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地質博物館調查報告怎麼寫
① 地質調查報告怎麼寫
第一章 前言
1、項目來源
2、任務目標
第二章 研究現狀
1、國外研究概況
2、國內研究現狀
3、項目組研究基礎
方法研究項目應說明項目組已有成果及其先進性;
儀器設備研製項目應說明現有儀器設備的性能、技術指標;
4、實驗區概況
方法儀器的試驗、示範區項目應說明所選區域的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概況及特徵,岩礦石物性等。 第三章 研究內容
1、研究內容
方法研究項目應先說明方法原理再闡述具體內容。
2、關鍵技術與技術創新
3、主要技術指標
方法研究項目應先說明所研究方法與原有方法相比較優越性體現在何處(盡量使用量化指標)及軟體功能;
儀器設備研製和方法儀器的試驗、示範區項目應列明具體的技術指標或技術要求;
4、主要實物工作量
試驗、示範區項目應說明方法儀器種類、測區面積、比例尺、剖面長度、測點數、採集樣品數、測試樣品數等。
第四章 技術路線
1、研究方案
2、試驗方法
3、工作(工藝)流程圖
第五章 預期成果
1、成果內容
擬提交報告、圖件、數據、實物、軟體的名稱及數量。
2、提交時間
第六章 人員組成
1、項目負責人姓名、年齡、技術職稱、所學專業、已取得主要成果(重點是與所承擔項目相關的成果)
項目成員姓名、年齡、技術職稱、所學專業、項目中分工
2、協作單位分工及協作關系
第七章 計劃進度
說明項目的起止時間,階段任務(或子課題)的起止時間。
第八章 經費預算
按《中國地質調查局項目設計預算編制暫行辦法》的要求編寫。
第九章 保證措施
按地調局質量監督部門的要求填寫。
② 去地質博物館去玩作文怎麼寫
今天,爸爸媽媽帶我和表姐去地質博物館遊玩。一到博物館我們就准備排隊領票,走到隊伍的盡頭一看就傻眼了,這隊排了有兩、三百米,我們只好邊等邊拍照了。
等了一個小時,終於拿到票了,我們迫不及待地走進去。到了裡面,我差點嚇死了,一隻霸王龍站在高台上,還不停的吼叫,我說:「這只霸王龍做的好逼真呀。」他們都說是啊,我提議大家分成兩組,我和爸爸一組、表姐和媽媽一組分開參觀,大家一致同意。於是我和爸爸一起先來到地球廳,看了一些關於地球的知識展示,有火山模型、冰川模型、海洋模型等。上了二樓變來到了地質廳,裡面擺滿了五光十色的礦石標本,很多礦石都晶瑩透亮的,好看極了。二樓往裡走,突然來到一個又高又大的大廳,裡面是梁龍、黃山龍、霸王龍的完整骨骼化石。梁龍化石的脖子不是很長,高度只到二樓的樓頂,尾巴和脖子差不多長;黃山龍,它的脖子超長,一直伸到四樓的樓頂,尾巴也很長;我很喜歡霸王龍,仔細觀察後發現它的牙齒非常鋒利,尾巴雖然不如梁龍長,但是卻非常粗壯,不愧是恐龍世界的霸主。
三樓是一些各種各樣恐龍的化石,上了四樓,我玩了現場照相做恐龍明信片,但是還不能傳到自己的電子郵箱,真是遺撼啊。我還玩了騎自行車跟恐龍比賽,只是有很多人排隊,輪到我時,腿都站麻了,差點輸給了小恐龍。 五樓有會學我說話的恐龍,恐龍樂隊,恐龍小網路等。
全部參觀完了,我和爸爸來到樓下看見媽媽和表姐已經在等我們了,今天玩的可真開心啊!
③ 參觀中國地質博物館感想300-400字
有一復天我去參觀了地質制博物館. 博物館的外面有一片很大的場地,場地里有隻很大的模型恐龍. 博物館的內部很豐富,我們一進大門就看見一隻非常大的模型恐龍站在很高的檯子上,體內好像發出一種聲音.再往裡面走一點,便能看到模型火山,火山幾乎馬上噴發出來了一樣,「模擬還挺像的呢!」我不由地嘖嘖贊嘆.再往裡在走一點就更有趣了:有一塊塊寶石和玉石,其中,我和爸爸媽媽看見了一塊很奇特的石頭:海藍寶.海藍寶外面是似透明,而非透明的白色石塊,白色石塊裡面好像裹著一塊藍色石塊,非常漂亮.博物館里不僅有博物、文物,還摻雜著部分科技.比如我們在最頂層看見的三個模型恐龍,我們去的時候就看見了最右邊的一隻恐龍在彈吉他.我注意觀察了一下,恐龍的腳下有一個播音器,所以才唱出這動聽的歌曲來. 我建議大家如果有時間去地質博物館看一看,相信每次的收獲肯定都不一樣的.
④ 參觀中國地質博物館的報告怎麼寫
先寫某某天到中國地質博物館參觀,再整體描述一下博物館的外景。寫先參觀了什麼,又參觀了什麼,接著又看到了什麼,等等。最後寫自己對這次參觀的總體感覺和評價。我是石油大學的,剛寫完報告交了上去。
⑤ 陪孩子參觀地質博物館心得怎麼寫
1.
寫出今天的行程,看到了什麼。
2.
孩子的收獲是什麼,大人的收獲是什麼。
3.
升華一下。作個總結
⑥ 參觀博物館實踐報告怎麼寫
實踐單位
學校,年級,班級,姓名,學號
實踐時間
實踐目的
實踐內容
實踐總結與體會
⑦ 參觀深圳地質博物館的作文
游覽了三峽博物館,讓我記憶最深的是「壯麗三峽廳」。
走進「壯麗三峽廳」,首先呈現在我眼前的是一幅巨大的氣勢磅礴的三峽風光油畫。再往裡走,只見地板全都是玻璃做的,玻璃地板下面是綠色的底面,我感覺自己彷彿走在碧綠的江面上。
通過讀資料和觀看電視片,我知道了三峽的形成是經過幾十憶年的海相沉積和陸地沉積,在地質運動作用下,才造就了如今長江三峽地區奇特的地貌景觀和山川形勝。我還了解了三峽的氣候是亞熱帶氣候,春夏之交,天氣變化無常,秋多晴日,雲淡天高,冬季「蒙蒙峽雨」,連綿數日。
看完了電視片和資料以後,我又觀看了每個時期的岩石標本,的三疊紀的紫紅色泥質粉沙岩,侏羅紀的紫紅色水雲母粉土岩等等。那一塊塊無聲的石頭,好像正訴說著三峽幾十億年來的變遷。
再往前走,展現在我眼前的是生活在三峽地區的魚類和各種動物的標本,有白鱘、中華鱘、江團、黑熊、金錢豹……我一按電子板上標有金錢豹字樣的按紐,金錢豹前面的燈就一亮,還發出豹子威猛的吼叫聲,真像活的一樣。
我興致勃勃地來到睛一個展廳,裡面擺放著一條條木船,電視里播放著纖夫們拉船時的場景,纖夫們拉著纖繩艱難前行,堅硬的石頭上日久天長竟有了一道道纖痕。三峽獨特的地貌形成了三峽人民勤苦勇敢、淳樸厚道、堅忍不拔的精神,他們像大山一樣寬厚堅忍,像大江一樣誼豪放曠達。
後來,我還參觀了三峽的植物標本和礦產分布圖。
參觀完了「壯麗天峽廳」,真讓我增長了不少知識,我為美麗的長江天峽,勤勞勇敢的人民而驕傲。
簡評:由點及面,層次分明,帶個人身臨其境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