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地質勘測哪些項目
『壹』 隧道工程地質調查的內容有哪些
1查明隧道通過地段的地形、地貌、地層、岩性、構造。岩質隧道應著重查明岩層層理、片理、節理等軟弱結構面的產狀及組合形式,斷層、褶皺的性質、產狀、寬度及破碎程度;土質隧道應著重查明土的成因類型、結構、物質成分、密實程度等。傍山隧道,當外側洞壁較薄時,應預測偏壓帶來的各種危害。
2查明隧道是否通過煤層、膨脹性地層及有害礦體等。對含有這些地層的地段,應預測地層膨脹對洞身的影響,並對有害氣體或放射性物質的含量作出評價。
3查明不良地質、特殊地質對隧道通過的影響,特別是對洞口位置及邊坡、
仰坡的影響,提出工程措施意見。
4查明隧道附近井、泉的分布情況,分析隧道地區的水文地質條件,判明地下水的類型、水質及補給來源,預測地下水的侵蝕性和洞身分段涌水量。在岩溶地區,應分析涌水及填充物是否有突然湧出的危險。
並充分估計隧道開挖引起地表塌陷及地表水漏失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工程措施意見。
5對於深埋隧道,應做隧道地溫升溫預測。對岩層堅硬、緻密、性脆、構造應力集中的地段,應考慮發生岩爆的可能性。
6綜合分析岩性、構造、地下水等有關地質測繪、勘探、測試成果,分段確定隧道圍岩級別。
7在隧道洞口需要接長明洞的地段,應查明明洞基底的工程地質條件。
8查明橫洞、平行導航、斜井、豎井等的工程地質條件。
『貳』 地質勘測主要做些什麼
地質勘測即是通過各種手段、方法對地質進行勘查、探測,確定合適的持力層,根據持力層的地基承載力,確定基礎類型,計算基礎參數的調查研究活動。
其中物理勘探簡稱「物探」,是以各種岩石和礦石的密度、磁性、電性、彈性、放射性等物理性質的差異為研究基礎,用不同的物理方法和物探儀器,探測天然的或人工的地球物理場的變化,通過分析、研究獲得的物探資料,推斷、解釋地質構造和礦產分布情況。
主要的物探方法有重力勘探、磁法勘探、電法勘探、地震勘探、放射性勘探等。依據工作空間的不同,又可分為地面物探、航空物探、海洋物探、井中物探等。
(2)隧道地質勘測哪些項目擴展閱讀:
勘查技術人員主要包括高、中級勘查技術人員的專業和數量。
(一)高、中級勘查技術人員為單位在編或在冊的,事業單位的與其上級主管部門認定的本年度在編或在冊「單位職工花名冊」一致,企業單位的與其本年度「單位職工花名冊」一致。高、中級勘查技術人員須為全職聘用,且僅受聘於該技術人員所在資質申請單位。
(二)申請地質勘查資質時,高、中級勘查技術人員男性年齡不大於60周歲,女性年齡不大於55周歲。
(三)高、中級勘查技術人員具有省部級人事部門頒發或認可(省部級人事部門批準的廳局級人事部門頒發)的專業技術職稱/職務資格證書或批准文件。
(四)高、中級勘查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職稱/職務資格證書或批准文件未填寫專業名稱、專業名稱不明確的,以勘查技術人員的主要勘查工作經歷及業績認定。
『叄』 隧道地質觀察分為哪些內容
2、隧道檢查內容主要有哪些? 3、請說明隧道病害主要有哪些?問題補充:剛剛僅僅個人經驗:隧道檢查主要分質量檢查和安全檢查,還有技術檢查,這些每天都要
『肆』 隧道施工監測量測必測項目有哪些
隧道施工監控量測項目分為必測項目和選測項目。必測項目是隧道工程應進行的日常監控量測版項目權,必測監控量測項目包括:
舊版隧道施工規范規定必測項目有1)掌子面地質描述和初期支護觀察;2)拱頂下沉;3)周邊位移;4)錨桿抗拔力檢測。新版隧道施工規范規定必測項目有1)掌子面地質描述和初期支護觀察;2)拱頂下沉;3)周邊位移;4)地表下沉。
『伍』 什麼項目應該做地質勘探
「地質勘探」即是通過各種手段、方法對地質進行勘查、探測,確定合適的持力層,根據持力層的地基承載力,確定基礎類型,計算基礎參數的調查研究活動。
是在對礦產普查中發現有工業意義的礦床,為查明礦產的質和量,以及開采利用的技術條件,提供礦山建設設計所需要的礦產儲量和地質資料,對一定地區內的岩石、地層、構造、礦產、水文、地貌等地質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工作。
(5)隧道地質勘測哪些項目擴展閱讀
企業地質勘探過程中發生的各項支出,應先在「地質勘探支出」科目歸集;期末根據股份公司有關地質勘探費用化的政策,將探礦權使用費、地質調查、物化探支出、勘探綜合研究及儲量評估項目支出、物理化學勘探各項支出,將乾井成本轉入本科目核銷,借記本科目,貸記「地質勘探支出」科目。
探井過程中發生的支出,借記「地質勘探支出」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探井完工後,根據地質結論分別處理:
(一)對未獲得探明儲量的探井,為失敗井(乾井),按實際成本費用化,借記本科目,貸記「地質勘探支出」科目;
(二)對獲得探明儲量的探井,即成功井,應劃分為有效井段及無效井段。有效井段是指主力油氣產層段以上部分,具有工業油氣產能,可形成探明可采儲量。按有效井段實際發生的成本,借記「井及相關設施」科目,貸記「地質勘探支出」科目;無效井段成本,借記本科目,貸記「地質勘探支出」科目。
(三)完鑽的探井一年內沒有地質結論,且一段時間內不再進行評價和實施新方案的探井,應借記本科目,貸記「地質勘探支出」科目。
『陸』 隧道工程的隧道勘測
為確定隧道位置、施工方法和支護、襯砌類型等技術方案,對隧道地處范圍內內的地形、地質狀容況,以及對地下水的分布和水量等水文情況要進行勘測。
在隧道勘測和開挖過程中,須了解圍岩的類別。圍岩是隧道開挖後對隧道穩定性有影響的周邊岩體。圍岩分類是依次表明周圍岩石的綜合強度。中國在1975年制定的鐵路隧道工程技術規范中將圍岩分為 6類。關於岩石分類70年代以前常用泰沙基及普氏等岩石分類方法。70年代以後在國際上應用較廣並為國際岩石力學學會推薦的為巴頓等各種分級系統。此外,還有日本以彈性波速為主的分類法。圍岩的類別的確定,為隧道工程設計合理和施工順利提供了依據。
『柒』 隧道施工都需要做哪些檢測項目
砂、石、水泥、外加劑,水質,鋼筋等原材料的常規檢測;
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檢測內,強度檢容測,抗滲性能檢測(鐵路還有電通量檢測);
鋼筋的焊接或連接性能檢測;
防水板,土工布,止水帶,止水條、透水盲管,PVC管等防水材料的外委檢測,
混凝土結構的無損檢測(超聲回彈等,地質雷達掃描檢測);破壞性檢測(鑽芯取樣等);
錨桿拉拔力檢測等。
隧道通風,照明,煙塵濃度檢測(外委檢測)。其他的還包括鋼架垂直度,地表下沉,圍岩的下沉、收斂等,這些都是由測量組來做。
主要就是以上檢測的內容了。純手工,望採納。
『捌』 隧道地質超前預報內容有哪些
隧道地質超前預報就是預判掌子面後方,開挖方向內的圍岩狀況。現今國內常用的版方法有地質權法,電磁波法,地震波法等。
地質法就是跟據總體的山體走向、地層結構預判隧道內前方圍體狀況,這對地質工程師有較高要求。且判斷的結果不夠精確。
電磁波法一般選用地質雷達,通過雷達波速變化判別前方圍岩狀況。地質雷達一般選用美國勞雷分司或瑞典馬拉分司出產的地質雷達。用於超前預報一般天線的中心頻率為100ZH,預報距離一般為掌子面後方35m左右。個人的經驗,這個是比較准確的,溶洞、斷層、含水都可以准確判斷出來,但前提是對測試文件有一定後處理經驗。
地震波法常手瑞典的TSP、或國產的TGP。也是跟據波速變化來判斷圍岩狀況。預報距離為掌子面後方150~200m,適用於深埋隧道。個人感覺這兩個東西技術不是很成熟。後處理的技術也不成熟。用了一年多,預出來的東西不準,也看過很多相關的論文,覺得論文都是給產品打廣告的。
一般成果都是以報告的形式提交給施工單位及業主,報告內容主要有掌子面狀況,及後方圍岩大體狀況。還有結論與建議。
『玖』 隧道監控量測的必測項目是什麼
隧道監控量測必測項目
1、隧道施工量測中,必測項目有哪些?
答:周邊位移量測、拱頂下沉、地質及支護狀態觀測、錨桿及錨索軸力及抗拔力。
2、簡述周邊位移量測目的和方法以及數據的整理和應用。
答:周邊位移是隧道圍岩應力狀態變化最直觀的反映,通過周邊位移量測可以達到以下目的;根據變形速率判斷圍岩穩定程度和二次襯砌施作的合理時機。指導施工。每次量測後,需將原始記錄及時整理成正式記錄。對每一量測斷面內的每一條測線,整理後的量測資料應包括:原始記錄表及實際測點布置圖,位移隨時間以及開挖面距離的變化,位移速度、位移加速度隨時間以及開挖面距離的變化圖。
3、簡述地質和支護狀況觀測的目的和觀測內容。
答:掌子面觀察:主要以目視調查來了解開挖工作面的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
主要內容包括:岩石種類和產狀。岩性特徵:岩石的顏色、成分、結構、構造。地層時代歸屬及產狀。節理性質、組數、間距、規模,節理裂隙的發育程度和方向性,斷面狀態特徵,充填物的類型和產狀等。斷層的性質、產狀,破碎帶寬度、特徵。地下水類型,涌水量大小,涌水位置,涌水壓力,水的化學成分等。開挖工作面的穩定狀態,頂板有無剝落現象。
已施工區的觀察:主要以目視調查來了解支護狀態。主要包括:滲漏水情況(位置、狀態、水量等)。噴層表面的觀察以及裂縫狀況(位置、種類、寬度、長度及發展)的描述和記錄。噴砼與圍岩接觸狀況,是否產生裂隙或剝離,要特別注意噴砼是否發生剪切破壞。有無錨桿被拉壞或墊板陷入圍岩內部的現象。有無錨桿和噴砼施工質量問題。鋼拱架有無被壓屈現象。二次襯砌表面的觀察以及裂隙狀況(位置、種類、寬度、長度及發展)的描述和記錄。是否有底鼓現象。
4、簡述拱頂下沉量測目的和方法以及數據的整理和應用。
答:隧道拱頂內壁的絕對下沉量稱為拱頂下沉值,單位時間內拱頂下沉值稱為拱頂下沉速度。對於淺埋隧道,可由地面鑽孔,使用撓度計或其他儀表測定拱頂相對地面不動點的位移值。對於深埋隧道,拱頂下沉量測方法有接觸觀測法(精密水準儀)和非接觸觀測法(全站儀)兩種。
拱頂下沉值主要用於確認圍岩的穩定性,尤其是事先預報拱頂崩塌;其方法與收斂量測相同,一般而言,兩者隨時間變化規律是一樣的(崩塌或淺埋除外)。
5、簡述錨桿拉拔力的測試方法。
答:根據試驗目的,在隧道圍岩指定部位鑽錨桿孔。按照正常的安裝工藝安裝待測錨桿。根據錨桿的種類和試驗目的確定拉拔時間。在錨桿尾部加上墊板,套上中空千斤頂,將錨桿外端內缸固定在一起,並裝設位移量測設備與儀器。通過手動油壓泵加壓,從油表讀取油壓,根據活塞面積換算錨桿承受的抗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