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火山噴發是什麼地質現象

火山噴發是什麼地質現象

發布時間: 2021-02-23 10:28:09

❶ 火山噴發是地球什麼力作用的表現形式之一

火山噴發是地球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之一。火山噴發(volcanic eruption),地質內學專業術容語,是一種奇特的地質現象,是地殼運動的一種表現形式,也是地球內部熱能在地表的一種最強烈的顯示。是岩漿等噴出物在短時間內從火山口向地表的釋放。由於岩漿中含大量揮發分,加之上覆岩層的圍壓,使這些揮發分溶解在岩漿中無法溢出,當岩漿上升靠近地表時,壓力減小,揮發分急劇被釋放出來,於是形成火山噴發。火山噴發形成火山灰。
岩漿分為原生岩漿和再生岩漿。
原生岩漿是地核俘獲的熔融物質形成的。地核俘獲熔融物質和其他一些物質形成巨厚的熔融層。這些物質其成分是不均的。原生岩漿凝固形成最原始的地球外殼。

❷ 火山噴發是地質災害還是自然現象

火山噴發是自然現象,地質災害主要是指地震導致的財產,生命損傷,以及地表塌陷所帶來的損失。如果火山噴發造成損失,那就是自然災害。

❸ 火山噴發屬於什麼現象

火山噴發是一種奇特的地質現象,是地殼運動的一種表現形式,也是地球內部熱能在地表的一種最強烈的顯示。

❹ 火山噴發會有什麼現象發

火山噴發類型
1、裂隙式噴發
岩漿沿著地殼上巨大裂縫溢出地表,稱為裂隙式噴發。這類噴發沒有強烈的爆炸現象,噴出物多為基性熔漿,冷凝後往往形成覆蓋面積廣的熔岩台地。如分布於中國西南川、滇、黔三省交界地區的二疊紀峨眉山玄武岩和河北張家口以北的第三紀漢諾壩玄武岩都屬裂隙式噴發。現代裂隙式噴發主要分布於大洋底的洋中脊處,在大陸上只有冰島可見到此類火山噴發活動,故又稱為冰島型火山。裂隙式噴發多見於大洋底部,是海底擴張原因之一
2、中心式噴發
地下岩漿通過管狀火山通道噴出地表,稱為中心式噴發。這是現代火山活動的主要形式,又可細分為三種:
(1)寧靜式:火山噴發時只有大量熾熱的熔岩從火山口寧靜溢出,順著山坡緩緩流動,好像煮沸了的米湯從飯鍋里沸瀉出來一樣。溢出的以基性熔漿為主,熔漿溫度較高,粘度小,揮發性成分少,易流動。含氣體較少,無爆炸現象、夏威夷諸火山為其代表,又稱為夏威夷型。這類火山人們可以盡情地欣賞。
(2)爆烈式:火山爆發時,產生猛烈的爆炸同時噴出大量的氣體和火山碎屑物質,噴出的熔漿以中酸性熔漿為主。一般來說中心式噴發的猛烈程度主要與岩漿的粘稠度及其中所含的揮發性成分有關,粘稠度高,揮發性成分多都會導致劇烈的噴發。1902年12月16日,西印度群島的培雷火山爆發震撼了整個世界。它噴出的岩漿粘稠,同時噴出大量浮石和熾熱的火山灰。這次造成26000人死亡的噴發,就屬此類,也稱培雷型。
(3)中間式: 屬於寧靜式和爆烈式噴發之間的過渡型.此種類型以中基性熔岩噴發為主。若有爆炸時爆炸力也不大。可以連續幾個月,甚至幾年,長期平穩地噴發,並以伴有歇間性的爆發為特徵。以靠近義大利西海岸利帕里群島上的斯特朗博得火山為代表.該火山大約每隔2-3分鍾噴發一次,夜間在50公里以外仍可見火山噴發的光焰,故而被譽為「地中海燈塔」。又稱斯特朗博利式。有人認為我國黑龍江省的五大連池火山屬於這種類型。

噴發階段:
1、氣體的爆炸
在火山噴發的孕育階段,由於氣體出溶和震群的發生,上覆岩石裂隙化程度增高,壓力降低而岩漿體內氣體出溶量不斷增加,岩漿體積逐漸膨脹,密度減小,內壓力增大,當內壓力大大超過外部壓力時,在上覆岩石的裂隙密度帶發生氣體的猛烈爆炸,使岩石破碎,並打開火山噴發的通道,首先將碎塊噴出,相繼而來的就是岩漿的噴發。
2、噴發柱的形成
氣體爆炸之後,氣體以極大的噴射力將通道內的岩屑和深部岩漿噴向高空,形成了高大的噴發柱。噴發柱又可分為三個區:
(1)氣沖區:它位於噴發柱的下部,相當於整個噴發柱高度的十分之一。因氣體從火山口沖出時的速度和力量很大,雖然噴射出來的岩塊等物質的密度遠遠超過大氣的密度,但它也會被拋向高空。氣沖的速度,在火山通道內上升時逐漸加快,當它噴出地表射向高空時,由於大氣的壓力和噴氣能量的消耗,其速度逐漸減小,被氣沖到高空的物質,按其重力大小在不同的高度開始降落。
(2)對流區:位於氣沖區的上部,因噴發柱氣沖的速度減慢,氣柱中的氣體向外散射,大氣中的氣體不斷加入,形成了噴發柱內外氣體的對流,因此稱其為對流區。該區密度大的物質開始下落。密度小於大氣的物質,靠大氣的浮力繼續上升。對流區氣柱的高度較大,約占噴發柱總高度的十分之七。
(3)擴散區:位於噴發柱的最頂部,此區噴發柱與高空大氣的壓力達到基本平衡的狀態。噴發柱不斷上升,柱內的氣體和密度小的物質是沿著水平方向的擴散,故稱其為擴散區。被帶入高空的火山灰可形成火山灰雲,火山灰雲能長時間飄流在空中,而對區域性的氣候帶來很大影響,甚至會造成災害。此區柱體高度占柱體總高度的十分之二左右。
3、噴發柱的塌落
噴發柱在上升的過程中攜帶著不同粒徑和密度的碎屑物,這些碎屑物依著重力的大小,分別在不同高度和不同階段塌落。決定噴發柱塌落快慢的因素主要有四點:
(1)火山口半徑大的,氣體沖力小,柱體塌落的就快;
(2)若噴發柱中岩屑含量高,並且粒徑和密度大,柱體塌落的就快;
(3)若噴發柱中重復返回空中的固體岩塊多,柱體塌落的就快;
(4)噴發柱中若有地表水的加入,可增大柱體的密度,柱體塌落的就快。反之,噴發柱在空中停留時間長,塌落的就慢。
火山噴發並非千篇一律,像夏威夷基拉韋厄火山那樣的噴發,事前熔岩已靜靜地流出,由於熔岩流動緩慢,因而只破壞財產而沒有危及生命。而像1883年印尼喀拉喀托火山那樣的火山碎屑噴發或蒸氣爆炸(或蒸氣猛烈爆發),則造成人員的重大傷亡。
在火山噴發過程中,揮發性物質充當了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是火山噴發的產物,更是火山噴發的動力。從岩漿的產生到火山噴發的整個過程,揮發性物質的活動無一不在起作用。

❺ 火山爆發與地質構造有什麼關系

火山爆發多發生在板塊交界處,這些地區地質構造復雜,有大斷層、大褶皺。
板塊構造理論建立以來版,很多學者根據板塊理論建立了全球火山模式,認為大多數火山都分布在板塊邊界上,少數火山分布在板內,前者構成了四大火山帶,即環太平洋火山帶、大洋中脊火山帶、東非裂谷火山帶和阿爾卑斯-喜馬拉雅火山帶。板權塊學說在火山研究中的意義在於它能把很多看來是彼此孤立的現象,聯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但以這個學說建立的火山活動模式也並不是十分完美的,如環大西洋為什麼就沒有火山帶;板內火山不在板塊邊界上,用地幔柱解釋它的成因似乎依據也不夠充分。新近又有學者(李鴻業,1993)
提出兩極擠壓說,揭開了地球發展的奧秘,他認為在兩極擠壓力作用下,地球赤道軸擴張形成經向張裂和緯向擠壓,全球火山主要分布在經向和緯向構造帶內。下圖
為全球火山和強震分布圖,圖中紅色為全新世火山,數據取自 Smithsonian 研究所,白色為7級以上強震,根據中國地震台網目錄繪制。

❻ 為什麼火山噴發會有這種現象

火山噴發會有什麼現象?沒有具體的內容與圖片。

火山噴發類型
1、裂隙式噴發
岩漿沿著地殼上巨大裂縫溢出地表,稱為裂隙式噴發。這類噴發沒有強烈的爆炸現象,噴出物多為基性熔漿,冷凝後往往形成覆蓋面積廣的熔岩台地。如分布於中國西南川、滇、黔三省交界地區的二疊紀峨眉山玄武岩和河北張家口以北的第三紀漢諾壩玄武岩都屬裂隙式噴發。現代裂隙式噴發主要分布於大洋底的洋中脊處,在大陸上只有冰島可見到此類火山噴發活動,故又稱為冰島型火山。裂隙式噴發多見於大洋底部,是海底擴張原因之一
2、中心式噴發
地下岩漿通過管狀火山通道噴出地表,稱為中心式噴發。這是現代火山活動的主要形式,又可細分為三種:
(1)寧靜式:火山噴發時只有大量熾熱的熔岩從火山口寧靜溢出,順著山坡緩緩流動,好像煮沸了的米湯從飯鍋里沸瀉出來一樣。溢出的以基性熔漿為主,熔漿溫度較高,粘度小,揮發性成分少,易流動。含氣體較少,無爆炸現象、夏威夷諸火山為其代表,又稱為夏威夷型。這類火山人們可以盡情地欣賞。
(2)爆烈式:火山爆發時,產生猛烈的爆炸同時噴出大量的氣體和火山碎屑物質,噴出的熔漿以中酸性熔漿為主。一般來說中心式噴發的猛烈程度主要與岩漿的粘稠度及其中所含的揮發性成分有關,粘稠度高,揮發性成分多都會導致劇烈的噴發。1902年12月16日,西印度群島的培雷火山爆發震撼了整個世界。它噴出的岩漿粘稠,同時噴出大量浮石和熾熱的火山灰。這次造成26000人死亡的噴發,就屬此類,也稱培雷型。
(3)中間式: 屬於寧靜式和爆烈式噴發之間的過渡型.此種類型以中基性熔岩噴發為主。若有爆炸時爆炸力也不大。可以連續幾個月,甚至幾年,長期平穩地噴發,並以伴有歇間性的爆發為特徵。以靠近義大利西海岸利帕里群島上的斯特朗博得火山為代表.該火山大約每隔2-3分鍾噴發一次,夜間在50公里以外仍可見火山噴發的光焰,故而被譽為「地中海燈塔」。又稱斯特朗博利式。有人認為我國黑龍江省的五大連池火山屬於這種類型。

噴發階段:
1、氣體的爆炸
在火山噴發的孕育階段,由於氣體出溶和震群的發生,上覆岩石裂隙化程度增高,壓力降低而岩漿體內氣體出溶量不斷增加,岩漿體積逐漸膨脹,密度減小,內壓力增大,當內壓力大大超過外部壓力時,在上覆岩石的裂隙密度帶發生氣體的猛烈爆炸,使岩石破碎,並打開火山噴發的通道,首先將碎塊噴出,相繼而來的就是岩漿的噴發。
2、噴發柱的形成
氣體爆炸之後,氣體以極大的噴射力將通道內的岩屑和深部岩漿噴向高空,形成了高大的噴發柱。噴發柱又可分為三個區:
(1)氣沖區:它位於噴發柱的下部,相當於整個噴發柱高度的十分之一。因氣體從火山口沖出時的速度和力量很大,雖然噴射出來的岩塊等物質的密度遠遠超過大氣的密度,但它也會被拋向高空。氣沖的速度,在火山通道內上升時逐漸加快,當它噴出地表射向高空時,由於大氣的壓力和噴氣能量的消耗,其速度逐漸減小,被氣沖到高空的物質,按其重力大小在不同的高度開始降落。
(2)對流區:位於氣沖區的上部,因噴發柱氣沖的速度減慢,氣柱中的氣體向外散射,大氣中的氣體不斷加入,形成了噴發柱內外氣體的對流,因此稱其為對流區。該區密度大的物質開始下落。密度小於大氣的物質,靠大氣的浮力繼續上升。對流區氣柱的高度較大,約占噴發柱總高度的十分之七。
(3)擴散區:位於噴發柱的最頂部,此區噴發柱與高空大氣的壓力達到基本平衡的狀態。噴發柱不斷上升,柱內的氣體和密度小的物質是沿著水平方向的擴散,故稱其為擴散區。被帶入高空的火山灰可形成火山灰雲,火山灰雲能長時間飄流在空中,而對區域性的氣候帶來很大影響,甚至會造成災害。此區柱體高度占柱體總高度的十分之二左右。
3、噴發柱的塌落
噴發柱在上升的過程中攜帶著不同粒徑和密度的碎屑物,這些碎屑物依著重力的大小,分別在不同高度和不同階段塌落。決定噴發柱塌落快慢的因素主要有四點:
(1)火山口半徑大的,氣體沖力小,柱體塌落的就快;
(2)若噴發柱中岩屑含量高,並且粒徑和密度大,柱體塌落的就快;
(3)若噴發柱中重復返回空中的固體岩塊多,柱體塌落的就快;
(4)噴發柱中若有地表水的加入,可增大柱體的密度,柱體塌落的就快。反之,噴發柱在空中停留時間長,塌落的就慢。
火山噴發並非千篇一律,像夏威夷基拉韋厄火山那樣的噴發,事前熔岩已靜靜地流出,由於熔岩流動緩慢,因而只破壞財產而沒有危及生命。而像1883年印尼喀拉喀托火山那樣的火山碎屑噴發或蒸氣爆炸(或蒸氣猛烈爆發),則造成人員的重大傷亡。
在火山噴發過程中,揮發性物質充當了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是火山噴發的產物,更是火山噴發的動力。從岩漿的產生到火山噴發的整個過程,揮發性物質的活動無一不在起作用。

❼ 火山爆發是什麼地理現象

火山爆發是是一種奇特的地質現象,是地殼運動的一種表現形式,一種地質構造運動而出現的自然地理現象。直接原因是火山噴發處地殼較薄,從而導致地殼內部軟流層內的熔融態物質噴出。希望幫到您!

❽ 火山噴發究竟是怎麼回事

火山噴發是地球內部物質快速猛烈地以岩漿形式噴出地表的現象。 火山噴版發,是權岩漿等噴出物在短時間內從火山口向地表的釋放。由於岩漿中含大量揮發分,加之上覆岩層的圍壓,使這些揮發分溶解在岩漿中無法溢出,當岩漿上升靠近地表時,壓力減小,揮發分急劇被釋放出來,於是形成火山噴發。火山噴發是一種奇特的地質現象,是地殼運動的一種表現形式,也是地球內部熱能在地表的一種最強烈的顯示。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