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判別鑽孔地質
❶ 樁基施工中怎樣才能判定已經入岩了
關於樁基的入岩判斷
灌注砼樁施工時,設計圖紙常常要求樁端的持力層為岩石且必須進入該岩層一定深度。岩層深埋地下,情況極其復雜,判斷是否進入持力層不僅重要而且有一定難度。如果判斷不準,不僅是影響工程造價,還將會對單樁承載力產生影響,甚至造成工程的結構安全隱患。
一、在整個樁基施工前,甲方、乙方、監理、勘察設計應一起確定樁基持力層基岩判定原則,制定相關標准。
二、仔細閱讀工程地質勘探資料,繪制出每個樁體持力層頂端標高等高線,待施工中鑽孔深度達到等高線附近時可進行判別。由於等高線為根據鑽孔資料推測繪制而成,當持力層岩面起伏較大時可能相差較大。
三、認真進行鑽孔記錄,詳細了解鑽進情況。根據現場觀察,樁基入岩後往往鑽進較平穩,不會出現跳鑽、別鑽現象,鑽進速率在強風化層中一般為20~50cm/h,在中風化層中為<20cm/h。鑽進速率一般與樁機型號及鑽頭種類、鑽頭磨損程度有關。
四、仔細檢查岩樣(鑽進返渣)。強風化層岩樣一般稜角不明顯,多為次棱及次圓形,粒徑一般5~12cm,硬度較低,礦物風化蝕變較強,多見石英及長石顆粒;中風化層岩樣多為稜角形及刃角形,粒徑3~8cm,硬度較高,礦物較新鮮。碎石層岩樣一般成份較雜。
五、如果發生樁深變化很大或甲方對持力層入岩有懷疑時,可以採用鑽芯取樣的方法鑒定。
由於鑽孔入岩的單價相對較高,只有準確地進行入岩判斷,才能合理地確定樁基工程的造價。
❷ 勘探孔和鑽孔的區別
鑽孔和勘探孔的區別:
一、初步勘察階段可按方格網布置勘探點。間距按表3.3.5確定,詳細勘察版階段應根據建築物的平權面位置,將勘探點布置在柱列線上,對群樁基礎應布置在建築物的中心,角點和周邊位置上,間距不大於30m;
二、當相鄰勘探點揭露的持力層層面高差大於2m,或土層性質變化較大時,宜適當加密,必要時尚應查明持力層厚度的變化;
三、初步勘察階段應有1/4至1/3控制性鑽孔。詳細勘察階段應有1/2控制性勘探孔,控制性鑽孔位置應布置在有代表性的地段或布置在擬建建築物中心和主要的剖面線上,其深度應達到壓縮層計算深度;
四、當到達預計深度仍為軟弱土層時,應有控制性勘探點適當加深。在預計勘探深度內遇一定厚度的堅硬土層或基岩即可終止勘探。
❸ 岩土工程勘察中鑽孔取樣深度如何確定
鑽孔取樣分擾動土樣和原狀土樣。
對於控制孔,穿越各土層應要求每層都要有代表回性的原狀土樣,對擬作為答持力層的各層土樣,必須有足夠多的原狀土樣,以得到准確、完整的岩土物理、力學指標;對於一般孔,穿越各土層應有擾動土樣來確認土層性質。
至於控制孔占總孔數的比例及對持力層擬取原狀土樣的數量,應根據勘察主持岩土師的經驗及已有該地質區的普勘信息等,並參考實際進程來確定。
❹ 挑選重要地質鑽孔
在地質鑽復孔資料庫建設制工作中,應依據客觀條件,遵循先重要、典型,全面覆蓋等原則進行重要地質鑽孔的挑選工作。對於地質礦產鑽孔可參考下列條件和地質鑽孔基本信息表中的信息,進行挑選。
(1)重要礦床(礦區)、典型礦床、超大、大中型礦床的鑽孔。
(2)礦區最深的鑽孔。
(3)稀有礦產的鑽孔。
(4)不同礦種、不同成礦類型的鑽孔。
(5)地質勘探線上的鑽孔。
(6)主要構造勘探剖面上的鑽孔。
(7)穿透控制層位(地層)最多的鑽孔。
(8)科學研究鑽孔。
依據上述原則,以山東省為例,選取有代表性的礦產:貴金屬礦產為金礦和銀礦;金屬礦產為鐵礦、鉛礦、銅礦;非金屬礦產為石膏、鉀鹽、岩鹽。礦床成因類型涵蓋山東省內主要成礦類型,即熱液交代型、矽卡岩型、沉積變質型、湖相沉積蒸發型礦床。礦床賦存位置為斷裂破碎帶、斷陷盆地、火山岩體、變質地層等;其形成時代從太古宙到新近紀。這些礦床基本覆蓋了山東省的主要礦床特點,體現了山東省礦床的地域特徵,見表1.3至表1.6。
表1.3 山東省煤田地質重要鑽孔選取表
表1.4 山東省水文地質重要鑽孔選取表
表1.5 山東省工程地質勘察重要鑽孔選取表
❺ 地質勘查或者說鑽孔數據中:測點深度、層底標高、層底深度、鑽孔深度分別是什麼怎麼區分清楚
鑽孔數據中的來測點深度、層底標高、自層底深度、鑽孔深度表示的意義不同,所以各自表示的數據也不同,具體如下。
測點深度是指在做剪切波速度時檢波器下入深度,測點深度與剪切波速度一一對應,但與層底深度和分層厚度不對應。
層底標高是指岩層最底部距離圖紙水平標高的距離。層底深度是指某一岩性分層距地表的深度。
鑽孔深度就是目標孔鑽成之後的最終深度。
(5)怎麼判別鑽孔地質擴展閱讀
地質工程領域覆蓋的范圍包括:地質調查技術和方法與礦產資源勘查與評價,區域礦產基地及礦產遠景區預測與評價,礦區與礦床的勘探、開發與評價,地質工程領域建設、勘查評價項目可行性研究與決策。
地質勘探的新技術與新方法,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地質災害的預測、評價、監測與保護,地質結構、地質環境、地質過程及地質災害研究中的計算機應用,地質工程實施過程中的質量檢測及新方法、新技術的設計、開發、應用,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行業的工程管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地質勘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鑽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勘察
❻ 勘察中 什麼是控制性鑽孔和非控制性鑽孔 怎麼樣區分
為控制場地地層結構,滿足場地、地基基礎和基坑工程的穩定性、變形評價的要求而布設的勘回探點。岩土答勘察的目的為擬建物施工圖階段的基礎設計與施工提供工程地質依據,根據擬建築物的工程特徵、地基土的工程地質條件,對場地地基土的利用、整治、改造提出方案,並對其進行技術、經濟方面的分析和論證。
(6)怎麼判別鑽孔地質擴展閱讀:
涉及領域
地質勘查是地質勘查工作的簡稱。廣義地說,一般可理
解為地質工作的同義詞,是根據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對一定地區內的岩石、地層構造、礦產、地下水、地貌等地質情況進行重點有所不同的調查研究工作。按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地質勘查工作之分。
本工程領域涉及到數學、物理學、地質學、油氣及固體礦產的礦產普查與勘探、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岩土工程、遙感地質、數學地質、應用地球物理和應用地球化學、計算機應用技術等學科。
❼ 地質鑽孔(水鑽),在不知道地下水位的情況下,如何判斷已經鑽到地下水位深度呢
找個測繩,綁個東西往鑽孔里一丟聽到聲音了,就是到了水位了。
❽ 地質鑽孔在平面圖上的表示方法
如圖示。
❾ 地質勘查鑽孔深度根據什麼確定
地基變形計算深度,對中、低壓縮性土可取附加壓力等於上覆土層有效自專重壓力20%的深度;對於高壓縮性土屬層取附加壓力等於上覆土層有效自重壓力10%的深度
數量規定
一、每一單體的一級高層建築,勘探點數量不應少於6個,二級高層建築不應少於4個;
二、當建築物平面為矩形時宜按雙排布設,為不規則形時,宜按突出部位角點和中心點布設;
三、在層數、荷載和建築體型變異較大處,宜布置適量勘探點;
四、勘探點間距一般為15~25M,一級高層建築可取較小值,二級高層建築可取較大值,為准確查明暗溝、塘、浜等異常帶,勘探點間距還可適當加密;
五、在岩溶發育地區,勘探點應適當加密,必要時可按每個柱基下布置勘探點;在花崗岩殘積土地區,勘探點間距可取本條四款中的較小值;
六、為降水設計需要,必要時應布置查明地下水流速、流向和進行水文地質參數測試的專門勘探點;
七、控制性勘探點的數量宜為全部勘探點總數的1/2以上。
❿ 地質勘探打孔位置如何確定
孔位選擇要看地質勘探的目的,根據不同的目的綜合各類已經掌握的地質資料或者前期工作的成果選擇孔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