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樵山屬於什麼地質
Ⅰ 西樵山有什麼景點
西樵山是一座具有四五千萬年歷史的死火山,位於中國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的西南部,距廣州市68公里,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和國家地質公園。西樵山自然風光清幽秀麗,旅遊文化底蘊厚重,民俗風情古樸自然。
1 南海觀音文化苑
西樵山南海觀音文化苑坐落於西樵山大仙峰頂,海拔二百九十米,佔地約兩百萬平方米,景區主要由牌坊、影壁、法像等組成。
2 白雲洞
白雲洞在山的西北麓,是西樵山風景的總匯。白雲洞是儒、佛、道三教福地,劃分為三個洞天、二十四景,主要景點有奎光樓、飛流千尺、三湖書院、字祖廟、白雲古寺、雲泉仙館、連理枝榕樹、四面佛、靈感石、仰辰台等,其中的「西樵雲瀑」早在清朝時候已列為「羊城八景」之一。
3 桃花園
西樵山桃花園是珠三角最大的觀賞性桃花園,其面積四百多畝,種有各種桃花四千餘株,品種上百種,有不少還是名貴品種。在桃花盛開時,滿山紅遍,景色優美。
4 寶峰寺
西樵山寶峰寺有著六百多年的歷史、為南粵四大名寺之一,是一個旅遊、祈福的好地方。自晉代佛教東傳,在西樵山建寺弘法的高僧就很多,到了明代香火鼎盛。寶峰寺得到惠連法師興教弘法,頗有名氣。該寺建於明永樂甲申年(一四零四年),成化己亥年(一四七九年)重修。奈古剎風華正茂之際,歷盡滄桑,現僅存斷牆殘壁。
5 翠岩
翠岩位於西樵山中部,是一條上窄下寬的漏斗狀的峽谷。
6 黃飛鴻獅藝武術館
黃飛鴻獅藝武術館位於西樵山西南麓祿舟村,館址為黃飛鴻故居附近的黃氏宗祠原址。獅藝武術館佔地面積5.23畝,建築面積1006平方米。1996年開始籌建,1998年8月15日正式開館。館舍建築平面成四方形,正門門廳,飛檐翹角,氣勢宏偉,朴實莊重;門廳中間設黃飛鴻銅像,右為「百草堂」,左為「寶芝林」。
7 奇幻九龍洞
九龍洞在山中寺邊村南龍爪峰旁,是山南部一條最長的峽谷。兩崖石壁曲突蟠屈,形成許多水蝕洞穴,九孔(又名九龍)岩就是其中之一。
8 四方竹園
四方竹園是一個集四方竹、寶峰勝處、寶峰寺遺址、春風亭、茶園、茶花園、霍韜妾氏墓等多個景點為一體的公園。西樵山,不但是一座泉的山,花的山,而且還有不少民間流傳的故事。其中一個故事就是講無篤石螺和煎燶鯽魚的。
9 石燕岩
石燕岩位於西樵山的東南面,是一處古採石場遺址,從明代早期,就有很多能工巧匠在此開采岩石,石燕岩景區包括有景良亭、天窗格、石屏風、石燕岩、石祠堂、雲岩古寺、雲岩飛瀑、冬菇石等景點。
開放時間每日7:30-18:00開放
門票成人票70元 半票35元
Ⅱ 地質都包含什麼
就是大抄地構造,把大地解剖了…襲…簡單吧!岩性/褶曲,比方說,見了一塊岩石,是屬於什麼岩?是怎麼形成的?有什麼屬性?他是哪個時期的東西?他的上下是什麼岩層?很白話了,,說的太專業,一般的人根本不明白,在大地構造方面人類只能說是邁了一小步……
Ⅲ 丹霞地貌是什麼地質
世界上由紅色砂礫構成的、以赤丹崖為特色的一類地貌是以廣東省仁化縣的丹霞山命名的,這就是丹霞地貌。它主要分布在中國、美國西部、中歐和澳大利亞等地,以我國分布最廣,其中又以丹霞山面積最大,發育最典型、類型最齊全、形態最豐富、風景最優美。我國著名地理學家曾昭璇在比較了國內外的丹霞地貌之後,認為丹霞山「無論在規模上、景色上」,皆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一」。
丹霞地貌是上世紀30年代命名的一類地貌類型。形成丹霞地貌的岩層是一種在內陸盆地沉積的紅色屑岩,後來地殼抬升,岩石被流水切割侵蝕,山坡以崩塌過程為主而後退,保留下來的岩層就構成了紅色山塊。丹霞地貌屬於紅層地貌,所謂「紅層」就是在中生代侏羅紀至新生代第三紀沉積形成的紅色岩系,一般稱為「紅色砂礫岩」。現在懸崖上可以看到的粗細相間的沉積層理,顆粒粗大的岩層叫「礫岩」,細密均勻的岩層叫做「砂岩」。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物點是「赤壁丹崖」廣泛發育,形成了頂平、身陡、麓緩的方山、石牆、石峰、石柱等奇險的地貌形態,各異的山石形成一種觀賞價值很高的風景地貌,是名副其實的「紅石公園」。
福建泰寧風景區、福建武夷山、貴州赤水、江西龍虎山、青海坎布拉、廣東韶山丹霞山(名稱來源)是我國丹霞地貌的典型地質地貌。
丹霞山位於湘、贛、粵三省交界處的仁化縣境內,距廣東省韶關市45公里。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地貌自然保護區,被譽為「中國紅石公園」。
方圓290平方公里的紅色山群「色如渥丹,燦若明霞」,故稱丹霞山。丹霞山由紅色沙礫岩構成,以赤壁丹崖為特色,地質學上以丹霞山為名,將同類地貌命名為「丹霞地貌」,丹霞山使之成為世界上同類特殊地貌的命名地和同類風景名山的典型代表。
丹霞地貌屬於紅層地貌,所謂「紅層」是指在中生代侏羅紀至新生代第三紀沉積形成的紅色岩系,一般稱為「紅色砂礫岩」。世界上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國、美國西部、中歐和澳大利亞等地,以我國分布最廣,其中又以丹霞山面積最大,發育最典型、類型最齊全、形態最豐富、風景最優美。我國著名地理學家曾昭璇在比較了國內外的丹霞地貌之後,認為丹霞山「無論在規模上、景色上」,皆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一」。
Ⅳ 地理山頂的地質構造屬於哪個
你好,復你的這個問題問的制不太對啊。一般我們說:地殼在水平擠壓的情況下會彎曲變形,隆起部分叫背斜,形成山地,下凹部分為向斜,形成山谷。當背斜和向斜受到外力侵蝕的情況下。背斜會被流水等作用侵蝕成為谷底,而此時向斜會突出形成山地。
另外,當地殼在垂直方向上升降運動的話,會形成斷層。上升部分會形成斷塊山。
如有疑問請繼續追加。不謝~
Ⅳ 西樵山國家地質公園怎麼樣,值得去嗎
西樵山國家地質公園環境不錯,值得去。
西樵山位於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的西南部,是廣東版四大名山之一,自然風光清幽秀麗,旅遊文化底蘊厚重,民俗風情古樸自然。
「嶺南名山西樵山,是源遠流長的百越文化發祥地和千古文化名山,更是嶺南文化的傑出代表。西樵山充分體現了嶺南文化兼收並蓄、多元包容、與時俱進的特質。
Ⅵ 「西樵山文化」,為何是珠三角地帶古文化遺存的代名詞
西樵山的名稱由來已久,據傳說古之廣州人經常到東南方向的羅浮山采樵,就稱為「東樵」;而西樵山古稱為「錦石山」,廣州人到西面的錦石山采樵,就稱為「西樵」。可見西樵山自古以來就是山精水秀的天然樂園。據專家預測,珠江三角洲以使用雙肩石器為主要生產工具的「西樵山文化」大約產生於5000年前。
西樵山石器
珠江三角洲疍人是嶺南最古老、最原始且延續時間最長的土著族群之一。「西樵山文化」是先秦珠江三角洲疍人創造的一種原始文化。距今6000年前,疍人就出現在珠江三角洲地區,上西樵山,利用西樵山岩石製造石器,用來漁獵、捕撈。
天湖是一個古火山口,面積120畝,三面青峰環抱,湖水澄碧,水光瀲灧,青山蒼翠,古木參天。湖中有九曲橋橫過水面,似玉龍卧波,青山綠樹倒映在水中,景色特別優美。湖中還建有龍珠亭、問龍亭和水月軒等景點。
農耕文化
西樵山下的桑基魚塘是珠三角地區保存最好的桑基魚塘區,面積3000多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保護單位,譽為「世間少有的美景」、「良性生態循環的典範」。
西樵是紡織之鄉,素有「廣紗甲天下」之美譽。西樵紡織業始發於五六千年以前,20世紀80年代形成「千家廠、千家店、萬台機、億米布」的產銷規模。廣東自古就是國內蠶桑主產地之一,早在東漢建安年間(公元196—220),廣州附近的蠶桑業已初具規模。唐、宋時期,人們在開發珠江三角洲的過程中,創造了「桑基魚塘」這種獨特的生產形式。明朝時已經成為廣東最大的棉紡業中心,嘉靖年間就享有「廣紗甲天下」的美譽。到鴉片戰爭前後,棉紡織業遍及南海縣。西樵輕紡城為我國南方主要的紡織品批發市場。
宗教文化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西樵山又是一座宗教名山。西樵山宗教文化特色鮮明,以佛、道、儒三教融合為其特點。
自南漢始,西樵山便是佛教勝地。至明朝,西樵山佛教發展達鼎盛之時,山中有雲岩寺、寶峰寺、寶蓮寺、接承寺、白雲寺等。寶峰寺曾經是廣東歷史上的名剎之一,有著六百多年的歷史,自晉代佛教東傳,得到惠蓮法師興教弘法,頗有名氣。與廣州光孝寺、曲江南華寺和鼎湖慶雲寺並稱為南粵四大名寺。惜寶峰寺於明嘉靖年間(1522—1566)被毀。
為了弘揚佛教文化,保護文化遺產,西樵山在蛇崗一帶重建寶峰寺,寶峰寺保留明代建築風格,雄偉開闊,氣勢非凡,主殿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兩邊有玉佛殿、舍利殿。此外還有文殊殿、普賢殿、觀音殿、地藏殿、彌陀殿等。整座寶峰禪寺森林環繞,水綠山清,瑞靄氤氳,雕梁畫棟,古樸典雅、煙霞飄繞,空氣清新,鳥雀和鳴,靈氣縈繞。
1998年,西樵山還興建了南粵著名的佛教景點——雲海蓮台。景區位於西樵山大仙峰,主要由牌坊、影壁、法像、放生池等組成,觀音銅像高61.9米,是世界上最高的觀音坐像。法像彎眉朱唇,眼似雙星,頭頂寶珠圓光,凌空端坐,披天衣,著羅裙,慈祥親切。站在觀音法像的蓮花座往下眺望,西樵山萬千峰巒,盡收眼底,雲卷雲舒,風光無限。山下還有黃大仙聖境園、白雲古寺、雲泉仙館、字祖廟等宗教景點。
Ⅶ 西樵山的佔地面積是多少急急急!!!
西樵山位於北緯22度55分至22度57分,東經112度56分至113度0分,該山突兀於珠江三角洲西部平原之上 東臨北江下游幹道 西瀕西江下游幹道。位於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的西南部,地處廣州、佛山、順德、江門、高明之間,北距廣州市區僅45公里,面積14平方公里。 自然景點 西樵山自然風光美輪美奐,山上72峰峰皆奇,42洞洞皆幽,更有湖、瀑、泉、澗、岩、壁、潭、台點綴其間,成為這座熄滅了億萬年的死火山的曠世佳作,西樵山林深苔厚,鬱郁蔥蔥,洞壁岩縫,儲水豐富,古人贊之為「誰信匡廬千嶂瀑,移來一半在西樵」,今人稱之是:「綠色翡翠」,「固體水庫」。正是因為西樵山有如此高品位的自然旅遊資源,國務院、國家林業部才相繼授予它「國家級風景名基礎會計上的課據此可見勝區」和「國家森林公園」兩頂桂冠。 、山上的奇崖、怪洞、寒潭、飛瀑,以及名勝古跡,吸引遊人尋幽探勝,紛至沓來。主要景區有:白雲洞景區、碧玉洞景區、翠岩景區、石燕岩景區、南海觀音文化苑、黃大仙聖境園、天湖公園等。「百步梯」,楓柯夾道,花草迎人;「碧玉洞」,香蕉你現在出現在倉庫cxz,諸景紛呈,幽趣不絕;「玉岩飛瀑」,雲其如煙如霧;「雲岩飛瀑」,淙淙琤琤,四山皆鳴;「翠岩」,石崖峭峻,滿目清翠;「無葉井」,水清常溢,冰瑩皎潔; 「石燕岩」,岩內有湖,湖水清澈,湖中泛舟,幽渺奇幻;「清暑岩」,奇形怪狀,清涼無比;「石屏風」,形如屏風,雄偉奇特;「九龍岩」,,怪石嶙峋;「天湖」,天光秀色俏麗,泛舟湖上,人在圖畫中。西樵山融風景、地質、考古、理學、奇花異木、民間故事於一體,林林總總,千姿百態。 著名景點 雲泉仙館 原為玉樓書院,後被改建為道觀,觀內建有守真閣、聽泉樓、高士閣及道教神殿等,皆依山借勢而築,畫棟雕梁,清雅別致,宛若仙宮。 白雲洞 白雲洞創建於明代嘉靖年間( 1522—1566 年),現名樵園,園之周圍峭壁凌空,飛泉吐玉,亭 台樓閣掩映於蒼松翠柏之中;樵園後山有天湖、雲路村、丹桂園等景點,東麓有石燕岩、冬茹石、響水岩等勝景。白雲洞位於山的西北麓,是西樵山36洞之一,被稱為西樵山風景區的總匯,曾有「欲攬西樵勝,先應訪白雲」之說,歷代的士大夫、文人、墨客給白雲洞留下了豐富的文物古跡,如三湖書院、奎光樓、雲泉仙館、白雲古寺等一批明清建築和摩崖石刻,其中「西樵雲瀑」在清朝已列為「羊城八景之一」。 南海觀音文化苑 西樵山南海觀音文化苑坐落於南海市西樵山大仙峰頂,由南海觀音主體法相、聖境匯芳、聖域市肆、福壽蓮池和環海鏡清組成,面積15萬平方米,所在大仙峰海拔292.47米,系西樵七十二峰之一,左右分別為雙馬峰和馬鞍峰,背枕西樵最高峰大仙峰。俯瞰大仙峰,完全符合「左青龍蜿蜒,右白虎馴伏,背玄武垂頭、前朱雀翔舞」之最佳吉穴之勢。 觀音法相高為61.9米,寓意觀音成道於6月19日之意。法相為坐姿,頂有寶珠天冠,項有圓光,彎眉朱唇,眼似雙星,目光微俯,披天衣,掛瓔珞,帶項飾,著羅裙,慈眉善目地穩坐在蓮花台上,廣視眾生,顯現安詳凝重,救苦救難的慈悲法相。觀音法相蓮花座直徑36米,外部鑲嵌上下三層共66片蓮花瓣。法座內部是蔚為壯觀的五層大廳,陳列眾多的觀音文化藝術品及功德林等。蓮花座四面環水,有四橋通達,寓意四方凈土,八方德水,四邊皆道之佛境。 三十三座名亭 與宏偉壯觀的觀音巨像相映的還有千佛映輝景點,依山傍勢建成的三十三座名亭,分別供奉著觀音的三十三種化身。大仙峰左側,建成極具藝術價值的國內外觀音寺廟,觀音造像的微縮景區。還有聖域市肆、福壽蓮池、環海鏡清、牌坊廣場等別具特色、美輪美奐的觀音文化建築群。
Ⅷ 喜馬拉雅山屬於什麼地質構造,拜託啦
單純講地質構造是褶皺…是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相撞擠壓形成的。
亞歐板塊與專印度洋板屬塊碰撞擠壓是一種地質作用,而不是地質構造,所以是錯誤的理解。
褶皺也分背斜和向斜,一般收到內力作用會形成褶皺,突起的就是向斜,一般為山,但容易受到外力作用侵蝕,所以有時也成谷。向斜一般為谷,有時因為擠壓而變得堅固,受外力作用侵蝕小,反而成山。
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相撞擠壓碰撞形成巨大的褶皺帶,地形被不斷抬高,而形成的褶皺也不斷在外力作用下被作用。經歷上億年的作用,最終形成全球最高的珠穆朗瑪峰。
由於地質作用還在繼續,但同時外力的侵蝕也還在繼續,不過內力作用比較大,所以珠穆朗瑪峰還在不斷長高。
Ⅸ 西樵山的地理環境
西樵山是一個火山岩錐體,形成於古近紀始新世。三水盆地火山活動始於燕山運動晚期,從距今40百萬年前的古近紀中期開始,逐漸增強,晚始新世最為強烈。西樵山經歷了柨心組、寶月組及華涌期火山噴溢--爆發,多次反復,最終形成了以粗面岩和玄武岩火山熔岩為主的山體。
西樵山火山岩體形成之後,遭受長期的雨淋日曬、風化剝蝕,特別是西樵山火山岩體節理裂隙發育,構成「米」字狀多組斷層、節理,受後期斷裂切割,形成陡崖。火山岩空隙多、節理裂隙發育形成了貯水空間,蘊藏著豐富的地下水,充沛的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流水常年累月沿節理裂隙面沖刷侵蝕和下切、較大落差的適宜地形、及岩塊沿陡立的斷裂面崩塌,最終形成了西樵山美麗的奇谷、怪石、瀑泉飛瀉地貌景觀。 (一)發育完整的粗面質火山岩相岩性和火山機構
西樵山火山機構是三水盆地火山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同位素資料,該火山機構形成於早古近紀始新世。在地貌上為一近等軸狀,略向北東方向伸展的錐狀山體。其直徑4-5km左右,佔地面積11.76km。錐體頂部地勢較平緩,有眾多波狀起伏的小山峰組成,大科峰為其主峰,海拔高344.4m。山體邊部挺拔陡峻,一般高度大於200m,邊坡角往往大於30—40°。從中心向外,放射狀水系及溝谷發育。
該火山機構噴發中心位於整個火山機構中心偏南的大科峰至石燕岩一帶。火山口則可能位於九龍岩至石冬菇之間一帶,被火山集塊岩占據。噴發中心由大量的爆發相和噴發—沉積相組成,以前者為主,後者主要見於景良亭—石燕岩—石祠堂—石冬菇以東一帶。主要岩石類型由粗面質火山集塊岩、集塊角礫岩、角礫岩、角礫凝灰岩及粗面質凝灰角礫、沉角礫凝灰岩、沉凝灰岩以及具沉積特徵的粗面質復成分礫岩等。由於上述岩石的覆蓋,火山頸相岩石未曾出露。從中心向外,依次為粗面質熔岩(粗面岩和石英粗面岩)、粗面質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沉積岩和粗面質潛火山岩。分屬於噴溢向、爆發相、噴發—沉積相和潛火山岩相。不同岩相的岩石大體上呈半環狀或月牙狀圍繞噴發中心分布。
至火山活動晚期,由於岩漿房內壓力減弱,火山活動形式由早期的爆發、噴溢為主轉變為以噴溢和潛火山為主。目前的天湖即為晚期形成的較明顯的火山口。該火山口周圍岩性以粗面質熔岩為主,次為火山集塊岩和火山角礫岩。在地貌上為一負地形的窪地,由水體充填,成為天湖。
(二)奇特的古火山地形地貌
西樵山火山岩形成之後,經過後期的構造地質作用和風化侵蝕作用,形成了各種奇特的幽深洞穴、飛瀉銀瀑等自然地質景觀。如碧玉洞、翠岩、白雲洞等均為後期斷裂構造切割火山岩體,後經長期風化剝蝕而形成。而陡立的斷層面,伴隨多組節理的發育,使岩石崩塌,形成峭壁,山上湖水、泉水等水體沿陡壁傾瀉,形成了壯觀的大大小小的瀑布,著名的有「飛流千尺瀑」、「玉岩珠瀑」等。規模較大的北東向節理形成了氣勢不凡的「玉屏風」「天上黃河」等;而後期的球狀風化和侵蝕作用形成了「蘑菇石」「洗心石」「砥柱石」等許多奇岩怪石。
西樵山粗面岩地貌,具有氣孔狀構造,節理發育,原生節理與後生裂隙縱橫交錯,風化侵蝕作用沿岩石節理深入活動,又擴大和增多了岩石中的裂隙,因而山體易於吸水和儲水。而西樵山屬於南亞熱帶溫濕氣候,雨量充沛。因此,潛水十分豐富。所以西樵山發育泉瀑湖井。就泉而言,山中計有主泉32,大小泉眼200。著名的如上述「無葉井」以及翠岩區的蟹眼泉、石牌村的雙魚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