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學中的基本順序是怎麼樣的
1. 確定岩石新老順序構造地質學方法怎麼理解
相對地質年代是指地層的生成順序和相對的新老關系。它只表示地質歷史的相對順序和發展階段,不表示各個地質時代單位的長短。
對地質年代的確定
(一)、相對年代(relative age)
即把各個地質歷史時期形成的岩石以及包含在岩石中的生物組合,按先後順序確定下來,展示出岩石的新老關系.因此,相對年代只能說明各地質事件發生的早晚,而沒有絕對的數量關系.
確定相對年代,主要是根據岩層的疊復原理、生物群的演化規律和地質體(岩層、岩體、岩脈等)之間的切割關系這三個主要方面進行的.
(二)、疊復原理(law of superposition)
沉積岩的原始沉積總是一層一層的疊置起來,表現了下老上新的關系.遺憾的是,各地區的地層並非都是完整無缺,有的地區因地殼下降而接受沉積,另一些地區又因地殼上升而遭受剝蝕.在這種各地不統一的情況下,要建立大區域的或全球性的統一地層系統,就必須把各地零星的地層加以綜合研究對比,最後綜合出一個標準的地層順序(或地層剖面),這種方法叫地層學法.它主要是研究岩石的性質.
(三)、生物群的演化規律(law of faunal succession)
除了利用岩性和岩層之間的疊復關系來解決岩層的相對新老外,人們發現保存在岩層中的生物化石群也有一種明確的可以確定的順序.而且處在下部地層中的生物化石,有的在上部地層中也存在,有的則絕滅了但又出現一些新的種屬.這充分說明,生物在演化發展過程中具有階段性.而且在某一階段中絕滅了的生物種屬,不會在新的階段中重新出現,這就是生物進化的不可逆性.因此,愈老的地層中所含的生物化石愈原始,愈低級;愈新的地層中所含生物化石愈先進,愈高級.這就是劃分地層相對年代的生物群演化規律.這種方法叫古生物學法.
這里特別要指出的是,生物的存在與發展總是要適應隨時間而變化的環境,所以在不同時代的地層中,往往有不同種屬的生物化石.有趣的是,有些生物垂直分布很狹小(生存時間短),但水平分布卻很廣(分布面積大,數量多),這種生物化石對劃分、對比地層的相對年代最有意義,稱為標准化石(index fossil).所以不論岩石的性質是否相同,相差地區何等遙遠,只要所含的標准化石或化石群相同,它們的地質年代就是相同或大體相同的.
(四)、地質體之間的切割關系(law of dissection)
由於地殼運動、岩漿作用、沉積作用、剝蝕作用的發生,常常會出現地質體(岩層、岩體、岩脈)之間的彼此穿切現象.顯然,被切割的岩層比切割的岩層老;被侵入的岩體比侵入的岩層或岩脈老.利用這種關系來確定岩層的相對地質年代,就叫構造地質學法。
2. 地質年代是怎樣劃分的
地球從形成、演化發展46億年來,留下了一部內容豐富的大自然的巨大史冊,這就是各時代的地層。地質年代的劃分是研究地球演化、了解各處地層所經歷的時間和變化的前提。1881年,國際地質學會正式通過了至今通用的地層劃分表,以後又不斷進行修訂、完善,形成了一張系統完整的地質年代表。
地質學家常用放射性同位素測定法和古生物學兩種方法來劃分不同地質年代的地層。用放射性同位素測定的地層或岩石的年代,是地層或岩石的真實年齡,稱為絕對地質年代;用古生物學方法測定的年代,只反映地層的早晚順序和先後階段,不說明具體時間,稱為相對地質年代。把兩種方法結合起來,就能更准確地反映地殼的演變歷史。
地質學家把地層分為六個階段:即遠太古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其中遠太古代、太古代和元古代為地球的發展初期階段,距今時間最遠,經歷時間也最長,當時的生物僅處於發生和孕育時期。進入古生代時,海洋里的生物已經相當多了,無論是植物還是動物都開始由低級向高級階段進化。到了中生代和新生代,像恐龍、始祖鳥、魚龍、古象等大型動物相繼出現,地球生物界出現了空前的繁榮。
為了深入揭示各地質年代中地層和生物的特徵,地質學家又在「代」的下面劃分出許多次一級的地質時代。如古生代自老到新可分為六個紀: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和二疊紀。中生代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新生代分為:第三紀和第四紀。這些「紀」的名稱聽起來很古怪,但都各有各的來歷。例如,在英國的威爾士地區,古時候曾居住過兩個名叫「奧陶」和「志留」的民族,於是地質學家便把在這兒發現的兩套標准地層稱為「奧陶紀」和「志留紀」地層。又如,在德國和瑞士交界處的侏羅山裡發現了另一種標准地層,就取名為「侏羅紀」地層。而「石炭紀」和「白堊紀」,則表明地層中含有豐富的煤層和白堊土,等等。
3. 我想查一個完整的地質年代排列順序
地質年代
地質,即地抄殼的成分和結構。根據生物的發展和地層形成的順序,按地殼的發展歷史劃分的若干自然階段,叫做地質年代。「宙」、「代」、「紀」、「世」分指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一級、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一級是宙,分為隱生宙(現已該稱太古宙和元古宙)和顯生宙。
太古宇
太古宙
元古宇
元古宙
顯生宇
顯生宙
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三個宙。顯生宙可分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古生界
古生代
寒武系
寒武紀
奧陶系
奧陶紀
志留系
志留紀
泥盆系
泥盆紀
石炭系
石炭紀
二疊系
二疊紀
中生界
中生代
三疊系
三疊紀
侏羅系
侏羅紀
白堊系
白堊紀
新生界
新生代
古近系
古近紀
新近系
新近紀
第四系
第四紀
4. 工程地質學中說的地球外三圈指的什麼 順序是怎樣的
從外到內分別是大氣圈,水圈,岩石圈,不過三者是可以互相滲透的
5. 請教地質專業的同學們,地質學專業本科的專業課多包括哪些要列舉最主要的科目,自學的先後順序謝謝。
我是地大地質學專業的,我們的主要專業課有這些:普通地質學、結晶專學與礦物學、岩石學(包屬括火成岩、沉積岩、變質岩)、古生物學、地史學、構造地質學、地球化學、晶體光學與光性礦物學、礦床學等等,然後還有幾門專業選修課!
6. 地質學中下列哪一項是地質時代的基本單位順序宇宙語是70b大還是70c大七十的待遇g7
地質學中,地質時代的基本單位順序是
宙、代、紀、世、期、時。
7. 地質學中最重要的基礎課程有哪幾門自學的話,需要看書的順序是什麼
岩石學(轉金屬礦產)、古生物地史學(轉石油)、構造地質學。主要看你想學什麼,不一定要有個順序
8. 地質年代是怎樣劃分的各有什麼不同
地質年代是指地殼上不同時期的岩石和地層,時間表述單位:宙、代、紀、世、期。
地質學內家和古生物學容家根據地層自然形成的先後順序,將地層分為4宙14代12紀。即
早期的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元古宙在中國含有1個震旦紀);
以後顯生宙的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古生代分為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和二疊紀,共6個紀;
中生代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共3個紀;
新生代分為古近紀、新近紀和第四紀,共3個紀。
第四紀是新生代最新的一個紀,包括更新世和全新世。
我們目前仍處於顯生宙、新生代、第四紀、全新世中。
地質年代表
9. 地質學的年代怎麼劃分
土與岩石的性質與其生成的地質年代有關。一般來說,生成年代越久,土與岩內石的工程性容質越好。根據地層對比和古生物學方法,把地質相對年代劃分為5大代,下分紀、世、期,相應的地層單位為界、系、統、層。從古至今,地質年代劃分為:
1.太古代—— 距今1800~2700百萬年;
2.元古代—— ①早元古代,距今950~1800百萬年;
②晚元古代(長城紀、薊縣紀、青白口紀、震旦紀),距今600~950百萬年。
3.古生代——①早古生代(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距今400~600百萬年;
②晚古生代(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距今225~400百萬年;
4.中生代——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距今70~225百萬年;
5.新生代——①早第三紀(古新世E1、始新世E2、漸新世E3),距今25~70百萬年;
②晚第三紀(中新世N1、上新世N2),距今1~25百萬年;
③第四紀Q(早更新世Q1、中更新世Q2、晚更新世Q3)距今12000年~1百萬年;全新世Q4距今小於12000年。
10. 工程地質學中說的地球外三圈指的什麼順序是怎樣的
地球的外部三圈指的是大氣圈、水圈、岩石圈等地球表面的三個圈層。
從外向內的順序是:大氣圈、水圈、岩石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