行必要的超前水平鑽孔。當發現局部地段工程地質條件復雜時,按A級要求實施。
C級預報:以地質分析法為主。對重要的地質(層)界面、斷層或物探異常地段可採用地震波反射法或聲波反射法進行探測,必要時採用紅外探測和超前水平鑽孔。
目前在隧道施工期間採用的超前地質預報方法從專業技術方面可分為常規地質法和物探法兩大類,具體有以下幾種:(1)超前導坑;(2)正洞地質素描;(3)水平超前探孔;(4)聲波測試;(5)紅外探水;(6)電磁波法;(7)彈性波法。
⑷ 隧道的分類有哪些
1、按照隧道所處的地質條件分類:分為土質隧道和石質隧道。
2、按照隧道的長度專分類:分為屬短隧道(鐵路隧道規定:L≤500m;公路隧道規定:L≤500m)、中長隧道(鐵路隧道規定:500<L≤3000m;公路隧道規定500<L<1000m)、長隧道(鐵路隧道規定:3000<L≤10000m;公路隧道規定1000≤L≤3000m)和特長隧道(鐵路隧道規定:L>10000m;公路隧道規定:L>3000m)。
3、按照國際隧道協會(ITA)定義的隧道的橫斷面積的大小劃分標准分類:分為極小斷面隧道(2~3㎡)、小斷面隧道(3~10㎡)、中等斷面隧道(10~50㎡)、大斷面隧道(50~100㎡)和特大斷面隧道(大於100㎡)。
4、按照隧道所在的位置分類:分為山嶺隧道、水底隧道和城市隧道。
5、按照隧道埋置的深度分類:分為淺埋隧道和深埋隧道。
6、按照隧道的用途分類:分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和礦山隧道。
⑸ 隧道變形監測項目有哪幾種
隧道復施工監控量測項目分為制必測項目和選測項目。必測項目是隧道工程應進行的日常監控量測項目,必測監控量測項目包括:
1)洞內、外觀察;2)拱頂下沉;3)凈空收斂;4)地表沉降。
除上述必測項目外,還應將出口灰岩地區地質雷達探底列為必測項目。
選測項目一般根據需要選擇部分項目。
各級圍岩量測斷面間距:Ⅲ級圍岩30m、Ⅳ級圍岩20m、Ⅴ級圍岩10m。
⑹ 隧道超前地質預報分類有哪些
隧洞施工超前預報分類
1 按預報的作用劃分
⑴ 常規預報:是勘測設計階段地質工作的繼續,也是隧洞施工的一個作業過程。其目的是結合施工進程,收集地質資料,判斷圍岩類別,了解掌子面前方短距離內的工程地質條件,為正確選擇斷面大小、襯砌類型、施工方法和支護設計或修改施工設計等提供依據,其成果可作為隧洞竣工後維修養護參考。該預報是短距離預報的主要任務,目前已有比較成熟的經驗。多以地質素描為主,配合簡單的物探測試了解掌子面前方地質條件。常規預報應以施工單位為主,作定量預報、並結合施工進行,預報時盡量不佔或少佔施工作業時間。
⑵ 成災預報:隧洞施工中的地質災害,是指隧洞施工過程中因前方地質條件的突然變化,導致施工失去控制的非常事件。該事件可引起人員傷亡、機械設備失效並嚴重破壞、甚至被迫長時間停工,致使工程部門蒙受重大的經濟損失。隧洞地質災害主要有大規模塌方、涌水、涌泥、涌石、岩爆、瓦斯等。成災預報是對可能的災害性地質條件進行預報,以指導隧洞施工中的防災和減災工作。該預報是中、長距離預報的主要任務,是為隧洞施工戰略決策服務的。對可能成災的地質條件,應從設計和施工方法上考慮特殊對策,否則可按常規預報進行。成災預報應由設計、科研、施工單位組成專家小組,採用地質、物探綜合分析法進行定性和定量預報,並視工作需要佔用部分施工作業時間。
⑶ 專門預報:對特殊地質問題進行預報,如膨脹岩、侵蝕性地下水、高地溫、岩溶等。這些特殊地質條件,常常使施工陷入困境或破壞隧洞襯砌,如果處理不及時或處理失當,甚至可能釀成大的地質災害。可見,專門預報也是隧洞施工預報的重要內容之一。該預報應由設計、科研和施工部門組成專門小組,採用綜合手段作定性和定量預報。
2 按距掌子面的距離劃分
隧洞施工超前預報距離與隧洞施工速度和工程實際需要密切相關。結合我國隧洞開挖技術水平和快速施工要求,按掌子面前方距離可分為三類:
⑴ 短距離預報:0~15m。就我國目前快速施工的水平,一般採用鑽爆與TBM相結合的方法。一個循環進尺約2~3m,二個循環是4~6m,三個循環是6~9m。實踐表明,預報三個循環的前方地質條件,即能滿足安全施工要求。根據我國目前的探測技術,要預報掌子面前方15m范圍內的地質條件並不困難,且測試基本可與施工同步進行。對成災預報而言,短距離預報相當於臨災預報或防災處理階段。
⑵ 中距離預報:15~50m。對於防災預報來說,只有15m范圍內的臨災預報是不夠的。發現有可能成災的地質條件,馬上要准備處理,顯然太緊張。比較理想至少應有30m的距離。因此,進行范圍超過15m的中距離預報是隧洞施工所必須的。另外,從目前已有的預報實踐來看,用物探方法在開挖面上進行20~40m的超前探測已十分有效。說明物探方法在中、長距離預報中是有潛力的。
⑶ 長距離預報:50m以上為長距離預報。
3 按採用的手段劃分
⑴ 經驗預報:在以往工程經驗的基礎上,憑感覺就能進行的預報。它對臨災預報有特殊意義,如鑿孔過程中發現有岩粉異常噴出,可能遇到了瓦斯或有害氣體;聽到岩石劈裂聲且隨後出現岩塊彈射現象可能是岩爆;鑿孔異常噴水可能是大量涌水的先兆;隧洞塌方也有先兆等等。直接預報法或地質分析法的預報效果與從事預報人員的經驗豐富程度密切相關。
⑵ 採用儀器預報:預報目的不同,方法各異,所用儀器也是多種多樣的。如地質分析法只需羅盤、地質錘、放大鏡、稀鹽酸和皮尺等;水平鑽孔法需用大型水平鑽機;物探方法需各種物探儀器等。
⑶ 綜合預報:地質體是復雜的綜合體。企圖用單一方法查明隧洞的全部地質條件是不可能的,因此應採用綜合預報方法。根據地質條件的差異和不同精度要求,適時選用若干種方法相互補充和印證,才能獲得良好效果。
4 按精度劃分
⑴ 定量預報:「定量」是對前方地質體具體位置、規模、設計參數變化等給出量的概念;對災害性地質條件,除明確災害性質外,還應明確可能成災的位置、規模和影響范圍等。當然對量的精度要求也是相對的,如短距離預報精度要求最高;中距離預報精度要求次之;長距離預報則以定性為主,強調戰略上的指導作用。
⑵ 定性預報:定性是對定量而言。定性一定要准,具體位置的精度可不作嚴格規定。
⑺ 隧道工程地質調查的內容有哪些
1查明隧道通過地段的地形、地貌、地層、岩性、構造。岩質隧道應著重查明岩層層理、片理、節理等軟弱結構面的產狀及組合形式,斷層、褶皺的性質、產狀、寬度及破碎程度;土質隧道應著重查明土的成因類型、結構、物質成分、密實程度等。傍山隧道,當外側洞壁較薄時,應預測偏壓帶來的各種危害。
2查明隧道是否通過煤層、膨脹性地層及有害礦體等。對含有這些地層的地段,應預測地層膨脹對洞身的影響,並對有害氣體或放射性物質的含量作出評價。
3查明不良地質、特殊地質對隧道通過的影響,特別是對洞口位置及邊坡、
仰坡的影響,提出工程措施意見。
4查明隧道附近井、泉的分布情況,分析隧道地區的水文地質條件,判明地下水的類型、水質及補給來源,預測地下水的侵蝕性和洞身分段涌水量。在岩溶地區,應分析涌水及填充物是否有突然湧出的危險。
並充分估計隧道開挖引起地表塌陷及地表水漏失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工程措施意見。
5對於深埋隧道,應做隧道地溫升溫預測。對岩層堅硬、緻密、性脆、構造應力集中的地段,應考慮發生岩爆的可能性。
6綜合分析岩性、構造、地下水等有關地質測繪、勘探、測試成果,分段確定隧道圍岩級別。
7在隧道洞口需要接長明洞的地段,應查明明洞基底的工程地質條件。
8查明橫洞、平行導航、斜井、豎井等的工程地質條件。
⑻ 隧道施工安全監測類型主要是
河南寬信李老師:I87…38.77….97..25...提供證書掛靠資質代辦
隧道施工安全門禁系統
設計內方案
第一章容
.
概況
近年來,我國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建設成就顯著,相繼建成了秦嶺終南山隧道、廈門
翔安海底隧道、上海長江隧道等一大批公路隧道工程。目前,隨著我國高速公路建設重
心逐步向中西部地區轉移
,
隧道工程數量不斷增多,全國僅高速公路在建特長隧道就達
160
余座,建設任務更加艱巨,地質條件愈加復雜,工程管理難度明顯增大,質量安全
管理工作面臨嚴峻挑戰。
隧道工程施工環境封閉,隱蔽工程較多,工程質量安全隱患易發難控。部分地區和
項目隧道工程地質勘察不詳、設計深度不足;建設管理制度不健全、措施不落實、管理
不到位;現場施工組織不力、設備簡陋、工藝落後,野蠻施工、偷工減料等現象屢禁不
止;施工管理和現場監理缺位,隱蔽工程質量管控薄弱,工程實體質量和結構耐久性受
⑼ 隧道測量包括哪些內容
一、洞外控制測量:首先要建立洞外平面和高程式控制制網,每一開挖口附近都應設立平面控制點和高程式控制制點,作為施工放樣的依據。 二、洞外、洞內的聯系測量:根據洞外控制測量的結果,測算洞口控制點的坐標和高程,同時按設計要求計算洞內待定點的設計坐標和高程,並放樣出洞門內的待定點點位,這就是洞外和洞內的聯系測量(也稱進洞測量)。進洞測量將洞外的坐標、方向和高程引測到隧道內,使洞內和洞外建立了統一坐標和高程系統。 三、洞內控制測量:包括洞內平面控制測量和洞內高程式控制制測量。 四、隧道洞內的施工測量 包括:洞門的施工放樣、洞內中線測量、腰線的測設、掘進方向的測設、開挖斷面及結構物的施工放樣。 五、隧道施工中的位移觀測:主要解決的是圍岩和結構建築物內部位移變化和應變發展規律,以及洞壁各點間的相對位移變化。 (一)淺埋隧道地表下沉量的測定:淺埋隧道通常位於軟弱破碎岩層,穩定性較差,在V~Ⅵ級圍岩中,當隧道覆蓋層厚度對於單線隧道小於20m,雙線隧道小於40m時,施工中往往出現拱部圍岩受拉區連通,這種拉裂破壞情況成為洞體穩定的主要威脅。必須進行地表沉降監控測量,預測可能發生的危險。現場一般埋設標志點採用精密水準儀觀測。 (二)新奧法施工變形觀測:隧道變形觀測是為確定圍岩穩定、掌握支護效果而進行的;是對預先設計支護參數的確認或修正依據;是對施工方法驗證和改進的依據;要貫穿於整個施工過程的工作。現場一般採取埋設星形觀測點,採用收斂儀觀測。 六、竣工測量 包括:隧道斷面凈空測量,中線、高程的測量及控制中線基樁和永久水準點測設。 竣工測量後一般要求提供下列圖表:隧道長度表、凈空表、隧道回填斷面圖、水準點表、中樁表、斷鏈表、坡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