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什麼讓土地質量嚴重變壞

什麼讓土地質量嚴重變壞

發布時間: 2021-02-22 12:50:33

❶ 衡量城市土地質量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土地質量一般是指土地健康或條件,尤其是指土地利用和環境管理的可持續性能力。土地質量的差別,實質上是土地生產力高低的差異。土地質量可以用可度量測定的土地屬性,即土地特性指標綜合表述,也可以用土地生產力的指標表示,如產量、產值、凈產值、純收入、利潤、級差收益等。
土地質量是指維持生態系統生產力和動植物健康而不發生土壤退化及其它生態環境問題的能力,包括與人類需求有關的土壤、水及生物特性,關繫到以生產、保護及環境管理為目的的土地環境條件。
土地質量是土地的生產、環境保護與管理等多方面功能的綜合。土地質量指標不是單純指土地某一方面或某一種屬性的指標,而是綜合考慮自然、社會和經濟等因素而建立起來的能夠反映土地資源和相關生態環境變化的指標體系。大部分指標局限於土地資源內部,尚缺乏社會經濟制度、政策乃至法律等方面的反映。只有從自然、社會和經濟等方面綜合構建的指標,才能全面認識土地質量。建立土地質量指標的最終目的是進行合理的土地規劃與管理,國內外土地質量的研究主要還停留在土地質量的理論探討、土地質量指標的建立上,土地質量指標在監測和政策制訂方面的應用才剛剛起步,指標和管理措施以及政策框架之間還缺乏有效的聯系。

❷ 我國土地質量問題

(一)土地退化問題

我國人均土地資源佔有量只有世界人均佔有量的1/3,而且土壤侵蝕、土地沙化、土地鹽漬化等土地退化問題十分嚴重。據第二次土壤侵蝕遙感調查結果統計,20世紀末我國土壤侵蝕面積355.56×104km2,占調查國土面積的37.42%。黃土高原土壤侵蝕嚴重的43×104km2的土地上,每年流失的肥沃表土厚度平均達到0.5cm;陝西北部和內蒙古南部黃土侵蝕量可達3~5cm/a。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由於土壤侵蝕而失去耕地約4000×104畝。一位外國專家在考察了黃河流域後感慨地說:黃河流淌的不是沙土,而是中華民族的血液。

我國天然草地面積近400×104km2,佔世界草地面積的13%,佔全國國土面積的41%左右,是環繞東北、華北、西部最大的綠色屏障。但其退化問題十分嚴重,約50%~60%的天然草地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退化趨勢。據統計,我國沙漠化發展的速率驚人,20世紀60~70年代為1560km2/a,80年代為2100km2/a,90年代達到2460km2/a。到90年代末,我國北方由於人類活動導致的現代沙漠化土地已達到38.57×104km2,每年因土地沙化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540億元。

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分布有鹽漬土面積81.8×104km2(現代鹽漬土面積約36.93×104km2,殘余鹽漬土面積約44.87×104km2),潛在鹽漬化土面積約17.33×104km2。主要分布在濱海、華北平原、東北平原、西北半乾旱地區、西北乾旱地區等,可分為以含硫酸鹽為主的松鹽土和以含碳酸鹽為主的鹼鹽土,其對人類生產和生活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現在使農作物減產或絕收,影響植被生長並間接造成生態環境惡化,且能損壞工程設施,每年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估計約20億元。

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1972年6月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了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通過了《人類環境宣言》,明確提出要保護包括土地在內的自然資源。1994年6月17日,聯合國在巴黎通過了《聯合國關於發生嚴重乾旱和荒漠化的國家/特別是在非洲防治沙漠化的公約》(簡稱《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包括中國在內的112個國家簽署了該公約。1978年我國批准興建的三北防護林工程是一項國內外矚目、空前巨大的生態林業工程,占國土總面積的42.4%,是我國防治土地退化的首次戰略性舉措。

(二)土地污染問題

20世紀30~80年代發生的包括水俁病和骨痛病在內的世界十大公害事件,使人們開始關注與化學物質有關的環境質量問題。1962年蕾切爾·卡遜(Rachel Carson)的著作《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出版後,立即引起了轟動。這場關於DDT及其他化學物質污染的大爭論,首次揭示了土地生態安全問題。1978年荷蘭學者F.A.F.De Haan在研究荷蘭沙質土壤施肥狀況時,首次提出了「化學定時炸彈」(Chemical Time Bomb,簡稱CTB)這一概念。1990年W.M.Stigliani給出了「化學定時炸彈」的一般概念:「化學定時炸彈的概念涉及一系列事件,其主要指隨著環境(氣候和土地利用)的緩慢變化,使存儲土壤和沉積物中的化學物質活化,引致延緩的但突然爆發的有害效應。」土壤的脆弱度、化學物質的累積量和土地利用方式是對化學定時炸彈起作用的三個主要方面。「歐洲大面積森林死亡事件」是區域性較大規模爆發「化學定時炸彈」的典型實例之一。至此,以化學物質和化學作用為主體引發的土地質量問題,引起了世人的關注。

我國雖然經歷的工業化時間短,工業仍然欠發達,但工農業污染相當嚴重。這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由農業生產發展所造成的。大量使用化肥、農葯,土地逐漸出現板結,土壤肥力下降。農葯的使用雖然消滅了害蟲,但也傷害了鳥獸蟲蛇,自然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人類生產環境受到嚴重的威脅。而且,大量使用農葯後,農產品食用的有害性增大,影響人們的消費信心。

二是由鄉鎮企業發展所造成的。在農村改革開放之初,經濟二元結構體制制約了農民向城市轉移,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和其他生產要素不能向農村以外的地區和部門遷移,農民只有就地辦鄉鎮企業,摸索出一套「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城」的土辦法,發展農村的工業化,為農村的發展、農民收入增長做出了貢獻。由於這些企業技術落後,雖然環境污染嚴重、能耗高,極大地破壞了農業的生態環境,但對於一些不發達的鄉鎮來說,它們可能是財政收入的支柱。因此,一些地方政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大會小會上說污染企業早關閉了,而實際上還在生產。

三是由農村盲目開發所導致的。農民因找不到好的致富路,只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各地興起了開發自然資源的熱潮。開發現有的有限資源成為農民致富的捷徑。但資源是有限的,盲目開發造成了很多不利後果,主要表現為水災、旱災、沙漠化、環境污染、山體滑坡等災害頻繁發生。

四是由地方政府盲目引進項目所產生的。有些地方政府為了本地經濟的發展,對於引進外資往往提供十分優惠的條件,對於一些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企業也不加以限制,只注重引進的項目數和資金額,而忽視了環境保護。

❸ 如何改善土地質量

最好是放些糞便或其他有機垃圾,再養一些蚯蚓。畜生或人的糞便及有機垃圾可以作為蚯蚓的食物,蚯蚓糞便就是最好的土壤。

❹ 農業會使土地質量下降,土壤養分流失嗎

農業會使土地質量下降,土壤養分流失。
一是農業農村形勢發生了內深刻變化容。一方面,由於農村常住人口少,農戶養殖畜禽數量減少,導致直接施用於農田的人糞尿和畜禽糞便總量減少,而且利用率低。另一方面,為減輕勞動強度,提高種植效益,普遍採用輕型栽培和機耕機收,過分依賴化肥農葯,造成耕地中的化學品殘留量逐年增加,對耕地質量建設與管理提出了嚴峻挑戰。
二是耕地質量建設投入不足。國家每年投入上百億元資金改善農業生產能力,但在土壤培肥、耕地質量監測等方面卻長期沒有專項資金支持。按照「取之於土,用之於土」的原則,同各地巨額的土地出讓收入相比,耕地質量建設投入顯得嚴重不足。
三是耕地質量管理法律法規嚴重缺失。目前我國沒有耕地質量管理方面的專門法規,只是在《土地管理法》和《基本農田保護條例》中作了一些原則性的規定。由於缺乏相應的耕地質量管理法律法規,導致難以對耕地質量進行把關,對破壞耕地或造成耕地質量下降的行為難以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罰。

❺ 目前,中國農業最主要的土壤問題是什麼

目前農業生產中存在的土壤管理和施肥問題

一、目前農業生產中存在的土壤管理問題
土壤資源只有在合理開發利用和管理的基礎上,才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如果在農業生產中只注重當前利益,忽視了土壤的科學利用和管理,就會出現一系列農業生產問題。例如:土壤對化肥的依賴性越來越強,農產品出現了糧食不香、瓜果不甜、菜燉不爛的問題。
目前我省農業生產中存在的土壤管理問題比較嚴重,而且比較普遍,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業生產的正常進行。這些問題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土壤中有機物質含量出現了兩個極端:土壤中的有機物質是指土壤中一切有機物質的總稱,包括各種有機化合物和各種有機生物殘體,它來源於土壤上各種動植物殘體的歸還和人為對有機肥料的使用,是土壤的重要組成成分之一。其含量的多少直接影響著土壤的肥沃度,影響著土壤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影響著植物的生長發育。目前在農業生產中,一方面大部分的農田土壤由於有機肥料的補充不足或乾脆得不到應有的補充,使有機物質含量出現了逐年下降的趨勢,土壤物理和化學性質變壞,土壤的基礎肥力趨於下降,土壤對外界不良環境的抵抗能力下降;另一方面少部分的保護地土壤,由於有機肥料補充過量,使土壤有機物質含量已經嚴重超出了其適宜范圍,造成了一些負面的影響,其中表現最為明顯的就是土壤中植物病源菌數量大大增加,植物病蟲害加重,並由此造成化學農葯的使用量逐年增加,農作物果實的農葯殘留量增加,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必將對人類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脅。
2、土壤中植物營養物質嚴重不平衡:由於常年施肥和土壤利用的不合理,土壤中某些營養物質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失衡現象,大面積的農田土壤出現了「貧血症」、「富積症」。由此既影響了農產品的產量也造成了農產品質量的嚴重下降,使農產品中養分不平衡,最終將危及人類的健康。所謂貧血症是指土壤中某些植物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元素出現明顯的缺乏,富積症是指土壤中某些植物營養元素含量出現明顯的增加,超出了適宜水平。例如:由於鋁在人體中的積累,將造成人體中某些神經系統的損害,發生老年痴呆症;由於食物中硒元素的缺乏,可能造成人類患癌症的機率大大增加。
3、土壤板結和老化現象日趨嚴重:由於土壤中有機物質含量的下降和老化,土壤耕作和管理的不合理,施肥種類的單一,目前農田土壤的板結現象和「越種越攙」現象普遍出現,致使土壤的生產力和施肥管理成本逐年加大。
4、土壤污染現象明顯加重:由於土壤在利用管理中的不注意,特別是施肥和植保上的盲目性,目前的農田土壤已經出現了嚴重的污染現象。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質含量明顯積累,致使植物出現污染,農產品果實中某些有毒有害物質含量超標。原來農村中普遍存在的虱子,目前已經很少看見了,說明了一種什麼現象呢?恐怕不單單是由於農村的衛生環境得到改善所決定的,與人類經常食用的不安全食品肯定有一定的關系。
上述問題的產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為對土壤的施肥管理和對土壤利用上的不合理和盲目。解決上述問題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有機肥料的計量施用,一般來說,農田土壤中的有機物質主要來源於有機肥料,所以必須要根據土壤有機物質含量的「適宜值」和土壤中有機物質的消耗轉化規律,通過使用有機肥料來合理補充土壤中的有機物質,使土壤有機物質的含量保持在一個相對適宜的水平。例如,地形部位比較高的露天旱地土壤,耕層土壤有機物質含量的適宜值為1.8-2.3%,低平地上的露天旱地土壤有機物質含量的適宜值應為2%—2.5%,水田土壤有機物質含量的適宜值為2—3%,保護地土壤有機質含量的適宜值為3—5%。目前我省露天農田土壤有機物質含量能夠達到適宜值要求的只佔全部農田土壤的25%,而保護地土壤已經有50%以上超過了適宜值要求,需要合理分配有機肥料。
2、注重科學施肥,要根據各種農作物對各種養分的需求,根據土壤的實際供肥能力,根據養分歸還理論,合理確定肥料種類、肥料施用方法,真正做到在有機肥與化肥配合施用的原則下的「平衡施肥」。以改善土壤的養分狀況,並通過合理耕作等有效途徑,防止土壤板結和土壤理化性質的惡化。
3、嚴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質的使用,盡量切斷污染源(污水、固體廢棄物、化肥、農葯及空氣降塵等)。並通過農藝和生物措施減輕土壤的污染(施用土壤調理劑、生物制劑等),凈化已經污染的土壤,減輕土壤中污染物的毒性。
4、做到土地的用養結合,在利用土地的過程中,注意合理地保護耕地,使我們現有的土壤資源能夠永久地為我們人類服務。
在農業生產中,施肥是影響土壤質量和農作物生長的重要因素,合理施肥將對改善土壤質量,保證農作物的正常生長發育,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具有重要意義。
-----------------------分割線、分割線、分割線----------------------------------
二、 目前農業生產中存在的施肥問題
1、有機肥料

❻ 除草劑使用後對土壤有影響嗎用那種除草劑好

除草劑只要使用適量,不會對土壤產生多大影響,必定農葯使用總量很小,土壤回也是具有降解毒素的緩沖答能力…選擇除草農葯一定要針對自己的家地里的實際情況,針對雜草而選農葯,各個地區的土壤質地,土壤類型都是不一樣的,不能盲目聽從別人,你到當地賣農葯的地方問一下就可以了…

❼ 影響土地質量的社會經濟因素有什麼呢

社會經濟因素主要包括繁華程度、交通狀況或通達程度、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的完備程度、人口密度。

❽ 什麼讓土地質量嚴重惡化

❾ 有什麼能讓土壤變差的

你的話太籠統,是讓土壤質量變差嗎?
其實很簡單,俗話說:「物極內必反」。比如耕地,容你光種地不養地(光種作物,不施肥,不管理),土壤質量肯定變壞;再者往田裡過度施肥,也會造成土壤「營養過剩」,不利於作物生長,也會造成土壤重金屬污染;還有不合理管理,比如酸性土壤繼續施加酸性肥料,鹼性土繼續施石灰等。
再有工業影響,比如開礦等,會污染土壤,破壞土壤結構。
再有自然災害,比如洪水,帶來大量沙泥,會降低土壤肥力。

❿ 是什麼導致我國耕地質量普遍偏低

有地才有田,有田才有糧,有糧才有民。

耕地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根本,據國土資源部發布的信息顯示,到2015年末,我國耕地質量等別調查與評定面積為20.19億畝,並且把耕地劃分等級,從1~15,質量遞減,質量越低,畝產就越少。遺憾的是,雖然我國耕地面積還算不少,但是整體面積都處於9.96等,也就是說,其實我國的耕地大部分都屬於中下等品質的。

為什麼質量差這么多而且低質量的土地這么多呢?

1、本身全國各地的土地質量就不一致。我國地域面積很廣,各地區的氣候,光照等各方面自然條件都不一樣,這也就讓各地的耕地質量從開始就不一樣。

2、城市開發確實佔了好大一部分高質耕地。這些年,城市發展很快,在好多地方的都存在著城市(縣城)擴張較快,擴張,就意味著要佔地搞建設,確確實實損失了一部分耕地。

3、退耕還林、還草也是不能忽略的。退耕還林、還草的面積也不少,也是有補貼的。當然了,退耕還林的本意是好的,為了維持生態平衡。

4、災害、污染嚴重,好地也變差了。經過這么多年,化肥農葯使用太重了,好多耕地都都被污染的嚴重,質量自然就下去了。

5、增減掛鉤,土地整治復墾出來的耕地,質量真的不高。今年我國對土地整治也下了大功夫,好多以前廢棄的地、工廠、宅基地等復墾,但是質量肯定不會特別好的。

6、不少耕地也都是荒山河灘等開荒出來的,整體質量不高也是可以理解的。

這些原因都不同程度的讓耕地質量變得差別很大。耕地是糧食保證的根本,必須給予重視!我國近年也在擴大高標准農田的規模,高標准農田就是好質量的耕地!

按照給出的各等級耕地分布,優等的土地主要在湖北、湖南、廣東;高等的主要分布在河南、江蘇、山東等9個省;中等地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雲南等10個省(區);低等地主要分布在內蒙古、甘肅、黑龍江等6個省。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