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養白對蝦什麼地質最好

養白對蝦什麼地質最好

發布時間: 2021-02-22 11:48:40

㈠ 哪些區域適合進行南美白對蝦養殖生產

目前,南美白對蝦是我國主要的養殖對蝦品種,雖然可經馴化在河口區淡水中養專殖,但在幼蝦階屬段仍然對鹽度有一定要求。因此,適合南美白對蝦養殖的區域,主要為沿海及河口地帶;而在純淡水的區域進行養殖,則需要向水體中添加適量海水、粗鹽或鹵水,可能會影響當地環境,一般不提倡在淡水區域進行養殖,可在河口區淡水區域進行適度養殖。

㈡ 如何養殖南美白對蝦

場地選擇
地勢平坦,底質以泥質或泥砂質為好,同時,要求海、淡取水方便,水質清新無污染。同時,應有充足的電力供應。要求池底平坦,淤泥不能過厚。
>02蝦池建造
(1)形狀:圓形或接近圓形的蝦池為佳,在增養機作用下,池水可形成環流,有利於池水中懸浮廢物向池中央匯集排除。但為提高土地利用率,多數蝦池仍建為長方形或正方形。
(2)面積:條件好的可建大池。一般面積為10-20畝,條件差的可建成小池,一般面積3—5畝,便於管理。
(3)池底:池底平整,夯實,有條件時可用地膜鋪蓋。底應略呈鍋底狀向中央傾斜,並於池底中央設置排水管道,便於排污和排乾池水。
(4)深度:池深多為2—2.5米,進水後水深1.5—2米。水深放養密度大。
(5)蓄水池:在水源有污染的地方建池,應設置相應面積的蓄水處理池。
>03清塘與除害
蝦塘於每季收獲後,池底積累大量的淤泥、糞便、殘餌、動物屍體及植物碎屑等有機物,是造成蝦塘老化、水質敗壞並誘發蝦病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放養前必須徹底加以清除。一般用人工或機械方式鏟除表面淤泥。清淤後,每畝生石灰75—100公斤全池遍灑。
>04進水肥塘
一類是靠潮差成使用動力納入的海水,此類海水由於海區污染日益嚴重,海水中多含有細菌、病毒和有害化學物質,應先經蓄水池處理後再進水;另一類是直接抽取地下水,可避免帶入病原,但不同地區地下水的化學成份有所不同,如:氨氮、亞硝酸鹽或硫化物含量較高,一定要經過處理後方可入池,否則會影響對蝦的成活率和生長速度。其處理方法為充分曝氣,加大增氧量,並結合使用光合細菌、硝化細菌等微生物制劑處理。在兌淡養殖區,同樣應注意淡水水源的污染情況。
>05蝦苗的選擇
選擇標准:健康蝦苗體表潔凈有光澤,肢足完整尾扇分開,蝦體無變白、變紅,晚上不發螢光。用水瓢舀起時,蝦苗能迅速向瓢邊游去並緊靠瓢邊靜止不動:用手指繞圈攪動瓢水,蝦苗能逆水游動。觀察蝦苗兩條觸須能並攏,或偶爾分開一下又合並者佳,若兩條觸須經常分開,甚至無法並攏,則蝦苗健康狀況較差。
>06投喂時間與投喂量
南美白對蝦養殖前期每天投喂2次,即8時、20時投喂;養殖中期每天投喂3次,即8時、19時、23時投喂;養殖後期每天投喂4次,即7時、12時、19時、0時投喂。前期日投喂量為蝦總重的8.1%,中期為6.8%,後期為4%~5%。投喂時在塘邊均勻潑灑,夜間投喂量占日投喂總量的50%。
>07水質調節
南美白對蝦池塘的水色以黃褐色為好。養殖前期,透明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後期40厘米左右。養殖期間每周追施發酵糞肥1次,每畝用量為25公斤。
>08病害防治
南美白對蝦一旦發病,很難治癒,應以預防為主。預防方法:使用二溴海因復合消毒劑,每10~15天使用1次,每立方米水體用量為0.1克,溶水全池均勻潑灑。治療方法,使用二溴海因復合消毒劑1次,每立方米水體用量為0.2克,若病情嚴重,隔2天換部分水後,再使用1次,每立方米水體用量為0.1克。
注意事項
南美白對蝦養殖65~80天,規格達60~70克,便可上市出售。可採用蝦籠網具起捕,也可干塘抓捕。

㈢ 怎麼養好南美白對蝦要注意那些問題

巡池觀察
1、觀察池水狀況,溶解氧等水質要素,每日日出前及16時測量池內溶解氧、PH值等。最好每日測一次透明度,經常檢測池內游生物種類及數量變化,有條件者可檢測氨氮等其它水質要素的變化。
2、觀察對蝦活動及分布。
3、要定期對蝦體進行檢查,注意發現病蝦及死蝦,及時撈出病、死蝦,檢查死因。
4、每10天 測量一次對蝦生長情況。可測量對蝦體長,也可測量體重。對蝦體長是指從對蝦眼柄基部到尾節末端的長度,每次測量隨機取樣不得少於50尾。測量體重可撈取不少於50尾的對蝦,一次稱總量,再計算平均尾重。
5、觀察對蝦攝食及飼料利用情況。
6、定期估測池內對蝦尾數,3-6cm的小蝦可使用已知面積的小抬網,在池內多次多處抬蝦、憑經驗估測存池尾數,體長6cm以上的對蝦,可用旋網定量。在池內多點打網,按池內對蝦分布抽樣。根據捕到的蝦數,利用公式,求出全池的蝦數。
7、注意閘門、溝渠、池壩安全、增氧機運轉是否正常,雷雨天注意用電安全。

鹽度控制
池水鹽度的控制海蝦雖說可以在淡水中進行養殖,但也不是純淡水,應還要有一些鹽度,水中鹽度控制在1-3‰為最佳,如果低於0.5‰,蝦的抵抗力減弱,容易患病,養殖效果差。如果鹽度低於0.5‰以下,可用鹵水、海水精、工業用鹽等進行調節。

池水增氧
採用封閉半封閉養蝦方式必須使用增氧機。增氧機的作用有:增加池水溶解氧含量,將池水表層高溶氧水和底層低溶氧水混合,提高池水整體溶解氧水平,避免池水分層現象加速水中有機物的分解,降低有毒物的毒性,減少水中有害物質,改善水質,促進蝦的新陳代謝,使蝦攝食旺盛,增強抗病力。因此,增氧機的使用已不單純為解救浮頭,而且成為改善水質的重要的有效措施。池塘可用葉輪式或水車式增氧機,增氧機數量根據養殖方式而定,主養池塘一般每千瓦負荷1-2畝水面。
增氧機的開機時間可根據溶解氧需要,但在正常情況下,到6月下旬,水溫達到25℃以上時開始啟動增氧機,以調活水質,增加池中溶氧量。前期一般每天中午開機,7、8月份高溫季節,堅持全天定時開機,
必需時使用增氧劑。此外,在陰天、下雨均應增加開機時間和次數,使水中的溶解氧始終維持在5mg/l以上。

注意:對蝦投飼時應停機半小時至一小時,以利對蝦攝食。
由於增氧機的使用已做為改善水質的重要手段來運用,為了使其作用更加明顯,我們在使用傳統的葉輪式增氧機的同時,對新的增氧方式進行了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具體做法如下:每30-40畝水面配備一台功率為2.2千瓦的充氣泵,同2.5英寸的主管道相連,然後用0.4英寸的分管道通到各個養蝦池塘,再同充氣管相連分布到距池岸1.5m處,池中設置1.5千瓦葉輪式增養機1-2台。 在使用時,管道充氣全天進行,葉輪式增養機在夜間和白天必要時開啟。利用充氣管道式增氧設施進行養蝦的示範場,在養殖過程中,無疾病發生,蝦苗成活率達83%,最高單產達到10000公斤,南美白對蝦規格在56-60尾/公斤。

調控水質
投放蝦苗前的水質培養
養蝦池清池消毒後進入經過濾的海水,使蝦池水位達1~1.2米左右,然後封閘消毒。可用「魚安」或「強氯精」2~3ppm或漂白粉20ppm進行消毒。如果池水夜間出現發光,可用「蝦苗清」,或「滅光保水靈」處理。消毒3~4天後,施肥培水。培水可選擇浮游生物生長素、「肥水王」等,也可用尿素、磷肥。肥料用量多少應視蝦池的底質和水深情況而定。投苗前水質培養的標准要使水色達到茶褐色、黃綠色,透明度在40厘米左右,pH值8.5~9.0,晚間或早上可以看到成群的浮游動物活動。達到以上標准後可以投放蝦苗。投苗前可用少量蝦苗先行試水,2天後觀察蝦苗活動正常後再投苗。

投苗後中期水質調控
投放蝦苗一個月後,隨著蝦苗的生長,其食性轉向攝食人工配合飼料為主。而浮游生物在蝦池的作用,主要是調節水體的環境,調控透明度等,因此必須控制浮游動物的生長。由於投喂人工飼料不斷增加,池內殘餌相應增多,加上蝦的排泄物和池內浮游生物死亡形成有機物的沉積,使蝦池變「肥」,此時要設法減「肥」。調控的方法:一是觀察到水色較深、透明度過低時,可向池內潑灑一些氧化消毒劑,把池底沉積的有毒物質氧化,降低毒性。同時可殺死一些藻類,降低池水「肥」度。二是添加新水,最好是加註清潔的淡水。

後期水質調控
對蝦養殖進入後期(60天以後),一要准確掌握和控制投餌量,不要超量投餌。二要清底排污,有中間排污的池塘要勤排污。沒有中間排污的池塘,可安裝吸污泵,把池底污物吸抽出池外。但要注意吸污方法,不要把池水搞成「翻底」。三要在清污後潑灑一些池底凈、沸石粉、白石粉等改善池底環境的物質並潑灑氧化消毒劑。四要在消毒3~4天後投放一些有益活菌,凈化水質。肉眼觀察,後期的水質的標准達到:水深褐色而不濁、不渾,聞到藻味而不臭,手感較清爽而不粘稠。經實踐證明,目前增氧效果最好、耗能最低的增氧機和增氧方式是鼓風機管道式底部充氣增氧和水面水車式增氧機結合,形成立體增氧,此種方法使池中溶氧均勻充足,可促進對蝦健康生長。

餌料要求
南美白對蝦食性廣而雜,對食物的要求低,餌料中只要含有25—30%的蛋白質成分,即可正常生長。但在人工高密度養殖條件下,餌料中蛋白質成分應在40%左右,以利於蝦的快速生長。
投餌事項
1、腐敗變質或有毒的餌料不喂,效價不高的植物性餌料少喂。
2、池水較肥,餌料生物豐富的池塘少喂,池水清瘦、餌料生物不多的池塘適當多喂。
3、水溫高於30℃以上應少喂、勤投;風和日暖時多喂;大風暴雨、寒流侵襲時應少喂或暫時不喂。
4、對蝦大量蛻皮的當天少喂(可減少20%左右),蛻皮兩天後適當多喂。
5、池內競爭生物較多時應適當多喂。
6、池塘內對蝦大小分化嚴重,參差不齊,這可能意味著長期缺餌,應適當多喂。
7、水質變壞或發生缺氧浮頭時應少喂,甚至暫時停喂,採取措施改善水後再正常投喂。
8、分散投喂比集中投喂效果好;多種餌料交替投喂比長期投喂單一餌料效果好。

投餌管理
南美白對蝦養殖採用天然餌料和全價人工配合飼料相結合的投喂方法。蝦苗前期以池中天然餌料主要是輪蟲和枝角類為食,以後逐漸添加人工配合餌料,養殖中後期以人工配合餌料為主,人工配合餌料應為營養全面,粘合度好、粒徑適當的顆粒餌料,粗蛋白含量36%以上。在投喂管理上,由於蝦類和魚類不同,胃小,腸道短,每次攝食量小,但消化排泄快,因此在投喂上要少量多次,隨時檢查蝦的攝食情況,及時調整投喂量。

另外,蝦同魚的攝食方法也不同,魚多為吞食,餌料的粘合度不需太強,而蝦的攝食方式為抱食,要求餌料的粘合度要好,否則餌料入水蝦一抱就散,不但蝦吃不飽影響生長,造成餌料的浪費,提高養殖成本,而且容易敗壞水質,誘發疾病。

餌料投喂方法為人工投餌,將人工配合餌料沿池邊均勻投喂,要堅持勤投少喂的原則,每天投餌4-6次。放苗後的第一個月,通常日投喂次數可安排4次,每日6-7點、10-11點、15-16點、20-21點 。以後隨著對蝦的增長,投餌量加大,可以增加投喂次數,每日投喂6次,從早6點到22點,大約三小時投喂一次,下午以後的投喂約佔全天投喂量的60%。投喂量為池蝦總重量的3-5%,並隨天氣、溫度、水質、蝦的活動情況而增減。

為觀察蝦的攝食情況,可在池內設幾個投餌盤,投上餌料,觀察蝦對餌料的吃食和飽食情況,如投餌後很快被吃光,就應增加投餌量,如果在下次投餌之前仍有餘餌,就應減少投餌量。也可在投餌1小時後,檢查蝦胃的飽滿度,如果有2/3以上的蝦為飽胃,說明投餌充足,如果飽胃和半胃的蝦不足1/2,則是投餌不足,應當增加投餌量。

㈣ 養蝦什麼環境好

一水質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龍蝦的健康生長和發育,養殖過程中,池水的pH值保持在7.5~8.5之間,透明度為30cm~40cm,要經常加註新水,定期潑灑生石灰溶液,調節水質,防止病害發生及脫殼不遂等。
二是合理投喂飼料。龍蝦在飢餓和食物不足的情況下,會自相殘殺,所以投飼量一定要充足。龍蝦的飼料是動植物飼料。植物性飼料為小麥、水草、菜子餅等,動物性飼料為雜魚、雜肉以及畜內臟等。平時根據龍蝦晝伏夜出的習性及池內蝦的密度來確定投喂時間、投喂量及投喂方法。否則,會增加飼料加本,降低養殖效益。
三是科學捕撈。在龍蝦養殖過程中,幼蝦在溫度適宜、飼料充足的情況下,一般60天~90天即可長到商品規格。3月份放苗,6月左右開始輪捕,捕大留小。由於捕大留小、輪捕輪放,可提高回捕率,賣出好價錢,達到高產高效的目的。
苗種繁育
1、親蝦選擇
可在上年9-10月或當年3-4月選擇親蝦,要求體重30-50g,附肢齊全,健康無病,活動力強,雌雄比例為2-3:1。雌雄龍蝦在外形上特徵明顯,容易區別。
①達性成熟的龍蝦,雄性個體明顯大於雌性;
②雄性龍足粗大,龍足兩端外側有一明亮的紅色軟疣,雌性龍足相對較小,大部分雌足上沒有紅色軟疣,即便有顏色也偏淡;
③雄性的生殖孔開口在第5對步足基部,雌性生殖孔則開口在第3對步足基部;
④性成熟的雌蝦腹部膨大,雄蝦腹部相對狹小。

2、親蝦培育
親蝦池面積以1200m2左右為宜,底質以壤土為好,水深1m左右,池埂寬1.5m以上,有充足良好的水源,建好注、排水口,四周池埂用塑料薄膜或鈣塑板搭建以防逃牆,放養前7一10天池塘用50-60kg/畝生石灰干塘消毒。消毒後經過濾(防野雜魚入池)注水深1m左右,施入腐熟畜禽糞500-800kg/畝培肥水質。池內放人供蝦攀緣棲息的隱蔽物,如樹枝、樹根、竹筒等,並移栽一些水草。
親蝦池可投放親蝦40-60kg/畝,放養前用3%食鹽水浸浴10分鍾,以殺滅病原體。為充分利用水體和調節水質,同時可混養鰱、鱅魚50-100尾/畝。培育期間,可投喂新鮮水草、豆餅、麥麩或配合飼料,並添加一部分動物性飼料。如切碎的螺蚌肉、畜禽屠宰下腳料等。日投喂量:3月份為親蝦體重的2%-3%,4月份4%一5%,5月份以後6%一8%,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以傍晚為主,占日餌量的70%。同時加強水質管理,每10-15天換新水1次,每次換水1/3;每20天用生石灰10-25g/m2兌水潑灑1次,以保持良好水質,促進親蝦性腺發育。

3、親蝦繁殖
4-5月,水溫20以上時,親蝦開始交配。受精卵在雌蝦腹中孵化為稚蝦,孵化時間需40一70天。稚蝦孵化後在母體保護下完成幼蝦階段的生長發育過程。稚蝦一離開母體,就能主動攝食,獨立生活。當發現繁殖池中有大量稚蝦出現時,應及時采苗,進行蝦苗培育。

4、親蝦越冬
龍蝦的生存水溫最低值為5℃。但當水溫低於9℃時,3厘米左右的蝦在越冬期間死亡率很高,成蝦雖能生存,但2-3個月後也會出現大量死亡。因此,搞好親蝦的越冬工作,保證越冬期間的水溫在16℃一18℃,也是整個 繁殖工作的重要環節。
親蝦越冬的方法與羅氏沼蝦相同,常用的越冬方法有塑料薄膜覆蓋水池保溫法、電熱器加溫法、溫泉水越冬法、工廠余熱水越冬法和玻璃室越冬法等,都能達到親蝦安全越冬的效果。

5、育苗技術
龍蝦雖然抱卵量不大,但受精率可在98%以上,孵比率可達80%一85%。問題是在出苗後仔蝦生長蛻殼頻繁,極易受環境條件制約而影響育苗率。要提高育苗率,關鍵要做好如下幾點:
①水質要求
龍蝦繁育期間,要保持水體相對穩定,水質清新,pH值在6.5-8之間;防止晝夜水溫溫差過大;水中溶解氧應保持5.6毫克/升以上。
②水體環境
水面一定要有水浮蓮(佔1/3),水底最好有水草,並有隱蔽性的洞穴,增加蝦苗蛻殼附著物,也便於通過水浮蓮洗苗檢查掌握出苗時間及蝦的生長情況。進水口加柵欄和過濾網,防止敵害生物入池,同時防止青蛙入池產卵,避免蝌蚪殘食蝦苗。同時要防止親蝦攀附逃逸。
③加強檢查
堅持早晚檢查出苗情況,當仔蝦游離母體後,及時捕捉親蝦返回親蝦池再培育,盡量減少盤點過池,操作也要特別小心,避免對抱卵的親蝦和剛孵出的仔蝦造成影響。
④保證供飼
適時培養輪蟲等小型浮游動物供剛孵出的仔蝦攝食,估計出苗前3-5天,開始從飼料專用池捕撈少量小型浮游動物入蝦苗池。並用熟蛋黃、豆漿等及時補充仔、幼蝦所需的食料供應。

㈤ 養殖南美白對蝦

:南美白對蝦是南美的一種優質蝦種。南美洲的大部分人都把養殖白對蝦作為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研究南美白對蝦的養殖技術和病害防治有利於樹立健康繁育新理念。本文首先從生活習性、食性和養殖技術三個方面對南美白對蝦進行了介紹,接著分析了南美白對蝦幾種常見的病症以及對應的防止技術。
關鍵詞:南美白對蝦;養殖技術;病害防治
1南美白對蝦養殖技術
1.1南美白對蝦的生態習性
首先,溫度對南美白對蝦的生長有很大的影響。不同大小的白對蝦最適宜的生長溫度是不一樣的。18℃到33℃之間的水溫條件比較適合白對蝦生存,而且在這個溫度范圍內,水溫越高,白對蝦的適應能力越好。但是在低於18度或是高於33度的條件下,白對蝦的抗病能力就會下降。其次,鹽度和酸鹼度都會對南美白對蝦的生長有很大的影響,10%-25%的鹽度和7.6-8.5的酸鹼度環境比較適合白對蝦的生長。除此之外,不同大小的白對蝦溶氧耐受能力有所不同,白對蝦的溶氧能力會隨著白對蝦個體的長大而變小。一般來講,南美白對蝦的耐干適應性較強。由此也可以得出不耐乾的白對蝦定是患病的。
1.2南美白對蝦的食性
南美白對蝦喜歡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同時這也有利於它的生長。除此之外,南美白對蝦的飲食習慣是晚上比白天食量大。晚上的食量比重約佔百分之七十。
1.3南美白對蝦的養殖技術
在白對蝦引進回來之前,一定要將池底洗凈消毒,最好是淡化養殖。水色多為綠色或是黃綠色。這樣有利於南美白對蝦脫皮。餌料和管理方法都必須嚴格按照白對蝦的生活習性來安排和選擇。選擇白對蝦的幼體時一定要嚴格篩選,檢查一下白對蝦是否沒有攜帶病毒,盡量選擇活動能力比較強、四肢健全的白對蝦幼體,運輸白對蝦的時候要對袋子進行消毒,然後在袋子中注入新鮮的水,然後再將白對蝦放進去。注入池底的不能直接就把白對蝦放進去,要先將裝白對蝦的袋子放入池底適應半小時後再打開袋子。
2南美白對蝦的常見的病害防治技術
2.1爛眼病
爛眼病是所有品種的蝦基本都會出現的病症,它的出現是由於養殖水底的致病菌或是餌料攜帶的病菌引起的。多是由於霍亂弧菌引起。防治方法要從源頭入手,預防此病的發生。若是發現對白蝦感染了此病,一定要先在池底放入免疫糖類和二溴海因,三天之後再用氟康和四黃解毒粉攪拌起來餵食給白對蝦。連續服用七天。
2.2甲殼潰瘍病
甲殼潰瘍病主要是由於養殖白對蝦的環境不好引起的。這種病症多出現在池底污染情況比較嚴重或是養殖密度比較大的池底。通常是白對蝦由於被捕撈的時候相互碰撞受傷,然後池水中的病菌趁虛而入,使白對蝦換上此病症,這種病症若不及時治療,會造成白對蝦的死亡。防治這種病症的方法是要保持池底環境的潔凈,定期對池水進行消毒或是換水處理。養殖密度要根據白對蝦個體的大小進行合適的調整,不能養殖密度太大,以免造成白對蝦的氧氣不充足。定期對白對蝦進行檢查,若是發現白對蝦患上此病症,可以通過在餌料中加入低聚糖等葯物進行防治。
2.3腸炎病
腸炎病是出現在水溫較高的七八月份的一種典型病症,它是由於水溫高的時候,殘余的餌料或是未能及時清理的糞便較多,造成白對蝦的呼吸困難,氨氮中毒等,是一種由於呼吸道系統受到感染而引起的病症。因此防止方法是在水溫高的幾個月里,及時地清理池底的糞便,為白對蝦及時換水,保持池底環境的清潔,為白對蝦提供新鮮的空氣。若是發現白對蝦已經感染了此病,則首先要用病毒速消和保肝泰等葯物在池底進行噴灑,第二天對白對蝦餵食復合維生素,大蒜素和清源等葯物,堅持三到五天,就可以恢復白對蝦的吸食能力以及營養吸收和抗菌能力。
2.4應激肌肉白灼病
這種病症也是高溫季節的常見病症。病因是由於高溫季節,水溫的溫差變化大,白對蝦可能一時無法適應。並且高溫季節,池底經常會有諸多氣泡,若是捕撈強度過大或是池底投入一些不合適的葯物,就很容易引起應激性肌肉白灼病。這種病症的症狀是白對蝦的肌肉白灼或是彎曲,不能恢復的話會造成白對蝦的死亡。防治方法是對白對蝦餵食氨基酸和蝦蟹多維。
3結束語
如今,養殖白對蝦已經成為南美地區一些人們生活的主要經濟來源。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南美白對蝦的一些常見病症已經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療了。研究南美白對蝦的養殖技術和常見的病害防治技術有利於探索無公害、健康的養殖技術。要重視病害防治,做到科學健康可持續的養殖。南美白對蝦是南美的一種優質蝦種。南美洲的大部分人都把養殖白對蝦作為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本文首先從生活習性、食性和養殖技術三個方面對南美白對蝦進行了介紹,接著通過介紹爛眼病、甲殼潰瘍病、腸炎病以及應激肌肉白灼病這幾種常見的病症對南美白對蝦進行了常見病害防治研究。
【參考文獻】
[1]張偉權.世界重要養殖品種南美白對蝦生物學簡介[J].海洋科學,1990(3):69-72.
[2]於林江,於奎傑,張乃禹.南美白對蝦人工繁殖技術的初步研究[j].海洋與潮沼,2001,32(5):575-578.
[3]王吉橋.南美白對蝦生物學研究與養殖[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135-181.
[4]杭小英,周志明,李倩,等.不同養殖模式對南美白對蝦生長、病害發生與水質的影響[J].江蘇農業科學,2014,42(5):191-192.

㈥ 如何養好白對蝦

選擇水源充足,無污染,排灌方便,交通方便的池塘,蝦池面積2000——3300立方米,水深為1.5—2.0米,池底為泥沙底質,保水性能好,蝦池四周用塑料薄膜圈圍池堤,高度為1.0米,以防南美白對蝦外逃和鼠、蛇、青蛙等敵害進入。進水口設60目篩絹網過濾,出水口設40目篩絹網攔蝦外逃。

養蝦池塘要清淤、修整、曝曬,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00——150千克,化水後全池潑灑消毒。雙季養殖,每季都要進行清淤、曬池、消毒,半個月後放苗。放苗前7天左右,進水50—80厘米,加鹽500—600千克/667平方米,溶解後全池潑灑,把鹽度調到3‰—5‰,然後施尿素2—3千克,過磷酸鈣0.5千克。

堅持早、中、晚巡塘,觀察水質變化,檢查對蝦攝食活動、生長情況,加強管理,同時做好記錄。定期在池中潑灑生石灰10—20毫克/升和「三合一」水質凈化劑1千克/667平方米。同時定期在飼料中添加一些維生素、大蒜素、氯黴素等,以增強蝦的抗病能力,預防蝦病的發生。

(6)養白對蝦什麼地質最好擴展閱讀:

如何增強白對蝦抗病能力:

1、早期壯苗:在華南沿海,養蝦戶習慣於蝦苗長到3厘米以上才喂幼蝦配合飼料,有的蝦苗投入20天後才喂飼料,利用蝦池肥水的基礎餌料生物養蝦。如果在蝦苗入池後立即加喂少量的免疫球蛋白動物性餌料,可以提高蝦苗對外界刺激的應激能力,顯著提高蝦苗成活率。

2、中期防病:由於南美白對蝦食量大,投餌量可按其生活習性進行調整,每天可投喂5-6餐,白天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35%,晚間投65%。每星期加喂兩餐免疫球蛋白,按3%-5%拌在飼料中以提高蝦體的抗病力。

3、後期催肥:在中期的養殖基礎上,加大投餌量,特別是在對蝦攝食旺盛的傍晚和深夜,加強高效優質配合飼料的投喂,並增加投喂次數,適當提高蝦塘的池水鹽度,促進對蝦蛻殼和硬殼,這樣可以提高商品蝦的質量,增加養蝦的經濟效益。

㈦ 怎麼養南美白對蝦

南美白對蝦安全健康養殖技術
南美白對蝦(Penaeus vannamei)原產於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海域,在1999年初引入我鎮進行池塘養殖。該蝦對鹽度、溫度的適應范圍廣,生長較快,養殖成活率高,產量高,適合於進行高密度飼養。目前已成為廣東、廣西、海南三省區的主要養殖品種。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和放養密度的不斷提高,南美白對蝦的病害問題也日益嚴重。針對我鎮目前對蝦養殖生產中的實際情況,根據《南美白對蝦低鹽度養殖技術》(該項目獲2000年度中山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南美白對蝦創高產高效育養》(該項目獲2003年度中山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中山市對蝦安全健康養殖技術研究及開發》(2005年度中山市重大科技項目,其配套項目「無病毒SPF健康蝦苗培育」落戶我鎮永健蝦苗培育場),就我鎮南美白對蝦養殖的主要技術關鍵,編寫如下養殖技術規程,與大家共同商討。
一、蝦塘放養前的清淤消毒
已養殖多年的土塘,通常塘底淤泥層較厚。淤泥中的有機物是病原生物滋生繁殖的基質,在養殖期間,隨著水溫上升,淤泥中的有機物迅速分解,大量消耗底層水的溶解氧,並產生多種有毒物質,影響對蝦的正常生長,甚至直接造成對蝦的死亡。另一方面,底泥的淤積減少了有效的養殖空間,既不利於放養密度和養殖產量的提高,也不利於水色和水質的穩定,容易導致病害的發生。
放苗前清塘消毒嚴格與否,直接影響到日後對蝦的生長和健康。因此,徹底的清淤消毒是預防蝦病的必要措施。
1、葯物消毒
蝦苗放養前應清除塘底多餘的淤泥,然後每畝施用75~100公斤生石灰,讓池底曝曬4~5天,以殺滅病原生物中和底泥的酸性,促進有機物的分解,改善塘底的土壤結構。蝦塘的第一次注水以剛好浸沒整個塘底為宜,注水後用含有效氯30%以上的漂白粉,畝用量為7.5~10公斤,或適量的其它含氯消劑毒消毒,以殺滅殘留的病原生物和有害生物。消毒後的第三天再加註已過濾的海水或地下鹹水,使水深達0.6m左右,再全塘潑灑溴氯海因或其它含氯消毒劑進行水體消毒。
2、採用每年養殖後翻新塘底辦法
在當年對蝦生產後,將蝦塘排干塘水,曝曬至塘底龜裂,用推土機將塘底泥約15cm的表土推上塘基,以減少塘底有毒有害生物的積累。
3、殺滅野生雜魚和土蝦
畝用茶麩15~25公斤殺滅野生雜魚,畝用氯氰菊酯類葯0.1公斤全池潑灑,以徹底清除水體中野雜魚蝦。畝用0.3公斤指環清(甲苯咪唑溶液)全池潑灑,殺滅蝦塘中的福壽螺等。
4、進淡水時,必須密網把水泵進水口和出水口封好,防止雜魚和土蝦進入塘內,密網規格一般使用40目或60目。
二、餌料生物的培養
蝦塘進水後即可施肥培養餌料生物。基礎餌料生物的培養是對蝦養成中一個相當重要的環節,它直接影響到蝦苗的生長速度和成活率。對對蝦苗來說,浮游單胞藻類、底生藻類、輪蟲、橈足類以及小型底棲動物等生物飼料適口性好,營養價值高,是人工餌料無法比擬的。蝦苗放養初期池塘中餌料生物豐富,則蝦苗生長快,成活率高,且個體生長均勻。
培養水色,施肥量要結合蝦塘的水質、土壤的肥沃度和底泥的淤積程度酌情增減。培養餌料生物時應選擇肥分全面、肥效快速的無機肥或有機肥。施肥應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根據水色的濃淡酌情追加或緩減,直到水色呈現黃綠色,透明度40~50cm時放苗。應盡量避免一次性施肥量太大,以免藻類暴長而無法控制,甚至發生藻的大量死亡而導致水色的急劇變化。
在生產習慣上,我鎮多數使用地下井水的鹽度來調節養殖用水,根據蝦塘自身條件,可選擇下列肥水方法:①使用無機肥,畝施用磷肥10公斤、尿素2公斤、鉀肥1公斤。②使用有機肥,一是畝用玉糠10-20公斤+花生麩10-20公斤混合漚水。二是畝用雞糞100公斤,入袋放塘,視水色濃淡選擇是否開袋。三是畝放雜草(大草)或菜葉150-250公斤,此法多用於新塘養殖時培肥水質。
三、蝦苗的放養
蝦苗放養是對蝦養殖中的又一個重要環節。蝦苗的選擇和放養密度的確定,關繫到養殖成活率的高低、生長速度的快慢、養殖產量和效益的高低。
1、蝦苗的試水
當培好塘水後,在放養前,要通過氨氮、亞硝酸鹽、PH值、鹽度等項目的檢測,一般來說,水中的氨氮在0.2以下、亞硝酸鹽在0.1以下、PH值在7.8~8.6之間、鹽度4‰左右為適宜養殖水。取蝦苗試水,試水蝦苗在48小時內成活率在90%以上為適宜養殖。
2、選擇體質健壯的蝦苗
放養體質健壯、無疫病的蝦苗是養殖獲得成功的首要條件。蝦苗的選擇標准主要有:①個大質優,規模整齊,全長0.8~0.9cm;②有活力、反應敏捷,逆水游泳能力強;③體色正常,胃腸充塞度高,體表潔凈,無附著物;④要求育苗場的育苗水溫在28~31℃,盡量避免放養高溫培育的蝦苗(超出32℃為高溫育苗,培育出的蝦苗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較差,養殖成活率較低);⑤育苗過程中蝦苗生長快,變態發育正常。選購蝦苗時最好進行兩次觀察,第一次在仔蝦第6期,第二次在仔蝦第10期。比較前後兩次的觀察情況,若蝦苗的整體規格有明顯增長,說明其攝食旺盛,生長正常;⑥選擇不攜帶病毒或其他特定病源的蝦苗,最好能在放苗前2~3天對准備選購的蝦苗進行抽樣,送有關部門進行病毒檢測。⑦注意培苗場的蝦苗的鹽度與放養蝦塘的鹽度不能相差太大,一般相差不能超過2‰。
3、確定合理的放養密度
應根據蝦塘的條件、增氧設施、水源水質和飼養技術、管理水平等綜合因素決定蝦苗的放養密度。如蝦塘條件好,水源充足,水質良好,又有配套的排灌設施和完善的進排水系統,增氧條件好,在常規養殖中,放養密度8~9萬尾/畝,最高不應超過10萬尾/畝,二、三類蝦塘通常以7~8萬尾/畝為宜。
養殖產量主要取決於養殖成活率和對蝦的個體重量,而不是單純依賴於加大放養密度。養殖密度過大,蝦苗生長緩慢,養殖周期長(約需150天)。在養殖的中、後期,隨著投餌量的增加,水質難以調控,常常需要超常規加大換水量,並全程使用各種葯物和添加劑,使生產成本大大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能獲得較高的產量,養殖效益也不會很好。
四、水質和底質的調控
在對蝦養殖過程中,對蝦的排泄物、殘餌、餌料溶出物以及其它生物屍體的不斷積累,會使蝦塘的水質和底質惡化,輕則影響對蝦的攝食量、生長速度和成活率,重則造成對蝦中毒死亡,甚至導致養殖的失敗。此外,由於環境壓力增大,使對蝦體質虛弱,抗病能力降低,容易發病。因此,蝦塘水質、底質的調控是南美白對蝦高產養殖技術的重點。水質和底質的改善主要通過以下技術措施來實現:
1、培養和保持良好的蝦塘水色
水色是塘水中浮游生物質和量的綜合反映。不同的蝦塘或同一蝦塘在不同的養殖階段,水體的顏色各不相同,這是因為水中藻類的優勢種群不同所致。綠藻對高溫和強光照的適應能力比硅藻強。在我國南方地區,夏、秋高溫季節,光照強,綠色和黃綠色的水色較易培養和保持。飼養早期(40天前),塘水的透明度以30~40cm較合適;中、後期(40天後)透明度可增大到40~50cm,要求水色清爽亮澤。若水色發暗渾濁,懸浮有機物增多,開動增氧機時常在水面出現堆積不散的泡沫,說明藻類有老化跡象,塘水已經是「老水」,很可能會發生「倒水」現象,應及時適量換水或使用水質改良劑和有益微生物制劑,以維持藻類的正常生長,保持水色的穩定。
藻類對調節蝦塘水質起著關鍵的作用。藻類不僅可作為對蝦直接或間接的餌料,更重要的是藻類的光合作用可釋放大量氧氣,增加水中的溶氧含量,同時可吸收水中各種無機鹽類和溶解性有機物,一定程度上凈化和改善蝦塘的水質。
2、增氧機的科學使用
增氧是改善水質、底質和提高對蝦養殖產量的有效手段。增氧機的功能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增加養殖水體的溶解氧;二是促進蝦塘底層水和表層水的混合對流,提高底層水的溶解氧水平,促進塘內有機物的氧化分解,減少底層水中硫化氫、氨氮等有害物質的含量。在養殖生產的中、後期,同時開動多部增氧機,可在蝦塘中形成環流使對蝦的排泄物和其它有機物集中在蝦塘中央,改善對蝦的棲息環境。
選用增氧機應在了解其功能、作用原理的基礎上,根據蝦塘的條件進行。例如水深在1.5m以下的蝦塘,可選用葉輪式增氧機,配置比例應在2~3畝/台;水深在1.5m以上的蝦塘,最好搭配使用水車式增氧機,在蝦塘的對角放置2 台水車式增氧機。增氧機的安裝位置和角度,應有利於污物在蝦塘底部中央的積聚和中央靜水面積的縮小,增氧范圍最大為好。
使用增氧機決不是僅僅為了防止對蝦缺氧浮頭,更重要的是使池水溶氧量始終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上(4mg/L以上),同時促進塘內的物質循環,改善蝦塘的水質和底質條件,為對蝦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使之保持旺盛的食慾,體質強健,生長迅速,以預防病害的發生,達到增產穩產的目的。因此,在養殖過程中,不能機械地每天定時開機,而應根據天氣、水質、底質的變化,結合對蝦的放養密度和個體規格,靈活掌握。不要認為晴天藻類的光合作用強,不開增氧機對蝦亦不會缺氧浮頭。由於池水的透明度較小,光照不能達到塘水的中、下層,藻類的光合作用受到限制,尤其是炎熱的夏天,熱阻力使得溶解氧和水溫分層,表層水中豐富的溶解氧不能擴散到底層水中,底層的溶氧水平會越來越低,影響對蝦的正常攝食生長。所以,即使是在藻類光合作用較強的中午前後,開啟增氧機也是十分必要的,除了直接增加水體的溶氧量外,更重要的是將溶氧豐富的表層水帶到塘底,提高底層水的溶氧水平,同時又把無機鹽類含量較豐富的底層水帶到表層,促進藻類的穩定生長,起到互補作用。晴天中午前後1點~3點鍾開機是最有效、最經濟的增氧措施,晚上在9點~次日清晨8點開機。
此外,陰雨天氣或蝦塘水透明度突然變大時,藻類的光合作用減弱,造氧減少,塘水的溶氧量較低;無風炎熱天氣,塘水分層現象明顯,塘底較易缺氧。若遇上述情況,應盡量多開增氧機,並結合換水或採取其它處理措施,防止缺氧現象的發生。
3、減少蝦塘污染物的積累
進行對蝦養殖過程時,中、後期隨著對蝦個體的長大,日投飼量的不斷增加,蝦塘的有機物負荷不斷增大,出現不同程度的污染。在無法排走塘底污染物的土塘養殖中,只能靠日常的換水和藻類的凈化作用,來保持水質和底質的穩定,才能獲得較理想的調控效果。
減少蝦塘污染物的積累的有效措施是:①增氧機的安裝位置和角度應盡量有利於整個水體的對流和污物在蝦池底部中央和積聚;②養殖中、後期,適度進行的換水、排水,每次應少量多次進行,以提高排污效果,減少對對蝦的應激;③適當混養一些食底魚類,以期清除塘底污染及死蝦。
4、有益微生物制劑的應用
蝦塘中對蝦及其它生物的代謝產物積累對對蝦本身是有害的,當其積累到一定量時,會嚴重影響對蝦的正常攝食和生長。在養殖生產中,最簡單而有效的辦法是通過蝦塘換水來減少這些有害物質的含量,但在養中、後期,由於投餌量很大,單靠排水和添注新水難以獲得理想的效果。
近年來,國內已專門研製和開發出各種各樣的微生物制劑。利用微生物來分解養殖水體中的有機物和消耗多餘的營養鹽類,以促進蝦池的物質循環,凈化水質,是目前水產養殖技術發展的趨向。目前魚葯市場上出售的各種活菌均為異養型和化學合成自養型細菌的復合制劑。它們能將蝦塘水中的有機物轉化為無機物,以減少其毒性。這個過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步是由異養菌把蛋白和氨基酸分解為氨和其它無機氮,稱為含氮有機物的礦化作用;第二步是由自養菌來吸收無機物。
養殖中、後期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劑時,往往會出現蝦塘水色變濃的現象,致使有些蝦農因害怕而不敢再用。其實,這是一種正常現象,它與微生物制劑中細菌和種類組成直接有關系。實踐證明,在使用以異養型細菌為主的微生物制劑的同時,適量施用光合細菌(以自養型細菌為主),利用光合細菌去吸收利用水中富裕的無機鹽類,既可改善蝦塘的水質和底質,又有助於維持水色的穩定。
五、飼料和飼養管理
飼料是對蝦的代謝能量基礎和生存、生長的物質基礎,配備優質的飼料並進行科學的飼養管理,是養蝦成敗的關鍵。高品質的人工配合飼料是養殖對蝦獲得高產穩產的最重要的物質條件。在高密度養殖條件下,對蝦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幾乎完全依靠人工投喂的配合飼料來提供。只有優質的飼料才能滿足對蝦快速生長的營養需求,獲得較高的飼料效率,降低飼料系數,減輕池塘的污染程度。南美白對蝦具有典型的雜食性,對飼料蛋白質含量的要求比其它蝦類的低,但這並不意味著養殖南美白對蝦不需要投喂高品質的人工配合飼料。使用優質配合飼料,南美白對蝦的生長速度更快,飼料系數更低,養殖產量更高,效益更好。
投飼量應根據天氣變化情況、水質和底質條件,對蝦的個體大小、健康狀況、生理狀況、實際攝食量等因素靈活調整,做到合理投喂。投喂過量不僅造成浪費,而且污染水質;投喂不足又會影響對蝦的正常生長發育,輕則導致塘中對蝦個體規格差異較大,重則降低對蝦的體質和加劇塘中對蝦的相互殘食。
塘養對蝦因放養密度較大,單靠飼料生物遠不能滿足蝦苗的攝食需求,餌料生物只能作為輔助性餌料,必須在放苗的第三天至第七天即開始投喂幼蝦人工配合飼料。前15天的投飼量一般憑經驗來定,開始投喂的第1天,使用對蝦開口料,每畝每餐日投飼量為0.1斤,每天投喂三餐;第2天起每天遞增5~10%。經過半個月的飼養,蝦苗逐漸長大,活動能力增強,活動范圍擴大。此時應在池塘四邊設置飼料觀察網,每次在規定的進間內檢查飼料的消耗情況,以調整第2天同一餐次的投飼量。每次檢查時間的決定取決於對蝦的個體規格。南美白對蝦體長達到5cm之前,活動能力較強,攝食速度較快,應在投飼後2小時進行觀察,投飼量以投後2小時內吃完為宜;體長在5~8cm時,應在投飼後1.5小時進行觀察;體長達到9cm以上時,應在投飼後1小時觀察。原則是在保證對蝦吃飽的前提下,盡量縮短飼料在水中的浸泡時間,減少營養成分的流失,同時減輕對池水的污染。南美白對蝦貪食,且暴食過後會出現厭食現象,建議在養殖生產中嚴格進行投飼管理,應遵循逐日少量增加的原則增加日投飼量,以利於對蝦保持旺盛的食慾。
南美白對蝦喜食新鮮飼料,而不喜歡攝食經長時間浸泡的飼料。因此,在養殖的中、後期應適當增加日投飼次數,遵循少量多餐的投飼原則,以促進對蝦的攝食和生長,降低飼料系數,減輕池塘的污染。
六、病害防治
對蝦生活在養殖水體的底部,通常很難觀察到它們的活動和攝食情況。一旦發病,要及時、准確診斷和治療都有一定難度,而且患病個體大多失去食慾,採用口服葯物治療很難奏效。特別是目前南美白對蝦養殖生產危害最大的白斑綜合症和桃拉綜合症,病情出現多呈暴發性,傳播速度快,死亡率高。因此,在對蝦養殖生產中,必須貫徹「無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於治」的方針。只有通過消除傳染源,切斷病原傳播途徑,改善和優化養殖環境,提高對蝦自身免疫力等綜合措施,才能有效地預防和減少病害的發生,確保對蝦養殖的高產穩產。
對蝦發生病害是病原、養殖環境條件和對蝦自身免疫機制三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對病害的預防必須從消除病原,改善、優化養殖環境和提高對蝦自身免疫力等多方面著手,採取相應的綜合技術措施。
在我鎮,目前對南美白對蝦養殖危害較大的病害是「紅體症」。筆者認為,該病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對蝦感染了白斑綜合症病毒或桃拉綜合症病毒或弧菌,都有可能出現體色變紅的症狀,養殖環境惡化時同樣會使南美白對蝦體色變紅。所以,當個別池蝦出現紅體症狀時,應從多方面尋找病因,再針對主要原因,對症下葯採取綜合措施來控制病情的發展。養殖生產中,通常採用水體消毒、改善水質和內服抗生素、抗病毒葯物的綜合方法治療紅體症。實踐證明,雖然南美白對蝦紅體症對養殖生產危害很大,但只要能及時發現,及早採取綜合措施,病情大多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轉載的。

㈧ 南美白對蝦養殖用什麼可使水質清爽

可以使用啟富水產em菌液
以池塘養魚為例,先要進行水質凈化,在放養前1天,用100倍的EM菌液稀液潑灑水面,以後每15天潑灑一次,具體視水質情況調整潑灑次數,下雨時潑灑效果最佳,每畝用EM菌液
1公斤。可用200倍EM菌液稀釋液進行魚飼料處理,如噴灑在顆粒飼料上,以噴濕為度,即噴即用。
使用注意事項如下:EM菌液為酸味略帶醇甜香的褐色半透明液體,必須注意初開瓶時有氣味,若容器底部稍混濁及上部浮有少量白色物質均屬正常。用後應立即蓋緊瓶蓋,保持密封。
EM菌液應存放在避光涼爽的地方,適宜溫度為5℃~45℃,超出這個溫度,有些菌種的活力會受影響,應適當增加用量。

水產em菌液主要功效:
1、增強魚、蝦、蟹、海參的免疫抗病能力,降低水生動物赤皮、爛鰓、堅鱗、皮膚潰瘍、營養代謝不良、生長緩慢、瘦弱無力等病害的發病率;
2、快速降解水體中的有害物質,降低亞硝酸鹽、硫化氫、氨氮含量、調節水質;
3、降低鮮活水產品運輸過程中的死亡率,對防止魚苗幼體運輸過程中的死亡現象有特效,延長水產品的鮮活期;
4、降低飼料和水生動物體內有害物質殘留,提高水產品品質;
5、提高飼料轉化率,降低飼養成本。
6、抑制有害藻類、真菌的生長繁殖,促進有益單細胞藻類的繁殖,保持水體微生態平衡;
7、穩定水體質量,防止水體老化,提高養殖水體溶氧量,提高養殖密度。

水質調控
以10畝水面為例:將啟富水產菌液10公斤用水稀釋50倍以後,均勻潑灑在水面即可,也可在投放餌料時候,按上述比例將菌液與餌料均勻混合後,一起投放。使用周期一般為每月2-3次為宜。一般為晴天上午投放。
餌料發酵
常用的可發酵的物料有:各類糟渣、秸稈、草粉、菜餅、動物糞便、下腳料等,根據當地材料自行取料。啟富水產菌液1公斤可發酵200公斤餌料(以乾料重量計算)。
發酵方法為:將啟富水產菌液用水稀釋100倍(即加入100公斤水),然後與要發酵的餌料均勻混合後,將水分調節到60%左右,然後密封開始發酵,發酵時間一般為2-5天。
判斷濕度的方法為:用手抓起一把料,使勁握緊,手縫看到水漬,但不下滴、站立起來,手鬆開,料團掉地上後可散開。
拌料投喂
如果想將啟富水產菌液拌到餌料中投喂,可按飼料重量的0.5%添加啟富水產菌液即可。具體方法如下:
要配製100公斤飼料,就取0.5公斤啟富菌液加20公斤左右的水稀釋,一邊翻動餌料一邊噴灑稀釋後的啟富水產菌液,混合均勻後即可投喂。
好處和作用:產生生物活性物質,可降低餌料系數,增強水產動物吸收功能和防病抗逆應急能力,促進生長,大幅降低葯用量,改善水質,水體清爽,不腐不臭,可達能見度25~50厘米,換水時間可延長2倍以上。全程使用可大幅降低葯物成本80%以上。全程堅持使用啟富水產菌液,可大幅提升成活率近30%並提升效益20~35%(南美白對蝦增重15%—60%;淡水魚平均增重10%—30%),提高產卵率20~35%。同類環境養殖周期可提前10~20天上市,綜合效益明顯,增幅大。
發酵有機肥
常見的發酵物料有:各類動物糞便、植物莖葉、秸稈、草粉等。有機肥通過發酵可大量增殖有益菌,促使浮游動物繁殖,避免對水體的污染。發酵方法與上述「餌料發酵」方法相同,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使用的動物糞便偏多,則每畝用量以100-150千克為宜,不要過多。
主要針對大型湖泊、水庫等養殖場所。
(1)放養前處理:用啟富水產菌液液稀釋50倍直接潑灑兇猛性魚類或野雜魚的產卵場,破壞其繁殖生長環境,控制其群體數量。
(2)用啟富水產菌液發酵飼料飼喂,發酵方法參考上述「餌料發酵」欄目。
(3)用海綿等蜂窩狀的物體在啟富水產菌液的稀釋液(10倍左右)中浸泡24小時,再懸掛在網箱中間,通過魚兒的游動使啟富水產菌液不斷地擴散,啟富水產菌液懸掛物7天左右更換1次,可以使網箱的水體環境完全改觀。
(4)用啟富水產菌液、發酵料、黃泥土按1:2:4的比例做成很有粘性的團塊,重量為每個1~1.5斤,晾乾後,在投餌料附近採取掛袋、掛簍的方法,使啟富水產菌液有益菌有一個固定居所而提高凈化作用,從而改善和穩定水質,此團塊一個月更換1次。每畝放10~15個。
啟富水產菌液滲入水體後,其群體作用能殺死或抑制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質,調整養殖環境,增加水中溶氧量(氧氣),促進養殖生態系中的正常菌群和有益藻類活化生長,保持養殖水體的生態平衡;拌入餌料投喂,直接增強水產養殖動物的吸收功能和防病抗逆能力,促進健康生長。
啟富水產菌液中的光合菌還能利用水中的硫化氫、有機酸、氨兼有反硝化作用中去除水中的亞硝酸銨,因而能使養殖池中的排泄物和殘餌污染得到凈化,改善水質,減少病害。

啟富水產菌液主要作用有:
1.減少病原微生物和不良藻類;明顯增強養殖對象的免疫力和抗病性,降低發病率,提高成活率。用戶反映,啟富水產菌液可使蟹苗成活率提高近一倍,中華石斑魚的成活率由原來的30%提高到70%以上。
2.增加有益微生物數量。水面浮游動物、有益藻類增多,特別是紅蟲不斷增多至布滿水面。
3.穩定和改善水質,水體顏色清爽,不臭不腐,無硫化氫、氨氣等異味,能見度在25~50cm的時間長且較穩定,換水時間可延長2倍以上。
4.魚蝦糞、池底雜質和下腳料不會變成淤泥而呈散沙狀。
5.促進生長,增重率明顯提高。實踐證明,在同等環境下,用啟富水產菌液後,可提前10~15天上市,平均畝產提高20%~35%,產卵量增加25%,產卵時間延長。有的試驗表明,常溫新鱉池用啟富水產菌液後,產卵時間延長近70天,且孵化率較好;餌料不臭,改善了養殖環境。
真正的大養殖戶或專業一些的養殖戶都會選擇高品質微生態制劑來使用並取得可觀效益和降低成本及風險。一個好的產品永遠會為客戶創造效益,而不會成為顧客的成本。相反,選擇低價位或稀釋液產品表面上經濟些,但其實真正吃虧的是自己。好的產品只要堅持使用1~3個月就會發現,養殖效益明顯不同。

㈨ 請教養蝦高手們,養白對蝦對水質的要求要那些,請纖細點!!我要在溪水養殖,我先對水質進行測試!麻煩了

你好!
養蝦制是有要求的:先檢測酸鹼度,7.5--8.5
可以不足可以用石灰調整;然後調整水的鈣鎂總硬度,80德國度最低,藻類穩定生存基本要求;再到肥水,濃和爽的水有助蝦苗的成長,適合的藻類可以供氧和作為餌料;調整總鹼度到80ppm,令藻類又濃又爽
促進光合作用,藻類到達最巔峰狀態。試水放苗。裡面的學問多著呢,本人忠告:養蝦有風險,入行需謹慎
如果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㈩ 用地下水養殖南美白對蝦生長慢主要什麼原因造成

有好幾來種可能造成生長慢自,我列舉一下,你自己對照。
1、地下水溫度過低,每次加水量過快過急,導致南美白對蝦出現應激現象;
2、南美白對蝦苗種質量差;
3、地下水含一定量的重金屬;
4、飼料投喂不足;
5、南美白對蝦養殖密度過大;
6、水體持續缺氧。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