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地質地貌景觀有哪些
Ⅰ 安徽天柱山山體主要由燕山期花崗岩組成,其花崗岩峰叢地貌景觀奇特,主峰天柱峰(圖1)如巨柱擎天,飛來
A、燕山期對於中國的東部地質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時期.在此期間,造成了包括中國東部在內的大面積地區的褶皺隆起,形成李四光命名的「新華夏構造體系」. 褶皺是地殼上一種常見的地質構造.此期間沉積作用形成了褶皺構造的基礎岩層.安徽天柱山山體主要由燕山期花崗岩組成,所以此景觀的形成沒有斷裂作用,故不符合題意;
B、燕山期對於中國的東部地質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時期.在此期間,造成了包括中國東部在內的大面積地區的褶皺隆起,形成李四光命名的「新華夏構造體系」. 褶皺是地殼上一種常見的地質構造.此期間沉積作用形成了褶皺構造的基礎岩層.安徽天柱山山體主要由燕山期花崗岩組成,其花崗岩峰叢地貌景觀奇特,主峰天柱峰如巨柱擎天.地貌景觀是花崗岩峰叢景觀,花崗岩是地幔中的岩漿上升冷凝形成的侵入岩.景觀的海拔1000多米,說明是地殼向上運動,形成海拔高的山地.形成了山地後,在外力的風化,侵蝕等作用下,形成現在的景觀.所以此景觀的形成過程是:沉積--侵入--隆起--侵蝕,故正確;
C、圖中的景觀是花崗岩,它是侵入岩,不是岩漿噴出形成的,故不符合題意;
D、地貌景觀是花崗岩峰叢景觀,花崗岩是地幔中的岩漿上升冷凝形成的侵入岩.所以此景觀的形成過程應該有岩漿活動侵入上升,故不符合題意.
故選:B.
Ⅱ 列舉地質地貌景觀的類型,特點,各舉一例
山地:特點:峰巒起伏,坡度陡峭,一般在海拔500m以上
舉例:昆侖山版
平原:特點:平坦廣闊,權一般在海拔200m以下
舉例:長江中下游平原
丘陵:特點:起伏不大,坡度和緩,一般在海拔200~500m之間
舉例:江南丘陵
高原:特點:地面坦盪或起伏不大,邊緣陡峭
舉例:青藏高原
盆地:特點:四周高,中間低
舉例:四川盆地
不知道這么回答,你滿不滿意?我們上課老師就這么講的!
Ⅲ 我國地質地貌景觀有哪些主要類型各自有什麼特點
中國地大物博,地質抄形態多種多樣,下面列舉幾種較為著名的作為代表。
中國地形呈現三級階梯分布,第一級階梯青藏高原,第二級階梯黃土高原,第三級階梯華北平原。
第一階梯地形以高原為主,地貌主要是高寒荒漠,戈壁灘,冰川。著名代表新疆羅布泊,昆侖山脈,喜馬拉雅山脈,藏北高原。
第二階梯地形以高原和沙漠為主,地貌主要是高原,沙漠,盆地。著名代表新疆塔里木盆地,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四川盆地。
第三階梯地形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地貌主要是低矮山脈,半島,窪地。著名代表長江中下游平原,東南丘陵,遼東半島,山東半島。
Ⅳ 地貌、自然景觀各有哪些
黃河地貌
Ⅳ 地質地貌景觀有哪些主要類型
地貌景觀有幾種:
河流地貌:三峽
冰川地貌:絨布冰川
黃土及風成堆積地回貌:黃土高原,答塔克拉瑪干
雅丹地貌:新疆魔鬼城
岩溶地貌:桂林山水
黃土地貌:塬、梁、峁
流水地貌:河口三角洲、沖積平原、
風蝕地貌:雅丹地貌(新疆魔鬼城)、新月形沙丘
海岸地貌:基岩海岸(石老人)
Ⅵ 江西省和安徽省的地質、地貌以及其特點
http://ke..com/view/7824.html?wtp=tt江西介紹江西處於北回歸線附近,春季回暖較早,但天氣易變,乍暖乍寒,雨量偏多,直至夏初;盛夏至中秋前晴熱乾燥;冬季陰冷但霜凍期短,尤其是近年,暖冬氣候明顯。由於江西地勢狹長,南北氣候差異較大,但總體來看是春秋季短而夏冬季長。全省氣候溫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為亞熱帶濕潤氣候,十分有利於農作物生長。江西省年平均氣溫 18℃ 左右。贛東北、贛西北和長江沿岸年均氣溫略低,約在 16℃ 到 17℃ 之間;濱湖、贛江中下游、撫河、袁水區域和贛西南山區約在 17℃ 到 18℃ 之間;撫州、吉安地區南部和信江中游約在 18℃ 到 19℃ 之間;贛南盆地氣溫最高,約為 19℃ 到 20℃ 之間。 全年全省極端最高溫度南北差異不大, 甚或略呈北高南低現象, 但幾乎都接近或超過 40℃,個別縣區日最高氣溫曾經達到過 44.9℃。極端最低氣溫則南北差異較大: 九江大部分地區在 -12℃ 到 -14℃ 之間, 個別縣區還出現過日最低氣溫 -18.9℃ 的極端最低值;贛南則在 -5℃ 左右,全省其他地區一般在 -7℃ 到 -12℃ 之間。江西年均日照總輻射量為每平方厘米97千卡到114.5千卡;都昌縣最多,銅鼓縣最少。年均日照時數為 1473.3 小時到 2077.5 小時;都昌縣最多,崇義縣最少。江西多雨。年均降水量 1341 毫米到 1940 毫米,一般表現為南多北少、東多西少、山區多盆地少。武夷山、懷玉山和九嶺山一帶年均降水量多達 1800 毫米到 2000 毫米,長江沿岸到鄱陽湖以北以及吉泰盆地年均降水量則約為 1350 毫米到 1400 毫米,其他地區多在 1500 毫米到 1700 毫米之間。全年降水季節差別很大。秋冬季一般晴朗少雨,1977 年大部分地區整個秋冬季以陰雨天氣為主的現象較為少見。春季時暖時寒,陰雨連綿,一般在四月份後全省先後進入梅雨期。五、六月份為全年降水最多時期,平均月降水量在 200 毫米到 350 毫米以上,最高可達700 毫米以上。 這一時期多大雨或暴雨,暴雨強度為日降水量50 毫米到 100 毫米, 最大甚至可達 300 毫米到 500 毫米以上。7 月雨帶北移,雨季結束,氣溫急劇上升,全省進入晴熱時期,伏旱秋旱相連, 而從東南海域登陸的台風將給江西帶來陣雨,緩解旱情,消減炎熱。降水量除季節分配很不均勻外,年際變化也相當懸殊,最多年份可達最少年份一倍以上。除廬山外,全省年均風速為每秒 1 米到每 秒3.8 米,最小為德興市,最大為星子縣。年均大風日 0.5 天到 28.5 天,最少為宜黃縣,最多為星子縣。鄱陽湖濱,贛江、撫河下游和高山頂及峽谷區風能資源較為豐富,年均風速在每秒3米到每秒5米。全省主要自然災害有寒害、洪澇、乾旱和凍害以及持續時間較為短暫的高溫危害等 http://ke..com/view/4380.html?wtp=tt安徽介紹[編輯本段]【自然地理】全省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地形地貌南北迥異,復雜多樣。長江、淮河橫貫省境,分別流經全省長達416公里和43O公里,將全省劃分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區三大自然區域。淮河以北,地勢坦盪遼闊,為華北平原的一部分;江淮之間西聳崇山,東綿丘陵,山地崗丘逶迤曲折;長江兩岸地勢低平,河湖交錯,平疇沃野,屬於長江中下游平原;皖南山區層巒疊峰,峰奇嶺峻,以山地丘陵為主。境內主要山脈有大別山、黃山、九華山、天柱山,最高峰黃山蓮花峰海拔1860米。 全省共有河流2000多條,湖泊110多個,著名的有長江、淮河、新安江和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編輯本段]【氣候環境】安徽地處暖溫帶與亞熱帶過渡地區,氣候溫暖濕潤,日照充足,季風明顯,四季分明,以淮河為分界線。淮河以北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淮河以南為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全省年平均氣溫在14-17℃之間,南北相差2°C左右,平均日照1800-2500小時,平均無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800毫米。上面很詳細
Ⅶ 安徽浮山國家地質公園的火山地貌景觀
神奇的火山地貌景觀主要位於浮山破火山機構之中,由奇峰怪石,火山洞穴,火口湖等構成。奇峰怪石:形態各異,極盡鬼斧神工之妙,為國內罕見。 好似凌空巨石,如海螺,似蔥頭,似動非動,搖搖欲墜,名日「飛來石」,旁有題刻「何地飛來」。有詩為證:「何地飛來石,藍天聳玉蔥」。
天柱峰:
突兀於「盆地」之中,為火山鍾(熔岩穹丘)景觀,又名檣山。 形如鍋底,浮山最高峰。峰上有一亭,叫「望江亭」。俯首西望,檣山如柱,纜山如索,極目遠眺,「長江如帶,九華若筍;振風塔、天柱峰隱約可見」。近觀則湖山相間,潦繞回環;農舍漁村,星羅棋布;良田纖陌,縱橫如秤;林鳥沙鷗;煙霞出沒;輕帆片片,堤柳依依。
天地清淑之氣,無不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若在金秋時節,人立妙高峰頂,西望天柱山,聳立天際,夕陽西下,太陽下方,漸漸出現一個三角形的黑影,黑影慢慢上升,像一座寶塔映在圓盤之中。此乃「天柱日影」,為浮山獨有的奇景。海島雪浪,峭壁千仞,石紋赤黑相間,如雪浪翻滾。岩洞心空如蜂房,立壁之上苔蘚懸掛,若飛瀑墜下。雨天里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勢,人立其下,如置身海島之中,驚濤駭浪,震耳欲聾。晴天則有天河墜玉,懸掛若簾之妙。
浮山怪石,天然雕塑,千姿百態,精巧絕倫。玉兔拜月,紫霞萬千:天鵝孵蛋,惟妙惟肖;靈猴迎客,石景寓情;指月石上,得月最早,雙蛙戲岸,活靈活現。千奇百怪,引人入勝。 浮山洞壑藏幽,峭壁凌空。其「削成絕壁千尋峭,生就懸崖萬竅空的卓絕風姿,令人神往。
據《浮山志》記載,全山有洞穴五百多,著名的有三十六岩七十二洞。最大的金谷岩,長十三丈,寬五丈,解放初岩內尚有廟宇,現洞口仍留有羅漢松,古木參天,濃蔭蔽日。其附近有兩壁夾峙的「一線天」,和被稱
為「浮山第一水」的滴珠岩。 如上天池和明鏡池。上天池的「天池雲影」乃浮山一絕。上天池為古火山口遺跡或為火山灰流岩層間的一處負地形?發人深省。明鏡池,池水清秀,波光鱗鱗,青山環繞,叫人流連忘返。
此外,龜裂紋地貌景觀可在蓮花峰至雲梯峰一帶常見。這是岩漿噴出後冷卻收縮的遺跡。
Ⅷ 6大類地貌景觀分別有哪些
中國丹霞
丹霞,指的是一種有著特殊地貌特徵以及與眾不同的紅顏色的地貌景觀(即「丹霞地貌」),像「玫瑰色的雲彩」或者「深紅色的霞光」。在地質和地貌學層面上,丹霞可以定義如下:「丹霞是一種形成於西太平洋活性大陸邊緣斷陷盆地極厚沉積物上的地貌景觀。它主要由紅色砂岩和礫岩組成,反映了一個乾熱氣候條件下的氧化陸相湖盆沉積環境。「中國丹霞」於2010年8月1日在巴西利亞舉行的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剛果盆地
為非洲最大盆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又稱扎伊爾盆地。位於非洲中西部。赤道橫貫中部。呈方形,赤道橫貫中部。面積剛果盆地約337萬平方千米。位於下幾內亞高原、南非高原、東非高原及低小的阿贊德高原之間,大部在扎伊爾境內,西部及北部包括剛果及中非的部分領土。
亞馬孫平原
世界最大的沖積平原,位於南美洲北部亞馬孫河中下游。介於巴西高原和蓋亞那高原之間,西抵安第斯山麓,東濱大西洋,跨居巴西、秘魯、哥倫比亞和玻利維亞4國領土,面積達560萬平方公里(其中巴西境內220多萬平方公里,約占該國領土1/3)。平原西寬東窄,地勢低平坦盪。最寬處1280公里,大部分在海拔150米以下,平原中部馬瑙斯附近只有海拔44米,東部更低,逐漸接近海平面。平原是在南美洲陸台亞馬孫拗陷基礎上,經第四紀上升、成陸後,由亞馬孫河幹流、支流沖積而成。平原降水多,原因是受東北信風和東南信風影響。
巴西高原
巴西高原是世界面積最大的高原,位於巴西東南部。大部在米納斯吉拉斯(Minas Gerais)州和聖保羅州境內巴西高原。主要由低山、丘陵高地和平頂高原構成。面積有500多萬平方公里,位於南美洲中東部,介於亞馬孫平原和拉普拉塔平原之間,面積約500萬平方千米。海拔300~1500米,地面起伏平緩,向西、北傾斜。花崗岩、片麻岩、片岩、千枚岩、石英岩等古老基底岩系出露地表。其中東部岩性堅硬的石英岩、 片岩部分,表現為脊狀山嶺或斷塊山,凸出於高原之上;西部即戈亞斯高原和馬托格羅索高原,具有桌狀高地特徵。高原邊緣部分普遍形成緩急不等的崖坡,河流多陡落成為瀑布或急流,切成峽谷。
哈薩克丘陵
亦稱「哈薩克褶皺地」。哈薩克中、東部丘陵。位於哈薩克中部。北接西西伯利亞平原,東緣多山地,西南部為圖蘭低地和裏海低地。東西長約1200千米,南北寬約400~900千米。海拔300~500米。西部較平坦,平均海拔300—500米,寬達900公里;東部較高,平均海拔500—1,000米,寬400公里,地表受強烈切割。面積約占哈薩克的五分之一。有克孜勒塔斯(海拔1,566米)、卡爾卡拉雷(海拔1,403米)、烏盧套、肯特(海拔 1,469米)和科克切塔夫等山。哈薩克丘陵為古老的低山台地。經過長時間的風化侵蝕,地表較平坦,多沙丘和鹽沼。由於深居內陸,地面又坦盪單調,年降水量僅200毫米左右。7月平均氣溫24℃,冬季由於北部沒有高山屏障,北方冷氣團長驅直入,氣溫可降至-30℃以下,氣溫年較差大,是典型的大陸性乾旱半乾旱氣候,屬荒漠、半荒漠地帶。自北向南分屬草原帶(已開辟大片耕地)、半荒漠帶。東南部在巴爾喀什湖附近為荒漠帶。山區有松林。生荒地用作牧場。礦產資源主要有銅、鉛、鋅、鉻、煤、鐵、石油、天然氣和鋁土礦等。
安第斯山脈
為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幾乎是喜瑪拉雅山脈三倍半,屬美洲科迪勒拉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主幹。南美洲西部山脈大多相智利巴塔哥尼亞地區的安第斯山脈互平行,並同海岸走向一致,縱貫南美大陸西部,大體上與太平洋岸平行,其北段支脈沿加勒比海岸伸入特立尼達島,南段伸至火地島。跨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秘魯 、玻利維亞 、智利 、阿根廷等國 ,全長約8900千米。一般寬約300千米,最寬處在阿里卡(Arica)至聖他克盧斯 (Santa Cruz)之間,寬約750公里,。整個山脈的平均海拔3,660 米,有許多高峰終年積雪,海拔超過6000米 ,由一系列平行山脈和橫斷山體組成 ,間有高原和谷地。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超過6000米的高峰有50多座,其中漢科烏馬山海拔7,010米,為西半球的最高峰。地質上屬年青的褶皺山系。地形復雜。南段低狹單一,山體破碎,冰川發達,多冰川湖;中段高度最大,夾有寬廣的山間高原和深谷,是印加人文化的發祥地;北段山脈條狀分支,間有廣谷和低地。多火山,地震頻繁。安第斯山最高峰是位在阿根廷內的阿空加瓜山(Aconcagua),海拔6962米,是世界上最高的火山,也是最高的死火山。此外安第斯山脈中的哥多伯西峰(Cotopaxi)是世界最高的活火山之一,海拔5897米。南美洲諸重要河流的發源地。氣候和植被類型復雜多樣,富森林資源以及銅、錫、銀、金、鉑、理、鋅、鉍、釩、鎢、硝石等重要礦藏。山中多埡口,有橫貫大陸的鐵路通過。泛美公路沿縱向谷地和海岸溝通安第斯山區各國。安地斯山脈是由許多連續不斷的平行山脈和橫斷山脈(或科迪勒拉)組成的,其間有許多高原和窪地。分別稱為東科迪勒拉和西科迪勒拉的東、西山脈界線分明,勾勒出了該山系的主體特徵。東、西科迪勒拉總的方向是南北走向,但東科迪勒拉有幾處向東凸出,形成形似半島的孤立山脈,或像位於阿根廷、智利、玻利維亞和秘魯毗連地區的阿爾蒂普拉諾那樣的山間高原。
Ⅸ 安徽省有哪些山
安徽有六大名山,它們是:
1.黃山風景區
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世界地質公園、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全國十大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黃山是中國著名風景區之一,世界游覽勝地,黃山風景區(Huangshan
Mountain)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主峰蓮花峰,海拔1864.7m。黃山處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內,由於山高谷深,氣候呈垂直變化。同時由於北坡和南坡受陽光的輻射差大,局部地形對其氣候起主導作用,形成雲霧多、濕度大、降水多的氣候特點。黃山五絕——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冬雪。素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2.九華山風景區
九華山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四大佛教名山、地藏菩薩道場、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九華山風景區
位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與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並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是「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大願地藏王菩薩道場。它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黃山、九華山、天目山)之一。位於安徽省池州市東南境,西北隔長江與天柱山相望,東南越太平湖與黃山同輝,是安徽「兩山安徽風景(4張)一湖」(黃山、九華山、太平湖)黃金旅遊區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區。風景區面積120平方公里,保護范圍174平方公里。中心位置九華街地理坐標為東經117°,北緯30°。被譽為國際性佛教道場。
3.天柱山風景區
柱山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天柱山風景區位於安慶市潛山縣,天柱山自古即為中華歷史文化名山,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劉徹登臨天柱山封號「南嶽」。道家將其列為第14洞天、57福地;三祖寺是佛教禪宗的發祥地之一,傳說中佛家三祖僧璨大師曾在此弘揚佛法,寺院有一座覺寂塔,可惜年久失修,如今已經不為遊人所開放。天柱山又名皖山,安徽省簡稱「皖」由此而來。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句「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雲雷」是對天柱山雄奇景象的精彩描敘。天柱山屬花崗岩峰叢地貌,地質遺跡豐富,是全球矚目的大別山超高壓變質帶的重要地段,面積135.12平方公里。
4.齊雲山
齊雲山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古稱白岳。位於徽州(今黃山市)休寧縣城西十五公里處。海拔585
米,方圓一百平方公里。境內有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崖,間以幽洞、曲澗、碧池、青泉,匯成勝境。齊雲山與江西龍虎山、湖北武當山、四川鶴鳴山並稱中國四大道教聖地.歷史上有「黃山白岳甲江南」之稱,1981年列為省重點保護單位,1994年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5.相山風景區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相山風景區坐落在淮北市相山南麓,是淮北市唯一的大型綜合性風景名勝公園,以「相山十景」而聞名。相山山脈自徐州蜿蜒而來,主峰為皖北地區至高點,方圓諸山之宗;有奇峰、雲洞、林海、蒼柏、古寺、漢碑。人文景點有乾隆皇帝題詞「惠我南黎」、水牛墓、奏鳴台、飲馬池和藏經洞等數十處。山頂雲洞吞吐雲樹、頃刻萬端;香爐峰形勢惟峭;疊翠峰翠色誘人。顯通寺(習稱相山廟)建於晉朝。新建兒童樂園、相山天池集古今中外文化於一體,是人們游樂休息的好地方。
6.八公山風景區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八公山風景區位於淮南市八公山區與壽縣交界地帶。206國道可達。距淮南市區約15公里。是集游覽、觀光、休閑、人文歷史和地質地貌為一體的綜合型風景旅遊區。1998年8月開發建設景區,2001年9月15日對外開放。景區整體規劃面積120餘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面積為18.85平方公里。大小40餘座山峰起伏疊障,蒼松迭翠,雄奇靈秀,淮河流經群山之北,曲折環繞而東下。淝河沿山南麓注入淮河。八公山神秀,自古諸多騷人墨客爭趨而至,劉安、李白、蘇軾、歐陽修、劉禹錫、吳均、韋應物的足跡均踏遍過八公山,並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