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三峽屬什麼地質地貌類型

三峽屬什麼地質地貌類型

發布時間: 2021-02-22 12:40:19

『壹』 三峽地貌的總體特徵是什麼四季各有什麼特點

長江三峽又名峽江或大三峽,位於中國重慶市、恩施市、宜昌市地區境內的長江幹流上,西起重慶市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關,全長193千米,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組成。長江三峽位於中國的腹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跨重慶奉節、重慶巫山、湖北巴東、湖北秭歸、湖北宜昌。除了著名的長江三峽外,全國各地多條河流上都有名為三峽的景點。另有以三峽為題材的詩作。

長江流過四川宜賓之後,經重慶江津到湖北宜昌段被俗稱為「川江」,是歷史上巴蜀、黔(通過烏江在重慶涪陵注入長江)通往中國東部唯一的水上通道。川江下游江水穿越中國大陸第二階梯巫山山脈,形成了長江上的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三大峽谷,因而該區域被合稱為「三峽」。

(1)三峽屬什麼地質地貌類型擴展閱讀

三峽的山是高峻的、連綿的、怪異的、幽寂的……三峽的水是盛大的、清澈的、激盪的、凄寒的、湍急的……夏天:奔放;春冬:清幽;晴初霜旦:凄婉。


長江三峽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完美的組合而成,共同構造了一幅壯觀瑰麗的畫卷。


瞿塘峽山勢雄峻,上懸下陡,如斧削而成,其中夔門山勢尤為雄奇,堪稱天下雄關,因而有「夔門天下雄」之稱。


有詩稱之「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江水至此,水急濤吼,蔚為大觀。清代詩人何明禮有一首詩寫得至為貼切:「夔門通一線,怪石插流橫。峰與天關接,舟從地窟行」。

巫峽幽深奇秀,兩岸峰巒挺秀,山色如黛;古樹青藤,繁生於岩間;飛瀑懸泉,懸瀉於峭壁。峽中九曲回腸,船行其間,頗有「曲水通幽」之感。


巫峽最享盛名的是巫山十二峰,其中,又以神女峰最富魅力,她聳立江邊,宛若一幅濃淡相宜的山水國畫。


有唐代詩人元稹之詩為證:「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西陵峽灘多水急,其中的泄灘、青灘、崆嶺灘,為著名的三大險灘。

『貳』 三峽地形地貌是什麼樣的

長江流過四川宜賓之後,經重慶江津到湖北宜昌段被俗稱為「川江」,專是歷史上巴蜀、黔(通過烏江屬在重慶涪陵注入長江)通往中國東部唯一的水上通道。川江下游江水穿越中國大陸第二階梯巫山山脈,形成了長江上的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三大峽谷,因而該區域被合稱為「三峽」。
由於不同地區的岩性,三峽有峽谷和寬谷之分,峽谷多位於石灰岩地區,其地岩層質地堅硬,抗蝕力較強,因而河流對其兩岸侵蝕較弱,但垂直裂隙比較發育,水流趁隙而入,對底部侵蝕。隨河床逐漸加深,兩岸坡谷岩層逐漸失去平衡,沿垂直裂隙崩落江中,形成懸崖峭壁。而當河流經過比較松軟、抗蝕力較差的砂岩和頁岩地區時,河流向兩旁侵蝕作用加強,便形成寬谷。關於三峽的具體形成有不同說法,地理地質學界較為一致的看法是:距今7000萬年以前,在燕山運動中,川東和鄂西一帶形成了巫山等一系列褶皺山脈。它們由西南-東北走向轉為東西走向,地勢由南向北逐漸降低。這些山脈與北面的巴山之間是一個東西相對低凹的地帶,古長江的峽江段便沿此低凹帶向東流去。而隨著該地區地殼的繼續上升,河流下切愈加劇烈,最終形成三峽。

『叄』 長江三峽這種地貌的形成有什麼地質作用引起的列出其原因從風化,搬運,沖蝕等方面考慮

長江三峽的形成是地殼運動和河流地質作用共同作用的結果。在二億年前專的三疊紀,中國地屬形東高西低,三峽以西是茫茫大海。七千萬年前一次強烈的地殼運動,使這里成為險峻的高山,東西兩側發育流向相反的河流。到四千萬年前的地殼運動時,地形轉為西高東低。兩側的古長江在下切作用和溯源侵蝕中相互靠近,最終切穿高山,江水貫通,從此大江東去,奔流不息。

『肆』 長江三峽屬於什麼地質構造

根據圖中信息,三峽地區的地質構造主要是背斜和向斜,屬於褶皺.

『伍』 三峽是是屬於什麼山脈

三峽就是長江跨越巫山山脈的部分。三峽兩岸的風景大多都是筆直陡峭的山脈,滾專滾長江從兩山之間奔流而過屬,將巫山山脈切斷。

瞿塘峽(又稱廣溪峽、夔峽),位於奉節縣東南,著名的白帝城就位於瞿塘峽入口處,同樣,10元人民幣背面的圖案也來自此處,也就是夔門。

峽兩岸如削,岩壁高聳,大江在懸崖絕壁中洶涌奔騰,自古就有「險莫若劍閣,雄莫若夔」的美稱。從地勢圖上我們可以看到,巫山山脈被瞿塘峽切斷,長江兩側山峰最高達到1300多米,而江面寬度僅為100多米。


(5)三峽屬什麼地質地貌類型擴展閱讀

長江三峽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2001年度(2000年12月~2001年11月)三峽庫區氣候總體特徵為偏旱偏暖。各地年度降水量普遍偏少,氣溫普遍偏高。

與常年相比,庫區冬季降水偏多,春、夏、秋季降水持續偏少。年內氣溫變化較大,與常年相比,冬季、秋季及初春、盛夏氣溫偏高,仲春、初夏及夏末氣溫偏低。庫區平均風速略小於常年且季節變化不大。

『陸』 三峽地貌是什麼

典型的峽谷地貌

『柒』 三峽v型谷什麼地貌類型

①②⑤ 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華北平原是流水的沉積地貌;「V」形谷是流水的侵蝕地貌,長江三峽也是長江水切斷峽谷,所以也屬於流水的侵蝕地貌;「U」形谷是冰川侵蝕地貌。

『捌』 三峽地貌有何特徵作者為什麼要加以詳細介紹

是那篇文言文嗎

『玖』 三峽是什麼地質作用產生的

長江三峽的形成是地殼運動和河流地質作用共同作用的結果.在二億年前的三疊內紀,中國地形容東高西低,三峽以西是茫茫大海.七千萬年前一次強烈的地殼運動,使這里成為險峻的高山,東西兩側發育流向相反的河流.到四千萬年前的地殼運動時,地形轉為西高東低.兩側的古長江在下切作用和溯源侵蝕中相互靠近,最終切穿高山,江水貫通,從此大江東去,奔流不息.

『拾』 三峽地形特點是什麼

長江流過四川宜賓之後,經重慶江津到湖北宜昌段被俗稱為「川江」,是歷內史上巴蜀、黔(通過烏江在重容慶涪陵注入長江)通往中國東部唯一的水上通道。川江下游江水穿越中國大陸第二階梯巫山山脈,形成了長江上的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三大峽谷,因而該區域被合稱為「三峽」。
由於不同地區的岩性,三峽有峽谷和寬谷之分,峽谷多位於石灰岩地區,其地岩層質地堅硬,抗蝕力較強,因而河流對其兩岸侵蝕較弱,但垂直裂隙比較發育,水流趁隙而入,對底部侵蝕。隨河床逐漸加深,兩岸坡谷岩層逐漸失去平衡,沿垂直裂隙崩落江中,形成懸崖峭壁。而當河流經過比較松軟、抗蝕力較差的砂岩和頁岩地區時,河流向兩旁侵蝕作用加強,便形成寬谷。關於三峽的具體形成有不同說法,地理地質學界較為一致的看法是:距今7000萬年以前,在燕山運動中,川東和鄂西一帶形成了巫山等一系列褶皺山脈。它們由西南-東北走向轉為東西走向,地勢由南向北逐漸降低。這些山脈與北面的巴山之間是一個東西相對低凹的地帶,古長江的峽江段便沿此低凹帶向東流去。而隨著該地區地殼的繼續上升,河流下切愈加劇烈,最終形成三峽。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