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區地質怎麼樣啊
『壹』 鄭州地區地質構造情況
1、地形地貌 鄭州市位於秦嶺東段余脈、我國第二級地貌台階與第三級地貌台階的交接過渡地帶。總的地勢為西南高、東北低,呈階梯狀下降,由西部、西南部構造侵蝕中低山,逐漸下降過渡為構造剝蝕丘陵、黃土丘陵、傾斜(崗)平原和沖積平原,形成較為完整的地貌序列。其中,西部、西南部中低山分別由嵩山、箕山組成,二者呈東西向近於平行地展布在西部中間地帶和西南部邊緣。嵩山地形標高一般500——1200m,相對高差300——600m,形成登封、新密與鞏義、滎陽的自然分界,其最高峰玉寨山海拔1512.4m,為全區諸峰之冠。箕山地形標高一般500——800m,相對高差200——400m,構成鄭州市西南部邊界;構造剝蝕丘陵位於中低山前部,地形標高200——500m,相對高差100——200m。受地層岩性影響,一般灰岩及砂岩分布區常形成園山禿嶺式的正地形,而頁岩、泥岩分布區多形成相對低窪的負地形;黃土丘陵位於區內西北部、中北部地區,地形標高200——300m,相對高差30——150m,地面溝壑縱橫,地形支離破碎;傾斜(崗)平原位於丘陵前面,近南北條帶狀展布在中部地區。地形標高100——150m,自西向東,縱向上從丘前到下游呈傾斜狀,坡度一般3——10度,自南向北,橫向上呈崗狀相間的波狀起伏形態;沖積平原廣泛分布於東部地區,系黃河沖積形成,地勢平坦,地面標高80——100m,由西北向東南傾斜。 2、地層岩性 區內地層,自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至新生界、除志留、泥盆和侏羅系缺失外,其餘均有出露。 太古界為登封群一套變質較深,並受不同程度混合岩化作用的片岩、片麻岩、變粒岩、千枚岩等及少量大理岩、磁鐵石英岩等。呈東西向分布於嵩山西部。 元古界主要由嵩山群淺變質石英岩、石英片岩、白雲岩和汝陽群礫岩、砂礫岩、石英砂岩夾頁岩及洛峪群石英砂岩、頁岩等組成,亦呈東西向分布於嵩山、箕山中部。 古生界分別由寒武系灰岩、頁岩、白雲岩;奧陶系灰岩、白雲質灰塵岩、白雲岩、頁岩;石炭系頁岩、粘土岩、灰岩、砂岩、煤層、煤線和二迭系砂岩、粘土岩、煤層、煤線組成,主要分布於嵩山兩側及箕山北坡一帶。 中生界由三迭系頁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及砂質粘土岩組成,分布於嵩口箕山之間地區。 新生界分別由新近系半膠結粘土岩、砂岩、砂礫岩、泥灰岩及第四系鬆散狀粉土、粉質粘土和砂礫石層組成。前者一般分布於中部丘陵地區及西北部黃土丘陵的溝谷底部;後者廣泛分布於東部沖積平原、西北部黃土丘陵及中、西部山間谷地和丘間凹地地帶。 之外,區內尚有嵩陽期中性侵入岩和王屋山期酸性侵入岩分布。嵩陽期侵入岩以閃長岩、花崗岩為主,局部為輝長岩,分布於嵩山西部、登封石牌河一帶;王屋山期侵入岩主要為黑雲母花崗岩,分布於嵩山西部、登封水磨灣——石坪一帶。 3、地質構造及地震 鄭州市位於中朝准地台的秦嶺東西向復雜構造帶東端。自太古代以來,先後經過嵩陽、中嶽、少林三次著名造山運動等不同期次、不同方向構造作用的迭加與改造,致使本區構造形態、構造格架異常復雜。依其形跡由老到新按方向歸納如下: (1)南北向構造 主要發生在前震旦紀地層中,並為東西向構造所包容。系嵩陽、中嶽等造山運動之產物,為強烈的南北向褶皺構造,其褶皺多為緊閉的軸面向西傾斜、向東倒轉的復式背斜,軸面傾角一般45度。 (2)東西向構造 該構造是本區的主要構造,為一系列東西向展布的斷裂和褶皺構造。其中,褶皺構造形成嵩山背斜、箕山背斜和兩背斜之間的潁陽——蘆店向斜。嵩山、箕山背斜東西向延伸,並相互平行,長110km,分別構成本區西部、西南部中低山地。兩背斜北翼完好,地層向北傾斜,傾角20——30度。嵩山背斜南翼受東西向月灣斷裂破壞,傾角較陡,一般在40度以上。 月灣斷裂位於嵩山背斜南翼,走向近東西,傾向SSE,傾角45度。斷裂北盤是構成本區基底的太古界登封群、元古界嵩山群和王屋山期花崗岩體;斷裂南盤為蓋層,即向東傾伏的潁陽——蘆店向斜建造。 (3)北西向和北東向構造 系兩組走向分別為NW310——320度和NE15——30度左右的線狀斷裂。其中NW向斷裂出現頻率較低,但規模較大,具代表性的有五指嶺斷裂、嵩山斷裂、呂店斷裂;NE向斷裂出現頻率較高,然而規模較小,主要有王屯斷裂、少林寺——水磨灣斷裂、伊河斷裂等。 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01),本區大部分地帶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1——0.15g,相當於地震基本烈度Ⅶ度。唯登封西南部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05g,相當於地震基本烈度Ⅵ度。據歷史地震資料記載,本區未曾發生中強以上地震,只有弱震若干次,地震活動具有強震少、弱震頻的顯著特徵。
『貳』 鄭州地區的地質及水文環境條件,請教大家一下,謝謝。
鄭州地區位於華北地層區的西南部,其西部基岩出露區屬豫西地層分區的嵩內箕小區;東部第四容系覆蓋區屬華北平原分區的開封小區,區內地層出露比較齊全。在地殼發展的五個大的歷史時期所形成的地層單元,包括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都有出露,地質結構復雜,類型多樣,結構區域性差異顯著,橫跨我國二、三級階地。
鄭州市區多年平均降水量629.7mm,降水量年內分配不均,降水最少的是1月份,為5~9mm,最多的是7月份,一般140~160mm。夏季由於強盛的季風控制,高溫、高濕雨量集中,降水量為290~390mm,佔全年總雨量的45~60%,而冬季受乾冷的大陸性氣團控制,空氣乾燥,雨雪稀少,降水量只有20~33mm,佔全年降水量的3~5%。春季降雨很少,有時秋季會出現連陰雨。降水量不僅年內分布不均,年際變化也較大,降水量最多的是1964年,高達1041mm,最少的年份是1986年,降水量為385mm。
『叄』 鄭州這個城市怎麼樣
鄭州很好啊,是河南省的省會,是一個非常繁華的城市,鄭州在黃河南岸,崇山峻嶺之東,與七朝古都開封和十三朝古都洛陽東西相臨,東南面向黃淮平原,位於東經112°42'~114°14'和北緯34°16'分~34°58'之間,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4.3℃,降雨量640毫米。轄12個縣(市)、區,其中縣1個、縣級市5個、區6個。據2006年的統計資料,年末全市總面積7446.2平方公里,市區面積1010.3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區面積282.0平方公里;2006年末全市總人口 724.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436.28萬人,鄉村人口288萬人
鄭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旅遊資源豐富。軒轅黃帝故里、裴李崗文化遺址、大河村遺址、夏都陽城遺址、商城遺址等記載了她8000多年的文明史,以黃河游覽區、大村遺址為主的黃河有中國特色文化旅遊群和以少林寺、嵩山國家森林公園為主的嵩山風景名勝區給鄭州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鄭州地上、地下資源豐富。盛產小麥、玉米、稻穀、棉花、煙葉、花生、芝麻、水果等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新鄭大棗、中牟大蒜、黃河鯉魚等特產聞名遐邇;現已探明礦產34種,鋁礬、耐火粘土等儲量豐富,具備良好的開采條件。
鄭州承襲商都遺風,商貿發達。"八五"期間,登高投資104.8億元,新建大型商貿設施面積566.7萬平方米。遍布全市的一、二級商業群,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大、中、小集貿市場相結合,專業市場與綜合市場、批發市場與零售市場互補的發達的商貿網路。
開放的鄭州在工農業生產、科教文衛體等方面都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工業體系逐步完善,農村經濟迅速發展。先後躋身全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和投資硬環境40優之列,並被評為全國衛生城市。興辦的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被評為國家重點和全國"十佳"開發區,與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一起成為河南省對外改革開放的窗口和國內外客商投資的熱點。鄭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旅遊資源豐富。軒轅黃帝故里、裴李崗文化遺址、大河村遺址、商城遺址等記載了她8000多年的文明史,以黃河游覽區、大河村遺址為主的黃河有中國特色文化旅遊群和以少林寺、嵩山國家森林公園為主的嵩山風景名勝區給鄭州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肆』 鄭州的自然環境
鄭州市的自然環境總概括、屬於四季分明的城市,適合居住、、
《《鄭州市屬北內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容候。在太陽輻射、地形地質、大氣環流等因素的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冷暖適中、四季分明、雨熱同期、乾冷同季等特徵的氣候。隨著四季的明顯交替,依次呈現為春季乾旱少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晴朗日照長,冬季寒冷少雨的特點。鄭州市的冬季最長,夏季次之,春季較短。統計資料表明鄭州市的平原和丘陵地區春季開始的時間大致在3月27日,終止於5月20日,歷時55天;夏季開始於5月21日,終止於9月7日,歷時110天;秋季開始於9月8日,終止於11月9日,歷時63天;11月10日至次年的3月26日為冬季,長達137天。鄭州各縣(市)的氣溫(除嵩山外),隨著自東北向西南地勢的逐漸增高而增高或持平。處於西部淺山丘陵區的滎陽、鞏義、新密和登封四市,年平均氣溫在14~14.3℃之間。鄭州年平均降雨量640.9毫米,無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時間約2400小時》》
『伍』 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怎麼樣
不好,比不上河南地礦局跟煤田局,建議考地礦跟煤田,收入待遇比有色好。地礦煤田系統很早就就把招聘考試委託第三方了,有色直到2016年才能讓非關系戶考進去,而且待遇最差,所以你知道了吧。
『陸』 鄭州是怎麼樣的一個城市
鄭州市地處中原腹地,是河南省省會城市.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為全國重要的交通,通信樞紐,是新亞歐大陸橋上的重要城市,是國家開放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轄12個縣(市),區,面積7446.2平方公里,人口6970.7萬.中心人口320萬人.
鄭州屬暖溫帶大陸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4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640.9毫米,無霜期220天.境內大小河流35條,分屬於黃河和淮河兩大流域.
鄭州交通發達,處於我國交通大十字架的中心位置,為公路,鐵路,航空,通信兼備的綜合性交通通信樞紐,京廣,隴海兩大鐵路在此交匯,擁有3個鐵路特等站.
鄭州歷史悠久,風光秀麗,文物古跡眾多。全市有各類文物古跡1400多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6處。嵩山風景名勝區是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之一,嵩山世界地質公園,被譽為『天然地質博物館』,獨特豐富的地質遺址,是認識地球演變的『地質網路全書』,同時『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就坐落在嵩山腳下,威鎮海內外的少林功夫從這里走向世界。這里還有我國最早的天文建築周公測景台和元代觀星台,中國宋代四大書院之一嵩陽書院,我國現存最大的道教建築群中嶽廟等.在鄭州周圍,還有星羅棋布的古城,古文化,古墓葬,古建築,古關隘和古戰場舊址,中華人文始祖黃帝,就出生在鄭州.
鄭州市將融"共生城市',"新陳代謝城市',"環形城市'等眾多先進理念於一體,正在逐步建設成為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商貿城市和全國區域性中心城市
『柒』 鄭州市內是否有地質公園這個地方
河南省地質博物館建築面積5800平方米,布展面積4100平方米。內設有地球廳、恐龍廳、生物演化廳、古象廳、礦產資源廳、地質環境廳、礦物廳、4D動感影院(多功能廳)和地震海嘯感受劇場等,館外有礦石林、科普廣場、恐龍雕塑等,是現代化的省級一流地質專業博物館。
亞洲體腔最大的恐龍、世界上最小的竊蛋龍、中國唯一的結節龍、世界上最大的一窩恐龍蛋化石……展館還有世界上最早的銀杏果化石、最早的被子植物中華古果等大批動植物化石標本,幾乎展示了河南所有種類的礦石、岩石以及來自國內和部分國家精美絕倫的礦物晶體和觀賞石標本,其中有多件國寶級和數百件珍稀實體精品標本。
博物館每天將循環播放針對河南地域特色原創的《地質·河南》、《西峽恐龍蛋富集之謎》等16部三維動畫影視;《大陸漂移》、《地球的生命進化》、《恐龍世界》等18部多媒體查詢系統,內容豐富,引人入勝;《與恐龍賽跑》、《與恐龍比體重》等項目寓教於樂,大家可互動參與。此外,館內還建有喀斯特地貌、冰川、碧水丹霞、溶洞、露天采礦等30餘處模擬度很高的景觀模型。
館長張興遼介紹說,作為河南省政府重點投資項目,省地質博物館歷時3年建成,共耗資4000萬元。目前該館展出的展品共計1000多件,另外庫藏標本展品5萬件。該館屬科普型自然類博物館,以社會公眾為主體,兼顧科學研究需要。
該館開放時間為每周二~周日9:00~16:30,每周一閉館,節假日照常開放。參觀者可憑身份證、工作證、軍人證等排隊領取參觀券。每天接受入館人數限制為上午1000人、下午1000人,個人和團體參觀均可預約。預約電話:0371-68108359。
省地質博物館地址在鄭州市金水東路18號(鄭東新區,金水東路與民生路交叉口東),市民可乘坐公交車26路、916路、43路、K115路、47路至黃河東路或農業東路可到。