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質博物館有哪些礦物
『壹』 南京地質博物館里的收藏品有哪些啊告訴我吧!比如重晶石(長的像雪山)感受(十分.....)多寫幾個,
湖北地質博物館:是湖北省最主要的自然類博物館之一。本館始建於1956年,經過1987年、2004年的兩次改造,館舍面積已達余平方米。設有普通地質廳、古生物廳、資源環境一、二廳等四個展廳,館藏標本近萬件,其中珍稀標本數百件。本館藏有中國唯一、世界罕見的距今約6億年的「燈影恰尼蟲」化石;重達328.5千克的國內最大的「鐵化木」;位居全國前列重達數百公斤的「光化鐵隕石」;湖北鄖縣發掘的長達14米的巨型恐龍骨化石。本館還設有部分聲光電互動設施,是廣大青少年寓教於樂,留連忘返的好處所。 湖北地質博物館於1995年分別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和武漢市委授予「省、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8年被省科協授予「湖北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1999年被國家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中國科協聯合授予「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稱號。
佔地面積762平方米。原建築面積為2 507平方米,分設在一幢三層樓房中的一、三兩層。陳列面積為1 650平方米。1986年開始擴建。將原三層樓房改建為八層,擴建後建築面積為6 900平方米。1 954年4月籌建,1956年開館,當時隸屬中南地質局。1956年冬。改由湖北省地質局領導,1982年正式命名。1966年前,館內設普通地質室、礦物室、岩石室、礦產室、本省礦床室、三峽地層室、湖北地層室、地層古生物室、外省礦床室等11個陳列室。1972年縮並為7個陳列室,即普通地質室、礦物室、岩石室、礦產室、本省礦床室、古生物和省外礦床室。1982年增設綜合陳列室,舉辦《湖北省地質科技成果展覽》。上述陳列和展覽共展出標本3 065塊,模型108個,圖表112件。長江三峽東部地區震旦紀至二迭紀地層古生物剖面;神農架地層剖面資料及荊襄磷礦、大冶鐵礦、銅綠山銅礦和本省優勢礦產的各種礦床標本,都在陳列中展出。館內收藏礦物、岩石、地層、古生物和各類礦產標本近萬件。其中一級品有1 OO余件。湖北特產的綠松石、全國少有的藍石棉、透明無瑕的水晶晶簇、碧綠生輝的孔雀石、保存完好的恐龍蛋化石等,均為珍品。該館積極開展地學科普教育活動,如舉辦青少年地學夏令營,定期開展地質一日游,地學科普講座等。重要的地質科研成果有《湖北古生物圖冊》。 湖北地質博物館位於武漢市解放大道最為繁華的路段——航空路口,東鄰武漢廣場、中山公園;西接新世界商貿中心;南連武漢市第一、二主幹道;北通長江大酒店及武漢市第四、五幹道,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交通極為便利,商業網點密布,廣場公園疊置,是廣大觀眾和遊客參觀、購物、休閑、娛樂的絕佳寶地。
地理位置湖北省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南部,長江中游。因處於洞庭湖以北,故稱湖北,簡稱鄂。北接河南省,東連安徽省,東南和南鄰江西、湖南兩省,西靠重慶市,西北與陝西省為鄰。介於北緯29°05′~33°20′,東經108°21′~116°07′。東西長約740公里,南北寬約470公里,面積18.59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1.94%,居全國第16位。截止2000年11月,全省人口6027.82萬人。全省設有武漢、黃石、十堰、荊州、宜昌、襄樊、鄂州、荊門、孝感、黃岡、咸寧、隨州12個地級市,仙桃、天門、潛江3個省直管縣級市,1個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1個神農架林區;市轄區(縣級)35個,市轄縣(市)63個,其中22個縣級市,39個縣,2個自治縣。省會武漢市
『貳』 地質博物館里的三種礦物岩石的名字
方解復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鈣
螢石,主要製成分是氟化鈣
孔雀石,主要成分是鹼式碳酸銅
石英,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黃鐵礦,主要成分是二硫化鐵
黑錳礦,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錳
天青石,主要成分是硫酸鍶
還有針鐵礦、方鉛礦、光線礦、軟錳礦、硫砷銅礦等等,數也數不清
『叄』 南京地質博物館鑒定玉石原石嗎
南寧他的地址上的博物館,他在鑒定他的玉石原石也是非常不錯的了,那我給她帶一種更好的收藏價值。
『肆』 地質博物館的礦物岩石廳
礦物岩石廳採用雅俗共存、動靜結合、虛實呼應、寓教於樂的設計方式,使版觀眾通過參與權、欣賞展廳的展品,可了解自然界中礦物岩石的成因,原始產出情況、自然界種類繁多千資百態的礦物岩石、代表性礦物岩石的感官特徵及可供人們使用的特性。觀眾在欣賞各種精美奇特的礦物岩石展品時,通過互動式展覽和虛擬展出部分,可參與對一些礦物岩石展品的探索性操作,獲得相關知識。
寶石廳展示寶石、玉石、有機寶石、貴金屬等材料及其成品,並融入寶石鑒定、寶石鑒賞、寶石琢型、寶石評價、寶石成因、寶石微觀世界、寶石分布、寶石開采、寶石加工、首飾鑲嵌、人工改善寶石與人工寶石及其製造方法以及寶石文化等知識點和興趣點。(寶石廳榮膺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
『伍』 南京地質博物館的發展歷史
1913 年,地質先驅章鴻釗先生與丁文江、翁文灝在北京創辦了地質調查所,丁文江任所長。1916 年我國開始有組織的地質調查,同年,地質調查所在北京豐盛胡同籌備陳列館,不久建立了岩石礦物、地層系統、煤礦礦產及金屬礦產 4 個展覽室。 這是我國第一個以地質礦產為主要內容的專業陳列館,1921 年及 1927 年,增設地層,古生物及非金屬礦產陳列室。
1935 年 8 月,由翁文灝籌劃、募捐贊助,在南京珠江路 700 號(原珠江路 942 號)建築的大樓竣工,陳列館隨地質調查所從北京遷到南京。自當年9 月至1937 年初整理布置,正式開放展出。到抗戰前夕已建有:地質構造、礦物、岩石、礦產、燃料、土壤、地史古生物、北京猿人與史前文化、本館出版物等 12 個陳列室。
1937 年抗日戰爭爆發,地質調查所於 1937 年 11 月由南京遷出,先遷湖南長沙,後輾轉至重慶北碚。1941 年正式定名中央地質調查所。抗戰勝利後,1946 年遷回南京。
1950 年地質礦產陳列館屬全國地質工作指導委員會領導,1952年地質部成立,改名為地質部地質陳列館,陳列館工作仍以南京為中心稱總館,北京為分館。
1954 年以後,地質工作中心北移,南京為分館, 1956 年國家決定在北京建立全國性的地質博物館,主要人員及部分標本隨之北上。 1957 年南京館交華東地質管理局, 1958 年交江蘇省地質局, 1963年交華東地質研究所,1979 年 1 月交江蘇省地礦局領導,1992 年更名為南京地質博物館。南京地質博物館屬江蘇省國土資源廳領導,江蘇省地質調查院管理。
『陸』 南京地質博物館
在山水大酒店的邊上 很好找的 一進去就能看到個超級大的恐龍化石 裡面的環境很好 大熱天的還給人很清新的感覺 主要還是免費的 我看比中華恐龍園強 呵呵
『柒』 南京地質博物館的介紹
南京地質博物館原名地質礦產陳列館,位於南京市玄武區,建於1935年,是中國歷史最專悠屬久的自然科學博物館之一,也是我國第一個以地質礦產為主要內容的專業博物館,其前身是1913年成立於北京的工商部地質調查所礦產陳列室,迄今已有100年歷史。南京地質博物館隸屬於江蘇省地質調查研究院,由老館和新館組成,建築面積近萬平方米,展出面積達6000平方米,設地學搖籃、中國石文化、礦產資源、地質環境、行星地球、生命演化、恐龍世界7個展廳及臨時展廳、學術報告廳等,展出岩石、礦物、古生物等標本約5000件。博物館標識系統完備,配套設施齊全,展陳手段先進。除常年對外免費開放外,還在地球日、科普周、土地日、博物館日等深入社區進行宣傳,取得了良好的科普效果和社會效益。
『捌』 中國地質博物館可以買礦物么
中國來地質博物館館藏均是源精品,收藏地質標本20餘萬件,涵蓋地學各個領域。其中有蜚聲海內外的巨型山東龍、中華龍鳥等恐龍系列化石,北京人、元謀人、山頂洞人等著名古人類化石,以及大量集科學價值與觀賞價值於一身的魚類、鳥類、昆蟲等珍貴史前生物化石;有世界最大的「水晶王」、巨型螢石方解石晶簇標本、精美的藍銅礦、辰砂、雄黃、雌黃、白鎢礦、輝銻礦等中國特色礦物標本,以及種類繁多的寶石、玉石等一批國寶級珍品。所以是不出售礦物的哦。
『玖』 南京地質博物館在什麼地方
南京地質博物館位於南京市珠江路 700 號
『拾』 南京地質博物館的建築布局
南京地質博物館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珠江路700號, 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自然科學博物館之一, 也是我國第一個以地質礦產為主要內容的專業博物館。 歷經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南京地質博物館現已成為涵蓋地學各個領域的綜合性展館,它以歷史悠久、館藏豐富而享譽海內外。
南京地質博物館由老館和新館組成。老館為一幢具有德式風格的紅色 3 層建築物, 佔地面積約 2500 平米。展出標本1萬余件,設有《地學搖籃》、《中國石文化》、《礦產資源》、《地質環境》4 個展廳。《地學搖籃》展廳包括中國古代的地質學思想、中國近現代地質科學發展歷程、原中央地質調查所及其他地質機構、地學院士風采等部分。《中國石文化》展廳包括寶玉石文化、文房石文化、觀賞石文化等部分。《礦產資源》展廳分世界礦產資源、中國礦產資源、江蘇省礦產資源、中國古代采礦技術、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等部分。《地質環境》展廳包括中國的主要地質災害、江蘇主要地質災害、地質災害的防治、地質遺跡等部分。新館為玻璃質,共有「恐龍世界」、「地球星體」、「生物演變」、「臨時展廳」四個展廳,內容豐富多彩,展品高科技化,值得一看。
作為一個具有70多年歷史的老館,南京地質博物館正面臨重大的發展機遇:為落實國家《科學普及法》 、建設江蘇文化大省這一宏偉目標,同時向社會和公眾宣傳地學科普知識,建設一個相對完整的、具有國內一流水平的綜合性地質博物館,江蘇省政府先後撥款1.68 億元,實施南京地質博物館的改造和擴建工程。 南京地質博物館的改造和擴建工程包括老館 (中央地質調查所舊址,屬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改造(一期工程)與新館建設(二期工程)。在江蘇省政府的關懷下,在省國土資源廳領導下,省地質調查研究院先後進行了新老館展廳內容設計編寫、形式設計及招標,老館建築物加固工程招標及施工,2006 年 10 月 28 日,南京地質博物館一期工程(老館改造)全部完成,重新免費對社會開放。
南京地質博物館二期工程 (擴建工程) 已經完成,二期工程包括建設博物館新館和地調院科研綜合樓, 總建築面積 2.7萬平方米,其中博物館新館建築面積約 7200 平方米,共設置「恐龍世界球」 、 「行星地球」 、 「生命的演化」3 個主要展廳,2010年4月22日新館正式對外開放。
南京地質博物館現已形成由老館和新館組成的一個內容相對完整、國內一流的地質博物館展示體系, 涵蓋中國近現代地質發展歷史、地球和生命的起源、 岩石與礦物賞析、 礦產資源與環境保護宣傳,以及恐龍世界復原等內容,構成生動有趣、富於科普教育意義和地學知識宣教的綜合性地學博物館。南京地質博物館面向社會公眾、尤其是廣大青少年, 以地球科學知識為基礎, 以地學科普為宗旨, 以宣傳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為目的,兼顧地球科學研究,是集地學科普與科研為一體的博物館,以科學性、知識性、觀賞性和趣味性的嶄新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