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水文地質學專業屬於什麼專業類別

水文地質學專業屬於什麼專業類別

發布時間: 2021-02-23 12:33:10

A. 地質學類有哪些專業

地質學類專業包括:

①資源方面:
學專業、礦床地質學專業、版礦產地權質學專業、礦山地質學專業、找礦勘探地質學專業、水文地質學專業、旅遊地質學;

②能源方面:
地質學專業、石油地質學專業、天然氣地質學專業、放射性礦產地質學專業、地熱學專業、非常規能源學;

③環境、人類生活和災害防護:
地質學專業、環境地質學專業、災害地質學專業。

主要課程:地質學、結晶礦物學、古生物學、地史學、岩石學、構造地質學、礦床學、地球物理及勘探方法、地球化學、遙感技術等。

B. 我學的是「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專業,以後要報考工程師屬於哪個類別

注冊土木啊,裡面選你工作崗位對口的,應該是岩土

C. 地質學類各專業包括哪幾個

地質學源類專業包括:

1.資源方面:

學專業、礦床地質學專業、礦產地質學專業、礦山地質學專業、找礦勘探地質學專業、水文地質學專業、旅遊地質學;

2.能源方面:

地質學專業、石油地質學專業、天然氣地質學專業、放射性礦產地質學專業、地熱學專業、非常規能源學;

D. 水文地質學的學科分類及其與相鄰學科的關系

一、水文地質學的學科分類

水文地質學和許多自然科學一樣,按其知識內容和知識的用途,可將其學科分為四類:即水文地質學的基礎理論;水文地質學的應用理論;地下水勘查技術理論與方法;地下水資源管理理論。水文地質學的基礎理論主要是研究地下水形成條件、埋藏分布和地下水的運動規律;水文地質學的應用理論主要是闡明應用水文地質學的基本理論去解決供水、礦床疏乾等具體問題的理論與方法;水文地質勘查技術理論方法,則主要是專門闡述地下水的調查、勘探、試驗、取樣分析和動態均衡的研究方法;地下水資源管理理論則是闡明地下水的科學利用與管理方法。

二、水文地質學與相鄰學科的關系

水文地質學是從地質學中派生出來的一門新興學科。由於岩石是地下水貯存的介質,地下水的埋藏分布主要受控於地貌、第四紀地質與地質構造條件。因此在地質學中,水文地質學與岩石、地層、地貌、第四紀地質以及構造地質學的關系最為密切,也可以說它們是地下水賦存的基礎,離開地質學就沒有水文地質學。

地下水水量和水質的形成、埋藏特徵以及地下水的補給、徑流和排泄條件與氣候、地形、地表水文條件密切相關。特別是潛水,它直接接受大氣降水補給,其地下水面隨地形的變化而變化,和地表水體一般都有直接的水力聯系,其區域特徵有明顯的緯度分帶性。因此,自然地理學也是水文地質學的一個主要基礎。

地下水是地質歷史的產物,也是一種地質礦產。但它和其他地質礦產的最顯著區別是具有流動性,或者說地下水資源是具有一定更新能力的資源。由於它是一種流體,故科學家很早就藉助水力學和流體力學的知識來研究地下水運動和地下水的資源量,因此水力學便成為地下水運動理論的基礎。

地下水和各種自然資源一樣,有其量和質的兩種特徵。地下水水質主要決定於水中化學組分的種類及其含量,而確定這些組分的種類、含量、來源、變化以及地下水演變的地質歷史,則離不開各方面的化學知識及放射性同位素方面的知識。

地下水本身是地球環境的組成部分,地下水的水量與水質的形成都與環境緊密聯系,同時地下水的天然運動及人為開采活動又對環境產生各種正面和負面的效應。由於人類活動施加給自然環境的影響日益強烈,從而使環境和地下水之間的依存、制約關系更為密切,因此水文地質學和環境學、環境工程學、環境醫學、環境生態學之間的聯系和學科內容的交叉顯得更加重要。

由於地下水運動是一種比地表水和管流更為復雜的水流運動,因此描述地下水流和溶質運動規律的數學模型,要比地表水流復雜得多,它幾乎涉及到傳統數學和現代數學的各個領域。自20世紀初地下水的穩定流理論形成後,偏微分方程、數學物理方程、復變函數、數理統計方法、模糊數學、數值模型方法、最優化理論和系統工程學的引進,都使地下水的計算理論和水質、水量的評價與管理理論得到了新的發展。特別是電子計算機及信息技術的出現,使水文地質計算方法、評價方法、地下水的數字化都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

地下水資源是埋藏在地下的一種有用資源,必須藉助一定調查、勘探、試驗手段才能查明其埋藏分布規律和水量水質狀況。因此地質礦產勘查的一切手段(如鑽探、地球物理勘探、各種鑽孔測試方法,空間遙感技術、水質化驗分析及動態監測技術等)都在地下水勘查中有廣泛應用,都是水文地質學的構成內容之一。

E. 地質學類各專業包括

根據研究抄對象內容的不同,可分為6個部分。
很多不一一說了。
只從地質學的應用給你講吧。

地質學的應用又包括三個方面,資源方面,能源方面,環境、人類生活和災害防護。
資源方面:礦床學 礦床地質學 礦產地質學 礦山地質學 找礦勘探地質學 水文地質學 旅遊地質學
能源方面:煤田地質學 石油地質學 天然氣地質學 放射性礦產地質學 地熱學 非常規能源學
環境、人類生活和災害防護:工程地質學 環境地質學 災害地質學

F. 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屬於工程類專業嗎

關鍵是看你以後走復進哪制個系統的地質工作,因為每個系統中地質工作者所做的不一樣,一般都包括礦山\交通\水利等等.
主要做的也就是你學校里接觸的那些專業課程所接觸的內容.總之一句話,辛苦,有錢
發展方向
研究方向
1.
土體工程地質
2.
地基處理
3.
岩體工程地質
4.
地質災害防治與環境地質
5.
滲流計算與地下水資源
6.
地面沉降研究
7.
城市工程地質與工程環境效應研究
8.
非飽和土力學

G. 地質學類各專業包括哪幾個

地質專業的研究生主要有以下幾個專業
下面是08年的招生簡章
09年的還沒有出來估計也是差不多的
070901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101政治

201英語

603地質學綜合

609高等數學

804
沉積岩石學或
807
石油地質學
非地學專業畢業生必須考609高等數學;
地學專業(資源勘查工程、地理信息系統、地質學、勘查技術與工程、地球物理學、石油工程畢業生考603地質學綜合)
復試科目:構造地質學或油氣田地下地質學
081801★礦產普查與勘探

101政治

201英語

302數學二

804沉積岩石學或
807石油地質學
復試科目:構造地質學或油氣田地下地質學
一。構造地質學
01.石油構造分析
02.板塊構造與沉積盆地
03.變形分析與應用構造

101政治

201英語

603地質學綜合
或609高等數學

804沉積岩石學
或807石油地質學
二。第四紀地質學
01.第四紀地質與環境
02.第四紀地質與災害預測
03.第四紀地質與新構造運動

101政治

201英語

603地質學綜合
或609高等數學

804沉積岩石學
或807石油地質學
非地學專業畢業生必須考609高等數學;地學專業(資源勘查工程、地理信息系統、地質學、勘查技術與工程、地球物理學、地球化學、石油工程)畢業生考603地質學綜合
復試科目:構造地質學或油氣田地下地質學
長江大學2008年碩士研究生業務課參考書目
1
沉積岩石學
《沉積岩石學》(第二版,上、下冊)
馮增昭
石油工業出版社,1993
2
地質學綜合
《地質學基礎》李建明等主編(可用原劉學鋒
李建明主編的學校內部教材)
石油工業出版社
《古生物地史學》
杜遠生、董金南
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8
3
石油地質學
《石油地質學》(第二版)
張厚福等編
石油工業出版社,1999
4
油氣田地下地質學
《油氣田地下地質學》
陳恭洋等主編
石油工業出版社,2007
5
地理信息系統原理
《地理信息系統原理與方法》
吳信才等
電子工業出版社,2002
6
遙感原理
《遙感原理、方法和應用》
孫家丙
抒寧等
測繪出版社,1999
7
地圖學
《新編地圖學教程》,蔡孟裔
毛贊猷
田德森
周占鰲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8
工程地質學
《工程地質學概論》
李智毅
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9

H. 水文與工程地質專業主要科目

這要抄看是哪個學校的襲專業。各個學校的課程設置有所不一樣。既然是水文與工程地質,那麼水文、工程地質是不會少的。如果是本科的話,專業課應該還有普通地質(或動力地質)、構造地質、土力學、岩體力學等。至於公共課就不用說了。建議,最好還是咨詢報考的學校。

I. 水文地質學屬什麼專業

原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專業,現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專業

J. 地質學包括什麼專業

地質學類專業包括:

①資源方面:
學專業、專礦床地質學屬專業、礦產地質學專業、礦山地質學專業、找礦勘探地質學專業、水文地質學專業、旅遊地質學;

②能源方面:
地質學專業、石油地質學專業、天然氣地質學專業、放射性礦產地質學專業、地熱學專業、非常規能源學;

③環境、人類生活和災害防護:
地質學專業、環境地質學專業、災害地質學專業。

主要課程:地質學、結晶礦物學、古生物學、地史學、岩石學、構造地質學、礦床學、地球物理及勘探方法、地球化學、遙感技術等。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