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國家地質公園怎麼保護

國家地質公園怎麼保護

發布時間: 2021-02-22 12:19:04

『壹』 地質公園的建設和管理

地質公園作為一類特殊的旅遊區,更強調科學性,嚴格要求,為達成標准,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辦法。有關管理部門為了加強對國家地質公園的管理,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地質遺跡資源,普及地球科學知識,促進地質公園所在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特製定了行之有效的辦法。

地質公園是由具有特殊地質科學意義、一定規模和分布范圍的地質遺跡景觀區構成。地質公園管理工作按行政隸屬關系,由當地人民政府具體負責申報、審批、規劃等工作,並對其進行監督管理。

地質公園建設應當編制總體規劃,報批後,由地質公園所在地人民政府公布並實施。規劃的修改應報原批准單位批准。

規劃內容應包括:地質公園概況、規劃原則與目標、資源保護和管理、科學研究與普及、宣傳推廣、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基礎設施建設、行政管理、投資概算、效益評價等。應與土地利用規劃、城鄉建設規劃、交通規劃、環境保護規劃等相協調。

應該按照地質遺跡的價值與重要性劃分為不同功能區域,並按照不同區域的特點,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並按照建設規劃進行建設,達到相應要求,在被批准後2年內舉行揭碑開園儀式。

對於不能按期舉行揭碑開園儀式的,可以給予警告,限其在3到6個月內完成。警告期結束後仍然不能舉行揭碑開園儀式的,經審議,批准,取消其資格。

地質公園應當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有一定比例的地質專業人員,在公園規劃編制、園區建設、科學普及與研究、宣傳等工作發揮作用。

國家地質公園每季度第一個月5日前應將上一季度情況列表上報國土資源部,季度報告內容包括:遊客數量,經濟收入,管理人員情況,博物館、說明牌建立情況,導游員培訓情況及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每年元月5日前把上年度情況作出詳細的年終報告,除以上要求的統計數據外,還要有相關的文字說明。世界地質公園每年元月5日前應把相關情況用英文向UNESCO GGN Bureau報送。

地質公園范圍內,禁止可能損害地質地貌、破壞地質遺跡完整性的行為。禁止與國家地質公園保護和建設方向與要求不協調的工程建設活動,確實不能避開地質公園園區的國家重點建設項目,項目建設單位需提交地質遺跡保護可行性論證報告,經國土資源部批准後方可動工。

地質公園應編制科學研究計劃,開展科學研究工作。可以從地質公園門票收入、社會各界捐款以及政府部門劃撥的保護經費中,提取一定比例資金,設立科學研究基金,鼓勵支持科學研究。

地質公園須建立地質博物館和室外標示系統,開展科學普及工作。地質公園的導遊人員,應經過地學知識的專門培訓。

國家地質公園管理實行督察員制度。國土資源部定期或不定期向國家地質公園派出督察員,對國家地質公園的各項工作進行檢查與監督。世界地質公園由UNESCO派國際有關專家進行檢查。

國土資源部根據各國家地質公園的年度報告、督察員報告以及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核查結果,每3年對國家地質公園進行一次評估。評估結果分為優秀、達標、不達標3個等級。對評估結果為「優秀」的國家地質公園,予以獎勵。對評估結果為「不達標」的國家地質公園,予以警告,並限期整改;有嚴重問題的國家地質公園閉園整頓,直至達標。對於整改不力、已經不能滿足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地質遺跡要求的國家地質公園,經國家地質公園評審委員會審議,報國家地質公園領導小組批准,取消其「國家地質公園」稱號。

世界地質公園再評估專家組根據UNESCOGGN Bureau所頒布的再評估表的要求進行考核評估,其中特別強調了對世界地質公園網路的貢獻,參加或組織國際性的地質公園會議,會上的活動和論文發表情況,與其他公園的聯系和合作關系的建立;管理機構和財務情況,各類人員結構的合理性,財政狀況的穩定性(Komoo,2003)。新的政策的制定;地質遺跡保護措施、辦法、成績,各種遺產地(含地質和文化、生物等)保護地的變化路線的開發等;地學旅遊市場營銷中應用平面媒體、出版物和電子傳媒、會議展覽及文化藝術活動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對公園進行推介宣傳,增加其知名度,完善接待設施,擴大科普范圍,提高質量,特別是要廣泛徵求遊客意見,不斷改進公園服務工作;對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以地學旅遊帶動農林畜牧業、手工業、餐飲服務業、商業等全面發展。拓展市場,增加居民就業機會,提高收入水平,改善生活,優化其生活質量和環境(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2002,2003)。

『貳』 加強地質遺跡保護規范地質公園建設促進地方旅遊事業發展

黑龍江省國土資源廳

地質遺跡保護是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在地質環境管理方面的一項重要職責。多年來,省國土資源廳根據黑龍江省地質遺跡的特點,認真履行職責,堅持「保護與合理利用」並重的方針,積極推進地質公園建設,並取得顯著成效。實踐證明,地質公園建設是保護地質遺跡和促進地方旅遊事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加強地質遺跡保護,推進地質公園建設

經過多年的努力,黑龍江省地質公園建設已取得長足發展,目前,全省已建世界地質公園2處,國家地質公園5處,省級地質公園17處,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世界、國家、省三級地質公園管理體系,為黑龍江省旅遊事業發展開拓了新的景點。同時將地學科普知識、融於觀光游樂之中,使過去傳統的旅遊解說賦予了新的科學內涵。多年來,省國土資源廳加強溝通,積極爭取國家、省資金支持,強化對地質公園保護設施、科普設施及基礎設施建設,至目前,已累計投入資金8億多元開展地質公園能力建設,使黑龍江省各地質公園的基礎設施日臻完善、保護能力逐步加強,地質遺跡得到很好保護。同時,為加強全省地質公園建設和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各項管理制度,並積極開展立法工作,先後頒布實施《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保護條例》,《興凱湖國家地質公園管理辦法》及《嘉蔭恐龍化石保護管理暫行辦法》,使全省地質公園建設、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管理軌道,有效地規范和推進了地質公園的建設和發展。

二、加強地質公園規劃編制,強化地質公園能力建設

為保證地質公園建設得到規范發展,省國土資源廳在編制完成「全省地質遺跡保護和合理利用規劃」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了對各地質公園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的編制,並將其作為地質公園建設發展的依據和項目立項的前提,「規劃」的編制和執行,有效地推進了地質公園規范化建設和發展,極大地提高了各地質公園的旅遊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從2002年至今,全省各地質公園先後建設保護棧道30餘千米,保護圍欄20千米,修建道路40千米,設立說明牌、警示牌1000餘塊,完成災害護坡15千米,建造石階路30千米,建設和改造博物館6處,退耕還林還草10萬畝,並進一步開展了對園區環境整治,治理和美化環境6平方千米,這些措施有效地促進了地質公園的建設和發展,增強了地質公園的服務功能,對推進黑龍江省地質遺跡保護和旅遊事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加強宣傳,推進區域旅遊經濟發展

地質遺跡保護和地質公園建設,有效地促進了地方旅遊事業的飛速發展,提高了當地就業能力和經濟的繁榮,目前,黑龍江省的大部分地質公園分布在省旅遊規劃的黃金線路上,已成為黑龍江省旅遊的重要景區。五大連池經過幾年建設,發展迅速,已成我國重要的地學科普基地和國家旅遊觀光勝地40佳,「5A」級旅遊景區。地質公園建設不僅使地質遺跡得到了有效保護,而且有效地促進了旅遊事業的發展。目前,園區旅遊總收入已實現2.3億元,比國家地質公園建設初期提高了10倍。伊春小興安嶺石林地質公園已成為伊春林區振興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得到了很好發展,旅遊發展潛力巨大。目前,園區景點已達200餘處,開辟旅遊線路1.2萬米,形成了點線結合,遙相呼應的東、南、西、北、中五大景區。湯旺河區人民政府按照「依託石林、保護生態、發展旅遊、形成規模產業」的思路,在保護地質遺跡的前提下,積極推進旅遊業的發展,現年接待遊客能力已突破20萬人次,實現產值2億多元,拉動就業人數達1000餘人,造福了當地的百姓,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和繁榮。

地質公園的建設,使生態環境和地質遺跡得到了有效保護,並有力地推動了黑龍江省旅遊事業的發展,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繁榮,在黑龍江省旅遊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叄』 國家和省級地質公園內的古生物地質遺跡保護

5.3.2.1 河南關山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關山國家地質公園是在河南關山省級地質公園和河南萬仙山省級地質公園基礎上整合而申報成功的。她是一座以峰林、峽谷、多階斷崖、方山等景觀和新構造崩塌地貌為核心,泉、瀑、溪、潭、人工湖水體景觀映襯,以「回龍精神」等人文景觀為重要補充的綜合性地質公園。公園內主要保護的古生物地質遺跡有:三葉蟲、頭足類、牙形石、腹足類、海百合、角石類、腕足類、植物化石等。公園建設工程中,對分布在參觀路線上的化石點進行了保護。

5.3.2.2 鄭州黃河國家地質公園

鄭州黃河國家地質公園位於鄭州市北郊的黃河之濱,公園以典型黃土地層古生物剖面、河流地質作用景觀為主線,集黃土地貌、水體景觀、古生物與人文遺跡於一體。公園內保護的古生物地質遺跡主要以新生代哺乳類動物化石為主。公園建設工程中,對分布在參觀路線上的化石點進行了保護。

5.3.2.3 其他地質公園

在河南信陽金剛台國家地質公園、河南紅旗渠-林慮山國家地質公園、河南跑馬嶺省級地質公園、汝州大紅寨省級地質公園、盧氏玉皇山省級地質公園、鄧州杏山省級地質公園、桐柏山省級地質公園園區內,都多多少少地分布著一些不同門類、不同屬種的古生物化石資源,如金剛台國家地質公園園區內的硅化木、林慮山國家地質公園內的無脊椎動物化石、跑馬嶺地質公園內的寒武系層型剖面中的三葉蟲和奧陶紀的動物化石、大紅寨地質公園內的脊椎動物化石、玉皇山地質公園內的脊椎動物化石、杏山地質公園內的古生代動植物化石、桐柏山地質公園園區內的無脊椎動物化石、新鄉鳳凰山省級礦山公園內的三趾馬動物群等。在公園建設工程中,這些珍貴的古生物化石資源都得到了重視和適度地保護,不少還在實施重點保護工程後作為科普參觀點。

『肆』 甘肅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的發掘保護

敦煌雅丹地貌民間發現較早,但由於認識的局限性,沒有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真正走入當地一些文化人的視野並被認識到其保護開發價值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1998年,雅丹的開發提上敦煌市政府有關方面的議事日程。自此,敦煌雅丹地貌景區的發掘開發進入了艱苦的發展過程。
2001年,敦煌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了專門機構——敦煌市雅丹地貌風景區管理處,配備人員對景區進行全面保護與開發。由於地處羅布泊無人區,遠離市區,無路、無電、無水、無通迅聯絡,條件十分艱苦。在此情況下,雅丹地貌風景區管理處首先確定了保護區范圍和游覽觀賞區,請地質專家普查地貌,請旅遊專家制定總體規劃,市政府公布了保護管理條例。2001年12月經多方專家評審,敦煌雅丹被國土資源部批准列入全國第二批國家地質公園行列後,敦煌市政府高度重視,在市財政非常困難的情況下,投入資金修通了市區至雅丹景區的公路。景區內北線三級旅遊觀光道路21.8公里,環形觀光道路19.33公里,停車場10000平方米,建成了景區標志性大門和地學博物館,以及集接待、演示、展覽、辦公、餐飲、住宿為一體的綜合接待大廳等。利用風光資源建成了風能發電100千瓦,光伏發電100千瓦的發電站及相關配套設施,開通了中國電信、中國移動通訊設施,購置了觀光車輛等。面貌一新的雅丹地質公園,2002年2月28日在北京正式被授匾,2003年8月29日正式開園揭碑,向大眾展露出神奇瑰麗的真容。
近幾年來,敦煌市國土資源局、敦煌市雅丹地貌風景區管理處加大雅丹的開發保護力度,與地質部門、沙漠科研院所開展了系列地質遺跡挖掘和保護研究,雅丹地區氣象、流動沙丘監測等科研項目,施工了環形道路固沙和設立外圍防爬圍欄等一系列保護工程。
通過十年的開發保護發展,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的基礎設施從無到有,從簡陋到初具規模,成為大漠深處頗具影響力的國家級地質公園。2001年 12月國土資源部批准建立了「甘肅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2003年8月正式開園揭碑,並對遊人開放。2006年11月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AAAA級旅遊景區。 2005年3月,被西北風情旅遊聯合會確定為西北風情自駕車旅遊基地。2011年8月被國土資源部命名為「國土資源科普基地」。2012年10月被甘肅省科學技術協會命名為「甘肅省科普教育基地」。

『伍』 地質景觀保護與開發

地質景觀資源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寶貴財產,但隨著人口不斷的增長、現代社會化大生產對資源的需求日益加大,人們對旅遊熱衷的上升,導致對地質景觀資源的過度開發、生態環境的惡化、經濟發展受阻的狀況,失去了地質景觀資源的持續發展性,所以對地質景觀資源的保護與合理開發是非常必要的。人類對地質景觀的利用其實就是通過地質景觀保護與開發過程實現的,對地質景觀保護目的是為了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以取得長久的效益,保護與開發最主要的是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強調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保護與有效開發利用相一致。

(一)加大宣傳,提高保護地質景觀意識

對具有旅遊開發價值的地質景觀資源進行開發利用的過程中,就必須大力宣傳與之相關的地質科學知識,加強生態旅遊的宣傳教育,提高大眾的環境道德,讓人們提高理性的覺醒,充分體會並認識到地質景觀的稀缺性、易受破壞的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只有合理有效的利用和保護,才能使之永續存在、永續利用,發揮其進行觀光游覽、科考科普、健身益智、促進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功能。

(二)建立、健全地質景觀保護法

合理開發、充分利用和正確保護地質景觀資源,首先是要對地質景觀資源的開發利用、保護及管理等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做到有法可依。依據《礦產資源法》、《環境保護法》、《自然保護區條例》、《文物保護法》等相關規定,制定出適合當地地質景觀保護與利用的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做到落實監督和責任,實施依法強化管理,保證各項保護、利用措施落實到位。

(三)積極納入地質公園規劃與建設

為了尋求保護與開發之間的平衡,需要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或途徑,地質公園便應運而生。地質公園是以保護地質遺跡、開展科學旅遊、普及地球科學知識和促進地方經濟、文化、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為宗旨而建立的一種自然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建設指南》中指出:地質公園是以具有特殊地質科學意義、稀有的自然屬性、較高的美學觀賞價值,具有一定規模和分布范圍的地質遺跡景觀為主體,並融合其他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而構成的一種獨特的自然區域。我國的《地質遺跡保護管理規定》第八條指出:對具有國際、國內和區域性典型意義的地質遺跡,可建立國家級、省級、縣級地質遺跡保護段、地質遺跡保護點或地質公園。建立地質公園既為人們提供具有較高科學品位的觀光游覽、度假休閑、保健療養、文化娛樂的場所,又是地質遺跡景觀和生態環境的重點保護區,地質科學研究與普及的基地。為此對於地質景觀的保護與利用,最有效的就是建立地質公園,對地質景觀的保護與利用應積極納入相應的地質公園的規劃和建設中。

(四)加大完善保護與利用措施

加強旅遊資源合理開發,搞好總體規劃,分類有節建設,按照地質景觀資源類別不同分類進行保護與利用;對景觀區內施行全面封山禁采,區域內的所有採石礦、石灰窯和石料廠進行依法關停,違法建設一律依法拆除;對新的建設和種養項目嚴格加以控制,不予審批;對規劃區內的建設用地一律停止審批,組織嚴查違法佔地;景區建設在造型、色調上應與當地民風相符合,將建築物與景觀相互融合,在道路規劃時,應結合地形,以不破壞景觀的整體性為主;保護與合理利用的措施應細化並落到實處,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機地結合起來。

『陸』 國家地質公園的標准

國家地質公園驗收以評分方式進行。審查驗收專家組按照地質公園建設實際情況和評分標准進行打分。總分100分,合格分數為60分。具體標准如下:
一、地質公園規劃與地質遺跡保護(30分)

1.地質公園規劃(10分)
地質公園規劃是建設和管理好地質公園的依據,已按照國土資源
部發布的《國家地質公園規劃編制技術要求》編制完成國家地質公園規劃,並經省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專家初審通過上報國土資源部審查批准,由當地人民政府發布實施。
2.地質遺跡保護(10分)
地質遺跡是是地質公園建立的依據和主要的保護對象。地質公園應在調查清楚園區內地質遺跡的類型、分布、數量、等級的基礎上,建立地質遺跡名錄及資料檔案,制定並實施了具體、有效的保護措施並落實到具體部門和人員。
3.地質公園勘界(10分)
地質公園邊界清楚,測定拐點坐標,設有界碑,無土地及林權糾紛,沒有采礦權和商業性探礦權等。

二、地質公園解說與標識系統(40分)

地質公園解說標識系統建設是實現地質公園任務的主要舉措,
是地質公園特殊性的體現,其主要內容包括:
1.地質公園主、副碑(5分)
在代表性園區設立公園主碑(包括公園總體分布圖及簡介說明欄),各獨立的園區原則上要設立地質公園副碑(包括分園區分布圖及簡介說明欄)。
2.地質公園博物館(10分)
是融知識性、觀賞性、娛樂性於一體,能集中向遊人展示地質遺跡,宣傳普及地質科學知識,並可進行休息娛樂。公園主館展出面積(原則上不少於800m2)、展出內容和形式要與地質公園主題相匹配,並符合遊客要求。要經省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驗收達到開館要求。博物館解說員的講解要針對普通遊客,既有科學內涵又通俗易懂。
3.地質公園科普影視館(廳)(5分)
應用現代化多媒體技術,向遊客充分展現公園地質特點,可以融進博物館內,也可以單獨建設,要保證一定座位(原則不少於80個),達到接待遊客要求。
4.景點(景物)解說牌(10分)
應在有代表性和典型的地質遺跡景點(景物)旁設立科學解說牌,位置設置合理,幫助遊人實地了解地學科普知識;內容上要科學准確,通俗易懂,數量上應達到一定規模,原則上數量不少於50塊,有多個獨立園區的每個獨立園區不少於30塊;解說牌圖片和字跡應保持清晰完整。
5.導引標志(5分)
是引導遊人進入公園的重要設置,在通向公園的主要道路上應設置一定數量(多於3塊)的,能清楚准確引導遊人進入公園的引導牌。引導牌應標明地質公園位置和內容,風格和式樣應統一。
6.地質公園科學導游圖和科考、科普旅行路線。(5分)
要按照《國家地質公園規劃編制技術要求》編制出簡明清晰、直觀且符合出版要求的科學導游圖,列入出版計劃;選擇園區內具有典型意義的地質遺跡景觀和人文景觀設置科考、科普旅行路線。
三、地質公園科學研究與科普活動(15分)
1.科學研究工作(7分)
地質公園要制訂公園內地學研究計劃和近期(3—5年)行動計劃,落實研究經費,並已開展了1項以上的研究項目。
2.科學普及活動(8分)地質公園已制訂有地學科學普及活動規劃及近期(3-5年)活動方案,並已經開展了相關科普活動;已結核本公園地質遺跡特色編制了「地質公園叢書」等地學科普讀物(圖、書、電子光碟),並出版發行;製作了用於科普的地質標本和地質公園紀念品。
四、地質公園管理與信息化建設(15分)
1.組織機構(5分)
應當建立完善的國家地質公園管理機構,管理機構應由公園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具有明確的管理職責和管理制度,部門設置分工科學合理。
2.人員配置(5分)
地質公園要專門的管理人員和管理經費,並配備或長期聘用地學專業人員(3—5人),應配備地學專職導游員。
3.地質公園信息化建設(5分)
初步建立地質公園資料庫和監控系統;已建立了獨立的地質公園網站,並有專人管理、定期更新。


『柒』 國家地質公園三級保護區是什麼意思

你好,根據你的提問,我認為這個詞語的意思是此地是受國家保護的地質公園劃分等級為三級。

『捌』 全球地質遺產保護和地質公園的建立

自20世紀中葉以來地質遺跡的保護已由各國分散行動變為國際組織發起和推動的全球性行動。但發展十分不平衡,保護工作與合理開發利用彼此脫節,難以成為各地政府參與和居民支持的影響廣泛的行動,從20世紀中葉到90年代前半期,UNESCO開始發揮重要作用。進入地球遺產保護工作的全球協調行動階段。1948年UNESCO在巴黎創立了世界保護聯盟(IUCN),設立了「國家公園與自然保護專業委員會」(CNPPA/IUCN),其制訂的國家公園標准中,正式納入了優美的地學景觀保護和促進科學發展的內容。

在可持續發展已得到共識的今天,如此廣袤的地球,如此漫長的歷史,人們再也丟失不起這些無價的地球遺產了。破壞了一處地球遺產就可能使我們失去一段追索地球歷史的鏈條,破壞了一處地質遺跡就可能使我們失去了一批地球環境演化的信息。

UNESCO地學部聯合地球科學聯合會、地理聯合會等國際學術組織成了推動這一工作的中堅。1991年6月來自30多個國家的150餘位地球科學家通過了「國際地球記憶權利宣言」(International declaration of the rights of the memory of the Earth),著重闡述了地球生命和環境演化與地球演化的密切關系,其演化留下的地質遺跡的研究既可了解過去,又可預測未來,失而不能復得,振臂疾呼這些遺產的保護必須引起各國、各界的廣泛關注,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IUGS)在1989年成立的地質遺產工作組也加強了各國Geosites登錄的推動(EDER,1999)。

UNESCO地學部在20世紀90年代組織了兩輪可行性提出地質公園計劃和建立世界地質公園網路,逐步在UNESCO取得共識和支持(Cowwie et al,1994)。UNESCO推動世界地質公園網路建設,地質遺跡的保護雖然引起了社會和各國政府的重視,但保護區耗資不菲,當地居民世代賴以生存的資源不再允許開采,又引發了園區居民的不合作,所以保護難度很大。如美國破壞地質遺跡的案件呈上升趨勢,1991年為3571件,至1996年上升為4356件。因此UNESCO地學部又提出建立世界地質公園計劃,以彌補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在地質景觀保護方面的不足和地球科學聯合會地質遺跡工作難以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視和當地居民的積極參與之不足,建議推動地質公園項目,把地質遺跡保護與支撐地方經濟發展和擴大當地居民就業緊密結合起來。並於1996年在北京召開的第30屆國際地質大會上設置了地質遺跡保護專題並組織了討論(趙遜等,2002)。

正是在這個討論會上法國和希臘的一批地質學家深感歐洲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方面的挑戰尤其嚴重,居民的旅遊目的地太集中,亟待分流,推動科學普及,提高科學素養的要求呼聲很高,因此決定在歐洲率先建立歐洲地質公園,形成地學旅遊的網路,爭取到歐盟組織的支持(趙汀等,2002),被納入LeaderⅡPrograme,並由法國的Haute province地質保護區,西班牙Maestrazgo文化公園,希臘Lesvos硅化木公園和德國Vulkaneifel European-Geopark作為創始成員,後又吸收了法國的Astrobleme Rochechouart-Chassenon,愛爾蘭的Copper Goast,英國北愛爾蘭的MarbleArch and Cuilcagh Mountain,德國的Naturpark Nordli-cher Teutoburger Wald and Wiehengebirge,西班牙Cabo de Gata-Nijar和希臘的Psiloritis Kretenutural history Museum等,共10個公園組成了歐洲地質公園網,發行刊物,每年輪流主持交流會,組織參展和宣傳推介活動(European Geopark Network,2002)。

各國對保護地質遺跡的地質公園命名很不統一,總的說來,地質公園的名稱應實現主要開發對象的內容而不是現已用的名稱。因為地質公園啟動晚,原已有廣為流傳的名稱,地質景觀多樣,也難於以具體地質現象命名;有的就不分類型直接統稱某某國家地質公園;這並不影響他們進入地質公園網路,如歐洲地質公園現有32個公園所用名稱就十分不一致,有不少並未冠以地質公園。與此同時,我國國土資源部在多年地質遺跡調查研究和保護的基礎上,正式提出建立國家地質公園的計劃,並於2000年建立了首批11個國家地質公園,使地質遺跡保護工作正式納入政府行政職能,在原有86個地質遺跡保護區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了這一工作至2006年,已擴大到138個。

『玖』 國家地質公園可以被授權獵殺國家保護動物嗎,用於商業用途

當然不可以,任何地區都不可以,國家保護動物必然要受到國家法律的嚴格保護,不允許任何人在國家范圍內違反法律。

『拾』 如何保護地質公園

由於論文需要,我想知道國家森林果園、地質公園、濕地公園、礦山公園、自然保護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正式開業接待旅遊者一年以上的旅遊區(點),包括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